一、大型变压器围屏放电的发展机理及其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银城[1](2021)在《基于短路试验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配电变压器作为电网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关乎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变压器最重要的部分是绕组,在运行过程中,变压器可能发生短路情况,在短路冲击下,其绕组可能因为承受外部短路所带来的热和动稳定效应而发生变形甚至出现故障。变压器绕组发生变形后有时会立即出现损坏事故,更多的可能则是仍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且运行的时间由变形的情况和绕组自身的性能所决定。变压器绕组的性能决定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在变压器经过短路试验后,准确、可靠、有效地对变压器绕组性能进行评估,提高变压器的产品质量,减少变压器绕组故障的发生,维护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传递函数法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变压器经过短路后,各种力的作用对变压器的影响,然后建立变压器的低频、中频、高频的等效参数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到变压器低频、中频、高频等效模型参数数据。采用NI Multisim软件仿真变压器绕组的等效电路,利用短路阻抗法、扫频法、振荡波法对变压器进行测试,通过改变变压器绕组的等效参数,得到三种方法的指标与变压器绕组等效参数改变之间规律。并针对三种方法所提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方法(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压器绕组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建立变压器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得到变压器绕组的性能指标,从而对变压器绕组性能进行评估。
秦川,范镇南,李景灿[2](2021)在《一台500kV主变乙炔超标缺陷的分析与处理》文中指出本文中作者通过油气分析,发现了一台500kV主变乙炔激增超标现象,结合其他试验检测手段,找出了该变压器在制造工艺、材料质量、安装工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反措建议。
张施令,彭宗仁[3](2021)在《高压换流变压器套管内绝缘性能研究现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高压换流变阀侧套管是实现换流变压器与阀塔电气连接的重要设备,笔者主要针对其绝缘性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讨论。首先分析了高压换流变压器套管运行条件苛刻、电场分布复杂的典型特点,并详细梳理了换流变套管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凝练提出了换流变套管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综述性研究表明:大电流及高电压运行环境为换流变套管绝缘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其长期承受交直流叠加、极性反转电应力作用,因此环氧浸纸复合材料绝缘性能、换流变套管发热模型建立、换流变套管主绝缘结构设计、出线装置非线性电场模拟均为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综述分析结果可为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换流变套管绝缘设计提供一定技术支撑,并为高端换流变压器套管国产化研制及工程应用指出研究方向和理论指导。
潘振[4](2020)在《天然酯油纸绝缘系统理化性能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能源转换的核心设备,在现代电网中承担着十分关键的输配电任务,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将会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并带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现役电力变压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地诊断和分析,进而预估出其剩余寿命,可以为电力变压器的检修和维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提高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电力变压的油纸绝缘作为现代变压器最主要的绝缘方式,在油浸式变压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电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变压器油纸绝缘各项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传统矿物绝缘油虽具有良好的电气和冷却性能,但其燃点低、自然降解性能差的缺点却显得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安全、绿色生产的发展理念,在很多具有特殊条件的环境下的应用性变得备受争议。因此,具有燃点高、易自然降解的天然酯植物绝缘油被作为矿物绝缘油良好的替代产品,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推广。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同时考虑到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常常运行在温度为70℃和101Kpa的实际运行工况,构建了天然酯转基因植物油和纤维素绝缘纸板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并在仿真模拟中设置电力变压器实际的运行环境,以达到更加接近于实际目的。在研究植物油在不同水分含量下糠醛的运动行为以及在油纸复合绝缘系统中的微水扩散等理化性质时,同时引入实验和仿真模拟的结果对比分析。