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新“用FoxBASE实现文件选择拷贝”(论文文献综述)
陈魏魏[1](2021)在《基于Hadoop的贷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贷业务中贷后的风险监控是长期困扰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的工作难题,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银行在信贷等工作中监控体系建设不完善、防控风险设置不完备、风险控制不严格等,当然也存在一些人为风险因素,这些都说明了银行信贷业务中贷后监控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本文针对金融行业客户贷后业务管理难题,借助计算机技术,结合成熟的大数据技术,设计并实现贷后监控系统,将信贷业务的数据统一管理归档,统一调阅审核,丰富项目管理媒体资料,从而增加客户的贷后管理手段,提升贷后管理的效果。本文首先从银行信贷业务中贷后的监控业务流程出发,对贷后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用例规约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和论证。在需求分析阶段提出将系统角色划分为超级管理员、总行管理员、总行用户、分行管理员和分行用户,各司其职,对系统的数据采集上传保证数据一致性上传,高可用集群搭建保证数据高可用存储、不间断对外提供读写服务,数据调阅管理随时调阅数据等进行详细的用例分析。非功能需求分析时系统提出可维护性、响应时间、并发性和可靠性要求。然后设计了系统的网络结构,根据SSM开发框架设计了软件层次结构。通过系统功能分析和实际的业务功能,将贷后监控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上传、高可用集群和数据调阅管理三部分。最后完成系统的数据库物理和逻辑结构设计、E-R图设计和接口设计。系统数据采集上传部分使用Shell技术完成数据定时采集上传,高可用集群使用开源的Hadoop技术搭建高可靠数据存储和读写服务,数据调阅管理主要采用Java EE开发技术结合前端Jquery技术、数据库MySQL技术实现的。最后设计测试用例,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目前贷后监控系统已按照需求完成全部设计功能实现,系统已通过全部测试用例,完全满足需求分析提出各项要求,系统已部署上线并稳定运行,银行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随时查阅管理信贷项目的贷后数据,对银行贷后项目的监控数据进行调阅管理。
洪意意[2](2021)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数据采集是网络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主流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普遍使用等时间间隔的采集方法,采集间隔固定,忽略被采集数据的波动变化,可能导致采集资源浪费、数据冗余、拟合准确性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网络数据自适应采集策略,并基于该策略设计和实现了相应的网络数据自适应采集系统。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策略从采集频率和采集失真度两个优化目标入手,结合设备CPU利用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使用Holt-Winters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预测,基于预测数据求解构建的模型,得到最佳采集时间点序列,从而合理分配采集时间点,实现了网络数据的自适应采集。其次,基于所提策略,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自适应采集系统,包括应用展示层、调度控制层和数据交互层。该系统选取InfluxDB时间序列数据库存储采集数据,基于SNMP请求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实现网络数据的自适应采集与存储,同时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以图表形式展示采集数据,便于用户管理与查看。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实现的网络数据自适应采集,有效地降低了采集频率和采集失真度,优化了网络管理中数据采集的过程和效果。
梁娅[3](2021)在《基于多源社交媒体的热点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互联网技术而生的新型网络交互平台——社交媒体,随之在全球广泛应用,对社会的政治生活、网络安全、商业活动及公共事件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高速发展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互联网情报收集场的新重心。对于蕴含较大冲突势能的舆情事件,需要做好分析、统计和处理,基于多源社交媒体的热点舆情分析系统是针对热点事件通过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和展示的。本文首先对系统的业务流程、用户角色、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用户角色划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热点舆情分析需求、配置管理需求以及后台管理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包括性能、易用和安全性,性能指标主要从用户信息平均检索响应时间、页面平均响应的速度进行要求。其次,本文对网络架构进行设计部署,并根据Spring Boot开发框架对软件层次架构进行设计。本文还根据不同功能的界限和实际业务需求,将系统共划分为热点分析模块、配置管理模块以及后台管理模块,并且完成数据库E-R图和数据库表设计,以及系统接口的设计。本文利用核心技术Spring Boot框架、Solr技术、MySQL技术对系统各模块的视图页面、控制类、模型类、数据库表调用方法及接口调用过程进行设计,并且通过绘制时序图和类图完成对模块功能的详细设计。最后,本文通过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对服务器的硬件设备进行选定,并针对系统的模块设计测试用例。本文对比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是否相同,完成对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完整且符合业务内容,性能指标在需求范围内。
