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井喷空后井内无钻具的压井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伟,陆峰,张伟国,金颢,覃建宇,王堂青[1](2021)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动态置换法压井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动态置换法是一种压井液注入和气体排出同时进行的非常规压井方法,压井液最大注入排量的确定和井口套压的控制是压井成功的关键。文章基于压井液注入过程中满足井底压力恒定、气体排出过程中满足物质守恒、压井液下落过程中满足修正Drosos液泛关联式,建立动态置换法压井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压井液最大注入排量与Ramtahal实验数据相对比,在套管内径为152 mm、套管内无钻杆和钻杆外径为51 mm井况下,误差仅为7.0%和0.1%,可以应用到动态置换法压井计算中,并通过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压井液最大注入排量和井口套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钻柱偏心率、压井液表面张力越大,压井液最大注入排量越大,套压下降速度越快,压井时间越短;气柱体积、压井液黏度越大,压井液最大注入排量越小,套压下降速度越慢,压井时间越长。
李定华[2](2019)在《液泛对空井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深井、超深井钻探技术及复杂地层开发技术的发展,井控问题日益复杂。在气井的钻探过程中,钻井液喷空,裸眼段过长,井内无钻具或钻具堵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的压井称为空井压井。在空井压井中,由于常规的压井液循环通道被破坏,无法使用一般的压井手段。针对这一类的复杂压井工作,目前常考虑选用置换法压井。而在置换法压井中,为节省压井时间及压井成本,前人提出了动态置换法压井。动态置换法压井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发生气体携液、压井液被带到井口等由于液泛而导致的不良工况。目前没有研究明确指出液泛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也没有把液泛对空井压井的影响机理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基于液泛形成机理,结合液泛相关实验结论与动态置换法基本原理,将压井液粘度、表面张力、液滴直径、井斜角、钻杆接头外径和钻杆偏心距纳入了计算范围,建立了新的适合于动态置换法压井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2017aGUI编写了一套集工程计算功能与分析计算功能的计算软件,通过对井内无钻杆与井内有钻杆(钻杆在井内堵塞且难以解堵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液体动力粘度、液体表面张力、井内气体密度、压井液密度、套管内径、钻杆外径、套管压力、井斜角、钻杆接头外径和钻杆偏心距这10种因素对压井过程中压井液排量与气体排量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编制软件并对实例井进行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液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液体动力粘度、井内气体密度、关井套管压力、井斜角、钻杆外径、钻杆接头外径及钻杆偏心距的增大对液泛发生有促进作用;液体表面张力、压井液密度及套管内径对的增大液泛发生有阻碍作用。
吴楚源[3](2019)在《非常规压井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非常规压井技术对于复杂油气井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但现有研究中,对非常规压井的井筒流动情况仍然没有直观的了解,压井模型的计算结果也存在偏差。利用FLUENT软件,对非常规压井方法中的压回法和置换法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模拟非常规井控工况,设置贴近压回法和置换法作业的边界条件,计算得到井口、井底压力变化情况和井筒流动情况。认识到:压回法压井,井内的流动主要呈现上部液相区,中部混相区,下部气相区的形式;根据压力变化可以判断出井下发生气体压缩、气相压回等物理现象。置换法压井,压井液在井筒中主要以液滴和液膜形式下落;得到井底压力在压力上、下限之间波动,井口压力以锯齿状降低至0的压力变化规律。根据观察的物理现象,结合井筒多相流理论,建立压回法压井模型和置换法井筒流动模型。对压回法和置换法压井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压回法压井时,考虑地层破裂压力和设备最大许用压力的前提下,应加大压井液排量,增加压井液密度和黏度,以提高压井效率;置换法压井时,应选择低黏高密度的压井液,以小排量压井,缩短压井时间。