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植物油中的水分含量对糠醛的扩散运行有较大的影响,水分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植物油分子的粘稠度,使分子间的运动阻碍降低,增加了整个体系的自由体积,从而为糠醛分子在植物油中的扩散提供了空间基础。(2)水分的增加会使糠醛与整个植物油体系的相互作用能整体增加,对这部分增加的能量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整体能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水分子与植物油分子的氢键作用,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水分子集中于甘油三酯羰基上形成氢键,植物油逐渐趋于饱和,糠醛分子受到的束缚作用将会减小,其扩散行为则会加强。(3)仿真模拟研究植物油和纤维素纸板组成的油纸绝缘系统中的微水扩散行为,发现复合模型中水分子的扩散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纯植物油模型和初始水分分布在植物油中的模型作比较,其中水分子扩散的均方位移表现出高度相关性,表明植物油分子对水分子具有更强的吸附性。(4)初始水分分布在纤维素中的水分子在模拟中更倾向于扩散到植物油中,并且形成稳固的氢键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和能量分析解释了水分子在模型中扩散的过程和原因。
陈莉芬[5](2020)在《面向多源特征的模式识别算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当针对电力系统中相关设备或者波形等开展研究时,单一信息源的特征不足以对其进行全面刻画能力。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电网数据量不断庞大,特征种类日益增多,为设备状态诊断等各种模式的辨识提供了多源化的信息支撑。但这些特征来源增多、分布差异大、信息之间关系复杂,仅凭传统的单核分类器难以保证分类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分析和处理高维特征及保持分类器的辨识稳定性。为提高面向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算法的精度和性能,本文分别在特征提取、模式分类、决策环节引入融合算法,进而构建面向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算法的框架,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为实现提取环节的融合,考虑到成对特征联合作用对特征与类别相关度的影响以及度量尺度规范化问题,本文对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联合交互-冗余的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的特征选择算法。在完成模式分类环节融合时,考虑到不同来源特征获取途径不一,选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来克服某些来源样本量较少的问题。同时由于不同核函数或同一核函数不同参数的学习性能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组合多个核函数把多源特征映射至不同高维空间,并且由于此时多源特征样本空间不固定,提出了集成半径信息的多核SVM算法,将半径信息引入多核SVM模型,从而联合间隔来选取核函数权重。通过分析决策环节融合算法,发现其无法解决某一来源数据量较少时最终辨识精度降低的问题,因此采用集成分类器结构来构建各源特征对应的神经网络,并且为使小样本特征集对应神经网络更好地学习和表达其典型特征,先后利用多源特征样本和小样本特征集开展初步训练和二次训练,对初步训练得到的基神经网络进行权重系数修正,促进敏感性神经元动作和抑制不敏感性神经元动作。电能质量扰动辨识对电能质量扰动的分析及抑制措施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大多研究是利用单一特征提取手段得到的特征来辨识各种单一电能质量扰动,但是现场往往是多种电能质量扰动同时发生,此时特征空间更为复杂、其边界也更为模糊,并且通过分析各种特征提取手段所得扰动特性曲线的特点,说明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有必要引入不同特征提取手段提取的多源特征。接着将本文所提出的三种方法应用于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通过仿真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引入多源特征对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的有效性以及本文所提出的三种方法应用在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方面的有效性。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能否尽快发现变压器的各种潜伏性故障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电力变压器结构复杂,运行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其故障征兆与故障发生机理间关系多样、模糊,仅凭单一的信息来进行变压器故障诊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并且通过分析变压器各种特征的特点,进一步说明综合引入油气特征和电气特征的必要性。接着将本文所提出的三种方法应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通过现场数据应用分析表明,同时引入油气和电气特征有助于提高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本文所提出三种方法应用在基于上述特征进行变压器故障诊断具有较高的精度。仿真数据和实例分析都验证了本文所提出三种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基于联合交互-冗余的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的特征选择结果进行评估,说明该方法能够从众多特征中筛选出关键的特征子集,在较少特征的情况下保证辨识的精度;通过对集成半径信息的多核SVM辨识结果的分析,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组合不同来源的信息,辨识精度高,鲁棒性较好;通过对多样本量通用的集成分类器算法辨识结果的分析,说明其他来源的信息能够为小样本特征集提供补充信息,并提高最终的辨识精度。
