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狠抓冬季防病灭虫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田野[1](2020)在《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文中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类灾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灾、抗灾、救灾经验。1975年8月驻马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台风带来的极端降雨天气以及水库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严重的水库垮坝事故,境内1座大型水库-板桥水库、1座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和24座小型水库相继垮坝。洪水在驻马店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两万多人死亡,几百万人围困于洪水之中并遭受疾病的侵袭,工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经济损失极为严重。灾害发生后,在中央、省、地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自上而下迅速成立了救灾指挥机构,专门负责不同阶段的救灾工作。同时,制定了明确的灾情分类标准,以农业损失、房屋倒塌情况为依据,将受灾情况具体分为毁灭性灾害、特重灾、重灾、轻灾四种类型。救灾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但在不同阶段,工作重心有着明显的不同。驻马店地区“75·8”洪水救灾工作总体分为以处理险情为主、以临灾救助为主、以恢复生产为主三个阶段。在处理险情阶段,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驻马店地区严重的洪水形势。在临灾救助阶段,集中力量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受灾群众,投放生活物资,并建立临时住所。在恢复生产阶段,通过农业复产复种以及发展副业,来推动生产救灾。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有着明确的形式及特点。物质救灾、医疗救治、号召动员、灾后重建是此次救灾工作的四种主要形式。物质救灾包括发放救灾粮、救灾衣物、救灾款;医疗救治包括派驻专业医疗队伍、发动乡村赤脚医生、拨发医药器具、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重建则包括复建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受损水库及河流堤坝、重建房屋。同时,通过表彰先进模范,树立救灾典型、开展“四大讲”“五大讲”、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思想理论学习的方式对受灾群众进行号召动员,实施精神救灾。此次救灾工作的开展有着突出的特点。救灾部署带有着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同时,大规模的群众动员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驻马店地区“75·8”洪水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灾后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恢复与发展,社会秩序处于稳定状态,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得到增强。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救灾工作有着泛政治化的倾向,救灾过程中出现了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另外,在救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此次救灾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党的领导是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救灾工作的基本遵循,救灾工作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提高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同时,救灾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信息也必须做到公开透明。
董力[2](2019)在《苏垦农发公司稻米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稻米市场总体表现为“内忧外患”。国内稻米产能过剩,粮食收购价格上扬,进口稻米价廉质好,于国内形成倒逼之势。同时国内消费者对稻米品牌意识不强。如何能在潜力巨大的稻米市场,稳定忠实消费者,扩大市场影响,是每个稻米生产加工企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以及品牌形象理论,分析了国内外优秀的稻米营销策略。结合苏垦农发公司稻米营销所处的市场,分析了苏垦农发稻米营销策略现状,发现其存在问题:营销主体开拓市场能力较弱、营销方式落后、联合营销表面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稻米营销策略的改进措施:强化市场开拓能力、加大营销创新力度、深化合作。针对以往学者研究营销策略存在没有实践的瑕疵,本文以苏垦农发公司的子公司新洋分公司为例,设置了稻米营销改进策略的实践。通过分公司稻米品牌营销策略与联合营销策略的实践,展示了改进的营销策略实际应用效果。最后本文就苏垦农发稻米营销策略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其需要完善的认识以及完善的机制,并作出进一步展望与营销策略创新的建议。
潘振邦[3](2019)在《甘肃省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甘肃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苹果优势产区,平凉市的苹果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举足轻重,产品闻名于世。本文以甘肃省平凉市苹果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平凉市典型苹果种植区的地理气候、苹果种植、果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平凉市在苹果生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该市苹果产业在成本价格、品牌经营等方面优势也比较突出;近年来苹果产业发展趋势稳步上扬,其中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趋势比较显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第二,平凉市苹果产业在苹果生产、产业化体系、专业合作组织、市场营销、产业推广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第三,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如政策扶持、社会支持配合、市场潜力发掘、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配套产业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机会。第四,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竞争对手品牌仿冒、同质化产品替代、恶劣自然灾害降临、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完善、果品质量升级压力、劳动力短缺、汇率波动风险等方面的威胁。第五,基于以上对平凉市苹果产业SWOT分析,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一是明确苹果产业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布局;二是培育新型苹果产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三是持续提质增效,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四是重视优良品种引进试验与推广,扎实推进现代栽培模式建设;五是提高苹果采摘后续处理与储藏能力;六是狠抓产业升级,拓展品牌营销立体化;七是推行果品品质检测和全流程监督,加强投入品管理。
