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旱莲的药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辛爱玲,冯璐杰,任小凡,李元伟,董俊青[1](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旱莲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旱莲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苷的含量并研究其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360 nm下,对28批不同产地的红旱莲进行测定,并对5批河南南阳产红旱莲的根、茎、叶、花、果实、地上部分中5个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苷质量浓度分别在26.9~403.5、21.37~320.55、32.72~490.8、26.73~400.95、17.7~265.5 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0.9998);5个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27%~103.72%,RSD在0.43%~0.75%。结论不同产地红旱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槲皮素含量最高;8月份左右果成熟后采收总黄酮含量最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如下:果>茎>地上部分>花>叶>根。该方法简便、准确,结果稳定,可用于红旱莲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
邓晶晶[2](2021)在《瑶浴清消方对小鼠急性湿疹模型炎症因子IL-4、TNF-α、IFN-γ的干预机制及药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瑶浴清消方安全性和抗炎、止痒的药效作用,通过观察瑶浴清消方对小鼠急性湿疹模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影响,初步探索瑶浴清消方对急性湿疹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1)急性毒理实验,将3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每组共10只,雌雄各半。于24小时内分两次给药完毕,以大鼠体重、皮肤、毛发等改变,呼吸频率、进食、饮水、排便及分泌物、运动是否异常观测指标为观测,判断是否有中毒表现或死亡。(2)抗炎实验,将5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皮肤康药组、瑶浴清消方高剂量组、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瑶浴清消方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以巴豆油为致炎剂涂于小鼠右耳,于4小时后沿耳缘线剪下双耳,放于精密分析天平称量重量,计算耳肿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3)止痒实验,将30只豚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皮肤康洗液组、瑶浴清消方高剂量组、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瑶浴清消方低剂量组,每组6只。末次给药前,用砂纸擦伤豚鼠右足足背,于给药后10分钟,开始于豚鼠足背处滴0.05ml 0.01%磷酸组织胺溶液,此后每隔3分钟以0.01%,0.02%,0.03%,0.04%…递增浓度,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浓度剂量为致痒阈。(4)瑶浴清消方对急性湿疹小鼠模型炎症因子干预机制实验,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皮肤康组、瑶浴清消方组高剂量组、瑶浴清消方组中剂量组、瑶浴清消方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腹部致敏,左耳激发方法建立湿疹小鼠模型。同时于致敏第一天给药,造模第12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材,取各组小鼠耳片进行观察,对其损伤进行评分;称重,计算肿胀度;HE染色后观察耳片组织形态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FN-γ、IL-4的含量。结果:(1)瑶浴清消方急性毒理实验显示,14天实验结束后,破损皮肤组和完整皮肤组皮肤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全身中毒症状。(2)瑶浴清消方抗炎实验结果显示,各组与空白组相比,耳肿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比皮肤康洗液抗炎效果优(P<0.01)。(3)瑶浴清消方止痒实验结果显示,皮肤康洗液组和瑶浴清消方高剂量组、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致痒域都有明显的提高(P<0.01),皮肤康组与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相比致痒域明显偏低(P<0.05)。(4)瑶浴清消方干预小鼠急性湿疹模型实验:耳廓皮肤损伤评分,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评分均增加(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皮肤损伤评分减少(P<0.01),其中瑶浴清消方中剂量与皮肤康组相比皮肤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耳肿度结果,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耳肿度均增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耳肿度明显减少,其中瑶浴清消方中剂量与皮肤康组相比耳肿度明显减少(P<0.05)。镜下观察急性湿疹模型小鼠耳片HE染色病理切片,模型组表皮水肿严重且大量的淋巴细胞增生排列在表皮内,并伴随出血,可在细胞间质内看到红细胞出现,提示造模成功,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细胞水肿、增生情况有明显缓解,且组织结构排列整齐,与空白组相比,淋巴细胞仍偏多,但无明显细胞水肿,急性炎症症状得到缓解;其余给药组耳部炎症症状均轻于模型组,但重于瑶浴清消方中剂量组。瑶浴清消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FN-γ、IL-4含量表达,模型组、皮肤康洗液组、瑶浴清消方各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血清TNF-α、IL-4含量有明显的增加,IFN-γ含量显着降低,皮肤康洗液组、瑶浴清消方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TNF-α、IL-4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IFN-γ含量显着增加(P<0.01)。结论:(1)急性毒理实验:瑶浴清消方在短时间内对于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吸收性毒性;(2)抗炎实验证明瑶浴清消方有抗炎作用;(3)止痒实验证明瑶浴清消方有止痒的作用;(4)瑶浴清消方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的干预机制,或是通过下调模型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4表达含量并同时上调IFN-γ含量表达,使Th1/Th2恢复平衡,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及血管通透性,具有缓解湿疹瘙痒、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魏丽芳[3](2021)在《连翘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连翘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来源于木犀科(Oleaceae)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现代研究表明,苯乙醇及其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酚酸类为连翘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抗肝损伤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市场上连翘药材质量因受产地、采收、加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如何保证连翘的优质和质量均一已成为连翘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根据果实成熟度的不同,连翘分为青翘和老翘两种商品规格,临床上关于青翘与老翘的优劣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有文献报道连翘表面斑点与其药材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量化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活性成分在连翘不同部位(果皮、果柄和种子)的分布研究却很少。