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现代军工企业制度 再造军工企业发展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谭清美,赵真[1](2022)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实现资源有序联系和科学配置,理清其组建过程和运行逻辑,对优化军民融合产业,提高协同网络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内在运行机制和逻辑。研究发现: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政府是核心行动者,国有军工企业、军队等是其他人类行动者,产业环境、发展愿景是非人类行动者;协同创新网络初期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识别强制通行点,挖掘并赋予合作利益,吸引其他行动者加入网络;协同创新网络进入动员阶段后存在多种参与模式,核心行动者或变为军工企业,需要各行动者及时关注,调整身份。这将为军民融合产业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
薛新波,王艳霞,周中林[2](2021)在《博弈论视角下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模型构建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情报共享决策是当前军民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将直接影响军民融合的效率和效果,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情报共享收益与共享概率(共享意愿)的期望收益函数,构建了情报共享决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提出了加强情报共享意识的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加强情报共享过程监控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改进策略,以促进军民双方的情报共享。
柳直[3](2020)在《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文中指出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转折期。多年的农村斗争环境使中共的城市经济管理经验近乎空白,因此,中共初入城市,如何做好城市经济建设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关于中共城市经济建设的研究,建国后的很丰富,解放战争时期的较少,且散见于城市接管研究中的经济管理部分。既无法展现历史的复杂面向,更看不到中共在初次接触城市经济时由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旅大作为中共最早接触的工业大城市,是中共进行经济管理的学习场所与试验场,为研究中共早期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本文以中共旅大经济重建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厘清其经过、述析其得失、总结其经验,借以探究中共最初是如何探索与学习,掌握管理城市经济的能力。旅大作为中共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既负有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责任,还担负着支援前线战争的任务,这一切都离不开旅大生产的发展。然而,中共的经济重建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中共接手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摊子”。二是中共干部长期在农村工作,对管理工业城市非常陌生,缺乏经验。三是旅大正处于苏军军事管制之下,如何与苏军和睦相处,取得苏军的信任,以便顺利开展工作,是旅大中共需要面对的崭新的问题。旅大中共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着手旅大经济重建工作。解决民众基本生活问题,安定民生是经济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前提。解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停顿和混乱状态,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存。其时旅大有三至五万人经常处于失业与半饥饿状态,居住环境更是破败不堪。为此,旅大中共采取整顿粮市、开荒等方式增加粮食;组织无业贫妇和老弱病残等做鞋、织网以解决其生活出路;发动住宅调整运动使贫苦民众迁入新居。民生问题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使初入旅大的中共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开动机器,开展工业生产既是保证本地民众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亦是支援前线的内在需求。旅大中共与苏军充分沟通协商,从其手中陆续接收了一批日本遗留的大型工厂,先后克服了资金、技术、原料、管理等难题,恢复与发展了民用工业,组织与创办了军事工业。几年间,旅大中共大力发展公营工业,奖励与扶持私营工业,在中苏合营企业中虚心学习技术与管理经验。旅大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既保障了民众基本需求,大批军工产品又有力地支援了战争。旅大因港兴市,依靠外地粮食、原料的输入及加工品的输出得以发展并带动市内商业繁荣。可以说,对外贸易是旅大的生命线。解放之初,旅大对外受国民党封锁,海、陆交通断绝,市内摊贩充斥街头,奸商横行,市场秩序混乱。为此,旅大中共积极发展公营商业,保护与扶助正当私商,有计划地组织消费合作社以调剂市场,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强贸易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粮食与工业原料的进口及成品的推销。旅大商业步入正轨,保障了民生与生产的发展。作为苏军军管区,旅大的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苏军手中。由于红军票流通量过多,导致旅大物价不断上涨。为此,苏军决定实施货币“贴帖”,降低货币流通量以稳定币值。但是,效果并不显着,物价仍在缓慢增长。于是,随着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11月中苏双方商定再次实行货币改革,以彻底解决物价与货币发行权问题。“关东币”的发行提高了币值,降低了物价,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强了中共的经济力量,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表明苏方对旅大的经济控制逐步松动,中共在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得到提升。城市与乡村互相依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过去,旅大农民饱受殖民统治者与封建地富的双重剥削,亟需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改变生产关系。考虑到旅大多市郊农村的现实情况与苏军军管的特殊性,中共将调整土地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采取逐步削弱地富势力的方针;建国后,实施土地调剂。旅大土改成功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农副产品、工业原料等,并成为工业品的消费市场,促进了旅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旅大作为中共最早尝试经济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对初来乍到的中共来说,是城市新环境。中共面临着管理大工业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也找不到模式可以模仿。旅大中共边摸索边学习,经过四年多的建设,成效显着。经济上,农业生产逐年提高,工业恢复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规模与水平,商业与贸易日渐繁荣,物价稳步下降,失业现象被彻底消灭,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性质上,基本确立了以公营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而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使旅大成为新中国生产型城市的典型。中共在旅大的经济重建表明,在中共早期城市经济建设中,干部要转换思想,与时俱进。既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推行中共的经济政策,将发展工业生产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又要积极开展方针政策宣传、妥善照顾各阶层利益以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为经济重建提供保障。
