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说“学好成官”

也有说“学好成官”

一、也说“学而优则仕”(论文文献综述)

李申申,李小妮[1](2018)在《“学而优则仕”再解读》文中指出"学而优则仕"既是孔子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它的提出是春秋时期治国理政、选贤任能和各学派以其学说救治社会的需要,透射出士君子的担当情怀、伦理追寻、能力要求以及平等观念。对其的功利性误读、对时代背景把握的缺乏,使对这一理念发生了曲解。当然,这一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在把握"学而优则仕"真正语义的基础上,发扬其所透射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

王炳照[2](1980)在《论“学而优则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常常把“学而优则仕”作为批判的重点,说它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教育路线的核心;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的人也常常批判“学而优则仕”,把它说成是封建教育的灵魂;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又把“学而优则仕”说成是所谓十七年修正

张晓青[3](2006)在《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中反映儒家教育价值观的“学而优则仕”,其教育价值取向究竟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此有争论。从“学而优则仕”的语义、“学”与“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其本身的理论缺憾等3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蕴涵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

熊春文[4](2006)在《实质民主与形式自由——对蔡元培民初教育思想的一种知识社会学解读》文中指出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精神及其社会学基础,继而对清末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几次重大教育改革进行了再探讨。研究表明,如果以传统教育精神的根本转型为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最终标志,这一转型是在民初蔡元培那里,而非清末改革者那里实现的。把蔡元培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精神的奠基人,这一观点一方面是对已有思想史研究长久以来只把清末教育改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或1919年视为中国现代教育之标志的一种补充;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对民初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社会学意义的研究。

刘尧[5](2010)在《“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异化之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正本清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值得我们今日发扬光大。

李建华,牛磊[6](2011)在《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溯源与现代伦理意蕴》文中认为"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篇。对"优"的不同解释导致了"学有余力"说与"学习优秀"说的长期论战。前者从训诂学、《论语》整体的角度断定优为"有余力"。我们认为训诂学作为不完全的归纳法不能成为辩驳的依据,从句意上更是无法自洽。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回归《论语》本身,从孔子的思想主张出发来分析优秀的解释当是更为合理与接近原意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论战某种程度上也是春秋以来长达千年的义利之辨的延续与发散,并在当今社会出现了独特的现象与问题。

