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预应力双向层压地板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高效预应力双向层压地板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一、高效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的特点及工程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房强[1](2021)在《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文中提出装配整体式结构因其高效的施工、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正不断受到建筑业的青睐,叠合楼板作为该结构体系中重要的受力构件,具有承受竖向荷载,传递水平荷载,增强建筑整体刚度的作用。现阶段PKG叠合板基本采用矩形肋预制底板,当用于大跨度时,构件自重产生的挠度较大,不利于叠合板的受力,不满足构件可靠度要求,新型PKG叠合板是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和现有叠合板的应用而采用的一种创新构造、受力合理的叠合楼盖。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楼板因边界约束不均匀易产生面内剪切作用,研究叠合板的抗震性能对整个装配式结构以及建筑空间内人财物安全具有重要工程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新型T形肋预制底板及叠合板进行试验及有限元分析,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根据截面等效应力法对新型PKG预制底板的极限承载力、变形、预应力损失等进行计算推导,并定型化分析确定不同跨度下T形肋预制底板的尺寸规格;基于双向叠合板的正交各项异性特征,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新型PKG双向叠合板进行理论分析,为后续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2)对4块单向叠合板件进行静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肋形式下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表明,叠合板件的力学性能受底板肋部形式影响较大,相同跨度下,T形肋的叠合板件受力性能优于矩形肋,两类肋形式的叠合板件均为受弯破坏,延性性能良好。(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塑性损伤模型,分别建立6块预制底板、6块双向叠合板和1块双向整浇板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受拉损伤因子DAMAGET的分布情况判断叠合板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分析各构件的受力机理,并对其挠度、应变等进行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极限荷载下挠度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4)在与试验比较验证有限元分析可靠的基础上,对尺寸为2m×2m的6块双向板进行低周反复荷载模拟,对比分析整浇与叠合板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得出构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对受动荷载时的构件刚度、延性进行分析,为后续PKG叠合板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杨凯华[2](2020)在《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拼缝构造与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种新式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不断涌现。“百变户型”等为代表的大跨度、大开间与建筑空间布置灵活的建筑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对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在跨度、刚度以及工业化生产与拼装效率、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一种采用新型密拼缝连接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板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数值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其板带以及区格板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并完成了4块拼缝叠合板以及1块跨度6米的预应力叠合单板的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试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分布以及混凝土与钢筋应变数据,分析了拼缝板中马镫筋位置、叠合层厚度、拼缝形式等对于其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及预应力叠合板承载能力,对拼缝叠合板与预应力叠合板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为该种楼板设计方法的理论推导提供支持。(2)完成了由两块预应力单板密拼而成的双向叠合楼板的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加载各阶段裂缝发展趋势、挠曲变形以及荷载分布变化的相关数据;结合各向同性板的荷载分布规律,分析了拼缝存在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与塑性铰线理论,对该区格板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3)基于弹性力学、虚功原理等理论,结合拼缝叠合板以预应力叠合板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该种各向异性板的弹性以及塑性设计方法,明确了双向受力性能的各影响参数,为数值模拟分析的工况设置提供支撑。(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拼缝叠合板以及叠合楼板的试验模型,就各参数对于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拼缝数目、叠合层厚度对于拼缝板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区格板两个方向板带的刚度计算方法;并基于模拟结果,对于区格板的弹性、塑性设计方法以及受力分布进行了验证,为其设计提供了参考与支持。

唐钿[3](2020)在《双T板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整体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和相关政策引导下,装配式建筑注定会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快速发展的一个趋势。叠合水平构件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研究较为全面,主要适用于跨度小、竖向荷载小的结构,但是板侧出筋、后浇湿接缝等工序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型。结合了梁、板受力性能的双T板能满足更大跨度、荷载的要求,具有更广阔的运用场景。然而对双T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件本身受力性能方面分析,对双T板结构整体性研究还较少。同时国内的相关图集所覆盖构件类型、适用范围还比较局限,对深化设计人员而言还缺少双T板在框架结构体系下的设计依据和优化建议。因此,有必要对双T板结构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整体性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叠合水平构件和双T板构件的研究进展和运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对其各自特点、运用场景进行对比。其次,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SAP2000创建现浇楼板框架结构、双T板框架结构、整浇面层厚度不同的双T板框架结构等5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以及框架梁、双T板构件和整浇面层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性分析。根据对比结果和分析数据对该类装配式结构体系以及构件本身设计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双T板框架结构自振周期较长,整体性较差,高阶振型易出现局部不规则振动,需通过调整梁柱尺寸、增加局部约束使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满足规范要求。(2)增加整浇面层后能有效降低周期、层间位移、框架梁位移差异,改善框架水平剪力、弯矩分布,但整浇面层过大反而会增加楼层剪力、楼层位移等,结果表明60mm厚的整浇面层较为经济。(3)双T板板面应力分布受结构平面刚度、构件放置方向、板侧连接构件等因素影响,增加整浇面层后能改善应力分布,但在板角、梁端整浇面层顶部等位置易出现拉应力集中情况,需要采取在相应位置设置跨缝构造钢筋,验算圆弧倒角,增加肋梁搁置长度等措施。最后,本文根据5组模型的分析结果对双T板构件以及其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研究问题做了一些展望。

