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空军计划新的激光武器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曼曼,姜毅,杨昌志,雷京[1](2021)在《未来空战对抗环境及作战样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作战概念的不断变化和技术推动的作用,以空天技术、新概念武器、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空中战争形貌形态、作战模式和对抗环境产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对手空战能力的不断提高、作战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新型飞机平台的研制,均对我国新型机载武器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空战发展体系出发,结合美国等军事强国空中作战概念及装备发展动态,梳理未来空战对抗环境特点及其作战模式,同时对未来空战概念做出研判与建议,为我国未来空战作战模式研究和新型机载武器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祁圣君,王锦锦,王亚龙[2](2021)在《外军长航时无人机装备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长航时无人机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美军全球鹰、海神、灰鹰和收割者四款典型长航时无人机的功能和任务设备,对美国、北约以及亚太地区盟国的长航时无人机装备采购、部署和使用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最后从续航能力、使用成本、降低人员伤亡概率和协同作战概念等四个方面对长航时无人机优势进行了分析。
白东伟[3](2021)在《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全球空间资源争夺日益剧烈,空间碎片探测已经向更小尺寸方向发展,各国天基监视系统已经开始向毫米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且由单一探测向多功能集成探测方向发展。从各国目前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天基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天基探测水平发展落后,且未见国内有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天基探测系统的相关报道。本文基于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终端研制的需求,针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的光机结构展开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系统总体方案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由于国内天基空间碎片探测技术落后且国内探测手段单一,国外已经实现多维度探测,并且探测得尺寸越来越小,探测方式逐渐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化。因此,快速发展国内天基探测手段迫在眉睫。针对国内天基空间碎片探测问题,本系统提出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探测系统,同时具备对空间碎片的测距与成像探测。第二,本文针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解决外场试验温度10℃~30℃温差、转台对光学基台尺寸限制、光学天线尾部安装导致主、次镜受力情况恶化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间碎片探测与测距复合光学天线。利用ANSYS对光学天线整机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使用ZYGO干涉仪对光学天线进行波像差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在20℃±10℃范围内,系统波像差优于λ/10,能够满足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系统的地面验证实验使用要求。针对杂散光抑制问题,建立杂散光分析模型,分析系统在不同离轴角对杂散光抑制的结果,得出点源透过率,对杂散光抑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第三,采用结构-热-光学集成分析方法对光学基台进行了环境适应性分析。并对光学基台进行动力分析,验证了光学基台的动态刚度以及稳定性与可靠性。最后,针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装校问题,对比分析采用大口径自准直平行光管装校方法,对各支路镜头焦距、测距接收单元耦合效率、普查单元分辨率等关键光学性能进行了性能检测并完成了光轴一致性的装校。
董文韬[4](2021)在《浅析外军太空力量动员准备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当前,太空军事化正处于愈演愈烈之势。如2001年1月22至26日,美国空军在科罗拉多州施里弗空军基地进行了代号为"施里弗——2001"的规模空前的大型太空战演习,这只是美国空军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太空战模拟演习的首次演习。同年的3月5至9日,美陆军航天与导弹防御司令部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国家联合试验中心也进行了本军种第四次年度太空战模拟演习。
汪立萍,赵霜,蒋长菊,郭涛[5](2020)在《国外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动态》文中认为高超声速武器兼具极高的战术实用性与战略威慑性,这类先进武器正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高超声速武器技术开发呈现出竞争扩散态势。主要梳理了美俄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的最新动态,从武器的列装情况和预研项目的研发进度2个方面展示了国外关于高超声速武器的最新成果。
朱超磊,袁成[6](2020)在《美国马赛克战体系中无人机技术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赛克战体系提出以来受到美国防部高度重视,DARPA等机构围绕该作战理念开展了多个项目研究,加快相关技术开发,推进美军新型空战体系构建。无人机依靠其使用灵活、成本低等特点,逐渐成为马赛克战体系空中作战装备的重要组成[1],简单介绍了马赛克战内涵,梳理美国与马赛克战相关的无人机项目发展与关键技术成果,并分析了该作战理念对无人机发展方向产生的影响。