开展了自动化压井系统的现场试验,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张帅[4](2019)在《救援井动态压井参数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救援井是解决井喷失控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关于救援井压井模型的研究尚不充分,鲜见考虑多相流动的救援井动态压井模型及其算法。当救援井直接连通事故井时,缺乏连通点以下井段气液两相流相关理论和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对于压裂连通工况,目前没有见到相关的计算模型,同时缺乏国产的救援井压井软件,严重制约了我国救援井压井技术的发展及现场应用。本文开展了连通点以下气液两相流规律的实验研究,建立了零表观液速流的流型转化准则,揭示了零表观液速流流型转化机理,为研究连通点以下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奠定基础。考虑零表观液速流和连通点处压井液下落,初步构建了考虑多相流动的救援井动态压井模型及其算法。利用拟三维裂缝模型,结合裂缝内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建立了压裂连通工况下的救援井压井模型。利用以上成果,基于VB.net语言编制了救援井压井软件模块,并镶嵌到“深水井涌压井施工水力参数设计和计算软件”中。该模块结合救援井实际工况,可以进行直接连通方式和压裂连通方式的模拟计算,模拟压井过程中井底压力、气体产量、井筒压力、井筒气体分布和泵压变化,进行救援井压井水力参数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流型转化模型预测值大于零表观液速流实验值,考虑了气泡的径向速度分布,建立了基于中央气泡聚并机理的泡状流-段塞流流型转化准则;以段塞流水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考虑了强尾流效应对液塞区的扰动,构建了段塞流-搅动流流型转化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对于直接连通工况,在压井初期,由于井筒气速较大,压井液在连通点处不会发生下落;随着井筒压力的增加,气体产量减小,当连通点处的气体速度小于临界气体速度时,压井液发生下落,在裸眼段中积累形成液柱,产生零表观液速流,零表观液速流能够明显增加裸眼段压降。增大压井排量和压井液密度有助于增加井底压力,缩短压井时间。在压井排量较低时,增加压井液密度对井底压力的升高更加明显。压裂连通工况下,对填砂裂缝而言,压井泵泵压与裂缝内流体压耗密切相关;而对于裂缝不填砂的情况,泵压与井筒压耗和维持裂缝压耗的流动压耗密切相关。裂缝形态的差异对填砂裂缝的泵压影响非常明显,裂缝尺寸的增加能显着降低填砂裂缝的压耗,而对非填砂裂缝影响不大。然而,非填砂裂缝的泵压始终小于填砂裂缝。因此,现场施工时,当救援井通过裂缝成功地连通事故井后,直接利用压开的裂缝进行压井更能快速主动完成压井作业。
林家昱,范白涛,孙连坡,霍宏博,李进[5](2018)在《渤海油田油套同压井压井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渤海油田不断向中深层开发,渤海部分油气井出现油套同压、套管带压、无循环压井通路的难题,为修井作业过程中起管柱带来风险。分析油套同压原因,查找管柱漏点位置是优选压井方法的关键。研究了测流体电阻法找漏、多臂井径成像测井、电磁探伤测井、井温噪音测井等11种方法,提出了适合油套同压井的漏点查找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漏点位置研究不同压井方法作用机理,提出分级优选压井方法,从而可顺利实现拆采油树、起管柱、安装井口防喷器等作业,对于油套同压、套管带压井动管柱作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杨博仲,骆新颖,杨斐[6](2018)在《超深含硫井压回法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超深井深部产层往往具有高含硫,高压,高温等"三高"特征,钻遇溢流井涌后风险巨大。压回法压井技术是利用原钻井液将溢流体迅速压回地层,硫化氢等酸性有毒气体在井下即被处理,避免作业人员和井控装备直接与有毒酸性气体接触,大大降低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的风险概率。文章开展了压回法压井技术适应性,必要条件和所需装备的研究,以HT区块某井为例,进行了压回法压井技术实例分析,为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合理的压井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指导。结果表明:压回法压井技术在应对高压气井溢流等复杂井溢流、井涌方面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张桂林[7](2018)在《从典型井喷案例谈一次循环法压井工艺》文中指出一次循环法压井方法(即工程师法、等待加重法)是常规压井方法,但在应用中常因套压控制不当等原因,导致压井失败。以元坝272-1H井和清溪1井压井作业为例,分析认为对井内压力平衡问题认识不到位、套压控制不当、压井排量不合理等是导致一次循环法压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以井内压力平衡控制为基础,给出了环空仍然有钻井液和环空喷空2种情况下的一次循环法压井参数计算方法与压井工艺,该压井工艺在HF203井井喷压井中进行了成功应用。研究与应用表明,基于井内压力平衡的一次循环法压井工艺,对于能够正常循环的溢流井喷,具有非常好的可操作性,能够实现快速压井成功。