崔文潇[4](2019)在《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正越来越广的出现在全国的建设中,这背后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来使得装配式建筑能与现浇结构受力无异甚至优于现浇结构。本文根据当下建筑特点和需求,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该楼盖具有平整的顶板和底板,空心处填充发泡混凝土块,拼装时将肋梁纵筋焊接、板筋绑扎,通过后浇带拼缝连接预制板。该楼盖解决了传统大跨度楼盖厚度大以及制作难度高等问题。通过对一个1/2比例的单跨简支楼盖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其变形形态、应变规律、裂缝发展等。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基本符合工程应用要求,制作工艺简单有序,楼盖抗弯刚度大,拼缝传力较好,楼盖整体性好。在最终试验荷载12.67kN/m2作用下,楼盖最大挠度为15.75mm即为L/318,小于规范规定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限值L/300。除拼缝裂缝之外,试验楼盖底部裂缝开展情况与实心楼盖裂缝开展情况基本相似。楼盖的抗裂性能整体上良好,非拼缝位置出现裂缝的荷载大于楼盖正常使用时荷载标准组合值。楼盖拼缝的数量和位置会影响楼盖刚度,试验楼盖的双向刚度差异约为10%。通过对五个不同板带构件的位移、应变、承载力等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在三分点竖向静载作用下,所有的板带属于受弯破坏,各构件沿截面高度方向的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通过增大拼缝宽度或者新旧混凝土粘结面的粗糙度不足以减少拼缝的不利影响,但合理的安排拼缝的位置(避开受力最大处),会大大提高板带的承载力和开裂荷载,弱化拼缝的不利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楼盖进行建模计算,结果与试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调整结构几何参数并建模分析,对比发现跨度和跨高比对结构刚度影响最大。本文按拟梁法和塑性绞线法对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拟梁法计算结果偏小,因为其忽略了梁系的抗扭刚度和楼盖的整体作用。根据塑性铰出现在交叉梁上的位置按照塑性绞线法得到了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其中肋梁在极限状态时的内力比例按弹性方法取得,这种方法得到的承载力更为实用合理。采用有效惯性矩法分别计算楼盖在开裂前和开裂后的刚度,并考虑新型楼盖拼缝混凝土强度折减后得到楼盖不同部位的开裂弯矩,并得到楼盖不同位置的开裂荷载,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本文拟合出结构带裂缝工作下的刚度,并考虑楼盖约束支座的变形得到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刚度与竖向位移。本文对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梁楼盖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分析发现结构低阶振型与普通实心双向楼盖类似,即半波、单波、双波。新型楼盖结构基频满足现行舒适度要求,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对结构基频的影响。对结构基频进行理论计算并提出该新型楼盖结构的基频简化计算公式,该公式精度高且大大简化了计算量。对楼盖进行人行激励的试验与分析发现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出现在楼盖中心位置,并分析了行走路径、步频和人数对结构影响人行路径对结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新型楼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建议,给出了一种新的拼装方案,并提出了预制构件制作和拼装的施工流程。

谢军[5](2019)在《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筋桁架,并以此作为预制底板的受力骨架,进而提出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体系。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是为适应大开间灵活分割自由空间住宅提出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楼盖体系,为双向板受力体系。作为新型大空间PCSI体系的楼盖之一,除了其它装配式楼盖所具有的预制化程度高、施工快、工期短及经济环保等优点外,矩形钢筋桁架预制板跨度及平面外刚度明显优于传统三角形钢筋桁架预制板,内置轻质发泡混凝土块代替靠近中和轴的混凝土,使得楼盖在节约混凝土的同时,还有保温隔热、自重轻、跨度大等其他装配式楼盖不具备的好处。对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的受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此楼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试验制作了1:1足尺的单元板模型,并对叠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受矩形钢筋桁架的加强作用的影响,该类叠合板结构在叠合过程中的变形非常小,可以满足大跨度、少模板、装配化等要求。开展了两边简支矩形桁架密肋空心叠合楼板足尺试验研究,获得了单元板的开裂弯矩、抗弯承载力和破坏特征,掌握了裂缝开展规律和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发展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叠合板的破坏以裂缝宽度到达规范限值为特征,叠合层未发生破坏,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远大于开裂弯矩。在跨中弯矩达到开裂弯矩前,板的整体刚度大,钢筋和混凝土应变同步增加,刚度值近似可取0.8倍的截面整体抗弯刚度,开裂后刚度随着裂缝的开展逐步下降,板底钢筋应变增长速率显着变大,而板顶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相近。考虑混凝土损伤,建立了试验构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叠合板(试验)与整体浇筑的楼板(有限元模型)具有相近的受力性能。基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叠合板的承载力、刚度的计算表达式,对该类结构的连接提出了构造措施。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自重相比等厚普通混凝土楼盖降低三分之一,承载力基本相同,刚度下降18%;由于自重的减少,新型楼盖承载力明显优于普通楼盖,经济性优势显而易见。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矩形桁架密肋空心叠合楼板相关规程编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夏烨楠[6](2019)在《大跨度预制预应力叠合楼板设计制作与双向受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今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建筑产业化成为一个大趋势,为此“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门设立了“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效施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的课题,旨在有效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目前国内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中楼面结构应用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仍然跨度较小,8m左右柱网间的板下需要设置次梁,结构空间布置不方便,不能够满足学校、医院、商务办公楼、地铁站、停车场等大跨度大开间的建筑功能需要。