王晋丽[7](2020)在《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任何商业辉煌都离不开商业伦理,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商业伦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强调个人修养、重视团结合作,强调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正确的义利观等观点使中国商人深受影响,形成了为世人称道的商业精神,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即是典型代表。晋商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执商界之牛耳”,在明清商业文明史上独放异彩,完全可以与世界着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曾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外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晋商与徽商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并享誉海外,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晋商与徽商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其伦理方面的建树及对后世的影响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特别是其中渗透的儒商精神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企业家精神不谋而合,显示出国人的大智慧。本文拟梳理两者在商业领域所表现出的伦理异同,通过深刻阐释晋商与徽商的管理伦理、义利观、诚信观及教育伦理观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儒商精神,以期揭示我国现代商业发展的伦理规范机制和道德价值体系。本文内容由绪论、七章主体部分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晋商与徽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一步明晰了研究思路与方法,指出本文研究难点与创新。第一章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形成基础。主要从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社会背景集中体现----“开中折色制”分析了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了晋商与徽商贾儒互动的价值取向;从地域环境相同点---地少人多分析了晋商与徽商自强不息的共同伦理基础,而地处边境使晋商从一开始就具备精明朴实的伦理特征,徽商四面环山,相对闭塞造就了其保守灵动的伦理底色;传统儒家文化是晋商与徽商的伦理基石,而“关公文化”是晋商伦理“义”的基础,“程朱理学”则是徽商伦理“儒”的根基;晋商个性特征表现出的外向明事使晋商伦理具有开拓进取的表征,徽商内敛明理的个性特征塑就了其自守向儒的伦理特点,而中华民族特有的重群体的精神使晋商与徽商伦理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第二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的贾儒观异同。贾儒互动是晋商与徽商官商关系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晋商与徽商各有特色。晋商一心以商为职业,奉行“优则商”的贾儒观,徽商虽然是商人,但这是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商只是其“齐家”的手段,实质上还是奉行“优则仕”信条。两者在官商关系选择上的异同,对现今企业有很大的启示。作为商人和政府,怎样处理好官商关系,关系着商业是否能长久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亲清”和谐政商关系完美诠释了政商间应有的格局。贾儒相通,政商良性互动,商人应具备独立人格,健全制度,政商“亲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商畸形发展现象。第三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管理伦理的异同。总体上两者都奉行“情义结合”团结商帮的伦理规范,在人才选拔、商业激励及具体管理实践中践行仁爱信达、重德公正、情义并重的伦理表征,体现了管理中的人文气息。受传统影响,晋商以“地缘义”团结商帮,其人才激励机制中体现了同心同德,晋商独创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践行了其“信和合一”伦理,创新意识强。而徽商则以“血缘情”聚集同宗同族进行商业活动,宗族管理体制也移植到商业管理,自然宗族伦理特征在徽商商业管理中比较浓厚。徽商管理中突出体现了责任意识及向仁重礼的特征。晋商与徽商重视人才、管理中激励机制体现的人才价值观及重视人文关怀等伦理思想对现代企业深层次发展有借鉴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而在现代企业如何处理好管理中人的能动性等,势必需要伦理道德规范参与其间,发挥作用。晋商与徽商不囿于传统,实事求是,特别是晋商伦理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值得现代企业借鉴,晋商与徽商在管理过程中的人才激励、凝聚向上等伦理内核是企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第四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义利观的异同。见义思利是晋商与徽商在义利观上共同的态度。介于两者在义利重心及求义追利态度方式上的不同,晋商与徽商秉持了不同的义利观。晋商遵循“利以义制”,“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利而不污”贯穿于整个晋商义利实践;而徽商则是“义中取利”,“义利相通,以义取利,利而通德”是徽商义利实践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商业发展不追求利,商业无法存续,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与徽商在追利的道路上采取不同方式,其中渗透的伦理内涵使两者在商界造成不同印象,对现代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归根结底,以义通利才是现代商业发展的双赢之路,在商业发展道路上如何平衡义与利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商业发展成败与企业声誉。晋商与徽商特别是晋商将“义”作为获利必须遵循的原则,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也是现代企业获利过程中必须考量的道德准则之一。第五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诚信观的异同。诚信是商业发展中的无形资本,晋商与徽商把诚实守信作为了双方共同恪守的道德准则,徽商的诚信较晋商更是一种自律理性和道德精神。遵循信誉第一,以信立足,以诚取胜,晋商把诚信作为了信用卡来获取商业利益,诚实不虚是晋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而诚实不欺则是徽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信实等价,诚恳不欺,至诚无私,徽商真正把诚信深入人心。在现代社会,应然之诚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商业发展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基于自律理性的诚信观是当前和谐社会追求的道德实践。第六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的教育伦理。晋商与徽商虽然不是教育家,但晋商与徽商中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注重教育,有的直接办教育,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家庭成员的教育,折射出教育伦理。受传统文化影响,尊师重道、务实求真是晋商与徽商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守的伦理规范。但晋商教育遵循注重实用的工具导向,与“学而优则商”具有高度一致性,徽商教育中秉持本真向儒的价值导向,同样与“学而优则仕”一致。晋商与徽商教育伦理中遵循本真发展,同样不失为当前教育典范。第七章承接晋商与徽商伦理异同,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当代启示。晋商与徽商伦理贾儒观印证了亲清和谐政商关系的正确合理性;晋商与徽商管理伦理中的重“人”规“制”仍是现代商业发展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晋商与徽商伦理中义利通德价值导向是现代商业长久发展的法宝;而晋商与徽商伦理中蕴含的“德性-契约”诚信伦理是现代商业生存发展之根基;晋商与徽商教育伦理中体现的本真发展使人为人,不失为现代社会教育之价值追求。结语部分进一步概括了晋商与徽商伦理异同之缘由,凝练其伦理精华,揭示其局限性,特别对其殊途同归---最终都未能逃脱商业衰败的原因进行再反思,以期为现代商业发展所借鉴。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市井画卷中浓墨重彩书华章。贾儒观异同成为其管理伦理、义利观、诚信观及教育伦理异同的底色,形成了各自具有鲜亮文化特色的商业伦理,成为明清时期商界最有历史意义的主流力量。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几乎同起同落的经商历程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除了历史与时代的局限外,其伦理虽各有千秋,但最终殊途同归,这也许是晋商与徽商兴衰的深层次原因,对当代商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叶娟丽[8](2015)在《破除官本位:现代精英流动语境下的“学而优则仕”》文中提出2015年1月,陈吉宁,一个从未离开过大学校园的学者,从清华大学校长职位上直接调任环保部党组书记,成为新一轮从文化精英向政治精英流动的典型代表。"学而优则仕"这一中国精英流动之定律,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政学两界精英流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精英或者文化精英直接转型为政治精英,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因为与"学而优则仕"这样的理念纠缠在一起,中国政学两界的精英流动就不得不带有更多历史的阴影与消极的色彩。

