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一、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袁霞[1](2019)在《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广受关注,西宁市地处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辐射大、气压低等独特的气候环境,增高了老年人患老年疾病的几率,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成为了如今最大的民生问题。目前,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本研究将西宁市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积极老龄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分析得出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机构运营成本大,社会力量参与少;机构医养资源紧缺,医疗服务不健全;护理等级评价标准不合理,服务收费较高;医护费用难报销,“医养结合”定位不清;人才结构不合理,护理人员专业程度有待提升,并根据西宁市自身情况分析其原因,具体原因如下: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养老服务成本高,无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评估标准不完善,市场利益诱导;政府多头管理,行业建设标准不规范;人们对护理行业的观念,缺乏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同时,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查找,以及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中整理出可借鉴和汲取的经验,提出了政府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医护资源,推动养老行业供给侧改革;建立严格的老年人评估机制,树立“医养结合”的理念;完善医养结合医保体系,健全养老行业标准建设;开发医护服务相关人才,健全护工薪酬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米瑞华[2](201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段)人口空间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战略部署为国家生产力布局适度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提供了预期。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要素将更加集聚。国内外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交通运输、经济、文化、旅游、地缘、生态、考古等方面,关于丝绸之路人口空间结构的系统研究较少。人是经济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要素布局要以人口空间结构特征为基本依据之一,以使产业布局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本环境和经济效率,同时权衡使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为更多人所享受的社会治理目标。当下,我国人口结构失衡情况日益突出,甚至超越人口数量矛盾成为我国未来人口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而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使人口结构矛盾和人口一经济压力凸显于地图空间中,为经济、社会治理工具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而该领域研究的缺失必然会对政策制定形成误导,导致地方政府只以局部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总量和均量值作为政策依据,而难以察觉区域人口构成在整个经济带中的地位、特色及其影射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治理重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面临水资源、土壤沙漠化等环境约束,需要吸取古代人类大规模开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使城镇化、工业化过程能够适应当地的基础生态环境而得以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慎重考察产业布局和人口空间结构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古丝绸之路人口空间结构变动过程研究中,以文献研究、人口数据空间化、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两汉、隋唐、辽宋、元、明、清代等六个历史时期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分析了影响古丝绸之路沿线人口分布变动的重要因素,并对每一历史时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简单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提炼繁荣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古丝绸之路在西北边疆拉锯式收缩扩张的政治周期中,其人口分布几经聚散,人口构成不断更替,生产力和文化在盛唐时期最为发达,丝绸之路沿线商旅延绵,起点城市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际化大都市,但随着唐末爆发的连绵战争,以及西域政权割据、气候变化、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海运兴起等各种影响因素,长安城迅速衰落,丝路沿线人口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丝绸之路繁荣昌盛时期往往具有起点城市人口密集、丝路沿线人口空间分布连续、途径地区生产力和文化先进等人口空间结构特点,而丝绸之路萧条时期则正相反。当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处于国内外政治环境和经济秩序稳定的关键发展期,“以古鉴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重视西安作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人口适度集聚于适宜发展区、充分向西开放、重视向西道路交通建设,并依靠科技手段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现状研究,以人口密度格网化方法和人口构成趋势面分析方法,绘制人口密度格网分布图和人口构成空间分布图,通过地图叠加比较了各省、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异情况;采用因子分析法约减人口空间结构变量以减少信息冗余和共线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研究区域的人口区划,以充分解释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现状的关键特征。研究发现2010年丝绸之路人口密集区集中分布在陕西关中、甘肃陇中、陇东南及河西走廊、青海西宁和海东地区、宁夏银川平原、以及新疆天山南北坡、伊宁平原、塔里木盆地外缘的绿洲地带等。人口格网密度分布反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个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有限性和差异性,且这种差异化格局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客观性和稳定性。