实际工程中采用的一些大跨度叠合楼板,多为预制板单向受力、叠合后仅靠上部叠合层形成双向受力为主的叠合楼板,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双向受力性能。且很多大跨度叠合楼板四周出筋、安装不便,板底临时支撑密集,高效施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基于上述大跨度双向叠合楼板的市场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夹芯双向叠合楼板。首先本文对这种新型大跨度叠合楼板以楼面活荷载标准值4.0kN/m2进行了设计研究。主要设计理念是采用轻质填芯板减轻自重且增强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来增强板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减少施工阶段临时支撑;同时为了达到双向受力的目的,通过创新性地设置横向暗梁、增加预制板底横向配筋率、使拼缝处钢筋弯折以增加锚固长度等方法来增强非预应力方向的刚度,保证叠合楼板的双向受力性能。然后本文在完成设计研究后,制作了3块预制带肋底板拼成8100mm×7500mm足尺的叠合楼板试件,研究了预制底板的生产工艺和叠合楼板的安装施工工艺。预制板生产工艺简单连续,成品底部光滑,且安装时柔度较大,板块间不存在明显高差,后期无需吊顶。安装时临时支撑只需横向设置两道,就能够满足承载能力及刚度要求。板四周不出筋进一步减少了施工难度。最终叠合楼板整体减重率达15.8%,整个生产和施工流程节约了资源也提高了效率。接着在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和先张预应力梁装配完成的子结构上,用制作完成的8100mm×7500mm足尺叠合板试件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夹芯叠合楼板承载能力强(最大面均布荷载33.63 kN/m2仍未破坏)、刚度大(荷载达到设计活载标准值4 kN/m2时挠度仅为5.83mm)、抗裂性能良好(7 kN/m2时才开裂,且拼缝处裂缝出现较晚)。另外从破坏的裂缝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荷载—钢筋应变曲线来看,该类新型大跨度叠合楼板确实是双向传力,且破坏时的塑性绞线基本与双向板一致,虽然非预应力方向刚度略低于预应力方向,但该类新型板双向受力性能仍然是很好的。为了论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本文也对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来进行对比,发现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试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客观性。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认为该类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夹芯双向叠合楼板综合性能优良,值得推广应用,并对该类新型大跨度板以后优化改进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李博[7](2019)在《带可拆桁架肋叠合双向楼盖试验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叠合楼盖是一种先进的楼盖结构,符合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针对传统叠合楼盖预制板刚度小、施工复杂、易出现错台现象等缺点,在现有研究成果上,课题组发明了一种带可拆桁架肋叠合整体双向楼盖,楼盖由预制薄板和后浇混凝土组合而成,预制薄板底设有桁架肋,在施工时起支撑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课题组发明的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静力性能进行了两阶段试验研究与分析,对该类楼盖的设计和施工建议提出了相应方法。进行了2块不同配筋形式的新型叠合双向楼盖和1块现浇双向板的静力加载试验。对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施工阶段进行了模拟加载试验,预制板在未设支撑的情况下,测得了预制板的挠度和裂缝分布,并与规范限值作为比较。对三块试验板进行了使用阶段模拟均布加载,测得了三块试验板的挠度、应力、裂缝宽度及分布情况,然后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新型叠合双向楼盖与现浇双向楼盖在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上的区别,并依据叠合双向楼盖的最终破坏形式,分析了最终的塑性绞线,推导了这类叠合双向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桁架肋在新型叠合双向板的施工阶段起支撑作用,可承担施工活荷载和恒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不另设支撑;新型叠合双向板与现浇双向板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基本相同,开裂荷载较现浇双向板提前;与现浇双向板相比,新型叠合双向板中叠合层和预埋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楼板的整体性,但影响不大;在相同的配筋面积情况下,预制板内采用细钢筋可以提高叠合双向板的抗裂性能;在使用阶段,自然粗糙面加划痕的构造措施能够较好的保证叠合面的抗剪能力,预制底板和后浇层可以较好的共同工作,粘结性能良好。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和塑性铰线法对叠合板和现浇板进行了理论计算,根据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当试验前期试验板还处于弹性受力的时候,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接近,而当楼板进入弹塑性阶段后,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大。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叠合双向楼盖的特点,推导其短期刚度公式,然后给出了相对应的挠度公式。依据试验楼板最终的主裂缝分布,画出了最终的塑性铰线,然后根据塑性铰线法推导出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公式,根据其算出的理论值与试验值作比较,发现塑性铰线法计算的结果要大25%左右。根据试验结果显示叠合双向楼盖采用自然粗糙加划痕的叠合面可以满足抗剪能力。最后,依据相关规定和新型叠合双向板的特点,对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杨丽[8](2019)在《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试验与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传统叠合楼盖采用平板式预制构件,但其在运输中容易折断、质量难以控制,且施工工艺复杂。进而出现了带肋预制构件,其初始刚度大、承载力高,自重轻,但仅能实现单向受力,且与肋正交方向的抗裂性不好。基于此,吴方伯等提出了 PK板,其在肋上预留孔洞,在孔洞中布设横向穿孔钢筋,在多块PK预制构件拼缝处布置抗裂钢筋,从而实现PK板的双向受力,且抗裂性能良好。但PK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一次性施工,即肋与平板要分两次施工,且支模复杂。因此,课题组将PK板进行了改进,即在PK板的混凝土肋上外包一对背靠背的冷弯薄壁内卷边C型钢,并将改进后的板称为PKG板,其可以解决PK板肋部支模困难的问题,使得预制构件能够一次性成型,提高了工业化预制程度,同时大大提高了构件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为研究对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进行了构件设计,并编制MATLAB程序计算出其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为有限元模拟和试验提供理论依据。(2)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工业化程度高,其预制构件可一次成型,无须两次制作,预制效率高。(3)对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静载试验,试验参数为:跨度、肋高、肋宽、构件类型和C型钢的配钢量。