罗安宪[9](2005)在《“学而优则仕”辨》文中研究指明“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这种政治上的诱惑,久而久之,亦成为士人自觉的心理追求,并由此而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李兵,刘平[10](2004)在《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文中提出本文通过从辨析“优”的本义入手 ,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学而优则仕”的片面理解 ;通过分析“学而优”和“仕”的关系 ,进一步阐述了先秦儒家教育价值观的本来面貌 ;最后剖析了先秦儒家教育价值观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

二、也说“学而优则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说“学而优则仕”(论文提纲范文)

(1)“学而优则仕”再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而优则仕”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
二、“学而优则仕”理念透射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
三、对“学而优则仕”价值理念产生的曲解或误读
    1. 对“不仕无义”缺乏正确理解所造成的误读
    2.“官本位”价值理念抽去了“学而优则仕”原本的价值精髓
四、“学而优则仕”价值理念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
    1.“学”的范围主要局限于伦理道德本身
    2. 对政治的过分强调导致士人对权力的某种身份依赖
五、结语

(3)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而优则仕”的语义辨析
    1.“优”的本义是“饶”
    2.“学而优则仕”的本义
二、“学而优”与“仕”的关系辨析
    1.“学而优”是“仕”的基础
    2.“学而优”重于“仕”
    3.“仕”是“学而优”的必然结果
    4.“学优”必然出仕的文化背景
三、中国古代独特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学而优则仕”本身的理论缺憾
    1.社会政治结构与“学而优则仕”
    2.“学而优则仕”在独特社会政治结构条件下的自身理论缺憾

(6)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溯源与现代伦理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科学的态度从《论语》找寻答案
二、论战背后的科举制度与义利之辨

(7)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评析
        三、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形成基础
    1.1 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
    1.2 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地域环境
        1.2.1 自强不息:晋商与徽商地少人多孕育的伦理实质
        1.2.2 进取果敢:晋商地处边境在边贸中折射出的伦理特征
        1.2.3 保守向儒:徽商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沉淀出的伦理特色
    1.3 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文化根基
        1.3.1 儒家传统文化: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基石
        1.3.2 关公文化:晋商伦理中“义勇”的基石
        1.3.3 朱子之理:徽商伦理“儒礼”特色之根基
第二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贾儒观
    2.1 贾儒互动:晋商与徽商共同的价值指向
        2.1.1 向儒通仕:贾儒互动的利益轴心
        2.1.2 向儒用仕:贾儒互动的利益实现
        2.1.3 向儒依仕:贾儒互动的利益保障
    2.2 优则商:晋商的价值诉求
        2.2.1 重义向仁:晋商官商结合主要方式
        2.2.2 贾儒分明:晋商官商关系中“清”的萌芽
        2.2.3 “优则商”:晋商官商关系折射的价值观
    2.3 优则仕:徽商的价值诉求
        2.3.1 诚恳向儒:徽商官商结合主要方式
        2.3.2 贾儒互济:徽商官商互动主要特点
        2.3.3 “优则仕”:徽商官商关系折射的价值观
第三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管理伦理
    3.1 情义股:晋商与徽商管理机制的软实力
        3.1.1 仁爱信达:晋商与徽商人才选拔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伦理实质
        3.1.2 重徳公正:晋商与徽商管理中商业激励伦理的主要特征
        3.1.3 情义并重:晋商与徽商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
    3.2 地缘“义”:晋商经营管理的道德架构
        3.2.1 地缘关公“义”:历史大迁徙促成的晋商管理伦理特色
        3.2.2 同心同德:晋商管理中选人、用人、交人的伦理原则
        3.2.3 信和合一:晋商管理制度伦理内生出的创新激励源头
    3.3 血缘“情”:徽商经营管理的道德框约
        3.3.1 血缘同宗情:相对封闭的徽商管理伦理特色
        3.3.2 向仁重礼:徽商传统宗族制中管理伦理的集中体现
        3.3.3 责任意识:隐性契约制在徽商宗族管理中的伦理体现
第四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义利观
    4.1 见利思义:晋商与徽商在义利观上的共同特质
        4.1.1 义缘利取:明清时期有关义利观的思想引领
        4.1.2 见利思义:晋商与徽商义利观的一致态度
        4.1.3 义利并举:晋商与徽商共同的社会道德认同
    4.2 “利以义制”:晋商的义利观
        4.2.1 义以为上:晋商义利价值导向
        4.2.2 以义制利:晋商践行义利的行为理念
        4.2.3 利而不污:晋商之于义利的修养信条
    4.3 “义中取利”:徽商的义利观
        4.3.1 义利相通:徽商义利价值导向
        4.3.2 以义取利:徽商践行义利的行为理念
        4.3.3 利而通德:徽商之于义利的修养信条
第五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诚信观
    5.1 诚实守信:晋商与徽商共同恪守的道德准则
        5.1.1 诚信传统:晋商与徽商诚实守信之根基
        5.1.2 诚信为本:晋商与徽商安身立命之道德本源
        5.1.3 道法则:晋商与徽商诚实守信的三境界
    5.2 诚信如介石:晋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
        5.2.1 信誉第一:晋商诚信之客商关系
        5.2.2 诚信立足:晋商诚信之同行关系
        5.2.3 诚实不虚:晋商诚信之自我剖析
    5.3 诚实戒欺:徽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
        5.3.1 信实等价:徽商诚信之客商关系
        5.3.2 诚恳合作:徽商诚信之同行关系
        5.3.3 至诚无私:徽商诚信之社会关系
第六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教育伦理
    6.1 尊师重道:晋商与徽商教育活动中共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6.1.1 以教促长:通过教育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6.1.2 尊师重教:重教育、报社会之价值取向义举
        6.1.3 德智并重:传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6.2 崇实拙华:晋商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
        6.2.1 重实用:提倡实用之学,为商所用
        6.2.2 学而优则商:晋商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突破
        6.2.3 器与不器:晋商对传统人才观的颠覆
    6.3 内圣外王:徽商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
        6.3.1 圣贤之学:徽商教育重儒学经典,为入仕做铺垫
        6.3.2 学而优则仕:徽商教育价值观归宿
        6.3.3 内圣外王:徽商教育人才观的集中体现
第七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当代启示
    7.1 亲清和谐:政商关系的当代启示
        7.1.1 健全制度,摒弃官商不分之土壤
        7.1.2 崇尚企业家精神,独立人格,开拓创新
        7.1.3 贾儒互通,政商“亲清”,良性互动
    7.2 重“人”规“制”:商业管理的当代启示
        7.2.1 立足实际:商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7.2.2 创新发展:商业发展的核心
        7.2.3 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的催化剂
    7.3 大义通利:商业发展义利观的当代启示
        7.3.1 义利统一:正确价值导向促进商业发展
        7.3.2 义利相济:商业健康有序运行的道德规约
        7.3.3 义利通德:商业长久发展的法宝
    7.4 德性-契约:商业社会诚信的当代启示
        7.4.1 诚保发展:商业生存之根基
        7.4.2 契约信用:商业何以诚信之思考
        7.4.3 应然之诚:商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7.5 本真发展:社会教育的当代启示
        7.5.1 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功能观
        7.5.2 德能并重:现代企业教育人才观
        7.5.3 使人为人:现代企业教育价值观之追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破除官本位:现代精英流动语境下的“学而优则仕”(论文提纲范文)