周思杰[4](2021)在《基于Linux的列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的研发》文中提出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轨检系统)是高速铁路轨道修建、运营维护的必要检测设备。传统基于光学测量手段的轨检系统和基于惯性测量(INS)的轨检系统均采用单片机系统的软硬架构,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吞吐量小和硬件重构性差等缺陷,当融合更多传感器设备时,常存在数据处理不及时甚至宕机的风险。为了提高轨检系统的采样频率、数据吞吐量和硬件重构性,实现列车轨道几何参数的快速实时采集,本文提出了基于Linux的列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的新型设计方案,并对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轨道内、外部几何参数的参数定义和检测要求,确定了轨检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完成了轨检系统中各传感器的选型。(2)多传感器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同步是多源数据融合的前提,本文在通过坐标变换进行多源数据的空间同步。同时,提出了基于同步脉冲的多源数据的时间同步采集方案,以保证传感器数据的融合精度。(3)在轨检系统多源数据融合中,针对传统多重小波分解重构在降噪方面的不足,在传统小波阈值量化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阈值函数,并通过调节阈值函数中的比例因子,以抑制IMU中随机误差的影响。(4)针对现有轨检系统硬件架构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处理器硬件架构的新型轨检系统。新型轨检系统选用Colibri i MX6S计算机模块和STM32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按循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整个轨检系统硬件电路分割成多个子模块电路。其子模块电路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网络模块、存储模块、OLED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等。(5)围绕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对轨检系统整体的软件进行了设计和调试。新型轨检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与底层硬件通信的设备驱动程序,后端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的QT应用程序,前端数据采集的单片机程序。(6)完成了新型轨检系统的性能测试及测量试验;利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对轨检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参数指标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新型轨检系统功能上的可行性;通过对比新型轨检系统与现有产品的测量结果可知,新型轨检系统的检测精度满足列车轨道几何参数的测量要求。综上,本文设计的新型轨检系统为方心未艾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的精密测量提供了参考案列,为测量采集系统中大数据的并发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林泽鑫[5](2021)在《基于可信执行环境与联盟链的数据资产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资源作为数据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要素市场,能够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实现数据价值流转的同时,保障数据资源安全与数据主体的隐私保护需求,从而促进数字经济高效健康发展。联盟链作为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粘合剂,可以有效解决跨组织边界场景下去中心化、去信任的资源共享难题,为行业联盟提供可信的分布式记账能力。然而,联盟链互隔离通道账本技术在保障联盟内机构数据隐私性同时,也引入了数据孤岛问题,即所属权不同的数据要素无法直接交互并参与多方计算任务,其已成为制约联盟链应用生态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解决数据孤岛的可行解与实现隐私计算的主流技术路线,基于可信硬件信任根与内存隔离机制的可信计算技术,伴随着Intel SGX技术的成熟度日趋提升,也在学术界与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研究与落地实践。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将Fabric联盟链与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相结合,构建数据资产交易平台,为不同产业领域或通用数据市场提供多方参与的数据资源交换和流通服务,赋予数据所有者在不放弃数据隐私权的前提下,参与数据交易与多方计算的能力,以促进数据资源价值的的良性流通,最大化发挥数据资源的资产属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遵循关注点分离原则与模块化设计,围绕可信数据目录、可信传输、可信存储与可信计算四个维度搭建数据交易与可信计算链路,涵盖本地/远程验证、状态封存、可信计算模型构建、TEE计算飞地容器化、多方数据融合与计算等核心流程。
韩倩[6](2020)在《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各类国产卫星的成功发射,控制点数据作为重要的中间数据也逐渐向多源化发展。控制点数据常用于遥感数据分析与处理流程中,同时也是几何处理和地面精准定位技术的重要数据源和成果。控制点数据管理历经了由纸质到电子的转变,纸质管理存在着易丢失、应用难以及不全面等问题,电子管理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仍然需要解决现阶段多源控制点数据带来的问题,包括控制点种类繁多、利用率低、更新覆盖不及时等。如何高效而又全面地将这些控制点数据进行管理和储存,是当今遥感数据领域的热点问题。影像匹配,就是寻找同名点的过程。作为与控制点管理相伴而生的技术,影像匹配的高精度处理也将有益于后期影像几何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图形识别、图形分类以及图像质量检查等方面。论文在简单分析影像匹配技术的基础上,对控制点库进行设计,通过引入控制点数据库数据来进行匹配操作。数据库中的控制点数据具有多源性、重覆盖性、即时性的特点,将极大地提升控制点匹配成功率和精度。本文在Visual Studio 10.0的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开发,以QGIS开源库作为软件影像操作底层,采用Oracle软件对控制点数据进行管理,利用GDAL库实现控制点瓦片数据的生成,设计了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论文对软件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针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需求分析,设计了该软件的整体架构、内外接口以及数据库,实现了控制点编辑、控制点查询、影像金字塔显示、控制点自动匹配以及控制点手动匹配等的模块。最后,对软件进行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详实记录和认真修改。论文设计的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来源于XX卫星影像处理系统,支持常见各类卫星控制点数据以及野外实测控制点数据的管理,并且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控制点数据对待匹配影像进行简单的影像匹配操作。软件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多源控制点管理的发展,对于控控制点的高效管理和影像快速匹配有着实践指导意义。
