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要把握“初中”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要把握“初中”的特点

一、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蒋守霞[1](2013)在《基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是中学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提高物理教育水平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上存在很大的台阶,甚至导致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逾越便放弃了物理乃至整个理科(理化生)的学习。本论文详尽分析影响学生跨域台阶的因素,且为了缩小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以教学案为载体系统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渗透,稳步推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同时希望能通过物理学科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教学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前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现状,明确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本质、原则和意义。第二部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阐述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初中教学角度实践下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第五部分在以上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的教学效果检测,重在探讨如何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有效衔接,第六部分结束语。

刘润芝[2](2019)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中学阶段主要的学习阵地是课堂,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被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取代,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断地向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变,如何高效地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所期望的。为了研究出一种适合本校学生开展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本文用到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本校开展,于是在宁夏大学教育实习基地银川西夏区某中学积极开展此种教学模式。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模块,第一模块,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探究式教学的论文进行研读,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模块,论文将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概念做了界定,然后给出了支持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模块,论文通过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以及初中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征分析,发现探究式教学研究意义重大,然后对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提出了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导学案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做了分析,分析了初中物理导学案的内容构成,以及导学案与探究式教学整合的优势,给出了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图,并对流程图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了解读,然后对此模式适用的物理课型进行了分析说明;第四模块,通过分析实习学校的条件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此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在本校实施;第五模块,将该模式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笔者利用实习时间,亲自实践,给出了两节课的导学案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并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每节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反思。最后通过问卷学生,访谈学生和老师,观察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分析学生两次考试成绩来检验此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使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得到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启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注意班级纪律的把控、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探究模式,学校应提供有利于探究的条件。

沈亮[3](2009)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笔者以教育心理理论以及相关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十六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标准,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学生;2.关注发展;3.关注教学规律;4.关注课堂管理。为了提高本校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寻找适合本校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笔者对本校的初二初三学生和本区的初中物理教师就“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说明了初中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有效教学的若干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并在本校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说明,笔者提出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

惠恩玲[4](2016)在《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是一门对学生科学素养起着启蒙作用的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为学生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但是,江苏省的科学课程和物理课程分设于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两者在时间上存在间隙。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忽视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间的衔接关系,致使两者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缺少连贯性。为此,本文对江苏省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衔接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依据新课标理念、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师生访谈三个方面,了解两门课程的衔接情况,提出一定的衔接策略。首先,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类似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方面对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到两者在课程标准方面具有一定的衔接性;随后,将两者教材目录分为“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三大板块进行一一对照分析,发现两者教材内容间存在递进、重复、补充、断层四种关系;再通过与师生的访谈,了解到教师和学生对两门课程衔接的态度;最后,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性地对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分别提出了三条衔接策略。

张静[5](2017)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初中物理是每个学生物理学习生涯的起点,是奠基石。内容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知识比较基础。但却被大多数学生扣上了“难学”的标签,也被有的老师戴上了“难教”的帽子。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及调查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于是笔者把目光投向了“积极心理学”这颗种子。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是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相比以往关注“问题”的心理学,更看重了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力量和品质。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会有帮助。于是作为主研人员之一,笔者与其同事们一起申报了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研究”。再基于自己的物理学科教学,笔者尝试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索了一些应用策略,并选取了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实践和跟踪分析,检验了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这是一篇理论联系实践应用的论文,首先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在绪论中做了介绍。并对目前积极心理学在国际、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还阐述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正式的研究内容呈现在后面的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从理论上解析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及其主要研究领域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第二部分,论述了成都市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成都市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和现状;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初探了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施情况。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环境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从实践角度研究,以设计实验、应用案例、数据分析三个板块分析和探讨。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获得了一些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实践资料,以供同行参考。

罗光勇[6](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深感物理思想与方法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获得的是一些物理教学经验,对于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实施指导甚微。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研究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较多,大多偏向理论,在实践应用上不够,物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较少。因此尝试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做一个完整的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辨析物理思想与方法相关概念;多方面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然后进行系统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策略,根据研究设计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修正。最终得出初中阶段常用物理思想与方法,总结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个实践案例和指导方法,以期对自己和同仁的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本文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等。第二章主要分析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先对本文重要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再分别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过程中,分析和总结出初中常用的物理思想与方法;最后以知识获取过程:动机→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作为为指导;研讨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分类,总共分为发现类、建构类、应用类三类。第三章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心理基础,包括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及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观察学习和自主学习。第四章初中提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与策略,依据物理知识性质、初中生学情、教学规律等三者。提出科学性、中心性、显化性、实用性、重复性、引导性六个原则。拟定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验式学习为导航进行实施;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物理知识的生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实施,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为渗透思想,有针对设计教学设计实施,三条实施策略。第五章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根据第二章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分类分别对各类思想与方法进行分析和定义;根据第四章提出的原则和策略,对各类思想与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第六章总结与展望,进一步对本文研究总结,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渗透中做得好的地方,讨论有待改进之处,以期望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教学实践能够更好的完善。