因此,本课题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技术,建立同时测定连翘中苯乙醇苷、木脂素、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加工、不同成熟度(青翘与老翘)、不同斑点的连翘药材及连翘不同部位(果皮、果柄及种子)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FLC-Triple TOF-MS/MS)技术,建立连翘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青翘和老翘整体化学成分的差异。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文献综述 系统查阅连翘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2、连翘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UF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连翘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质量、色谱保留时间,结合标准品比对与文献数据参考,初步鉴定出90个化合物,包括苯乙醇苷类22个、木脂素类21个、萜类13个、环己基乙醇衍生物12个、黄酮类10个、酚酸类10个、其他类2个,并推测其可能的质谱裂解途径。3、连翘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基于UFLC-QTRAP-MS/MS技术,建立同时测定连翘中苯乙醇苷、木脂素、黄酮及酚酸类共21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加工的连翘药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山西产连翘药材的综合质量优于陕西和河南,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等10种成分含量在3个主产区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连翘中木脂素及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在青翘采收前期(7月6日)出现第一个峰值,然后随着采收期的变化而逐渐下降,至老翘采收期(10月18日~11月1日)各成分含量有所回升,出现第二个峰值,整体上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苯乙醇苷、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对不同加工(阴干、晒干、烘干、蒸汽杀青、水煮杀青、微波杀青)连翘药材的比较分析发现,蒸汽杀青对于保证连翘药材的质量优势明显,其中以蒸制21 min晒干的连翘药材综合质量最优。4、青翘与老翘中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采用UFLC-QTRAP-MS/MS技术对青翘与老翘中苯乙醇苷、木脂素、黄酮及酚酸类共21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采用UFLC-Triple 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青翘与老翘中整体化学成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1种成分含量的角度,青、老翘各有其优势成分,青翘中连翘酯苷A等9种成分的含量显着较高,没食子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显着较低,但青翘中苯乙醇苷、木脂素、黄酮及酚酸类成分的总含量均高于老翘。从整体化学成分的角度,青翘与老翘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明显,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与t-检验,筛选了 75个差异谱峰,并鉴定出其中的9个差异成分。5、连翘果皮斑点与多元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以斑点面积指数(SAI)作为斑点的量化指标,以苯乙醇苷、木脂素、黄酮及酚酸类共21种成分的含量为基础获得不同斑点连翘的综合质量得分F。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AI值与连翘的综合质量得分F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综合质量得分较高的连翘样品具有较少(较小)的果皮斑点。进一步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发现,连翘酯苷B等6种成分与SAI呈显着负相关。6、连翘果皮、果柄与种子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分布比较采用UFLC-QTRAP-MS/MS技术对连翘果皮、果柄、种子部位中苯乙醇苷、木脂素、黄酮及酚酸类共21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三个部位的化学组成相似,但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苯乙醇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种子中,木脂素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柄中,黄酮类成分集中在果皮中,而酚酸的含量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赵静,秦艳,左巍,崔永亮,焦必宁[4](2021)在《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罹患多种慢性病及癌症的风险,且对新冠肺炎COVID-19也有显着的辅助疗效。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黄酮类化合物的抗体在中医药及食品营养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总结了国内外黄酮类化合物半抗原、完全抗原和抗体的制备进展,并对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应用(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免疫亲和色谱方法、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层析试纸条和Eastern blotting法)进行了阐述,为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徐文慧[5](2020)在《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阐明经典名方升陷汤中君药黄芪药材-饮片-全方主成分的质量传递性、动态变化规律及配伍规律,建立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为确定升陷汤质量标志物并用于质量控制及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黄芪药材项下方法对15批黄芪药材进行质量评价;(2)采用聚类分析进行黄芪药材不同部位相似度分析,以确定黄芪药材入药部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黄芪饮片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以确定黄芪饮片炮制工艺;(3)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黄芪饮片项下方法对15批黄芪饮片进行质量评价;(4)依据升陷汤临床多应用于气虚性疾病的补气治疗,选择小鼠常压缺氧实验对升陷汤耐缺氧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升陷汤君药黄芪配伍用量进行探析;(5)采用HPLC-ELSD法建立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DAD法建立升陷