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英、美大型铝加工厂第四次检验报告

德、英、美大型铝加工厂第四次检验报告

一、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四(论文文献综述)

左寿文[1](2007)在《现代物流与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物流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理论应用领域,都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正在并将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云南省烟草工业“三合一”的现实背景,为了填补在现代物流与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领域的研究“空白”,运用现代物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基于分析全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提出全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唯一路径选择就是建立全省烟草物资统一采购体系,构建新型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在对全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流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强调,建立全省烟草物资统一采购体系,构建新型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必须注重抓好组织架构设计、物资中心职能定位、采购流程设计、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架构设计、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价方法等六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在组织架构设计上,应在云南中烟工业集团公司内部组建物资中心,负责整个集团烟草物资的统一采购和物流运作工作。在物资中心职能定位上,其主要职能可定位为“五个中心”,即预算中心、计划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结算中心。在采购流程设计上,整个物资采购活动是以卷烟产品制造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其最初起始点为卷烟生产点的制造订单,最终结束点为物资中心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在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上,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平台、业务集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包括计划管理流程、定价管理流程、采购管理流程、资质认证管理流程、配送管理流程、库存管理流程、协同办公平台等七个子模块。在供应商管理上,遵循“Q.C.D.S”的供应商开发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供应商评价方法上,可选择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作为供应商评价的重要工具。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全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可行路径和政策建议。

朱先庆[2](2005)在《新贸易保护的兴起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认为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它虽然有利于贸易的发展,但是也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引起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及市场的再分割,进而损害或威胁到某些行业,直至某些国家的利益。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加剧了行业间乃至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不平衡,使得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新贸易保护应运而生。新贸易保护兴起的另一背景在于,根据加入WTO的成员方已经达成的协议要求,不得再使用歧视性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措施,使得传统的贸易保护的影响大大削弱了,各国便纷纷寻求新的形式的贸易保护,以维护国家或行业的利益。新贸易保护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新式的贸易保护方式,其目的仍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但新贸易保护是在新的全球贸易条件下,寻求以新的形式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实施贸易保护,以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与传统贸易保护相比,新贸易保护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实际效果的有效性等特点。贸易保护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出现的,只要有国际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新贸易保护的始作俑者主要是发达国家,矛头主要对准发展中国家。本文试图对新贸易保护现象进行剖析,分析它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原因,进而探索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相应的对策,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保障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第一部分,对新贸易保护兴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凯恩斯主义与新福利经济学,此外也吸取了其他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保护主义论据。该理论批评了高关税政策,主张实行最适关税率,并且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贸易措施,即非关税措施同样也起到改善贸易条件的效果,且负作用很小。 第二部分,从五方面对新旧贸易保护作了简单比较,并对新贸易保护的7种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了新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我国产品受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黎仕明[3](2004)在《20世纪甘宁青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宁青三省区在历史上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以及当时中国政治中心偏居西北的有利形势等原因,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获得了较大发展,“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历在目:不绝于途的商旅使团,熙来攘往的繁华都市,如有“河西四郡”之称的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而唐宋以降,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和经济中心南移及自身自然条件日益恶化,甘宁青三省区辉煌不再;与东南地区相比,发展明显滞后了。 近代,特别是清末新政以来,甘宁青三省区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也迈开了早期现代化的缓慢步伐。随着现代经济(包括现代农牧业、工商业、交通通讯等)的出现与初步发展,20世纪前半期甘宁青三省区城市也相应得到一定的发展:城市职能由过去单一政治军事中心向多种职能转换,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得到加强。尽管三省区城市出现了早期现代化的趋势,但城市数量少、规模偏小,城市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工业、交通以及第三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促使甘宁青三省区城市也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职能日趋完善、空间布局渐趋合理。从整体来看,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为界点表现出前缓慢后迅猛的特征。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在此时期得已形成并得到相应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特点;同时又面临着诸如环境恶化、城市增长乏力、技术劳动力资源缺乏等一系列的发展难题。 世纪之交,我们要抓住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甘宁青三省区的发展。我们要通过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的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并通过城市这个“增长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甘宁青三省区全面、协调发展。通过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 关键词:20世纪甘宁青三省区区域中等城市发展