杨帆[4](2020)在《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天型号任务的研制能力是航天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迭代的日新月异,LS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由于受军工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观念不强的影响,存在系统及产品开发流程冗余、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高成本使军工企业新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低,并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从管理上寻找破解之策,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寻求管理创新方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实现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的优化设计,成为LS研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系统梳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理论和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 IPD主要思想、IPD的整体框架及其结构化流程和管道管理、共用基础模块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在国内外的实践。其次,在对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研制管理体系、特别是系统级产品研制流程的通用性及专用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当前研制流程各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基于IPD流程和总体结构框架,对系统级产品三阶段开发流程,以及多项目并行下的IPD管道管理流程进行改进设计。最后,给出改进方案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及实施效果。本文认为,要完成产品开发流程的设计改进,其一,在产品开发流程的概念阶段,需提前进行相关质量保证策划;计划阶段,需引入全级次管理供应商;开发阶段,需各方协同精准设计。其二,通过提出实施管道入口评审,IPMT调配平衡管道内外部资源等措施,实施多项目并行下的IPD管道管理本文研究的意义,一方面,对于LS研究所系统及产品开发中的流程优化、多项目并行开发等方面,实现本单位型号产品研制管理的追赶超越。另一方面,在IPD管理模式在型号产品中的应用方面,为同行业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彭伯豪[5](2019)在《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国内5家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制造企业于2010年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上市,重组上市后成立CAEC公司,5家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制造企业为CAEC公司一级子公司,分别位于5个省市,5家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制造企业下设若干分子公司,由此CAEC公司成为全国唯一集研究制造为一体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集团公司。资产重组前均为传统军工国有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体系、会计信息系统等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整合财务数据困难,实效性上会计信息往往会滞后。完成资产重组后,CAEC公司提出“财务管理体系统一、财务信息高度共享、搭建财务共享中心、推进集团公司BI”的要求,由于尚未完全实现总部要求,存在一系列弊病。本文旨在立足于CAEC公司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管控背景下,通过对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分析,从规范分子公司会计政策、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传输速度等方面着手,结合国内外财务共享服务发展趋势,探索如何构建军工制造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解决方案。提高管理和控制能力,优化各项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提升财务管理价值,并将更多财务资源释放到公司的战略支持中。并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增进集团管控的宽度和深度。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利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结合CAEC公司这样转型阶段的专业化集团公司,研究财务共享对于CAEC集团管理的具体实践。结合财务共享服务发展趋势,从会计业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搭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点、可操作性,探索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的基本原则、整体实施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从系统环境、标准化、业务流程、报告流程等方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体系进行重新构造,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军工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突出研究该行业搭建财务共享中心的特点。总结得出了组织结构、管理观念、人才队伍、定价管理、科研费管理等方面的成效,同时归纳了面临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及建议,为我国各类军工集团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设性意义。同时希望通过研究,不断创新,探索传统军工制造企业如何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找到军工制造企业与财务共享服务及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最佳契合点。
