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籽饼喂鸡毒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牟兰[1](2019)在《苎麻的饲用安全性及其肉牛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饲草饲料短缺是限制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作物副产物资源较为丰富,饲用潜力较大,但饲料化利用率低。苎麻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苎麻茎叶作为纤维利用后的剩余物,粗蛋白含量高,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种类丰富,是一种较好的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然而目前关于苎麻茎叶的饲用安全性及其在大型反刍动物上的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苎麻茎叶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等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大、小鼠对其进行急性毒性和28d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通过瘤胃瘘管牛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云岭牛对其进行150d肉牛饲喂效果研究,并结合我国苎麻种植和发展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评价,以期为苎麻茎叶饲用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基于以上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对小鼠给予灌胃苎麻茎叶最大剂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苎麻茎叶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死亡和毒性反应症状;两组小鼠的体重在灌胃期无差异,试验结束后其主要器官组织均无异常病变。本试验条件下,给予小鼠苎麻茎叶最大量为12g/kg·BW,可判定其为无毒物质。2、本研究对大鼠进行苎麻茎叶28天经口灌胃亚急性毒性试验,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2g/kg·BW、1g/kg·BW、0 g/kg·BW)大鼠的行为、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等均未发现异常改变。血液指标和组织病理学虽有个别异常,但程度较轻且同时出现在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中,可判定为常见自发性现象,不具毒理学意义,与苎麻处理无关。本试验条件下,苎麻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2.00g/kg。3、本研究对苎麻饲用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苎麻茎叶单宁较高,达到0.48%;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分别为31.30%、55.80%。、42.07%;钙磷含量不平衡,钙磷比例达到17.99。青贮可改善苎麻的单宁及纤维含量,但钙磷比例仍超出反刍动物耐受范围。4、本研究对苎麻茎叶进行肉牛瘤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其干物质(94.31%)、有机物(87.86%)、粗蛋白(16.61%)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苎麻茎叶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随着在瘤胃内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均在72h达到最高,分别为63.05%、62.68%、83.09%、23.89%、38.93%;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3.87%、42.93%、60.15%、14.72%、20.65%。5、本研究以青贮苎麻替代0%、20%和40%的青贮玉米对云岭牛进行150d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替代)相比,20%替代组平均日增重较高为0.81kg,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各组云岭牛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甘油三酯(TRIG)均无显着差异。20%和40%替代处理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其机体蛋白利用率更高。因此青贮苎麻替代20%、40%青贮玉米饲喂肉牛具有一定可行性。综合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并从实际生产效益角度出发,肉牛饲粮中青贮苎麻替代20%青贮玉米饲喂效果较佳。综上所述,苎麻茎叶中存在单宁、纤维以及钙磷比例高等饲用限制性因素。苎麻茎叶无毒,不高于2g/kg·BW的添加对动物无不良影响。其主要营养成分的降解率随着苎麻茎叶在肉牛瘤胃内滞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青贮苎麻替代20%和40%的青贮玉米饲喂云岭牛,对其生产性能和健康均无不良影响,且青贮对苎麻茎叶的饲用价值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苎麻茎叶今后作为大型反刍动物饲料补充料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蔡一鸣,孔德顺,韩勇[2](2010)在《三高两低菜籽饼在肉鸡日粮中添加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1日龄的黄羽铁脚麻公雏1 00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日粮营养含量相近,其中"油研10号"菜籽饼分别占日粮的比例为0(对照组)、5%、10%、15%,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油研10号菜籽饼在135日龄的黄羽铁脚麻鸡日粮中的适宜比例为10%。
