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发动机和火箭的组合

喷气发动机和火箭的组合

一、空气喷气发动机与火箭的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郁一帆,苏建民[1](2022)在《浅谈航空推进技术的发展变革》文中研究表明航空飞行器的发展与航空推进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航空发动机是航空飞行器的"心脏",它决定着飞行器的性能。没有性能卓越的发动机,就不可能有性能卓越的航空飞行器。航空飞行器的发展史就是航空推进技术的发展史,航空推进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变革都推动着航空业的发展变革。

左林玄,张辰琳,王霄,卢恩巍,朱伟[2](2021)在《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超燃冲压技术逐渐面向工程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超声速飞机及其动力系统的讨论也频繁出现。为了在宽速域条件下工作,基于不同热力循环工作模式的组合动力系统相继被提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动力发展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对高超声速飞机动力系统的选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对飞机发展史及高超声速相关发展技术的综述,阐述了现阶段组合动力是高超声速飞机动力主要发展方向这一结论,针对高超声速飞机需求,梳理和分析了几种高超声速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采用组合动力系统对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研究带来的挑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高超声速飞机和动力系统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马壮(John Z. Ma)[3](2021)在《连续爆轰发动机起爆、湮灭、再起爆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连续爆轰发动机是国际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的热点,各主要国家都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抢占研发的制高点。研究进展上,大多数国家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机理探索,逐渐向工程应用努力,一旦技术成熟并定型装备,极有可能在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本文以国防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工程化应用为目标,针对工程化所必须解决的连续爆轰发动机高效、稳定、可控的关键难题,开展了连续爆轰发动机起爆、湮灭、再起爆机理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为:(1)设计了五种不同构型的连续爆轰燃烧室。在导师的组织领导下,负责建设了北京大学连续爆轰发动机综合实验平台。目前该实验平台已具备不同流量范围的液态煤油和多种气态燃料的一体化综合控制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大幅度提升。(2)采用了一种小波变换(WT)分析方法,解决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在分析爆轰波压强信号时的倍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工程上评价空间掺混效果的无量纲参数。多波相比单波模态,二次掺混时掺混不均匀导致爆轰波速度会进一步亏损,并给出了亏损模型。连续爆轰发动机起爆延迟时间随着预爆轰管充气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稳定不变。(3)通过系统分析高速摄影视频与压强变化曲线,发现了七种燃烧模态并给出了压强曲线判别方法,即爆燃模态、DDT过程、爆轰-爆燃并存模态、强-弱爆轰并存模态、不稳定转稳定爆轰模态、稳定爆轰模态和单-双波转变模态。连续爆轰波从起爆到稳定传播一般要经过自调节阶段和稳定阶段。自调节阶段包括爆燃、爆燃转爆轰(DDT)过程、爆轰与爆燃耦合、强弱爆轰耦合和不稳定转稳定爆轰。自调节阶段一般需要上百毫秒时间,增加总压可以缩短自调节阶段的时间。(4)实验中发现了连续爆轰发动机内三类再起爆现象。对于单波-双波-单波转变现象,提出了一种双波“交互-调整”机理来分析该过程。局部剩余的可燃气体经过燃烧室头部内壁附近激波反射所形成的持续的局部高压“热点”诱导再起爆所致。短时再起爆湮灭时间一般在几毫秒到十几毫秒之间。再起爆主要是由激波与壁面作用形成的高压点或者双波对撞形成的高压点或者反射激波形成的高压点或者它们之间的组合造成的。长时再起爆湮灭时间一般在一百毫秒到几百毫秒之间。长时再起爆是掺混不好导致爆燃在某一阶段占据主导作用造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喷注压力有利于爆轰波再起爆,从而缩短湮灭时间或者避免湮灭的发生。再起爆现象的存在会对发动机的稳定工作和性能造成影响。(5)在稳定爆轰模态下,发动机尾焰呈亮蓝色,出口温度较高,推力稳定。在爆燃占主导的不稳定燃烧模态下,发动机尾焰呈暗黄色,出口温度偏低,发动机出口处发生了扩散燃烧,推力不稳定。相同条件下,爆轰比爆燃比冲提高可达18%。通过设计水冷式燃烧室实现了长达20s的连续爆轰波稳定运行。发动机壁面缺陷的存在导致局部强扰动的流场,造成壁面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烧蚀。(6)结合连续爆轰波的特性和对不同飞行器动力要求,提出了五种面向工程应用的发动机概念设计方案并通过三维建模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4](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20年 第75号》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令2005年第29号)和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见附件)予以公布。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生态环境部审批后,在商务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进口经营者凭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进口手续。