李征委[7](2020)在《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时域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或长航飞行时,等离子体鞘套的存在会影响飞行器的导航、通信及测控性能,严重时会产生通信“黑障”效应。克服甚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进行深入研究。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媒质中的传播进行研究,具有通用性强、研究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在等离子体电磁波传播的数值计算方法中,时域方法的优点在于其宽频特性,即通过激励宽频脉冲波,一次计算可得出整个频段内的响应,特别是近年来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方法以其计算简单、直观、易于实现且单次仿真可以模拟宽频的电磁响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研究中。然而,FDTD方法存在数值稳定性条件受限于最小空间步长,且依赖于媒质参数,导致含有精细结构模型的等离子体中电磁问题求解时计算时间步长取值很小,计算耗时长甚至难以实现。为此,开展数值稳定性较好甚至是无条件稳定的FDTD方法研究,提高等离子体FDTD方法的计算效率,对等离子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快速预测、以及快速抑制和克服甚至解决飞行器再入大气层通信“黑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变换(Bilineartransform,BT)的磁化等离子体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计算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首先,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非磁化和磁化等离子体FDTD方法的实现,以等离子体电流密度卷积FDTD(JE Convolution FDTD,JEC-FDTD)方法为例分析了等离子体FDTD方法的数值色散特性和稳定性。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变换(bilinear transform,BT)的针对磁化等离子体的FDTD方法,通过与辅助微分方程 FDTD(auxili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FDTD,ADE-FDTD)方法、指数时间差分 FDTD(exponential time differencing FDTD,ETD-FDTD)方法和解析方法的比较验证了磁化等离子体BT-FDTD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最后,为了提高方法的计算速度,对其进行了基于CUDA架构的并行加速实现。2.研究了无条件稳定的WLP-FDTD方法,提出了一种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三对角化高效WLP-FDTD方法。首先,介绍了加权拉盖尔多项式(weighted Laguerre polynomials,WLPs)及其性质,实现了无条件稳定的基于加权拉盖尔多项式的FDTD(WLP-FDTD)方法的迭代公式推导。接着,对WLP-FDTD方法的拉伸坐标系(stretched-coordinate,SC)下具有复频移(complex-frequency-shifted,CFS)因子的完全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PML)吸收边界的迭代公式进行了推导,使得方法可以高精度求解电磁辐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三对角化高效WLP-FDTD方法,推导了方法计算电磁场的迭代公式,使得方法可以高效模拟开域电磁问题,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3.提出了多种非磁化等离子体WLP-FDTD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二维非磁化等离子体WLP-FDTD方法,并采用极化电流密度分量和电场分量处于同一空间网格的方式处理非磁化等离子体色散介质中的电磁问题。接着,提出了一种二维非磁化等离子体高效WLP-FDTD方法,实现了方法的SC-PML吸收边界迭代公式的推导,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及高效性并说明了带有CFS因子的SC-PML吸收边界的吸收性能优于最新发表的Nearly PML吸收边界的吸收性能。最后,将二维非磁化等离子体高效WLP-FDTD方法向三维推广,正方体等离子体电磁波散射的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4.提出了多种各向异性的磁化等离子体WLP-FDTD方法,使无条件稳定的WLP-FDTD方法首次在各向异性媒质中得到推广,方法与传统FDTD方法相比计算速度更快,该速度的提升在模型中有精细结构时更为明显。首先由简单的一维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维磁化等离子体JEC-WLP-FDTD方法,并将SC-PML吸收边界条件引入其中,使得方法可以精确、高效地计算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开域电磁问题。其次,提出了一维磁化等离子体三对角化的高效JEC-WLP-FDTD方法,将因式分解方案引入到磁化等离子体JEC-WLP-FDTD方法中使得稀疏矩阵方程的求解转换为三对角形式的矩阵方程的求解,从而提高了方法的计算速度。然后,提出了一种二维电流密度和磁场分量在同一空间位置的JHC-WLP-FDTD方法,实现了方法的SC-PML吸收边界迭代公式的推导,分析了平面波入射到磁化等离子体圆柱时电磁场的瞬态演变过程。最后,考虑更为实际的三维磁化等离子体中的电磁问题,提出了三维磁化等离子体JHC-WLP-FDTD方法,并将SC-PML吸收边界引入其中,数值算例验证了三维方法的正确性。
刘贤德[8](2020)在《基于NB-IoT的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准而实时的电能质量检测数据是实现三相电网中电能良好管理和应用的基础,也是改善电网质量、预防电力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建设稳定可靠的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窄带物联网NB-IoT的出现,给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的研究带来了新思路。基于NB-IoT的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涉及到了硬件设计、嵌入式编程、NB-IoT远程通信、人机交互及系统可维护等问题。本文的核心内容如下。(1)以NB-IoT通信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远程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框架。设计了终端NB-IoT通信应用构件和人机交互系统HCICom类,实现电能质量采集数据的上行与下行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基本测试。(2)以硬件打通为基础,给出了基于构件方法的电能质量采集终端软硬件设计。硬件上设计了电能质量采集模块、主控模块、NB-IoT通信模块等,保证硬件设计的重构性;软件上进行基础构件和应用构件的封装,增大软件的编程粒度,并借助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实现电网谐波分析。(3)针对大规模的电能质量采集终端难维护问题,提出了一种远程更新终端程序的方案。该方案可克服现场环境因素,借助NB-IoT实现终端程序更新和功能拓展,降低维护难度和成本。最后本文给出了一套可更新维护的远程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经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在数据准确性和通信稳定性方面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并实现了终端程序的远程升级,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具有一定工业应用参考价值。
