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jinsan 治疗扭伤和挫伤

Mujinsan 治疗扭伤和挫伤

一、木金散治疗扭挫伤(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远[1](2021)在《阴阳鱼太极图视域下武术“六合”与关节对应取穴法的理论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阴阳鱼太极图视域下,结合传统武术形意拳的“六合”理论、陈式太极拳螺旋缠丝的拳理特点,横向与关节对应取穴法的取穴特点进行理论相关性研究。通过挖掘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纵向探寻其与关节对应取穴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以期为关节对应取穴法及武术理论提供一种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新视角。在结合理论的相通之处的基础上,提取出传统武术中的训练方法,在临床中与关节对应取穴法有机整合,为中国特色康复提供新思路;为医武结合、医养结合提供新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20年(2000-2019)关节对应取穴法的相关现代文献,包括个案、临床报道、实验研究。以(关节对应取穴or对应点针刺or关节巨刺or关节缪刺or同名经取穴)为主题词,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综合整理关节对应取穴法中穴位使用的频次、频率、归经以及特定穴,对其取穴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六合理论”的研究以阅读相关权威性、代表性书籍为主,以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武术史》、《孙禄堂武学录》、《形意拳术大全》、《六合拳谱》、《形意拳拳谱》,同时以《陈氏太极拳图说》、《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拳谱·拳理·拳法》、《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全书》、《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崔毅士太极经典传真》等书籍作为相关辅助拓展。通过人工阅读法,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总结研究武术与关节对应取穴法的理论相关性。通过对文献中关节对应取穴法取穴规律的总结发现:首先其是以关节对应为前提,即肩关节与髋关节对应,肘关节与膝关节对应,腕关节与踝关节对应。其次在此基础之上,一方面多以阳经为主,并多选取相应的特定穴;另一方面则注重同名经的对应,但并不完全拘泥于同名经或者穴位的对应。形意拳外三合理论与关节对应取穴法的取穴特点有相通之处,均强调关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太极拳缠丝劲的理论根植于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之分界线可对应体现为人体之中线,在一定程度上对任脉、督脉、冲脉“一源三岐”之理有独特的启发作用。通过探究关节对应取穴法、形意拳“六合理论”及太极拳螺旋缠丝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其内涵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空间方位对应的思想于人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即一种表现为针灸中的取穴方法,一种体现为武术中的训练方法。将传统武术形意拳中体现的“外三合”理论与太极拳中的“螺旋缠丝”理论有机整合,并与关节对应取穴法联合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特色康复医学注入新的活力。

张晓晴[2](2020)在《香木活血散外敷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香木活血散外用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讨并阐述香木活血散在外治(良性)甲状腺结节中发挥的功效及药物分析,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香木活血散(试验组)、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予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日常运动、饮食控制及心理咨询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生活方式干预+外敷香木活血散(温水调敷);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观察12周后,记录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共收集患者66例,在试验过程中有1例脱落,1例予以剔除,最终两组总共纳入64例数据,包括试验组总32例、对照组总32例。(2)一般资料评价: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37.50%。两组相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甲状腺最大结节直径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最大结节直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的最大结节直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最大结节直径差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71.88%,对照组总有效率25.00%。(5)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安全性指标评价: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TSH、FT3、FT4)、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TgAb、Anti-TPO)、肝功能(ALT、AST)和肾功能(SCr、BUN)、血常规、粪便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现1例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皮肤瘙痒,总不良反应率为3.1%;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病例。研究结论香木活血散外敷治疗甲状腺结节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缩小结节大小,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治疗使用、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慕云霞[3](2019)在《基于文献分析对草乌配伍及中毒解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面整理历代主要医籍、本草中含草乌的方剂,并对“草乌类方”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草乌配伍用药及药物类别规律,同时就乌头类中药中毒原因及解毒方法进行相关探讨,为临床遣药组方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与医学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选取有关草乌配伍和中毒解救的“草乌类”375首方剂及中华医典数据库中209条古籍条目文献纳入研究,建立各历史时期含草乌方剂的数据库,进而探索草乌各时代的组方配伍规律、毒性因素及中医解毒方法。结果:历代与草乌配伍的高频药物功效类别主要为活血化瘀药(12.70%),解表药(11.12%),祛风湿药(7.66%),化痰止咳平喘药(6.63%),补虚药(6.55%),并且各时期祛风湿药和补虚药的配伍频次逐渐上升,祛风湿药分别为宋金元以前5.78%,明清时期7.77%,近现代14.74%;补虚药分别为宋金元以前2.89%,明清时期6.45%,近现代6.92%。历代与草乌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有祛风湿药川乌、独活,解表药白芷、防风、细辛、羌活,活血化瘀药乳香、川芎、没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天南星、半夏、皂荚,补虚药当归、甘草。配伍频次依次为川乌(158)、白芷(116)、当归(85)、乳香(84)、天南星(83)、防风(77)、川芎(74)、细辛(69)、没药(69)、羌活(55)、甘草(54)。研究还发现“草乌类方”中外用类方剂比例逐渐升高,依次为宋金元以前28.70%,明清时期43.48%,近现代50.00%。草乌与“十八反”药物的配伍广泛存在,配伍药物有化痰药半夏、川贝母或浙贝母,收敛止血药白及和清热解毒药白蔹,且各时期与半夏配伍均较多,未见与瓜蒌、天花粉配伍。乌头类药物中毒原因主要为误服、服用过量及服用热食,解毒方法有服用黑大豆、绿豆、饴糖、远志肉、防风、甘草等单味药;多味药同用,如黄连、甘草、犀角配伍,入萝卜汁煎服,或甘草、人参、干姜配伍;炮制解毒,可用童便浸炒去毒,油炸存心等。