张升升,郑雄,吕雅,乔晓慧,张永[5](2020)在《国外组合循环动力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是多种动力技术从热力循环、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具有工作包线宽、综合性能优等特点。综述了国外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几种典型组合循环发动机,概述了组合循环动力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提出了组合循环动力技术领域的发展建议。

陈敏,贾梓豪[6](2020)在《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关键技术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将是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动力装置,满足空间运载、高速运输、远程快速打击等任务需求,具备可常规起降、可多次重复使用、经济性好等优点。梳理了诸多航空强国关于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关键技术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开展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研究必须解决涵盖的模态转换、飞发一体化、超宽工作范围、耐高温、匹配性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结合国外先进经验,阐述了国内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研究的建议,总结了必须解决的涡轮/冲压组合动力关键技术问题。

黄劲东[7](2020)在《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发展》文中指出自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1937年诞生起,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就将它作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以抢占技术制高点。其技术路线是以布雷顿循环为基本热力循环,通过不断提高循环参数和部件效率,从而牵引发动机设计、材料、工艺、试验等技术持续发展,使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8](202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19年 第68号》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令2005年第29号)和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见附件)予以公布。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生态环境部审批后,在商务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进口经营者持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进口手续。

邱爽[9](2020)在《固冲发动机聚乙烯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olid Fuel Ramjet,SFRJ)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低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聚乙烯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的燃烧特性开展了研究。(1)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碳氢燃料制备研究。制备了多组分聚乙烯基固体燃料,其密实度良好,没有明显缩孔和裂纹,符合实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制备的固体燃料进行力学特性分析,发现炭黑改变了HDPE的力学特性,使其韧性变差,易破碎失效;石蜡显着降低了HDPE的抗拉强度;而碳纤维可以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基材料力学特性。(2)采用数据重构燃速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了聚乙烯基固体燃料燃速。该方法得到的燃烧去除质量与实验后实际质量变化量进行对比,误差在0.1%内,可信度高,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此外,该方法能真实反映燃料燃面结构变化,可准确、精细地获取燃料的当地平均燃速3D分布,为研究燃速提供了有效参考。而且,该数据重构燃速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工况的内孔轴对称固体燃料,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3)本文通过数据重构燃速测量测试方法,研究了当地平均燃速的三维分布,得到了当地燃速与平均燃速的关系,并得到了平均燃速与来流空气质量通量关系。通过地面直连式实验,研究了来流条件、发动机构型,以及推进剂组分等因素对SFRJ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旋流强度,增大空气质量通量,减小燃烧室入口直径,降低石蜡百分比都有助于SFRJ燃烧性能的提升;而增加燃烧室长度对SFRJ燃烧性能提升有限。