刘洋[6](2020)在《电力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变压器的状态优良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到目前为止我国存在一定数量已服役近30年的电力变压器,设备老化及其他电气问题日益严峻,若出现故障造成非计划性停电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收集电力变压器历史故障数据,加强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电力变压器有载运行状态下的潜在性设备故障,预防和降低电力变压器故障发生的几率,对电力变压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变压器诊断方法正在由原来的以预防性试验为主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DGA)的离线监测逐步转变为综合诊断为主导的变压器故障在线监测。其中电力变压器各类故障中以绕组、铁心、绝缘套管、分接开关为主的电气故障最多且最为重要,多数故障表现形式为过热和放电两种表现形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展变压器诊断研究的重要性,阐述了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发展现状。在对电气故障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中溶解气体与电气故障特征参数混合作为依据对变压器电气故障类型进行划分的方式,考虑电力变压器历史数据为无标签数据属性建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电力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模型,模型采用多层受限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堆栈并在顶层采用BP神经网络返回参数的构架,并对输出数据利用SOFTMAX进行标签化进行故障分类与诊断。仿真结果显示基于DBN的电力变压电器故障诊断模型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有更好的收敛速度以及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马尔可夫性即后无效性,在故障比例模型(Cox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服从故障率模型的视情维修模型,对电力变压器在部分可观测数据条件下进行剩余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分析。考虑环境因素以及采集影响变压器寿命信息的局限性,利用贝叶斯公式不断优化系统状态空间建立部分信息条件下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对电力变压器视情维修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汪康[7](2020)在《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文中指出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属于最重要的大型电气设备之一,变压器可靠运行也是保证电力系统整体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用电需求逐年增加,电压等级更高、变电容量更大也逐渐成为变压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保证变压器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以故障诊断技术为核心的变压器状态维修,是保证变压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变压器故障诊断领域,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法能够在线实时监测变压器油中的气体数据,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支持向量机能够有效解决高维、非线性以及局部最优等问题,且具备处理小样本数据的优势,采用支持向量机构建故障分类器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到二叉树支持向量机比一对多组合、一对一组合和有向无环图具有测试速度快、不存在不可分区域等优点,构建二叉树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最后,鉴于变压器故障类型诊断结果受支持向量机的参数直接影响,为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模型、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本文还提出了用遗传算法对影响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的两个主要参数C和g进行寻优,通过建立初始特征集合,并根据根据遗传算法编码规则,将支持向量机惩罚因子、核参数及特征子集进行染色体编码,建立基于5折交叉验证正确率的适应度函数,联合优化最优特征子集和支持向量机参数组合。然后依据最优特征子集和参数组合训练诊断模型,解决了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对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正确率影响较大的问题。并利用测试集和故障实例验证诊断性能。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诊断变压器故障,比基于传统特征子集的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模型、IEC三比值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朴素Bayes等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于瑞[8](2020)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及放电特性》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的正常工作意义重大,目前在电网中广泛采用的是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油浸式电力变压器采用油纸绝缘作为内部主绝缘,其绝缘纸板多采用纤维层压板,而层压板疏松多孔的特性导致在变压器长期运行时容易受到电、热、机械应力、绝缘油和纸板老化产物等的影响而逐渐劣化,造成油纸绝缘性能下降。