何谓“学而优则仕”
官本位:科举制与“学而优则仕”之异化
破除官本位:现代精英流动语境下“学而优则仕”的回归

(10)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而优则仕”的语义辨析
    (一) “优”的本义是“饶”。
    (二) “学而优则仕”的本义。
二、“学而优”与“仕”的关系辨析
    (一) “学而优”是“仕”的基础。
    (二) “学而优”重于“仕”。
    (三) “仕”是“学而优”的必然结果。
    (四) “学优”必然出仕的文化背景。
三、中国古代独特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学而优则仕”本身的理论缺憾
    (一) 社会政治结构与“学而优则仕”。
    (二) “学而优则仕”在独特社会政治结构条件下的自身理论缺憾。

四、也说“学而优则仕”(论文参考文献)

  • [1]“学而优则仕”再解读[J]. 李申申,李小妮. 中州学刊, 2018(08)
  • [2]论“学而优则仕”[J]. 王炳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0(02)
  • [3]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J]. 张晓青. 衡水学院学报, 2006(03)
  • [4]实质民主与形式自由——对蔡元培民初教育思想的一种知识社会学解读[J]. 熊春文. 社会学研究, 2006(01)
  • [5]“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异化之觞[J]. 刘尧. 教育与考试, 2010(03)
  • [6]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溯源与现代伦理意蕴[J]. 李建华,牛磊. 现代大学教育, 2011(03)
  • [7]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D]. 王晋丽. 山西大学, 2020(12)
  • [8]破除官本位:现代精英流动语境下的“学而优则仕”[J]. 叶娟丽. 探索与争鸣, 2015(10)
  • [9]“学而优则仕”辨[J]. 罗安宪. 中国哲学史, 2005(03)
  • [10]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J]. 李兵,刘平. 船山学刊, 2004(03)

标签:;  ;  ;  ;  ;  

也有说“学好成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