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桶原理”与安全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许冬萍[1](2019)在《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日益重要,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监管设施基础薄弱、监管体制固化、机制不灵活、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构建更加成熟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水利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是每一位从事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人员思考方向。本文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以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作为分析对象,以“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思维开展本论文研究。具体而言,可分为绪论和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首先明确水利、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监管、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等概念,然后阐述安全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管理论,最后梳理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和水利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体系,为下文分析和提出对策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简述L市全市和水利概况,明确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对象。结合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现状和水利安全监管日常工作,总结主要经验: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规划;3、抓住关键开展多形式监管;4、严格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第三部分:在论述L市水利监管工作现状后,分析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从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方式三个角度分析存在的不同问题。监管主体在监管理念、监管人员、机构编制、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监管对象按照在建水利工程和运行水利工程两个对象分别分析存在问题;监管方式存在模式单一、经费缺乏、教育培训缺失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存在问题,笔者结合第一部分的理论基础和第二部分的全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现状,提出适合当地、可行的对策。包括:1、深化机构改革,转变监管理念;2、优化监管方式,明确安全生产费;3、把握监管要点,提高监管效率;4、联合多方力量,推进标准化建设。总之,本文通过简述L市的概况和L市的水利概况,以L市水利安全监管现状作为引入点,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管的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深入分析水利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创新性地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解决对策,初步探讨建立“政府监督、市场调节、企业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地方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格局,以期为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发展献计献策。
徐枫[2](2018)在《基于AHP-熵权的高校校园安全灰色模型构建与权重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减少校园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首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高校事故发生的特点,整理出了适用于高校安全状况评价的几种安全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AHP-熵权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为后面的实例分析提供理论保障。其次,根据高校事故发生的5M原理,揭示导致校园事故发生的多种因素,理清了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层次关系,得出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指标因素,从而建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编制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22.0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确定了此次问卷中指标因素的选择是有效的。并以L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基础上,采用AHP-熵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因素复合权重,建立了灰色评价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结合L高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危险控制的基本措施,构建了基于“新木桶理论”的安全管理模型,为高校安全事故的预防提供借鉴。
金娜[3](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研究——基于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的个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风险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两大挑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除了需要重视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的困境,还需要重点防范农村地区安全生产问题所导致的风险在世界范围蔓延带来的威胁,乡村治理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现实的乡村发展需求。文章结合木桶理论,从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自身管理两个角度深入剖析,着重阐述制约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自身安全工作的"短板"。
桓集坤[4](2018)在《栗园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大量外资涌入,民营企业崛起迅速,加之城镇化迅速推进,土地迅速流转,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随之增高,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基层的角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困难进行深入分析,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以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的安全生产监管的困境为对象,采用访谈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对栗园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企业安全现状、企业职工安全能力和工作状态等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发现栗园镇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一是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二是乡镇政府安全监管权责不统一,三是安全监管人员监管能力有限,四是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五是安全责任与制度落实不到位,六是职工安全意识和能力存在差距。本文运用博弈论和木桶原理,分别从政府角度和企业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栗园镇安全生产工作中上下级监管机构间权责分配、政府的人员和工作部署、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存在博弈,同时在监管周期、监管技术、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对次要风险的辨识与防范以及员工行为等方面存在短板。最后,借鉴深圳市光明新区、宁波市鄞州区、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的先进管理经验,针对栗园镇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特点,对如何改善栗园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出了创新监管工作方式、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生产工作质量等方面的相关对策。