唐武斌[3](2008)在《烁生肽替代鱼粉对草鱼和黄颡鱼生长及水体水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旨在研究烁生肽替代鱼粉后对草鱼和黄颡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以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烁生肽分别按0%,25%,50%,75%,100%比例替代草鱼饲料中鱼粉用量,配制成等氮等能饲料,以3~5%的投饲率于每天09:00和16:00饲喂体重50g左右的草鱼,观察替代后对草鱼生长、饲料利用率、体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组草鱼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最好,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随着替代比例升高各指标值逐渐下降,其中100%组显着低于0%组;各组草鱼内脏比、肝体比差异不大;替代组肠脂比均高于0%组,其中100%组显着高于0%组;经分析,50%组饲料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第二部分以烁生肽分别按0%,25%,50%,75%,100%比例替代黄颡鱼饲料中鱼粉用量,配制成等氮等能饲料,观察替代后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以及脂肪保留效率、蛋白质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50%、0%、75%、100%组依次降低;脂肪保留效率以25%、50%、0%、75%、100%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25%组显着高于75%和100%组;25%组蛋白质保留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0%、50%、75%、100%组依次降低;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内脏比、肝体比、鱼体生化组成无显着影响。烁生肽以适宜比例(25%)替代饲料中鱼粉用量可以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第三部分以第一部分试验饲料饲喂草鱼,观察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烁生肽替代鱼粉比例增加,水体总磷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50%组水体总磷含量在各阶段均最低;各个阶段替代组水体氨氮、硝酸盐氮含量均高于对照0%组,试验结束时100%替代组氨氮、硝酸盐氮含量显着高于0%组。结论:以50%的烁生肽替代饲料中鱼粉用量对草鱼生长无显着影响,可获得最佳效益;以25%的烁生肽替代饲料中鱼粉用量可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烁生肽替代比例在75%以下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与鱼粉组无显着差异。
赵丽娜,罗杰,肖成林,彭健[4](2008)在《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和双低菜籽混合原料提高鸡蛋中N-3PUFA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取健康25周龄农大三号粉壳蛋鸡180只,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他几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亚麻籽+1%鱼油(2组),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3组),5%亚麻籽+10%未去皮双低菜籽(4组),5%亚麻籽+10%去皮双低菜籽(5组),旨在研究每组中的两种不同原料的配比对鸡蛋中n-3PUFA含量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饲料和鸡蛋中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亚麻籽+1%鱼油组n- 3PUF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1),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n-3PUFA富集量低于鱼油组(P<0.01),但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组(P<0.01);10%亚麻籽+1%鱼油组鸡蛋中DH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组(P<0.01),其他3个处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1);各处理组中添加的两种混合n-3PUFA原料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着性影响(P>0.05);感官评分结果表明:10%亚麻籽+1%鱼油可使鸡蛋产生鱼腥味,降低鸡蛋的感官评分。综合考虑蛋中n-3PUFA富集量和人们对鸡蛋的可接受性,本试验认为日粮中添加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可用于高富集量n-3PUFA鸡蛋的生产。
侯红利[5](2006)在《棉粕替代豆粕对鲤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使用豆粕和鱼粉为饲料蛋白源,试验组分别以20.65%、30.98%、41.30%的棉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75%、100%的豆粕加入到基础日粮中饲喂4.23±0.36g的鲤,分别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全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鲤肌肉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并观察肝和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中生长试验期42d,鲤体组成、肌肉氨基酸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试验期120d;在与上述试验相同的饲养条件和日粮配方条件下,饲喂197.07±9.14g的鲤,并测定其脏体系数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睾酮、皮质醇、钾离子、总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的含量,试验期56d。旨在通过研究棉粕替代豆粕对鲤生长性能、肌肉品质与风味、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生殖毒性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棉粕对鲤的安全性。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棉粕替代豆粕达50%(棉粕含量为20.65%)时,饲喂4.23±0.36g的鲤,不影响其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肝和肾脏组织结构形态;饲喂197.07±9.14g的鲤,不影响肝功能和发育、肾功能和发育、生殖机能、钾离子平衡调节、血清总蛋白、血糖和甘油三酯营养价值。 棉粕替代豆粕达75%(棉粕含量为30.98%)时,饲喂4.23±0.36g的鲤,不影响其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肝和肾脏组织结构形态;饲喂197.07±9.14g鲤,不影响其肾功能和发育、生殖机能、钾离子平衡调节、血清总蛋白、血糖和甘油三酯营养价值,但饲喂56d对其肝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应长期饲喂。 棉粕替代豆粕达100%(棉粕含量为41.30%)时,饲喂4.23±0.36g的鲤,对其肌肉品质和风味影响不大,不影响其肾脏组织结构形态,但明显抑制其生长性能,肝组织形态也有明显的中毒效应:饲喂197.07±9.14g鲤,不影响肝脏发育、肾功能和发育、生殖机能、钾离子平衡调节,但饲喂42d显着抑制其肝功能且抑制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深,饲喂56d显着降低血清总蛋白、血糖和甘油三酯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棉粕全部替代豆粕对不同规格的鲤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在生产上不推荐此剂量棉粕的替代使用。
