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序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织物和室内空气中痕量甲醛(论文文献综述)
陈雨琴,谭文渊,付大友,李佳祁,罗文婷[1](2018)在《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以研究甲醛检测方法的进展为主,分别介绍了传统方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新型方法:化学发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微流控芯片技术和甲醛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分析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甲醛检测的发展方向。
尹延柏,韩嘉,张雅莉,李倩茹[2](2016)在《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甲醛的检测方法及其特点。
肖葳蕤[3](2015)在《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利用Cu(Ⅱ)可以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对双指示剂体系进行催化作用,而在弱酸性下Bi(Ⅲ)可以定量置换出而Cu(Ⅱ)-EDTA中的Cu(Ⅱ),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铋的新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温度、指示剂的选择及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的使用情况以及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最终找到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并绘制了工作曲线。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利用Bi(Ⅲ)可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及Cu(Ⅱ)对于过氧化氢同时氧化甲苯氨蓝和中性红的褪色的反应的催化作用,通过测量524nm和63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Bi(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000.110μg/25mL,检出限为4.1×10-11g/mL。用于药物中铋的测定,结果满意。2、在弱酸性条件下,Cu(Ⅱ)对于过氧化氢同时氧化中性红和甲基绿的褪色的反应效果具有催化作用,同时Bi(Ⅲ)可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通过分别测量535nm和627nm波长下的吸光度,利用两个体系下吸光度的差值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铋的新方法。并在实验中寻找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Bi(Ⅲ)在0.002000.0220μg/25mL范围与ΔΑ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9×10-11g/mL。作用于药物中痕量铋的测定,结果满意。3、通过研究了动力学催化间接测定草药中含有的痕量铋。通过改变了指示剂,EDTA,双氧水,以及稀硫酸的用量对测定铋的影响与铜的用量以及实验条件的改变有关。并在实验后期考虑到共存离子对实验体系的影响,最后得出实验的其线性范围为0.002000.0160μg/25mL及检出限为2.4×10-10g/mL。最后找出适合实验的最佳条件并应用在草药中痕量铋的检测,结果满意。4、在稀硫酸介质中进行研究,Cu(Ⅱ)-EDTA中的Cu(Ⅱ)可以被Bi(Ⅲ)定量置换出,而且Cu(Ⅱ)的浓度和过氧化氢一起作用氧化使乙基紫和中性红褪色的反应效果具有定量关系,经测量波长在535nm和627nm处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铋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00.00900μg/25mL,检出限为1.6×10-10g/mL。用于药物中痕量铋的测定,结果满意。由实验结果可知,双波长双指示剂动力学催化体系较单波长单指示剂体系拥有更好的方法灵敏度、选择性和线性范围。双指示剂体系进一步改善了动力学分析方法。
赵东[4](2014)在《关于室内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可通过室内的陈设品和装修来改变,因此,装修成为了一股热潮,化工的涂料、木制的地板是人们装修时的首选,但是这些材料中存在甲醛这种化工原料,不仅是室内的空气受到污染,更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检测空气中的甲醛存在,并及时采取消散甲醛措施非常的关键。就空气中的甲醛测定方法做了研究,并对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曹婷[5](2014)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甲醛的新衍生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用甲氧基胺盐酸盐,盐酸羟胺,乙氧基胺盐酸盐三种新的衍生剂,分析不同样品中甲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甲醛与甲氧基胺盐酸盐,盐酸羟胺,乙氧基胺盐酸盐反应产物肟类化合物,在紫外区有吸收,使原来在紫外区无吸收的甲醛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来检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了三种新的衍生剂来测定甲醛的新方法,由于这类反应的条件温和,速度快,产物溶解度好,适用于在线衍生,可简化复杂样品中甲醛的测定过程,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对水产品、啤酒、新装修居室内空气等样品中甲醛的测定,证明了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推广到对其他污染源中甲醛的检测。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甲醛检测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综述。2.建立了用一种新的衍生剂甲氧基胺盐酸盐,在线检测甲醛的方法。选择SyncronisC18柱,流动相为20.0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0)-乙腈(93:7,v/v),柱温30℃。用水蒸气蒸馏法处理鱿鱼、鲳鱼等水产品类样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水产品中的甲醛含量,甲醛与甲氧基胺盐酸盐衍生产物出峰时间为5.45min。