结论:随着医学知识持续更新,对草乌等毒性药物的研究逐渐深入,更注重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其配伍药物及类别也开始有所变化;外用方剂逐渐增多;草乌与“十八反”药物诸如半夏、白及、贝母等的配伍,历代皆有出现,值得深思与深入探索;同时对于乌头类中药中毒原因及解毒方式的研究也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高嘉良[4](2017)在《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及其circRNA差异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诊断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所具备的思维丰富性、维度多向性、方法层次性以及模式多样性等独特性及优势性已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正因为诊断理论内容及体系的多元性、层次性,常使证候诊断的规范及标准化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证候诊断的规范,一方面关系到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关系到相关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与使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标准仍存在争议。究其原因,对于证候的选择及诊断标准的确立是关键点。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功能的重要物质。气血关系密切,既可相互维系,也可相互为病,气血病证范围广泛,研发气血相关的证候类中药新药前景广阔。其中,气滞血瘀证是气血病证常见证型,涉及病种广泛,可见于内科、妇科及外科等疾病,是临床常见证候。目前,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及量化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参照现有针对证候诊断研究的方法,开展对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及量化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存在的物质基础,为诊断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理论研究:梳理第5版《中华医典》涉及气滞血瘀证相关的古典文献,并对气血、气滞证、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相关病因病机、主要病症及治法予以列举及论述。分析中国知网1974年1月-2016年9月篇名中明确提到气滞血瘀证的文献,对文献发表时间趋势、文献病种分布情况及文献研究类型及趋势进行分析。临床研究:设计半开放式问卷,针对参加“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的包括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及研究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形成的形式及内容,确立气滞血瘀证条目池,并以此条目池设计半封闭型《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表》。开展临床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集住院及门诊病例。研究前明确研究人员资质、调查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规范调查问卷填写的方式。研究过程中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出身地、病程等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症状与体征、疼痛性质、血常规及凝血四项实验室指标。临床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区分度、相关系数、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运用ROC曲线及约登指数对量表进行界值的确定及模型的构建。运用敏感度、特异度、判断准确率等指标对形成量表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研究:采集实验对象25例,分为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组、冠心病非气滞血瘀证组、慢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组、类风湿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各5例,征得其同意后,采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既往病史等。抽取外周血,运用红细胞裂解液,分离白细胞,提取总R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析测定总RNA的纯度、浓度及完整性。运用NanoDrop及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对总RNA的质量进行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碱基质量分布、GC含量分布、测序饱和度分析、测序随机性评估、reads在不同元件的富集分析、基因覆盖度分析、reads在参考基因组上的分布等7方面对circRNA测序质量进行评估。与circBase数据进行比对,对测序结果予以鉴定,可得到己知circRNA及预测circRNA,利用CIRI软件进行统计,并根据circRNA染色体的位置对circRNA来源基因进行注释。用RPM对circRNA进行定量分析,样品间相关性检验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circRNA组间关系进行分析,负二项分布原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来源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理论研究:参考101部古典文献,气滞血瘀证的发生可因外伤、情志不遂、寒邪、过于安逸、房室不当、误食药物或失治以及产后失调等因素引起,其中外伤、情志不遂、寒邪多见;气滞血瘀证以各种痛症最为常见,可见胸痛、胃痛、腹痛、关节疼痛等,也可见症瘕、积聚、五瘤等肿块或包块,其具有气滞证和血瘀证所表现的症状;纳入分析的1121篇气滞血瘀现代文献中,共有841篇与疾病有关,主要涉及76种病种,并主要集中在妇科、外科/骨科、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疾病等;气滞血瘀证相关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内容较少,开展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及量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临床研究:1专家咨询:45位专家,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8.67岁,博士占49%,硕士占29%,本科占22%。共有29名专家参加过诊断规范研究,占64.44%。综合专家意见,确立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表中的条目池42个。2临床横断面研究2.1一般情况:共收集1076例临床病例,其中气滞血瘀证667例,非气滞血瘀证409例,男性467人,占43.40%,女性609人,占56.60%,年龄最大89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为57.44岁;出身地共涉及21个省及直辖市,其中以华北地区为主,北京市(751例)、河北省(94例)、内蒙古自治区(32例);病程最短为0.1年,病程最长57年,平均病程6.6年;共涉及种西医疾病115种,中医疾病主要涉及57种。1076例患者中,共包括147个症状,其中频次较高的症状有疼痛(871次)、性情急躁易怒(671次)、头晕(419次)等;共涉及舌象20个,其中暗红(476次)、薄白(399)次、薄白腻(210次)等;共涉及脉象12个,其中脉细(414次)、弦(290次)、沉(187次)、涩(149次)等;1076例患者中,近一月内病情与情绪有关(732例)、日常参加体力活动(每周>2次,每次>30分钟)(451例)、日常有久坐或久卧习惯(除正常睡眠外,每周>3次,每次>1小时)(744例)等;有871位患者有疼痛症状,其中疼痛固定(648例)、胀痛(532例)、刺痛(264例)。2.2气滞血瘀证诊断相关元素的相关性分析:情绪因素(P=0.000)、饮酒(P=0.46)、胀痛(P=0.001)、窜痛(P=0.027)、刀割样疼痛(P=0.035)、PLT(P=0.042)、PT(P=0.042)、INR(P=0.024)与气滞血瘀证存在正相关性;钝痛(P=0.028)、RBC(P=0.014)、HBG(P=0.008)、HCT(P=0.008)与气滞血瘀证存在负相关性。2.3条目池的归类与降维:症状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其中典型代表的为疼痛、性情急躁易怒;因子及主成分分析可分为9类因子,根据变量特点,可将疼痛、性情急躁易怒、痛经、月经色暗、腹痛、胸闷、胸痛、胃痛、尿痛等视为气滞血瘀证的潜在因素;脉象聚类可分为3类,其中典型代表为脉沉、脉涩;因子及主成分分析可分为3类因子,其中脉沉、脉涩可视为气滞血瘀证的潜在因素;舌象:舌象聚类可分为3类,舌紫暗、舌上瘀点或瘀斑以及舌淡紫为一类;对667例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舌象进行因子及主成分分析,其中舌紫暗被视为气滞血瘀证的潜在因素;2.4条目池的筛选:在对条目的筛选时,参照专家意见、相关系数以及区分度,结合古典文献以及新药指导原则,对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构建的条目进行判断,待选条目须满足以上五方面中的两方面即可进入模型构建。满足的条目有44个,考虑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能够具有一定普适性使用的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将妇科代表性的行经伴血块、月经色暗条目排除,并将腰痛、胃痛、腹痛、肢体疼痛、头痛、痛经、背痛、关节疼痛以及乳房胀痛具有疼痛的性质合并为疼痛一个条目,将性情急躁易怒与情绪抑郁合并为情志不遂一个条目。最终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构建的条目有33个,包括:疼痛、情志不遂、疼痛固定、胀痛、刺痛、窜痛、刀割样痛、钝痛、局部活动受限、肿块或包块、暧气、反酸、烧心、乏力、多饮、腹胀、口干、胸闷、胸胁胀闷、尿频、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爪甲青紫、肌肤瘀斑瘀点、口唇紫暗、舌上瘀斑或瘀点、舌质紫暗、舌质暗红、脉涩、脉弦、脉沉、脉细、脉紧。