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6)采用所建立含测方法对15批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成分转移率及提取率为指标分析升陷汤君药黄芪药材-饮片-全方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7)基于君药敲除法以升陷汤佐药知母中芒果苷、臣药升麻中异阿魏酸及使药桔梗中桔梗皂苷D等成分的含量溶出变化率为指标分析处方的配伍规律;(8)采用HPLC-ELSD及HPLC-DAD分别建立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及归属,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升陷汤全方相似度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1)15批黄芪药材各检查项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2)黄芪药材入药部位确定为主根及侧根,黄芪饮片炮制工艺确定为:除去根头、纤维根及其杂质,淘洗干净,加水润透,切制为厚片(3.5mm),平铺,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温度设置为42℃,烘干5.5小时,即得;(3)15批黄芪饮片各检查项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4)升陷汤全方组小鼠耐缺氧时间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升陷汤黄芪加倍组小鼠耐缺氧时间与升陷汤全方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对所建立的HPLC-ELSD法测定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含量及HPLC-DAD法测定升陷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方法稳定可行;(6)黄芪甲苷在黄芪药材-饮片的转移率为57.4787.00%,其饮片-升陷汤全方提取率为36.52%47.23%,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芪药材-饮片转移率为76.69%122.53%,其饮片-升陷汤全方提取率为39.92%59.21%;(7)与升陷汤全方比较,敲除君药后的升陷汤中芒果苷及异阿魏酸成分溶出明显增加,芒果苷成分溶出增加率为34.95%39.53%,异阿魏酸成分溶出增加率为54.93%63.54%,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成分溶出率则明显降低,桔梗皂苷D含量溶出降低率为32.69%38.87%;(8)HPLC-ELS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共8个共有峰,其中2号峰为知母皂苷BII,4号峰为桔梗皂苷D,8号峰为黄芪甲苷,15批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为相似度在0.9770.999之间;HPLC-ELS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共10个共有峰,其中1号峰为芒果苷,3号峰为异阿魏酸,4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5批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为相似度在0.9290.989之间;两个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表明15批升陷汤全方质量稳定可控。结论:(1)通过多指标评价确定了适用于升陷汤的黄芪饮片炮制工艺,按此炮制工艺制备了15批质量可追溯的黄芪药材及饮片,为升陷汤黄芪药材及饮片内控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及详尽的操作参数;(2)通过传统小鼠耐缺氧实验表明升陷汤全方具有显着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作用,验证了升陷汤的补气作用,同时得出升陷汤原方君药黄芪用量即可达到良好补气效果;(3)建立了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升陷汤君药黄芪药材-饮片-全方主成分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测定及分析,发现了黄芪药材-饮片主成分动态变化趋势与其不同部位成分分布差异的相关性,以及黄芪饮片-全方主成分动态变化情况与其成分提取时间的相关性,进而解释了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对进一步制剂生产中饮片的处理方式提供了指导;(4)基于君药敲除法对升陷汤全方配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成分相关药理作用发现其成分间溶出变化遵循各味药的配伍关系,或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进而从化学成分角度揭示了君药黄芪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从升陷汤的角度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5)建立了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对君药黄芪中的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臣药升麻中的异阿魏酸,佐药知母中的芒果苷、知母皂苷BII以及使药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等成分进行了指认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对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表征,同时对15批升陷汤全方批间一致性进行了评价,形成了质量稳定可追溯的升陷汤标准汤剂,为升陷汤全方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也为升陷汤物质基准的研究及制剂的研发提供了研究方法及思路。
赵金亮[6](2020)在《红旱莲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旱莲学名黄海棠(Hypericum ascyron L.),为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并且有研究显示出金丝桃属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日益关注。目前有关红旱莲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的报道数量较少,内容还不够丰富,所以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围绕红旱莲的化学成分展开,论文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对红旱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详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表明红旱莲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已报道的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类(PPAPs)、二蒽酮类、萜类、甾体类、多酚类、酮等;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平喘、止咳、止血,败毒,消肿、抗抑郁、保肝、抗菌、抗炎及抗癌等方面。第二章主要对红旱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ODS、C8、Sephadex LH-20、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制备硅胶薄层层析等)和有机波谱解析技术(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等)对红旱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从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为β-粘霉烯醇(1)、桦木酸(2)、2,2’,5,6’-四羟基二苯甲酮(3)、6-去氧异巴西红厚壳素(4)、6-甲基-5-羟基-7,-二甲氧基黄酮(5)、豆甾醇(6)、β-谷甾醇(7)、paxanthone(8)和bridelionoside C(9)。其中,化合物1、2、3、4、5、8、9为首次从红旱莲中分离得到。