黄晨华[9](2020)在《基于JSP的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信息化产品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企业信息化战略正成为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社区医保局综合办公信息化是医保局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相对事业单位信息化发展存在许多不足,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多样化、自动完成文档归类及统计操作等问题。因此,建立基于JSP的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医保局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协作办公,还能够保证社区居民及时查看自己的医保信息,对我国医保事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本论文综合应用动态网页技术(JS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MySQL数据库)完成了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根据南昌某社区医保局的实际情况,从业务、性能、功能等方面确定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需求。本论文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目前的状况,同时依托江西省某社区医保局的业务需求,并使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机构,前端界面运用JSP动态网络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SSH)集成框架通过持久化数据对象,并以对象的角度来访问MySQL数据库来实现浏览器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端系统程序。通过对医保局综合办公过程中的各项业务及用户功能需求,运用系统分析工具进行直观描述,并根据用户需求建立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功能模型及数据业务流程图。然后,对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实现的软件架构、实现工具及具体功能模块设计等部分做出详细介绍,并对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主要功能设计中的关键算法重点介绍,最后实现了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
袁轶皓[10](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租赁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租赁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张,不论是从租赁物品的类型还是租赁形式都有着新变化。而在传统中心化仪器租赁平台中仪器的评估、描述及租赁流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都是由一个专有的非透明内部数据库收集,这可能导致仪器租赁过程中产生信用信息不对称、租赁纠纷取证、举证难、信用交易不透明等问题。而区块链作为利用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机制来打包交易和生成区块、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利用智能合约来编写应用程序和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诉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区块链,对重大科研仪器租赁形式进行创新,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租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意义,进行研究内容概述。然后从传统仪器租赁平台、区块链、超级账本Fabric项目三个方面对采用的技术进行介绍,分析它们的技术特点。接着分析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租赁平台的需求,并由此设计平台的层次架构,主要包含数据传输层、账本层、服务层、应用层。在此之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各个层级的具体实现。最后测试平台的功能完整性、激励策略的有效性、私密数据的保护以及平台的性能,证明该平台能以去中心化的形式让仪器租赁流程产生的数据可监控、可溯源但不可篡改。
二、更新“用FoxBASE实现文件选择拷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新“用FoxBASE实现文件选择拷贝”(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adoop的贷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1.1 背景和意义 |
1.1.2 国内外现状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Shell技术 |
2.1.1 Shell介绍 |
2.1.2 Shell脚本 |
2.2 Hadoop及Hadoop生态圈技术 |
2.2.1 Hadoop技术 |
2.2.2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 |
2.2.3 协调式服务Zookeeper |
2.3 SSM框架技术 |
2.3.1 Spring MVC介绍 |
2.3.2 Spring框架 |
2.3.3 MyBatis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角色分析 |
3.1.1 系统管理员 |
3.1.2 系统普通用户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数据采集上传 |
3.2.2 高可用集群 |
3.2.3 数据调阅管理 |
3.3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数据采集上传功能模块 |
4.3.2 高可用集群功能模块 |
4.3.3 数据调阅管理功能模块 |
4.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4.1 E-R图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系统的界面设计 |