车正[4](2019)在《黄海分公司稻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空间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本文拟在剖析分公司自然条件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基础上,通过对黄海分公司的各种农机具及配套农机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研究了稻麦两季的机械作业流程以及农艺技术配套特征,探讨了黄海分公司主要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植保机械以及收获机械的技术优势与提升空间,并从分公司的种植制度、推广应用的农艺技术以及农业机械配套设施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套问题与现代稻麦发展要求,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角度提出了黄海分公司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管理改进建议。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黄海分公司稻麦生产中的种植、耕整地、施肥、秸秆粉碎还田、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均达100%,田间植保、施肥机械化水平达90%,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8%,稻麦生产中的部分环节机械化配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通过对分公司的稻麦种植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以下问题需要进行改进与提升,一是耕整地作业环节流程偏多,对土壤的耕作层和通透性破坏性较大,并且增加了农时,建议可适度减少或者合并部分作业项目;二是降低小麦播种量,小麦播种量偏大、基本苗偏多,不利于稻麦高产群体构建,建议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降低播种量,小麦基本苗适宜值为180~240万/公顷,超出适宜播期范围,播种每推迟一天,基本苗每公顷增加7.5万左右,最迟条件下,基本苗数值不宜超过适宜穗数值的90%;三是更新水稻品种,水稻品种连续多年以连粳7号为主栽品种,品种有所退化,不利于当今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建议引进试验示范适合本区域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并能在2-3年时间内更新。3、通过对稻麦肥料投入时期和用量的分析,认为目前推广的技术未能及时跟上江苏省目前正在推广的施肥新技术,在目前要求减肥减药、绿色高效生产条件下,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重要的减肥途径之一。提出建议推广稻麦高产优质施肥技术,目前小麦高产田氮肥运筹比例为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追施氮肥的肥料利用效率能得到提升;大麦为追求品质,要求氮肥施用比例为7:1: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以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调;水稻使用长效肥改善施肥次数,减少机车整地作业程序,可以提升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同时提高追肥时期的准确性(适时性)。4、通过对分公司近几年的稻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各环节分析,建议一是仍需出台相关文件或以其他方式提升机驾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农机农艺配套作业质量;二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的农药品种,使防治时期、防治效果、防治药剂以及防治机械方面逐步向高质量、高标准的方向迈进;三是要注重新型植保机械与技术的引进与更新,特别是新型高效农机的应用,以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和质量。5、通过对收割机械质量和效率的分析,尚存在着收割损失率与破碎率偏高、清洁度略高、秸秆粉碎匀铺程度偏低等问题,建议进一步规范收割质量标准,依据不同机型、籽粒成熟度、籽粒水份高低等分类制定相关标准,从而降低收割损失,提高秸秆还田质量。6、通过对分公司农机管理现状与机制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分公司制定的相关农机考核只是针对国有农机以及国有机驾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对民营农机的相关考核制度;历年来未曾对农机作业质量标准进行追溯,形成不少机驾人员和农机户偷工减料,作业质量逐年降低。民营农机户和民营农机驾驶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分布不均匀,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国有农机部分管理人员和机驾人员老龄化严重,年轻的后备人才少;农业技术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人员数量不足,机械操作技能较差,大队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机械操作水平有限,真正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较难。7、在研究与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分公司稻麦两季的机械作业流程以及农艺技术配套等环节的分析,建议制定促进稻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完备稻麦生产与粗加工各环节机械的造型、升级与配套;推广适合本地生态生产条件、适应农机装备、轻简适用的稻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农机与农艺操作人员技能;构建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与生产体系;强化稻麦产业整合联动,产、加、销一体化,实现生产、加工、流通行业的利润合理流动与共享。