试验结果表明,叠合面未滑移,抗剪性能良好;PKG叠合板整体性好、刚度大、承载力高、恢复性能和抗裂性能优良,且最终的破坏模式为受弯破坏,5个试验参数对PKG叠合板的受力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与试验对应的6个构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参数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与试验结果一致,且各构件的破坏形态与试验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合理性,可初步指导设计。(5)提出了一种引入等效跨度比的实用弹性计算方法,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PKG叠合板的极限承载能力与塑性铰线的形成位置,建立了 PKG叠合板两个正交方向的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简化计算公式,可为工程设计和实际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刘洋,李志武,杨思忠,王文静[9](2019)在《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叠合楼板因施工便捷、整体性好,近年来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结合底板设肋、预应力、空心技术发展出多种新形式,拓宽了叠合板的应用范围。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四大类叠合板:无肋底板叠合板、带肋底板叠合板、空心底板叠合板、梁板一体叠合板的受力性能、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板间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叠合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林茏[10](2018)在《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楼板——“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其主要由预制变截面空心板、圈梁及支座负弯矩钢筋配置、部分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三部分组成,形成既有空心段又有实心段的结构形式,实现连续单向板的受力状态。该板在保证预制构件刚度、减轻楼板自重、减少叠合现浇量、满足连续受力需要和加强板与墙体连接整体性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是装配化楼屋面体系中的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以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设计、受弯性能试验及预制变截面空心板工业化生产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系统分析评价装配整体式楼盖的各阶段性能需要与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研究了预制变截面空心板产品形式、规格、工程模数化铺装、施工节点连接构造和管线铺设等问题,进行了施工阶段、使用阶段的内力计算分析,完成了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的设计。(2)完成了两跨连续板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其刚度、承载能力、变形、裂缝发展、负弯矩钢筋传力、内力重分布等力学性能,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试验试件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均验证了该板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可满足各阶段的性能要求。(3)根据预制变截面空心板构造、规格和各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干硬性混凝土冲捣挤压一次成型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提出了“底层钢模法”和“切割开槽法”两种工业化生产方案,进行了底层钢模具的设计及制作,计算确定了切割开槽长度,制定了两者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试生产了9块预制变截面空心板,验证了批量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了经济性,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二、高效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的特点及工程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的特点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3.1 国外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3.2 国内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1.4 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研究现状
    1.5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1.5.1 PK叠合板的构造形式
        1.5.2 PK叠合板的研究概况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PKG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及分析
    2.1 构件设计
        2.1.1 预制底板的形式
        2.1.2 PKG叠合板设计参数
        2.1.3 截面特性
    2.2 抗弯承载力分析
        2.2.1 承载力的一般规定
        2.2.2 基本假定
        2.2.3 PKG预制底板开裂弯矩
        2.2.4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2.5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3 抗剪承载力分析
    2.4 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损失与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4.1 预应力损失计算
        2.4.2 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5 刚度分析
        2.5.1 PKG叠合楼板的刚度计算
        2.5.2 挠度计算
    2.6 PKG叠合板的抗裂分析
    2.7 设计实例
        2.7.1 构件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7.2 预应力损失计算
        2.7.3 截面边缘应力校核
        2.7.4 预制底板开裂弯矩计算
        2.7.5 预制底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7.6 预制底板挠度计算
        2.7.7 施工运输及吊装验算
    2.8 T型肋预制底板规格
    2.9 PKG双向叠合板的弹塑性分析
        2.9.1 弹性计算方法
        2.9.2 塑性计算方法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PKG叠合板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内容及目的
    3.2 构件设计及制作
        3.2.1 构件设计
        3.2.2 构件制作
    3.3 材性试验
        3.3.1 钢筋、型钢材性试验
        3.3.2 混凝土材性试验
    3.4 试验设计方案
        3.4.1 加载方案
        3.4.2 试验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3.5.2 荷载-挠度曲线
        3.5.3 荷载-应变曲线
        3.5.4 受弯承载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PKG叠合板有限元模型参数化分析
    4.1 ABAQUS概述
    4.2 ABAQUS有限元模型
        4.2.1 模型的基本假定
        4.2.2 材料本构模型
        4.2.3 接触设置
        4.2.4 荷载施加
        4.2.5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3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4.4.1 反拱值分析