本论文的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红旱莲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陈千[7](2020)在《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属于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别名王不留行、刘寄奴、对叶草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中湖北及江苏、浙江、四川等各地较为多见,为我国特有种。元宝草在民间以全草入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祛风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创伤出血、肠炎、痢疾、乳痈、痈肿疔毒、烫伤、蛇咬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元宝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材,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抗抑郁、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对元宝草化学成分已有一定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蒽酮类、间苯三酚类及衍生物、黄酮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等。为了进一步挖掘元宝草活性的物质基础,本课题将对湖北产元宝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和抗炎活性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对元宝草根茎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并对乙醇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筛选,以期为元宝草药源药效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C18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HPLC等分离手段从元宝草中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分析技术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采用了MTT法测定元宝草乙醇总提物和25个单体化合物对5株人源肿瘤细胞株:人黑色素瘤细胞(A 375)、人胃癌(SGC-7901)、人乳腺癌(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Si Ha)和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毒性作用。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影响,从而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元宝草中共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5,7-二羟基-3-甲基色原酮(3),Octadecyl ferulate(4),大黄素(5),3-乙基-1,8-二羟基-6-甲氧基-9,10-二蒽酮(6),2-甲氧基酮(7),1-羟基-7-甲氧基-酮(8),1,7-二羟基-酮(9),5-甲氧基-2-羟基-酮B(10),5’-Demethoxycadensin G(11),jacareubin(12),garcimangosone D(13),hyperforatin F(14),槲皮素(15),金丝桃苷(16),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7),芦丁(18),槲皮苷(19),山奈酚(20),I3,II8-Biapigenin(21),柚皮素(22),儿茶素(23),β-谷甾醇(24),6-乙氧基嘧啶-2,4-二酮(25)。其中化合物3,4,6,7,10-14,17,19,22和23是首次从元宝草中分离出来。HPLC分析法表明本研究几乎完成了该植物绝大多数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这对于下一步的活性测试是一个重要的基础。MTT分析显示,化合物1、2、5-14、15、17、18、20、21、22和25对测试的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IC50:7.52-158.90μM),其中化合物5、6、13和14对A375、MDA-MB-231、Si Ha和SHSY-5Y表现出高活性。在LPS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分析中,除化合物4和24之外其余均显示出相当高的抗炎活性(IC50:10.59-41.69μM),其中化合物5、6、13、14和15表现出较强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12.39、14.11、17.23、13.05和10.59μM。结论: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元宝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并表明了醌类和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可能是元宝草抗肿瘤和抗炎共同作用的活性基础。
吕明,李星雨,叶方,卢伟,雷攀[8](2019)在《乌腺金丝桃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乌腺金丝桃为滕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通乳消痈、止血镇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炎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研究显示乌腺金丝桃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间苯三酚衍生物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应用广泛;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肺动脉高压、抗炎镇痛、抗抑郁症、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对乌腺金丝桃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李纳[9](2019)在《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药材质量标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修订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建立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IL-ATPs)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的方法,并将其用于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含量测定】项的研究中,实现对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方法:对[Cnmim]Br(n=2、4、6、8)、[Cnmim]BF4(n=2、4、6、8)、[C4mim]N(CN)2与Na2SO4、(NH4)2SO4、Na2HPO4组成的双水相体系分别绘制双节线、系线,考察了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侧链长度、阴离子种类与无机盐的种类对成相能力的影响,分析成相规律,优选出成相能力最强的离子液体种类;利用优选出[Cnmim]BF4(n=2、4、6、8)与(NH4)2SO4、Na2SO4组成双水相体系,分别对金丝桃苷溶液进行萃取,测定其萃取效率E以及分配系数Kd,根据实验结果,优选出[C8mim]BF4与(NH4)2SO4组成的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适用于金丝桃苷萃取;利用该体系,对红旱莲药材中金丝桃苷进行提取,通过体系中离子液体含量、盐含量、药材加入量、超声温度、pH值、超声时间等单因素考察结果,进行响应面试验,优选出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最佳提取条件,用于红旱莲质量标准中。最后利用固-液吸附法对离子液体进行回收。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项下相应通则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并做出限度规定;利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红旱莲药材中金丝桃苷含量以及红旱莲药材不同部位金丝桃苷含量,据此对药材中“叶”含量下限进行规定。