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引线标记阅读器的几种设计方案

固定式引线标记阅读器的几种设计方案

一、定型铅字符号阅读机的几种设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苏倩文[1](2020)在《针对视觉残障人士的家居厨房用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视觉残障人士在丧失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后,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会面临诸多困难,而我国视障者的数量虽然庞大,但市面上与之相对应的适用于视障者的产品却较少。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人文关怀的倡导,针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多,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但对视障者的日常生活家居用品仍未能全面的顾及到。常言到民以食为天,“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围绕着它展开,盲人也要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制作一日三餐,然而适用于视障者的家居厨房用品却相对较少,目前对于无障碍厨房的研究中,大部分是针对老年人和肢体残障者的,针对视觉残障群体的研究较少。文章以视觉残障中的全盲人士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其厨房作业中的操作痛点,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给予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前期理论的积累,对目前视障人士无障碍研究现状和视障人士的特点进行分析。系统地阐述视觉残障的概念,介绍了一二级盲、低视力三个等级的区别、视障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视障者的感官特点以及行为特点、先天与后天视障者对可接受信息的处理方式的异同。然后制定入户问卷访谈和情景观察的调研计划。通过入户问卷访谈,分析一二级盲和低视力视障者的厨房生活现状,最终选择以全盲人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情景观察全盲者厨房操作流程,挖掘全盲者因长期习惯后潜在的隐性需求。基于上述两部分的调研资料分析得出全盲人士的厨房操作痛点需求,结合需求进行设计机会点挖掘,并总结归纳了针对于全盲人士家居厨房用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用于指导后期的设计案例。完成了一组可快速拿取且定量控制的调料瓶、和带有智能压力感应装置的门板和方便清理台面卫生以及使锅具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炉灶中间的厨柜设计。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分析得出视障人士的厨房操作痛点和需求,并创新性的提出了全盲人士家居厨房用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为相关企业的视障人士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同时使设计最大化地帮助视障者,满足视觉残障人士家居厨房生活的需求,体现了人文关怀。

朱静[2](2013)在《制度与组织 ——“老字号企业”杭锦丝织厂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位于杭州“丝绸之府”的老字号企业——杭锦丝织厂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进行描述,以揭示制度环境对组织形态的影响方式、特点和深层原因。根据斯科特(W.Richard Scott)对制度三要素的理解,本文将制度环境建构成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三个维度,以考察(1)静态意义上,各个特定历史时期制度环境三要素对组织的影响作用;(2).动态意义上,制度化、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环境三要素对身处其中的组织实体所提供的变更机制。具体来说,本研究在个案拓展法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深度访谈以及参与观察法,将杭锦丝织厂划分成新中国建国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化前后三个时期来探讨制度环境与企业组织的静态和动态关系。基本实证发现如下:新中国建国前(企业的创建阶段),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共同作用于组织的建立。其中,市场、技术的规范,特别是当地的文化特色,更容易使某一类行业组织出现在某一地理区域内。杭锦先生从小就生活在蚕丝业、丝织业发达的江南,通过在专业学校所学习的织锦技术,在实践中开创了影光组织法,将美丽的风景织造得和照片一样富有层次感。在世代从事织锦生意的亲戚支持下,在1922年建立了杭锦丝织厂。文化上的认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地区特有的经济作物,使企业组织的创立获得合法化地位。而其规模的大小、经营的方式则更多的采取组织顺从、妥协和回避战略中的模仿机制。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完全受国家管制阶段),规制性要素统辖了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控制了市场和技术的规范,甚至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认知的理解。组织面对强大的规制性要求,更多地采取顺从、妥协的战略。如此,企业组织结构“大而全”,但只是国家这一超大型垄断企业的一个加工厂。市场化前后(企业应对市场转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管控力度的减弱、管理机构职能的转变,规制性要素对组织的影响在减弱,组织更多地受到来自市场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的影响。由于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健全和成熟,因此,企业组织一方面依赖传统文化的认同,行业内对本组织的认同,以及政府官员的认同来获得生产资源和生存空间,从而调整企业战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得不独立面对市场制度的竞争环境,因此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前提下,企业通过规避规范性要素所带来的制度压力而走多元发展道路。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实证对比分析,我们看到,1)制度环境对组织结构和行为有影响作用,其中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方式都存在着差异。2)在每一个时期内,现存的制度及其塑造的组织形态,都会呈现出一种惯性,为组织的进一步路径选择制造出一种依赖结构。当制度发生变迁时,组织会依赖于前一时期制度要素所形成的判断。而这种制度依赖本质上恰恰是制度环境中的文化-认知要素所表现出来的惰性。据此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作为制度环境之一的文化—认知要素给组织提供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行为主体企业组织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模式,成为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因而,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国有老字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从我国当下的制度环境,特别是文化—认知要素所带来的制度独特性出发,既重视传统文化框架所提供的信念体系的作用,又发挥文化对市场规范不健全的弥补作用。这样,才能使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老传统中焕发出新的青春。