任美鹏,刘书杰,耿亚楠,李龙[8](2018)在《置换法压井关井期间压井液下落速度计算方法》文中提出为了得到置换法关井期间压井液下落速度计算方法,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借助FLUENT和OLGA软件模拟了压井液下落过程,利用段塞流和Turner液滴下降理论,建立了置换法压井液在井筒中的下落速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置换法关井期间,压井液下落主要以段塞流或者环状流形式存在;与OLGA软件分析结果对比得出,压井液下落的初始峰值速度跟液滴模型相近,平均速度跟段塞流模型相近,建议置换法压井设计使用段塞流模型;关井套管压力越大,则压井时间越长;关井套管压力越大,且地层破裂压力越大,则压井次数越少,压井时间也较长;压井液密度越大,则压井时间越短,最终的套管压力就越小。
李鹏杰[9](2018)在《欠平衡钻井压井井筒动态流动规律及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欠平衡钻井技术具有减小油气层伤害、提高机械钻速、有效控制漏失及防止压差卡钻等优点。但欠平衡钻井钻遇高压产层时,如果不满足不压井起下钻作业时,则需要进行压井施工,而欠平衡钻井压井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可有效控制井筒的流动型态和压力从而减小对产层的伤害,充分延续欠平衡钻井保护储层的优势。本文基于井筒气液两相流理论和地层瞬态产气渗流理论,建立了一套欠平衡钻井钻遇气层后压井,耦合了井底压力、气液混合物密度、产气量变化、井筒含气率等动态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欠平衡钻井压井关键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进行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欠平衡钻井钻遇气层后压井期间地层瞬态渗流计算方法,对压井期间的地层产气量进行瞬时计算。第一步:通过设置井底压力为偏微分方程的内边界条件,改变内边界条件对地层非稳态渗流偏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第二步:对井筒附近岩石取环形微元,根据非达西渗流和达西渗流计算理论,求得变井底压力条件下的瞬态产气量。(2)建立了欠平衡钻井钻遇气层后压井井筒气液两相瞬态流动计算方法。在气液两相稳态流动流型判断、摩阻计算、压力梯度计算等理论基础上,将压井期间轻重浆分界线的高度随压井泥浆注入变化耦合到计算全局中。在气液两相流理论基础上将产气量变化过程耦合到气液两相环空管流模型中,形成了瞬态的气液两相环空管流计算方法,得出了不同施工参数下的井底压力、地层产气量、重浆上返高度、井筒密度分布、井筒含气率分布等关键参数。(3)室内实验模拟。根据欠平衡钻井压井的工艺流程,设计了实验装置及流程,模拟了欠平衡钻井压井过程中井底压力、重浆上返高度等关键参数变化情况,并与相同参数下的模型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计算方法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4)欠平衡钻井压井施工参数优化设计。通过对ST井井身结构及地层物性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对压井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泥浆密度、泵排量、井口回压的最佳组合参数和优化设计。本文建立的欠平衡钻井压井计算方法可优化欠平衡钻井压井施工参数图版,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
张杰,詹家驹,邹俊武,邵越胜,李翠楠[10](2018)在《分段压井的套压计算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井口设备承压能力低或套管鞋处易破漏情况下的井控问题,建立了分段排除环空气侵钻井液的压井套压计算模型,模拟了压井过程中井口套压的变化情况。运用压井套压计算模型,利用分段控制法压井与工程师法压井套压的对比,得到了通过钻柱开孔分阶段排除气侵,可以有效地控制气侵,降低压井过程中井口套压的最高值,并且可以缩短压井液进入环空的时间,及时增加环空液柱压力,有助于尽快降低井口套压,顺利完成压井。计算实例及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分段控制法压井尤其适合于井口设备承压能力低或套管鞋处易破漏等特殊情况,对现场的压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气井喷空后井内无钻具的压井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井喷空后井内无钻具的压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影响因素下动态置换法压井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动态置换法压井 |
2 动态置换法压井数学模型 |