王新瑞[7](2019)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文字、视频、图片资料、动画资源、图表数据等信息有机结合,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概念知识生活化。同时,信息技术也可用于在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使实验探究高效化、数据分析精确化、拓展练习个性化、反馈沟通实时化。所以,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使用怎样的融合策略可以让初中物理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初中物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青岛市13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和S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主要问题有引入环节太简单、互动参与形式化、数据分析效率低、学习指导一刀切,并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以及理论指导等方面做了相应的归因分析。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笔者研究制定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集成化信息引入,精准化互动参与,可视化数据分析,个性化指导落实。最后,笔者根据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策略,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践教学,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讨论。基于以上研究和实践,笔者反思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要点,并按照课前、课中、课后分别陈述。此外,笔者根据调查分析和总结的内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的深化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不同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研究;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初中物理知识精准化教学策略研究;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个人差异的因材施教研究;初中物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究以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

宋帅颖[8](2019)在《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学生在高一初期的物理学习中面临着学科难度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往往会因为数学应用能力的不足而影响到物理的学习。笔者在实习期间进一步调查发现,多数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中涉及的数学方法缺乏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出现了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应用困难,甚至有学生会因此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笔者对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且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调查法和诊断性测验等研究方法分别对高一物理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了相关的调查。通过对现行高一物理教材的内容分析,本文统计了数学知识在高一物理各个章节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具体例题对高一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对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诊断性测验,发现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数学学习的联系、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不足等问题;随后又以访谈的形式对教师展开调查,发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数学概况的了解、缺乏对数学方法的重视、缺乏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最后,笔者就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研究和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作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夯实数学知识,奠定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加强学科联系,提高学习能力;完善知识构架,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了解学生概况,完善课堂准备;适度补充,妥善过渡;重视数学方法,加强学科互动;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改进教学。

郭卫[9](2020)在《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物理学习的目的就是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解决现实问题,实现更好的生活。初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生活走向物理”中,多数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物理知识与生活案例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大幅提高,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在“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阶段的教育中,多数教师没有具体策略,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但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具备较强的物理问题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一线教师与教育学者值得深思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对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具体策略,为初中教学提供可行参考。通过梳理国内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文献,明确写作思路。对研究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初中物理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解构,结合初中物理特点,划分为物理联系生活意识、物理问题意识、知识迁移与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四个部分。随后,根据初中生实践应用能力四大因素,设计学生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大纲,对学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及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与教师面对面访谈,了解教师对初中阶段学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态度,结果显示,师生对物理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为重视,但教师缺少具体的教学策略,学生对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兴趣极高,但生活实践机会较少,实践应用能力弱。基于此,从物理生活经验、物理问题意识、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几个维度提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具体策略,包括引入生活实例、经验、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物理经验;开展物理实验、联系新旧知识,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教导学生因果法、类比法、验证法、极限法,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强化新旧知识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实现知识的顺畅迁移并有效避免负迁移影响;通过为学生创造动手条件、自制教学器材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展课外实践能力、建立评价反思体系、加强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通过开展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评价,通过前测、后测的方式验证采取策略后学生成绩、实践应用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应用提出的培养策略后,学生物理成绩得到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增强,证实提出的策略切实有效。