因此,在电场作用下绝缘纸板表面易引发各种放电,长期的放电将使绝缘纸板性能加速劣化而导致沿面闪络的产生。沿面放电发展速度快,往往会在短期内引发闪络放电故障,在绝缘纸板表面留下黑色树枝状痕迹,严重危害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沿面放电特性的研究工作对变压器沿面放电故障监测和诊断的意义重大。国内外对电力变压器沿面放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温条件下沿面放电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对沿面放电特性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在变压器内部存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和运行环境,油温、场强、电压极性等可能对沿面放电特性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沿面放电特性,从多角度探索沿面放电形成发展的机理。在试验方案上,设计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试验线路、试验模型和样品;在试验设备上,采用局部放电测试仪、高速相机和扫描电镜分析放电参数特性、纸板表面劣化特性和纸板微观形貌。本文首先研究了沿面放电形成发展全过程,通过分析沿面放电造成的纸板表面劣化过程、放电谱图变化过程以及纸板微观形貌,研究发现了纸板劣化的五个阶段和放电谱图的五个阶段,通过分析气泡、白斑和碳化痕迹对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泡和较短长度的白斑将促进沿面放电的形成发展,而长度较大的白斑和碳化痕迹将抑制沿面放电的发展。论文随后开展了交流电压不同油温、场强下沿面放电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油温下沿面放电将造成绝缘纸板表面更大程度的损伤,而随着场强的增加,沿面放电对绝缘纸板的破坏作用先减小后增大,分析结果表明纸板水分含量、放电位置、尖端场强和放电集中程度对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较大。论文最后分析了不同极性直流电压下沿面放电特性,通过仿真和试验发现负极性直流电压下绝缘纸板上空间电荷会增强沿面放电强度,对绝缘纸板产生更大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变压器运行时应尽可能减少负极性直流分量。论文研究的沿面放电发展过程与放电特性可为变压器沿面放电故障诊断和绝缘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安滨[9](2019)在《基于非精确概率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已经进入到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时代,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进一步加剧,“强直弱交”问题突出,保障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输变电设备之一,通过先进、合理的方法对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其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对于提高大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接入电网,尤其是特高压变电站的广泛投入运行,缺乏相关变压器故障记录和试验数据成为困扰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的难点问题。在此条件下,许多并发性故障无法精确预测,同时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变压器诊断结果。在统计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基于大数定律的传统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不再适用。非精确概率可以在故障样本缺少的情况下,以区间概率的形式代替原来精确的单值概率,成为变压器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精确概率和非精确概率两种概率理论,非精确概率是在小样本条件下进行概率估计的有效方法。随后介绍了基于非精确Dirichlet模型(Imprecise Dirichlet Model,IDM)的概率估计方法,并通过IDM估计变压器故障的非精确概率。变压器故障类型丰富,对于故障信息采集手段多种多样,本文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选取出了与变压器故障诊断有直接关系的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局部放电量、油色谱试验数据、绝缘油特性试验数据、线圈绝缘相关试验数据等五类数据参数作为故障诊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非精确Dirichlet模型和信度网络分类器的变压器诊断新方法。该故障诊断新方法可以在样本数据、检测试验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输出可靠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结果,同时可以发现潜伏性的变压器问题,解决传统变压器故障诊断手段的不足,有效提升了变压器故障诊断的水平。