刘永涛[3](2011)在《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文中指出设计理论、设计史和设计批评是构成设计学的三大主干。在当代中国,设计批评的发展对于设计艺术教育、实践、产业发展和设计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设计学的内涵、范畴、理念以及设计产业发展、教育实践的融合、冲突、更新、发展与变革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集中和突出。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视野,对中国当代设计和设计批评现状、思潮以及重大批评事件进行了学理性的梳理,对其中体现的特征规律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了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存在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为促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原则、方法和策略。本文在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重点对当代设计以及设计批评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本文立足中国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当代情境,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影响、制约设计和设计批评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中共十四大、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对中国设计产生深刻影响的时间节点为标志,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界定,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分析了设计批评对中国当代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本文重点对中国当代设计批评思潮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归纳了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一些重要思潮,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以及“为中国而设计”等命题体现了设计批评的民族情怀;由奢侈包装、建筑设计、装帧设计等引发的设计批评,体现了对设计伦理和环境生态的深沉思考;快速发展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大展备受关注,设计师及其广告创意能力也引发了广泛批评;关于“工艺美术”论辩,对数字设计以及智能设计的关注,体现出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对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前瞻性课题的敏锐观察。其次,对关于北京西客站、国家大剧院、奥运“鸟巢”、奥运标志设计、央视新大楼、上海世博会的批评等中国当代重大设计批评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总结了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第六章和第七章,本文围绕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批评以及怎样促进中国设计批评发展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产品智能化等六个方面对未来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开展设计批评的原则,如矛盾分析原则、适宜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伦理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结合原则、未来性原则等等。最后,对促进中国设计批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提升设计批评主体的问题意识、拓展设计批评的渠道和载体、加强设计批评教育和理论研究等渠道路径,从批评家、设计师、民众和主流媒体、互联网、展会、国际话语能力以及理论研究、教学改革等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尤其是根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理论,认为推动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发展,更需要我们认清“自己深处”的价值,在时代语境中“放眼世界”,重塑设计批评的“正大气象”。

王伟[4](2011)在《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制造这种先进的制造模式在我国制造型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也发展成为制造业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制造业大力发展的趋势下,企业中数控机床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也影响了机床的利用效率。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对数控车间进行网络化改造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论文按照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数控车间进行网络化改造的项目要求,以串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控技术为基础,对网络化制造系统和中心车间实际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化数控机床联网总体设计方案。系统联网设计是在现有的点对点联网通讯的基础上,采用串口服务器对车间服务器与数控机床之间的接口协议进行转换,实现了一台工控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数控机床的通信管理模式。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利用TCP/IP协议通过中心的局域网实现了车间服务器与DNC主机之间的通讯。同时,以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为主,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发了DNC系统软件。该软件以Windows系统为开发环境,采用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对系统相关的数据进行后台管理,实现了DNC系统对数控程序及其它相关信息的传输与管理功能。最后,在系统通讯和管理模块的基础上,对数控机床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技术做了深入研究,并以FANUC 0i系列数控机床为例,采用用户宏程序的方式对其状态数据采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系统已经在工程训练中心得到初步的试验,也为今后中心实现生产自动化或FMS系统奠定了基础。