2.5赋权与界值的确定: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对进入模型的33个条目进行向后条件逐步回归分析,一共回归15步,其中,第3步预测总计百分比为81.5%,H-LP=0.105>0.05,被认为是回归步骤中最适合构建模型。其中P<0.05的条目有疼痛(P=0.000)、情志不遂(P=0.000)、肿块或包块(P=0.001)、舌质紫暗(P=0.039)、乏力(P=0.023)、局部活动受限(P=0.035)、口唇紫暗(P=0.024)、舌上瘀点或瘀斑(P=0.002)、脉沉(P=0.011),共9个条目被认为是对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而乏力、活动受限、口唇紫暗所得系数为负值,不适合作为诊断量表的条目,故以排除,得到疼痛、情志不遂、肿块或包块、舌质紫暗、舌上瘀点或瘀斑、脉沉6个条目。在此基础上,将胀痛、窜痛、胸闷、脉涩4个条目纳入模型的构建,最终得到的10个条目再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模型的构建。使用该模型诊断所产生的数据与医生判断的数据绘制气滞血瘀证的ROC曲线,其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51。该模型的约登指数值为0.63,相应的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83.1%。依据界值以及logistic回归形成的模型,可理解为Y=1.555×疼痛+2.637×情志不遂+0.330 X胀痛+1.081 X窜痛+0.051×胸闷+1.257×肿块或包块+0.700×舌上瘀斑或瘀点+0.207×舌质紫暗+0.630×脉涩+0.318×脉沉>3.356时,气滞血瘀证诊断成立。2.6量表构建与性能评价:该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理论上最高诊断分数为51.5分,诊断分数达到20分即可诊断气滞血瘀证,其敏感度为80.35%,特异度为81.91%,判断准确率为80.94%,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实验研究:对25例实验对象进行组间基线比较,其中,性别(P=0.42)、糖尿病(P=0.114)、癌症(P=0.384)、体重(P=0.324)、舒张压(P=0.469)、收缩压(P=0.14)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高血压(P=0.017)、年龄(P=0.008),P<0.05,组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次实验所提取的总RNA,RIN在8.6~10.0之间且28S/18S在1.1~1.8之间,结果提示所提取的总RNA满足实验要求,并且测序结果质量较好,所产生的circRNA数据的准确性对后续鉴定、注释与定量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础。25个样本共测到28059个circRNA,其中,长度≥200bp的有26578个,≥500bp的有14107个,≥1000bp的有6843个,总长度66844321bp,平均长度为2382.2bp;28059个circRNA,其中10955个是在circBase,而另外的 17104 个是预测的 circRNA。sense-overlapping circRNA 共有 24632 个,占87.79%,exonic circRNA共有1217个,占4.34%,各分组组内的样本相似度较低。共找到气滞血瘀证circRNA差异表达的有4个,分别是circRNA09849、circRNA11523、circRNA18046、circRNA24450,其中 circRNA11523 可与己知的circBase中hsacirc0005860相关,其余三个为预测的circRNA。对气滞血瘀证的差异circRNA进行KEGG富集分析,最终一共找到5个富集通路,包括path:hsa05144,path:hsa04914,path:hsa04650,path:hsa04110 以及 path:hsa05203,并参与了 Natural killer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通路及 Cell cycle 通路的调控作用。结论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涉及病种广泛,其病因病机以外伤、情志不遂及寒邪多见,其表现出的病证复杂多样,以各种痛症最为常见,对其进行主次症及量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可为临床诊断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气滞血瘀证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需进一步qPCR验证。

章志虔[5](2015)在《台湾青草药的研究概要及其在妇科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台湾本土的青草药部分是随大陆先民进入台湾,在本地种植和使用;部分是原产于台湾的独特品种。经过长期的使用,形成属于台湾独俱一格的中草药用药特色,这些“台湾经验”极有临床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研究台湾青草药的种类和功效,搜集、保存及传承一些珍贵的经验,并建立正确青草药使用观念,希望为台湾中医临床寻找更多实用、经济、有效的中医药源。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全面收集台湾历年出版的青草药专书、相关论文等文献、加以研究及整理。2.田野调查:搜集目前青草铺仍在贩卖的青草药,与文献图谱进行对照,确定其植物名、药名以及药用部分;主要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青草药店家、草药师和中医师,应用青草药治病的患者等,收集草药验方,尤其是妇科疾病的常用青草药和配方,了解其适应病症和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结果:1.台湾青草药文献:现存的台湾草药文献有50多种,包括《原色台湾药用植物图鉴》6册,《常见的台湾青草药》4册,《台湾青草茶植物图鉴》,《台湾原住民药用植物汇编》,《台湾西北海岸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和《台湾东北海岸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20多个县市的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以及《台湾青草药店现状之调查研究》等。2.台湾常用青草药调查:台湾各地现存204个青草药店。店售的常用青草药共计279种,基本是本地采集而来。其中,台湾特有的药用植物39种。如高氏柴胡、金线莲、牛樟芝、长柄千层塔(金不换)、台湾黄连等。有64种台湾草药可以鲜药绞汁直接饮用。有40种草药目前已有科学中药(浓缩免煎颗粒)。研究发现,部分草药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即2-3种不同的植物有同一药名,容易引起混淆。青草药有鲜品和干品。晒(烘)干的主要目的有三:贮藏、运输方便,汤液较香郁。但是有些青草药鲜品比干品药效显着,尤其是清热化湿类、清热消炎类及解表类,是值得临床用药时注意及考虑的。因青草药并未炮制,所以其偏性更甚于传统中药之熟药。善用之,则对沉屙之疾可见奇效,但若有差池,可能造成更大伤害,毕竟「是药三分毒J。3.青草药的应用情况:基本的用药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在民间使用的纯青草药方中,因为受限于药源,通常不太讲究配伍之「君、臣、佐、使」,以汤剂、药膳为主。即以青草茶、凉茶、煲汤等方式,特点是口感较好、不伤肠胃。有些青草药以半酒水煎煮,药效比较显着,尤其是止痛的青草药。4.台湾青草药治疗妇科疾病的方药:对于月经失调、崩漏、闭经、经间期出血、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产后腹痛、产后身痛、妇科肿瘤,均有以台湾青草药为主的单味或复方,或以青草药配合中药使用。结论:1.台湾现存地方青草药文献50余种。市售青草药种类有279种,基本是本地采集而来。其中,台湾特有的药用植物39种。如高氏柴胡、金线莲、牛樟芝、长柄千层塔(金不换)、台湾黄连等。2.青草药在台湾的应用主要以汤剂、药膳为主。即以青草茶、凉茶、煲汤等方式,亦有新鲜绞汁使用。在妇科方面,主要用于调经、止带、产后调养和症瘕的辅助治疗。3.台湾青草药部分存在同名异物的情况,容易导致误用。另外,对于青草药的毒副作用已引起注意,但研究尚不深入。应该对青草药进行系统的资源调查,编制台湾草药本草,规范其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疗效与安全性。

张昭昉[6](2015)在《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现在台湾岛上2300万居民,除了原本就生长于此地的原住民外,绝大部分都是从祖国大陆迁移来此的移民后裔。第一次大量的移民是在400年前明朝末年时郑成功带领了剩余明朝的军民移至台湾,而第二次大量的移民则是在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带来了200万军民。故在这数百年间大大小小的移民潮也将内的文化带入台湾,当然也包括了中医的伤骨科治疗技术「但随着台湾近几十年间的高度开发,迅速的将台湾从农业劳动的社会转型成工商业甚至以商业为主的社会。再加上台湾全民健保制度对中医伤骨科的给付限制,造成现在台湾中医伤骨科求诊患者病形的改变,从以往多为骨折、脱臼等硬性损伤慢慢改变到以筋肉酸痛麻痹的软性损伤。研究方法第一步:查寻现有台湾伤骨科之发展过程及医师培养制度。第二步: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对中医伤骨科治疗给付的限制及药物方剂给付的规范。第三步:访谈在台湾伤骨科具有权威的专家,并记录其对中医伤骨科病的治疗方式及建言。第四步:内地大陆伤骨科多见的疾病和台湾伤骨科多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1.因社会结构差异造成台湾中医伤骨科和大陆中医伤骨科的疾病种类及治疗方式不同。2.因医疗保险制度造成大陆和台湾对中医伤骨科的疾病种类及治疗方式的不同。