丁达理,谢磊,王渊[7](2020)在《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及对战争形态影响》文中认为智能化战争即将到来,在人工智能和无人作战飞机技术与装备发展的推动下,有人机/无人机智能协同作战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直接动因和现有无人飞机作战模式的局限性,论述了有人机/无人机智能协同作战的背景和军事意义,重点阐述了有人机/无人机智能协同对空中机动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空中遮断作战、制空作战、战略空袭作战五种作战样式的颠覆与冲击,继而分析了对空战样式、作战潜力、飞行员和军事技术体系结构等战争形态因素的影响。对于促进相关行业和部门提高对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重视和提前谋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秀,赵东兴,徐卫卫[8](2020)在《国外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主要航天国家持续推进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2019年,多国发布天军建设方案,加速太空战略调整;太空态势感知计划稳步实施,相关运行能力得到验证;在轨机动技术取得新突破,空间武器研发步伐加快;此外,美国、印度开展太空军事演习,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新一轮空间能力竞赛拉开帷幕。
李磊[9](2020)在《国外典型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项目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5月波音澳大利亚公司推出首架空中力量编组系统(ATS)无人机,将与有人战斗机编组协同作战,距离自主僚机的实现更进一步。首先,阐述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基本概念,总结归纳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实现的潜在作战任务;其次,系统梳理国外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研究情况,重点对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典型忠诚僚机发展及相关技术支撑项目如空战演进、空中博格等开展系统分析研究;最后,分析国外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发展得出三点认识:各国正推进无人机作为僚机的实战化应用、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正被探索用于空对空作战、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技术聚焦于自主性低成本和可扩展性。相关研究为我国未来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蔺陆洲[10](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研究表明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二、美空军计划新的激光武器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空军计划新的激光武器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未来空战对抗环境及作战样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未来空战对抗环境 |
1.1 装备智能化 |
1.2 隐身全频化 |
1.3 频域战场化 |
2 未来空战作战样式 |
2.1 蜂群作战 |
2.2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
2.3 分布式空战 |
2.4 穿透制空 |
2.5 马赛克战 |
3 未来空战概念研判及建议 |
3.1 未来空战制胜机理 |
3.2 研判与建议 |
4 结束语 |
(2)外军长航时无人机装备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长航时无人机概述 |
1.1 长航时无人机概念 |
1.2 典型长航时无人机概况 |
1.2.1 RQ-4全球鹰无人机 |
1.2.2 MQ-4C海神无人机 |
1.2.3 MQ-1C灰鹰无人机 |
1.2.4 MQ-9收割者无人机 |
2 外军长航时无人机装备概况 |
2.1 美军长航时无人机装备部署概况 |
2.2 亚太地区长航时无人机装备概况 |
2.2.1 韩国 |
2.2.2 日本 |
2.2.3 印度 |
2.2.4 澳大利亚 |
2.3 欧洲地区长航时无人机装备概况 |
2.3.1 北约 |
2.3.2 欧洲国家 |
3 长航时无人机优势分析 |
4 结束语 |
(3)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天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天基发展现状 |
1.3 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 |
1.4 本文研究对象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终端总体方案 |
2.1 引言 |
2.2 测距与成像一体化终端工作原理及组成 |
2.2.1 测距与成像一体化系统终端主要技术指标 |
2.2.2 工作原理 |
2.2.3 系统组成 |
2.3 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原理与组成 |
2.3.1 光学基台主要技术指标 |
2.3.2 光学基台工作原理 |
2.3.3 光学基台组成 |
2.4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
2.4.1 瑞利判断与波前图 |
2.4.2 点列图 |
2.4.3 光学传递函数 |
2.4.4 分辨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间碎片探测与测距复合系统光学天线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技术要求 |
3.3 光学设计 |
3.3.1 光学天线结构选型 |
3.3.2 光学材料的选择 |
3.3.3 光学参数设计 |
3.4 光学天线结构设计 |
3.4.1 主镜组件 |
3.4.2 次镜组件 |
3.5 杂散光抑制 |
3.5.1 杂散光抑制水平评价方法 |
3.5.2 遮光罩设计 |
3.5.3 杂散光分析 |
3.6 光学天线整机仿真分析 |
3.7 实验测试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后光路光机设计及环境适应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测距与探测光路优化设计 |
4.3 空间碎片测距分系统设计 |
4.3.1 测距发射单元 |
4.3.2 测距接收单元 |
4.3.3 测距计时单元 |
4.4 空间碎片探测分系统设计 |
4.4.1 普查探测单元 |
4.4.2 光谱探测单元 |
4.4.3 精跟踪探测单元 |
4.5 结构-热-光学性能分析 |
4.5.1 温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
4.5.2 光机热集成分析过程 |
4.5.3 泽尼克多项式面型拟合 |
4.6 整机动力学分析 |
4.6.1 整机模态分析 |
4.6.2 正弦响应分析 |
4.6.3 随机响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装校与检测 |
5.1 引言 |
5.2 光学基台装校与检测方案 |
5.3 光学天线装校与检测 |