张佳声[6](2019)在《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和QSPM矩阵的综合运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总体稳定。为了进一步统筹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将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坚持兼顾发展与安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全面构建一体化国防体系和军工能力的具体战略要求。航天S院作为传统的国有航天军工企业,在优先保障国家国防安全、军备武器研制任务完成的同时,也按照军民融合战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深入推进民用产业发展,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与各类市场要素相结合,在激烈的民用产业市场竞争中生存并求得持续发展,就成了航天S院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为背景,在借鉴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世界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选取航天S院民用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相关分析工具,通过PEST分析、外部因素评价(EFE分析)和内部因素评价(IFE分析)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能力与劣势等关键因素进行确认、权重配比和加权计算,并将SWOT分析与QSPM矩阵联合运用,对选取战略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相应的实施措施排序,对当前情况下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的战略方案设计、选取及实施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航天S院民用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陈抒[7](2019)在《基于财务共享的军工企业财务转型问题研究 ——以F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军工企业由于产品国防性等特殊原因,行业准入、退出壁垒高,市场环境相对封闭,行业内企业间竞争并不激烈。产品需求方在军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军工企业根据需求方的要求来规划安排科研生产任务,企业自主性、能动性不强,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计划性质。因此,与一般企业相比,军工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缺乏应变能力和盈利能力。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等的推行使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军工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去参与市场化竞争。财务战略是一项重要的企业职能战略,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军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普遍仍处在传统的以核算和事后监督为主阶段,财务没有深入到企业核心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决策支持和成果分析,对企业应变能力和盈利能力支持不足,要配合企业战略转型进行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有许多途径,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进行财务转型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且较为成功的方式。军工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有自身特殊性和局限性,无法灵活借鉴一般企业的财务转型经验,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活动上有更多困难,如何因地制宜进行财务转型是军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首先交代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财务共享、财务转型、军工企业财务转型领域的研究成果。然后对财务共享服务、财务转型、军工企业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介绍了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军工企业财务管理基本情况、财务转型的背景和目的等。然后以F军工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将其财务管理情况现状、财务转型目的与前文理论分析相结合,构建其基于财务共享进行财务转型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展示和分析其财务转型实际工作及成效。最后总结F公司转型经验,提炼军工企业基于财务共享进行财务转型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F公司的财务转型总体思路,对其财务转型工作实际过程中的各项规划和举措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经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其他军工企业开展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转型特别是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由于笔者工作岗位和经历的局限,难以对案例企业财务转型整体设计规划有足够详细、清晰的了解,导致论文中的支撑文件和数据资料不够丰富。由于案例企业财务转型工作推进时间不长,一些流程还不完整或还没有捋顺,所以文中对转型后财务工作模式的描述不够细致。
申双成[8](2018)在《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强国强军和传统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战略的推进,国内传统军工企业面临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在买方市场中,始终是客户掌握着自主选择权,如何赢得客户,并与之持续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对于像H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军工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H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军工企业如何有效的开拓新客户,并持续维持客户的满意度为出发点,从其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角度切入,寻求解决方案,包括组织管理体制变革、关键客户的有效识别与聚焦、信息化系统支撑和实施过程体系。因此,本文立足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其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并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方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军工行业及其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整体分析,全面了解军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对H集团公司目前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得出H集团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接着对H集团公司当前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最后从改进方案的构成和实施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H集团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改进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为中国大型军工集团公司实施和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方面提供参考。