刘静[7](2014)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资料整理、野外调查、访问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的组成,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性味和有毒药用植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途径;对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进行整理;对本县域内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进行统计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为该县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如下:1、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低纬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既有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又有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药用植物也较为丰富。县域内共有维管束药用植物1439种(包括种下单位),隶属219科789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有1317种,隶属166科690属,栽培药用植物有122种,隶属53科99属。药用蕨类植物154种,隶属41科79属;药用裸子植物18种,隶属7科12属;药用双子叶植物1077种,隶属143科576属;药用单子叶植物190种,隶属28科122属。2、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含11种及以上的优势科为:菊科、蝶形花科、茜草科、兰科、大戟科、蔷薇科、唇形科、桑科、百合科、水龙骨科、荨麻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葫芦科、禾本科、毛莨科、芸香科、茄科、蓼科、萝蘑科、樟科、鼠李科、凤尾蕨科、伞形科、玄参科、莎草科、苦苣苔科、卫矛科、夹竹桃科、鸭跖草科、苋科、苏木科、天南星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十字花科、野牡丹科、葡萄科、五加科、木犀科、报春花科,合计种数为901种,占县域内药用植物总种数的62.61%。含1~10种药用植物的属有783属,占总属数的99.24%,共包括1351种,占总种数的93.88%,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了本县药用植物多样性丰富。3、本次调查较为全面,相较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记载的原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本次调查新增补了药用植物562种,隶属52科228属,科的比重为原来的131.14%,属的比重为原来的140.64%,种的比重达到了原来的164.08%,充分说明了本次调查的全面性。4、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丰富,共有125种,隶属70科112属,样方调查中出现的有37种,隶属32科37属,余下的都在路线调查中发现。余下的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未在样方中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药用植物本身数量稀少;第二,药用植物生境的专一性;第三,药用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在代表区域内;第四,药用植物生长的季节较短,而样方调查所进行的时间与之生长时间不重合。在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野生药材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年交易量超过1000kg的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有槲蕨Drynaria roosii、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和百部(?)temona japonica。5、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栽培药用植物122种,隶属53科99属,就其主要用途来看,食用和观赏类的占主要地位。仅食用类就有60种,隶属22科43属,大多都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蝶形花科Fab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瓜果蔬菜;观赏类有33种,隶属23科30属;而作为药用进行栽培的的仅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一种。6、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以草本类和灌木类为主,共有1072种,占总种数的74.49%。药用部位以全株和根茎类为主,共有1214种,占总种数的84.37%,这种现象意味着药用植物的死亡,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当不利。7、药用部位为寒性的药用植物有233种,隶属93科178属;药用部位为凉性的药用植物有325种,隶属108科241属;药用部位为温性的药用植物有261种,隶属94科182属;药用部位为热性的药用植物有5种,隶属5科5属;药用部位为平性的药用植物有332种,隶属112科243属。药用部位滋味为苦的有211种,隶属91科169属;药用部位滋味为甘的有141种,隶属65科113属;药用部位滋味为辛的有128种,隶属67科102属;药用部位滋味为淡的有27种,隶属22科27属;药用部位滋味为酸的有19种,隶属13科15属;药用部位滋味为涩的有17种,隶属15科17属;药用部位滋味为咸的仅有1种;其他药用植物有2种以上的滋味。8、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毒药用植物丰富,有145种,隶属86科123属。其中有大毒的药用植物有8种,隶属8科8属;有毒的药用植物有50种,隶属28科38属;有小毒的药用植物有87种,隶属50科77属。9、毛南族医生多用新鲜的草药,随采随用。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有167种,隶属80科142属,其中蕨类药用植物9种,隶属9科9属;裸子药用植物1种,双子叶药用植物132种,隶属58科111属;单子叶药用植物25种,隶属12科21属。1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广西特有药用植物11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和药用裸子植物没有广西特有种,药用双子叶植物有9种,隶属9科9属,药用单子叶植物仅有2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分布的的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有66种,隶属19科43属,占总种数的4.59%。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3.1版)对县域内未列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物种进行评估,建议将县域内97种药用植物列入本县的特定小区药用植物保护名录。

毕新同[8](2012)在《解郁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解郁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疗效;2.探索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中医治疗新思路与新方法。方法:1.以2010年11月~2012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焦虑症状明显,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筛选出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和HAMA焦虑评分。2.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抗凝、扩冠、抗血小板、降脂)治疗和一般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解郁活血汤,每日一剂,早晚餐后各服一次,对照组在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心理干预的基础上服用心可舒片和佳乐定,疗程四周。观察解郁活血汤对冠心病伴焦虑症状患者焦虑的缓解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的改善。3.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焦虑症状: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焦虑症状临床控制率10%,总有效率93.33%,其中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症状得到临床控制率为16.67%,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头晕目眩、心烦急躁、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暗红苔白或黄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得知: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烦急躁、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较其他症状改善明显。4.不良反应分析: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1.经心理治疗后,焦虑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2.中药解郁活血汤可以缓解冠心病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焦虑状态。3.中药解郁活血汤用于冠心病伴焦虑症状患者安全、有效。