张特曼,徐枫[5](2019)在《高校安全管理模型建立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减少校园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高校事故发生的"5M原理",揭示导致校园事故发生的多种因素,结合AHP理清了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层次关系,建立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L高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危险控制的基本措施,依据构建的基于"新木桶理论"安全管理模型,为高校安全事故的预防提供借鉴。
樊运学[6](2012)在《木桶原理在露天矿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结合河南舞钢露天矿的实际,深入分析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3个方面阐述了木桶原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是针对项目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应用木桶原理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运用木桶原理深入分析施工中人员的不同特点,发挥其在安全管理中的不同作用;三是木桶原理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
白丽萍[7](2020)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对其中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人因特性概念。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况,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人因特性在人、机、环、管四因素之间关系,拓宽了人-机-环-管的内容,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等,建立了“人-机-环-管”评价模型。以九龙川煤矿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研究企业干部员工对于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认知,以提到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养为目标,首先根据矿井安全文化评价程序方法,对于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所能涉及的所有灾害,分析其危险性,并建立模型来归纳人因特性在事故危险影响程度;其次,在模型中探讨人在系统中的人因特性特征,人与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之间关系;利用分析结果并结合矿井现场员工的基本情况,以风险管控原则为指导,建立基于人因特性的双重预防体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和实现“我要安全”矿井安全管理境界,达到预防事故目的。研究成果可作为九龙川煤矿生产投入运营后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对实现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矿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丁冬[8](2020)在《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稻米又称作“水稻”,是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同时也是吉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稻米的安全稳定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且已成为影响吉林省市场稳定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从市场看,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对稻米的消费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从政策看,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宏观配套支撑政策密集出台,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稻米加工转化升级、开辟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新路径创造了新的机遇;从技术看,现代农业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稻米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形态、市场空间、商业模式、营销渠道,为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从体制机制看,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动稻米安全生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挖掘微观市场主体的最大潜力。这些都为稻米全产业链的路径优化指引了新方向。稻米全产业链是在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由其上游、中游、下游组成的,连接稻米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一种商业模式,打造由田间到餐桌的所有稻米生产主体、收储主体、加工物流主体以及消费主体等有机链接起来的完整功能系统。一条完整、领域多元、安全监控有效的稻米全产业链,能够促进生产主体产出更加优质的稻米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全链效益。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与气候,为稻米生产提供了优势条件,因而,吉林省是中国主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产出的稻米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属于中高档层次。但是,随着消费结构以及市场的复杂变化,现有的稻米全产业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消费主体日益提高的多样化价值需求,现有的稻米全产业链路径也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而,现有稻米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必须进行创新与优化。目前,吉林省稻米的生产经营逐渐进入品质化时代,越来越重视优质稻米产业标准化发展。但是,由于稻米市场环境的多变以及国际贸易新局势等,使得稻米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都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面临着稻米全产业链上游生产成本高、潜在风险水平较高、新型经营主体大局意识不强;产业链中游稻米加工产能过剩、研发能力不足、物流基础建设不到位;产业链下游稻米产品同质化严重、吉林品牌建设管理混乱、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见,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上游、中游、下游及环节间衔接的协同转型升级,提升链条成员实现协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从全产业链增值的角度寻求出路,基于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机理提出路径优化策略,并通过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促进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得以顺利优化。由此,作者在研究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过程中,从消费主体的需求出发,以实现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整体增值为主线,以吉林省实际省情农情为导向,突破“自上而下”的传统产业链运行模式,主张“整体价值增值”的管理思路,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延伸与优化。