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自然构成、年龄构成、教育构成、人均收入、产业构成、城镇化水平等26个人口专题地图,反映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口属性分布各具特征,空间分异较大,各省区、各地区人口发展所处阶段具有差异性,陕甘等地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青、宁、新三省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尚处在人口快速惯性增长阶段,尤其是南疆三地州、青海玉树、果洛等州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受教育年限较低、人均收入较低,是人口压力相对较大的地区;西安、乌鲁木齐等五大省会城市高素质人力资本聚集,外来人口比重大,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承接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甘青新交界处等矿区人口以第二产业人口为主,人均收入最高,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性别比最高,人口迁移流动较大;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约减变量以消除重复和冗余信息,得到“年龄结构因子”、“家庭规模因子”、“医疗卫生因子”、“民族因子”、“教育因子”、“收入与城市化因子”六个主成分,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360个区县聚为“人口快速增长的农业贫困区”、“水土流失型农业人口迁出区”、“人口较快增长的农业发展区”、“率先进入老龄化的综合发展区”、“外来人口聚集的高收入资源区”、“人口城镇化的重点承载区”六大人口区划,便于准确直观的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的关键特征,并为预测和优化建议等人口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动力机制研究方面,主要采用边际理论分析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家庭决策过程,并分析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效应,考虑新型城镇化、道路交通建设、互联网贸易和新物流、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相关制度改革、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对人口空间结构的影响,并以数学模型表达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济要素空间格局对人口空间结构的回归系数较为显着。经济规律通过作用于人口的自然变动(出生率、死亡率及二者速度差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变动(当前主要是人口城镇化)而对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发挥作用;人口城镇化促使城镇人口增长、就业增加、技术进步及市场扩大,并促使农村地区劳动力减少、人均收入提高及农业技术进步。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新型城镇化和互联网贸易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同时,平抑人口密度阶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小人口空间位移成本,促进人口点、轴状聚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将促使人口向西安等区域特大城市加速聚集;制度改革将减轻人口迁移流动的“配重”,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资源环境对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形成约束条件;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一个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简单模型,以简明的表达其变动机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预测部分,主要采用人口灰色动态预测方法预测人口,并基于格网化和趋势面方法进行预测值的空间化,基于预测结果给出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分布的经济效率评价和优化建议。研究发现2010~202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快速增长,增长较快的区域主要为大中型城市、资源工业型经济热点地区、以及新疆、青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2020-2030年间,陕西、甘肃大部分区县进入人口拐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区县仍处于人口惯性增长阶段;大中城市人口聚集,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空间扩展;2030~2040年间,人口迁移的主流仍然是农业地区向城镇聚集,但迁移总量较前一个预测期略低,陕甘地区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人口规模持续减少,宁青新三省区将成为人口主要迁出区;大城市“郊区化”现象普遍出现;2040~20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城镇化过程基本实现,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各级城市或城镇中,人口聚集度非常高,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的规模非常小,城乡二元的界限模糊,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密度过大、以及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人口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在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2050年人口格网密度分布图的空间基本形态与2010年相似,但大中城市人口密度有大幅增加,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明显的珠串状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以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为起点,人口分布沿丝绸之路主干道(主要是陇海—兰新—北疆—南疆铁路)具有明显的点轴状特征,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主要有西安、成阳、宝鸡、榆林、延安、兰州、武威、金昌、嘉峪关、张掖、酒泉、西宁、格尔木、银川、吴忠、石嘴山、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奎屯、伊宁、库尔勒、喀什等区域中心城市,茫崖、若羌、哈密等过去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由于南疆铁路环线的建成通车而导致人口较快增长,而陕南地区、甘南、陇南、玉树、果洛、西海固、南疆三地州等地区将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疏散区;由于少子化、老龄化及人口城镇化等原因,陕甘宁等地的中小城镇、经济小县人口持续减少,且分布更加聚集,西北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密度降低。研究认为人口空间结构应当与自然、经济等人口立地条件相适应,当人口空间结构与立地条件不相适应时,应通过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大迁移便利性等途径优化人口空间结构,建议以自由贸易区、内陆港等政策倾向为途径,充分培育西安、乌鲁木齐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加快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加速人口快速增长的南疆地区的铁路建设,人口迁移和科学生育并举缓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以利于人口密度和人口构成伴随着生产力布局的变动而匹配优化,依靠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市场规律,以较小的社会成本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效率提高、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目标。

刘晓星[3](2012)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场严峻挑战,必将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考验期时,我国也正在加速迈进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逐渐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形势迫切需要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经济支撑、社会保障和法律环境,也呼唤学术界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青海省正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机遇期,然而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同时受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面临更多的困难。鉴于青海省的特殊情况,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发展需求,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本文立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等相关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认为我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年人力资源总量少、质量低;开发不充分;开发的差异性大。其原因是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以及老年人自身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省市成功经验之后,给出了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在全社会营造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氛围;三是提高老年人参与开发的自觉性。为此则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法律、大力宣传教育上充分发挥作用;社会要尊重关爱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并为老年人搭建社区活动平台,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条件;老年人自身要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把终身学习纳入人生规划,老干部则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省老年人“老有所为”。