结果:采用[C8mim]BF41.0ml、(NH4)2SO41.50g与蒸馏水2ml组成的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0.1g红旱莲药材中金丝桃苷的萃取效率最佳,可达96%;在该条件下,金丝桃苷在4.95674.346μg/ml(r=0.9997)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良好;样品溶液48h内稳定性良好,用该方法对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含量进行测定,其含量为1.11mg/g;采用传统提取方法后测定,样品中金丝桃苷含量为1.15mg/g,RSD为2.5%,二者含量无显着性差异。质量标准草案中修正了药材基源;新增了鉴别项包括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检查项、浸出物等考察项目,并规定叶不得少于15.0%;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6.0%;以稀乙醇作溶剂,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新增了以金丝桃苷为含测指标的含量测定项,按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O12)不得少于0.040%。结论:通过对不同种类离子液体与不同无机盐系线与双节线的绘制、金丝桃苷溶液萃取率与分配系数的测定,确定了用于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双水相体系的构成;通过体系中离子液体含量、盐含量等单因素考察结果,进行响应面试验,优选出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最佳提取条件,建立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联用HPLC-UV测定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红旱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升;对红旱莲药材进行定性研究,实现对红旱莲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提升。本研究修订了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为提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提供一种新方法;同时为中药材目标成分提取分离建立了一种新模式。
刘吉爽[10](2019)在《葵花盘的炮制加工及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葵花盘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花盘以海绵体为主要组成,水分含量高,干燥处理失水速率慢,采收加工、炮制及贮藏不当均易滋生霉菌,影响药材(饮片)的质量和疗效。本研究以葵花盘为研究主体,针对特定疗效,采用“精准炮制”优化产地加工及炮制一体化工艺,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饮片,显着降低霉变发生概率。制定葵花盘霉变评价方法,并建立完善的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对葵花盘相关产品的生产开发和质量监管有重要意义。方法:1.建立葵花盘总蛋白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V、MS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葵花盘不同产地、不同部位黄酮类及蛋白类成分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蛋白质的生物学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进程进行分析。2.分离制备葵花盘霉变标志物,以薄层色谱为基础建立霉变评价方法,并收集12种霉变药材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考察。3.针对特定疗效,施行“个性化炮制”,分别选择原药材、临床偏用于抗痛风的饮片、偏用于平肝止痛的饮片为最优样本制备精准饮片,以葵花盘总黄酮、总蛋白、不同极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法综合优化葵花盘一体化工艺。4.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对吉林省内13个产地葵花盘饮片的水分、灰分、总黄酮及总蛋白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1.不同产地、不同部位葵花盘黄酮及蛋白类成分分布均有明显差别,4个产地葵花盘中共鉴别出20种蛋白质。2.葵花盘、槐米、陈皮、人参等霉变样品的薄层色谱与霉变标志物相比,均显相同荧光斑点。3.不同一体化工艺制备的饮片浸出物、总黄酮、总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总蛋白含量以阴干处理最高,总黄酮含量以60℃烘干处理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60℃烘干块与原药材、偏用于平肝止痛的饮片关联度最大;阴干块与临床偏用于抗痛风的饮片关联度最大,但放置一段时间易生飞蛾。4.根据13批葵花盘饮片水分、灰分、霉变检查、总黄酮、总蛋白含量等测定结果,建立了完善的葵花盘饮片质量控制标准。结论:不同产地的葵花盘蛋白质分布有差异,生物学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进程存在一定交叉。总黄酮的含量分布具有生境和部位选择性,同一产地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膜质托片>苞片>花梗残基>海绵体。建立的葵花盘霉变评价方法灵敏、专属性强,葵花盘一体化工艺优化为“鲜品除杂、洗净、切制块状、60℃烘干”,所制定的葵花盘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合理可行,能够保证葵花盘临床应用安全稳定有效,为中药霉变的防治、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红旱莲的药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旱莲的药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旱莲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材 |
1.3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方法学考察 |
2.4.1 线性关系考察 |
2.4.2 精密度试验 |
2.4.3 稳定性试验 |
2.4.4 重复性试验 |
2.4.5 加样回收试验 |
2.4.6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色谱柱的选择 |
3.2 方法学条件的优化与选择 |
3.3 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3.4 小结 |
(2)瑶浴清消方对小鼠急性湿疹模型炎症因子IL-4、TNF-α、IFN-γ的干预机制及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
1.1 湿疹命名及来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对湿疹分型及治疗的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分型 |
2.3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治疗 |
3 瑶浴清消方组方研究 |
3.1 祖国医学及瑶医理论对瑶浴清消方的组方研究 |
3.2 瑶浴清消方组方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二部分 瑶浴清消方组制药、急性毒性实验和药理实验 |
1 瑶浴清消方药液制备 |
1.1 实验药材 |
1.2 药液制备 |
2 瑶浴清消方急性毒性实验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分析讨论 |
3 瑶浴清消方药理研究 |
3.1 抗炎(耳肿)实验 |
3.2 止痒实验 |
第三部分 瑶浴清消方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L-4、IFN-γ、TNF-α的含量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急性湿疹模型建立 |
2.1 试剂调配 |
2.2 分组和造模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5 讨论 |