张春华[5](2008)在《基于软插件的数控机床组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控机床的组网管理和制造车间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企业实现生产制造信息化的基础,在制造业信息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组网平台及接口技术研究是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承担的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本文介绍了项目背景和实用价值,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动态,简介了CIMS、FMS、DNC的系统原理。针对机床组网和车间集成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基于软插件的实现方法。论述了数控机床联网的硬件结构、软件功能和算法设计;同时详细论述了在机床组网基础上制造车间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异构数控系统集成、软件组态、应用系统动态生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在本项目的研制中,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制造企业车间管理模式和流程的研究,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下制造车间的需求,针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制造模式,提出制造车间信息集成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实现目标;2、分析各种数控系统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提出异构数控系统集成的方案,解决通信冲突,实现数控机床的联网管理;分析NC程序编辑、审查、锁定、定型的过程,实现NC程序有序化管理的问题,方便NC程序的保存、查找、调用和过程追溯。3、进行基础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研究,利用知识库管理基础功能及接口信息,在知识库的支持下,通过对软件组态和应用系统动态生成技术的研究,实现车间信息集成系统的自动生成。4、利用JBuilder 9.0开发环境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支持,完成B/S模式下系统的开发工作。研制成果在五八所制造部、成都晋林公司精密制造分厂和四川德阳有色金属铸造厂等单位进行了应用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本项目中,作者主要承担机床组网和软件组态两方面的设计与实现工作,完成了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系统的实施应用过程。整个项目研制达到了研制要求和预期的效果,并且获得了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的科技进步奖。在项目的研制过程中,本人还主稿编制了国家军用标准《普通数控机床组网要求》,该标准现已颁布。

刘立[6](2008)在《基于DM642的嵌入式虹膜图像获取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识别技术在当今世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虹膜身份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身份识别技术。由于虹膜具有唯一性、稳定性、非侵犯性等优点,近年来,虹膜识别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身份识别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发展很快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以DSP为核心的嵌入式虹膜身份识别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开发一种由DSP、CPLD、网络接口和CMOS图像传感器组成的嵌入式实时图象处理硬件平台。本文首先根据系统的要求选用了专用视频DSP芯片TMS320DM642作为图像处理主芯片和CMOS图像传感器OV7120作为虹膜图像采集中的图像传感芯片。本文的虹膜图像采集系统是建立在TMS320DM642核心板的基础上的,通过其扩展背板接口设计了一块转接板,完成TMS320DM642核心板与OV7120的通信,并充分利用DM642内部集成的Video Port和EDMA设备特性,完成DM642与图像采集设备的无缝连接,实现无需CPU参与的自动图像采集。针对系统的硬件,本文还在TMS320DM642 DSP的集成开发环境CCS中完成了虹膜图像采集软件设计,并在系统平台上得到验证。系统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包括驱动模块,图像采集、处理、网络传输模块,使后续视频处理时可以很方便更换不同的图像处理算法模块,而保持软件的其他部分不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虹膜图像采集的LED近红外环形光源,并从照明光源的均匀性和电路干扰两方面对虹膜图像采集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光学软件LightTools建立照明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检查照明均匀度。最后从图像清晰度和虹膜可见度两方面对采集的虹膜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王晓亮[7](2008)在《OSDR5000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电子系统正向高速化和小型化方向飞速发展。如何在缩小电子系统体积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速度成为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速PCB设计中,系统规模越来越大,I/O数越来越多,单板互联密度不断加大,时钟速率越来越高,信号边缘速率越来越快,导致高速电路中的反射、串扰、传输延迟、地/电层噪声等信号完整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在已有的PCB上发现和分析这些问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找到了问题对于一个已完成的PCB要实施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相比之下,如果在设计初期和设计过程中就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解决同样的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要少的多,甚至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方法,使得能够在物理设计完成之前查找、发现并在电路设计过程中消除或减小这些问题的影响。采用信号完整性仿真方法及相关技术,可在PCB设计前期进行信号规则的分析(如时序和关键信号的分析),然后将分析所得的电气规则输入布线工具进行具体布线设计,这样即可在设计过程中保证信号质量,又可解放人力,提高设计效率,满足市场要求,而这也正是现今国际领先的PCB设计方法和流程,脱离了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就无法做到这点。将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融入到产品开发,尤其是高速PCB设计当中,最终为产品设计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产品设计成功的关键步骤。