2.1 模型建立 |
2.1.1 压井液注入过程中井底压力恒定 |
2.1.2 气体排出过程满足物质守恒 |
2.1.3 压井液注入速度和气体排出速度满足液泛约束 |
2.2 模型求解 |
2.3 模型验证 |
3 影响因素分析 |
3.1 气柱体积的影响 |
3.2 井斜角的影响 |
3.3 钻柱偏心率的影响 |
3.4 压井液黏度的影响 |
3.5 表面张力的影响 |
4 结论 |
(2)液泛对空井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液泛与空井压井中的液泛 |
2.1 液泛 |
2.2 空井压井中的液泛 |
2.2.1 液泛发生的条件 |
2.2.2 液泛对压井时间的影响 |
2.2.3 液泛对压井液注入量的影响 |
2.3 液泛的发生机理 |
2.4 液泛发生的理论研究 |
2.4.1 N-S方程的应用 |
2.4.2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KHI)理论的应用 |
2.4.3 基于VKHI的液泛预测模型 |
2.5 液泛的实验研究 |
2.5.1 液泛关联数 |
2.5.2 空井压井的液泛公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井压井液泛的计算模型 |
3.1 置换法压井 |
3.1.1 置换法压井的基本原理 |
3.1.2 动态置换法压井的基本原理 |
3.2 动态置换法压井的计算模型 |
3.3 空井压井液泛计算分析模型 |
3.4 液泛影响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液泛对空井压井的影响 |
4.1 计算分析模型验证 |
4.2 无钻杆(仅井筒)情况下工程参数 |
4.2.1 井筒中套压为3.10MPa时的工程参数 |
4.2.2 井筒中套压为4.83MPa时的工程参数 |
4.3 有钻杆(环空)情况下工程参数 |
4.3.1 环空中套压为3.10MPa时的工程参数 |
4.3.2 环空中套压为4.83MPa时的工程参数 |
4.4 井筒内液泛相关物性参数影响分析 |
4.4.1 井筒内液体粘度的影响 |
4.4.2 井筒内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
4.4.3 井筒内气体密度的影响 |
4.4.4 井筒内压井液密度的影响 |
4.5 井筒内液泛相关工程参数影响分析 |
4.5.1 井筒内套管内径的影响 |
4.5.2 井筒内套管压力的影响 |
4.5.3 井筒内井斜角的影响 |
4.6 环空内液泛相关物性参数影响分析 |
4.6.1 环空内液体粘度的影响 |
4.6.2 环空内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
4.6.3 环空内气体密度的影响 |
4.6.4 环空内压井液密度的影响 |
4.7 环空内液泛相关工程参数影响分析 |
4.7.1 环空内套管内径的影响 |
4.7.2 环空内钻杆外径的影响 |
4.7.3 环空内套管压力的影响 |
4.7.4 环空内井斜角的影响 |
4.7.5 环空内钻杆偏心的影响 |
4.7.6 环空内钻杆接头的影响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液泛对空井压井影响机理研究计算软件 |
5.1 软件简介 |
5.2 软件操作界面 |
5.2.1 井筒中的压井工程参数计算 |
5.2.2 环空中的压井工程参数计算 |
5.2.3 分析计算的算例 |
5.2.4 界面展示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非常规压井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
1.2.1 井控模型发展 |
1.2.2 非常规压井技术发展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非常规压井的FLUENT模拟方法 |
2.1 压井过程的控制方程 |
2.2 非常规压井的网格划分 |
2.3 压井模拟的求解设置 |
2.3.1 求解器及运行环境设置 |
2.3.2 求解方法设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压回法压井的数值模拟研究 |
3.1 压回法压井技术 |
3.2 压回法压井过程模拟 |
3.2.1 压回法模拟研究过程 |
3.2.2 压回法模拟计算结果 |
3.3 压回法压井数学模型研究 |
3.4 压回法参数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
3.4.1 压井液排量对压回法压井的影响 |
3.4.2 压井液密度对压回法压井的影响 |
3.4.3 压井液黏度对压回法压井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置换法压井的数值模拟研究 |
4.1 置换法压井技术 |
4.2 置换法压井过程模拟 |
4.2.1 置换法模拟研究过程 |
4.2.2 置换法模拟计算结果 |
4.3 置换法的数学模型研究 |
4.4 置换法压井参数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
4.4.1 压井液排量对置换法压井的影响 |
4.4.2 压井液密度对置换法压井的影响 |
4.4.3 压井液黏度对置换法压井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动化压井系统现场试验 |
5.1 试验井场条件 |