蔡二雨[9](2018)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研究》文中提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覆盖了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以及人、财、物的各个方面。本文将“资源”认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大命题,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境遇入手,本着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和比较研究理念,针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管理并在企业发展中发展、完善自己的问题,以思想政治工作“现实资源”、“可能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做了新的界定,对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建设重大机遇做了新的探讨,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研究的价值、意义。通过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大宣传理念、强化大资源意识、依托大管理构架、构建大政工格局、探索大教育路径的深入思考,解析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三个维度,即“现实资源”、“可能资源”、“互为资源”维度,研究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文化管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潜在的、可能的、未来的新资源所具有的新价值,即企业管理的载体价值、企业文化的文化价值、文化管理的综合价值,并将融合-综合确认为“现实资源”、“可能资源”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共同价值,将其价值概括为总体价值即信念和信仰价值、生产及产出价值即精神生产及其消费价值,论证了“可能资源”能够变为“现实资源”并使“现实资源”更为有效。通过揭示“交往理性”及其思想文化交往的理论自觉、取径自觉,论证了“现实资源”与“可能资源”的互识、互证、互动、互补和共生、共存、共荣,确认了“思想文化交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建设的主线,即,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优化确认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主体”之间思想文化交往的实践活动过程,亦即国企人在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是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和工作生活中进行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通过交往的交互作用,促使“双主体”不断生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优化的新维度,即“融合-综合”的维度,旨在造就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力量;共同境遇下的维度,旨在为着“保发展”而考虑“转方式”、“调结构”,转变“单打独斗”方式和说教灌输方式,调整资源结构特别是“可能资源”结构,将工作对象定位于企业管理现象和管理活动的维度;内在逻辑上的维度,旨在强化互为背景、互为资源、共同愿景、共同意志、共享价值观基础上共同的国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恪守坚持国企改革、建设、发展的维度;理念创新对应的维度,旨在进一步创新融合的维度。本文主张将国企的特定资源、独特资源注入思想政治工作,也特别参照作为“可能资源”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文化管理,推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也许是痛苦的但却是重大的战略转型。为此论证了“现实资源”与“可能资源”的统一,主张“完全主体”的全面资源观。完全主体,一是指国企人是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主体,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意义上的主体;二是指作为客体的“可能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转化而成的主体性;三是指这两个意义上的主体,都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唤醒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问题意识,启发发现问题的能力,树立回应问题的勇气,紧扣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确立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思维,形成开发资源、组织资源、管理资源、发展资源、保障资源、优化资源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关注国企广泛存在的、影响深刻的、支撑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能资源,强化国企对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价值、意义的关注,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管理,在资源重构的基础上,把握创新发展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新趋势、大走向。
刘东[10](2017)在《航天集团科研A所物资采购管理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航天军工企业是我国军工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强军改革战略背景之下,航天军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我国航天军工企业由于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特殊的机制体制掣肘,虽经历20年的发展,计划经济主导十分明显,如何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吸取市场经济的优点来提升航天军工企业的管理,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选取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A所为研究样本,结合A所物资采购管理现状,分析A所物资采购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试图为完善我国航天军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论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通过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物资采购、军工企业管理等方面文献,建立理论基础;并以A所为具体的研究个案,探讨A所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策略。论文将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分析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论文涉及的物资采购管理、二元模式、PEST分析、价值链等重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从航天军工物资采购标准及依据、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管理特性、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管理目标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特征。第三部分将对航天集团科研A所的二元模式、PEST、价值链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论述A所在物资采购招标机制、物资采购内部管理、供应商合作关系、物资采购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改进物资采购招标制度、优化物资采购内部流程、提升供应商合作层次、拓宽物资采购渠道的解决策略。第六部分将对论文进行总结,分析论文的价值与存在的不足。