李大鹏[10](2019)在《500kV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高压出线绝缘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国的变压器设备企业一直在低效率的环境中运营,国家电力建设速度放缓变压器市场供需失衡,从而导致变压器制造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有效提高变压器制造商的毛利水平对于企业获得市场主动权至关重要。为此本次课题从设计结构角度重点对500kV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高压出线方式进行优化,从而节约一定的制造成本,在此过程中涉及对高压出线绝缘装置的设计及研发,而出线装置是作为变压器设备的重要绝缘部件,如何设计、研制高可靠性的出线绝缘装置也是各厂商遇到的难题之一。本文研究以一台型号为ODFS-334MVA/500kV的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为例,选择了具有经济价值的高压中部出线方式,进而对新的出线装置进行设计和研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贯彻了以理论计算结合实际生产进行研究的原则。在理论分析方面,从电场计算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固体绝缘的电场特性及液体绝缘油体积理论的分析,最终借助有限元电场解析法对出线装置进行相关电场分析。基于油体积理论结合有限元电场解析的方法,重点对出线绝缘装置在外施等价工频耐压电场强度下进行了计算、分析、校核,得到了在不同部位电场强度的分布并且结合油体积理论计算出相应的许用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准确的判断了绝缘可靠性;对变压器高压出线绝缘装置的制作工艺、绝缘工艺特殊处理及试验方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论述,以保证出线装置的质量性能。最终研究设计出一套安全可靠的高压出线绝缘装置,为今后类似出线绝缘装置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研究思路及设计方法,进而解决了大多数变压器厂商无法准确计算和设计出可靠的出线装置的痛点,且最终通过对高压出线结构改进前后成本对比,实现了变压器成本一定程度的节约。
二、大型变压器围屏放电的发展机理及其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变压器围屏放电的发展机理及其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短路试验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变压器绕组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低压脉冲法 |
1.2.2 短路阻抗法 |
1.2.3 频率响应法 |
1.2.4 振动分析法 |
1.2.5 振荡波法 |
1.2.6 变压器绕组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
1.3 变压器性能评估的研究现状 |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的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传递函数法测量原理 |
2.2.1 Z参数法的基本原理 |
2.2.2 S参数法的基本原理 |
2.3 绕组受力情况对变压器质量的影响 |
2.3.1 辐向力对变压器的影响 |
2.3.2 压应力对变压器的影响 |
2.3.3 轴向力对变压器绕组的影响 |
2.3.4 预压紧力的对变压器绕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压器宽频等效电路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变压器低频等效模型 |
3.3 变压器中高频等效模型 |
3.4 变压器绕组等效模型的电路参数计算 |
3.4.1 介电常数的计算 |
3.4.2 对地电容的计算 |
3.4.3 绕组的电容计算 |
3.4.4 电感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变压器质量评语分析及定义 |
4.3 基于短路阻抗法的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分析 |
4.3.1 配电变压器绕组的短路阻抗分析 |
4.3.2 配电变压器短路试验前后短路阻抗对比分析 |
4.3.3 基于短路阻抗法的变压器性能评估分析 |
4.4 基于扫频法的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分析 |
4.4.1 正常变压器绕组的响应特性仿真及分析 |
4.4.2 电感参数变化对变压器频率响应结果的影响 |
4.4.3 匝间、饼间电容参数变化对变压器频率响应的影响 |
4.4.4 对地电容变化对变压器频率响应结果的影响 |
4.4.5 基于扫频法的变压器性能评估分析 |
4.5 基于振荡波法的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分析 |
4.5.1 正常绕组的振荡波特性仿真及分析 |
4.5.2 电感参数变化对振荡波系统指标的影响 |
4.5.3 匝间、饼间电容的参数变化对振荡波系统的影响 |
4.5.4 对地电容的参数变化对振荡波系统指标的影响 |
4.5.5 基于振荡波法的变压器性能评估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短路试验的配电变压器性能评估 |
5.1 引言 |
5.2 变压器评估指标确定 |
5.3 变压器绕组性能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
5.3.1 建立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层次结构 |
5.3.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5.3.3 权重计算 |
5.3.4 一致性检验 |
5.3.5 计算合成权重 |
5.3.6 评语集和构造模糊评判矩阵 |
5.3.7 计算模糊评价综合指标并给出评价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6.1 主要研究内容 |
6.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本人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2)一台500kV主变乙炔超标缺陷的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缺陷情况描述 |
3 缺陷检查情况 |
4 缺陷的现场处理 |
4.1 进入人孔检查情况 |
4.2 吊罩检查情况 |
5 返厂检查情况 |
6 缺陷成因分析 |
7 暴露问题与建议 |
7.1 缺陷暴露问题 |
7.2 建议 |
8 结论 |
(3)高压换流变压器套管内绝缘性能研究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压换流变套管的发展与研究动态 |
1.1 高压换流变套管的研究现状 |
1)高压套管芯子材料的研究 |