该方法在甲醛浓度0.1-120.0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该方法检出限为0.03mg·L-1,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9-2.6%,加标回收率在92.5-108.1%之间。3.建立了盐酸羟胺作为衍生剂在线检测甲醛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盐溶液在紫外区的吸光度大小和衍生产物的色谱峰型,最终选择采用流动相为100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0)-乙腈(95:5,v/v),柱温30℃。用实验室自制的采集气体装置来采集新装修居室内空气,在线优化检测甲醛的最佳衍生剂浓度、缓冲液类型和pH、温度等条件。该方法在甲醛浓度0.3-150.0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该方法检出限为0.07mg.L-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4%,加标回收率在89.3-105.7%之间。4.建立了用一种新的衍生剂乙氧基胺盐酸盐,柱外检测样品中甲醛的方法。通过柱外实验优化衍生剂的浓度、缓冲液pH、反应时间、温度等实验条件。用水蒸汽法对啤酒样品进行处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四种牌子啤酒样品以及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甲醛与乙氧基胺盐酸盐衍生产物出峰时间为7.78min。该方法在甲醛浓度0.007-120.O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mg·L-1,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1-5.5%,加标回收率在87.0-108.1%之间。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比较三种衍生剂检测甲醛的容量因子和分离度。
张尚正[6](2014)在《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仪的研制》文中认为磷是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也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水体中过量的磷元素会造成大量浮游植物过度繁殖,从而改变水体生态组成,甚至引发水华或赤潮的产生。因此,总磷的实时监测十分重要。传统实验室测定总磷,过程繁琐,费时费力。而大多数自动测定仪测量总磷的方法为流动注射分析的方法。流动注射分析试剂消耗量大和存在交叉污染成为连续流动模式最主要的缺陷。为此,本研究开发一套以顺序注射分析原理为基础,小型便携,且能投放至水体中的总磷自动测定装置。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装置的研究首先是利用顺序注射分析对消解后所产生正磷酸盐的显色反应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显色条件:钼酸铵浓度为26g/L,酒石酸锑钾0.7g/L,抗坏血酸50g/L,所加入60mL硫酸的体积比例为(1+6),检测最佳流速为50μL/s,贮存管内区带反应时间为30s;最佳显色顺序,抗坏血酸-试样-钼酸盐;溶液显色体积为,钼酸盐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均为100μL,试样溶液为60μL,反注射载液的体积为100μL。利用最佳显色条件测定消解后磷酸盐,线性范围在05mg/L时,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精密度为2.32%,检出限为0.0010mg/L。显色反应优化后,又对消解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消解条件:消解温度为80℃;消解时间为180s;试样和消解剂体积均为300μL;消解剂(过硫酸钾溶液)浓度为6g/L。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有机磷溶液对其进行消解,其消解效率均在84%以上。利用顺序注射分析优化好的显色和消解条件,对水体中的总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线性范围在05mg/L时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精密度为2.63%,检出限为0.0041mg/L。利用顺序注射分析对某管网水样和某公园湖水中的总磷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出其加标回收率在96%102%之间。在顺序注射分析研究的显色条件和消解条件基础之上,设计完成了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装置。提出了装置的系统构成,主要硬件及装置系统流程。为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装置的研制打下了一定基础。
张伟来[7](2012)在《甲醛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进展》文中认为甲醛作为一种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污染剂,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甲醛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检测甲醛污染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甲醛测定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甲醛检测方法的进展,涉及到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电位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本文分析了相关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展望了快速检测分析方法的前景。
陈浩[8](2012)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检测痕量甲醛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甲醛普遍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不管是装饰用的材料,身上穿的纺织品,工业排放的废水,甚至我们餐桌上的食物,都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是有效的消毒剂和工业材料,但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由于本底含量较高或者人为添加甲醛造成甲醛含量超标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险,尤其对于婴儿、孕妇和老人等,经常接触甲醛可引起支气管类疾病,过敏性皮炎,慢性中毒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并且甲醛有潜在的致癌作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甲醛确定为1类致癌物质。