二、建立现代军工企业制度 再造军工企业发展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现代军工企业制度 再造军工企业发展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框架 |
三、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行动者及其异质性 |
1. 人类行动者及其异质性利益取向 |
2. 非人类行动者及其异质性作用 |
四、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行中的转译过程 |
1. 问题识别和呈现 |
2. 利益赋予和招募 |
3. 动员 |
五、结论与启示 |
(2)博弈论视角下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模型构建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研究 |
2 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影响因素探讨 |
2.1 从军民情报本质出发 |
2.2 从管理学中决策影响要素出发 |
2.2.1 外部环境 |
2.2.2 企业文化 |
2.2.3 决策主体的期望收益 |
2.2.4 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态度 |
3 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模型的构建 |
3.1 构建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模型的依据 |
3.2 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模型的构建过程 |
3.3 决策模型分析说明 |
4 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改进策略 |
4.1 加强情报共享意识的引导以提高情报共享意愿 |
4.2 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以规避情报共享风险 |
4.3 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以提高情报共享效率 |
4.4 加强情报共享过程监控以打击“搭便车”行为 |
4.5 打通融合相关壁垒以破除情报共享障碍 |
4.6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降低情报共享成本 |
5 结语 |
(3)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学术史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点和难点 |
第一章 解放初期旅大经济困境 |
第一节 中共旅大政权之建立 |
一、“旅大”简介 |
二、苏军进驻旅大 |
三、中共建党建政 |
第二节 历史遗产与新生问题 |
一、殖民地城市经济遗产 |
二、诸多棘手的经济问题 |
第三节 重建经济的挑战 |
一、苏军接收后的旅大经济 |
二、管理城市经验的稚嫩 |
三、不得不考虑的苏联因素 |
第二章 保障民生:解决民众基本生存问题 |
第一节 整顿粮市和开荒增产 |
一、整顿市场以规范粮市 |
二、开垦荒地以增加粮产 |
第二节 为贫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 |
一、订购军鞋——为无业妇女谋生计 |
二、生产自救——为失业工人找出路 |
第三节 调整住宅为民安居 |
一、两级分化的居住场所 |
二、调剂优劣住房的努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建工业:民用与军需并重 |
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民用工业 |
一、工业停废与市场旺需 |
二、适时整顿公营和私营工业 |
三、民用工业成绩检视 |
第二节 发展军工企业满足军需 |
一、解放战争提出的新任务 |
二、军工企业的贡献与经验 |
第四章 商业探索:服务生活与生产 |
第一节 整顿畸形繁荣的市场 |
一、混乱无序的低端商业 |
二、多方整顿成效初显 |
第二节 创办消费合作社的新举措 |
一、创建与整理 |
二、成效与不足 |
第三节 促外贸服务生活与生产 |
一、贸易对旅大的重要性 |
二、促进外贸的举措与成效 |
第五章 货币改革:为经济重建护航 |
第一节 第一次币改——货币“贴帖” |
一、解放前后旅大货币金融状况与问题 |
二、货币“贴帖”过程 |
第二节 第二次币改——关东币改革 |
一、改革的背景 |
二、币改经过与问题处理 |
第三节 货币改革的影响 |
一、对旅大经济的作用 |
二、经济之外的多重效应 |
第六章 市郊土改:发展农村与服务城市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温和土改 |
一、土改的特殊背景 |
二、削弱地富土地和调整雇佣关系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土改深化——土地调剂 |
一、进一步土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二、土地调剂的运作与博弈 |
第三节 土地改革成效 |
一、旅大农村土改的经济绩效 |
二、土改对旅大城市的影响 |
结语 |
一、旅大经济重建成绩 |
(一) 经济层面 |
(二) 经济之外层面 |
二、经济重建的经验 |
(一) 稳固政权是前提 |
(二) 对苏关系是基础 |
(三) 工业建设是重点 |
(四) 宣传动员是推力 |
(五) 统一战线是法宝 |
(六) 干部思想是保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产品开发流程的研究 |
1.2.2 关于产品开发管理的研究 |
1.2.3 关于集成产品开发理论应用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
2.1 系统级产品 |
2.1.1 系统级产品概念 |
2.1.2 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 |
2.2 集成产品开发(IPD)理论 |
2.2.1 IPD的核心思想 |
2.2.2 IPD的结构化层次流程 |
2.3 项目管理与系统工程理论 |
2.3.1 项目管理理论 |
2.3.2 系统工程理论 |
第三章 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的现状及问题 |
3.1 LS研究所的基本情况 |
3.1.1 LS研究所概况 |
3.1.2 LS研究所承担任务情况 |
3.2 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管理现状 |
3.2.1 系统级产品三阶段开发流程情况 |
3.2.2 系统级产品研发管理现状 |
3.3 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1 系统级产品三阶段开发流程的问题 |
3.3.2 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管理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IPD的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改进设计 |
4.1 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改进的总体思路 |
4.1.1 改进目标 |
4.1.2 改进原则 |
4.2 基于IPD的系统级产品三阶段开发流程改进设计 |
4.2.1 概念阶段,前置质量保证策划 |
4.2.2 计划阶段,应用全级次管理供应商 |
4.2.3 开发阶段,前后工序协同系统设计 |
4.3 多项目并行下的IPD管道管理流程设计 |
4.3.1 实施管道入口准入评审 |
4.3.2 IPMT调配平衡管道内外资源 |
第五章 改进方案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与实施效果 |
5.1 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 |
5.1.1 集成组合管理团队协调资源配置 |
5.1.2 采用弱矩阵式的管理方式 |
5.2 建立并完善项目预算评审制度 |