徐瑛[5](2017)在《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指出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病原研究为基础,结合防微药剂的组合与筛选,根据桑园昆虫微病预警监测机制,有效控制桑园虫口密度,杜绝微粒子病传染源。以小蚕用叶洗消、大蚕用叶喷洒防微灵和常规消毒防病为预防重点,辅以严格母蛾镜检和成品检验的要求,从环境、桑园、蚕室、质检几方面技术处理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技术,要点如下。
王彤[6](2017)在《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滇西德宏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等原因,加之医疗卫生水平低,技术落后,意识薄弱,瘴疠、疟疾等热带疾疫频繁爆发。又受频繁水灾、兵灾的破坏,对当地社会医疗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故一直都是中外闻名的“瘴疠之区”。传统社会中,滇西德宏地区疟疾长期肆虐,但主要只依靠宗教医疗和巫医抵御疾病。乾隆滇缅战争后,中医开始进入德宏,才打破了巫医治病的局面。晚清时期,随着传教士的进入、西医西药的传入,近代医疗萌芽、发展,但成效有限。20世纪30年代末,战乱频仍,疟疾流行加剧,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战争医疗的进入得到了显着发展,但因受政治、经济和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疟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950年代后,疟疾的防治与国家对边疆的开发及经营紧密联系到了一起,爱国医疗卫生运动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展,有效遏制了疟疾的流行和传播。1980年代后,改革开放政策及边境口岸的开放,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随之增多,输入型疟疾成为德宏疟疾流行的主要动因,但因疟疾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德宏疟疾得到了及时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传播,基本处于可控状态。2000年后全球疟疾基金的推广,云南疟疾防控进入了全球化阶段,疟疾控制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德宏疟疾控制也取得了极大进步。滇西德宏地区地处边疆国境线地带,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易受国内外政治环境和当地少数民族观念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疟疾的流行和防治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全球化、政治、技术、战争等因素是使滇西德宏地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国家化”和“现代化”成为主流,这些在疟疾的防治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滇西德宏地区在政治、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努力与实践。
于红秀[7](2016)在《阜康市蟠桃品种引种筛选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本文以阜康市城关镇设施蟠桃园和九运街镇露地蟠桃园的蟠桃为试验材料,通过引种筛选、设施蟠桃高效施肥技术、设施蟠桃CO2气肥效应、蟠桃白粉病药效防治试验、昆虫性诱剂应用试验、蟠桃越冬的不同覆盖方式效果对比等试验,以及合理栽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筛选出了适于阜康市栽培的蟠桃品种,提出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案,并建立了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为阜康市以蟠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通过一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发现4个蟠桃品种可在阜康市大部分地区正常生长。美国红蟠、英热尔大蟠品质优良,抗寒、抗旱、抗热及对部分常发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综合应用合理的土壤和水分管理制度、控制适宜的负载量、匍匐整形修剪、无土覆盖安全越冬防止树体冻害等农业栽培技术,总结出了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蟠桃园土壤改良和配套施肥技术,提倡蟠桃休眠期施药,在秋季落叶后和春季萌芽前树体各喷施一次3-5°Be石硫合剂,覆盖前枝干刷涂白剂,可提高树体的综合抵抗能力,减少越冬病原,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3、根据示范区不同蟠桃温室的肥力情况,在施优质有机肥的基础上,每667㎡需施尿素22.8-29.9 kg,磷酸二铵11.9-22.9 kg,硫酸钾13.5-27.5 kg。总结出了示范区温室蟠桃绿色果品生产所需的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以及配套的施肥技术,并在示范区进行示范应用。有机肥在果实采摘后或秋天施入,需配合施加磷肥。追加肥料主要在坐果时期和果实膨大的时候,坐果期以氮肥为主,辅助用少量磷肥和钾肥,果实膨大期以氮、钾肥为主,适当配施少量磷肥。4、在设施蟠桃果实发育期,增施CO2气肥能够明显提高温室内全天的CO2浓度,使蟠桃树光合作用增强,净光合速率提高,最终使蟠桃产量提高、品质改善。
强国才[8](2015)在《对临潭县肉羊养殖基地建设的思考》文中认为甘南州半农半牧区建设肉羊养殖基地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养殖小区通过科学规划,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养殖设施,实施围栏、轮牧和人工种草,通过引进优良种公羊与本地母羊进行杂交,在放牧加舍饲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商品肥羔,增加养殖户效益。
张儒子[9](2014)在《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述论(1952-1959)》文中研究表明爱国卫生运动,又称“公共卫生运动”,是指政府组织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开展社会性的卫生健康活动,即倡导公民遵守公共环境卫生、学习掌握卫生健康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等。本文选择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主攻课题,重点在于通过对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回顾,探索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其经验教训,希望能为今日成都公共卫生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一些启发。本文共分六章,约6万字左右。