陈友风[9](2011)在《瘀血体质与瘀血病证方药证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瘀血体质是人类基本体质类型的一种,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生长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内血行不畅或停滞的一种个体特质。瘀血体质可以通过形态结构、脏腑功能和心理素质表现出来,往往决定着对某些发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对发病后证候类型的倾向性。有生理性瘀血质和病理性瘀血质,生理性瘀血质多是指相对健康的正常人,但体内已具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因素,现在多称为亚健康状态;病理性瘀血质是指已发生瘀血证的体质状态,是生理性瘀血质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引发瘀血证的原因不同,瘀血停留的病位不同,瘀血证可以表现为多种临床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精神、神经、肿瘤等各科。中医对瘀血体质的论述早有记述,《内经》称为“太阴之人”,张仲景称为“蓄血”、“宿血”之人,后世对瘀血体质的描述更加明确,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对瘀血体质进行了肯定,认为“先天遗传”是瘀血体质形成的基础,沿瘀血命运路线发展,最终发展为瘀血证。为了预防瘀血病证的发生,必须预先调整瘀血体质,调整的方法可从饮食起居、身体锻炼、心态平衡、针灸推拿、服用药物着手。田代华教授曾用和血与活血药为主,组成“活血健体汤”调整瘀血体质,并根据其兼挟体质进行加减应用,是调整瘀血体质的较好方法。当代中国对瘀血证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中西医家的广泛关注。1988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血瘀证国际会议”,对血瘀证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从临床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等方面作了全面评定,并拟定了评分标准。在其所列指标中,规定理化检查对瘀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后一些专业委员会也相继召开会议,制定了本专业瘀血证的评定标准。同时,人们又对瘀血证所致的疾病进行了探讨。本人曾查阅60余种中医古今医籍,据不完全统计,共查出70余种中医传统病证。陈可冀先生曾对瘀血证所致西医疾病进行过统计,共计有18类57种以上疾病。可见,瘀血证对人类的危害之大。在了解瘀血证所致疾病之后,本文又对瘀血证的方药证治进行了探讨,从60余种中医古今书籍中,筛选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方剂95首,分为活血化瘀、理气活血、活血通络、补气活血、养血活血、清热活血、温经活血、补肾活血、活血化痰、活血祛风等10类,对其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等进行了介绍;陈可冀先生也从15部中药着作中拣出150种活血化瘀药物,并筛选常用的药物37种,分为和血、活血、破血3类,本文则对其中30种药物的出处、药性、功效主治、药理、临床报道(单味药物为主)进行了介绍;在证治方面,主要介绍了古代对瘀血病证的治疗、现代对瘀血病证的治疗,以及田代华教授对瘀血病证的治疗。田代华教授先将瘀血证分为轻、重两类,然后以活血药为主组成“活血祛瘀汤”,治疗瘀血轻证;以破血药为主组成“破血逐瘀汤”,治疗瘀血重证,并对病因不同、病位不同所致各种兼症进行加减,曾临床应用多年,取得了较好疗效。总之,本文试图在古今医家对瘀血体质和瘀血病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理清瘀血病证发生的源流,找出预防、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民众解除疾病的痛苦,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谢金良[10](2009)在《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文中认为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中段的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主要保护对象为武夷山脉中段重要的生物区系组份、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源头森林植被。其中有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本研究在自然保护区科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走访,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分析,对其保护和利用作出科学的评价,以期为三明市的天然药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药用植物有160科519属878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37属57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5属814种。2、对保护区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热带分布科共85科,占53.13%,温带成分共37科,占23.14%,;热带成分共263属,占总属数的50.67%,其优势较明显,温带成分共208属,占总属数的40.08%。该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带有一定的过渡性质。3、全草类、根及根茎类的野生药用植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4.48%、38.23%,是主要的药用植物类群。4、药用部位药性为寒性的植物有82科164属204种,药性为凉性的植物有80科147属191种,药性为温性的植物有81科162属212种,药性为平性的植物有86科184属273种,药性为热性的植物有2科3属3种。5、药用部位滋味为甘的植物有46科85属105种,苦味的有86科158属195种,辛味的有52科85属105种,酸味的有13科15属16种,药用部位为淡的植物有16科19属19种。其他药用植物具有2种以上滋味。6、有毒药用植物有126种,其中大毒植物6科7属7种,有毒植物39科49属61种,小毒植物25科47属59种。7、该区的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33属55种,具有多种药用功能。8、定量评价该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var.brevisepala)、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三枝九叶草(Epimedium sagittatum)、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花榈木(Ormosia henryi)、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等植物急需保护。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及时开展资源收集和评价工作对这些丰富的野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意义。

二、木金散治疗扭挫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金散治疗扭挫伤(论文提纲范文)

(1)阴阳鱼太极图视域下武术“六合”与关节对应取穴法的理论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关节对应取穴法的研究现状
        1.1 临床运用
        1.2 相关理论研究
    2 形意拳的历史源流
    3 太极拳的发展源流
        3.1 太极拳的理论阶段
        3.2 太极拳的技术准备阶段
        3.3 太极拳的成拳阶段
    4 太极拳与现代康复技术的临床研究
        4.1 运动想象疗法
        4.2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关节对应取穴法之取穴特点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肩关节疼痛取穴
        2.2 髋关节疼痛取穴
        2.3 肘关节疼痛取穴
        2.4 膝关节疼痛取穴
        2.5 腕关节疼痛取穴
        2.6 踝关节疼痛取穴
    3 理论渊源
        3.1 肩关节与髋关节相应
        3.2 肘关节与膝关节相应
        3.3 腕关节与踝关节相应
    4 小结
第三部分 形意拳“外三合”的理论研究
    1 形意拳的基本特点
    2 形意拳的拳理特点
    3 形意拳的外三合理论——以三体式为例
    4 形意拳“六合”理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太极拳“六合”、“缠丝劲”的理论研究
    1 太极拳的拳理特点
    2 太极拳的六合理论
    3 太极拳的缠丝劲
    4 小结
第五部分 国医与国术的结合—建立基于国术的中医康复治疗体系
    1 传承精华:追本溯源
        1.1 阴阳太极图之基本源流及内涵