        4.4.2 挠度分析
        4.4.3 荷载-挠度曲线
        4.4.4 应力分析
        4.4.5 开裂分析
    4.5 PKG双向叠合板有限元模拟
        4.5.1 建立模型
        4.5.2 应力云图分析
        4.5.3 荷载-挠度曲线
        4.5.4 开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PKG 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性能数值模型化分析
    5.1 引言
    5.2 构件设计
    5.3 ABAQUS有限元模型
        5.3.1 接触及相互作用
        5.3.2 网格划分
        5.3.3 边界条件
    5.4 模拟结果
        5.4.1 破坏形式
        5.4.2 滞回曲线分析
        5.4.3 骨架曲线分析
        5.4.4 刚度分析
        5.4.5 延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2)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拼缝构造与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叠合楼板的发展与应用
        1.2.1 国外叠合楼板研究动态
        1.2.2 国内叠合楼板研究动态
        1.2.3 理论与数值研究
    1.3 叠合楼盖双向受力性能研究
    1.4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预应力叠合板与拼缝叠合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内容与目的
    2.3 叠合板拼缝构造与受力性能试验
        2.3.1 试件设计
        2.3.2 加载与测量方案
        2.3.3 试验结果
    2.4 6.0 米预应力简支叠合板静力荷载试验
        2.4.1 试件设计
        2.4.2 加载与测量方案
        2.4.3 试验结果
    2.5 试验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2.5.1 拼缝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2.5.2 预应力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2.5.3 变形协调双向受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内容与目的
    3.3 试验设计
        3.3.1 叠合楼板设计
        3.3.2 加载与测量方案
    3.4 试验结果
        3.4.1 荷载位移曲线
        3.4.2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3.4.3 钢筋应变
        3.4.4 混凝土应变与变形曲线
    3.5 双向受力分析与承载力计算
        3.5.1 双向受力分析
        3.5.2 承载能力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双向受力分析与设计
    4.1 引言
    4.2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的设计方法
        4.2.1 弹性设计方法
        4.2.2 塑性设计方法
        4.2.3 设计方法分析
    4.3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板带刚度参数分析
        4.3.1 预应力板带刚度参数分析
        4.3.2 拼缝板带刚度参数分析
    4.4 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设计方法验证
        4.4.1 叠合楼板有限元模型验证
        4.4.2 叠合楼板设计方法验证
    4.5 算例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3)双T板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整体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双T板在水平作用力下的整体性研究的背景
    1.2 双T板整体性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叠合楼板特点及发展历程与现状
        1.3.1 叠合板特点
        1.3.2 叠合板发展历程与现状
        1.3.3 密拼叠合板研究进展
    1.4 双T板发展历程与现状
        1.4.1 双T板研究历程
        1.4.2 双T板应用与发展
    1.5 水平构件受力研究现状
    1.6 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1 SAP2000简介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双T板模型
        2.2.2 工程模型概况
        2.2.3 工程模型建立
    2.3 本章小结
3.结构模型弹性时程分析
    3.1 模态分析理论
    3.2 特征向量法
        3.2.1 特征向量法
        3.2.2 Ritz向量法
    3.3 结构模型模态分析
    3.4 结构模型弹性时程分析
        3.4.1 时程分析法理论
        3.4.2 时程分析法基本方法
        3.4.3 地震波选取
    3.5 框架结构弹性地震响应
        3.5.1 楼层剪力
        3.5.2 楼层变形
        3.5.3 楼层弹性层间位移
    3.6 本章小结
4.叠合水平构件整体性分析
    4.1 框架梁平面内整体性
        4.1.1 框架梁水平变形
        4.1.2 框架梁水平受力
    4.2 双T板受力分析
        4.2.1 双T板竖向荷载下分析
        4.2.2 双T板水平作用力下应力
    4.3 拼缝处受力分析
        4.3.1 接缝处水平力作用下分析
        4.3.2 接缝处竖向作用力下分析
    4.4 拼缝钢筋受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建筑工业化研究背景
        1.1.2 预制楼板类型及特征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竖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构件设计与施工
        2.2.1 构件相似性设计
        2.2.2 构件设计
        2.2.3 试验构件制作
        2.2.4 楼盖装配
    2.3 试验加载与测量方法
        2.3.1 加载机制
        2.3.2 测量方案
    2.4 试验结果
        2.4.1 试验现象和裂缝发展
        2.4.2 位移
        2.4.3 钢筋应变
        2.4.4 混凝土应变
    2.5 试验小结
第三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拼缝性能研究
    3.1 试验简介
        3.1.1 试验目的与内容
        3.1.2 试验构件设计
        3.1.3 试验构件施工
        3.1.4 试验加载程序
        3.1.5 试验测量方案
    3.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计算
        3.2.1 试验现象和裂缝发展
        3.2.2 构件位移与刚度
        3.2.3 板带受压翼缘
        3.2.4 应变分析
        3.2.5 受弯承载力分析
    3.3 拼缝试验小结
第四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有限元分析
    4.1 模型参数设置与建模分析
        4.1.1 建模基本设定
        4.1.2 混凝土材料参数设置
        4.1.3 钢筋参数设置
        4.1.4 发泡混凝土参数设置
        4.1.5 建模分析
    4.2 新型楼盖有限元结果分析
        4.2.1 楼盖刚度与位移分析
        4.2.2 楼盖应力分析
    4.3 弹性状态不同楼盖有限元对比分析
        4.3.1 边梁刚度
        4.3.2 跨度
        4.3.3 顶底板厚度
        4.3.4 楼板厚度
        4.3.5 肋梁间距
        4.3.6 肋梁宽度
    4.4 不同类型楼盖有限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承载力和刚度分析
    5.1 新型楼盖竖向承载力分析
