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信用社大额扩股出现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鹏[1](2021)在《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文中指出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过去、现在、将来均如此。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至今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和三农问题仍然很严峻。资金缺乏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就目前中国的体制和小农经济形态来说,合作经济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发展好合作经济根源在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中国农村拥有合作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道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且发展很成功的选择。河北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祥地,建国以来河北地区乃至全中国一直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而探索,目的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河北乃至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一直很缓慢,农村合作金融背离合作制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名不副实,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都出现了异化,这并不能证明我国不需要合作金融和没有合作金融发展的条件,而是各种其他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河北省三农问题关乎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村合作金融问题已经成为河北乃至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热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势在必行。直到1996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道路,也标志着河北农村合作金融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重要补充、填补了农村金融空白。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进行改革深化,从名称中删除了“合作”二字,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兴起。到2015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初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走向商业化和股份制,成为向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联社方向发展的走向异化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成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发展不足,合作性金融逐步消失。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兴起,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大量存在,形成了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样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的局面。首先对农村合作金融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把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分为独立发展、探索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了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进行了正面和负面分析,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和发展特点等问题。
于慧闻[2](2020)在《N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孙瑾[3](2020)在《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研究》文中指出2020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党中央认为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上承担着社会责任。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一直定位双重目标:财务可持续的商业目标和服务“三农”的合作目标。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农商行为了实现财务目标,逐渐背离服务“三农”的目标,农商行“合作性”目标偏移问题凸显,对当前的“三农”、乡村振兴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结合经济理论系统的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应对政策对当前补“三农”短板,完善农村金融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农村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理论,认为我国农商行的双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激励相容”;其次从普惠金融发展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合规足值的担保抵押品,农业贷款的风险和成本的增加严重制约了农商行支农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剧了“合作性”目标偏移。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了江西省部分县域农商行的经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局部农商行的经营理念、服务对象到全国农商行的经营模式三方面分析“合作性”目标偏移的表现,其次构建支农力度评价指标,用支农力度识别农商行在经营过程中“合作性”是否出现偏移。再次,为了验证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发生的原因,本文建立农商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决策模型,基于涉农贷款的固定成本大于非农贷款固定成本,分析得到涉农贷款会随着涉农贷款与非农贷款的固定成本差的增大而减小;进一步结合面板与分位数面板模型提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越高,会导致农商行的风险成本增大,引起“合作性”目标偏移。样本通过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涉农贷款业务不仅固定成本较高,潜在的风险成本也高。农商行出于追求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必然会抑制涉农贷款的发放量,即“合作性”目标偏移问题出现。最后以实地调研的“天涯种业+农户”案例为例,对如何矫正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农村商业银行能够打通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李光英[4](2020)在《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商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县域地区重要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是银行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改革步伐逐步加快,县域金融格局不断改变。