        1.2 阴阳鱼太极图视域下的螺旋缠丝
        1.3 阴阳鱼太极图视域下的关节对应取穴法
        1.4 方位对应
        1.5 “六合”的空间整体观
        1.6 内家拳与针灸的比较
    2 守正创新:中国特色康复的新思路
        2.1 “内三合”理论与运动想象疗法
        2.2 “外三合”理论、缠丝劲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2.3 关节对应取穴法的对角线模式
    3 传统武术理论联合关节对应取穴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3.1 早期
        3.2 痉挛期
        3.3 恢复期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香木活血散外敷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2.6 病例脱落标准
    2.7 终止试验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图
    3.2 样本量及随机分组设计
    3.3 治疗方法
        3.3.1 基础治疗
        3.3.2 随机分组治疗
        3.3.3 观察周期
4.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观察
    4.3 疗效性指标观察
    4.4 疗效及安全性判定标准
        4.4.1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4.2 主要检测指标(甲状腺超声)疗效评定标准
        4.4.3 安全性评价标准
5.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6.数据统计方法
7.研究结果
    7.1 病例完成情况
    7.2 基线结果比较
        7.2.1 性别比较
        7.2.2 年龄比较
        7.2.3 病程比较
    7.3 治疗前疗效指标检测
        7.3.1 治疗前最大结节直径比较
        7.3.2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7.3.3 治疗前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抗体比较
    7.4 治疗结果比较及分析
    7.5 安全性指标比较
    7.6 不良反应事件统计
8.讨论
    8.1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学认识
        8.1.1 病名起源
        8.1.2 病因追溯
        8.1.3 病机阐发
        8.1.4 治疗发微
    8.2 甲状腺结节外敷治疗依据
    8.3 香木活血散的组方分析与选方依据
9.研究结果分析
    9.1 一般资料分析
    9.2 疗效指标分析
        9.2.1 对甲状腺结节大小的影响
        9.2.2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9.3 甲状腺结节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9.4 安全性指标分析
    9.5 不良反应分析
10.结论
11.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中医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与沿革
        1.2 病因病机探析
        1.3 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2.1 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
        2.2 现代病因病机
        2.3 临床诊断
        2.4 现代西医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临床观察表
    附表1 病例筛选表
    附表2 基本信息表
    附表3 生命体征及相关检查(治疗前评估)
    附表4 生命体征及相关检查(治疗后评估)
    附表5 中医症状体征证候积分表
    附表6 不良事件表
    附表7 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调查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基于文献分析对草乌配伍及中毒解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古籍研究概述
        (一)草乌名称历史考证概述
        (二)草乌药性、主治及功效概述
    二、现代文献研究概况
        (一)草乌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二)草乌毒性研究概况
        (三)草乌研究现状及不足
第二部分 草乌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文献范围
        (二)研究中所涉及的医籍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含草乌方剂数据库
        (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三)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草乌用药规律研究
        (二)草乌配伍规律研究
        1.草乌配伍药对研究
        2.各历史时期草乌配伍药对研究
        (三)草乌配伍药物的功效类别研究
第三部分 草乌毒性的文献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关于乌头类毒性文献数据库
        (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三)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乌头类药物致毒原因的研究
        (二)乌头类药物中毒的解毒方式研究
第四部分 某三甲中医院草乌临床用药研究
    一、某三甲中医院草乌用药规律研究
        (一)某三甲中医院草乌配伍药对研究
        (二)某三甲中医院草乌高频药对功效类别研究
    二、某三甲中医院草乌配伍研究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
    一、草乌配伍研究分析
        (一)草乌配伍及常用药对研究分析
        (二)草乌高频药对功效类别分析
    二、乌头类药物毒性分析
        (一)乌头类药物致毒原因的研究分析
        (二)乌头类药物解毒方式的研究分析
    三、草乌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配伍,减毒增效
        (二)规范煎煮,存效降毒
        (三)科学炮制,扬效抑毒
        (四)剂量适度,中病即止
第六部分 结论
    一、各历史时期草乌配伍特点
    二、草乌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三、草乌主要应用范围
    四、本研究中相反药的配伍禁忌
    五、草乌的主要致毒原因及解毒方式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及其circRNA差异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医诊断体系构建的历史变迁与进展
        1 诊断思维的演变
        2 诊断维度的多向度
        3 诊断方法的层次化
        4 诊断模式的多元性
        5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中医证候诊断研究的方法运用与进展
        1 研究文献,形成理论框架
        2 专家共识,丰富理论内容
        3 临床调研,获得客观信息
        4 利用多元统计学,探索挖掘规律
        5 实践临床,校订修正理论
        6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环状RNA:人类疾病研究的新领域
        1 circRNA的形成与特征
        2 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
        3 circRNA在疾病中的作用
        4 circRNA在证候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5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理论研究
    引言
    第一节 气滞血瘀证的古典文献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气血简论
        3 论气滞证
        4 论血瘀证
        5 论气滞血瘀证
        6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1974-2016年中国知网关于气滞血瘀证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形成的临床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气滞血瘀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基于临床横断面研究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的形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107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1076例患者证候相关情况