苏建振[6](2005)在《脱毒蓖麻粕饲喂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用18月龄德国肉用美利奴种羊36只,根据在肉羊精料中加入脱毒蓖麻粕的水平(0,5%,10%,15%),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四组。每组9只,每组3个重复,每组3只公羊,所选24只母羊为同一期配种后经B超检测已怀孕的母羊。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脱毒蓖麻粕对肉羊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经济效益以及对日粮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肉羊精料中加入5%、10%、15%脱毒蓖麻粕,以替代蛋白质饲料,进行60天饲养试验,各组肉羊健康状况良好。各组间肉羊日采食量以及平均体重差异均不显着(P>0.05),日增重有下降的趋势。添加10%脱毒蓖麻粕组饲料转化率最好,饲料成本最低。 2.消化代谢试验表明,饲喂脱毒蓖麻粕对肉羊日粮干物质、有机物、总能、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随蓖麻粕添加比例的加大,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呈增加趋势,能量沉积率呈下降趋势。添加10%、15%脱毒蓖麻粕组消化能和代谢能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 3.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种羊精液品质有影响,添加10%、15%脱毒蓖麻粕组精子活率、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脱毒蓖麻粕对母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各试验组单羔平均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 4.饲喂脱毒蓖麻粕组肉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清谷丙转氨酶均低于30U/l,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脱毒蓖麻粕未对肉羊肝脏产生损害。 综合分析认为,在母羊精料中脱毒蓖麻粕的添加量最佳为10%,在公羊精料中脱毒蓖麻粕的添加量以5%为宜。
马利[7](2004)在《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生长、血液学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不同菜粕水平(0.0%、10.0%、20.0%、30.0%、40.0%和50.0%)对草鱼夏花(约5.0g)和秋片(约18.7g)鱼种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毒素残留、鱼体生化组成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菜粕水平对两种规格草鱼的日摄食率和成活率都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两种规格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转化率都呈下降趋势。当菜粕含量为30%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转化率均显着高于40%和50%菜粕组(p<0.05),而与0.0%、10.0%和20.0%菜粕组无显着差异(p>0.05)。 2.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各组草鱼夏花和秋片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等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有显着影响(p<0.05)。说明不同规格草鱼对菜粕的利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 3.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T3水平和T3/T4无显着影响(p>0.05),但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血清中的T4水平和T3+T4显着降低(p<0.05),说明菜粕中的毒素对T4分泌有抑制作用。 4.不同菜粕水平对两种规格草鱼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草鱼秋片的肌肉氨基酸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草鱼秋片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着降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着升高(p<0.05)。 5.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肝脏的水分和粗脂肪无显着影响(p>0.05),但使肝体指数显着升高,且以30.0%菜粕组最高(p<0.05);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浓缩或崩解,细胞间界线模糊。 6.草鱼夏花肌肉中的硫葡萄糖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含量均以40.0%菜粕组时最高,分别为0.14%、0.85mg/g和0.0032mg/g;肝脏中的恶唑烷硫酮含量以20.0%菜粕组时最高,为0.012mg/g,30.0%菜粕组时最低,为0.0018mg/g。 综合分析,建议饲料中菜粕用量以不超过30.0%为宜。
张宗舟[8](2003)在《菜籽饼生物脱毒的微生物筛选复配、脱毒机理与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发酵法菜籽饼脱毒方法主要指微生物脱毒方法。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生长快,易培养,且酶系复杂,几乎可以分解一切天然物质。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菜籽饼脱毒,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酶系复杂,分解硫甙的芥子酶多样,能够水解复杂多变的硫甙。第二,分解中间产物的酶系复杂,能将其彻底分解,并合成微生物自身物质。第三,菜籽饼的其它抗营养因子也能被微生物分解,如植酸、单宁、纤维素、芥子碱等,大大地改变菜籽饼的口感,提高菜籽饼的营养成分的利用率。第四,微生物利用自身代谢作用,可以产生香味物质或香味物质的前体物质,提高菜籽饼脱毒后的香味,所以作者认为微生物脱毒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脱毒方法,应该发展广大。 作者通过一年的室内微生物分离、纯化与脱毒试验和一年的养殖试验,研究了土壤中菜籽饼脱毒微生物的富集和筛选、初选的四十多种微生物纯种的菜籽饼脱毒、属内属间霉菌复配的菜籽饼脱毒、筛选复配FDMRM-1的脱毒效果试验和用FDMRM-1生产的脱毒菜籽饼进行的养殖试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菜籽饼为发酵基质,对A类土、B类土、C类土中菜籽饼脱毒微生物进行富集。在富集过程中A类土的菜籽饼脱毒结果比较理想,GS脱毒率98.4%。总体脱毒效果是A类土>B类土>C类土。细菌总数,在A类土中经富集后,增殖4.5倍;在B类土中增殖4.0倍;在C类土中增殖3.4倍。