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的质量保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飞,董恒尧[1](2022)在《数字化手段强化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管控》文中认为结合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几年来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状况,梳理了行业发展及监管的困境,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强化检验检测过程控制措施,从人脸识别、关键节点控制、检验检测数量控制、引入社会监督、大数据事后监管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陈增江,陈晓伟,王岩,薛会荣,王欣[2](2021)在《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焊接操作人员持证项目分析与实践》文中指出焊接是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最基本的连接成形方式,焊接操作人员是焊接连接的实施主体,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焊接工艺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焊接接头的质量与性能,进而影响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文中针对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焊接操作人员持证情况存在的问题,结合起重机械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和金属结构焊缝的特点,按照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的要求分析生产单位焊接操作人员的持证项目涵盖范围,并根据生产单位不同的许可类别开展焊接操作人员持证项目分析及实践应用研究,为起重机械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西源[3](2021)在《考虑抗震性能的核环吊主梁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核环吊,即核电站环形起重机,是核岛设备吊运与安装用的特种起重机。由于安装在核岛内部、吊运载荷特殊,其抗震性能需要满足严格的要求。核环吊主要由桥架、大车运行机构、小车等部分组成,质量达数百吨,其中主梁的质量占总质量的近30%,因此如何在满足抗震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核环吊主梁结构优化设计,对核环吊减轻自重,减小对安全壳的作用,提高核电站核环吊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ABAQUS与Hyper Mesh建立了某型核环吊结构有限元模型,使用反应谱法确定影响核环吊抗震性能的最不利工况。在此基础上,利用ISIGHT建立了针对核环吊主梁截面参数的多岛遗传算法优化模型,获得主梁最优截面参数,采用瞬态动力学法对优化后的主梁结构进行了校核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核环吊进行适当简化,以梁单元为主建立整机结构有限元模型;(2)使用反应谱法分析核环吊的抗震性能,包括主梁结构应力、轮压、钢丝绳拉力等评价指标,确定影响主梁结构最大应力的工况;(3)提出主梁加劲肋的配置方案,在考虑地震作用下的主梁最大应力以及加劲肋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以核环吊主梁结构质量最小为目标的核环吊截面参数优化模型。优化模型利用ISIGHT内含多岛遗传算法优化模块对主梁截面参数优化模型进行求解;(4)使用瞬态动力法对主梁截面参数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分析,通过主梁应力、轮压、钢丝绳拉力等指标的对比分析表明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正确性。结果表明,考虑抗震性能的核环吊主梁优化模型能够有效降低主梁质量,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为今后核环吊主梁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张同硕[4](2021)在《核环吊减震装置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核电站环行起重机(简称核环吊)位于核岛内反应堆的正上方,其抗震性能对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地震是限制核环吊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核环吊上设置减震装置可以显着提高其抗震性能。本文以某三代核环吊为例,首先利用Hyper Mesh和ABAQUS建立核环吊有限元模型,通过谱分析仿真确定最危险工况,然后选择在有限元模型的台车位置安装减震装置,针对最危险工况,通过竖直反应谱分析不同刚度的减震装置对核环吊抗震性能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减震装置刚度。在完成减震装置弹性材料的性能实验研究基础上,完成减震装置设计。最后用时程分析法验证台车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并完成起升减震装置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 Mesh建立核环吊有限元模型并定义边界条件,将模型导入ABAQUS,在ABAQUS中进行模态分析和谱分析。(2)依据核环吊需要遵循的抗震规范和标准,分析仿真结果,通过主梁应力、各起升钢丝绳安全系数,确定最危险工况。(3)利用谱分析方法分析减震装置不同刚度对主梁应力、起升钢丝绳的减震效果,确定合适的刚度。(4)确定减震装置的安装位置、空间和最大承载力,通过实验测量减震装置材料的压缩弹性模量、压缩强度和泊松比并设计减震装置。(5)设计新台车和台车减震装置,分析新台车结构的强度。(6)由于谱分析中无法分析非线性因素,实际钢丝绳和谱分析中的默认杆单元相差较大,在时程分析中利用绳索TRUSS单元模拟实际钢丝绳,利用多段刚度模拟实际台车减震装置行程,准确的分析减震装置对核环吊的减震效果。(7)在安装台车减震装置的基础上,利用时程分析研究起升减震装置适合的刚度,并设计起升减震装置。研究结果表明,台车减震装置能有效降低主梁应力,但起升钢丝绳应力略有增加,加入起升减震装置可降低钢丝绳应力和主梁应力。本文设计的台车和起升减震装置,为起重机设计减震装置提供重要参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2021)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0年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文中提出2021年第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现将2020年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告如下。一、全省特种设备基本情况(一)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情况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特种设备总量达606 768台(套),其中:锅炉10 634台,占比2%;
王乔乔[6](2021)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凭借建筑部品工厂预制、工地现场装配的高质量、低污染工业化生产模式正迎来发展的利好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能够消除大量传统现浇施工方式产生的安全隐患,但是其工业化的施工流程、复杂的施工技术,加之装配化施工整体水平不高,导致新的施工安全风险产生,尤其吊装阶段塔机作业大幅增加,不论起吊还是安装过程,都有多因素同时作用于施工系统,风险耦合特征明显。因此,对装配式吊装施工系统的风险进行耦合分析、有效评估和管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本论文参照《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中起重吊装作业划分方式,将装配式吊装施工作业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结合文本挖掘识别各作业阶段风险源,附加风险源分析、潜在危害及后果分析,从人员风险、物的风险(材料、机械)、环境风险及管理风险4方面对风险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得到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运用Vensim软件和C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风险因素间的耦合作用;随之,基于解耦思想提出了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建议及应对措施。其次,为实现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强自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容错能力模拟风险因素耦合效应,预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针对强耦合水平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直至风险可接受,方可吊装;同时,针对以上过程提出一套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引入BIM技术和Io T技术,对装配式吊装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并对过程管理、隐患管理、检查验收管理三个模块进行分析,实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以达到对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管理的目的。最后,以某安置房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科学合理、可靠有效、符合实际,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大有提高,并应用BIM技术、Io T技术等,实现了装配式吊装施工过程管理以及隐患排查、检查验收等难题的动态流程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水平。