第一章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概述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渊源和建国初期成都的公共卫生状况;第二章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管理,重点对成都爱卫会及各区县爱卫会分会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上),重点论述了1952年到1955年,运动主要是肃清“三害”“五毒”,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第四章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下),着重论述了1956年到1959年运动以除“四害”、“七害”为重点;第五章是重点分析论述了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基本特点;第六章着重总结了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经验教训。通过以上论述,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选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第一次对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拓宽了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二是本文充分利用现查阅档案文献资料,着重阐明了建国初期成都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号召,结合本市的具体实情,组织人民群众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爱国卫生运动;三是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原因、发展规律和特点,即它是一场伟大的群众性社会改革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于大泳[10](2014)在《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52年春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和中国实施了细菌战,致使中朝两国疫病的大范围流行,给两国军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和减少疾病,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地群众性卫生运动,我们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地开展不但有效地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争,而且也减少了疾病,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运动发起一直到现在,爱国卫生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历史时期都起到了移风易俗和改造国家的重要作用,而且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其1952—1965年期间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总结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对这期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论文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主要对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措施、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以及山东省部分地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典型做法进行介绍。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兴起,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期间,山东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了设置省、市、县、乡四级防疫机构,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和开展环境卫生等措施,彻底地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改善了城乡卫生面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有效地控制了流行性疾病,推动了山东省医疗机构建设,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完善了各级妇幼保健组织,探索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二部分主要介绍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卫生部门工作开展不平衡,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对农业生产中的劳动保护重视不足以及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利用上存在着问题。存在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经费不足,缺乏人才,缺乏卫生运动与生产结合问题的经验。第三部分主要介绍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经验及其对当今的启示。爱国卫生运动在山东省的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是有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专业的机构和专业队伍,爱国卫生运动与生产结合起来,健全制度,保持经常。对当今的启示主要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宣传先行,坚持科学性,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
二、狠抓冬季防病灭虫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狠抓冬季防病灭虫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1、救灾 |
2、救灾工作 |
3、“75·8”洪水 |
4、驻马店地区 |
(三)研究综述 |
1、关于灾荒、救灾的研究 |
2、关于中国共产党救灾思想、实践的研究 |
3、关于“75·8”洪水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田野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五)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1、研究重难点 |
2、研究创新点 |
一、“75·8”洪水成因及灾情影响 |
(一)灾害成因 |
1、自然因素:台风导致创世界纪录降雨 |
2、人为因素 |
(二)灾情影响 |
1、人口伤亡严重 |
2、工农业受损 |
3、基础设施瘫痪 |
4、疾病疫情的爆发 |
二、救灾机构的设立及灾情分类 |
(一)救灾机构的设立 |
1、中央、省级救灾机构 |
2、地、县级救灾机构 |
3、社、队救灾机构 |
4、军队救灾机构 |
(二)灾情分类 |
三、救灾工作的三个阶段 |
(一)以处理险情为主的阶段 |
1、疏:扒开阻水工程,加快泄洪速度 |
2、堵:加固河堤库坝,排除潜在险情 |
(二)以临灾救助为主的阶段 |
1、坚持“救人第一”,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 |