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农商银行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A农商银行做为河南省改制较早的农商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和发展速度均位于河南省前列,且地处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A农商银行也面临着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县域金融垄断优势逐步丧失、客户群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亟待思考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A农商银行所处内、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深入剖析A农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A农商银行应该采用扭转型战略,实现转型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进行构建,明确A农商银行战略愿景、使命和短期、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提出A农商银行相应的客户、产品等业务战略以及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战略,并提出了配套的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通过对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帮助A农商银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重点,也有助于丰富农村金融相关研究,对其他农商银行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胡温敏[5](2020)在《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从现实出发,统筹规划企业的未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发展计划的路线、原则、灵魂和纲领,更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市场环境复杂多样性、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为抢占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三农”,各大农村金融机构亟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把握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简述了选题背景、意义、目的,充分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选用SWOT、PEST等分析工具,对HY县农村信用社的概况和经营环境进行概述分析。由于HY县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发展目标不清晰,没有正确的战略引导,引领作用弱化,甚至形同虚设,结合当地实际,本文从宏观环境、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等三个维度入手,根据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要素分析,综合比较几种组合战略,最终选择和制定了适合其发展的SO组合战略。针对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定,提出了SO战略意义、目标、定位、规划和实施措施,充分利用HY县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用户基础以及市场份额大等优势,抓住该县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等机遇,谋取发展。在战略实施方面主要从发展零售业务、小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进行产品结构转型、渠道立体化整合、推进电子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并提出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文化保障等4方面来保障战略的实施,使HY县农村信用社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应对内外环境各种危机,突破自身瓶颈,抓住大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健发展,打造成健康的、可持续的、有当地特色的银行。
覃作鹏[6](2019)在《NN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村信用社(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迁。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农信社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农村市场份额缩小,另一方面城市市场份额难以扩大。对于地处城区的农信社而言,问题尤为突出。带有沉重历史包袱的农信社如何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获得长足发展,对于保障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NN农信社地处城区,其业务覆盖所在城市的主要区域,城区业务所占各区域业务的比重逐年攀升,故本文以NN农信社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具备“城区”这一独特属性的农信社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出原因并探索适合该类农信社长久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本文着重分析NN农信社当前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试图从多个角度探索适合NN农信社发展的对策和办法,最终总结出以政策定导向、追求特色发展、加强主业经营、探索业务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和推进股份制改革等七项具体的对策。文中运用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PEST及SWOT分析等多种方法,从NN农信社所处金融环境、自身业务发展情况以及与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文中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托,运用了金融与投融资方向在金融政策、金融产品等方面的理论,并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进行论述,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笔者认为,NN农信社要获得长足发展,既要注重城区市场,又要巩固农村市场,强调结合市场需求和政府导向,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谋求长远发展。希望能为同类型农信社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为城区农信社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
肖院萍[7](2019)在《江西农信社转型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平台。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始终致力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工作,在2003年颁布的相关改革方案中,在江苏、重庆、山东等八个农业大省设立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目的在于解决农信社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西农信社转型实例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和数据的收集,运用相关经济指标对江西农信社转型进行多维度剖析,希望可以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农信社实现良好转型及转型后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作为首批改革试点省份,江西农信社起点极其薄弱。在内部因素上,存在产权虚置、治理结构不完善、多元目标冲突、管理机制异化、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至2003年年底,不良实际占比高达60%,历年亏损挂账近30亿元,严重资不抵债,多数成员行社亏损,大部分法人机构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在外部动因上,中央、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信社转型的政策,如: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相应税收减免、央行专项再贷款和央行票据等措施为农信社提供了资金支持,人民银行对农信社采取了差额准备金与浮动利率优惠政策,省政府通过税收返还、帮助处置不良资产、清收不良贷款、兑现股金分红补贴等方式,推动农信社的顺利转型。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江西农信社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转型提效。一是明确“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融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创新服务品种,努力提升服务农村、社区、中小企业、个私经济水平;二是整章建制,建立完善核心业务、组织行为、监督保障相关基本制度,提升风险控制水平;三是打造全省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电子银行替代率,重塑网点功能,推动网点转型;四是进行产权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至2016年11月,江西农信社全面完成农商行改制工作,产权制度明晰,法人治理机制得以完善,支农支小能力明显提高,盈利能力逐年攀升,消化了近30亿的历年挂账,资本充足率由改革前的负值上升到11.6%,资本质量提高。在江西农信社实现转型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点效能低、业务杠杆化程度高,资产质量偏低、省联社治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等,笔者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