霉菌总数在A类土中经富集后,增殖了10.01倍;在B类土中增殖了11.71倍;在C类土中增殖了11.66倍。放线菌总数在A类土中增殖了1.5倍,在B类土中增殖了2.8倍;在C类土中增殖了3.3倍。酵母菌总数在A类土中增殖了4.0倍;在B类土中增殖7.5倍,在C类土中增殖了9倍。根据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初步认为GS的脱毒率与脱毒微生物的数量的呈正相关,霉菌的脱毒作用>细菌的脱毒作用>放线菌的脱毒作用。并从富集的土壤中分离纯化了四十多种微生物将用于FDMRM的研制。 2.菜籽饼中的主要有毒成分硫代葡萄糖甙有多种结构,在同一样品中多种结构并存。不同品种菜籽饼的硫甙含量与组成不同,同一品种菜籽饼的不同样品的硫甙含量与组成也有差异,这是因为菜籽饼的硫甙含量与组成不仅取决于菜籽的遗传特性,同时也受油菜的栽培条件、菜籽的贮藏条件、油脂的加工条件和菜籽饼贮存条件的影响。也就是对某一菜籽饼品种来说,它的硫甙是复杂多变的。 3.对硫甙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可能含有某一类或若干类芥子酶,它只能降解菜籽饼中结构与其相适应的某一种或几种硫甙,结构不相适应的硫甙不能降解。某一微生物的硫甙降解率的最高值(或理论值),应该是相对应的硫甙在总硫甙中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微生物所分泌的芥子酶系不同,在同一样品的菜籽饼上的GS降解率不同。同一微生物在不同菜籽饼样品上的GS降解率也不同(因不同样品硫贰组成有差异)。菜籽饼脱毒微生物复配的实质是一种芥子酶的复配,由于复配后芥子酶系类型增加,则对应结构的硫贰在总硫贰中所占比例增加,硫贰降解率也就会相应增加。所以属内霉菌复配,GS降解率有所提高,属间霉菌复配,GS降解率又有大幅度提高。远缘多微生物复配,达到了较为完美的脱毒效果,GS降解率达到了99%以上,植酸、单片、纤维素也有很大程度的降解。不同微生物间的芥子酶结构与性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如在甲微生物中芥子酶的结构类型是abc三类,而在乙微生物中芥子酶的结构类型是abd,说明有ab的重叠,它们的硫贰降解率的差异主要是在ab百分比基础上。与d的差异。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芥子酶结构差异越大,芥子酶结构的重叠现象越少,或越轻,成为远缘微生物复配的理论基础。 在远缘多微生物复配过程中加入了白地霉、酵母菌等四种微生物,它们的GS脱毒率不高,但可以利用无机态氮合成菌体蛋白,使得菜籽饼脱毒之后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9.2%,从而提高了脱毒饼的营养价值。 4.以FDMRM一1为脱毒菌剂(远缘多微生物复配)进行了菜籽饼生物脱毒过程中的微生态研究。证明了在发酵过程中,发酵的环境温度不同,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状态不同、发酵品温变化也不同。环境温度在25℃条件下品温变化较理想、GS的降解率%.8%。 5.提出了菜籽饼脱毒微生物的交替培养分离法,也就是分离霉菌用察氏培养基一RSM培养基交替培养:分离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脉培养基一RSM培养基交替培养;分离酵母菌用麦芽汁培养基一RSM培养基交替培养,可以事半而功倍。 6.用FDMRM一1发酵生产的脱毒饼代替100%豆饼粉加入猪饲料中进行猪的育肥,日增重5079,料肉比3.30:1,和对照(加入豆饼粉)的饲料饲养效果十分接近(P>0.01)。月同体品质与内脏重量也基本正常,说明在育肥猪饲料中这种脱毒饼能完全代替豆饼粉,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7.用FDMRM一1发酵生产的脱毒饼饲养黄粉虫连续三代,无致畸作用。脱毒饼在黄粉虫饲料中添加量不受限制,可依饲料配比确定。既可降低饲料成本,又可提高饲料营养,加快幼虫生长速度,增加产卵量,可以明显地提高养虫效益。
刘高强[9](2001)在《马尾松毛虫蛋白饲料开发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是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国内对其综合防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本文从资源学的角度,视其为一种有益资源,首次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营养学价值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毒素和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基础研究。 各虫态的营养素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各虫态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成虫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72.07%,蛹次之,为67.17%;幼虫的粗蛋白含量相对成虫和蛹较低,其中高龄幼虫为50.01%,低龄幼虫为48.23%;幼虫中测出15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含量为46.00%;脂类和糖类含量幼虫较蛹和成虫高,其中高龄幼虫为25.02%和8.51%,蛹为15.05%和3.64%,成虫为9.20%和3.21%;矿质元素中,Na、Ca、Mg、Fe、Zn、Mn和Cu在马尾松毛虫虫体中含量很高,其中Na、Zn、Mn、Mg和Cu的含量较几种常见的食用昆虫的含量高。 幼虫毒素的提取结果表明:对皮肤产生作用的毒素活性成分的极性较大,较易溶于80%-90%乙醇,可溶于正丁醇,较难溶于蒸馏水和正己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素乙醇粗提物毒性较小,其LD50在1,160mg/kg以上;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表明,毒素活性成分中含毒素蛋白的可能性较小;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活性成分经常压105℃热处理不稳定。 不同溶剂提取幼虫蛋白质结果表明:缓冲液的提取效率最高,为60.36±1.25%,稀碱液次之,为50.27±2.00%,稀盐液的提取效率最低,为37.53±0.50%。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缓冲液为Na2HPO4- NaOH缓冲液(0.05mol/L的Na2HPO4,0.1mol/L的Na0H),原料粗细度为40目虫粉,料液比为1∶20(w/v),抽提pH为9.5,抽提时间为3h,抽提温度为40℃;沉淀pH为5.5,沉淀温度为5℃,沉淀时间为1小时。所得蛋白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对71.12±0.16%,总氮提取率为60.36±1.25%。
柯忠哲,曹燮政[10](1996)在《鸡菜籽饼中毒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说明菜籽饼含有2%~3%的硫代葡萄糖醇酯,其本身没有毒性,在肠道微生物的酶系统或外界酶的作用下而水解,产生一类有毒物质,主要是腈。这些有毒成分可引起鸡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滤泡增大及滤泡上皮细胞轻度增生;使肝脏组织中的肝细胞不同程度地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多灶性网状纤维溶解和坏死;使胃肠浆膜血管充血,粘膜出血、坏死和脱落。中毒鸡临床上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拉稀,严重者呼吸困难、死亡。发病鸡可用硫酸钠、碳酸氢钠、鱼石脂等治疗