2)高压套管发热模型的研究 |
3)高压套管主绝缘设计方法的研究 |
4)高压套管出线装置的研究 |
1.2 高压换流变套管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2 高压换流变套管有价值研究方向 |
1)试验研究干式套管用环氧浸纸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 |
2)建立高谐波载荷条件下换流变干式套管的发热模型 |
3)推导特高压换流变套管电热耦合理论模型 |
4)运用改进型等裕度法优化特高压换流变套管主绝缘结构 |
5)提出特高压换流变套管出线装置非线性电场的迭代算法 |
6)特高压换流变套管样机的关键工艺及型式试验研究 |
3 结论 |
(4)天然酯油纸绝缘系统理化性能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
1.2 天然酯油纸复合绝缘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天然酯绝缘油的研究 |
1.2.2 天然酯绝缘油的物理性质 |
1.2.3 天然酯绝缘油的化学性质 |
1.3 纸绝缘的研究现状 |
1.3.1 纤维素分子模拟和理化性质研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分子模拟技术的理论 |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 |
2.1.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原理和思想 |
2.1.2 分子动力学的力场 |
2.1.3 分子动力学的系综 |
2.2 小结 |
第三章 天然酯绝缘油糠醛扩散行为仿真研究 |
3.1 引言 |
3.2 模型构建 |
3.3 细节模拟 |
3.4 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
3.4.1 扩散轨迹 |
3.4.2 扩散系数 |
3.4.3 自由体积 |
3.4.4 相互作用能 |
3.4.5 氢键作用 |
3.5 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天然酯油纸复合介质微水扩散仿真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型构建 |
4.3 模拟细节 |
4.4 计算结果和分析 |
4.4.1 均方位移 |
4.4.2 能量分析 |
4.4.3 氢键分析 |
4.5 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面向多源特征的模式识别算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面向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算法的发展 |
1.2.2 面向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算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面向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算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特征提取环节融合辨识算法研究 |
2.2.1 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
2.2.2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 |
2.2.3 联合交互-冗余的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研究 |
2.2.4 基于联合交互-冗余的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
2.3 模式分类环节融合辨识算法研究 |
2.3.1 SVM算法 |
2.3.2 多核SVM算法 |
2.3.3 集成半径信息的多核SVM算法研究 |
2.3.4 多分类集成半径信息的多核SVM实现 |
2.4 分类-决策双环节融合辨识算法研究 |
2.4.1 大样本特征集对应神经网络的建立 |
2.4.2 小样本特征集对应神经网络的建立 |
2.4.3 多源融合决策 |
2.4.4 多样本量通用的集成分类器算法流程 |
2.5 三类融合算法的对比 |
2.6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 |
3.1 引言 |
3.2 原始特征空间的提取 |
3.2.1 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建模 |
3.2.2 原始扰动特征量提取 |
3.3 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逻辑 |
3.4 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混合电能质量扰动辨识仿真分析 |
3.4.1 混合电能质量扰动数据的获取 |
3.4.2 基于联合交互-冗余的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的特征选择算法有效性验证 |
3.4.3 集成半径信息的多核SVM算法有效性验证 |
3.4.4 多样本量通用的集成分类器算法有效性验证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
4.1 引言 |
4.2 特征空间的获取及故障类型的划分 |
4.2.1 变压器故障特征的特点 |
4.2.2 变压器故障特征空间 |
4.2.3 变压器故障类型的分类空间 |
4.3 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变压器故障诊断逻辑 |
4.4 基于多源特征模式识别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实例分析 |
4.4.1 变压器故障数据的获取 |
4.4.2 基于联合交互-冗余的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的特征选择算法有效性验证 |
4.4.3 集成半径信息的多核SVM算法有效性验证 |
4.4.4 多样本量通用的集成分类器算法有效性验证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电力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电力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现状 |
1.2.2 深度学习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1.2.3 剩余寿命在线监测技术 |