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路径优化需顺应吉林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时代新形势,通过增值价值的重新分配,强化链条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缓解局部产业链目标利益与整体目标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近期目标利益与长远目标利益之间的矛盾,使稻米全产业链上原有主体的比较收益均获得提升。通过综合考量传统价值创新、损失减少、新动能探索、总成本降低以及各环节的潜在风险控制等因素,使处在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基于目标协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的优化。作者依据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网与价值星系理论、模块化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目标协同理论等,综合分析国内外粮食全产业链增值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了稻米全产业链的内涵与管理目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稻米全产业链进行定位。此外,作者通过系统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现状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全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中游加工流通环节、下游渠道拓展环节为价值载体,提出六大增值模块——衍生产品增值模块、现代农业服务增值模块、个性化品牌溯源增值模块、范围经济增值模块、信息化创新平台增值模块和环节衔接增值模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系统分析框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提出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剖析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机理。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全产业链的增值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综合考量传统价值创新、损失减少、新动能探索、总成本降低以及各环节的潜在风险防控状况,构建衡量全产业链增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价值模型与“三维”钻石模型。最后,从“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现代农业服务+技术创新”、“全链增值+绿色信息化平台”、“产业集群+品牌增值”、“标准化流程+新动能”、“全链风险预警+监控”等角度提出增值路径优化策略,并结合顶层设计、激励机制分配、管理路径创新、“双链融合”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促进优化路径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孙广忠[9](2010)在《木桶原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主要介绍了木桶原理在矿井安全管理方面的提示和借鉴意义,明确了健全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员工教育培训,及时发现修复安全短板等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李成林[10](2007)在《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预防和减少各类煤矿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从而为改善行业整体安全奠定基础。以木桶原理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说明了其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旨在为煤矿安全管理者指出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途径和方法。
二、“木桶原理”与安全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桶原理”与安全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价值 |
2. 实践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四)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 研究方法 |
2. 主要内容 |
(五) 可能创新之处 |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 基本概念 |
1. 水利 |
2. 安全生产 |
3. 安全生产监管 |
4. 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 |
(二) 理论基础 |
1.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
2. 政府监管理论 |
(三)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制度体系 |
(四)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制 |
二、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
(一) L市水利概况 |
1. 全市概况 |
2. 水利概况 |
(二) 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现状 |
(三) 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日常工作 |
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
2. 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规划 |
3. 抓住关键开展多形式监管 |
4. 严格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
三、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 |
1. 安全生产监管理念问题 |
2. 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问题 |
3. 安全监管机构编制问题 |
4. 安全监管机构设置问题 |
(二)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对象存在的问题 |
1. 在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
2. 运行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
(三)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存在的问题 |
1. 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单一 |
2. 安全生产监管经费缺乏 |
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缺失 |
四、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探讨 |
(一) 深化机构改革转变监管理念 |
1. 设置质量安全监督科 |
2. 从监管到服务 |
(二) 优化监管方式明确安全生产费 |
1. 政府购买社会参与 |
2. 多方筹措明确使用 |
(三) 把握监管要点提高监管效率 |
1. 强化培训,纳入考核 |
2. 建立系统,远程监管 |
(四) 联合多方力量推进标准化建设 |
1.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
2.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2)基于AHP-熵权的高校校园安全灰色模型构建与权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4.3 技术路线图 |
2.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
2.1 安全检查表 |
2.1.1 概述 |
2.1.2 安全检查表的种类 |
2.1.3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
2.1.4 安全检查表的适用范围 |
2.2 BP神经网络评价法 |
2.2.1 BP神经网络理论 |
2.2.2 BP神经网络设计 |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1 一级综合评价 |
2.3.2 二级综合评价 |
2.4 AHP-熵权分析法 |
2.4.1 AHP简介 |
2.4.2 熵权法简介 |
2.4.3 复合权重 |
2.5 灰色关联分析法 |
2.5.1 灰色关联分析法简介 |
2.5.2 灰色关联一般步骤和流程 |
2.6 各类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L高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高校安全分析模型 |
3.1.1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
3.1.2 “5M原理” |
3.1.3 高校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3.1.4 高校安全分析模型 |
3.2 高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一级指标构建 |