Cadence Allegro PCB SI是一个功能非常实用的高速电路设计及信号完整性仿真设计与分析的工具,它提供了强劲的仿真功能,并且建模方式十分简明,运用十分方便。利用这个仿真软件能够根据叠层的排序,PCB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信号层所处的位置以及线宽等等来判断某一PCB线条是否属于微带线,带状线,宽带耦合带状线,并且根据不同的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信号线的阻抗以及信号的反射、串绕、电磁干扰等等,从而可以对布线进行约束以保证PCB的信号完整性。本文介绍了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以及Cadence软件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设计经验,详尽阐述了OSDR5000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电路中典型的信号完整性问题,通过实际电路设计以及结合Cadence Allegro PCB SI软件仿真实验,对包括反射、过冲、振荡、单调性等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完成了对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使产品可以更加可靠的应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成本,加快了产品上市的时间,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汪小平[8](2007)在《基于PC开放式数控鞋楦机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鞋楦数字化加工系统的体系结构正产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由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向开放式体系结构发展。在鞋楦的加工精度、光滑度、款式、生产效率上,传统的制楦加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鞋楦生产的需求,因此研制加工高档鞋楦的高速高精度数控鞋楦机具有现实意义。论文以广东佛山狮玛科技有限公司“数控鞋楦机系统的研制”为背景,从参考国外中高档数控系统整体设计结构入手,分析了几种开放式经济型数控鞋楦机系统的实现方案。通过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最后采用了基于MECHATROLINK高速现场总线、“NC嵌入P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鞋楦机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硬件上,首次采用日本安川公司的MP2100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进行了系统硬件结构的设计。在软件上,采用运动控制卡附带的运动控制接口函数Motion API结合MPE720、梯形程序、运动程序进行了上层管理软件和数控驱动程序的编制,特别是在鞋楦数据实时更新程序的实现中,巧妙的运用虚拟轴的设计思想,解决了数控鞋楦机加工过程中四轴实时同步的技术难题。本文是关于开放式经济型数控鞋楦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的研究与实现,对国内开放式经济型数控系统的研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申银[9](2006)在《典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和专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首先对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具有代表性的THS5640/2加工中心及CKA6150数控车床的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故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了五种常见数控机床的故障分类方法,作出了通用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流程图,论述了故障的常规处理方法;然后介绍了专家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在故障诊断系统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介绍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步骤,建立了知识库和推理机。同时还介绍了Visual Prolog语言的特点及运行环境,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何震[10](2005)在《高效 开放 灵活 舒适 ——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建筑特性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伊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将印刷文献图书馆,改造为数字化图书馆,而且新建图书馆无一例外,必须符合数字化要求。由于图书馆的这种基础性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革,图书馆建筑的空间构成、布局方式,功能组织,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应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21世纪也是更为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力图创造一种“和谐社会”的意境。这样,公共图书馆就成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本文紧握中外图书馆建筑的形态发展历程这一线索,通过查阅国内外图书馆建筑及管理等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并以深入北京、上海、天津多座公共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的详实素材为依托,理清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建筑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当时条件下的特征。笔者将重点放在,结合新世纪发展要求,论述公共图书馆新的建筑特性:高效性、开放性、灵活性、舒适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外新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比较和借鉴了大量国外优秀图书馆建筑实例,以此求得对我国图书馆建筑的理论及其实际工程有所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定型铅字符号阅读机的几种设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型铅字符号阅读机的几种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针对视觉残障人士的家居厨房用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厨房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无障碍厨房研究现状
        1.3.3 基于无障碍的视觉残障群体相关研究现状
        1.3.4 综述总结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视障人士特点分析
    2.1 视觉残障的概念
    2.2 视障人士的感官特点