1.3 目前变压器诊断及寿命预测存在问题 |
1.3.1 故障诊断的标准化 |
1.3.2 变压器剩余寿命预测的适用方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油中溶解气体的变压器故障特征分析 |
2.1 引言 |
2.2 油浸式变压器主要结构及重点部件故障分析 |
2.2.1 变压器结构组成 |
2.2.2 主要零件故障分析 |
2.3 电力变压器典型故障类型 |
2.3.1 变压器热故障 |
2.3.2 变压器电故障 |
2.3.3 变压器机械故障 |
2.3.4 变压器其他故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故障诊断法 |
3.1 引言 |
3.2 利用油中溶解气体故障诊断的依据 |
3.3 基于DGA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
3.3.1 IEC三比值故障诊断法与改良三比值法 |
3.3.2 无编码比值法 |
3.3.3 四比值故障诊断法 |
3.3.4 其他诊断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电力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 |
4.1 引言 |
4.2 深度置信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构建 |
4.2.1 受限玻尔兹曼机结构的构建 |
4.2.2 深度置信网络的建立 |
4.3 深度置信网络应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 |
4.3.1 输入数据的处理 |
4.3.2 变压器电气故障状态编码 |
4.3.3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进行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 |
4.4 模型测试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部分可观测信息条件下电力变压器剩余寿命预测 |
5.1 引言 |
5.2 系统剩余寿命模型建立 |
5.2.1 完全信息条件下系统剩余寿命模型建立 |
5.2.2 部分信息条件下系统剩余寿命模型建立 |
5.3 剩余寿命模型分析与对照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传统故障诊断研究 |
1.2.2 基于智能算法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变压器油中气体产生机理及常见故障 |
2.1 油中气体产生及溶解原理 |
2.1.1 产生原理 |
2.1.2 气体在油中溶解原理 |
2.2 气体含量标准 |
2.3 变压器常见内部故障与产生气体对应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 |
3.1 统计学习理论 |
3.1.1 机器学习理论 |
3.1.2 最小化经验风险 |
3.2 线性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
3.2.1 线性支持向量机 |
3.2.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
3.3 核函数 |
3.4 多分类支持向量机 |
3.5 支持向量机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研究 |
3.5.1 故障特征量提取 |
3.5.2 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流程 |
3.5.3 算法具体步骤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 |
4.1 遗传算法 |
4.1.1 适应度函数的选取 |
4.1.2 选择算子的确定 |
4.1.3 交叉算子的选择 |
4.1.4 变异算子的选择 |
4.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
4.2.1 基于二叉树的SVM分类器的原理 |
4.2.2 基于二叉树的变压器故障分类诊断模型 |
4.2.3 基于GA-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 |
4.3 基于GA-SVM模型的变压器故障诊断仿真分析 |
4.4 变压器故障实际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论文中提出的新方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及放电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沿面放电发展过程 |
1.2.2 沿面放电特性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案 |
2.1 试验线路 |
2.2 试验模型 |
2.3 试验样品 |
2.4 试验设备 |
2.4.1 局部放电测试仪MPD600 |
2.4.2 高速相机 |
2.4.3 扫描电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沿面放电发展过程 |
3.1 纸板表面劣化过程 |
3.2 放电谱图及放电量发展过程 |
3.2.1 PRPD谱图发展过程 |
3.2.2 放电量和统计参数发展过程 |
3.3 纸板微观形貌分析 |
3.4 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流电压下沿面放电特性 |
4.1 不同油温下沿面放电特性 |
4.1.1 试验平台搭建 |
4.1.2 起始放电电压特性和闪络电压特性 |
4.1.3 白斑延伸特性 |
4.1.4 放电参数特性 |
4.1.5 纸板微观形貌分析 |
4.1.6 不同油温下沿面放电特性分析 |
4.2 不同场强下沿面放电特性 |
4.2.1 起始放电特性和闪络特性 |
4.2.2 白斑延伸特性 |
4.2.3 放电参数特性 |
4.2.4 纸板微观特性 |
4.2.5 不同场强下沿面放电特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直流电压下沿面放电特性 |
5.1 沿面放电特征谱图 |
5.2 不同极性下试验结果 |
5.2.1 起始放电和闪络放电特性 |
5.2.2 放电参数特性 |
5.2.3 闪络特性 |
5.2.4 纸板微观特性 |
5.3 不同极性下闪络特性仿真分析 |
5.3.1 仿真平台及研究方法 |
5.3.2 正极性流注特性 |
5.3.3 负极性流注特性 |