5.2.1 全开发流程的成本预算制度 |
5.2.2 严格三阶段的预算执行评审 |
5.3 构建共享技术的公共基础平台 |
5.3.1 建立公共共享模块(CBB)平台 |
5.3.2 公共共享产品和公共共享技术的实现 |
5.4 实施效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1.4 创新及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
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涵及特点 |
2.1.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 |
2.1.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的特点 |
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及其选择 |
2.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 |
2.2.2 模式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
2.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目标 |
2.3.1 加强集团管控,严控财务风险 |
2.3.2 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
2.3.3 促进财务核心业务发展 |
2.3.4 优化传统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 |
2.3.5 为科研经费管理和定价提供基础支持 |
2.3.6 促使财务管理体系工作迅速转型 |
3. 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分析 |
3.1 CAEC公司概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 |
3.2 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背景及必要性 |
3.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背景 |
3.2.2 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
3.3 CAEC公司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原则与框架 |
3.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计原则 |
3.3.2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主要框架 |
3.4 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
3.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目标及构建阶段 |
3.4.2 各级次财务机构的重构及组织结构设计 |
3.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再造 |
3.4.4 指标考核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
3.4.5 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
3.5 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效 |
3.5.1 财务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及观念变化明显 |
3.5.2 财务风险控制及相关成本费用降低 |
3.5.3 提高了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
3.5.4 规范核算提高了财务数据可靠性 |
3.5.5 成本管理更加标准化 |
3.5.6 价格及科研费管理更加规范 |
3.5.7 人才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 |
3.6 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问题分析 |
3.6.1 信息化整合水平不够 |
3.6.2 曾经的分权式财务管控导致的思想观念问题 |
3.6.3 企业组织架构仍需要革新 |
3.6.4 财务人员仍需转型 |
3.6.5 信息网络的局限性 |
3.6.6 相关财务风险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
4. 完善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对策及建议 |
4.1 不断完善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条件 |
4.1.1 加强信息化的整合能力 |
4.1.2 防范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
4.2 继续提升财务人员素养 |
4.2.1 完善人员培养机制 |
4.2.2 构建学习型财务人才队伍 |
4.3 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及制度流程 |
4.3.1 进一步调整组织结构及修订制度流程 |
4.3.2 进一步加强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
4.4 加强财务共享服务引起的风险控制 |
4.4.1 加强内部控制 |
4.4.2 加强财务稽核 |
4.4.3 涉税风险防控 |
4.4.4 法律责任风险防控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和QSPM矩阵的综合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军民融合战略综述 |
2.2 企业发展战略涵义及相关理论 |
2.2.1 企业经典战略理论 |
2.2.2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2.2.3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2.2.4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步骤 |
2.3 分析工具 |
2.3.1 外部环境PEST分析 |
2.3.2 外部因素评价分析(EFE分析) |
2.3.3 内部因素评价分析(IFE分析) |
2.3.4 态势分析法与定量战略计划矩阵联合应用(SWOT-QSPM综合分析) |
3 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概况 |
3.1 航天S院民用产业简介及发展现状 |
3.2 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 航天S院民用产业未来发展目标 |
4 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相关产业发展趋势 |
4.2.2 行业市场竞争 |
4.3 外部因素评价分析(EFE分析) |
4.3.1 外部关键因素分析确定 |
4.3.2 外部关键因素权重配比 |
4.3.3 外部关键因素响应程度分析(加权计算) |
5 航天S院民用产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
5.1 内部资源分析 |
5.1.1 有形资源 |
5.1.2 无形资源 |
5.1.3 人力资源 |
5.2 内部能力分析 |
5.2.1 主业市场竞争能力 |
5.2.2 产业化能力 |
5.2.3 技术创新能力 |
5.3 内部存在的问题 |
5.4 内部关键因素分析(IFE分析) |
5.4.1 内部关键因素分析确认 |
5.4.2 内部关键因素权重配比 |
5.4.3 内部关键因素加权计算 |
6 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战略SWOT-QSPM分析及具体战略改进设计 |
6.1 SWOT矩阵分析 |
6.2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QSPM分析) |
6.3 发展战略实施措施排序 |
6.4 发展战略设计改进及具体实施措施 |
6.4.1 民品主业重点发展战略 |
6.4.2 军民融合与内部资源优化重组战略 |
6.4.3 经营投资与融资战略 |
6.4.4 技术体系平台建设战略 |
6.4.5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模式战略 |
6.4.6 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航天S院“两大产业”发展政研课题调查问卷(一) |