4.6 系统接口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一致性上传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1 数据一致性上传模块的详细设计 |
5.1.2 数据一致性上传模块的实现 |
5.2 高可用集群控制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高可用集群控制模块的详细设计 |
5.2.2 高可用集群控制模块的实现 |
5.3 系统登录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系统登录模块的详细设计 |
5.3.2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
5.4 分行项目查看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分行项目查看模块的详细设计 |
5.4.2 分行项目查看模块的实现 |
5.5 用户收藏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1 用户收藏模块的详细设计 |
5.5.2 用户收藏模块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方法介绍 |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3 系统的非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课题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网络管理中的数据采集 |
2.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2.1.2 数据采集相关知识 |
2.2 时间序列分析 |
2.2.1 时间序列预测 |
2.2.2 Holt-Winters模型 |
2.3 多目标优化问题 |
2.3.1 多目标优化问题概述 |
2.3.2 多目标遗传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定义 |
3.2.1 策略架构模型 |
3.2.2 算法数学模型 |
3.3 算法描述 |
3.3.1 时间序列预测算法 |
3.3.2 最佳采集时间点序列求解算法 |
3.3.3 自适应采集流程 |
3.4 算法验证 |
3.4.1 实验环境介绍 |
3.4.2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适应采集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实体模型 |
4.3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4 模块间接口设计 |
4.4.1 层间模块接口设计 |
4.4.2 层内模块间接口设计 |
4.5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适应采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
5.2 数据交互层设计 |
5.2.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5.2.2 数据存取模块设计 |
5.3 策略调度层设计 |
5.3.1 预测模块设计 |
5.3.2 计算模块设计 |
5.3.3 控制模块设计 |
5.3.4 配置模块设计 |
5.4 应用展示层设计 |
5.4.1 设备展示模块设计 |
5.4.2 采集配置模块设计 |
5.4.3 采集结果模块设计 |
5.5 数据库表详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1 测试环境介绍 |
6.2 测试用例介绍 |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基于多源社交媒体的热点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JAVA开发框架技术 |
2.1.1 Sping Boot |
2.1.2 Spring Cloud |
2.2 MYSQL数据库技术 |
2.3 REDIS技术 |
2.4 SOLR搜索引擎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点舆情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多源数据分析 |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热点舆情分析功能需求 |
3.3.2 配置管理功能需求 |
3.3.3 后台管理功能需求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性能 |
3.4.2 易用性 |
3.4.3 安全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点舆情分析系统的概要设计 |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4.1 E-R图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前后端的接口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热点舆情分析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热点舆情分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1 热点影响力排名功能 |
5.1.2 信息汇总功能 |
5.1.3 统计分析功能 |
5.1.4 报告管理功能 |
5.2 配置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热点分类管理功能 |
5.2.2 热点管理功能 |
5.3 后台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用户管理功能 |
5.3.2 部门管理功能 |
5.3.3 菜单管理功能 |
5.3.4 角色管理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热点舆情分析系统测试 |
6.1 系统的测试环境 |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3 系统的性能测试 |
6.4 系统应用情况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Linux的列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背景知识 |
1.2.1 轨道不平顺的类型 |
1.2.2 轨道几何参数 |
1.2.3 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本质 |
1.3 轨检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轨检系统研究现状 |
1.3.2 国内轨检系统研究现状 |
1.3.3 轨检系统现状分析 |
1.4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轨检系统总体设计与数据处理 |
2.1 轨检系统性能指标 |
2.2 轨检系统的组成 |
2.2.1 轨检小车机械结构 |
2.2.2 轨检系统硬件整体设计 |
2.2.3 轨检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
2.3 轨检系统作业流程 |
2.4 多传感器数据同步方案设计 |
2.4.1 传感器数据不同步原因 |
2.4.2 传感器数据同步方案 |
2.5 IMU数据小波降噪处理 |
2.5.1 IMU误差模型 |
2.5.2 离散小波变换 |
2.5.3 改进小波降噪处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轨检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系统电路总体设计 |