2、投放生活物资 |
3、建立临时住所安置灾民 |
(三)以恢复生产为主的阶段 |
1、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
2、依托社队集体发展副业 |
四、救灾工作的形式及特点 |
(一)物质救灾 |
1、食品救济 |
2、衣物救济 |
3、发放救灾款 |
4、其它救济 |
(二)医疗救治 |
1、派驻专业医疗队伍 |
2、发动乡村赤脚医生 |
3、拨发医药器具 |
4、开展消毒防疫卫生工作 |
(三)号召动员 |
1、表彰先进模范,树立救灾典型 |
2、开展“四大讲”、“五大讲”鼓舞灾民信心 |
3、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思想理论学习 |
(四)灾后重建 |
1、复建农田基础设施 |
2、修复受损水库、河流堤坝 |
3、重建房屋 |
(五)救灾工作特点 |
1、大规模的群众动员 |
2、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 |
五、救灾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一)救灾工作成效 |
1、推动了灾区生产生活的恢复与发展 |
2、稳定了灾区社会秩序 |
3、增强了受灾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
(二)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
1、救灾工作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 |
2、发生了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 |
3、救灾信息出现一定的偏差 |
六、救灾工作的启示 |
(一)党的领导是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救灾工作的基本遵循 |
(三)救灾工作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提高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 |
(五)救灾工作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苏垦农发公司稻米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2.1.1 市场营销的定义 |
2.1.2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
2.2 品牌形象理论 |
2.2.1 品牌形象的定义 |
2.2.2 品牌形象的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
2.3.2 稻米营销文献综述 |
第三章 SKIA稻米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 |
3.1 苏垦农发公司发展历程 |
3.1.1 发展历程 |
3.1.2 发展现状 |
3.2 内部环境优劣分析 |
3.2.1 内部环境优势 |
3.2.2 内部环境劣势 |
3.3 外部环境优劣分析 |
3.3.1 外部环境优势 |
3.3.2 外部环境劣势 |
第四章 SKIA稻米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稻米营销策略分析 |
4.1.1 营销理念与营销策略 |
4.1.2 营销渠道与营销方式 |
4.2 稻米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2.1 营销主体开拓市场能力较弱 |
4.2.2 营销方式落后 |
4.2.3 联合营销策略表面化 |
第五章 SKIA稻米营销策略实证分析与改进方案 |
5.1 问卷调查实证分析 |
5.1.1 问卷调查发放 |
5.1.2 营销影响因素分析 |
5.2 稻米营销策略改进方案 |
5.2.1 强化市场开拓能力 |
5.2.2 加大营销创新力度 |
5.2.3 深化合作 |
5.3 营销策略改进方案实施 |
5.3.1 营销策略改进方案制定 |
5.3.2 营销策略改进方案实施 |
5.4 营销策略应用评估 |
5.4.1 应用效果 |
5.4.2 间接效益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苏垦农发公司稻米营销策略的实施需要正确的认识 |
6.1.2 苏垦农发公司稻米营销策略的实施需要完善的机制 |
6.2 建议与进一步的展望 |
6.2.1 稻米营销策略建议 |
6.2.2 进一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关于稻米的问卷 |
致谢 |
(3)甘肃省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内容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相关评述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4 交易费用理论 |
第三章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3.1 我国苹果生产概况 |
3.2 我国苹果产区分布及产量分布情况 |
3.3 我国苹果品种格局 |
3.4 我国苹果加工概况 |
3.5 全国苹果贸易概况 |
3.5.1 鲜果贸易 |
3.5.2 果汁贸易 |
第四章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状况 |
4.1 总体概况 |
4.2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历程 |
4.2.1 苹果产业起步探索阶段 |
4.2.2 苹果产业规模扩张阶段 |
4.2.3 苹果产业产业化经营阶段 |
4.2.4 苹果产业树品牌提质量阶段 |
4.3 平凉市苹果产业区域发展状况 |
4.3.1 东部泾河流域苹果产业集中区 |
4.3.2 西部葫芦河流域苹果产业集中区 |
4.4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特征 |
4.4.1 苹果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体量仍很有限 |
4.4.2 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但所占比重不高 |
4.4.3 苹果产业化开发提速换挡,但巨大潜力尚待挖掘 |
4.4.4 品牌效应初见成效 |
4.4.5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功能需持续强化 |
4.4.6 综合效益持续提升 |
第五章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SWOT分析 |
5.1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
5.1.1 地域优势 |
5.1.2 后发优势 |
5.1.3 品牌优势 |
5.1.4 服务体系优势 |
5.1.5 成本价格优势 |
5.1.6 绿色健康优势 |
5.1.7 政策扶持优势 |
5.2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
5.2.1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5.2.2 苹果产业化体系存在的问题 |
5.2.3 苹果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
5.2.4 平凉市苹果产业化市场销售方面问题 |
5.2.5 苹果产业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5.3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5.3.1 政策机遇 |
5.3.2 全社会支持配合 |
5.3.3 市场潜力巨大 |
5.3.4 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利用 |