王好文[4](2020)在《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与经济结构性耦合协调发展是各国及各地区追求的目标。2018年西宁市仅用不足青海省5%的土地面积承载着青海省40%的人口和青海省近45%的经济总量,在青海省的首位度愈加明显,西宁市在整个青海省的经济辐射和人口吸引作用更加突出。研究西宁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结构性时空耦合关系十分迫切。以人文地理、区域经济、人口地理、经济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知识为本论文理论支撑。以信息熵、灰色关联度、经济区位熵、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度模型作为论文的数学方法。利用西宁市及四区三县2001-2018年统计数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2015年两次人口抽样数据,通过SPSS、EXCEL、ARCGIS等分析软件,对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用信息熵所计算的权重值大小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评价体系。对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机制,旨在为西宁市政府进行人口与经决策提供研究依据。本文研究的结论如下:(1)西宁市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城市化进程加快。老龄化不断加剧,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依然显着。主城区经济和人口质量状态明显优于三县地区,其中城西区的极化效应最为明显。(2)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有196个耦合关联值,平均耦合关联为0.655,属较高耦合关联;西宁市PCDI和ECDI最高值均出现在城西区,最低值均出现在湟源县。(3)西宁市2001-2018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序耦合值在0.1654-0.8456之间,其耦合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从区县空间来说,2018年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区县空间有三类:即湟源县为拮抗耦合度等级,湟中、大通两县为磨合耦合度等级,城西、城北、城东、城中等四区为高水平耦合度等级,最高耦合度值为城西区0.8456,最低耦合度值为湟源县0.3189,耦合度出现区县上的空间差异。(4)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作用较复杂。根据两者的耦合关联值来看,产业人员、劳动力人口、城镇化率、受高等教育水平和地区生产总值、社会零售总额、三产水平、人均GDP等指标对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效果较明显。其他人口和经济发展结构性因素对两者的耦合关系程度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

李格格[5](2020)在《西宁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导向,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破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与发展趋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则是更为高效的服务供给模式。西宁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较于全国起步较晚,正处在改革与探索的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提高政府购买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空间巨大。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此了解当前研究范围与主要观点。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治理理论相关内容,为研究提供科学的分析视角与理论支撑。在现状分析方面,利用观察法、访谈法对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概况、相关主体范围与结构、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服务内容、流程以及老年人参与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服务衔接性与连续性较差,老年人满意度不高;专业服务不到位,部分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缺失;平台信息不完善,存在服务漏洞;老年人对服务了解程度不高,参与度较低;社会力量经费紧张,运营压力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招标工作频繁冗杂,社会力量撤换频率高;社会力量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意识不足且具有营利趋向;社区工作僵化滞后,主体间工作衔接不足;受制于老年人传统观念,有效宣传不足;政府资金投入与分配不合理,且社会力量过分依赖政府资源。其次,通过比较研究法,归纳总结国内外部分成功经验,为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与发展方向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最后结合西宁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政府招标与管理模式,完善多元评估体系;多维度强化服务团队建设,贯彻新公共服务理念;强化社区主体责任,完善主体间协同机制;强化政府宣传力度,转变宣传侧重点;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力量自主发展能力的对策,以促进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张炜[6](2014)在《西宁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提出人口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是人口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交织互相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研究人口结构与经济的关系就是为了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调整人口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经济学原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详细分析了西宁市人口结构现状及特点,预测了西宁市2030年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并结合人口预测进行了经济发展形势预测,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提出了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质量结构的一系列对策,以期对研究西宁市人口结构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促进西宁市经济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李婷杰[7](2020)在《西北地区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又因为西北地区处于内陆,其经济发展、医疗条件等方面与我国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无法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需求,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室内公共活动空间承担老人交往交流、文化学习、康复锻炼等各类活动功能,是养老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精神文化和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当下西北地区养老设施相关建筑设计标准研究滞后,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缺失,仅能参照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基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性对养老设施的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进行设计研究。