改变组分对SFRJ燃烧性能有不同影响:1)在推进剂中添加石蜡和炭黑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燃速,但石蜡对燃速影响较为明显;2)碳纤维的添加则会导致固体燃料的热解过程受到阻碍,使其无法自持燃烧。(4)应用商业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燃料表面进行加质处理,并对添加石蜡以及炭黑的推进剂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来流条件是影响聚乙烯基推进剂燃烧的主要因素。相比于无旋工况,旋流工况下剪切层与回流区的速度更高,强度更大,可以增加推进剂热解产物在回流区中的停留时间,并且可以使热解产物与来流空气充分掺混,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周宏宇[10](2019)在《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三维轨迹优化与在线制导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航天活动的多元化与频繁化,航天发射的经济性、安全性、运载能力和灵活性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基于组合动力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为研究背景,针对总体参数模型、运动数学模型和优化模型建立,强耦合条件下的总体参数/轨迹协同优化设计,考虑发射时刻偏差的上升段三维轨迹优化设计以及多种不确定因素条件下的返回滑翔段在线制导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分析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特点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总体方案,包括运载器的任务剖面、总体构型和气动参数等。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采用组合动力这一特点,从热力学原理出发,充分考虑动力性能和运动状态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不同吸气式动力模态下的发动机数学模型;同时从求解运载器上升段最优轨迹的需求出发,提取影响组合动力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为后续上升段轨迹优化问题求解奠定基础。此外,建立坐标系模型并给出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并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三维运动数学模型。针对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飞行中动力输出、约束条件、运动状态和性能指标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同时考虑动力系统对飞行状态及飞行环境提出的复杂约束条件,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考虑多种动力模态的上升段攻角剖面。利用该剖面,可以解析预知上升段攻角及其变化率,使攻角约束在轨迹设计过程中更容易得到满足,因而可以降低优化算法的求解难度。此外,考虑到组合动力发动机参数和上升段攻角剖面设计参数协同优化问题中存在大量待优化变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的基础上,通过动态惯性权重和扰动变异操作提高了算法的寻优能力;同时针对各优化参数物理意义和取值范围上的巨大差异,采用动态种群和多种群并行搜索的策略对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多参数/轨迹协同优化问题。在上升段借助气动力进行横向机动是水平起飞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这类运载器相对于传统运载火箭的主要优势。本文考虑了有效载荷在入轨后的地面观测和太阳光照约束,建立了发射时刻计算模型。同时,以修正发射时刻偏差为出发点,通过解耦设计纵向和侧向飞行轨迹,将上升段三维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仅含四个未知量的参数搜索问题;其中,纵向轨迹负责构造轨道形状,而侧向轨迹负责修正轨道面方位。然后,设计了一种高维黄金分割算法,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形成一种混合优化算法,用于计算最优三维上升段轨迹。最后,分析了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相对于传统运载火箭在修正发射时刻偏差上的优势,验证了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射窗口拓展能力。再入返回段是实现运载器可重复使用的关节阶段,而滑翔段占返回段的比重远大于其它阶段,因此本文重点对返回滑翔段轨迹进行研究。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返回滑翔段轨迹,提出了一种滑翔段在线制导算法。首先,在高度通道内推导了返回滑翔段高精度解析动力学,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返回滑翔段过程约束和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为最优滑翔轨迹的快速求解提供基础。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目标点概念;利用滑翔段解析解和虚拟目点,实现了对横程的在线控制以及对速度的精确耗散。不同于传统方式,本文提出的滑翔制导方法无需事先设计攻角或倾侧角剖面,无需在线积分预测终端状态,无需大量离线计算,无需设计高精度轨迹跟踪器;同时,该方法能够自动满足终端高度、位置和飞行路径角约束,因此制导精度和鲁棒性更高;另外,由于进行在线轨迹优化,本文提出的在线制导方法能够保证轨迹的最优性。