蔡尚伟[4](2003)在《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文化与报业”的研究是一项横跨城市研究、文化研究与传媒研究的新的研究领域,加强“城市文化与报业”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深化城市文化研究与发展传媒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若干对新、旧城市关系中的经典代表——重庆、成都为实证考察的对象,还会对区域传播学与比较大众传播学的发展有所启迪。由于前人几乎没有在本领域有系统的研究,本文是在相关研究相当薄弱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全新的学术尝试。 本文包括《前言》、《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报业》、《城市文化形态与报纸——以文学为中心》、《现代城市文化机构与报纸——以大学为中心》、《现代城市文化精神与报纸——以身份意识为中心》、结语共六部分。 《前言》主要对本项研究的意义、学术背景、研究方法、相关文献及研究难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第一章《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报业》对重庆、成都的现代化进程及这个进程中的报业发展的轮廓进行了一次勾勒,揭示出政治、经济条件对报业发展以及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并且力争恰如其分地对城市文化与报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一个宏观的梳理。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两个城市重庆、成都曲折而多维的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的漫长过程。特别是重庆,由一个四川东部的区域性的军事、政治中心逐渐跃升为整个四川的物流中心,经济辐射能力逐渐扩展到整个四川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后来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共和国时期的西南大区所在地、中央直辖市,以后又随着大区的撤消恢复为省辖市,到1997年终于成为共和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的城市发展可谓波澜壮阔曲折动人,相反,成都的地位一直相对稳定,作为多年的四川的政治中心,汉文化在西南的聚集中心,它以历史文化之都的形象稳定地成为重庆关注、排斥、疏离、超越的对象。两个城市的关系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影响二者发展的直接的背景性因素,二者在共同的城市现代化的路途上互相观望互相调整,最终互相促进了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这样的宏观线索也深刻地影响着两地传媒的发展。本章分为“近现代传媒的诞生与早期重庆、成都的城市现代化 (1897—1 937)”、“抗战开始后重庆城市的变化与报业的发展 (1937—1949)”、“在政治风云中的城市及纯政治性报纸(1949—1978)”、“改革开放后成都的发展与报业的辉煌”、“重庆的直辖与报业的勇猛精进”等几个部分,按照成都、重庆城市发展的进程及两座城市报业发展的进程分阶段进行了考察。 第二章《城市文化形态与报纸—以文学为中心》对重要的城市文化形态文学与报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文学是作为报纸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报纸给了文学生长发育的空间。从早期重庆成都的报纸开始,就给文学提供了众多的园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由于四川成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重庆成为首都,自然也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重庆、成都报纸的文学园地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建国以后成都重庆报纸的文学园地也一度十分发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大众文化的兴起,传统的纯文学在报纸上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晚报时代的“群众”副刊文学是对传统党报文学的改进,而以华西都市报为龙头,推进了市民副刊文学的发展,成都商报的报刊文学向大众文化的方向走得更远,传统的文学在报纸上渐渐身影模糊,彻底大众化后的报纸副刊文学存在着式微与泛化的双重走向。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世纪成都重庆的报纸培育了大量的作家及诗人的成长,其中不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重量级人物如李劫人、流沙河等。当然,报纸也培养了大批的文学作者,对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抗战时期报纸援助贫病作家为典型,也可以看出报界帮助文学界的光荣传统。而由于非常时期的历史错误,报纸也曾给作家带来灾祸,当然,严格说来,报纸在其中也是受害者。作为双向关系的另一面,一百余年来,作家、诗人进入重庆成都的报界,也给两座城市的报纸不断带来生机,促进了报纸的发展。报纸与文学潮流的关系也十分紧密,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多家报纸参与了文学“与抗战无关论”的讨论、关于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以及与“战国派”的论争等,对当时的文学思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在现代成都、重庆城市文化史中占据独特地位的知青文学潮,它在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于报纸的推动力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章《现代城市文化机构与报纸—以大学为中心》对在现代文化机构中处于中枢地位的大学与报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的考察。大学的发展对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甚大,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大学为报纸提供了一个由数量众多的具有相当文化水准的市民所构成的报业市场,这是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成都重庆地区大学与报纸的紧密关系从早期报纸《渝报》、《蜀学报》与四川大学的前身尊经书院的经典关系就开始了。民国时期,成都、重庆的大学生参与报纸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学生报纸对改良?

刘静安,朱献文[5](1996)在《Al-Li合金的发展与应用》文中认为对Al-Li合金的发展历史、开发现状与趋势、生产方法和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综述。Al-Li合金是一种综合性能好、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轻合金,但也是技术难度大的高新技术,应继续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拓宽应用领域,使其成为下世纪航空航天的重要选用材料。

黄大昭[6](1995)在《德、英、美三国九家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五》文中研究指明 八、阿留麦克斯铝压延厂阿留麦克斯铝压延厂是阿留麦克斯铝业公司为了专门生产罐料而新建的工厂。工厂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德克萨康纳镇

黄大昭[7](1994)在《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四》文中认为 六、康门威尔斯铝公司利威斯波特压延厂(Commonwealth Aluminum Lewis-port Rolling mill)该厂位于美国肯塔基州(KENTUCKY)的利威斯波特(Lewisport)镇,原属马丁·