附件2 航天S院“两大产业”发展政研课题调查问卷(二) |
附件3 航天S院“两大产业”发展政研课题调查问卷(三) |
(7)基于财务共享的军工企业财务转型问题研究 ——以F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主要贡献和不足 |
1.4.1 主要贡献 |
1.4.2 论文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财务共享相关研究 |
2.2 财务转型相关研究 |
2.3 军工企业财务转型相关研究 |
2.4 研究评述 |
3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3.1 财务共享 |
3.1.1 共享服务 |
3.1.2 财务共享服务 |
3.2 财务转型 |
3.2.1 财务转型的内涵 |
3.2.2 财务转型的特点 |
3.2.3 财务转型的管理基础 |
3.2.4 财务共享对财务转型的作用 |
3.3 军工企业财务转型 |
3.3.1 军工企业的内涵和特点 |
3.3.2 军工企业财务管理基本情况 |
3.3.3 军工企业财务转型背景 |
3.3.4 军工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转型的合理性 |
4 F公司财务转型思路 |
4.1 F公司财务转型背景 |
4.1.1 F公司概况 |
4.1.2 F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4.1.3 F公司财务管理问题 |
4.1.4 F公司财务转型背景 |
4.2 F公司财务转型思路 |
4.2.1 F公司财务转型核心思路 |
4.2.2 F公司财务转型总体思路 |
5 F公司财务转型实践 |
5.1 前期试点阶段 |
5.2 变革规划阶段 |
5.2.1 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工作组 |
5.2.2 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全面诊断 |
5.2.3 财务业务流程再造 |
5.2.4 财务职能分层设计 |
5.3 组织机构改革 |
5.3.1 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
5.3.2 调整财务部科室结构和职能 |
5.3.3 人员选拔 |
5.3.4 场地建设 |
5.4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 |
5.4.1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对象 |
5.4.2 财务共享中心职能范围 |
5.4.3 财务共享业务流程再造 |
5.4.4 财务共享业务标准化 |
5.5 构建战略财务工作模式 |
5.5.1 战略财务职能范围 |
5.5.2 战略财务工作模式 |
5.5.3 战略财务重点工作 |
5.6 构建业务财务工作模式 |
5.6.1 业务财务职能范围 |
5.6.2 业务财务工作模式 |
5.6.3 业务财务重点工作 |
5.7 信息系统建设 |
5.8 F公司财务转型实践成效 |
5.8.1 财务职能定位转变 |
5.8.2 管理决策支持力提升 |
5.8.3 财务组织管控力提升 |
5.8.4 财务工作质量提升 |
5.8.5 财务工作效率提升 |
6 F公司财务转型的思考 |
6.1 F公司财务转型的主要经验 |
6.1.1 转型目标明确、总体规划清晰 |
6.1.2 外聘咨询团队、科学规划转型 |
6.1.3 把握变革节奏、变革缓慢落地 |
6.1.4 严守保密红线、寻求变通方法 |
6.2 F公司财务转型的问题与建议 |
6.2.1 转型初期人员岗位变动过大 |
6.2.2 业务财务工作模式落实不到位 |
6.2.3 人员安排存在不合理 |
6.2.4 信息系统建设进度缓慢 |
6.3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军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1.2.2 军工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
1.2.3 军工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挑战 |
1.2.4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
2.1 H集团公司概述 |
2.2 H集团公司现状及分析 |
2.2.1 H集团公司的经营现状 |
2.2.2 H集团公司的业务领域和产品服务 |
2.2.3 H集团公司的客户特点及分析 |
2.2.4 H集团公司所处市场现状分析 |
2.3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分析 |
2.3.1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建立的过程 |
2.3.2 目前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 |
2.4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有模式分析 |
2.5 H集团公司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的价值分析 |
2.5.1 发展信息化,提升效率 |
2.5.2 立足市场前端,塑造品牌优势 |
2.5.3 节约成本,增加利润 |
第3章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1.1 业务板块不清晰 |
3.1.2 客户维护工作不到位 |
3.1.3 客户关系管理不能融入业务流程 |
3.1.4 客户信息不完善 |
3.2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客户群体分类不清 |
3.2.2 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
3.2.3 缺乏维系客户关系的意识 |
3.2.4 缺乏有效的评估及监督机制 |
3.2.5 缺乏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
3.3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分析 |
3.4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行业特点及未来发展需要 |
3.4.1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行业特点 |
3.4.2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未来发展需要 |
第4章 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改进方案和实施分析 |
4.1 模式改进方案特点 |
4.2 模式改进方案的目标和原则 |
4.2.1 设计方案的目标 |
4.2.2 设计方案遵循的原则 |
4.3 模式改进方案内容及分析 |
4.3.1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团队 |
4.3.2 确定客户选择标准并对客户进行分类 |
4.3.3 聚焦战略客户 |
4.3.4 构建严密有序的信息管理系统 |
4.3.5 制定客户关系管理计划 |
4.4 模式改进的配套措施及分析 |
4.4.1 互联网时代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
4.4.2 互联网时代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
4.4.3 成立战略客户关系管理联动小组 |
4.4.4 建立CKCO制度 |
4.5 模式改进方案的实施分析 |
4.5.1 客户关系管理初期阶段的工作要点 |
4.5.2 客户关系管理中期阶段的工作要点 |
4.5.3 客户关系管理后期阶段的工作要点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缘起及其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1.4 “国企人”假设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 |
1.2.2 国外文献 |
1.2.3 现有研究点评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设想 |
1.3.2 研究依据与实践依据 |
1.3.3 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实证分析法 |
1.5 本文立论之新视角 |
第2章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界定 |
2.1 资源概念解说与界定 |