        3.3 气滞血瘀证诊断相关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4 基于多元统计学方法的条目池筛选及诊断量表的构建
        4 讨论与小结
        4.1 形成具有普适性的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的方法探讨
        4.2 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与思考
第四章 气滞血瘀证cir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临床材料
        2 实验采集
        3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第二节 实验方法
        1 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2 总RNA的提取
        3 总RNA的质量检测
        4 circRNA测序检测
    第三节 实验结果
        1 临床资料的基线比较
        2 总RNA的质量检测报告
        3 测序序列质控报告
        4 circRNA鉴定
        5 circRNA注释
        6 circRNA定量
        7 差异表达circRNA分析
        8 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KEGG富集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1 选择测序技术分析气滞血瘀证circRNA差异表达谱
        2 总RNA提取质检和测序的质控,保障测序结果的准确及可靠性
        3 证候差异基因筛选的方法探讨
        4 进一步qPCR验证策略及证候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附件1 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专家调研问卷
    附件2 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专家问卷
    附件3 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表
    附件4 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
查新报告

(5)台湾青草药的研究概要及其在妇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台湾青草药史
        一、原住民时期
        二、清领时期
        三、日治时代
    第二节 台湾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台湾的青草药店现状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台湾青草药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 台湾常用药用植物的种类及使用概述
    第一节 解表类
    第二节 清热利湿类
    第三节 解毒消炎类
    第四节 祛风湿类
    第五节 活血止血类
    第六节 润肺化痰止咳类
    第七节 行气止痛类
    第八节 镇静催眠类
    第九节 利水通淋类
    第十节 滋养补益类
    第十一节 散瘀化结类
    第十二节 清肝明目类
    第十三节 拔毒止痒类
    第十四节 外伤类
    第十五节 台湾特殊本草介绍
        一、高式柴胡
        二、金线莲
        三、牛樟芝
        四、长柄千层塔(金不换)
        五、台湾黄连
        六、灵芝
        七、小结
第四章 台湾青草药在妇科领域的运用
    第一节 台湾青草药治疗妇科病的方药
        一、月经病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四、产后病
        五、妇科杂病
    第二节 讨论
        一、月经病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四、产后病
        五、妇科杂病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骨伤科
        1.1.2 中医与西医的竞合
        1.1.3 成为优良中医师的条件
        1.1.4 全民健康保险
        1.1.5 两岸中医文化
    1.2 研究目的
    1.3 名词释义
        1.3.1 气血
        1.3.2 筋骨
        1.3.3 经络
第二章 文献探讨
    2.1 沿革
        2.1.1 三国、两晋时期、南北朝时代(公元220至581)
        2.1.2 (公元581至618年)
        2.1.3 唐代(公元618至907年)
        2.1.4 元代(公元1279至1368年)
        2.1.5 明代清代(公元1368至1911年)
        2.1.6 清末至民国初年(近代)
        2.1.7 台湾骨伤科名医
        2.1.8 进入20世纪
    2.2 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流派
    2.3 台湾中医之医疗院所
        2.3.1 医疗院所之设置
        2.3.2 历年医疗诊所数量之统计
        2.3.3 历年医疗诊所件数与费用之统计
    2.4 民众对中医之需求
    2.5 中西医共治
        2.5.1 病症观点中西医不同
        2.5.2 全力推动整合医学
    2.6 骨伤科的诊治
        2.6.1 辨证诊断
        2.6.2 健保给付的中药方剂
        2.6.3 健保给付的中医骨伤科方剂
第三章 研究架构与方法
    3.1 研究架构
    3.2 研究对象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列举台湾常见之中医骨伤科疾病,知名中医师之治疗方法
    4.2 大陆中医骨伤科常见治疗方式
    4.3 北较台湾中医骨伤科和大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
    4.4 不足之处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1.5 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必要性
第二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自然及毛南族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被概况
    2.2 毛南族概况
第三章 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
    3.3 调查方法
        3.3.1 文献收集和整理
        3.3.2 野外调查
        3.3.3 访问调查
        3.3.4 室内整理和分析
第四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4.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点
    4.2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分析
        4.2.1 调查方法
        4.2.2 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分析
    4.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栽培药用植物分析
    4.4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分析
        4.4.1 药用植物性状分析
        4.4.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4.4.3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4.4.4 有毒药用植物分析
第五章 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调查
    5.1 毛南族使用药用植物的讲究
    5.2 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
第六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的保护和特有现象
    6.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6.2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的保护
        6.2.1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6.2.2 建议列入药用植物保护名单的种类
        6.2.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致危的原因和保护策略
第七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编目
读研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解郁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标准
        (一) 西医学诊断标准
        (二) 中医学诊断标准
        (三) 病例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病例标准
    四、 研究方法
        (一) 分组与治疗
        (二) 观察项目及指标
        (三) 统计学处理
    五、 临床资料
        (一) 入组资料分析
        (二) 病情资料
    六、 治疗结果
        (一) HAMA 疗效指数
        (二) HAMA 积分比较( x±s)