        2.2.1 感官间存在替代补偿性
        2.2.2 视障者的听觉、触觉、嗅觉特点
    2.3 视障人士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
        2.3.1 视障人士的心理特征
        2.3.2 视障群体的行为特征
    2.4 不同致盲时期下的视障者处理信息异同
    2.5 本章小结
3 视觉残障人士居家厨房生活实地调研
    3.1 调研方案
    3.2 调研步骤和内容
    3.3 调研资料分析
        3.3.1 入户访谈调查分析
        3.3.1.1 视障人士厨房自理能力统计分析
        3.3.1.2 盲人的厨房作业形式
        3.3.1.3 问卷访谈需求分析
        3.3.2 直接观察调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全盲家庭家居厨房用品设计分析
    4.1 全盲人士家居厨房用品设计机会点发掘
    4.2 全盲视障者家居厨房用品设计原则
    4.3 全盲视障者家居厨房用品设计方法和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设计方案
    5.1 盲人调料瓶设计
        5.1.1 设计定位
        5.1.2 设计构思
        5.1.3 方案筛选
        5.1.4 设计深化
        5.1.5 设计展示
        5.1.6 产品实物模型
    5.2 盲人厨柜设计
        5.2.1 设计定位
        5.2.2 设计构思
        5.2.3 方案筛选
        5.2.4 设计深化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不足
    6.1 总结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针对视障人士的厨房家居用品问卷调查
附录B: 调研对象档案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制度与组织 ——“老字号企业”杭锦丝织厂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本章注释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研究策略
    第一节 概念之辩:制度与组织
    第二节 组织内制度的理性选择
    第三节 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合法化影响
    第四节 讨论与思考
    本章注释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制度的三大基本要素
    第二节 组织研究的理论架构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进入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章注释
第四章 杭锦丝织厂的起步:建国前创业期的制度与组织
    第一节 新中国建国前政府的规制性要求
        一、政策鼓励: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二、法令推动:工商同业公会的合法化
    第二节 传统规范下的企业组织发展
        一、企业的创业领头羊:杭锦先生的努力
        二、织锦技术、工艺流程与产品规范
        三、企业的组织规模与市场兴衰
    第三节 文化—认知中的丝绸传统与行会组织
        一、文化底蕴:官办与民间织造同行
        二、技术认知:手工向机械的过渡
        三、丝绸贸易:行会组织的演变
    第四节 讨论与思考
    本章注释
第五章 杭锦丝织厂的改造(革):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与组织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目标与规制性政策
        一、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转变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三、政府机构的纵横管理
    第二节 国家规范中的丝绸企业改造和建设
        一、生产流程与技术的革新
        二、产品风格的变化
        三、企业“大而全”的结构和厂名的更替
    第三节 认知信念的控制与心理依附
        一、意识形态的日常化
        二、日常工作的认同感
        三、日常生活的归属感
    第四节 讨论与思考
    本章注释
第六章 杭锦丝织厂的整顿与转型:市场化前后的制度与组织
    第一节 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规制性基础
        一、国企二次改革: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制
        二、管理机构职能的转变
        三、老字号企业等扶持政策的出台
    第二节 市场规范中的企业组织发展
        一、技术和产品式样的资格认证
        二、传统技艺的保留
        三、企业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第三节 对丝绸品味与传统的文化—认知
        一、企业组织的情感认知
        二、织锦产品的声誉与品牌
        三、多种协会组织的并行
    第四节 讨论与思考
    本章注释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制度化、制度变迁与组织
    本章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
        1.3.1 当代设计
        1.3.2 设计批评
第2章 中国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当代情境
    2.1 政治环境: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
    2.2 经济环境:经济发展与消费社会趋向
    2.3 文化环境:乡土式微与文化软实力命题
    2.4 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进绿色设计
第3章 理想与现实的抵牾:从中国当代设计历程看设计批评的价值
    3.1 中国当代设计历程的梳理与反思
        3.1.1 1980——1992年的设计:回顾与思考
        3.1.2 1993——1999年的设计:共识背后的反思
        3.1.3 新世纪以来的设计:创造与自觉
    3.2 中国当代设计发展与设计批评
        3.2.1 当代设计发展和设计批评的关系
        3.2.2 设计批评对中国当代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第4章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思潮及其特征规律
    4.1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发展概述
    4.2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思潮
        4.2.1 "中国制造"和民族设计成为关键词
        4.2.1.1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4.2.1.2 "为中国而设计"的民族情怀
        4.2.2 对设计伦理和环境生态的深沉思考
        4.2.2.1 由奢侈包装引发的批评
        4.2.2.2 由建筑设计引发的批评
        4.2.2.3 由装帧设计引发的批评
        4.2.3 快速发展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大展备受关注
        4.2.3.1 设计教育:跨越的逻辑与悖论
        4.2.3.2 关于设计大展乱象的批评