广州市人民政府[7](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董福盛[8](2021)在《对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提升的一些思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各行各业综合实力的象征。起重机械制造行业也面临质量提升的问题。2020年9月质量月,山西省对起重机械制造行业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文章从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提升的长远考虑,分析解决一些困扰当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以期提升山西省起重机械制造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形象。
陈健[9](2021)在《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探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各项事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起重机械在其中的应用也日渐频繁,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极大地提升了各项事业的建设效率。然而在起重机械的应用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倘若未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很容易造成伤亡事故。文章正是基于此,试图就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展开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董福盛[10](2021)在《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针对目前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工艺、材料零部件、焊接、制造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的质量保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的质量保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手段强化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管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的快速发展及困境 |
2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 |
3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过程控制措施 |
3.1 人脸识别与比对 |
3.2 关键节点控制 |
3.3 检验检测数量控制 |
3.4 安全部件检测报告与现场整机检测报告联动 |
3.5 开放二维码入口,引入社会监督 |
3.6 事后监管大数据利用 |
4 结语 |
(2)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焊接操作人员持证项目分析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序言 |
1 起重机械焊工持证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
2 基于TSG Z6002起重机械焊工持证项目规划分析 |
2.1 焊接方法 |
2.2 金属材料类别 |
2.3 焊接方法机动化程度 |
2.4 填充金属类别 |
2.5 焊接位置和焊缝种类 |
2.6 焊缝金属厚度 |
2.7 焊接工艺因素 |
2.8 焊工持证项目的表示方式方法和含义 |
3 基于TSG Z6002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焊工持证项目实践应用 |
4 结语 |
(3)考虑抗震性能的核环吊主梁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核能发展与利用 |
1.1.2 核电站环形起重机 |
1.2 核环吊抗震分析及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核环吊有限元分析 |
2.1 整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
2.2 减震装置等效模拟 |
2.3 反应谱分析 |
2.3.1 轮轨关系模拟 |
2.3.2 楼层反应谱选用 |
2.3.3 分析设置 |
2.4 不利工况与评价指标 |
2.4.1 设计要求 |
2.4.2 分析工况 |
2.5 本章小结 |
3 主梁结构优化设计 |
3.1 主梁结构分析 |
3.1.1 加劲肋间距 |
3.1.2 加劲肋截面参数 |
3.1.3 加劲肋质量 |
3.2 优化数学模型 |
3.2.1 设计变量 |
3.2.2 约束设置 |
3.2.3 优化目标 |
3.3 主梁优化流程 |
3.4 优化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核环吊抗震性能动力学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 |
4.1.1 轮轨接触模拟 |
4.1.2 瑞利阻尼 |
4.1.3 加速度时程曲线 |
4.1.4 分析设置 |
4.2 结果分析 |
4.2.1 轮压 |
4.2.2 端梁位移 |
4.2.3 主梁响应 |
4.2.4 钢丝绳拉力 |
4.3 本章小结 |
5 优化后主梁结构动力学校核 |
5.1 建模 |
5.2 结果分析与对比 |
5.2.1 轮压 |
5.2.2 端梁位移 |
5.2.3 主梁响应 |
5.2.4 钢丝绳拉力 |
5.2.5 数据对比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核环吊减震装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核电产业 |
1.1.2 核环吊及其抗震分析介绍 |
1.1.3 地震与核环吊 |
1.2 核环吊抗震分析和起重机减震装置研究现状 |
1.2.1 核环吊抗震分析现状 |
1.2.2 起重机减震装置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核环吊抗震分析前处理 |
2.1 抗震分析方法 |
2.1.1 静力法 |
2.1.2 反应谱法 |
2.1.3 时程分析法 |
2.1.4 模型实验法 |
2.2 软件简介 |
2.3 核环吊有限元建模 |
2.3.1 建模思路 |
2.3.2 边界条件 |
2.4 楼层反应谱和工况组合 |
2.4.1 楼层反应谱 |
2.4.2 工况组合 |
2.5 本章小结 |
3 核环吊抗震分析计算 |
3.1 模态分析与谱分析 |
3.1.1 模态分析 |
3.1.2 谱分析 |
3.2 各工况主梁应力和钢丝绳安全系数 |
3.2.1 工况主梁应力计算 |
3.2.2 主起升钢丝绳安全系数 |
3.2.3 副起升和辅助起升钢丝绳安全系数 |
3.3 减震装置安装位置和参数要求 |
3.3.1 减震装置安装位置 |
3.3.2 参数设置 |
3.4 刚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
3.4.1 ABAQUS中减震装置建模 |
3.4.2 刚度对起升钢丝绳安全系数影响 |
3.4.3 刚度对主梁应力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台车减震装置设计及弹性体性能实验 |
4.1 减震装置分类 |
4.2 PTFE材料及性能实验 |
4.2.1 PTFE材料简介 |
4.2.2 PTFE材料性能实验 |
4.2.3 实验结论 |
4.3 台车减震装置设计 |
4.4 台车结构设计 |
4.5 台车结构强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核环吊抗震时程分析 |
5.1 时程分析前处理 |
5.1.1 瑞利阻尼 |
5.1.2 分析步与载荷边界条件 |
5.2 核环吊原结构时程分析 |
5.3 加台车减震装置的核环吊时程分析 |
5.4 时程分析确定起升减震装置的刚度 |
5.5 起升减震装置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附录内容名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0年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省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