3.2 主处理器选型 |
3.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4 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3.4.1 里程采集 |
3.4.2 轨距采集 |
3.4.3 超高采集 |
3.4.4 IMU和 GPS数据采集 |
3.4.5 气压和温度采集 |
3.5 网络模块电路设计 |
3.5.1 有线模块电路 |
3.5.2 无线模块电路 |
3.6 其他模块电路设计 |
3.6.1 USB接口电路 |
3.6.2 OLED显示电路 |
3.6.3 按键电路 |
3.7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轨检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 |
4.1.1 搭建Linux开发平台 |
4.1.2 字符设备驱动开发 |
4.2 驱动开发与移植 |
4.2.1 OLED显示驱动 |
4.2.2 SPI气压温度驱动 |
4.2.3 PWM同步脉冲驱动 |
4.2.4 按键驱动 |
4.2.5 Wi-Fi移植与联网 |
4.2.6 FTP服务器移植与配置 |
4.3 轨检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4.3.1 数据接收与保存 |
4.3.2 网络协议数据传输 |
4.3.3 数据拷贝与固件更新 |
4.4 从处理器STM32 软件设计 |
4.4.1 里程计数模块软件设计 |
4.4.2 轨距测量模块软件设计 |
4.4.3 超高和惯导模块软件设计 |
4.5 嵌入式Linux系统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轨检系统性能测试及测量试验 |
5.1 轨检仪的校准 |
5.2 轨检系统性能测试 |
5.2.1 eMMC与U盘读写性能测试 |
5.2.2 内存性能测试 |
5.2.3 网络传输速率测试 |
5.2.4 同步脉冲精度测试 |
5.2.5 数据通信测试 |
5.2.6 系统启动优化性能检测 |
5.3 小波降噪性能测试 |
5.4 轨道几何参数测量试验及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 |
致谢 |
(5)基于可信执行环境与联盟链的数据资产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关键技术概述 |
2.1 区块链与联盟链 |
2.2 Fabric交易模型与链码 |
2.3 区块链即服务 |
2.4 可信执行环境 |
2.5 Intel SGX与Enclave(飞地) |
2.6 远程验证 |
2.7 本章小结 |
3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需求分析 |
3.1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流程概述 |
3.2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资源目录与数据源管理 |
3.2.2 资源访问审批管理 |
3.2.3 可信计算模型管理 |
3.2.4 可信计算任务管理 |
3.2.5 联盟管理 |
3.3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数据隐私性 |
3.3.2 可扩展性 |
3.3.3 可用性 |
3.4 本章小结 |
4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概要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资源目录与数据源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2.1 功能结构 |
4.2.2 主要数据结构 |
4.2.3 接口设计 |
4.3 资源访问审批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3.1 功能结构 |
4.3.2 主要数据结构 |
4.3.3 接口设计 |
4.4 可信计算模型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4.1 功能结构 |
4.4.2 主要数据结构 |
4.4.3 接口设计 |
4.5 可信计算任务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5.1 功能结构 |
4.5.2 主要数据结构 |
4.5.3 接口设计 |
4.6 联盟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6.1 功能结构 |
4.6.2 主要数据结构 |
4.6.3 接口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详细设计 |
5.1 资源目录与数据源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1 流程设计 |
5.1.2 智能合约设计 |
5.1.3 用户界面设计 |
5.2 资源访问审批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流程设计 |
5.2.2 智能合约设计 |
5.2.3 用户界面设计 |
5.3 可信计算模型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流程设计 |
5.3.2 智能合约设计 |
5.3.3 用户界面设计 |
5.4 可信计算任务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流程设计 |
5.4.2 智能合约设计 |
5.4.3 用户界面设计 |
5.5 联盟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1 流程设计 |
5.5.2 用户界面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数据资产交易平台系统测试 |
6.1 功能性测试 |
6.1.1 资源目录管理模块测试用例 |
6.1.2 资源访问审批管理模块测试用例 |
6.1.3 可信计算模型管理模块测试用例 |
6.1.4 可信计算任务管理模块测试用例 |
6.1.5 联盟管理模块测试用例 |
6.2 非功能性测试 |
6.2.1 通信安全性 |
6.2.2 计算机密性 |
6.2.3 一致性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项目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遥感影像处理流程 |
2.2 遥感影像匹配原理 |
2.2.1 点特征提取 |
2.2.2 相关函数分析 |
2.2.3 金字塔多级匹配策略 |
2.2.4 遥感匹配算法 |
2.3 开发工具及环境 |
2.3.1 开发环境 |
2.3.2 底层开发依赖库 |
2.3.3 操作层开发依赖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功能概述 |
3.2 功能性需求 |
3.2.1 坐标配置管理 |
3.2.2 数据库接口 |
3.2.3 控制点管理 |
3.2.4 影像显示 |
3.2.5 控制点匹配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3.1 可靠性 |
3.3.2 安全性 |
3.3.3 可移植性 |
3.3.4 可用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概要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工作流程 |
4.4 系统接口设计 |
4.4.1 内部接口 |
4.4.2 外部接口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ER模型设计 |