        4.2.4 对设计师及创意能力的广泛批评
        4.2.5 对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前瞻性课题的敏锐观察
        4.2.5.1 "工艺美术"论辩——中国当代设计批评史的浓墨重彩
        4.2.5.2 批评的敏感:从数字设计到智能设计
    4.3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思潮中的重大事件
        4.3.1 关于北京西客站的批评
        4.3.2 关于国家大剧院的批评
        4.3.3 关于奥运"鸟巢"的批评
        4.3.4 关于北京奥运设计的批评
        4.3.5 关于央视新大楼的批评
        4.3.6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设计批评
    4.4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特征规律
        4.4.1 反映经济社会发展
        4.4.2 受重大设计项目驱动
        4.4.3 专业批评作用日益凸现
        4.4.4 公众批评的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4.4.5 文化自觉意识逐步树立
第5章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问题及反思
    5.1 批评无为
        5.1.1 缺位的批评
        5.1.2 逐利的批评
        5.1.3 精神贫血的批评
        5.1.4 理论旅行的批评
        5.1.5 缺乏理想的批评
    5.2 标准模糊
        5.2.1 标准缺失——设计批评何以可能
        5.2.2 生产环节预设标准的制约
        5.2.3 科技进步使分工越来越细
        5.2.4 人人都有评价权力的悖论
        5.2.5 设计批评学术规范的不确定
    5.3 渠道不畅
        5.3.1 集团批评背后的利益博弈
        5.3.2 主流渠道的匮乏和网络渠道的无序
    5.4 教育欠缺
        5.4.1 教育理念的问题
        5.4.2 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5.5 体制问题
        5.5.1 缺乏批评的表达和接受机制
        5.5.2 缺乏批评的监管和仲裁机制
        5.5.3 缺乏识别文化侵略的抵制机制
第6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批评
    6.1 未来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势
        6.1.1 产品智能化
        6.1.2 分工精细化
        6.1.3 设计人性化
        6.1.4 发展多样化
        6.1.5 需求理性化
        6.1.6 设计民主化
    6.2 设计批评要发挥什么功能
        6.2.1 如何描述
        6.2.2 如何判断
        6.2.3 如何鉴赏
        6.2.4 如何批判
        6.2.5 如何预测
        6.2.6 如何引领
    6.3 开展设计批评的原则
        6.3.1 矛盾分析原则
        6.3.2 适宜性原则
        6.3.3 民族性原则
        6.3.4 时代性原则
        6.3.5 审美性原则
        6.3.6 科学性原则
        6.3.7 功能性原则
        6.3.8 伦理性原则
        6.3.9 理论和实践结合原则
        6.3.10 前瞻性原则
第7章 关于促进中国设计批评发展的思考
    7.1 提升设计批评主体的问题意识
        7.1.1 增强批评家的批判性思维
        7.1.2 增强设计师的自律
        7.1.3 培育民众的审美和批评意识
    7.2 拓展设计批评的渠道和载体
        7.2.1 强化主流媒体平台
        7.2.2 重视互联网的日常政治学意义
        7.2.3 塑造基于国情的展会渠道
        7.2.4 增强国际话语能力
    7.3 加强设计批评教育和理论研究
        7.3.1 构建设计批评学
        7.3.2 加强理论研究
        7.3.3 深化教学改革
    7.4 促进设计批评的文化自觉
        7.4.1 各美其美:认清"自己深处"的价值
        7.4.2 美人之美:在时代语境中"放眼世界"
        7.4.3 美美与共:重塑设计批评的"正大气象"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4)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1.2 网络化制造概述
        1.2.1 网络化制造的定义
        1.2.2 网络化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DNC系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3.1 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3.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网络化DNC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2.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3 需要达到的目标
    2.2 系统通信结构及联网方式选择
        2.2.1 典型的DNC系统通信结构
        2.2.2 协议转换联网方案
    2.3 总体方案的设计
        2.3.1 制定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
        2.3.2 系统组成
        2.3.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3.4 系统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网络化数控机床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3.1 串行通讯
        3.1.1 串行通信基本原理
        3.1.2 串行通讯接口标准
    3.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3.2.1 硬件布局方案
        3.2.2 连线方式
        3.2.3 现场施工
        3.2.4 硬件系统的保护
    3.3 数控机床通信系统软件的设计
        3.3.1 开发环境及工具的选择
        3.3.2 DNC软件系统设计思想及总体架构
        3.3.3 系统通讯控制模块构成分析
        3.3.4 车间服务器与数控机床串口通讯的实现
        3.3.5 车间服务器与DNC主机之间通信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DNC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思想
    4.2 系统管理模块的组成
    4.3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3.1 后台数据库的选择
        4.3.2 数据库访问方式选择
        4.3.3 网络化数控系统中数据库的特点
        4.3.4 后台数据库的开发过程
    4.4 管理模块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4.4.1 标准查询模块设计过程分析
        4.4.2 数据完整性问题分析与研究
        4.4.3 数据库安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DNC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5.1 数控机床数据采集技术介绍