为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了解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学科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养老模式、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案例等方面,了解和利用相关学科和理论对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展开论述,提出本文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重点为门厅空间、走廊空间、活动空间和餐厅空间。其次,基于前期理论研究,笔者采取实态调研和访谈问卷方式,对西北地区养老设施的概述、设施管理状态、空间平面和组织以及公共空间具体境况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总结现状问题。通过对养老设施室内公共空间中老人的特征进行调研数据量化分析的结果,以及国外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优秀实例,总结出针对西北地区的养老设施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和策略。最后,笔者对实际调研选取案例进行设计应用,对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况、空间使用概况、各空间具体表现及环境细节等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与研究。期望通过西北地区养老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充实学科基础和实际依据,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质,从而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合理化、安全性的公共空间。

朱依平[8](2018)在《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与空间组织方法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1.4%,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重度老龄化的时期,老龄人口增加迅速。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养老问题更为突出,以青海省为例,人口分布不均、青年劳动力大量迁出、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家庭养老承载力饱和、养老设施配置不健全等现象表明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及下阶段老龄人群的生活需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青海省地区养老产业迅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环境中养老社区建设出现了开发模式偏离、建设模式混乱、标准体系缺乏、老龄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面对这样一系列问题,大量新型养老模式开始出现,针对目前青海地区养老问题,迫切需要构建适应青海地区养老社区规划模式,并研究其内部空间组织方法,指导未来青海地区养老社区建设。本文以青海地区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为切入点,集中式社区型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社区养老模式及相关养老社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结合青海地区社区养老现状及发展困境,汲取适宜青海地区养老社区建设的相关经验,提出适宜青海省养老产业现状、川道地形、高海拔等地域性因素的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理念,构建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框架及策略。第二,以“宏观方圆”控制原则为前提,结合选址策略和圈层式规模控制研究,提出功能结构的圈层复合式理念,并从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系统、交通系统构建社区整体功能结构;第三,在规划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基础上,结合社区功能结构,从住宅功能类型、慢行交通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系统四个层面研究社区指标体系;第四,在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研究住宅空间、慢行系统、配套服务设施、室外环境的空间组织,整合形成指导社区建设的空间组织方法;第五,以青海海东全省健康养老示范社区项目为实践案例,分别对所提出的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及空间组织方法中各研究点进行验证,提高模式与方法研究的实践可行性。通过本文对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的理念、规划模式及空间组织方法的研究,形成指导青海及周边地区新型养老社区建设的标准化典范,为老龄人群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张瑾[9](2021)在《基于PRECEDE模式的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相继出台的“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以维护人民健康为目标的坚定信念,对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天然联系使体育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形式,我国中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堪忧,约1.8亿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因此,如何通过体育促进的手段,充分发挥体育在健康关口前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促进中老年群体的全面健康水平,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建设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基于PRECEDE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借鉴社会认知理论、健康促进理论,以青海省西宁市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中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现状及现存问题并编制影响因素相关量表,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采用AMOS23.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假设,剖析中老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效果,并对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假设模型进行验证与效应估计。从而对提出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PRECEDE模式作为健康促进的有效干预模式用于体育健康促进研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第二,与其他城市中老年相比,西宁市中老年生活质量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中老年群体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是常见慢性病及睡眠质量差、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适宜以体育干预的方式进行改善及预防。