二、菜籽饼喂鸡毒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菜籽饼喂鸡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苎麻的饲用安全性及其肉牛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苎麻简介 |
1.1.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1.1.2 苎麻起源、传播与分布 |
1.1.3 苎麻发展史 |
1.2 苎麻发展现状 |
1.2.1 苎麻种植现状 |
1.2.2 苎麻主要利用方式 |
1.3 饲料毒理学研究进展 |
1.4 苎麻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
1.5 苎麻饲喂应用进展 |
1.5.1 猪 |
1.5.2 兔 |
1.5.3 鹅 |
1.5.4 鸡 |
1.5.5 鱼 |
1.5.6 反刍动物 |
1.6 研究背景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苎麻茎叶的急性毒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评价标准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2.4 试验方法 |
2.2.5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一般行为 |
2.3.2 体重 |
2.3.3 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苎麻茎叶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检测指标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一般行为状况 |
3.3.2 体重 |
3.3.3 摄食量 |
3.3.4 血液学 |
3.3.5 血清生化 |
3.3.6 凝血 |
3.3.7 脏器系数 |
3.3.8 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 |
3.4 讨论 |
3.4.1 一般行为和体重、摄食量 |
3.4.2 血液指标 |
3.4.3 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 |
3.5 小结 |
第四章 苎麻饲用化限制性因素研究 |
4.1 引言 |
4.1.1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类型 |
4.1.2 苎麻饲用化限制性因素研究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测定方法 |
4.2.3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纤维含量 |
4.3.2 单宁含量 |
4.3.3 钙磷比例 |
4.4 讨论 |
4.4.1 纤维 |
4.4.2 单宁 |
4.4.3 钙磷比例 |
4.5 小结 |
第五章 苎麻茎叶的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动物与饲喂管理 |
5.2.3 试验方法 |
5.2.4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营养成分 |
5.3.2 降解率 |
5.3.3 降解参数 |
5.4 讨论 |
5.4.1 营养成分 |
5.4.2 降解率 |
5.4.3 降解参数 |
5.5 小结 |
第六章 青贮苎麻茎叶的肉牛饲喂效果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6.2.3 试验方法 |
6.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青贮营养成分 |
6.3.2 生长性能 |
6.3.3 试验地气温变化 |
6.3.4 血清生化指标 |
6.4 讨论 |
6.4.1 生长性能 |
6.4.2 血清生化指标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体讨论与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三高两低菜籽饼在肉鸡日粮中添加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鸡 |
1.1.2 菜籽饼 |
1.1.3 试验日粮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3.1 菜籽饼粕常规营养成分、毒素的检测方法 |
1.3.2 鸡部分脏器的取样及病理检测 |
1.3.3 鸡血液指标的检测 |
1.3.4 日常管理及数据记录、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肉鸡生产性能 |
2.2 剖检与组织切片观察 |
2.3 肝脏、甲状腺功能检测 |
3 小结与讨论 |
(3)烁生肽替代鱼粉对草鱼和黄颡鱼生长及水体水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前言 |
1.2 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研究进展 |
1.2.1 植物性蛋白原料研究现状 |
1.2.2 动物性蛋白原料研究现状 |
1.3 肽营养理论简介 |
1.3.1 对传统蛋白质理论的质疑 |
1.3.2 肽营养理论的发现及建立 |
1.3.3 肽营养理论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鱼与饲养条件 |
2.1.2 试验饲料的制备 |
2.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1.4 样品收集 |
2.1.5 测定指标 |
2.1.6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对草鱼内脏比、肝体比、肠脂比的影响 |
2.2.3 对饲料利用的影响 |
2.2.4 经济效益分析 |
2.3 讨论 |
2.3.1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
2.3.2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草鱼内脏比、肝体比、肠脂比的影响 |
2.3.3 烁生肽替代鱼粉后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三章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鱼与饲养条件 |
3.1.2 试验饲料的制备 |
3.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3.1.4 样品收集 |
3.1.5 鱼体常规成分的测定 |
3.1.6 测定指标 |
3.1.7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对黄颡鱼内脏比、肝体比、肠脂比的影响 |
3.2.3 对饲料利用的影响 |
3.2.4 对黄颡鱼体组成成分及脂肪、蛋白质保留效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饲料利用的影响 |
3.3.3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体组成成分及体脂肪、体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 |
第四章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鱼与试验饲料 |
4.1.2 试验设计饲养管理 |
4.1.3 取样方法 |
4.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对水体总鳞含量的影响 |