3.瑶浴清消方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干预疗效评价 |
3.1 给药方法 |
3.2 实验取材 |
3.3 耳组织肿胀度观察 |
3.4 HE染色观察小鼠左耳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 |
3.5 统计学分析 |
3.6 实验结果 |
3.7 分析讨论 |
4 瑶浴清消方对急性湿疹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 |
4.5 分析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1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或索引 |
瑶族药浴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连翘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本草考证 |
2 化学成分 |
3 药理作用 |
4 品质评价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连翘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连翘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一节 连翘中多元指标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不同产地连翘中多元指标成分的比较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连翘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不同加工方法对连翘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影响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青翘与老翘中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青翘与老翘中多元指标成分的比较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青翘与老翘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连翘果皮斑点与多元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连翘果皮、果柄与种子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分布比较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酮类化合物抗原和抗体的制备 |
1.1 黄酮类化合物半抗原及完全抗原的制备 |
1.2 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制备 |
1.2.1 二氢黄酮类 |
1.2.2 黄酮醇类 |
1.2.3 黄酮类 |
1.2.4 异黄酮类 |
2 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应用 |
2.1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
2.2 免疫亲和色谱方法 |
2.3 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
2.4 免疫层析试纸条 |
2.5 Eastern blotting |
3 结论与展望 |
(5)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经典名方研究现状 |
2 升陷汤临床应用 |
2.1 循环系统 |
2.2 呼吸系统 |
2.3 消化系统 |
2.4 内分泌系统 |
2.5 其他应用 |
3 黄芪的来源及产地沿革 |
4 黄芪化学成分 |
4.1 皂苷类成分 |
4.2 黄酮类成分 |
4.3 多糖类成分 |
4.4 其他类成分 |
5 黄芪药理作用 |
5.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5.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5.3 对肝脏的作用 |
5.4 对肾脏的作用 |
5.5 抗肿瘤作用 |
6 思考与展望 |
第一章 黄芪药材质量控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药材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黄芪药材薄层鉴别 |
2.2 黄芪药材检查 |
2.3 黄芪药材浸出物测定 |
2.4 黄芪药材含量测定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二章 黄芪饮片炮制工艺考察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药材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黄芪药材入药部位考察 |
2.2 基于响应面法的黄芪饮片炮制参数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黄芪饮片质量控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饮片 |
2.方法与结果 |
2.1 黄芪饮片薄层鉴别 |
2.2 黄芪饮片检查 |
2.3 黄芪饮片浸出物测定 |
2.4 黄芪饮片含量测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升陷汤耐缺氧作用研究及君药黄芪配伍用量探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设备 |
1.3 饮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样品制备 |
2.2 分组及给药 |
2.3小鼠耐缺氧实验 |
2.4 小鼠耐缺氧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饮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考察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2.4 线性关系考察 |
2.5 专属性试验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准确度试验 |
2.10 耐用性试验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升陷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测方法建立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饮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考察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2.4 线性关系考察 |
2.5 专属性试验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准确度试验 |
2.10 耐用性试验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七章 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饮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升陷汤全方冻干粉制备 |
2.2 黄芪甲苷动态变化研究 |
2.3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动态变化研究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君药敲除法的升陷汤全方配伍规律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饮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升陷汤全方中芒果苷含测方法的建立 |
2.2 基于君药敲除的升陷汤中芒果苷含量变化研究 |
2.3 升陷汤全方中异阿魏酸含测方法的建立 |
2.4 基于君药敲除的升陷汤中异阿魏酸含量变化研究 |
2.5 升陷汤全方中桔梗皂苷D含测方法的建立 |
2.6 基于君药敲除的升陷汤中桔梗皂苷D含量变化研究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九章 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试剂试药 |
1.3 饮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基于HPLC-ELS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