5.4 光学指标检测 |
5.4.1 镜头焦距检测 |
5.4.2 测距接收单元耦合效率检测 |
5.4.3 普查分系统分辨率检测 |
5.5 光学基台装校 |
5.5.1 装校方案 |
5.5.2 装校过程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浅析外军太空力量动员准备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空战部队横空出世,即将成为独立军种 |
二、太空力量动员应用层次得到拓展,由以战略层次为主转向以战役、战术层次为主 |
三、太空战武器装备体系向一体化、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
四、民用(商用)太空装备系统的地位作用将日益上升 |
五、飞速发展的太空战武器系统由“软保障”向“硬摧毁”过渡 |
(5)国外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俄罗斯多型号高超声速导弹的列装形成震慑力量 |
1.1“先锋”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入役 |
1.2“匕首”超声速导弹试验成功 |
1.3“锆石”高高声速导弹将装备多种舰艇 |
1.4 R-37M高超声速空对空导弹(也称RVV-BD)将装备多种战斗机 |
2 美军加快高超声速武器的研究 |
2.1 助推滑翔型武器逐渐成熟 |
2.2 为赶超俄罗斯同时发展多个高超项目 |
2.3 DARPA开展多种演示验证项目 |
3 其他国家开始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 |
4 高超声速武器防御技术研发和装备部署提速 |
5 结束语 |
(6)美国马赛克战体系中无人机技术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马赛克战与无人机相关技术发展 |
1.1 马赛克战概述 |
1.2 马赛克战相关无人机技术发展概述 |
1.2.1 体系架构技术 |
1.2.2 指挥控制技术 |
1.2.3 通信网络技术 |
1.3 总结 |
2 典型马赛克战无人机平台 |
2.1 小精灵无人机项目 |
2.2 忠诚僚机相关项目 |
2.2.1 低成本可消耗飞机技术(LCAAT)项目 |
2.2.2 空中力量编组系统(ATS)项目 |
3 启示建议 |
3.1 无人机技术推动马赛克战体系构建 |
3.2 马赛克战加速无人机作战能力生成 |
3.3 无人化马赛克战变革未来战争形态 |
3.4 未来需形成马赛克战有效应对 |
4 结束语 |
(8)国外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航天国家调整太空战略加强太空军事能力建设 |
在轨试验稳步进行在轨机动技术取得新突破 |
攻防试验持续开展空间武器研发步伐加快 |
各国不断深化太空演习提高多域联合作战能力 |
(9)国外典型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项目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概述 |
2.1 概念的形成 |
2.2 可执行作战任务 |
3 国外典型忠诚僚机的发展 |
3.1 美国忠诚僚机 |
3.1.1 发展历程 |
3.1.2 性能特点 |
3.2 澳大利亚忠诚僚机 |
3.2.1 发展历程 |
3.2.2 性能特点 |
3.3 俄罗斯忠诚僚机 |
4 国外支撑忠诚僚机关键技术项目分析 |
4.1 空战演变项目 |
4.1.1 研究内容 |
4.1.2 研究进度 |
4.2 空中博格项目 |
4.2.1 研究内容 |
4.2.2 研究进展 |
5 对国外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发展的几点认识 |
5.1 各国积极推进无人机作为僚机的实战化应用 |
5.2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探索用于空对空作战任务 |
5.3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技术聚焦于自主性、低成本和功能扩展性 |
6 结束语 |
(10)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军事安全 |
二、法律政策 |
三、经济产业 |
四、科学技术 |
五、文化认知 |
六、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概述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
二、航天科技 |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
一、历史沿革 |
二、定义范畴 |
三、构成要素 |
四、本质特性 |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
第四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理论范式 |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一、关键要素 |
二、理论内核 |
三、主要逻辑 |
第三节 理论推论 |
一、太空竞赛 |
二、空间合作 |
第四节 理论验证 |
一、定量检验 |
二、定性检测 |
第五节 理论颠覆 |
一、理论界限 |
二、商业航天 |
三、理论发展 |
第五章 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
一、综合分析 |
二、分项分析 |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
一、大国博弈 |
二、多边主导 |
三、应用推广 |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
一、持续的竞争 |
二、潜在的合作 |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美空军计划新的激光武器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未来空战对抗环境及作战样式研究[J]. 张曼曼,姜毅,杨昌志,雷京. 空天防御, 2021(03)
- [2]外军长航时无人机装备发展综述[J]. 祁圣君,王锦锦,王亚龙. 飞航导弹, 2021(08)
- [3]空间碎片激光测距与成像一体化光学基台技术研究[D]. 白东伟.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4]浅析外军太空力量动员准备发展趋势[J]. 董文韬. 中国军转民, 2021(02)
- [5]国外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动态[J]. 汪立萍,赵霜,蒋长菊,郭涛. 航天电子对抗, 2020(05)
- [6]美国马赛克战体系中无人机技术发展分析[J]. 朱超磊,袁成. 飞航导弹, 2020(09)
- [7]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及对战争形态影响[J]. 丁达理,谢磊,王渊. 无人系统技术, 2020(04)
- [8]国外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分析[J]. 刘秀,赵东兴,徐卫卫. 国防科技工业, 2020(07)
- [9]国外典型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项目发展分析[J]. 李磊. 无人系统技术, 2020(04)
- [10]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