程丹[10](2016)在《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信阳市部分高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是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将初高中物理有效地衔接起来是高中物理教学起步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是从一个学习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学习阶段的过程,相比较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在学习方法、心理发展和教材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台阶”,甚至出现衔接上的“断层”。如何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断层”,让高一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要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信阳市部分高中物理学习现状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学生、教师、教材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初高中物理教学存在衔接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从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完善物理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衔接,完善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等方面,探索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较为规范地演示了如何处理初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问题,这对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
    2.1 信息论、控制论和元认知理论
    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3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2.4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4.1 教学最优化的定义
        2.4.2 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2.5 教学策略的概述
        2.5.1 新课程理念下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第3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
        3.1.1 初中物理课程具体目标
        3.1.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具体目标
        3.1.3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3.2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和高中物理教师访谈
        3.2.1 高一学生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2.2 学生测试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2.3 对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
    3.3 初高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学习台阶”问题
        3.3.1 各学段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
        3.3.2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脱节”现象的存在
        3.3.3 初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较大
        3.3.4 初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同
第4章 基于初中教学角度实践下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
    4.1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4.2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4.3 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4.4 加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规范性要求
    4.5 初高中物理教师应把握好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形成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4.6 以教学案为载体系统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渗透,稳步推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第5章 基于初中教学角度的初高中教学衔接策略的教学效果检测
    5.1 初二学生力学教学衔接教学效果检测题的编制与实施
        5.1.1 测试目的
        5.1.2 测试对象
        5.1.3 测试卷的编制
        5.1.4 施测情况
    5.2 初二学生测试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5.2.1 学生访谈
    5.3 实践效果总结
        5.3.1 2013 年高新区初二物理统考成绩反馈(满分为 100 分)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探究式教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基于导学案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3.1 初中物理课程分析
    3.2 初中生特征分析
    3.3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及其特征
    3.4 初中物理导学案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分析
    3.5 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第四章 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4.1 实习学校情况简介
    4.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第五章 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5.1 教学实践课例一: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5.2 教学实践课例二:电阻的测量
    5.3 探究式教学课后调查与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结论
    6.2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启示
    6.3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一)
    附录二: 调查问卷(二)
    附录三: 探究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卡片展示
    附录四: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课后调查问卷
    附录五: 学生作业变化情况展示
    附录六: 两次访谈提纲
    附录七: 学生两次考试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3)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1.1 国外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1.1.2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概述
    2.1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2.1.1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理论
        2.1.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1.3 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
        2.1.4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2.1.5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1.6 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的认知理论
        2.1.7 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
    2.2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2.2.1 教学活动的本质
        2.2.2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2.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标准
        2.3.1 有效教学的标准
        2.3.2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标准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
    3.1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学生卷)调查
        3.1.1 调查的问卷编制与实施
        3.1.2 学生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3.1.3 结论与思考
    3.2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教师卷)调查研究
        3.2.1 调查的问卷编制与实施
        3.2.2 教师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3.2.3 结论与思考
第四章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4.1 影响本校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因素综述
    4.2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
        4.2.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4.2.2 教学的前端分析
        4.2.3 制定教学计划
        4.2.4 确定教学目标
        4.2.5 确定教学内容
        4.2.6 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4.2.7 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5.1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5.1.1 实验的目的
        5.1.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
        5.1.3 实验的条件及控制
        5.1.4 实验的时间
        5.1.5 教学实施