4.5.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4.5.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坐标配置管理模块 |
5.1.1 功能概述 |
5.1.2 内部设计 |
5.2 数据库接口模块 |
5.2.1 功能概述 |
5.2.2 内部设计 |
5.3 控制点管理模块 |
5.3.1 控制点信息数据结构 |
5.3.2 控制点入库 |
5.3.3 控制点查询 |
5.3.4 控制点编辑 |
5.3.5 控制点导出导入 |
5.3.6 控制点属性查看 |
5.4 影像显示模块 |
5.4.1 影像金字塔显示 |
5.5 控制点匹配模块 |
5.5.1 控制点自动匹配 |
5.5.2 控制点手动匹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以及过程 |
6.2.1 测试内容 |
6.2.2 功能测试 |
6.2.3 非功能测试 |
6.2.4 接口测试 |
6.2.5 代码测试 |
6.3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时域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等离子体中电波传播时域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等离子体中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等离子体中无条件稳定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2.等离子体FDTD方法 |
2.1 引言 |
2.2 非磁化等离子体FDTD方法 |
2.2.1 JEC-FDTD方法 |
2.2.2 ETD-FDTD方法 |
2.2.3 ADE-FDTD方法 |
2.2.4 BT-FDTD方法 |
2.2.5 方法验证 |
2.3 磁化等离子体FDTD方法 |
2.3.1 磁化等离子体的本构关系 |
2.3.2 JEC-FDTD方法 |
2.3.3 ETD-FDTD方法 |
2.3.4 ADE-FDTD方法 |
2.3.5 BT-FDTD方法 |
2.3.6 方法验证 |
2.4 等离子体FDTD方法的CUDA并行实现 |
2.4.1 CUDA概述 |
2.4.2 等离子体FDTD并行计算 |
2.4.3 数值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3.无条件稳定的WLP-FDTD方法 |
3.1 引言 |
3.2 WLP-FDTD方法 |
3.2.1 加权拉盖尔多项式及其性质 |
3.2.2 WLP-FDTD方法的迭代公式 |
3.2.3 WLP-FDTD方法的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3.2.4 WLP-FDTD方法参数选取 |
3.3 三对角化的高效WLP-FDTD方法 |
3.4 数值算例 |
3.5 本章小结 |
4.非磁化等离子体WLP-FDTD方法 |
4.1 引言 |
4.2 非磁化等离子体JEC-WLP-FDTD方法 |
4.2.1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4.2.2 数值算例 |
4.3 二维非磁化等离子体三对角化的高效JEC-WLP-FDTD方法 |
4.3.1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4.3.2 数值算例 |
4.4 三维非磁化等离子体三对角化的高效JEC-WLP-FDTD方法 |
4.4.1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4.4.2 数值算例 |
4.5 本章小结 |
5.磁化等离子体WLP-FDTD方法 |
5.1 引言 |
5.2 一维磁化等离子体JEC-WLP-FDTD方法 |
5.2.1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5.2.2 方法正确性验证 |
5.2.3 方法计算精度和效率分析 |
5.2.4 PML的吸收效果分析 |
5.3 一维磁化等离子体三对角化的高效JEC-WLP-FDTD方法 |
5.3.1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5.3.2 方法验证 |
5.3.3 效率分析 |
5.4 二维磁化等离子体JHC-WLP-FDTD方法 |
5.4.1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5.4.2 数值算例 |
5.5 三维磁化等离子体JHC-WLP-FDTD方法 |
5.5.1 方法迭代公式 |
5.5.2 SC-PML吸收边界实现的迭代公式 |
5.5.3 数值算例 |
5.6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8)基于NB-IoT的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能质量采集终端设计方案的研究现状 |
1.2.2 物联网通信技术在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1.2.3 远程更新技术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其相关理论技术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电能质量采集终端 |
2.2.2 信息邮局 |
2.2.3 人机交互系统 |
2.3 电能质量指标 |
2.3.1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2.3.2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
2.3.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2.3.4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
2.3.5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
2.4 NB-IoT通信技术 |
2.4.1 物联网连接技术分类 |
2.4.2 NB-IoT技术特点 |
2.4.3 NB-IoT与其他LPWAN技术比较 |
2.5 处理系统更新维护问题的技术基础:嵌入式软件更新技术 |
2.5.1 在线编程技术 |
2.5.2 远程更新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能质量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
3.1 嵌入式硬件构件化思想 |
3.2 终端硬件结构组成 |
3.3 终端硬件选型 |
3.3.1 电能计量芯片选型 |
3.3.2 主控芯片选型 |
3.3.3 NB-IoT通信模块选型 |
3.4 终端硬件构件化电路设计 |
3.4.1 电能质量采集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4.2 主控芯片硬件最小系统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3.4.3 NB-IoT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4.4 电源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5 终端硬件测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能质量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软件构件化思想 |
4.2 终端基础构件设计 |
4.2.1 SPI基础构件设计 |
4.2.2 SPI基础构件测试 |
4.2.3 其他基础构件设计 |
4.3 终端应用构件设计 |
4.3.1 电能质量采集应用构件设计 |
4.3.2 NB-IoT通信应用构件设计 |