由于家具装饰品中释放出甲醛的时间可能会长达到3-15年,食品中也可能通过添加甲醛来防腐和保证食品的色泽。因此,迫切需要发展简单、快捷、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催化光度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易操作等优点。本论文以甲醛催化溴酸钾对几种染料的氧化作用为基础,建立了测定痕量甲醛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并对催化反应中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各种试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在对样品的检测中与传统乙酰丙酮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了方法的高灵敏度和在样品检测中的准确性。本文建立了三种检测痕量甲醇的方法:伊红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溴甲酚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及孔雀石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研究结果发现:(1)在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氧化伊红褪色。反应体系的特征吸收峰在520nm处,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体系对甲醛的检测范围在0.03-0.6μg/mL,最低检出限为0.0098μg/mL。检测的线性方程为△A=0.0618+1.04936Cformaldehyde,相关系数为0.9988。在对腐竹、虾仁和香菇的检测中加标回收率为97%-106%。(2)在硫酸作为反应介质时,甲醛催化溴酸钾氧化溴甲酚绿褪色,反应体系的特征吸收峰在443nm处,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体系对甲醛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2-2.0μg/mL,最低检出限为0.08μg/mL,反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54378-0.14656Cformaldehyde,相关系数为0.99912。用于香菇和腐竹中甲醛的检测中加标回收率为92%-95%。(3)在硫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建立了测定样品中痕量甲醛的新方法,反应体系的特征吸收峰在615nm处,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体系对甲醛检测范围在0.003-0.08μg/mL,最低检出限为1ng/mL,检测的线性方程为△A=0.14239+0.88764Cformaldehyde,相关系数为0.995,在测定实验室水质和可口可乐中甲醛的含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周玉珍[9](2012)在《甲醛及苯酚和苯胺卫生检验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分别介绍了环境污染物甲醛、苯酚和苯胺的卫生检验研究意义和当前研究进展,并分别简要阐述了本课题所建立的甲醛、苯酚和苯胺三种物质卫生检验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测定的依据。第二章在硫酸介质中,甲醛能催化溴酸钾氧化荧光素的反应,使荧光素的共振荧光强度减弱,据此建立了催化共振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甲醛的新方法。本实验荧光素的最大共振荧光波长位于502nm,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共振荧光强度减小值(ΔF)与甲醛(HCHO)浓度在0.0238~0.175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F=469.71+12020ρ;检出限为7.15×10-3μg·mL-1;RSD小于2.4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5%~104.6%。该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小,用于室内空气和环境水样中甲醛的测定,结果满意。第三章研究了用催化共振荧光法直接测定水溶液中苯酚的新方法。基于H2SO4介质中,苯酚能催化KBrO3氧化吡啰红Y(PY)的反应,使PY的荧光强度减弱,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共振荧光法测定痕量苯酚的新方法。PY的最大共振荧光峰波长位于556nm,加入KBrO3荧光峰蓝移至540nm处,且苯酚的浓度在0.050~1.25μ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减少值(△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26μg·mL-1。本方法简便快速,常见物质干扰小,RSD为1.05%、0.3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103.2%,用于环境水溶液中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第四章根据β-环糊精(β-CD)增敏的苯酚和苯胺的同步荧光特征,将同步荧光技术与双波长法结合,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样品中苯酚和苯胺两种环境污染物的新方法,样品不加分离可同时测定。在B-R缓冲溶液(pH8.0)中,苯酚和苯胺的荧光较弱,而且二者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都存在较大重叠,常规荧光法无法测定。本实验体系中发现,β-CD对苯酚和苯胺的荧光具有增敏作用,以同步波长差△λ=60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双波长法消除彼此之间的重叠干扰,对苯酚的测定,选择的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328nm、364nm,体系溶液在该双波长的同步荧光强度差值(△F)与苯酚的浓度(c=0.015~4.0μ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ng·mL-1;对苯胺的测定,选择的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346nm、307nm,双波长下溶液的同步荧光强度差值(△F)与苯胺的浓度(c=0.0085~4.0μg·mL-1)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2.6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0.94%、1.18%,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检测限低,并应用于环境水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0%~106.7%。