4.2.3 对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
4.2.4 对水体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养殖水体总磷含量的影响 |
4.3.2 烁生肽替代鱼粉对养殖水体氮含量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和双低菜籽混合原料提高鸡蛋中N-3PUFA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验日粮 |
1.4 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 |
1.5.1 蛋鸡生产性能指标:采食量,蛋重,产蛋率,料蛋比。 |
1.5.2 鸡蛋风味感观评定 |
1.5.3 蛋黄及饲料中脂肪酸成分测定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蛋鸡生产性能 |
2.2 感观评定 |
2.3 日粮脂肪酸组成 |
2.4 鸡蛋蛋黄中脂肪酸组成 |
2.5 蛋黄中n-3PUFA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2.6 蛋黄中DH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不同比例混合n-3PUFA原料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感官评定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不同比例混合n-3PUFA原料对鸡蛋中n-3PUFA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不同比例混合n-3PUFA原料对鸡蛋中n-6/n-3比值的影响 |
4 结论 |
(5)棉粕替代豆粕对鲤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棉籽饼粕作为动物饲料的利用概况 |
1.1 棉籽饼(粕)的营养价值 |
1.2 影响棉籽饼(粕)营养价值的因素 |
1.3 棉籽饼(粕)在生产中的应用 |
1.3.1 棉籽饼(粕)在畜禽业中的应用 |
1.3.2 棉籽饼(粕)在渔业中的应用 |
1.3.2.1 棉籽饼(粕)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2.2 棉籽饼(粕)对鱼类内脏器官的影响 |
1.3.2.3 棉籽饼(粕)对鱼类生殖机能的影响 |
1.3.2.4 棉籽饼(粕)对鱼类血清部分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鱼和饲养条件 |
2.1.2 试验日粮 |
2.1.3 检测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增重率的影响 |
2.2.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
2.2.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饵料系数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肌肉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鱼和饲养条件 |
3.1.2 试验日粮 |
3.1.3 检测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2.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肌肉微量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肌肉品质的影响 |
3.3.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肌肉风味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肾和性腺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鱼和饲养条件 |
4.1.2 试验日粮 |
4.1.3 检测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脏的影响 |
4.2.1.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脏系数的影响 |
4.2.1.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1.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功能的影响 |
4.2.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脏的影响 |
4.2.2.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脏系数的影响 |
4.2.2.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2.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功能的影响 |
4.2.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性腺的影响 |
4.2.3.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性腺系数的影响 |
4.2.3.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清睾酮和皮质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脏的影响 |
4.3.1.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脏系数的影响 |
4.3.1.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
4.3.1.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肝功能的影响 |
4.3.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脏的影响 |
4.3.2.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脏系数的影响 |
4.3.2.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
4.3.2.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肾功能的影响 |
4.3.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性腺的影响 |
4.4 小结 |
图版说明 |
第五章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部分生化特性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鱼和饲养条件 |
5.1.2 试验日粮 |
5.1.3 检测方法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清钾离子(K+)的影响 |
5.2.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清总蛋白(TP)的影响 |
5.2.3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糖(Glu)的影响 |
5.2.4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清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清钾离子(K+)浓度的影响 |