5.2 自动化压井系统 |
5.2.1 自动化压井硬件设备 |
5.2.2 自动化压井软件 |
5.3 压井试验和结果分析 |
5.3.1 压回法压井试验 |
5.3.2 置换法压井试验 |
5.4 压井试验对非常规压井数值模拟的验证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非常规压井数值模拟研究结论 |
6.2 非常规压井数值模拟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救援井动态压井参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直接连通压井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压裂连通压井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连通点以下井筒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 |
2.1 流型转化机理模型 |
2.1.1 泡状流-段塞流 |
2.1.2 段塞流-搅动流 |
2.2 实验设备与流程 |
2.2.1 实验设备与步骤 |
2.2.2 流型识别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泡状流-段塞流转化 |
2.3.2 段塞流-搅动流转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直接连通方式下救援井压井水力参数设计 |
3.1 连通点处压井液下落判据 |
3.2 流型转化判据及摩阻计算 |
3.2.1 常规气液两相流 |
3.2.2 零表观液速流 |
3.3 井筒多相流控制方程组及其求解方法 |
3.3.1 多相流控制方程组 |
3.3.2 定解条件 |
3.3.3 求解步骤 |
3.4 模型验证及算例分析 |
3.4.1 模型验证 |
3.4.2 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压裂连通方式下救援井压井水力参数设计 |
4.1 压裂连通下救援井压井模型 |
4.1.1 裂缝内控制方程 |
4.1.2 井筒内流动方程 |
4.2 模型求解 |
4.2.1 定解条件 |
4.2.2 求解步骤 |
4.3 算例及规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救援井压井水力参数设计软件及计算实例 |
5.1 软件简介 |
5.2 计算实例及软件应用 |
5.2.1 数据输入模块 |
5.2.2 救援井压井软件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渤海油田油套同压井压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套同压风险评价 |
1.1 油套同压产生的原因 |
1.2 漏点查找的方法 |
2 压井方法优选 |
3 实例分析 |
4 结论 |
(6)超深含硫井压回法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压回法压井技术必要性 |
三、压回法压井技术适应性研究 |
1. 裸眼段地层渗透率 |
2. 含硫化氢气井 |
三、压回法压井技术关键 |
1.气侵后井内流体滑脱上升高度的评估 |
2.裸眼段长度 |
3. 套管抗内压强度及井口装置的需求 |
4. 钻杆内溢流的控制 |
四、实例分析 |
1. 发生溢流险情时基本情况 |
2. 压井方式论证 |
3压井处理过程 |
五、认识和建议 |
(7)从典型井喷案例谈一次循环法压井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一次循环法压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 对井内压力平衡问题认识不清 |
1.2 套压控制不当 |
1.3 压井排量不合理 |
1.4 一次循环法压井工艺可操作性差 |
2 一次循环法压井工艺 |
2.1 环空仍然有钻井液的情况 |
2.1.1 主要压井参数的计算 |
1) 录取关井立压。 |
2) 计算地层压力。 |
3) 确定压井液密度。 |
4) 计算压井立压。 |
5) 确定压井套压。 |
6) 确定压井液用量。 |
7) 计算压井时间。 |
2.1.2 压井工艺 |
2.2 环空喷空后的情况 |
2.2.1 压井套压的合理控制 |
1) 全关井情况下的压井。 |
2) 部分关井情况下的压井。 |
2.2.2 压井工艺 |
2.2.2.1 全关井情况下的压井 |
2.2.2.2 部分关井情况下的压井 |
3 应用实例 |
4 结论与建议 |
(8)置换法压井关井期间压井液下落速度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置换法压井关井期间压井液下落形态 |
1.1 基于fluent软件压井液下落形态模拟 |
1.2 基于OLGA软件压井液下落含气率分析 |
2 置换法压井压井液下落速度模型 |
2.1 液塞下落的段塞流模型 |
2.2 液塞下落的液滴模型 |
3 置换法关井时间 |
4 置换法压井参数变化特征分析 |
1) 关井套管压力对置换法压井过程的影响 |
2) 地层破裂压力对置换法压井过程的影响 |
3) 压井液密度对置换法压井过程的影响 |
5 结论 |
(9)欠平衡钻井压井井筒动态流动规律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欠平衡钻井压井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研究进展 |