        5.1.1 现状分析
        5.1.2 实现数据采集的方式
    5.2 采用用户宏程序实现数据采集
        5.2.1 宏指令介绍
        5.2.2 采用用户宏程序实现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
        5.2.3 采用用户宏程序实现机床数据采集实例
    5.3 DNC系统实时数据采集关键技术分析
        5.3.1 DNC控制器的选择
        5.3.2 DNC数据采集系统功能模型分析
        5.3.3 DNC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应用与实例
    6.1 实验环境介绍
    6.2 系统运作流程分析
    6.3 实例加工过程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软插件的数控机床组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
    1.2 项目实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项目目标及论文内容
第二章 数控机床组网技术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CIMS、FMS、DNC基本原理
        2.1.1 CIMS技术理论基础
        2.1.2 FMS技术
        2.1.3 DNC技术
    2.2 数控机床组网的关键技术
        2.2.1 异构数控系统的集成技术
        2.2.2 机床快速组网技术
        2.2.3 软件组态和应用系统动态生成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控机床组网需求分析和设计思想
    3.1 需求分析
        3.1.1 数控机床组网前的主要问题
        3.1.2 数控机床组网需解决的问题
    3.2 软插件思想的引入
    3.3 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
    3.4 主要研究内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控机床组网基础平台设计
    4.1 机床组网方式研究
        4.1.1 利用RS232C/422/485 接口进行组网
        4.1.2 利用现场总线进行组网
        4.1.3 利用DNC2 接口进行组网
        4.1.4 利用以太网接口组网
        4.1.5 各种通信接口的接线方法
    4.2 数控机床通信协议解析
    4.3 机床联网实现功能及处理流程
        4.3.1 实现功能
        4.3.2 主要功能实现算法及处理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软件平台技术设计
    5.1 基础功能模块化设计
    5.2 接口标准化设计
    5.3 建立模块知识库
        5.3.1 知识库数据结构设计
        5.3.2 知识库管理系统实现
    5.4 软件组态技术研究
    5.5 应用系统动态生成技术
    5.6 系统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验证及结果
    6.1 试验验证及结果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系统特点
    7.2 论文工作总结
    7.3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A:数控机床与计算机之间的接线方法
附录B:车间级管理基础功能模块

(6)基于DM642的嵌入式虹膜图像获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虹膜识别技术
    1.2 虹膜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虹膜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2.2 国外虹膜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
        1.2.3 国内虹膜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2.1 虹膜识别基本原理
        2.1.1 虹膜图像采集
        2.1.2 虹膜图像质量评估
        2.1.3 虹膜定位和归一化
        2.1.4 特征提取和编码
        2.1.5 模式匹配
    2.2 虹膜图像采集方案
        2.2.1 虹膜图像采集照明光源设计
        2.2.2 图像传感器的选择
        2.2.3 嵌入式虹膜图像采集样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硬件设计
    3.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选择
    3.2 图像传感器OV7120 简介
        3.2.1 OV7120 的性能
        3.2.2 OV7120 的性能的输出时序
        3.2.3 OV7120 的配置
    3.3 虹膜图像采集的实现
        3.3.1 DM642 的视频端口(VIDEO PORT)的配置
        3.3.2 DM642 高速缓冲存储器和增强型直接存储器(EDMA)的配置
        3.3.3 EDMA数据搬移
        3.3.4 DM642 I~2C模块的配置
        3.3.5 DM642 核心板的扩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的驱动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
    4.2 软件总体设计
        4.2.1 程序初始化
        4.2.2 OV7120 驱动程序设计
        4.2.3 网络传输程序设计
    4.3 软件在硬件平台上的实现
        4.3.1 I~2C接口模块测试
        4.3.2 虹膜图像采集与显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虹膜图像采集实验
    5.1 照明光源的不均匀对虹膜图像采集的影响
        5.1.1 LED照明光源系统建模
        5.1.2 LED照明光源系统模拟及模拟结果分析
        5.1.3 照明光源安全性的检查
    5.2 电路干扰对虹膜图像采集的影响
    5.3 虹膜采集仪采集到的虹膜图像
    5.4 评价虹膜图像质量的方法
        5.4.1 虹膜图像质量评价的意义
        5.4.2 基于图像清晰度的虹膜图像评价
        5.4.3 基于虹膜可见度的虹膜图像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OSDR5000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概述
    2.1 电磁兼容概述
    2.2 信号完整性概述
第三章 OSDR5000高速数据处理系统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案
    3.1 系统工作原理
    3.2 主要电气部件介绍
    3.3 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方案结构
    3.4 信号完整性仿真设计方案
第四章 OSDR5000数据处理系统PCB的信号完整性仿真
    4.1 CADENCE ALLEGRO软件简介
    4.2 信号完整性的设计流程
    4.3 仿真前的准备工作
        4.3.1 叠层的设置
        4.3.2 IBIS模型
    4.4 信号完整性仿真
        4.4.1 时序简介
        4.4.2 时序分析
        4.4.3 仿真实现
        4.4.4 结果分析