        (三) 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观察
        (四) 中医症状积分观察( x±s)
        (五) 两组主要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六) 心电图疗效及分析
    七、 疗效分析
        (一) 焦虑症状的疗效指数分析
        (二) HAMA 治疗前后积分分析
        (三) 中医证侯疗效指数分析
        (四) 中医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分析
        (五) 主要症状疗效分析
        (六) 心电图疗效及分析
        (七) 不良反应分析
讨论
    一、 古代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二、 古代中医学对焦虑的认识
        (一) 郁证的历史沿革
        (二) 现代中医学对焦虑的治疗
    三、 现代中医界对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认识
        (一) 临床表现
        (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治则治法的研究
        (四) 疗效及评价
    四、 解郁活血法确立的理论依据
        (一) 情志变化与脏腑关系密切
        (二) 肝气郁结,火扰心神是焦虑的重要发病环节
        (三) 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基本病机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火扰心神
        (四) 治法分析
        (五) 组方分析
    五、 问题及展望
        (一) 诊断不及时
        (二) 治疗不及时
        (三)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瘀血体质与瘀血病证方药证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瘀血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瘀血体质的文献源流
    (一) 中医历代文献综述
    (二) 日本瘀血体质的研究
三、瘀血体质的形成因素
    (一) 先天因素
    (二) 后天因素
        1.内伤七情
        2.外感寒热
        3.跌扑损伤
        4.饮食起居不慎
        5.失血离经
        6.久病入络
        7.年老致瘀
        8.产后致瘀
        9.地域因素
四、瘀血体质与兼挟体质
    (一) 虚瘀体质
    (二) 痰瘀体质
    (三) 气滞血瘀
五、调整瘀血体质的意义和方法
    (一) 调整瘀血体质的意义
    (二) 调整瘀血体质的方法
        1.注意饮食起居
        2.加强身体锻炼
        3.保持心态平衡
        4.适当服用药物
        5.针灸推拿保健
六、瘀血体质与瘀血证的关系
七、瘀血证的诊断标准
    (一) 学会诊断标准
    (二) 日本小川新的标准
    (三) 专科诊断标准
八、瘀血证与相关疾病
    (一) 易引起的中医病证
        1.水肿
        2.胸痹心痛
        3.中风
        4.吐血等失血证
        5.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二) 易引起的西医疾病
        1.心血管系统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
        3.呼吸系统疾病
        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5.代谢系统疾病
        6.妇产科疾病
        7.眼科疾病
        8.肿瘤科疾病
九、瘀血证的方药证治
    (一) 治疗瘀血证的常用方剂
        1.活血化瘀方
        2.理气活血方
        3.活血通络方
        4.补气活血方
        5.养血活血方
        6.清热活血方
        7.温经活血方
        9.活血化痰方
        10.活血祛风方
    (二) 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
    (三) 瘀血病证的临床治疗
        1.古代对瘀血病证的治疗
        2.现代对瘀血病证的治疗
        3.田代华教授对瘀血病证的治疗
讨论
    一、瘀血体质是导致瘀血证发生的重要基础,要避免瘀血证的发生,必须调理瘀血体质
    二、瘀血证是瘀血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可造成诸多临床疾病,必须首先明确其诊断标准
    三、收集了较多活血化瘀的方药文献,总结了古今治疗瘀血病证的资料
    四、介绍了导师田代华教授治疗瘀血病证的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摘要

(10)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药材野生与家种的变迁
    1.2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1.3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1.4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5 三明市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1.6 开展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水文
    2.4 土壤
    2.5 气候
    2.6 植被特征
    2.7 动物资源特征
    2.8 其它资源特征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前的准备
    3.2 现场调查
    3.3 调查路线安排
    3.4 民族药物学研究
    3.5 标本采集与鉴定
    3.6 相关参考资料
4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4.1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4.2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
    4.3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析
5 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5.1 优先保护植物缓急程度计算
    5.2 优先保护植物缓急的初步评价结果
6 建莲系列品种及栽培技术
    6.1 建莲系列品种
    6.2 建莲栽培技术要点
7 结论与建议
    7.1 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7.2 菊科药用植物分析
    7.3 保护区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7.4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7.5 深入调查研究并建立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信息系统
    7.6 深入挖掘民族民间野生药用植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物种编目
致谢

四、木金散治疗扭挫伤(论文参考文献)

  • [1]阴阳鱼太极图视域下武术“六合”与关节对应取穴法的理论相关性研究[D]. 王博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香木活血散外敷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D]. 张晓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于文献分析对草乌配伍及中毒解救的研究[D]. 慕云霞. 青岛大学, 2019(02)
  • [4]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及其circRNA差异表达研究[D]. 高嘉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1)
  • [5]台湾青草药的研究概要及其在妇科的应用[D]. 章志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6]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D]. 张昭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0)
  • [7]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D]. 刘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2)
  • [8]解郁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D]. 毕新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瘀血体质与瘀血病证方药证治研究[D]. 陈友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10]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D]. 谢金良.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Mujinsan 治疗扭伤和挫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