1.2.2 井控及压井研究进展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方案 |
第2章 欠平衡钻井压井工艺介绍 |
2.1 欠平衡钻井压井方法 |
2.2 欠平衡钻井压井工艺流程 |
2.3 欠平衡钻井压井决策流程 |
2.4 不同地层产气量下欠平衡压井施工关键参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井筒气液两相流参数计算及地层出流规律分析 |
3.1 两相流基本参数 |
3.1.1 表观速度 |
3.1.2 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
3.2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天然气黏度、密度计算 |
3.2.1 低压天然气混合物粘度的计算 |
3.2.2 高压天然气混合物粘度的计算 |
3.2.3 天然气密度计算 |
3.3 不同温度、压力下钻井液黏度、密度计算 |
3.3.1 不同温压下钻井液粘度的计算 |
3.3.2 不同温压下钻井液密度的计算 |
3.4 气泡上升速度计算 |
3.5 地层产气量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压井期间井筒环空气液两相动态流动分析 |
4.1 欠平衡钻井压井期间井筒环空多相流基本方程 |
4.2 欠平衡钻井压井井筒流动型态简介 |
4.3 欠平衡钻井压井井筒流动型态及关键参数变化过程 |
4.4 欠平衡条件下压井井筒动态流动参数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压井实验 |
5.1 实验模拟装置 |
5.2 实验步骤 |
5.3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欠平衡钻井压井施工参数优化设计 |
6.1 基本数据 |
6.1.1 井身结构数据 |
6.1.2 钻具组合 |
6.1.3 钻井液性能数据 |
6.1.4 欠平衡条件下正常钻井产层参数及施工参数 |
6.2 欠平衡条件下正常钻井井筒流动分析 |
6.3 欠平衡钻井压井井筒流动分析 |
6.3.1 提前压井成功井筒动态流动分析 |
6.3.2 最优压井井筒动态流动分析 |
6.3.3 压井失败井筒动态流动分析 |
6.3.4 调整压井施工参数井筒动态流动分析 |
6.4 压井施工参数优化组合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分段压井的套压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分段压井套压计算模型 |
1.1对环空套压计算模型进行推导 |
1.1.1第1阶段 (自井底到旁通阀打开) 的套压PaAB |
1.1.2第2阶段 (上气侵段自旁通阀到井口) 的套压PaBC |
1.1.3第3阶段 (上气侵段从井口排出到排尽) 的套压PaCD |
1.1.4第4阶段 (下气侵段自旁通阀到井口) 的套压PaDE |
1.1.5第5阶段 (下气侵段从井口排出到排尽) 的套压PaEF |
1.1.6第6阶段 (加重钻井液返到井口) 的套压PaFG |
1.2模型验证 |
2计算实例及结果对比分析 |
3结语 |
四、气井喷空后井内无钻具的压井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影响因素下动态置换法压井参数研究[J]. 王志伟,陆峰,张伟国,金颢,覃建宇,王堂青. 钻采工艺, 2021(04)
- [2]液泛对空井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D]. 李定华.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3]非常规压井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D]. 吴楚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4]救援井动态压井参数设计研究[D]. 张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
- [5]渤海油田油套同压井压井方法[J]. 林家昱,范白涛,孙连坡,霍宏博,李进. 石油钻采工艺, 2018(S1)
- [6]超深含硫井压回法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A]. 杨博仲,骆新颖,杨斐. 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4工程技术), 2018
- [7]从典型井喷案例谈一次循环法压井工艺[J]. 张桂林. 石油钻探技术, 2018(06)
- [8]置换法压井关井期间压井液下落速度计算方法[J]. 任美鹏,刘书杰,耿亚楠,李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6)
- [9]欠平衡钻井压井井筒动态流动规律及控制[D]. 李鹏杰.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10]分段压井的套压计算方法[J]. 张杰,詹家驹,邹俊武,邵越胜,李翠楠. 中国科技论文, 2018(03)
标签:地层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