黄大昭[8](1994)在《西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四、阿尔康布斯铝公司卢基斯顿铝加工厂该厂位于英国南威尔士的卢基斯顿,离新港(Newport)不远。属 Alcan 波斯板材公司,所属财团为 Alcan 铝公司英国分公司。工厂建于1939年。年产11~12万吨板带,其中4万吨铝箔坯料(供生产3.5~3.6万吨铝箔);0.8~1.0

黄大昭[9](1994)在《西德、英、美三国九家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二》文中指出 三、VAW 铝箔厂该厂位于西德科隆(KOLN)市近郊格雷芬布罗里(GREVENBR OLIH)镇,属 VEREINGTE ALUMI NIUM——WERKE A.G 联合公司(简称 VAW 公司),该公司是西德最大的铝企业,铝产量占西德80%,它有很多子公司,进行冶炼、加工生产。该厂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生产0.5至0.005毫米的薄板带和铝箔,用于印刷、软包装、建筑、汽车工业、电气等方面,全厂1800人,年产量为18万吨,毛料由诺尔夫厂(离该厂45公里)供给,规格为1.2~0.7毫米。

黄大昭[10](1994)在《西德、英、美三国九家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一》文中指出 一、诺尔夫(Norf)铝加工厂该厂位于西德杜塞尔多夫附近的诺尔夫镇,是加拿大阿尔坎(Alcan)在西德分公司——阿尔坎铝业有限公司和西德波恩的联合铝公司 VAW 合资经营的欧州最大的铝压

二、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物流与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前言
    1.2 现代物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2.1 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
    2.2 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
    2.3 现代物流的主要职能
    2.4 现代物流管理的原则
    2.5 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
    2.6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第三章 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3.1 烟草物资概念及有关知识
    3.2 我国烟草行业管理体制
    3.3 云南中烟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3.4 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第四章 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
    4.1 建立云南省烟草物资统一采购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云南省烟草物资统一采购体系框架设计
        4.2.1 组织架构设计
        4.2.2 物资中心职能
        4.2.3 物资采购的总体流程
        4.2.4 烟草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架构
        4.2.5 供应商管理
        4.2.6 供应商评价方法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工程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2)新贸易保护的兴起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新贸易保护兴起的理论基础
    (一) 新贸易保护理论的两个主要来源
    (二) 其他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新贸易保护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政治壁垒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技术壁垒)
    (三) 绿色壁垒
    (四) 反倾销
    (五) 反补贴
    (六) 保障措施(又称紧急措施)
    (七) 对外贸易管理
三、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新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二) 新贸易壁垒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三) 新贸易保护对中国出口产品影响的原因分析
四、应对新贸易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一) 政府层面的对策
    (二) 企业层面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20世纪甘宁青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理论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甘宁青三省区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
    第一节 甘宁青三省区的地理条件与民族构成
        一、自然地理
        二、资源蕴藏
        三、气候生态状况
        四、民族构成
    第二节 甘宁青三省区历史沿革与区域、城市发展
        一、甘宁青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
        二、甘宁青区域与城市发展
第二章 20世纪前半期甘宁青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前半期甘宁青城市发展
        一、清末民初甘宁青城市的发展
        二、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甘宁青城市的衰退
        三、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甘宁青城市的复兴
        四、40年代后期甘宁青城市的衰败
    第二节 20世纪前半期甘宁青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一、农牧业与甘宁青城市发展
        二、商业贸易与甘宁青城市的兴衰
        三、现代工矿业的兴起与甘宁青城市发展
        四、交通通讯的演变与甘宁青城市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前半期甘宁青城市发展特点与原因分析
        一、城市数量少,规模偏小,发展迟滞
        二、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日渐突出
        三、城市发展受战争灾害影响较大,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
        四、城市出现早期现代化趋势,但水平低下
第三章 20世纪后半叶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甘宁青三省区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20世纪后半叶甘宁青城市发展
        二、甘宁青城镇体系的规模、空间、职能变迁
    第二节 20世纪后半叶甘宁青城市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因素始终是这一时期影响甘宁青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二、工业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三、农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着
        四、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明显
        五、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日渐加强
    第三节 三省区中等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20世纪后半叶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特点
        三、甘宁青中等城市与东部中等城市经济与社会事业比较
        四、甘宁青中等城市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世纪之交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实施“一线两翼”发展战略,促进三省区协同发展
        一、甘宁青三省区发展的理论诠释
        二、新亚欧大陆桥城市带与三省区经济发展
        三、构建黄河上游经济区,促进区域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加快甘宁青三省区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强化城市功能,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兰州的发展
        二、完善城市功能结构,促进区域中等城市快速发展
        三、实施政府市场双重导向,积极培育新兴中等城市
结语
参考文献
声明
后记