5.3.2 棉粕替代豆粕对鲤血清蛋白(TP)、血糖(Glu)、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脱毒蓖麻粕饲喂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1 蓖麻饼粕的价值 |
2 蓖麻饼粕的脱毒 |
3 脱毒蓖麻饼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3.1 白鼠毒性试验 |
3.2 家禽的饲喂试验 |
3.3 猪的饲喂试验 |
3.4 反刍动物的饲喂试验 |
3.5 其他动物的饲喂试验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意义 |
4.3 研究内容 |
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 试验材料 |
3 试验动物和分组 |
4 试验日粮 |
5 饲养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
6 消化代谢试验:样品的收集和处理 |
7 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 |
7.1 生产性能 |
7.2 消化代谢 |
7.3 繁殖性能 |
7.4 血液指标 |
8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饲养试验结果 |
1.1 脱毒蓖麻粕适口性及对绵羊健康状况的影响 |
1.2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2 消化与代谢试验结果 |
2.1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采食量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2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4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血清成分的影响 |
讨论 |
1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 饲喂脱毒蓖麻粕绵羊对各种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
3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4 饲喂脱毒蓖麻粕对绵羊血清成分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7)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生长、血液学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意义 |
1.1 菜粕营养价值的评定 |
1.2 菜粕的主要毒素、抗营养因子及作用机制 |
1.3 菜粕中毒素和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
1.3.1 物理方法 |
1.3.2 化学方法 |
1.3.3 生物学方法 |
1.3.4 遗传学方法 |
1.4 菜粕中毒素和抗营养因子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
1.4.1 菜粕中毒素和抗营养因子对畜禽生理生化的影响 |
1.4.2 菜粕中毒素和抗营养因子对鱼类生理生化的影响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生长、血液学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饲料的制备 |
2.1.2 试验鱼 |
2.1.3 饲养管理 |
2.1.4 取样及分析测定 |
2.1.5 试验生长指标的评定 |
2.1.6 试验数据 |
2.2 结果 |
2.2.1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2.2.2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3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全鱼生化组成的影响 |
2.2.4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肌肉和肝脏中毒素残留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2.3.2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3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全鱼生化组成的影响 |
2.3.4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肌肉和肝脏中毒素残留的影响 |
第3章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生长、血液学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饲料的制备 |
3.1.2 试验鱼 |
3.1.3 饲养管理 |
3.1.4 取样及分析测定 |
3.1.5 试验生长指标的评定 |
3.1.6 试验数据 |
3.2 结果 |
3.2.1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2.2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血液生化指标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
3.2.3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全鱼生化组成和肝脏的影响 |
3.2.4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肌肉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鱼种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3.2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3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
3.3.4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鱼体生化组成和肝脏的影响 |
3.3.5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肌肉品质的影响 |
致谢 |
(8)菜籽饼生物脱毒的微生物筛选复配、脱毒机理与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菜籽饼的主要成分 |
1.2 国内外菜籽饼的利用与研究状况 |
1.3 “双低”菜籽饼利用与研究状况 |
1.4 菜籽饼脱毒研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内容、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3 试验材料与测定方法 |
第三章 土壤中菜籽饼脱毒微生物的富集与分离 |
3.1 不同土类微生物的富集状况 |
3.2 不同类土壤富集过程中的脱毒效果 |
3.3 土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与脱毒的关系 |
3.4 脱毒微生物的分离 |
3.5 初选微生物的硫甙降解率 |
3.6 在GS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主要属之间的互作 |
3.7 小结 |
第四章 发酵法菜籽饼脱毒的微生物复配与脱毒机理探讨 |