第三,中老年体育锻炼行为呈现出体育锻炼的运动种类集中化、单一化;锻炼时间、强度、频率较低的特点,没有形成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环境表现为体育场地设施可及性不高、可用性较差。第四,以PREDECE为基础编制的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影响因素调查量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第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到中老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效果。强化因素影响最为显着(标准路径系数0.65)、促成因素影响次之(标准化路径系数0.22)、倾向因素影响最小(标准化路径系数0.16)。第六,中老年体育锻炼行为对健康促进的作用机制路径包括:(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健康;(2)倾向因素在体育锻炼影响中老年人健康过程中有显着正向影响;(3)促成因素在体育锻炼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过程中有显着正向影响;(4)强化因素体育锻炼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过程中有显着正向影响。第七,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现存问题主要包括:中老年体育行为存在明显的“高知低行”;体育促进供需存在偏差;体育健康促进受条块化发展局限;体育健康促进专业人才匮乏;体育健康促进制度保障不充分。第八,对西宁市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提出优化策略:关注体育影响干预,开展多元体育促进;建立体医共生机制,实现促进协同发展;加强干预政策效力,提升体育促进效果;重视学科融合发展,综合施策人才培养。

刘春杰[10](1993)在《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依据西宁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在分析人口构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揭示老年人口群体的基本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就解决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二、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阐释
第3章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3.1 西宁市老龄化现状及“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3.2 西宁市养老机构现状
    3.3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概况
    3.4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典型案例
第4章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经验
    5.2 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经验
    5.3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第6章 促进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
    6.2 整合各类医护资源,推动养老行业供给侧改革
    6.3 建立严格评估机制,树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
    6.4 完善医养结合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养老行业标准建设
    6.5 培养医护服务专业人才,完善护工薪酬保障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青海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申报表

(2)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段)人口空间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人口空间结构定义
        1.2.2 研究时空范围界定
        1.2.3 研究区域概况
    1.3 研究工具、方法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工具和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人口空间结构形成及变动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
        2.1.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综述
        2.2.2 人口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2.3 成果述评
第3章 古丝绸之路人口空间结构演变
    3.1 古丝绸之路人口概况
    3.2 历史时期西北丝绸之路人口空间分布演变过程
        3.2.1 两汉时期——丝路开辟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3.2.2 隋唐时期——丝路兴盛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3.2.3 辽宋时期——丝路衰退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3.2.4 元时期——丝路复兴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3.2.5 明时期——丝路衰退Ⅱ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3.2.6 清时期——丝路萧条期的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3.3 古丝绸之路人口分布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3.3.1 古丝绸之路人口分布演变的影响因素
        3.3.2 古丝绸之路人口分布演变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现状研究
    4.1 基于土地利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密度格网分布
        4.1.1 格网化方法
        4.1.2 丝绸之路经济带2010年人口密度格网分布图
    4.2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4.2.1 趋势面分析方法
        4.2.2 人口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4.3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的省际、区际分异
        4.3.1 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异
        4.3.2 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异
        4.3.3 青海省人口空间分异
        4.3.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空间分异
        4.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空间分异
    4.4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分异指标分析
        4.4.1 指标分析方法
        4.4.2 变量选取
        4.4.3 结果分析
    4.5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4.5.1 因子分析方法
        4.5.2 变量选取与试验过程
        4.5.3 因子解释
        4.5.4 聚类分析方法
        4.5.5 基于聚类结果的人口区划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动力机制
    5.1 人口空间结构与经济要素布局的空间相关性
        5.1.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济要素布局现状
        5.1.2 人口空间结构与经济要素布局的相关关系
    5.2 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经济学原理
        5.2.1 人口自然变动的区际差异及其经济学原理
        5.2.2 人口城镇化的家庭决策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5.3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5.4 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动力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预测