2.2 基于HPLC-DA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
2.2.1 色谱条件筛选 |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4 方法学考察 |
2.2.5 升陷汤全方HPLC-DAD化学表征图谱的构建 |
2.2.6 升陷汤化学表征图谱的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国家专利 |
个人简介 |
(6)红旱莲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中药红旱莲的研究概况 |
—、引言 |
二、红旱莲化学成分研究 |
2.1 黄酮类 |
2.2 二蒽酮类 |
2.3 间苯三酚类(PPAPs) |
2.4 萜类 |
2.5 甾体 |
2.6 多酚类 |
2.7 (?)酮类 |
2.8 其他类化合物 |
三、红旱莲的药理活性 |
3.1 抗抑郁作用 |
3.2 抗菌、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
3.3 保肝作用 |
3.4 抗癌活性 |
3.5 其它活性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结语 |
第二章 红旱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
一、实验与数据 |
(一)实验部分 |
二、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三、结果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元宝草化学成分研究 |
1.前言 |
2.实验材料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3.实验方法 |
3.1 元宝草总提物的制备 |
3.2 元宝草总提物的粗分 |
3.3 元宝草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
3.4 化合物样品制备及结构鉴定方法 |
3.5 元宝草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4.结果 |
4.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4.2 化合物结构式 |
4.3 元宝草的液相图谱分析结果 |
5.讨论 |
二.元宝草体外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研究 |
1.前言 |
2.实验材料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3.实验方法 |
3.1 药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
3.1.1 细胞的培养 |
3.1.2 药物剂量的设置 |
3.1.3 MTT 试剂检测细胞毒性的实验原理 |
3.1.4 药物对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实验 |
3.2 药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筛选 |
3.2.1 细胞培养 |
3.2.2 药物剂量的设置 |
3.2.3 Griess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的实验原理 |
3.2.4 药物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实验 |
3.2.5 药物体外抗炎活性实验 |
3.3 数据分析 |
4.结果 |
4.1 药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
4.2 药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筛选 |
5.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化合物1-25的核磁谱图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金丝桃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乌腺金丝桃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心律失常 |
2 抗心肌缺血 |
3 抗炎、镇痛 |
4 抗抑郁 |
5 抗肿瘤 |
6 抗肺动脉高压 |
7 其他药理作用 |
8 结语 |
8.1 乌腺金丝桃具有较广泛的生理活性 |
8.2 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有待深入研究 |
8.3 新制剂开发是研究方向 |
(9)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药材质量标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红旱莲的历史沿革 |
2 红旱莲药效成分及药理活性 |
2.1 红旱莲药效成分 |
3 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 |
3.1 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现状 |
3.2 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内容 |
3.3 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意义 |
4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研究进展 |
4.1 离子液体研究进展 |
4.2 离子液体应用 |
4.2.1 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4.2.2 离子液体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
4.2.3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
4.3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 |
5 小结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构建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离子液体双水相相图的绘制 |
2.1 双节线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
2.1.1 双节线数据的测定 |
2.1.2 双节线数据的关联 |
2.2 系线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
2.2.1 系线数据的测定 |
2.2.2 系线数据的关联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金丝桃苷溶液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萃取效率的测定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指标性成分的选择 |
3 金丝桃苷溶液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萃取效率的测定 |
3.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3.2 流动相色谱条件考察 |
3.3 金丝桃苷存在于红旱莲药材中HPLC-MS验证 |
3.4 金丝桃苷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3.5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金丝桃苷实验方法 |
3.6 最佳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建立 |
3.6.1 烷基侧链长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3.6.2 (NH_4)_2SO_4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3.6.3 温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3.6.4 体系pH值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3.7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金丝桃苷方法的确立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工艺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萃取效率的测定 |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的实验方法 |