栗彬玮[8](2018)在《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支持城乡建设、实现我国小康社会总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J农村信用社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分析了J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等方法对J农村信用社所处宏观环境、内部环境、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总结出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低成本战略、市场聚焦战略,明确了市场营销、技术支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优化以及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职能战略。提出了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网点智能化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树立品牌形象的保障措施。
李宝佐[9](2018)在《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央自2004年发布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8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已经连续十五年聚焦“三农”问题。未来数年中,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要求我们必须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完善的投融资配套平台。其中农村信用社一直承担着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经营效率低下、管理制度落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2003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且方向已经明确,把农信社朝着股份制的方向进行改革,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从2013年到2018年中央反复强调稳定县联社的法人地位,由于拥有法人地位的县联社与大法人制度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服务定位更加明确,可以更好地扶持“三农”。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选取了文安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它是服务文安地区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对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河北文安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我们通过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前后的变化,得出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优化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促进经营效益不断增长,提高文安农村商业银行在该地区金融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科技程度不高、支农力度下降、不良贷款总量上升等。从而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如发挥省联社对县级联社领导作用、创新支农模式、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等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文章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并阐述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小银行优势理论、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合作金融论、股份制商业金融论。第三部分介绍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背景,将发展需要与当地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阐述了其改革的原因。第四部分通过对文安农商行股份制改革过程的介绍,根据文安农村商业银行在改制前后三年的部分财务指标,具体分析在改制前后有哪些变化,及其效果如何。第五部分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文安农村商业银行在改制后仍然存在部分问题。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建议。
周会彬[10](2018)在《A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成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主力军,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我国“三农”改革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根本上解决当前最突出的农业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明确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成为当前“三农”改革的重点,对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银行的改革成效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总体上,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农商银行后组织构架、股权管理、公司治理、财务指标等得到了改进。但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具体经营管理成效比农村信用社时期改进程度多大?改革后又面临何种困难?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农商行的改革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及实践,重点以地处西部地区的A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治理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CAMELSI评级体系对A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经营数据进行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综合考量A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后的经营成效,总结A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经验,进一步为深化信用社改革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治理提出思路。本文对A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治理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后,各项指标呈现稳步提升,经营管理绩效明显提高,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但改制已是必然趋势。
二、对信用社大额扩股出现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信用社大额扩股出现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理论意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四 研究对象的基本说明 |
第一章 农村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一节 合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
一 现代合作思想的发展 |
二 现代合作经济的发展 |
第二节 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二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独立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背景 |
二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 |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独立发展阶段分析 |