    6.1 基于GM(1,1)修正系数模型的人口分布预测
        6.1.1 灰色理论建模原理及过程
        6.1.2 系数设定方法
    6.2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预测结果
        6.2.1 丝绸之路经济带2010至2050年人口规模变动趋势面
        6.2.2 丝绸之路经济带2050年人口密度格网分布图
        6.2.3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人口密度变动情况
    6.4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未来趋势的经济效率评价
    6.5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
    第二节 老年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第三节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第三章 青海省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第一节 青海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第二节 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第四章 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国内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
    第二节 国内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
    第三节 国内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经验的对比及启示
第六章 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第一节 充分发挥政府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 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节 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s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理论依据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1 国外研究进展
        1.2.1.2 国内研究进展
        1.2.1.3 研究述评
        1.2.2 理论依据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时空特征
    2.1 研究区概况
    2.2 西宁市人口结构演变特征
        2.2.1 人口结构主要变量时间变化特征
        2.2.1.1 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时间变化特征
        2.2.1.2 人口城乡结构时间变化特征
        2.2.1.3 人口文化结构时间变化特征
        2.2.1.4 人口就业结构时间变化特征
        2.2.2 人口结构主要变量空间演变分析
        2.2.2.1 人口劳动力与老龄化空间演变特征
        2.2.2.2 人口城镇化率空间演变特征
        2.2.2.3 高等教育人口空间演变特征
        2.2.2.4 三产从业人员空间演变特征
    2.3 西宁市经济发展动态演化
        2.3.1 经济发展主要变量时间演化特征
        2.3.1.1 GDP与增长率时间演化特征
        2.3.1.2 人均GDP与增长率时间演化特征
        2.3.1.3 三次产业结构时间演化特征
        2.3.1.4 城乡人均收入时间演化特征
        2.3.2 经济发展主要变量空间差异分析
        2.3.2.1 经济区位熵空间水平
        2.3.2.2 人均GDP空间水平
        2.3.2.3 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2.3.2.4 第三产产值空间水平
第三章 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
    3.1 指标体系
        3.1.1 指标选取原则
        3.1.2 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体系
        3.1.3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度
    3.2 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时序耦合关系
        3.2.1 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的时间演变
        3.2.2 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时间演变
        3.2.3 人口与经济耦合度时序演变
    3.3 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关系
        3.3.1 人口综合发展指数空间格局规律
        3.3.2 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空间格局规律
        3.3.3 人口与经济耦合度空间演变
第四章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分析
    4.1 基于人口结构的耦合机制分析
        4.1.1 人口就业结构
        4.1.2 人口年龄结构
        4.1.3 人口城乡结构
        4.1.4 人口文化结构
    4.2 基于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分析
        4.2.1 经济总量
        4.2.2 经济水平
        4.2.3 经济结构
        4.2.4 经济增速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2 对策
    5.3 讨论
        5.3.1 不足之处
        5.3.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西宁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养老服务
        二、养老模式
        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四、社会力量
    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释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治理理论
第二章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
    第一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概况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阶段
    第二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相关主体
        一、政府
        二、社区
        三、社会力量
        四、服务对象
    第三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
        一、政策支持
        二、财政补贴
    第四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一、服务网络建设概况
        二、服务网络中的社会力量承接情况
        三、服务网络基础建设情况
    第五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情况
        一、服务内容
        二、服务流程
        三、老年人参与情况
第三章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衔接性与连续性较差,老年人满意度不高
        二、专业服务不到位,部分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缺失
        三、平台信息不完善,服务存在漏洞
        四、老年人对服务了解程度不高,参与度较低
        五、社会力量经费紧张,运营压力较大
    第二节 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招标工作频繁冗杂,社会力量撤换频率高
        二、社会力量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意识不足且具有营利趋向
        三、社区工作僵化滞后,主体间工作衔接不足
        四、受制于老年人传统观念,有效宣传不足