    5.2 教学示例
    5.3 实验的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4)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问题的陈述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
        1.3.2 课程衔接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研究的现状
    1.5 研究的意义
        1.5.1 促进科学和物理衔接的有效性
        1.5.2 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
        1.5.3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空间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文本分析法
        1.6.3 访谈研究法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新课改理念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3 根据课标和教材进行的文本分析
    3.1 从课程标准角度进行的分析
        3.1.1 课程理念的比较分析
        3.1.2 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3.1.3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比较分析
        3.1.4 科学探究方面的比较分析
        3.1.5 科学内容方面的比较分析
    3.2 从教材角度进行的分析
        3.2.1 物体与物质板块的教材分析
        3.2.2 运动与力板块的教材分析
        3.2.3 能量板块的比较分析
        3.2.4 两者教学内容间存在的关系
4 实际教学情况的访谈分析
    4.1 与一线教师的访谈
    4.2 与初二学生的访谈
    4.3 访谈结果分析
5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策略
    5.1 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5.1.1 重视科学,预见物理
        5.1.2 奠定基础,开拓视野
        5.1.3 渗透情感,提升兴趣
    5.2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5.2.1 回顾科学,了解起点
        5.2.2 指导学法,培养习惯
        5.2.3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1 理解积极心理学
        2.1.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2.1.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2.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2.1 积极情绪体验
        2.2.2 积极人格
        2.2.3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2.3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研究——积极教育
3.成都市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研究
    3.1 成都市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
    3.2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及现状分析
        3.2.1 初中学生(13-15 岁)的认知发展特点
        3.2.2 通过调查问卷总结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3.3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
    4.1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老师的“教学中”
        4.1.1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
        4.1.2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
        4.1.3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
    4.2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4.2.1 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2.2 养成“乐观型解释风格”,养成积极人格
    4.3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教学环境中
        4.3.1 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4.3.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探究
    5.1 实验设计
    5.2 应用案例
        5.2.1 不要吝啬你手中的“糖果”
        5.2.2 教学案例及分析
    5.3 数据分析与结论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 2:教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 3:学生前后测原始成绩表
附录 4:初三上下学期教师教学质量分析表(物理)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6)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综合分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辨析
        2.1.2 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辨析
    2.2 从《物理课标》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
    2.3 从教材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
    2.4 从教学过程总结物理思想与方法
    2.5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归纳整理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心理基础探讨
    3.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形象思维
    3.2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
    3.3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
    3.4 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
第4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与策略
    4.1 实施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中心性原则
        4.1.3 显化性原则
        4.1.4 实用性原则
        4.1.5 重复性原则
        4.1.6 引导性原则
    4.2 实施策略
        4.2.1 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验式学习为导航进行实施
        4.2.2 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物理知识的生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实施
        4.2.3 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为渗透思想,有针对设计教学设计实施
第5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1 发现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1.1 逻辑思想与方法
        【案例5-1】教学案例1:力的教学设计
        5.1.2 探究思想与方法
        【案例5-2】教学案例2: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片段
        5.1.3 定义思想与方法
        【案例5-3】教学案例3:机械运动教学片段
        【案例5-4】教学案例4:机械功教学片段
        【案例5-5】教学案例5:功率教学片段
    5.2 建构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2.1 理想化思想与方法
        5.2.2 等效思想与方法
        【案例5-6】教学案例6:合力教学片段
        5.2.3 系统思想与方法
        【案例5-7】教学案例7:弹簧测力计使用教学片段
        【案例5-8】教学案例8: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5.2.4 控制变量思想与方法
        【案例5-9】教学案例9: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片段
        【案例5-10】试题案例1:图像题中的控制量变量思想与方法应用
        【案例5-11】试题案例2:选择题中的控制变量思想与方法应用
        5.2.5 转换思想与方法
        【案例5-12】教学案例10:声音的产生教学片段
        【案例5-13】试题案例3:累积法的应用
        【案例5-14】教学案例11:阿基米德原理验证教学片段
    5.3 应用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3.1 等量思想与方法
        【案例5-15】试题案例4:称重法(平衡法)应用
        【案例5-16】试题案例5:列方程法的应用
        5.3.2 规范思想与方法
        【案例5-17】试题案例6:图示法的应用
        5.3.3 相对思想与方法
        【案例5-18】试题案例7:参照法的应用
        【案例5-19】试题案例8:估测法的应用
        5.3.4 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
        【案例5-20】试题案例9:图像法的应用
        【案例5-21】试题案例10:函数法(二次函数)的应用
        5.3.5 逆向思想与方法
        【案例5-22】试题案例11:逆向思维导图法在计算题中的应用
        5.3.6 守恒思想与方法
        【案例5-23】试题案例12:能量守恒法的应用
        【案例5-24】试题案例13:电流回路法应用
        【案例5-25】试题案例14:标“+”“-”极法的应用
        5.3.7 比例思想与方法
        【案例5-26】试题案例15:“串正并反”法的应用
        【案例5-27】试题案例16:比例法的应用
    5.4 整合性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案例5-28】教学案例12:速度专题
    5.5 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5.5.1 物理思想与方法在新知学习中的渗透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5.5.2 物理思想与方法在综合复习中的渗透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5.5.3 分析与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物理课标》中体现的物理思想与方法统计
    附录2 :初中物理沪科版(2012)教材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统计
    附录3 :系统思想总结初中物理知识案例
    附录4 :规范作图与计算题答题规范案例
致谢