5.3.5 配套产业日臻完善 |
5.3.6 苹果专业合作社作用强化 |
5.4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分析 |
5.4.1 竞争对手假借平凉苹果品牌仿冒的威胁 |
5.4.2 多元化竞争加剧和同质化产品的替代威胁 |
5.4.3 自然灾害威胁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 |
5.4.4 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完善制约未来发展 |
5.4.5 市场对果品质量要求升级 |
5.4.6 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面临劳动力匮乏窘境 |
5.4.7 汇率因素威胁平凉市苹果出口 |
第六章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6.1 明确苹果产业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布局 |
6.2 培育新型苹果产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
6.3 持续提质增效,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 |
6.4 重视优良品种引进试验与推广,扎实推进现代栽培模式建设 |
6.5 提高苹果采摘后续处理与储藏能力 |
6.6 狠抓产业升级,拓展品牌营销立体化 |
6.7 推行果品品质检测和全流程监督,加强投入品管理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7.2.1 创新点 |
7.2.2 不足之处 |
7.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黄海分公司稻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空间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1 国外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
1.2.1.2 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向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2.1 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 |
1.2.2.2 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
1.2.2.3 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走向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和分析 |
3.1 黄海分公司概况 |
3.2 黄海分公司农业机械现状 |
3.2.1 黄海分公司农机装备概况 |
3.2.2 国有与民营农机管理情况 |
3.2.2.1 国有农机管理情况 |
3.2.2.2 民营农机管理情况 |
3.2.3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3.3 黄海分公司小/大麦生产过程中农艺、农机措施提升空间分析 |
3.3.1 小/大麦农机耕种作业流程的提升空间分析 |
3.3.2 机播小/大麦基本苗提升空间分析 |
3.3.3 机械施肥水平提升空间分析 |
3.3.4 机械植保水平提升空间分析 |
3.3.5 机械收获水平提升空间分析 |
3.4 黄海分公司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艺、农机措施提升空间分析 |
3.4.1 水稻农机耕种作业流程的优化提升空间 |
3.4.2 水稻育秧播种流程提升空间分析 |
3.4.2.1 毯苗机插稻育秧流程提升空间分析 |
3.4.2.2 钵苗机插稻育秧流程提升空间分析 |
3.4.2.3 水直播稻播种流程提升空间分析 |
3.4.3 机械施肥措施提升空间分析 |
3.4.4 机械植保措施提升空间分析 |
3.4.5 机械收获措施提升空间分析 |
3.5 黄海分公司农机人员能力调查分析 |
3.5.1 基本情况 |
3.5.2 对于当前农机操作合理性的评价 |
3.5.3 当前农机操作人员接受新知识的认同度 |
4 提升黄海分公司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的建议 |
4.1 制约黄海分公司稻麦机械化生产效率的因素分析 |
4.2 提升黄海分公司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的建议 |
4.2.1 合理制定稻麦生产布局,提高农时利用效率 |
4.2.2 制定促进稻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
4.2.3 完备稻麦生产与粗加工各环节机械的造型、升级与配套 |
4.2.4 推广适合本地生态生产条件、适应农机装备、轻简适用的稻麦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4.2.5 完善配套政策,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农机与农艺操作人员技能 |
4.2.6 构建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与生产体系 |
4.2.7 强化稻麦产业整合联动,产、加、销一体化,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利润合理流动与共享 |
附录 黄海分公司农机人员情况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好预警监测, 制定预控方案 |
二、严格消毒净化, 做好蚕室防微工作 |
三、做好桑园桑叶防微, 切断食下传染 |
四、加强蚕种质量检验, 杜绝胚种传染 |
(6)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回顾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的社会生态背景 |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疟疾 |
一、纬度、气候与疟疾 |
二、地形、海拔与疟疾 |
三、山河与疟疾 |
四、区位与疟疾 |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疟疾 |
一、环境卫生与疟疾 |
二、生活习惯与疟疾 |
三、傣族人居环境与疟疾 |
四、宗教信仰与疟疾 |
第三节 医疗卫生状况与疟疾 |
一、医疗卫生组织与疟疾 |
二、医疗卫生条件与疟疾 |
三、少数民族医药与疟疾 |
第二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的疟疾流行 |
第一节 疟疾流行概况 |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状况 |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状况 |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情况 |
第二节 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特点 |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特点 |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特点 |
三、新中国时期拒疾流行特点 |
第三节 疟疾流行原因分析 |
一、清代瘴气分布原因 |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原因 |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原因 |