        5.1.1 按弹性理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5.1.2 按塑性理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5.2 新型楼盖承载力计算探讨
        5.2.1 拟梁法计算
        5.2.2 塑性绞线法计算
    5.3 开裂荷载计算
    5.4 正常使用荷载下的刚度与变形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舒适度研究
    6.1 舒适度相关理论
        6.1.1 舒适度概念
        6.1.2 舒适度判定标准
    6.2 新型楼盖舒适度试验
        6.2.1 试验构件
        6.2.2 试验设备及测点
        6.2.3 基频试验方案
        6.2.4 人行激励试验方案
    6.3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基频
        6.3.1 试验结果分析
        6.3.2 有限元分析
        6.3.3 理论分析
    6.4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在人行荷载下的响应分析
        6.4.1 试验结果分析
        6.4.2 有限元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设计与施工建议
    7.1 新型楼盖构造要求
        7.1.1 新型楼盖结构尺寸要求
        7.1.2 拼缝构造要求
    7.2 新型楼盖设计建议
    7.3 新型楼盖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预制装配式楼盖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预制装配式楼盖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预制装配式楼盖的发展概况
    1.3 空心混凝土楼盖的发展概况
        1.3.1 国外空心混凝土楼盖的发展概况
        1.3.2 国内空心混凝土楼盖的发展概况
    1.4 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的提出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5.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单元板试验研究
    2.1 试验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2.2 单元板模型的制作
        2.2.1 单元板模型的设计
        2.2.2 楼盖模型的施工过程
    2.3 试验加载方案
        2.3.1 试验装置
        2.3.2 试验加载制度
        2.3.3 测点布置
    2.4 试验材料性能
        2.4.1 混凝土
        2.4.2 钢筋
        2.4.3 轻质发泡混凝土块
    2.5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1 试验现象与裂缝发展
        2.5.2 楼盖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2.5.3 楼盖刚度分析
        2.5.4 应力——应变分析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单元板的有限元研究
    3.1 有限元软件ABAQUS介绍
    3.2 模型参数的设定
        3.2.1 单元类型的选取
        3.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3.2.3 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3.2.4 网格的划分
        3.2.5 模型简化
        3.2.6 荷载与支承条件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1 模型的建立
        3.3.2 模型的求解分析
    3.4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3.4.1 挠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3.4.2 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的设计建议
    4.1 刚度计算
        4.1.1 预制单元板刚度
        4.1.2 叠合单元板刚度
    4.2 承载力计算
        4.2.1 预制单元板承载力计算
        4.2.2 叠合单元板承载力计算
    4.3 节点构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6)大跨度预制预应力叠合楼板设计制作与双向受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叠合楼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叠合楼板简介
        1.2.2 国内叠合楼板简介
    1.3 现阶段常见叠合楼板及拼缝设计
        1.3.1 钢筋桁架叠合板
        1.3.2 SPD叠合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SPD板)
        1.3.3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双T板)
        1.3.4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PK板)
        1.3.5 山东万斯达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PKⅢ型)叠合板
        1.3.6 日本富士预应力板(FR板)
        1.3.7 拼缝
    1.4 新型大跨度叠合楼板的提出及研究
        1.4.1 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及夹芯叠合楼板的提出
        1.4.2 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夹芯叠合楼板主要优势
        1.4.3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新型大跨度叠合楼板设计与生产、施工工艺研究
    2.1 新型大跨度叠合楼板设计研究
        2.1.1 设计创新点
        2.1.2 预制底板设计分析思路及过程
        2.1.3 预制底板分析结论及详图
        2.1.4 暗梁、上层板面及其余钢筋设计
        2.1.5 最终设计完成的试件图纸及参数
    2.2 预制底板生产工艺研究
    2.3 叠合楼板安装及施工工艺研究
    2.4 生产施工的质量控制
        2.4.1 质量控制因素
        2.4.2 预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2.4.3 安装叠合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加载试验
    3.1 试件加载装置设计
        3.1.1 加载方式选择
        3.1.2 加载工装设计
        3.1.3 加载底部框架设计拼装
    3.2 加载程序
    3.3 测试内容及方法
        3.3.1 钢筋应变
        3.3.2 混凝土应变
        3.3.3 板底竖向位移
        3.3.4 裂缝宽度及开展方式
    3.4 主要实测值及极限状态的定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试验结果分析研究
    4.1 裂缝状态及分析
        4.1.1 裂缝出现及发展状态
        4.1.2 裂缝状态分析
    4.2 板底挠度
    4.3 钢筋应变
        4.3.1 底部横向钢筋应变
        4.3.2 暗梁底部钢筋应变
        4.3.3 暗梁上部钢筋应变
    4.4 混凝土上下表面应变
    4.5 叠合面抗剪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大跨度叠合楼板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5.1.2 混凝土本构关系
        5.1.3 钢筋本构关系
        5.1.4 基本假定
        5.1.5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5.1.6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法
    5.2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2.1 混凝土应力云图变化