(一)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情况 |
(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情况 |
(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情况 |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情况 |
1. 聚焦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 |
2. 聚焦重大风险,扎实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
3. 聚焦监管重点,强化监督检查。 |
4. 聚焦能力建设,推进监管改革创新。 |
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 |
(一)特种设备事故概况 |
(二)特种设备主要安全风险隐患 |
1. 特种设备生产环节。 |
2. 特种设备使用环节。 |
(三)持续改进措施 |
1.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 |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
三、2021年重点工作 |
(6)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
1.2.2 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吊装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 章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理论 |
2.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1 装配式吊装施工系统构成及作业特征 |
2.1.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 信息化技术相关理论 |
2.2.1 BIM技术及IoT技术 |
2.2.2 BIM技术和IoT技术集成应用优势 |
2.3 装配式吊装施工信息化管理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 章 装配式吊装施工系统风险耦合研究 |
3.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3.1.1 装配式吊装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要点 |
3.1.2 基于JHA法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 |
3.1.3 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清单 |
3.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分析 |
3.2.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机理 |
3.2.2 基于CM模型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度量 |
3.3 基于解耦思想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 章 构建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4.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4.1.1 BP-神经网络风险评估原理 |
4.1.2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
4.1.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
4.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 |
4.2.1 构建基于BIM+Io T技术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4.2.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用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 章 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耦合度量 |
5.2.1 风险权重排序 |
5.2.2 风险因素耦合度量及分级 |
5.2.3 风险耦合度量结果分析 |
5.3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5.3.1 BP-神经网络的样本训练 |
5.3.2 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估 |
5.3.3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5.4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流程 |
5.5 BIM及IoT技术在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装配式吊装施工阶段风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C BP-神经网络样本训练程序 |
(8)对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提升的一些思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山西省起重机械制造影响力 |
2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新的质量保证体系 |
3 制定相关标准,发挥制造行业引领作用 |
4 提升人员素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
5 加强起重机械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6 依靠技术创新,提升起重机械制造质量的研发能力 |
(9)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分析 |
1.1 重物坠落事故风险 |
1.2 挤压碰撞事故风险 |
1.3 整机倾翻事故风险 |
1.4 人员坠落事故风险 |
1.5 电击事故风险 |
2 起重机械事故安全管理对策 |
2.1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
2.2 健全管理责任体系 |
2.3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
3 结语 |
(10)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 质量保证体系 |
1.2 设计 |
1.3 制造工艺 |
1.4 材料零部件 |
1.5 焊接 |
1.6 制造档案 |
2 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2.1 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
2.2 加强设计环节的控制 |
2.3 加强焊接环节的控制 |
2.4 加大对材料零部件检查力度 |
2.5 加强制造工艺控制 |
2.6 进一步完善产品档案的管理 |
3 结束语 |
四、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的质量保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手段强化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管控[J]. 王云飞,董恒尧. 建筑机械化, 2022(01)
- [2]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焊接操作人员持证项目分析与实践[J]. 陈增江,陈晓伟,王岩,薛会荣,王欣. 焊接技术, 2021(07)
- [3]考虑抗震性能的核环吊主梁结构优化[D]. 张西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核环吊减震装置设计研究[D]. 张同硕.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0年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J].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部特种设备, 2021(02)
- [6]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研究[D]. 王乔乔.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7]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8]对起重机械制造质量提升的一些思考分析[J]. 董福盛. 大众标准化, 2021(05)
- [9]起重机械事故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探究[J]. 陈健.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4)
- [10]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 董福盛.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