同时本实验也对β-CD的增敏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王慧芳,周激,刘永利[10](2012)在《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新进展》文中指出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涂料、木制板材等生产领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且具有污染源多,污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对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很多,本文就其中一些主要的测定方法如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等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二、顺序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织物和室内空气中痕量甲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顺序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织物和室内空气中痕量甲醛(论文提纲范文)
(1)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方法 |
1.1 分光光度法 |
1.1.1 乙酰丙酮法 |
1.1.2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
1.1.3 AHMT法 |
1.1.4 品红-亚硫酸法 |
1.1.5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1.1.6 铬变酸法 |
1.2 电化学法 |
1.2.1 示波极谱测定法 |
1.3 色谱法 |
1.3.1 离子色谱法 |
1.3.2 气相色谱法 |
1.3.3 液相色谱法 |
1.4 荧光法 |
2 新型方法 |
2.1 化学发光法 |
2.1.1 静态注射化学发光法 |
2.1.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
2.1.3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法 |
2.1.4 气液相化学发光法 |
2.2 离子选择电极法 |
2.3 微流控芯片技术 |
2.4 甲醛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 |
3 结束语 |
(2)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的检测方法及特点 |
1.1 分光光度法 |
1.1.1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1.1.2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
1.1.3 AHMT法 |
1.1.4 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
1.1.5 品红———亚硫酸法 |
1.1.6 间苯三酚法 |
1.1.7 盐酸苯肼法 |
1.2 色谱法 |
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2.2 气相色谱法 |
1.2.3 GC-MS法 |
1.2.4 柱色谱法 |
1.2.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 |
1.2.6 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D)法 |
1.2.7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 |
1.2.8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法 |
1.3 其他检测方法 |
2 结语 |
(3)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概况和分类 |
1.2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特点 |
1.3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发展的概述 |
1.4 痕量铋的测量方法的发展和概况 |
1.5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2.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6 样品分析 |
第三章 中性红-甲基绿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的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工作曲线 |
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6 样品分析 |
第四章 天青-甲基橙体系间接测定中草药中的痕量铋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工作曲线 |
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6 样品分析 |
第五章 乙基紫-中性红体系双波长催化动力学法间接测痕量铋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工作曲线 |
5.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5.6 样品分析 |
第六章 小结 |
6.1 方法小结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4)关于室内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测定甲醛法分析 |
1.1 分光光度法 |
1.1.1 剂分光光度法 |
1.1.2 酸分光光度法 |
1.1.3 丙酮分光光度法 |
1.1.4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1.2 荧光法 |
1.3 化学发光法 |
2 仪器测定甲醛法分析 |
2.1 色谱法 |
2.1.1 气相色谱法 |
2.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2 示波极谱法 |
2.3 红外线光谱法 |
2.4 现场快速测定甲醛仪器 |
3 结束语 |
(5)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甲醛的新衍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综述 |
1.1 甲醛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1.1.1 概述 |
1.1.2 甲醛的来源 |
1.1.3 甲醛的定性检测 |
1.1.4 甲醛的定量检测 |
1.1.4.1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测定法 |