4.3.3 终端应用构件测试 |
4.4 终端主程序执行流程设计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与系统测试 |
5.1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
5.1.1 服务器端与终端的通信接口类HCICom设计 |
5.1.2 数据库操作类SQLCommand设计 |
5.1.3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通信设计 |
5.1.4 服务器端各窗体设计 |
5.2 客户端软件设计 |
5.2.1 客户端实时数据窗体设计 |
5.2.2 客户端历史数据窗体设计 |
5.2.3 串口配置校正窗体设计 |
5.3 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测试 |
5.3.1 数据准确性测试 |
5.3.2 通信稳定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远程可维护方案设计 |
6.1 系统远程可维护性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
6.2 远程更新技术的融入方法 |
6.3 远程更新系统设计 |
6.3.1 终端部分的远程更新设计 |
6.3.2 服务器端部分的远程更新设计 |
6.3.3 远程更新操作执行流程 |
6.4 远程更新系统的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JSP的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系统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
1.2 医保局办公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医保局办公系统开发流程及论文结构 |
2 医保局办公系统开发框架与相关技术 |
2.1 系统开发框架 |
2.1.1 SSH开发模式 |
2.1.2 jQuery EasyUI前端框架 |
2.2 系统开发技术 |
2.2.1 JSP技术 |
2.2.2 Tomcat简介及配置 |
2.3 数据库技术 |
2.3.1 MySQL数据库 |
2.3.2 数据库连接技术JDBC |
2.4 本章小结 |
3 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用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系统安全性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代码规范 |
5.2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5.3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
5.3.1 日常办公管理模块 |
5.3.2 医保档案管理模块 |
5.3.3 医保凭证管理模块 |
5.3.4 信息报送模块 |
5.3.5 收发文管理模块 |
5.4 系统关键算法与技术 |
5.4.1 运用Jquery技术实现医保档案上传 |
5.4.2 档案统计功能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租赁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租赁行业研究现状 |
1.2.2 区块链研究现状 |
1.2.3 区块链在相关行业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传统租赁平台 |
2.2 区块链 |
2.2.1 区块链简介 |
2.2.2 密码学相关技术 |
2.2.3 数据结构 |
2.2.4 共识机制 |
2.3 超级账本Fabric |
2.3.1 关键组件 |
2.3.2 交易流程 |
2.3.3 账本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平台设计 |
3.1 系统总体分析 |
3.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3 平台总体设计 |
3.2 数据采集层设计 |
3.3 账本层设计 |
3.3.1 区块链网络设计 |
3.3.2 排序服务设计 |
3.3.3 账本设计 |
3.4 服务层设计 |
3.4.1 基础模块设计 |
3.4.2 业务模块设计 |
3.4.3 链码设计 |
3.5 应用层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平台实现 |
4.1 数据采集层实现 |
4.2 账本层实现 |
4.2.1 区块链网络&排序服务实现 |
4.2.2 账本结构实现 |
4.3 服务层实现 |
4.3.1 基础模块实现 |
4.3.2 业务模块实现 |
4.4 应用层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2.1 链码函数测试 |
5.2.2 系统业务测试 |
5.3 用户数据私密性测试 |
5.4 出租方信用度变化测试 |
5.5 性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更新“用FoxBASE实现文件选择拷贝”(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adoop的贷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魏魏.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适应采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 洪意意.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多源社交媒体的热点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梁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基于Linux的列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的研发[D]. 周思杰.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5]基于可信执行环境与联盟链的数据资产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D]. 林泽鑫.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6]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 韩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7]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时域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 李征委.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基于NB-IoT的电能质量采集及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 刘贤德. 苏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JSP的医保局综合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晨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10]基于区块链的重大科研仪器租赁平台设计与实现[D]. 袁轶皓.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