        5.2.2 钢筋应力变化
        5.2.3 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3 与整体现浇模型对比分析
        5.3.1 整体现浇板设计(按弹性板计算)
        5.3.2 配筋量对比
        5.3.3 整体现浇板模型建立
        5.3.4 承载能力对比
        5.3.5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增强横向受力的方法
        6.2.2 暗梁的长度是否伸出两边肋
        6.2.3 预制底板薄板的厚度
        6.2.4 轻质填芯板的类型和高度
        6.2.5 拼缝设计
致谢
参考文献

(7)带可拆桁架肋叠合双向楼盖试验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叠合楼板简介
        1.2.1 叠合楼板的概念及分类
        1.2.2 叠合楼板的特点
        1.2.3 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简介
    1.3 国内外叠合楼板发展经历及趋势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试验准备
    2.1 试验概况
    2.2 试验目的和依据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依据
    2.3 带桁架肋预制底板设计与制作
        2.3.1 桁架肋设计与制作
        2.3.2 模板的设计与制作
    2.4 试件设计与制作
        2.4.1 试件尺寸与配筋
        2.4.2 试件制作与养护
        2.4.3 后浇层施工流程
    2.5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2.5.1 钢筋
        2.5.2 混凝土
    2.6 主要数据的测点布置
        2.6.1 裂缝观察
        2.6.2 竖向位移测量
        2.6.3 钢筋应变测量
        2.6.4 混凝土应变测量
    2.7 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2.7.1 加载装置
        2.7.2 加载制度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3.1 施工阶段受力情况
        3.1.1 试验过程
        3.1.2 试验结果
    3.2 使用阶段受力情况
        3.2.1 试验过程
        3.2.2 试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叠合双向楼盖的理论分析
    4.1 弹性理论分析
        4.1.1 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
        4.1.2 叠合双向楼盖短期刚度分析
        4.1.3 叠合双向楼盖挠度计算
    4.2 极限承载力分析
    4.3 叠合面的粘结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叠合楼盖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建议
    5.1 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设计计算
        5.1.1 一般原则
        5.1.2 设计步骤
    5.2 新型叠合双向楼盖的施工建议
        5.2.1 预制底板的吊装和运输
        5.2.2 现浇混凝土浇筑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8)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试验与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叠合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与运用
        1.3.1 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1.3.2 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1.4 PK板体系
        1.4.1 PK板的研究近况
        1.4.2 PK板的优缺点
        1.4.3 PK板的截面形式及参数
    1.5 研究对象
        1.5.1 PKG板的截面形式
        1.5.2 PKG板的几何外形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1.6.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6.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本文的研究路线
第2章 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构件设计
    2.1 引言
    2.2 预制构件设计
        2.2.1 预制构件的形式
        2.2.2 预制构件的材料参数
        2.2.3 冷弯薄壁C型钢的截面设计
    2.3 荷载计算与受力分析
        2.3.1 预制构件及其叠合构件的荷载计算
        2.3.2 荷载计算结果
        2.3.3 PKG叠合板的受力分析
    2.4 构件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2.4.1 构件截面参数和材料指标
        2.4.2 构件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2.5 PKG叠合板的抗剪分析
        2.5.1 PKG板叠合面的破坏特征及抗剪机理
        2.5.2 PKG叠合板的斜截面抗剪
    2.6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2.6.1 基本假定
        2.6.2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计算
        2.6.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2.6.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2.7 预制构件的变形计算
        2.7.1 挠度计算
        2.7.2 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2.8 预应力损失与预应力放张时的应力校核
        2.8.1 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2.8.2 预应力放张时预制构件截面上下边缘应力校核
    2.9 预制构件的开裂荷载计算
    2.10 施工运输及吊装验算
        2.10.1 运输及吊装验算
        2.10.2 吊环验算
    2.11 预制构件的规格
    2.12 本章小结
第3章 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目的和研究内容
        3.2.1 试验目的
        3.2.2 研究内容
    3.3 试件方案
        3.3.1 试件设计与选择
        3.3.2 试验构件详图
        3.3.3 试件的制作
    3.4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3.4.1 试验装置
        3.4.2 加载方案
    3.5 量测方案
        3.5.1 挠度的量测
        3.5.2 应变的量测
        3.5.3 裂缝的观测
    3.6 材料性能试验及几何参数测量
        3.6.1 材料性能试验
        3.6.2 几何参数测量
    3.7 试验过程
        3.7.1 试验前的准备
        3.7.2 加载过程简述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现象
        4.2.1 PKG-1试验过程及现象
        4.2.2 PKG-2试验过程及现象
        4.2.3 PKG-3试验过程及现象
        4.2.4 PKG-4试验过程及现象
        4.2.5 PKG-5试验过程及现象
        4.2.6 PKG-6试验过程及现象
        4.2.7 试验现象对比分析
    4.3 荷载-挠度曲线
        4.3.1 预制构件
        4.3.2 叠合构件
    4.4 荷载-应变曲线
        4.4.1 预应力筋荷载-应变曲线
        4.4.2 冷弯薄壁C型钢的荷载-应变曲线
        4.4.3 混凝土的荷载-应变曲线