5.4 不同极性下沿面放电空间电荷差异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技成果 |
(9)基于非精确概率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 |
1.2.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
1.2.2 绕组绝缘试验 |
1.2.3 变压器油化试验 |
1.2.4 局部放电检测 |
1.2.5 铁芯接地电流测试 |
1.3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 |
1.3.1 传统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 |
1.3.2 人工智能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 |
2.1 不确定性、非精确性和随机性的关系 |
2.2 非精确概率表达形式 |
2.3 非精确Dirichlet模型 |
2.4 信度网络 |
2.5 信度网络分类器分类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压器故障影响因素提取及分析 |
3.1 变压器油色谱试验数据相关性分析 |
3.2 变压器绝缘油特性试验数据相关性分析 |
3.3 变压器绕组绝缘试验相关性分析 |
3.4 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相关性分析 |
3.5 变压器局部放电参数相关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在实际电网中的应用 |
4.1 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 |
4.2 变压器故障诊断信度网络分类器模型的建立 |
4.3 利用信度网络分类器进行故障诊断 |
4.4 案例分析 |
4.4.1 案例1 |
4.4.2 案例2 |
4.4.3 案例3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500kV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高压出线绝缘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 论文的选题及500kV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的参数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2 绝缘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分析 |
2.1 电场计算的数学模型和定解条件 |
2.1.1 电场计算的数学模型 |
2.1.2 电场计算的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 |
2.2 固体绝缘材料的使用及沿面放电的原理 |
2.2.1 固体绝缘材料的使用 |
2.2.2 隔板屏蔽对放电的影响 |
2.2.3 沿面放电的原理 |
2.3 油体积理论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 |
2.3.1 油体积基础理论 |
2.3.2 油体积油隙的确定 |
2.4 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及对出线装置的求解方法 |
2.4.1 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 |
2.4.2 仿真技术对出线装置的求解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压出线装置电场分析 |
3.1 改进前高压间接式出线装置电场分析 |
3.2 改进后高压直接式出线装置电场分析 |
3.2.1 高压出线装置的三维建模 |
3.2.2 有限元仿真分析(均压球表面两层围屏) |
3.2.3 有限元仿真分析(均压球表面一层围屏) |
3.3 本章小结 |
4 高压出线装置制作及试验 |
4.1 出线装置绝缘材料的选择 |
4.1.1 绝缘纸板电气特性 |
4.1.2 绝缘纸板机械特性 |
4.2 成型绝缘件的制作工艺 |
4.3 出线装置的检测 |
4.4 出线装置绝缘件水分的影响 |
4.5 出线装置的其它工艺处理及控制 |
4.6 出线装置相关绝缘试验 |
4.6.1 短时感应耐压试验(ACSD) |
4.6.2 雷电冲击试验 |
4.6.3 外施交流耐压试验 |
4.6.4 感应耐压试验 |
4.6.5 长时感应耐压试验(ACLD) |
4.6.6 介损的影响因数 |
4.7 本章小结 |
5 高压出线装置经济性分析 |
5.1 高压出线装置经济性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大型变压器围屏放电的发展机理及其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短路试验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 李银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一台500kV主变乙炔超标缺陷的分析与处理[J]. 秦川,范镇南,李景灿. 变压器, 2021(04)
- [3]高压换流变压器套管内绝缘性能研究现状综述[J]. 张施令,彭宗仁. 电瓷避雷器, 2021(02)
- [4]天然酯油纸绝缘系统理化性能仿真研究[D]. 潘振.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5]面向多源特征的模式识别算法及应用研究[D]. 陈莉芬. 山东大学, 2020(10)
- [6]电力变压器电气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 刘洋.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D]. 汪康.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8]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及放电特性[D]. 于瑞.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基于非精确概率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安滨. 山东大学, 2019(02)
- [10]500kV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高压出线绝缘结构研究[D]. 李大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