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能研究所计算机卫星网络

国际高能研究所计算机卫星网络

一、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论文文献综述)

朱鹏举[1](1995)在《我国网络应用现状和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网络应用背景 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最基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所致,从这两年PC的销量上可以看出苗头,1993年销售45万台,1994年销售70万台,1995年有望销售100万台,每年净增25万台,从势头看今年可能还要突破百万台大关,其中40%联网,至少也需4万套网络软件,这就是今天网络应用的基本事实。

许榕生[2](1995)在《漫谈Internet到中国》文中指出 Internet网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又被人们称之为全球信息资源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的全部含义,人们甚至不容易完全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日益增长的网系。(国外有人称之为no leader,no law,no police,no army……总之是不可思义的组织结构)。1970年美国国防部最早采用这种网络构想并实现这种由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组成的ARPAnet网,当时的目的是防止战争中某一台计算机损坏情况下,仍有其它联网的计算机采取代它工作。

叶梅[3](2019)在《粲然》文中研究表明谨以此文献给建国70周年!我一本本啃读那些初读极为晦涩,但渐渐有了味道的书,粒子、轻子、介子、中微子……它们像一颗颗小星星,在我眼前飞舞。我寻访一个个科学家,听他们讲述,他们质朴淡定,但内心似火,我感受着他们的深刻与寂寞。有多少人的汗水化作河流,载动着不断向前的科学之船?我只能从文学的角度去试图描述他们的崇高,领略他们闪现的光芒。那些耐得住寂寞,呕心沥血,种了一茬又一茬麦子,磨了一道又一道宝剑的人们,

许榕生[4](2009)在《中国第一个WWW网站诞生记》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第一条国际计算机联网专线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科院高能所开通,随后高能所推出第一个WWW网站和第一套网页(网页英文版见图1):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网址是http://www.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网络应用组[5](1994)在《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文中研究表明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网络应用组近年来,由于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的需要,一个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逐步建立起来。早在1987年,高能所首先通过X.25网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并于1988年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Email...

朱介寿[6](1995)在《如何尽快利用国际上最新最丰富的智力资源——计算机国际联网介绍及使用》文中研究指明 近几年在国外进行科学研究期间,深感计算机国际联网(IN-TERNET)在通讯、查询资料及远程登入之便利。分布在全球的同行学者,宛如在一起可随时讨论问题,全球最新的资料及研究动向会源源不断展现在你眼前,登入大洋彼岸的超级计算机进行运算,在办公室终端上即可实现。回国后即通过中科院高能所计算机节点机(地址为BEPC2.1

谢斌鑫[7](2008)在《1988年——1997年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互联网辉煌十年》文中指出 1988年~1997年10年间,改革开放步人了一个实践启动期,诸多的理论都得以在实践中成形,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10年中也取得了长足进展。1988年,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年,中国的正

郑保卫,谢建东[8](2018)在《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互联网思想的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文中提出在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至强,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根据所处时代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观点和论断,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进步,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互联网思想。论文指出邓小平是开启我国互联网之门的关键领导人;江泽民创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基本思想;胡锦涛阐述了新世纪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习近平开创了我国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的新纪元。

沈经[9](2016)在《光缆/互联网/大数据/WWW/IoT的创新过程中美高能合作旋进-旋出第4次工业革命的人文科学、技术经济Ⅰ》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互联网ISO-OSI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发明与引进过程。1979-1989邓小平与Carter签订《中美科技文化合作协定》中的合作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期间,Stanford发明以太网、工作站、路由器,继发明复印机的Xerox,创SUN、Cisco。SLAC的创新是:用互联网前身BITnet+HEPnet改革工程管理,以小胜大赢CERN巨无霸!1992-1994高能所许榕生最先从SLAC"Spin in"互联网。1994航天第二研究院706所沈崧率队请教许榕生开始"Spin off"工业应用。1995中科院张树新创民用瀛海威。

许榕生[10](1993)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计算机国际联网及信息检索》文中认为 近年来,由于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的需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简称高能所,IHEP)的计算中心逐步建立了与西欧、美国及日本等各地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国际联网,通过X.25或相应的通讯线路,不仅可进行E-mail和文件的传送,而且在开通64Kbps高速通道后,实现了从国内直接访问世界各地的几千台网络节点上的计算机,共享国际计算机资源。科技人员实现了24小时随意方便地与国际上进行数据、软件和

二、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论文提纲范文)