(7)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
        2.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3.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4.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天然优势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初中物理教学
        2.信息技术
        3.深度融合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评价与反思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实践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设计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访谈的编制与实施
    (三)调查实施
        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调查问卷的检验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2.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实践的问题及归因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实践的主要问题
        1.引入环节太简单
        2.互动参与形式化
        3.数据分析效率低
        4.学习指导一刀切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实践的归因分析
        1.学生信息素养不均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3.学校管理工作不力
        4.理论指导不系统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集成化信息引入
        1.基于信息技术的预习引导
        2.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还原
    (二)精准化互动参与
        1.头脑风暴,结果集成
        2.高效筛选,精准互动
        3.及时沟通,保证探究
        4.结果展示,引导分析
    (三)可视化数据分析
        1.数据高效汇总
        2.直观可视化分析
        3.突出特点,总结规律
    (四)个性化指导落实
        1.及时反馈,通过反馈练习实现问题汇总
        2.实现远程互动,强调知识巩固和落实因材施教
五、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一)教学案例—《密度》节选
        1.课前复习
        2.课前预习
        3.课前引入
        4.合作学习
        5.实验探究
        6.数据剖析
        7.反馈练习
        8.阶段总结
        9.综合实践
        10.分层巩固
    (二)实践活动讨论
        1.学前引导
        2.探究与合作学习
        3.信息分析与总结
        4.学习巩固
    (三)实践效果讨论
        1.学生测试成绩统计分析
        2.学生其他情况分析
六、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的反思
        1.课前注意
        2.课中注意
        3.课后注意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的深化研究
        1.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不同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研究
        2.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初中物理知识精准化教学策略研究
        3.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个人差异的因材施教研究
        4.初中物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究
        5.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的支撑
        1.1.2 物理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
        1.1.3 高考物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概述
        2.1.1 数学基础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前提
        2.1.2 两学科在发展中的相互促进
    2.2 迁移理论在两学科融合上的体现
        2.2.1 迁移理论
        2.2.2 迁移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2.2.3 迁移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启示
    2.3 数学方法概述
        2.3.1 数学方法
        2.3.2 数学方法的特点
第3章 高一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3.1 函数法
    3.2 比例法
    3.3 极限法
    3.4 三角法
        3.4.1 相似三角形法
        3.4.2 三角函数法
    3.5 图像法
        3.5.1 图像分析法
        3.5.2 函数图像法
第4章 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4.1 学生问卷调查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4.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4.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1.5 调查结果分析
    4.2 教师访谈
        4.2.1 教师访谈的目的
        4.2.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4.2.3 教师访谈结果
    4.3 诊断性测验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情况
        4.3.1 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4.3.2 诊断结果的分析
第5章 促进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5.1 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困难的原因分析
        5.1.1 学生层面
        5.1.2 教师层面
    5.2 促进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5.2.1 学生应对策略
        5.2.2 教师应对策略
第6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
    6.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9)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3 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的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能力
        2.1.2 实践应用能力
        2.1.3 初中物理实践应用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学习迁移理论
        2.2.3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第3章 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与访谈设计
        3.1.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3.1.2 教师访谈设计
    3.2 调查与访谈活动的实施
        3.2.1 学生调查实施
        3.2.2 教师访谈活动实施
    3.3 调查与访谈结果
        3.3.1 学生调查结果
        3.3.2 教师访谈结果
    3.4 调查与访谈结果的分析
        3.4.1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4.1 引入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积累物理生活经验
        4.1.1 引入生活实例,创设有趣教学情景
        4.1.2 引入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4.1.3 引入生活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物理经验
    4.2 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4.2.1 在物理实验中创设问题情景
        4.2.2 联系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4.2.3 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出问题
    4.3 培养学生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4.3.1 强化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4.3.2 培养思维灵活性,避免负迁移影响
    4.4 运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4.1 创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条件
        4.4.2 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提高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4.5.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4.5.2 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5.3 改进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第5章 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的评价
    5.1 教学实践简介
    5.2 前测分析
        5.2.1 成绩对比
        5.2.2 问卷结果对比
    5.3 后测分析
        5.3.1 成绩对比
        5.3.2 问卷结果对比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信阳市部分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对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3.1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内容
        3.1.4 实施方式
    3.2 数据处理
        3.2.1 调查数据处理
        3.2.2 调查结果分析
    3.3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原因分析
        3.3.1 学生方面的原因
        3.3.2 教师方面的原因
        3.3.3 教材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研究
    4.1 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培养
        4.1.1 重视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操作思维能力
        4.1.2 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1.3 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1.4 重视物理模型的建构,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4.2 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
    4.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1 适当讲述中外物理学史,激发课堂学习的乐趣
        4.3.2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3 建设课堂学习小组,活跃课堂气氛
        4.3.4 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4 完善物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5 研读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4.6 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做好数学与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
第五章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衔接的教学案例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四、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D]. 蒋守霞. 苏州大学, 2013(01)
  • [2]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润芝. 宁夏大学, 2019(02)
  • [3]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沈亮. 苏州大学, 2009(S2)
  • [4]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D]. 惠恩玲.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5]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 张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6]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D]. 罗光勇. 西南大学, 2020(01)
  • [7]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D]. 王新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8]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宋帅颖. 河南大学, 2019(01)
  • [9]初中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D]. 郭卫.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信阳市部分高中为例[D]. 程丹. 信阳师范学院, 2016(02)

标签:;  ;  ;  ;  ;  

初中物理教学要把握“初中”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