第二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一 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背景 |
二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历程 |
三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探索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 |
一 正面分析 |
二 发展问题分析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背景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 |
三 其他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制 |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
二 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 |
三 石家庄汇融农村合作银行 |
四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正面分析 |
五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分析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 |
二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整顿规范 |
第五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分析 |
第一节 正面分析 |
一 肩负了三农的历史责任和支持三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二 推动了河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三 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四 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储蓄动员 |
五 做出了很大的社会贡献 |
第二节 发展问题分析 |
一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二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畸形发展 |
三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难以承担三农历史重任 |
四 农村合作金融历史问题复杂 |
五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不足 |
第三节 发展特点分析 |
一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
二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占主要地位 |
四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村信用社相关研究 |
1.2.2 金融机构目标偏移相关研究 |
1.2.3 现有研究综合评述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商业银行的合作性 |
2.1.2 农村商业银行的双重目标 |
2.1.3 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偏移 |
2.2 目标偏移分析理论基础 |
2.2.1 农村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理论 |
2.2.2 普惠金融发展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小结 |
3 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的识别与评价 |
3.1 农商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的表现 |
3.1.1 农商行经营理念的偏移 |
3.1.2 农商行服务对象的偏移 |
3.1.3 农商行经营模式的偏移 |
3.2 农商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的识别 |
3.2.1 支农力度评价指标的构建 |
3.2.2 农商行支农力度评价 |
3.2.3 评价结果 |
3.3 小结 |
4 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的实证分析 |
4.1 目标偏移原因的实证检验 |
4.2 假说的验证 |
4.2.1 假说1 的验证 |
4.2.2 假设2 的验证 |
4.3 实证结论 |
5 矫正农村商业银行目标偏移的政策建议 |
5.1 高度重视种养加等涉农金融服务 |
5.2 推动农户、农商行与小额保险的全面合作 |
5.3 加大“三农”发展与农商行发展的共生性 |
5.4 完善优化农商行“合作性”的生存环境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和管理现状 |
一 相关理论基础 |
二 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现状 |
第二章 A农商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A农商银行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一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二 经济环境分析 |
三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四 技术环境分析 |
第二节 A农商银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一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二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三 替代品的威胁 |
四 供应商、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
第三章 A农商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A农商银行发展历程 |
一 我国农商银行发展变革过程 |
二 A农商银行发展历程 |
第二节 A农商银行发展现状 |
一 A农商银行公司治理现状 |
二 A农商银行经营现状 |
三 A农商银行网点分布及员工结构 |
四 A农商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情况 |
第三节 A农商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专业委员会作用发挥有限 |
二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
三 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 |
四 人力资源管理有待优化 |
五 绩效考核机制仍较粗放 |
第四章 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 |
第一节 A农商银行SWOT分析 |
一 发展机遇分析 |
二 发展挑战分析 |
三 发展优势分析 |
四 发展劣势分析 |
第二节 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制定 |
一 战略愿景 |
二 战略使命 |
三 战略目标体系 |
四 业务战略 |
五 职能战略 |
第五章 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一节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
一 构建基于战略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 |
二 构建面向上市的公司治理架构 |
第二节 提升创新引领能力 |
一 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组织保障 |
二 建立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
三 加大科技基础工作的投入 |
第三节 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
一 搭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
二 完善风险管理手段 |
三 倡导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 |
第四节 关注员工学习成长 |
一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
二 搭建培训体系 |
三 引入培训积分制 |
四 建立学习培训档案 |
第五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一 系统深挖企业文化 |
二 寻找企业文化基点 |
三 增进人文关怀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战略概念界定 |
2.2 战略理论 |
2.3 分析方法 |
2.3.1 PEST分析 |
2.3.2 SWOT分析 |
2.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 HY县农村信用社概况及经营环境分析 |
3.1 HY县农村信用社概况 |
3.1.1 HY县农村信用社简介 |
3.1.2 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HY县农村信用社内部环境分析 |
3.3.1 组织架构情况 |
3.3.2 业务发展情况 |
3.3.3 风险防控情况 |