第三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
第一节 晚清以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
一、元明时期的巫医治疗法 |
二、清中前期的中医诊疗法 |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
一、国际社会的抗疟行为 |
二、国民政府的抗疟措施 |
第三节 1950年代以后的疟疾防治 |
一、调查研究和防治结合阶段(1950-1958年) |
二、大面积防治阶段(1959—1966年) |
三、制止疟疾暴发流行阶段(1967-1975年) |
四、现代化防治阶段(1976—2002年) |
第四节 全球化防治阶段(2003-2014年) |
一、全球疟疾基金项目初始阶段(2003-2006年) |
二、中缅边境疟疾联防项目阶段(2007-2009年) |
三、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阶段(2010-2014年) |
第四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地方性认知 |
第一节 病原的认识 |
一、恶鬼致病 |
二、疫气致病 |
第二节 病因的认识 |
一、道德因素 |
二、现实因素 |
第三节 西医传入后的认知 |
一、病原的认识 |
二、病因的认识 |
三、治疗方式的认识 |
第五章 从边徼之地到天下一体: 医疗卫生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第一节 民众行为与疟疾流行病学 |
一、少数民族风俗、观念与疾病 |
二、人口流动与疟疾流行 |
第二节 疾病、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 |
一、滇西德宏地区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历程 |
二、从医疗史角度对“现代化”问题的反思 |
第三节 疾病、政治与国家 |
一、臣民·国民·人民·公民: 中国医疗政治的转向 |
二、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 |
三、国家的凸显和地方的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阜康市蟠桃品种引种筛选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蟠桃概述 |
1.2 蟠桃市场分析 |
1.3 阜康市蟠桃产业生态文化环境 |
1.4 阜康市蟠桃生产现状 |
1.5 阜康市种植蟠桃效益分析 |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阜康市蟠桃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
2.1 材料及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3章 阜康市设施蟠桃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4章 阜康市露地蟠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阜康市发展蟠桃的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对临潭县肉羊养殖基地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羊养殖示范点建设规划及流程 |
2 示范点基础设施及饲草基地建设 |
2.1 示范点选址 |
2.2 养殖示范户的确定 |
2.3 棚圈及附属设施建设 |
2.4 草场围栏建设及人工草地种植 |
3 种羊引进、饲养管理及技术服务保障 |
3.1 种羊引进、投放及管理利用 |
3.2 肉羊养殖点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
3.2.1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 |
3.2.2 种羊利用方式设定 |
3.2.3 绵羊饲养管理示范培训 |
3.2.4 绵羊药浴和疫病防治 |
4 肉羊养殖示范点建设效益 |
5 肉羊养殖基地建设结论 |
6 对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
6.1 加强防疫, 确保产业安全 |
6.2 建立一支稳定专职的防疫队伍 |
6.3 强化动物防控中心的职能作用 |
6.4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
6.5 加大科普力度, 提高科学饲养水平 |
6.6 适度发展, 稳步推进 |
6.7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抓好落实 |
(9)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述论(1952-195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
1.1 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渊源 |
1.2 建国初期成都的卫生状况 |
1.2.1 街道卫生状况 |
1.2.2 厕所卫生状况 |
1.2.3 河水水井的卫生状况 |
1.2.4 传染疾病 |
1.2.5 医疗卫生状况 |
2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管理 |
2.1 中央及地方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概况 |
2.1.1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2.1.2 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2.2 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成立 |
2.3 成都市各区爱国卫生运动分会的成立及职能 |
2.4 制订实施各种规章制度 |
3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上) |
3.1 1952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3.2 1953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3.3 1954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3.4 1955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4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下) |
4.1 1956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4.2 1957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4.3 1958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4.4 1959 年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5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特征 |
5.1 以政府指令为主要推动力 |
5.2 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
5.3 突击式运动与常规性活动相配合 |
5.4 结合卫生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6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成绩及经验教训 |