3.2.2 二级指标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4.L高校安全灰色评价模型构建 |
4.1 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2 调查问卷的项目分析 |
4.1.3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4.2 AHP-熵权模型建立 |
4.2.1 AHP应用 |
4.2.2 熵权法应用 |
4.2.3 复合权重 |
4.3 灰色综合评价 |
4.3.1 指标赋值 |
4.3.2 灰色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L高校安全管理模型建立及对策研究 |
5.1 “新木桶原理”安全管理模式建立 |
5.1.1 对“水”采取的管理措施 |
5.1.2 对“短板”采取的管理措施 |
5.1.3 对“底板”采取的管理措施 |
5.1.4 对“铁箍”采取的管理措施 |
5.1.5 对“缝隙”采取的管理措施 |
5.2 高校安全管理方案的建立 |
5.3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A 关于高校校园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问卷调查 |
附录B 高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研究——基于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的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件回放 |
二、农村地区化工厂安全生产事故在流程上的缺失 |
(一)事故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 |
(二)事故应急缺乏有效的协调 |
(三)各类预案之间缺乏必要的规划与联系 |
三、运用木桶原理分析事件的具体原因 |
(一)木桶原理的产生与推广应用 |
1. 木桶原理的产生 |
2. 木桶原理的推广应用 |
(二)运用木桶原理分析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的原因 |
1. 从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层面进行分析 |
2. 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 |
四、农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
(一)系统治理方面 |
(二)依法治理方面 |
(三)源头治理方面 |
(4)栗园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安全生产 |
2.1.2 安全生产监管 |
2.1.3 基层政府 |
2.1.4 生产安全事故 |
2.2 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博弈理论 |
2.2.2 木桶原理 |
第3章 开平区栗园镇安全生产工作现状研究 |
3.1 栗园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
3.2 栗园镇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
3.3 栗园镇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能力情况 |
第4章 栗园镇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栗园镇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
4.1.1 乡镇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 |
4.1.2 乡镇政府安全监管权责不统一 |
4.1.3 乡镇安全监管人员监管能力有限 |
4.1.4 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 |
4.1.5 企业安全责任与制度落实不到位 |
4.1.6 职工安全意识和能力存在不足 |
4.2 栗园镇安全生产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2.1 运用博弈理论进行原因分析 |
4.2.2 运用木桶原理进行原因分析 |
第5章 栗园镇安全生产工作改进的对策建议 |
5.1 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 |
5.1.1 深圳市光明新区创新经验 |
5.1.2 宁波市鄞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
5.1.3 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管理经验 |
5.2 其它地区先进经验对栗园镇的启示 |
5.2.1 创新监管工作方式 |
5.2.2 加强责任体系建设 |
5.2.3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
5.2.4 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生产工作质量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高校安全管理模型建立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校安全分析模型 |
1.1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
1.2 5M原理 |
1.3 高校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1.4 高校安全分析模型 |
2 L高校安全管理模型建立及对策研究 |
2.1 L高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2“新木桶原理”安全管理模式建立 |
2.2.1 对“水”采取的管理措施 |
2.2.2 对“短板”采取的管理措施 |
2.2.3 对“底板”采取的管理措施 |
2.2.4 对“铁箍”采取的管理措施 |
2.2.5 对“缝隙”采取的管理措施 |
2.3 高校安全管理方案的建立 |
3 结论 |
(7)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煤矿人的因素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
1.2.3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员工人因特性分析基础理论 |
2.1 煤矿事故致因安全管理理论 |
2.1.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
2.1.2 “1:29:300”规律及“3E”准则 |
2.1.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1.4 系统安全理论 |
2.2 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因特性 |
2.2.1 “人-机-环-管”中人因特性研究 |
2.2.2 木桶原理 |
2.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指标体系 |
2.3.1“人-机-环-管”中人与其他要素关系研究 |
2.3.2 人因特性指标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安全文化体系中人因特性评价模型 |
3.1 煤矿建立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3.1.1 人因特性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
3.1.2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对人因特性的促进作用 |
3.2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人因特性模型 |
3.2.1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人因特性分析 |
3.2.2 人因特性因素分析 |
3.2.3 人因特性评价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九龙川煤矿人因特性分析 |
4.1 九龙川煤矿概况 |
4.2 矿井人员状况分析 |
4.3 职业卫生与健康危害 |
4.4 九龙川煤矿人因特性与灾害影响关系评价 |
4.4.1 九龙川煤矿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
4.5 本章小节 |
5 煤矿安全管理中人因特性管理对策 |
5.1 隐患排查治理对策 |
5.2 风险防控管理对策 |
5.3 综合管理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标 |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述评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产业链与全产业链 |
2.1.2 粮食产业链与稻米全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
2.1.3 新型稻米绿色产业链的概念 |
2.1.4 价值链的内涵 |
2.1.5 产业链增值的内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产业价值链理论 |
2.2.2 系统工程分析理论 |
2.2.3 价值网与价值星系理论 |
2.2.4 模块化理论 |
2.2.5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分析 |
2.2.6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运行现状与问题 |
3.1 当前中国稻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与格局 |
3.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现有模式 |