3.3.4 人力资源情况 |
3.4 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遇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3.5 战略分析 |
4 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制定 |
4.1 战略制定的意义与愿景 |
4.1.1 战略制定的意义 |
4.1.2 愿景 |
4.2 战略目标 |
4.2.1 宏观目标 |
4.2.2 微观目标 |
4.3 战略定位 |
4.4 战略规划和实施 |
4.4.1 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
4.4.2 大力发展小微业务 |
4.4.3 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业务 |
4.4.4 进行产品结构转型 |
4.4.5 渠道立体化整合 |
4.4.6 推进电子渠道建设 |
5 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1.1 加快信用社内部产权制度革新变革 |
5.1.2 加强组织领导 |
5.2 人才保障 |
5.2.1 实施岗位管理、薪酬考核管理机制 |
5.2.2 完善精简、高效、满负荷的人力资源管理 |
5.2.3 打造员工匹配队伍,满足转型升级需求 |
5.3 技术保障 |
5.3.1 提高技术水平 |
5.3.2 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
5.3.3 健全计划与财务管理体系 |
5.4 文化保障 |
5.4.1 完善企业文化 |
5.4.2 提升品牌形象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NN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及合作金融论述 |
1.2.2 国内关于农村金融及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理论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及市场定位 |
2.1 农村信用社发展沿革 |
2.1.1 发展回顾 |
2.1.2 农村信用社概念区分 |
2.2 农村信用社现状及定位 |
2.2.1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
2.2.2 农村信用社发展定位 |
第三章 NN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NN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分析 |
3.1.1 NN农村信用社概况 |
3.1.2 NN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 |
3.1.3 NN农村信用社对城区市场的定位 |
3.2 NN农村信用社业务情况 |
3.2.1 个人业务 |
3.2.2 公司业务 |
3.2.3 电子银行业务 |
3.2.4 银行卡业务 |
3.2.5 贷记卡业务 |
3.3 NN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存款稳定性差,市场竞争加剧 |
3.3.2 贷款结构不合理,基础管理待加强 |
3.3.3 信用卡透支及不良贷款风险形势严峻 |
3.3.4 财务指标和监管指标恶化 |
3.3.5 员工干劲不足,创新意识薄弱 |
第四章 NN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分析 |
4.1 NN市金融市场 |
4.1.1 NN市金融环境 |
4.1.2 NN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现状 |
4.2 NN农村信用社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1 NN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 |
4.2.2 国有商业银行 |
4.2.3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
4.2.4 城市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 |
4.2.5 其他银行机构 |
4.3 NN农村信用社PEST分析 |
4.4 NN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NN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 |
5.1 以政策为导向,争取发展支持 |
5.1.1 结合国家政策,把握发展大方向 |
5.1.2 结合地方政策,合理制定发展目标 |
5.2 立足特色发展,打造品牌价值 |
5.3 存贷抓手,严控不良 |
5.3.1 坚定存款立社理念,推进稳存增存 |
5.3.2 强化信贷管理 |
5.3.3 严控不良贷款 |
5.4 探索业务创新,实现收入多元化 |
5.5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智慧银行 |
5.5.1 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
5.5.2 完善软硬件设施,打造智慧银行 |
5.6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树立人才强企理念 |
5.7 完善治理体制,推进股份制改革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江西农信社转型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江西农信社发展概述 |
2.1 我国农信社演变历程 |
2.2 江西农信社的发展历程 |
2.3 江西农信社转型的动因 |
2.3.1 转型的内部因素分析 |
2.3.2 转型的外部动因分析 |
3 江西农信社转型成效 |
3.1 江西农信社转型措施 |
3.1.1 明晰市场战略定位提升服务县域经济水平 |
3.1.2 整章建制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
3.1.3 打造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网点转型 |
3.1.4 产权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
3.2 转型成效分析 |
3.2.1 资本质量提升 |
3.2.2 产品创新及服务三农水平得到提升 |
3.2.3 产权明晰法人治理机制更完善 |
4 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
4.1 网点效能低 |
4.2 业务杠杆化程度高 |
4.3 治理模式的缺陷 |
5 江西农信社转型问题的化解对策 |
5.1 提高网点效能的对策 |
5.1.1 优化网点人力资源配置 |
5.1.2 提高电子渠道替代率分流柜台业务 |
5.2 业务去杠杆化提升资产质量的对策 |
5.2.1 加速存量资产结构调整 |
5.2.2 积极退出高风险领域信贷投放 |
5.2.3 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有效分散贷款风险 |
5.3 治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
5.3.1 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
5.3.2 省联社简政放权还权于农信社所有者 |
5.3.3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
第一章 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
一、经典战略理论 |
二、竞争战略理论 |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二节 战略分析基本方法 |
一、PEST分析 |
二、波特五力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J农村信用社概况及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J农村信用社概况 |
一、J农村信用社简介 |
二、J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
第二节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一、专业化发展战略导致产品结构单一 |
二、市场发展战略定位不准确 |
三、人才资源发展战略落后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二节 产业环境分析 |
一、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 |
二、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 |
三、替代品的威胁 |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三节 内部环境分析 |
一、组织构架状况 |
二、人力资源状况 |
三、经营发展状况 |
四、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
五、风险监控状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规划 |
第一节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的制定 |
一、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的目标 |
二、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 |
三、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 |
第二节J农村信用社业务战略 |
一、低成本战略 |
二、市场聚焦战略 |
第三节J农村信用社职能发展战略 |
一、市场营销战略 |
二、技术支持战略 |
三、财务管理战略 |