1.1.4.2 电化学法 |
1.1.4.3 分光光度法 |
1.1.4.4 流动注射法 |
1.1.4.5 胶束电泳毛细管柱色谱法 |
1.1.4.6 气相色谱法 |
1.1.4.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
1.1.4.8 荧光分光光度法 |
1.1.4.9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1.4.10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2 测定甲醛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1 概述 |
1.2.2 测定甲醛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
1.2.2.1 蒸馏法 |
1.2.2.2 水蒸气蒸馏法 |
1.2.2.3 超声提取法 |
1.2.2.4 水浸泡提取法 |
1.2.2.5 超声-三氯乙酸法 |
1.3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甲氧基胺盐酸盐柱内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甲醛含量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衍生原理 |
2.2.2 仪器和试剂 |
2.2.3 色谱条件 |
2.2.4 溶液的配制 |
2.2.5 样品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甲氧基胺盐酸盐与甲醛反应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2.3.1.1 甲醛与甲氧基胺盐酸盐的衍生产物紫外吸收光谱 |
2.3.1.2 甲醛、乙腈、甲氧基胺盐酸盐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
2.3.2 流动相中衍生剂浓度的选择 |
2.3.3 缓冲液pH的选择 |
2.3.4 柱温的选择 |
2.3.5 反应时间的选择 |
2.3.6 柱内衍生反应的验证 |
2.3.7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2.3.8 方法的精密度 |
2.3.9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
2.3.10 样品测定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盐酸羟胺柱内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甲醛的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衍生原理 |
3.2.2 仪器和试剂 |
3.2.3 色谱条件 |
3.2.4 溶液的配制 |
3.2.5 缓冲盐溶液紫外吸光度的研究 |
3.2.6 样品的采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盐酸羟胺与甲醛反应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3.3.1.1 甲醛与盐酸羟胺的衍生产物紫外吸收光谱 |
3.3.1.2 甲醛、乙腈、盐酸羟胺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
3.3.2 衍生剂加入量的选择 |
3.3.3 缓冲盐的类型及pH的选择 |
3.3.4 柱温的选择 |
3.3.5 反应时间的选择 |
3.3.6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3.3.7 方法的精密度 |
3.3.8 加标回收率 |
3.3.9 样品分析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乙氧基胺盐酸盐柱外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甲醛含量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衍生原理 |
4.2.2 仪器与试剂 |
4.2.3 色谱条件 |
4.2.4 溶液的配制 |
4.2.5 样品前处理 |
4.2.6 样品柱外衍生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乙氧基胺盐酸盐与甲醛反应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4.3.1.1 甲醛与乙氧基胺盐酸盐的衍生产物紫外吸收光谱 |
4.3.1.2 甲醛、乙腈、乙氧基胺盐酸盐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
4.3.2 乙氧基胺盐酸盐浓度的选择 |
4.3.3 缓冲液pH的选择 |
4.3.4 柱外反应温度的选择 |
4.3.5 柱外反应时间的选择 |
4.3.6 方法的线性范围 |
4.3.7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4.3.8 加标回收率 |
4.3.9 样品分析 |
4.3.10 容量因子和分离度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6)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
1.1.1 湖泊水环境现状 |
1.1.2 海洋水环境现状 |
1.1.3 地下水环境现状 |
1.2 水体中的磷 |
1.3 总磷测定仪器国内外现状 |
1.4 顺序注射分析 |
1.4.1 顺序注射分析法概述 |
1.4.2 顺序注射分析法的原理 |
1.4.3 顺序注射分析法的特点 |
1.4.4 顺序注射分析的应用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1.6 小结 |
第2章 顺序注射分析法测定消解后总磷 |
2.1 仪器和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2.2.1 溶液的配制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消解后总磷的测定参数优化 |
2.3.2 顺序注射分析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
2.4 消解后总磷测定的检验 |
2.4.1 消解后总磷测定的线性关系 |
2.4.2 消解后总磷测定的精密度 |
2.4.3 消解后总磷测定的检出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顺序注射分析法测定水体中的总磷 |
3.1 仪器和试剂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3.2.1 溶液的配制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总磷测定参数的优化 |
3.3.2 顺序注射分析的消解效率 |
3.3.3 顺序注射分析测定总磷的影响因素 |
3.4 顺序注射分析方法测定总磷的检验 |
3.4.1 顺序注射分析测定总磷的线性关系 |
3.4.2 顺序注射分析测定总磷的精密度 |
3.4.3 顺序注射分析测定总磷的检出限 |
3.4.4 水样的测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仪的结构设计 |