    4.5 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基于PC开放式数控鞋楦机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鞋楦设计加工方法
    1.3 现场控制总线
    1.4 国内外开放式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5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数控系统
    2.1 引言
    2.2 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2.3 数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2.4 基于PC 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3 数控鞋楦机系统整体设计
    3.1 引言
    3.2 数控鞋楦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3 数控鞋楦机系统设计方案
    3.4 运动控制卡的选型
    3.5 伺服电机与驱动器的选型
4 数控鞋楦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4.1 引言
    4.2 数控鞋楦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4.3 运动控制器MP2100
    4.4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5 数控鞋楦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分析
    5.3 软件系统解决方案
    5.4 编程环境的选择
    5.5 数控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5.6 系统软件设计
    5.7 鞋楦数据的实时化处理
6 结论和展望
    6.1 总结
    6.2 特色及创新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典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和专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AFFIRMATION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综述
    1.2 课题工作内容与意义
2 数控机床的故障分类及对策分析
    2.1 数控机床的故障分类
    2.2 数控机床的故障分析
    2.3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步骤
3 数控机床的故障排除及维护
    3.1 机械故障的排除
    3.2 数控系统的故障排除
    3.3 数控机床的维护
4 专家系统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1 专家系统概论
    4.2 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分类
    4.3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总体设计
    4.4 知识库设计
    4.5 推理机设计
    4.6 知识获取与知识库管理
5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5.1 Visual Prolog概述
    5.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系统人机界面的开发
6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10)高效 开放 灵活 舒适 ——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建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回顾历史——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1 国外图书馆建筑发展概况
    1.2 我国图书馆建筑发展历史概述
第二章 高效性——公共图书馆的根本要求
    2.1 新型的空间形态
    2.2 门厅—中厅功能的延伸
    2.3 服务台及检索出纳区
    2.4 阅览室的功能组织
    2.5 藏书部分的布局方式
    2.6 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的出现
第三章 开放性——公共图书馆的新型趋势
    3.1 开放的建筑理念
    3.2 开放的图书馆设计
    3.3 开放式的阅览方式
    3.4 开放的图书馆信息系统
    3.5 典型个例分析
第四章 灵活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特征
    4.1 灵活性的含义,特征
    4.2 图书馆建筑使用的灵活性
    4.3 “模数式”图书馆的利弊
    4.4 结合国情探索合理模式
    4.5 图书馆建筑扩建的灵活性
第五章 舒适性——公共图书馆的宜人环境
    5.1 外部空间环境、选址、整体形态
    5.2 内部空间环境与公共家具
    5.3 公共艺术与文化传承
    5.4 个性化——个人研究室和集体讨论空间
    5.5 导向标示系统、色彩设计
    5.6 关怀残疾人、老人、儿童
    5.7 引入行为学设计理念
    5.8 “绿色图书馆”
第六章 个例解读
    6.1 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6.2 法国国家图书馆
    6.3 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中标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定型铅字符号阅读机的几种设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对视觉残障人士的家居厨房用品设计研究[D]. 苏倩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2]制度与组织 ——“老字号企业”杭锦丝织厂的个案研究[D]. 朱静. 复旦大学, 2013(02)
  • [3]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D]. 刘永涛.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5)
  • [4]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伟.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5)
  • [5]基于软插件的数控机床组网技术研究[D]. 张春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8(11)
  • [6]基于DM642的嵌入式虹膜图像获取系统研究[D]. 刘立. 天津大学, 2008(07)
  • [7]OSDR5000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设计[D]. 王晓亮. 山东大学, 2008(01)
  • [8]基于PC开放式数控鞋楦机的研究与设计[D]. 汪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9]典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和专家系统的研究[D]. 王申银. 山东科技大学, 2006(02)
  • [10]高效 开放 灵活 舒适 ——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建筑特性研究[D]. 何震. 天津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固定式引线标记阅读器的几种设计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