2.3 传统方法测定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含量 |
2.3.1 样品溶液制备方法的确立 |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3 方法学考察 |
2.3.4 样品含量测定 |
2.4 最佳的双水相体系的建立 |
2.4.1 离子液体加入量的考察 |
2.4.2 (NH_4)_2SO_4加入量的考察 |
2.4.3 药材加入量的考察 |
2.4.4 体系pH值的考察 |
2.4.5 超声时间的考察 |
2.4.6 超声温度的考察 |
2.5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方法的确立 |
3 响应面法优化分析 |
3.1 实验方案设计 |
3.2 实验分析 |
3.2.1 响应面试验结果 |
3.2.2 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
3.2.3 响应面实验优化及验证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的应用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的应用 |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方法学考察 |
2.2.1 专属性考察 |
2.2.2 重复性考察 |
2.2.3 溶液稳定性试验 |
2.3 十四批样品含量测定及限度确定 |
2.4【含量测定】部分标准正文 |
3 离子液体的回收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红旱莲药材质量标准现状 |
3 红旱莲质量标准研究路线 |
4 药材基源 |
4.1 药材名称 |
4.2 植物基源 |
5 性状鉴别 |
6 显微鉴别 |
7 薄层色谱鉴别 |
7.1 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TLC鉴别 |
7.1.1 样品提取溶剂选择 |
7.1.2 展开条件的确立 |
7.1.3 耐用性考察 |
7.2 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品TLC鉴别 |
7.2.1 展开条件的确立 |
7.2.2 耐用性考察 |
8 检查 |
8.1 叶 |
8.2 水分 |
8.3 灰分 |
8.3.1 总灰分 |
8.3.2 酸不溶性灰分 |
8.4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
8.5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
9 浸出物 |
10 红旱莲质量标准草案 |
11 讨论 |
12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10)葵花盘的炮制加工及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葵花盘蛋白类成分组成分析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 标准曲线制备 |
2.3 总蛋白提取 |
2.4 总蛋白含量测定 |
2.5 质谱分析前处理 |
2.6 质谱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总蛋白含量 |
3.2 不同产地葵花盘蛋白质相对含量比较 |
3.3 生物学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进程比较 |
4 结论 |
5 讨论 |
第二章 葵花盘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分析 |
1 仪器与试剂试药 |
2 样品收集及处理 |
3 黄酮类成分检识(盐酸-镁粉反应) |
4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4.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4.2 显色方法优化 |
4.3 总黄酮提取方法优化 |
4.4 方法学验证 |
5 不同产地含量测定 |
6 不同部位含量测定 |
7 葵花盘总黄酮含量与不同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
8 小结 |
9 讨论 |
第三章 霉变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
1 葵花盘霉菌的鉴定 |
1.1 黄曲霉毒素检查 |
1.2 霉菌的鉴别 |
2 霉变标志物的研究 |
2.1 霉变与特征性斑点关系的研究 |
2.2 霉变标志物的检识 |
2.3 霉变样品最小检出量的测定 |
2.4 霉变阳性对照药材制备 |
3 霉变标志物的制备 |
3.1 霉变标志物的提取、分离 |
3.2 霉变标志物的精制 |
4 霉变评价方法的建立 |
5 方法适用性考察 |
6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多指标优化葵花盘精准炮制加工工艺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试药 |
2 葵花盘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 |
2.1 理论依据 |
2.2 样品制备 |
3 总蛋白含量测定 |
3.1 方法选择依据 |
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3.3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
3.4 显色方法优化 |
3.5 方法学验证 |
3.6 测定 |
4 总黄酮含量测定 |
5 浸出物测定 |
6 灰色关联度法优化饮片产地加工工艺 |
6.1 原药材为最优样本 |
6.2 饮片偏用于抗痛风 |
6.3 饮片偏用于平肝止痛 |
7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葵花盘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1 样品的采收加工 |
1.1 样品的采收 |
1.2 样品的一体化加工 |
2 性状 |
3 鉴别 |
3.1 显微鉴别 |
3.2 薄层鉴别 |
4 检查 |
4.1 水分 |
4.2 总灰分及酸不溶灰分 |
4.3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
4.4 农药残留量测定 |
5 浸出物 |
6 含量测定 |
6.1 指标成分选择 |
6.2 总黄酮测定 |
6.3 蛋白类成分测定 |
7 性味与归经 |
8 功能与主治 |
9 用法用量 |
10 贮藏 |
11 葵花盘饮片标准草案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红旱莲的药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旱莲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 王慧,辛爱玲,冯璐杰,任小凡,李元伟,董俊青. 中南药学, 2021(09)
- [2]瑶浴清消方对小鼠急性湿疹模型炎症因子IL-4、TNF-α、IFN-γ的干预机制及药效研究[D]. 邓晶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连翘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D]. 魏丽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J]. 赵静,秦艳,左巍,崔永亮,焦必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04)
- [5]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D]. 徐文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红旱莲化学成分研究[D]. 赵金亮. 安徽大学, 2020(07)
- [7]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的研究[D]. 陈千.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乌腺金丝桃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吕明,李星雨,叶方,卢伟,雷攀. 药物评价研究, 2019(10)
- [9]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红旱莲中金丝桃苷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药材质量标准中的应用[D]. 李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葵花盘的炮制加工及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刘吉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