(4)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城市文化与报业”研究的意义
        1、城市化及城市研究、城市文化研究的意义
        2、“城市文化与传媒”研究的价值
    二、为何选取两个城市?
        1、成渝两市城市文化与报业的代表性
        2、对于发展“区域传播学”与“比较传播学”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及难度
        1、综合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2、在思辩与实证之间倾向后者
        3、文献综述
        4、研究难度
第一章 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报业
    第一节 近现代传媒的诞生与早期重庆、成都的城市现代化(1897——1937)
        一、新潮中的重庆、成都近代化与近代报纸的诞生
        二、重庆、成都在曲折中的发展与现代报纸的全面开花
    第二节 抗战开始后重庆城市的变化与报业的发展(1937——1949)
        一、抗战时期重庆城市的突变
        二、陪都时代重庆报业的异常繁荣
        三、陪都报业对重庆现代化及本土报业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在政治风云中的城市及纯政治性报纸(1949——1978)
        一、解放后报纸性质的统一
        二、纯政治性报纸对城市化的曲折影响
        三、城市工业化——后来报纸发展的基础之一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成都的发展与报业的辉煌
        一、城市的初步发展与晚报的黄金时代
        二、城市的大发展与都市报时代的到来
        三、成都的报业竞争与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重庆的直辖与报业的勇猛精进
        一、重庆直辖与城市发展
        二、直辖后重庆报业的重大变化
        三、重庆报业的局限性与未来空间
第二章 城市文化形态与报纸——以文学为中心
    第一节 作为文学园地的报纸
        一、早期重庆成都报纸的文学园地
        二、抗战以后重庆成都报纸文学园地的繁荣
        三、建国后成都重庆报纸的文学园地
    第二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成都重庆的报刊文学
        一、晚报时代与“群众”副刊文学
        二、都市报时代与市民副刊文学
        三、报纸副刊文学的彻底大众化及式微与泛化
    第三节 报纸与文学界的关系
        一、报纸培养现代作家
        二、报界帮助文学界
        三、非常时期:报纸给作家带来不幸
        四、作家诗人进入报界,给报纸带来生机
    第四节 报纸与文学潮流
第三章 现代城市文化机构与报纸——以大学为中心
    第一节 经典关系:从尊经书院与《渝报》、《蜀学报》开始
    第二节 成都、重庆的大学生与报纸
        一、在校大学生从事报纸工作
        二、成都重庆的大学毕业生服务于两地报界乃至全国报界
    第三节 大学教师与报纸
        一、民国大学教师参与报纸工作的普遍性
        二、大学教师参与报纸的精英文化背景
    第四节 大学的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成都重庆的报业发展
        一、民国时期重庆成都的大学新闻教育与研究
        二、建国后成都重庆的新闻教育与研究
    第五节 报纸对大学的注视与介入
        一、大学作为报纸的重要传播资源和传播内容
        二、报纸对大学的影响
第四章 现代城市文化精神与报纸——以身份意识为中心
    第一节 重庆、成都城市意识的发展在报纸上的体现
        一、早期报纸上的城市意识
        二、重庆独立意识的萌芽
        三、建市以后重庆、成都城市意识的发展
        四、陪都时代重庆成都报纸上的城市意识
        五、重庆直辖后城市意识的爆发
    第二节 报纸与重庆城市文化身份
        一、报纸对重庆文化的认知及重庆报纸的“文化焦虑”
        二、报纸对重庆文化的大力建构
    第三节 成都报纸对“历史文化”的守望与反思
        一、杨森“新政”拆城与报纸的反应
        二、“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皇城的消失与报纸的无力
        三、成都报纸保护城市文化的努力
        四、报纸对城市文化的大反思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声明
后记

四、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四(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物流与云南省烟草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 左寿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2]新贸易保护的兴起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 朱先庆. 山东大学, 2005(07)
  • [3]20世纪甘宁青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 黎仕明. 四川大学, 2004(02)
  • [4]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 蔡尚伟. 四川大学, 2003(02)
  • [5]Al-Li合金的发展与应用[J]. 刘静安,朱献文. 轻合金加工技术, 1996(05)
  • [6]德、英、美三国九家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五[J]. 黄大昭. 有色金属加工, 1995(01)
  • [7]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四[J]. 黄大昭. 有色金属加工, 1994(06)
  • [8]西德、英、美三国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三[J]. 黄大昭. 有色金属加工, 1994(05)
  • [9]西德、英、美三国九家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二[J]. 黄大昭. 有色金属加工, 1994(04)
  • [10]西德、英、美三国九家大型铝加工厂考察报告之一[J]. 黄大昭. 有色金属加工, 1994(03)

标签:;  ;  ;  ;  ;  

德、英、美大型铝加工厂第四次检验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