四、人力资源优化战略 |
五、研究与开发战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第一节 完善资产管理体制 |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
二、摆脱行政化管理 |
三、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
第二节 加强网点智能化建设 |
一、银行网点智能化趋势 |
二、加强智能化网点建设 |
第三节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
一、重视风险管理 |
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
三、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
第四节 树立品牌形象 |
一、发挥品牌效应 |
二、完善企业文化 |
三、提升品牌形象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农村金融的理论学说 |
2.1 小银行优势理论 |
2.2 农业信贷补贴论 |
2.3 农村合作金融论 |
2.4 股份制商业金融论 |
第3章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的背景及动因 |
3.1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背景 |
3.1.1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
3.1.2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条件 |
3.2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的动因 |
3.2.1 通过改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
3.2.2 通过改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
3.2.3 通过改制完善产权结构 |
第4章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分析 |
4.1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过程 |
4.1.1 遗留问题的处理 |
4.1.2 进行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 |
4.1.3 结束整改任务并成功验收 |
4.1.4 关于净资产的确认及工作的分配 |
4.1.5 改制过程中运用的方法 |
4.2 文安农商行改制情况 |
4.2.1 股权结构 |
4.2.2 法人治理结构 |
4.2.3 支农状况 |
4.2.4 经营业绩 |
第5章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经验 |
5.1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
5.1.1 治理结构不完善 |
5.1.2 经营、业务范围受到限制 |
5.1.3 不成熟的企业文化 |
5.1.4 不良贷款总额仍然有所上升 |
5.2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中的成功经验 |
5.2.1 在改革中争取优惠政策和抓住契机 |
5.2.2 清收不良贷款,有助于历史包袱的减轻 |
5.2.3 弥补改革缺口,需要增资扩股 |
第6章 文安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建议 |
6.1 完善农商行外部与内部治理环境 |
6.1.1 完善农商行外部治理环境 |
6.1.2 完善农商行内部治理环境 |
6.2 国家应该采取优惠政策,适当的对农信社进行一定的支持 |
6.3 发挥省联社对县级联社的领导作用 |
6.4 创新支农模式 |
6.5 加强建设企业文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A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相关理论 |
2.1 合作金融概述 |
2.2 农村合作金融概述 |
2.3 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相关理论 |
2.4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成效的相关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及实践 |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历程 |
3.2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 |
3.2.1 江阴模式 |
3.2.2 杭州模式 |
3.2.3 深圳模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及A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研究 |
4.1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分析 |
4.1.1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动因分析 |
4.1.2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阶段 |
4.1.3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
4.2 A农村信用社改革前情况分析 |
4.2.1 A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情况 |
4.2.2 A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 |
4.3 A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 |
4.3.1 A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 |
4.3.2 A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做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后的评价分析 |
5.1 A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后的公司治理分析 |
5.2 A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后经营管理分析 |
5.2.1 A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分析 |
5.2.2 A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分析 |
5.2.3 A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状况分析 |
5.2.4 A农村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
5.2.5 A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分析 |
5.2.6 A农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状况分析 |
5.2.7 A农村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分析 |
5.2.8 CAMELSI评级结果 |
5.3 改革后仍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思路 |
5.3.1 改革后仍存在的不足 |
5.3.2 解决思路 |
5.4 评价结论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对信用社大额扩股出现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D]. 于海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N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优化研究[D]. 于慧闻.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性”目标偏移研究[D]. 孙瑾.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A农商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李光英. 郑州大学, 2020(02)
- [5]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 胡温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NN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 覃作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7]江西农信社转型成效分析[D]. 肖院萍.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8]J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 栗彬玮. 黑龙江大学, 2018(05)
- [9]文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案例分析[D]. 李宝佐. 河北大学, 2018(01)
- [10]A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成效研究[D]. 周会彬. 电子科技大学,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