6.1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主要成绩 |
6.1.1 粉碎了敌人的细菌战,提高了群众的爱国热情 |
6.1.2 破除了旧习俗,重塑了新风尚 |
6.1.3 健全了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改善了城乡卫生面貌 |
6.1.4 消灭了病虫害,流行性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6.2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所取得的主要经验 |
6.2.1 党政干部的强力领导和支持为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
6.2.2 广泛发动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开展运动的主力军 |
6.2.3 重突击、树典型,紧抓表扬批评是推动运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
6.2.4 搞卫生与促生产紧密相结合是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
6.2.5 大力普及卫生科学技术 |
6.3 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的教训 |
6.3.1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不平衡,不够普遍深入并缺乏经常性 |
6.3.2 有些运动项目忽视客观规律,脱离实际情况 |
6.3.3 形式主义作风较为盛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一) 选题的目的 |
(二) 选题的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部分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情况 |
一、 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兴起 |
(一) 中央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精神 |
(二) 爱国卫生运动在山东省的蓬勃开展 |
(三) 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 |
二、 山东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政策措施 |
(一) 建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 |
(二) 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
(三) 大力开展环境卫生运动 |
三、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 |
(一) 彻底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 |
(二) 改善了城乡卫生面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
(三) 流行性疾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
(四) 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取得显着成果 |
四、 山东各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典型做法 |
(一) 潘家岑坚持泥封发酵堆肥的具体做法 |
(二) 日照县的具体做法 |
(三) 淄博市牟家庄通过积肥消灭蚊蝇滋生地 |
(四) 嘉祥县农村保健员组织情况介绍 |
第二部分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卫生部门工作开展不平衡 |
(二) 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
(三) 农业生产中的劳动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 |
(四) 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
二、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缺乏深入细致地全面教育 |
(二) 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
(三) 经费不足,缺乏人才 |
(四) 缺乏卫生运动与生产结合问题的经验 |
第三部分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经验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
一、 1952—1965 年山东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经验 |
(一) 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
(二) 坚持走群众路线 |
(三) 建立专业化的机构和队伍 |
(四) 爱国卫生运动与生产结合起来 |
(五) 健全制度,保持经常 |
二、 1952—1965 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对当今的启示 |
(一)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宣传先行 |
(二)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科学性 |
(三)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群众路线 |
(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狠抓冬季防病灭虫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D]. 田野. 武汉大学, 2020(04)
- [2]苏垦农发公司稻米营销策略研究[D]. 董力. 苏州大学, 2019(03)
- [3]甘肃省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潘振邦. 兰州大学, 2019(08)
- [4]黄海分公司稻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空间探讨[D]. 车正. 扬州大学, 2019(05)
- [5]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J]. 徐瑛. 湖南农业, 2017(11)
- [6]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D]. 王彤. 云南大学, 2017(06)
- [7]阜康市蟠桃品种引种筛选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 于红秀.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8]对临潭县肉羊养殖基地建设的思考[J]. 强国才. 甘肃畜牧兽医, 2015(11)
- [9]建国初期成都爱国卫生运动述论(1952-1959)[D]. 张儒子.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2)
- [10]1952-1965年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问题研究[D]. 于大泳. 齐鲁工业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