二、空气喷气发动机与火箭的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喷气发动机与火箭的组合(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航空推进技术的发展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 飞行启蒙与探索
2 活塞发动机的发展
3 喷气发动机的发展
4 新概念发动机的发展
结语

(2)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动力系统是高超声速飞机的基石
2 组合动力是高超声速飞机的现实选择
3 组合动力给飞机设计带来的挑战
4 结论

(3)连续爆轰发动机起爆、湮灭、再起爆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爆轰现象与爆轰理论
        1.2.1 爆燃与爆轰
        1.2.2 爆轰现象的发现
        1.2.3 C-J理论
        1.2.4 ZND模型
        1.2.5 爆轰波胞格结构
        1.2.6 爆轰波自持机理讨论
    1.3 爆轰推进
        1.3.1 脉冲爆轰发动机
        1.3.2 驻定 (斜) 爆轰发动机
        1.3.3 连续爆轰发动机
    1.4 连续爆轰发动机最新研究进展
        1.4.1 连续爆轰火箭式发动机
        1.4.2 连续爆轰冲压式发动机
        1.4.3 连续爆轰涡轮式发动机
        1.4.4 挑战、发展趋势及思考
    1.5 问题与不足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系统及方法
    2.1 连续爆轰燃烧室
    2.2 供气系统
        2.2.1 气库
        2.2.2 配气柜
        2.2.3 附件台架
        2.2.4 末端台架
    2.3 排气系统
        2.3.1 排气管道
        2.3.2 消音塔
    2.4 点火系统
        2.4.1 火花塞
        2.4.2 预爆轰管
    2.5 测控系统
        2.5.1 控制/低频采集系统
        2.5.2 独立高频采集系统
    2.6 煤油系统
        2.6.1 煤油供给
        2.6.2 煤油热解
    2.7 参数测量
        2.7.1 流量测量
        2.7.2 压力测量
        2.7.3 温度测量
        2.7.4 推力测量
        2.7.5 光学测量
    2.8 实验方法
        2.8.1 时序设计
        2.8.2 实验操作大纲
    2.9 实验系统安全防护设计
        2.9.1 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爆轰波传播特性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3.1 连续爆轰波典型工作模态
    3.2 连续爆轰波小波分析
    3.3 掺混距离对连续爆轰波工作模态的影响
        3.3.1 实验研究
        3.3.2 数值模拟
    3.4 预爆轰管充气时间对连续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3.4.1 对爆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3.4.2 对爆轰波起爆延迟时间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续爆轰波起爆、湮灭、再起爆机理的实验研究
    4.1 连续爆轰波起爆及稳定过程
        4.1.1 燃烧模态识别
        4.1.2 连续爆轰波稳定过程
    4.2 单波-双波-单波转变机理
        4.2.1 单波-双波-单波转变现象
        4.2.2 单波-双波-单波转变机理分析
    4.3 短时再起爆机理
        4.3.1 短时再起爆现象
        4.3.2 短时再起爆机理分析
    4.4 长时再起爆机理
        4.4.1 长时再起爆现象
        4.4.2 长时再起爆机理分析
    4.5 喷注压力对再起爆特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冷式连续爆轰发动机实验研究
    5.1 水冷系统设计
    5.2 水冷式燃烧室设计
    5.3 连续爆轰发动机性能分析
    5.4 连续爆轰发动机长程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全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连续爆轰发动机面向工程应用的概念设计
    A.1 基于液态燃料的连续爆轰冲压组合发动机概念设计
        A.1.1 设计背景
        A.1.2 设计简述
        A.1.3 创新点
    A.2 基于固体粉末的连续爆轰冲压组合发动机概念设计
        A.2.1 设计背景
        A.2.2 设计简述
        A.2.3 创新点
    A.3 基于固体粉末的连续爆轰火箭发动机概念设计
        A.3.1 设计背景
        A.3.2 设计简述
        A.3.3 创新点
    A.4 基于连续爆轰加力的涡扇发动机概念设计
        A.4.1 设计背景
        A.4.2 设计简述
        A.4.3 创新点
    A.5 基于连续爆轰的涡扇发动机概念设计
        A.5.1 设计背景
        A.5.2 设计简述
        A.5.3 创新点
    A.6 总结
附录B 实验应急预案和注意事项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5)国外组合循环动力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组合循环动力技术发展历程
    1.1 火箭基组合发动机
        1.1.1 美国
        1.1.2 日本
        1.1.3 其他国家
    1.2 涡轮基组合发动机
        1.2.1 美国
        1.2.2 日本
        1.2.3 其他国家
    1.3 空气涡轮火箭组合发动机
        1.3.1 美国
        1.3.2 日本
        1.3.3 其他国家
    1.4 预冷类组合发动机
        1.4.1 美国
        1.4.2 日本
        1.4.3 其他国家
    1.5 三组合发动机
    1.6 基于爆震发动机的新型组合发动机
2 典型组合发动机
    2.1 ERJ/SERJ发动机
    2.2 ISTAR发动机
    2.3 J58发动机
    2.4 SABRE发动机
3 组合动力技术发展趋势
4 组合动力主要关键技术
5 结论

(6)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关键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发展现状
    1.1 美国
        1.1.1 RTA项目
        1.1.2 FaCET计划
        1.1.3 HiSTED计划
        1.1.4 FAP计划
        1.1.5 MoTr计划
        1.1.6 三喷气构型
        1.1.7 STELR计划
        1.1.8 AFRE计划
    1.2 日本
    1.3 俄罗斯
    1.4 欧盟
        1.4.1“弯刀”发动机
        1.4.2“佩刀”发动机
2 关键技术瓶颈
3 展望及建议
4 结论

(7)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回顾
发展现状
    推力
    推重比/单位推力
    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
    经济性
    维修性/保障性
探索领域
    齿轮传动
    构型融合
    循环改进
    定容燃烧
    组合循环
    智能化
    电气化
    替代燃料
    替代能源
未来发展
    2030年前的航空发动机技术
    2050年的航空发动机技术
结束语