2.1.1 资源概念解说 |
2.1.2 资源概念界定 |
2.2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内涵、维度 |
2.2.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内涵 |
2.2.2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三个维度 |
2.3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配置的原则 |
2.3.1 服务大局原则 |
2.3.2 贴近实际原则 |
2.3.3 统筹规划原则 |
2.4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价值 |
2.4.1 “现实资源”的价值 |
2.4.2 “可能资源”的价值 |
2.4.3 “现实资源”“可能资源”共同拥有的价值 |
第3章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管理资源 |
3.1 从思想政治工作资源角度思考企业管理 |
3.1.1 企业管理的思想文化属性 |
3.1.2 从“组成部分”来看“可能资源” |
3.2 企业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 |
3.2.1 国企管理实务:承载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性资源 |
3.2.2 国企管理创新:生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资源 |
第4章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资源 |
4.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 |
4.1.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属性 |
4.1.2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张力、合力 |
4.2 企业文化是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 |
4.2.1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看待企业文化作用 |
4.2.2 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思想、文化资源 |
4.2.3 企业文化作为文化资源 |
第5章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管理资源 |
5.1 文化管理是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新资源 |
5.1.1 新文化、新资源 |
5.1.2 新综合、新起点 |
5.2 文化管理作为资源的本质和机制 |
5.2.1 人本、人文、国企人:“可能资源”的本质 |
5.2.2 价值观内驱:动力机制 |
第6章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管理 |
6.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开发和整合 |
6.1.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自主开发、合理使用 |
6.1.2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整合 |
6.2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管理 |
6.2.1 基于人本理论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管理 |
6.2.2 走向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路 |
6.3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化 |
6.3.1 思想文化交往构建 |
6.3.2 思想文化交往情境创制 |
6.3.3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优化模式和机制 |
6.3.4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融合-综合 |
6.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经典文献类 |
二、着作类 |
三、期刊类 |
四、学位论文类 |
五、报纸类 |
六、其他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航天集团科研A所物资采购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 |
第2章 我国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环境及特征分析 |
2.1 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环境的PEST分析 |
2.2 航天军工物资采购标准及依据 |
2.3 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管理特点 |
2.4 航天军工物资采购管理目标 |
第3章 航天集团科研A所物资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
3.1 物资采购“二元模式”分析 |
3.2 物资采购价值链分析 |
第4章 航天集团科研A所物资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物资招标采购机制缺陷 |
4.2 物资采购内部管理混乱 |
4.3 供应商合作关系低端 |
4.4 物资采购选择单一 |
第5章 航天集团科研A所物资采购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
5.1 改进物资采购招标制度 |
5.2 优化物资采购内部流程 |
5.3 提升供应商合作层次 |
5.4 拓宽物资采购渠道 |
5.5 改进后物资采购管理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启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建立现代军工企业制度 再造军工企业发展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J]. 谭清美,赵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博弈论视角下军民融合中情报共享决策模型构建及改进策略研究[J]. 薛新波,王艳霞,周中林. 图书情报导刊, 2021(12)
- [3]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D]. 柳直. 山东大学, 2020(04)
- [4]LS研究所系统级产品开发流程改进研究[D]. 杨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CAEC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研究[D]. 彭伯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7)
- [6]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航天S院民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和QSPM矩阵的综合运用[D]. 张佳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基于财务共享的军工企业财务转型问题研究 ——以F公司为例[D]. 陈抒.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8]H集团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改进研究[D]. 申双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9]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研究[D]. 蔡二雨.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10]航天集团科研A所物资采购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 刘东.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