4.1 总体设计思路 |
4.2 主要技术参数 |
4.3 装置系统流路设计图 |
4.4 仪器装置 |
4.4.1 控制系统 |
4.4.2 动力装置 |
4.4.3 连接装置 |
4.4.4 检测装置 |
4.5 外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甲醛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甲醛检测方法的技术进展 |
1.1 分光光度法 |
1.2 液相色谱法 |
1.3 气相色谱法 |
2 其他分析方法在甲醛检测应用中的进展 |
2.1 示波极谱法 |
2.2 电位法 |
2.3 荧光法 |
2.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
2.5 顺序注射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3 展望 |
(8)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检测痕量甲醛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甲醛的介绍 |
1.2 甲醛的污染来源 |
1.3 甲醛对人体的影响 |
1.4 甲醛检测方法 |
1.4.1 分光光度法 |
1.4.2 荧光光度法 |
1.4.3 色谱法 |
1.4.4 电化学法 |
1.4.5 酶法 |
1.4.6 化学发光法 |
1.5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1.5.1 催化动力学方法的特点 |
1.5.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检测甲醛 |
1.6 论文创新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伊红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甲醛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吸收曲线 |
2.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2.3.3 标准曲线 |
2.3.4 干扰离子影响 |
2.4 样品的分析 |
2.5 机理探讨 |
2.6 小结 |
第3章 溴甲酚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检测痕量甲醛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吸收曲线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3.3.3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3.3.4 干扰离子影响 |
3.4 样品分析 |
3.5 机理探讨 |
3.6 小结 |
第4章 孔雀石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甲醛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吸收曲线 |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4.3.3 标准曲线 |
4.3.4 干扰离子的影响 |
4.4 样品的分析 |
4.5 机理探讨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甲醛及苯酚和苯胺卫生检验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甲醛的研究意义及检测研究现状 |
2 苯酚的研究意义及检测研究现状 |
3 苯胺的研究意义及检测研究现状 |
4 基本原理 |
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催化共振荧光法测定痕量甲醛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样品分析 |
4 结论 |
第三章 吡啰红 Y-动力学共振荧光法测定痕量苯酚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样品分析 |
4 结论 |
第四章 β-环糊精增敏同步荧光-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环境废水中苯酚和苯胺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样品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写符号与对照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已/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光光度法 |
1.1 乙酰丙酮法 |
1.2 变色酸法 |
1.3 酚试剂法 |
1.4 催化动力学法 |
1.5 小结 |
2 色谱法 |
2.1 气相色谱法 |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3 离子色谱法 |
2.4 小结 |
3 电化学法 |
3.1 示波极谱法 |
3.2 伏安法 |
3.3 小结 |
4 荧光法 |
5 化学发光法 (CL法) |
6 发展与展望 |
四、顺序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织物和室内空气中痕量甲醛(论文参考文献)
- [1]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陈雨琴,谭文渊,付大友,李佳祁,罗文婷. 应用化工, 2018(06)
- [2]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尹延柏,韩嘉,张雅莉,李倩茹. 山东化工, 2016(24)
- [3]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D]. 肖葳蕤. 淮北师范大学, 2015(09)
- [4]关于室内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研究[J]. 赵东. 当代化工, 2014(09)
- [5]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甲醛的新衍生方法研究[D]. 曹婷. 西北大学, 2014(09)
- [6]投放式总磷自动测定仪的研制[D]. 张尚正.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3)
- [7]甲醛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进展[J]. 张伟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13)
- [8]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检测痕量甲醛的研究及应用[D]. 陈浩. 湘潭大学, 2012(01)
- [9]甲醛及苯酚和苯胺卫生检验新方法研究[D]. 周玉珍. 南华大学, 2012(01)
- [10]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 王慧芳,周激,刘永利. 天津化工,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