3.2.1 链条式发展模式 |
3.2.2 链族式发展模式 |
3.2.3 链网式发展模式 |
3.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运行现状 |
3.3.1 吉林省稻米生产与仓储环节现状 |
3.3.2 吉林省稻米加工流通环节现状 |
3.3.3 吉林省稻米营销管理环节现状 |
3.4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运行的现存问题 |
3.4.1 产业链上游存在的问题 |
3.4.2 产业链中游存在的问题 |
3.4.3 产业链下游存在的问题 |
3.4.4 环节衔接存在的问题 |
3.5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不足的原因剖析 |
3.5.1 内因分析 |
3.5.2 外因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与机理分析 |
4.1 稻米全产业链核心主体的价值需求分析 |
4.1.1 生产经营主体 |
4.1.2 加工物流服务主体 |
4.1.3 消费主体 |
4.1.4 监督管理主体 |
4.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模块化构成与系统分析 |
4.2.1 衍生产品增值模块 |
4.2.2 现代农业服务增值模块 |
4.2.3 个性化品牌溯源增值模块 |
4.2.4 范围经济增值模块 |
4.2.5 信息化创新平台增值模块 |
4.2.6 环节衔接增值模块 |
4.2.7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系统分析 |
4.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 |
4.3.1 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过程 |
4.3.2 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基于Logistic模型 |
4.4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机理分析 |
4.4.1 主要环节增值角度——基础 |
4.4.2 链条资源优化配置角度——约束 |
4.4.3 新型动力强化角度——动力 |
4.4.4 目标协同增值角度——保障 |
4.4.5 综合机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5.1 当前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环境PEST分析 |
5.1.1 政治环境 |
5.1.2 经济环境 |
5.1.3 社会环境 |
5.1.4 技术环境 |
5.1.5 增值环境综合分析 |
5.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影响因素的分类 |
5.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
5.3.1 增值影响关系分析 |
5.3.2 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
5.4 关键影响因素指标辨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
5.4.1 成本因素 |
5.4.2 价值因素 |
5.4.3 稳定因素 |
5.4.4 风险因素 |
5.4.5 创新服务因素 |
5.4.6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综合评价 |
6.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6.2 增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6.3.1 层次分析法(AHP) |
6.3.2 价值分析法 |
6.3.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
6.4 基于AHP的权重确定 |
6.4.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确定 |
6.4.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确定 |
6.5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综合评价 |
6.5.1 确定增值能力因素集与评语集 |
6.5.2 构建二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ijR |
6.5.3 多级模糊运算 |
6.6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模型设计与策略 |
7.1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模型设计 |
7.1.1 增值路径优化的价值模型——数理 |
7.1.2 增值路径优化的“三维”钻石模型——定性 |
7.2 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思路框架 |
7.3 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策略 |
7.3.1 “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路径 |
7.3.2 “现代农业服务+技术创新”路径 |
7.3.3 “全链增值+绿色信息化平台”路径 |
7.3.4 “产业集群+品牌增值”路径 |
7.3.5 “标准化流程+新动能”路径 |
7.3.6 “全链风险预警+监控”路径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保障措施 |
8.1 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布局优化,加强管控与监督 |
8.1.1 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
8.1.2 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
8.1.3 加强稻米核心环节的监控,促进“亲、清”政商服务 |
8.2 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各主体间利益关系 |
8.2.1 建立链型分配激励机制 |
8.2.2 明晰全产业链的成本分担责任 |
8.3 创新稻米全产业链管理路径,促进稻米产品的多样化属性 |
8.3.1 形成稻米全产业链自治式溯源与管理创新路径 |
8.3.2 发掘稻米的多样化属性促进稻米衍生产品增值 |
8.3.3 合理利用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规律 |
8.4 打造“双链融合”工程,促进新型人才培育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9.2.1 研究不足 |
9.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指标专家打分问卷 |
附件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评语集调查问卷 |
附件3 全产业链增值指标AHP判断矩阵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9)木桶原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桶原理引申的三条原理 |
2 木桶原理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含义 |
3 木桶原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
3.1 强化安全教育 提高员工素质 增长每块木板 |
3.2 严厉打击违章行为 对短板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
3.3 狠抓不安全人物的排查 找出“短板” |
3.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铁箍”有效 |
4 结语 |
四、“木桶原理”与安全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L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许冬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基于AHP-熵权的高校校园安全灰色模型构建与权重研究[D]. 徐枫.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研究——基于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的个案分析[J]. 金娜. 决策探索(中), 2019(08)
- [4]栗园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桓集坤.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5]高校安全管理模型建立及对策研究[J]. 张特曼,徐枫. 安全, 2019(05)
- [6]木桶原理在露天矿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樊运学. 采矿技术, 2012(02)
- [7]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D]. 白丽萍.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D]. 丁冬. 吉林大学, 2020(08)
- [9]木桶原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孙广忠. 山东煤炭科技, 2010(03)
- [10]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 李成林. 煤炭技术,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