(8)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互联网思想的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是开启我国互联网之门的关键领导人
    (一) 坚持改革开放, 为互联网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互联网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 倡导普及计算机, 为互联网发展创造社会条件
二、江泽民创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 对互联网发展的专业思考与远见
    (二) 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与部署
    (三) 对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布局
三、胡锦涛阐述了新世纪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
    (一) 推动“三网融合”和IPV6发展
    (二) 强调要“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
    (三) 重视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功能和应用
四、习近平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的新纪元
    (一) 提出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
    (二)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三) 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四) 重视互联网安全和依法治理
    (五) 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五、小结

(9)光缆/互联网/大数据/WWW/IoT的创新过程中美高能合作旋进-旋出第4次工业革命的人文科学、技术经济Ⅰ(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的“5W”即“5何”问题
2 1971~1979:从“乒乓外交”到“破冰合作”的科学渊源
3 1979邓小平与卡特签订《中美科技文化合作协议》并改革重点工程的计划经济模式
    3.1 1979邓小平主席访美
    3.2 李政道的改革建议
    3.3 邓小平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初实验
    3.4 卢嘉锡院长特聘高能顾问
4“李政道-Panofsky方案”的天时-地利-人和之缘分
    4.1 1941 CIT博士Panofsky(1919-2007)的中国留美博士同学
5 1984 Spin in:叶铭汉所长召见笔者研究如何保证邓小平要求1989对撞
    5.1 SLAC第1副主任Drell讲学
    5.2 共和国工业创业之初的企业技术人员自发研发、设计、工艺
    5.3 执行邓小平宣布的1989对撞
    5.4 1989对撞的难点
    5.5 用1975 Nobel经济奖Kaнторовичи工程计划调度法解决小组技术细节齐套保进度
    5.6 建立中-美异构管理网络的“高效网关”
    5.7 1984的IHEP-SLAC“太平洋热线”难题
6 1984:Stanford创新Ethernet、SUN、Cisco Spin in前沿大科学
    6.1 通信瓶颈导致科学院领导对Panofsky批评的误解
    6.2 首要解决SLAC-IHEP通信问题
    6.3 Bell Lab发明的UNIX
    6.4 硅谷hp与SGI的类UNIX
    6.5 1985 Stanford的互联网基础建设中的发明
    6.6 Stanford研发可做服务器或路由器的工作站
7 1985与美能源部DOE官员会谈前沿大科学Spin off出BITnet+HEPnet通北京成大产业
    7.1 Stanford校园发明Spin off出高技术产业
    7.2 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
    7.3 SUN与Cisco创业
    7.4 1985-1986 SLAC科学家都支持笔者将SLAC的BITnet+HEPnet与北京IHEP联网
    7.5 中美合作SLAC执行官Rickansrud的友好帮助
8 SLAC用科学与技术创新挑战欧盟20国巨无霸
    8.1 SLAC以小胜大的创新
    8.2 不同思路的提高:CERN规模放大、SLAC质的创新
    8.3 SLC+SLD投资是CERN造LEP的5%
9 1985:SLAC提高竞争力的Spin off用Internet前身BITnet+HEPnet革新CPM为CPN
    9.1 大工程建设“决策论”CPM(Critical Path Method)
    9.2 SLAC对CPM的2大革新为CPN(Critical Path Network)
1 0 互联网早期进入我国的科学家们
    1 0.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转向互联网
    1 0.2 1991高能所最先Spin in刚建成的Internet
    1 0.3 1994高能所的Internet中国Mirror首先Spin off到科技工业应用

四、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网络应用现状和前景[J]. 朱鹏举. 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5(S2)
  • [2]漫谈Internet到中国[J]. 许榕生. 情报探索, 1995(03)
  • [3]粲然[J]. 叶梅. 黄河, 2019(01)
  • [4]中国第一个WWW网站诞生记[J]. 许榕生. 现代物理知识, 2009(03)
  • [5]高能所计算机国际卫星联网[J].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网络应用组. 电子科技导报, 1994(01)
  • [6]如何尽快利用国际上最新最丰富的智力资源——计算机国际联网介绍及使用[J]. 朱介寿. 决策咨询通讯, 1995(02)
  • [7]1988年——1997年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互联网辉煌十年[J]. 谢斌鑫. 信息方略, 2008(19)
  • [8]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互联网思想的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J]. 郑保卫,谢建东. 国际新闻界, 2018(12)
  • [9]光缆/互联网/大数据/WWW/IoT的创新过程中美高能合作旋进-旋出第4次工业革命的人文科学、技术经济Ⅰ[J]. 沈经.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16(03)
  • [10]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计算机国际联网及信息检索[J]. 许榕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3(04)

标签:;  ;  ;  

国际高能研究所计算机卫星网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