4.1 菜籽饼中的有害物质讨论 |
4.2 微生物不同品种和同品种不同样品菜籽饼上的硫甙降解率 |
4.3 脱毒微生物的培养工艺 |
4.4 FDMRM-1发酵脱毒的微生态研究 |
4.5 小结 |
第五章 FDMRM-1脱毒菜籽饼饲养效果 |
5.1 用FDMRM-1生产脱毒菜籽饼的养猪效果 |
5.2 用FDMRM-1生产脱毒菜籽饼的饲养黄粉虫效果 |
附: 用黄粉虫作为饲养试验对象的优越性 |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马尾松毛虫蛋白饲料开发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中文) |
摘要(英文) |
一、 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昆虫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
1 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1.1 开发现状 |
1.1.1 动物性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1.1.1.1 浮游动物 |
1.1.1.2 贝壳类 |
1.1.1.3 畜禽下脚料 |
1.1.1.4 昆虫类 |
1.1.2 植物性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1.1.2.1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利用 |
1.1.2.2 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 |
1.1.2.3 其它类植物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 |
1.1.3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 |
1.2 资源潜力分析 |
2 昆虫源蛋白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
2.1 昆虫资源开发概述 |
2.1.1 食用和饲用昆虫 |
2.1.2 药用昆虫 |
2.1.3 工业原料昆虫 |
2.1.4 天敌昆虫 |
2.1.5 传粉昆虫 |
2.1.6 观赏及娱乐昆虫 |
2.1.7 环保昆虫 |
2.2 昆虫源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
2.2.1 食用昆虫学的形成 |
2.2.2 昆虫源食品开发基础研究 |
2.2.2.1 营养分析与种质资源鉴定 |
2.2.2.2 人工养殖 |
2.2.3 昆虫源食品产业化进展 |
2.3 昆虫源蛋白饲料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
2.3.1 家蝇 |
2.3.1.1 营养价值 |
2.3.1.2 饲喂试验 |
2.3.1.3 人工养殖 |
2.3.2 黄粉虫 |
2.3.2.1 营养价值 |
2.3.2.2 饲喂试验 |
2.3.2.3 人工养殖 |
2.3.3 家蚕蛹 |
2.3.3.1 营养价值 |
2.3.3.2 饲喂试验 |
2.3.4 蝗虫 |
2.3.5 蝼蛄 |
二、 马尾松毛虫蛋白饲料开发基础研究 |
1 内容与方法 |
1.1 马尾松毛虫的营养素分析及其价值评价 |
1.1.1 试虫 |
1.1.2 粗蛋白质的测定 |
1.1.3 粗脂肪的测定 |
1.1.4 总糖的测定 |
1.1.5 粗纤维的测定 |
1.1.6 总灰分的测定 |
1.1.7 矿质元素的测定 |
1.1.8 氨基酸的测定 |
1.2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提取及其基本性质初步研究 |
1.2.1 毒素的提取 |
1.2.1.1 蒸馏水提取 |
1.2.1.2 乙醇提取 |
1.2.1.3 正丁醇提取 |
1.2.1.4 正己烷提取 |
1.2.2 毒性的生物测定 |
1.2.2.1 皮肤刺激试验 |
1.2.2.1.1 小鼠皮肤试验 |
1.2.2.1.2 家兔皮肤刺激试验 |
1.2.2.2 急性毒性试验 |
1.2.3 基本性质初步研究 |
1.2.3.1 毒性大小 |
1.2.3.2 溶解性 |
1.2.3.3 毒素活性成分中蛋白质的定性分析 |
1.2.3.4 毒素活性成分的热稳定性 |
1.3 马尾松毛虫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
1.3.1 材料与仪器 |
1.3.2 提取工艺 |
1.3.3 不同溶剂提取马尾松毛虫蛋白质效率研究 |
1.3.3.1 称碱液提取 |
1.3.3.2 稀盐液提取 |
1.3.3.3 缓冲液提取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尾松毛虫主要营养素含量及价值评价 |
2.1.1 蛋白质和氨基酸 |
2.1.2 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活性元素 |
2.2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提取及其部分性质 |
2.2.1 生物测定 |
2.2.1.1 小鼠皮肤试验 |
2.2.1.2 家兔皮肤试验 |
2.2.2 毒素活性成分的提取 |
2.2.3 毒素活性成分的基本性质 |
2.2.3.1 溶解性 |
2.2.3.2 毒性大小 |
2.2.3.3 热稳定性 |
2.2.3.4 毒素活性成分中蛋白质的定性分析 |
2.3 马尾松毛虫蛋白质的提取 |
2.3.1 稀碱液提取 |
2.3.2 稀盐液提取 |
2.3.3 缓冲液提取 |
2.3.4 三种抽提液提取结果比较 |
3 讨论 |
3.1 马尾松毛虫的营养价值 |
3.2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初步研究 |
3.3 马尾松毛虫幼虫蛋白质的提取 |
参考文献 |
四、菜籽饼喂鸡毒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苎麻的饲用安全性及其肉牛瘤胃降解特性和饲喂效果研究[D]. 牟兰. 兰州大学, 2019
- [2]三高两低菜籽饼在肉鸡日粮中添加量的研究[J]. 蔡一鸣,孔德顺,韩勇.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7)
- [3]烁生肽替代鱼粉对草鱼和黄颡鱼生长及水体水质的影响[D]. 唐武斌.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4]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和双低菜籽混合原料提高鸡蛋中N-3PUFA含量的研究[J]. 赵丽娜,罗杰,肖成林,彭健.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2)
- [5]棉粕替代豆粕对鲤安全性评价[D]. 侯红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6]脱毒蓖麻粕饲喂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效果的研究[D]. 苏建振. 山西农业大学, 2005(07)
- [7]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生长、血液学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D]. 马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1)
- [8]菜籽饼生物脱毒的微生物筛选复配、脱毒机理与应用效果研究[D]. 张宗舟. 甘肃农业大学, 2003(02)
- [9]马尾松毛虫蛋白饲料开发基础研究[D]. 刘高强. 中南林学院, 2001(01)
- [10]鸡菜籽饼中毒及其防治[J]. 柯忠哲,曹燮政. 天津畜牧兽医,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