    4.5 PKG板的实测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PKG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钢筋及型钢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5.2.1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5.2.2 钢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5.2.3 型钢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5.3 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定及单元选择
        5.3.1 模型建立和分析的基本假定
        5.3.2 单元选择
    5.4 PKG板的有限元分析
        5.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4.2 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
    5.5 PKG叠合板双向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5.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5.2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弹塑性研究
    6.1 引言
    6.2 PKG叠合板的抗弯刚度比分析
        6.2.1 正交各向异性板理论
    6.3 PKG叠合板的弹性计算系数
        6.3.1 PKG叠合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计算系数推导
        6.3.2 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弹性计算系数结果与分析
    6.4 PKG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计算方法
        6.4.1 两边简支、两边固支时PKG双向叠合板的求解
        6.4.2 PKG双向叠合板的实用弹性计算方法
        6.4.3 算例
    6.5 PKG双向叠合板的塑性计算方法
        6.5.1 塑性铰线法的原理
        6.5.2 均布荷载下四边固支的PKG双向叠合板
        6.5.3 四边简支均布荷载下的PKG双向叠合板
        6.5.4 PKG双向叠合板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9)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叠合板主要技术和类型
2 叠合板研究进展
    2.1 无肋底板叠合板
    2.2 钢筋桁架叠合板
    2.3 预应力混凝土肋叠合板
    2.4 预制带肋钢筋桁架叠合板和预应力波纹钢腹板叠合板
    2.5 空心底板叠合板
    2.6 预应力双T底板叠合板
    2.7 双向密肋空腔叠合板
3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工作建议

(10)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现状
        1.1.3 集块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提出与发展
        1.1.4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叠合结构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2.2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几种形式
        1.2.3 预应力叠合连续板国内研究现状
        1.2.4 叠合板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设计
    2.1 引言
    2.2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构造设计
        2.2.1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设计思路
        2.2.2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构造形式
    2.3 预制变截面空心板规格型号规定
    2.4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内力计算
        2.4.1 计算方法
        2.4.2 荷载计算
        2.4.3 第一阶段内力计算
        2.4.4 第二阶段内力计算
    2.5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配筋及承载力计算
        2.5.1 正截面抗弯配筋计算
        2.5.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5.3 构造配筋计算
        2.5.4 配筋结果汇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依据和目的
    3.3 试件设计与制作
        3.3.1 试件组成部分
        3.3.2 试件制作流程
    3.4 试验加载与量测方案
        3.4.1 试验加载方案
        3.4.2 试验量测方案
    3.5 试验过程简述
    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1 试验现象
        3.6.2 荷载-挠度曲线
        3.6.3 荷载-应变曲线
        3.6.4 负弯矩钢筋应变分布
    3.7 试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3.7.1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7.2 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制变截面空心板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现有生产条件介绍
    4.3 底层钢模法生产预制变截面空心板
        4.3.1 底层钢模法介绍
        4.3.2 底层钢模具设计及制作
        4.3.3 底层钢模法生产工艺流程
        4.3.4 底层钢模法生产产品效果
    4.4 切割开槽法生产预制变截面空心板
        4.4.1 切割开槽法介绍
        4.4.2 切割开槽长度计算
        4.4.3 切割开槽法生产工艺流程
        4.4.4 切割开槽法生产产品效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效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的特点及工程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PKG叠合板定型化及其叠合楼盖板面内抗震数值模型化研究[D]. 房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密拼预应力叠合楼板拼缝构造与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 杨凯华. 湖南大学, 2020(07)
  • [3]双T板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整体性能分析[D]. 唐钿. 西华大学, 2020(01)
  • [4]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 崔文潇. 东南大学, 2019(01)
  • [5]矩形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板试验研究[D]. 谢军. 东南大学, 2019(01)
  • [6]大跨度预制预应力叠合楼板设计制作与双向受力研究[D]. 夏烨楠. 东南大学, 2019(05)
  • [7]带可拆桁架肋叠合双向楼盖试验研究与分析[D]. 李博. 湖南大学, 2019(07)
  • [8]PKG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试验与受力性能研究[D]. 杨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J]. 刘洋,李志武,杨思忠,王文静.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9(01)
  • [10]局部叠合连续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 林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高效预应力双向层压地板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