(9)固冲发动机聚乙烯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应用历程
        1.2.1 国外研究历程
        1.2.2 国内研究历程
        1.2.3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未来发展
    1.3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
    1.4 冲压发动机固体推进剂燃速测量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聚乙烯基燃料制备方法及力学特性研究
    2.1 实验用固体燃料的制备
        2.1.1 原料准备
        2.1.2 样品制备
    2.2 不同组分聚乙烯基固体燃料的力学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冲压发动机聚乙烯基燃料燃速测量方法研究
    3.1 高分辨率数据重构燃速测量方法
        3.1.1 点云数据获取
        3.1.2 点云数据处理
        3.1.3 燃速信息后处理
    3.2 燃速测量实验工况
    3.3 数据重构燃速测量方法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聚乙烯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实验研究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工况
    4.3 实验数据处理
    4.4 实验现象分析
    4.5 来流条件对SFRJ燃烧性能分析
    4.6 燃烧室构型对SFRJ燃烧性能的分析
        4.6.1 燃烧室长度对SFRJ燃烧性能的影响
        4.6.2 空气质量通量对SFRJ燃烧性能的影响
        4.6.3 燃烧室入口直径对SFRJ燃烧性能的影响
    4.7 组分种类及含量对SFRJ燃烧性能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聚乙烯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
    5.1 数值仿真基本假设
    5.2 数值仿真工况及计算方法
        5.2.1 控制方程及数值计算模型
        5.2.2 固体燃料热解加质模型
        5.2.3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5.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5.4 算例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三维轨迹优化与在线制导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组合循环动力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1.2.3 轨迹优化与在线制导方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数学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坐标系定义及其相互转换关系确定
    2.3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数学模型建立
        2.3.1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总体参数模型
        2.3.2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三自由度运动模型
        2.3.3 吸气式组合动力发动机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上升段参数/轨迹协同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上升段轨迹优化问题建模
        3.2.1 考虑多动力模态的飞行约束模型建立
        3.2.2 考虑动力模态切换的攻角剖面设计方法
        3.2.3 针对动力性能和攻角剖面协同优化的优化参数设计
    3.3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参数/轨迹协同优化方法
        3.3.1 基本PSO算法
        3.3.2 基于收敛性分析的改进PSO算法
        3.3.3 基于PSO的动力性能参数和轨迹设计参数协同优化策略
    3.4 仿真分析
        3.4.1 仿真条件
        3.4.2 仿真结果
        3.4.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侧向机动能力的三维上升轨迹优化方法
    4.1 引言
    4.2 考虑有效载荷光照和观测条件的发射时刻计算方法
        4.2.1 无约束条件下的发射时刻计算方法
        4.2.2 光照约束影响下的发射时刻计算方法
        4.2.3 观测约束条件影响下的发射时刻计算方法
    4.3 考虑侧向机动能力的初始轨道构造方法
        4.3.1 考虑轨道形状的纵向飞行轨迹设计
        4.3.2 考虑轨道方位的侧向飞行轨迹设计
        4.3.3 基于PSO的上升段混合轨迹优化算法
    4.4 仿真分析
        4.4.1 仿真条件
        4.4.2 仿真结果
        4.4.3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射窗口拓展能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解析动力学的返回滑翔段在线制导方法
    5.1 引言
    5.2 返回滑翔段飞行剖面设计方法
        5.2.1 基于高度-剩余射程通道的纵向飞行剖面设计方法
        5.2.2 滑翔段高精度解析解
    5.3 返回滑翔段在线制导方法
        5.3.1 初始下降段轨迹设计方法
        5.3.2 滑翔段最优剖面在线计算方法
        5.3.3 滑翔段侧向机动轨迹在线规划方法
        5.3.4 返回滑翔段在线制导方法
    5.4 仿真分析
        5.4.1 仿真条件
        5.4.2 仿真结果
        5.4.3 在线制导方法抗干扰能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空气喷气发动机与火箭的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航空推进技术的发展变革[J]. 郁一帆,苏建民. 科技风, 2022(03)
  • [2]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J]. 左林玄,张辰琳,王霄,卢恩巍,朱伟. 航空学报, 2021(08)
  • [3]连续爆轰发动机起爆、湮灭、再起爆机理的实验研究[D]. 马壮(John Z. Ma). 北京大学, 2021(09)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20年 第75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1(01)
  • [5]国外组合循环动力技术研究进展[J]. 张升升,郑雄,吕雅,乔晓慧,张永. 科技导报, 2020(12)
  • [6]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关键技术进展[J]. 陈敏,贾梓豪. 科技导报, 2020(12)
  • [7]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发展[J]. 黄劲东. 航空动力, 2020(01)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19年 第68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0(04)
  • [9]固冲发动机聚乙烯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D]. 邱爽.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10]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三维轨迹优化与在线制导方法研究[D]. 周宏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喷气发动机和火箭的组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