        五、政府资金投入与分配不合理,且社会力量过分依赖政府资源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一、日本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二、美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一、南京市鼓楼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二、上海市静安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启示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主体多元化趋势
        三、拓宽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提高政府资金利用效率
第五章 促进西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优化政府招标与管理模式,完善多元评估体系
        一、优化政府招标与管理模式
        二、完善多元评估体系
    第二节 多维度强化服务团队建设,贯彻新公共服务价值理念
        一、多维度强化服务团队建设
        二、贯彻新公共服务价值理念
    第三节 强化社区主体责任,完善主体间协同机制
        一、强化社区主体责任
        二、完善主体间协同机制
    第四节 强化政府宣传力度,转变宣传侧重点
        一、强化政府宣传力度
        二、转变宣传侧重点
    第五节 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力量自主发展能力
        一、优化政府资源配置
        二、提高社会力量自主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民政部门访谈提纲
附录C 服务承接者访谈提纲
附录D 社区访谈提纲
附录E 服务对象访谈提纲
致谢

(6)西宁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2章 人口结构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2.1 人口结构的主要内容
        2.1.1 人口自然结构
        2.1.2 人口社会结构
        2.1.3 人口地域结构
    2.2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3章 西宁市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1 西宁市人口发展历程
    3.2 西宁市人口结构变动分析
        3.2.1 人口总量及增长率变动
        3.2.2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3.2.3 人口性别结构变动
        3.2.4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
        3.2.5 人口素质结构变动
        3.2.6 人口产业结构变动
        3.2.7 家庭结构变动
        3.2.8 民族结构变动
    3.3 西宁市经济发展状况
        3.3.1 总体经济增长分析
        3.3.2 工业企业增长分析
        3.3.3 市场消费增长分析
第4章 西宁市人口发展预测及人口结构变动分析
    4.1 测算方案参数设定
    4.2 预测结果分析
        4.2.1 人口规模及增长率预测
        4.2.2 人口年龄性别预测
        4.2.3 人口城乡规模预测
第5章 西宁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5.1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5.1.1 促进老年经济的发展
        5.1.2 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5.1.3 促进城镇化发展
        5.1.4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5.2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5.2.1 老龄化增大公共支出压力
        5.2.2 流动人口增大社会管理压力
        5.2.3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5.2.4 降低社会创新力
        5.2.5 降低市场内需
    5.3 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
        5.3.1 模型变量的确定
        5.3.2 模型的建立
        5.3.3 模型的检验
        5.3.4 模型的实际应用
第6章 改善西宁市人口结构的对策
    6.1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的措施
        6.1.1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6.1.2 放开落户限制
        6.1.3 完善养老体系建设
    6.2 改善人口质量结构的措施
        6.2.1 加强免费优生健康检查
        6.2.2 加强优育知识宣传
        6.2.3 提高社会优教能力
        6.2.4 吸引高素质人才
    6.3 改善人口城乡结构的措施
        6.3.1 改革户籍制度
        6.3.2 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6.3.3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6.4 改善人口产业结构的措施
        6.4.1 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6.4.2 推动就业市场制度建设
    6.5 改善人口性别结构的措施
        6.5.1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6.5.2 加大新型婚育文化宣传
        6.5.3 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参考文献
致谢

(7)西北地区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
        1.1.2 老龄化近况与养老设施发展存在矛盾
        1.1.3 西北地区养老设施发展缺陷
        1.1.4 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理论现状研究
        1.3.1 国外理论研究
        1.3.2 国内理论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性
    1.6 论文框架结构
2 老年人及养老设施相关概念
    2.1 养老设施相关概念及范围
        2.1.1 养老设施概念
        2.1.2 养老设施范围
    2.2 公共空间相关概念及理论
        2.2.1 公共空间概念
        2.2.2 公共空间理论
    2.3 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
        2.3.1 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概念及分类
        2.3.2 各公共空间定义
    2.4 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及范围
        2.4.1 老人类型
        2.4.2 老年人范围
    2.5 相关理论概述
        2.5.1 ERG理论
        2.5.2 人体工程学理论
        2.5.3 环境心理学理论
3 西北地区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调研分析
    3.1 调研背景
        3.1.1 调研范围及特征
        3.1.2 调研内容
        3.1.3 西北地区老龄化现状
    3.2 西北地区城市养老设施现状调研
        3.2.1 银川市西夏区幸福颐养院
        3.2.2 兰州市静和老年公寓
        3.2.3 西宁市城北区医养中心
    3.3 西北地区养老设施调研现状成果分析
        3.3.1 配置情况
        3.3.2 空间使用情况
        3.3.3 空间使用率影响因素
    3.4 现状问题总结
        3.4.1 功能配置缺乏合理性
        3.4.2 布局形式缺乏适应性
        3.4.3 空间设施缺乏适老化
        3.4.4 室内环境缺乏舒适性
        3.4.5 氛围营造缺乏地域性
    3.5 公共活动空间功能配置的影响因素
        3.5.1 人群构成及地域差异因素
        3.5.2 设施类型及经济因素
        3.5.3 建筑形式及管理模式因素
        3.5.4 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因素
    3.6 本章小结
4 公共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的特征及设计策略
    4.1 国外公共活动空间案例分析
        4.1.1 日本·三岛市松本养老院
        4.1.2 澳大利亚·基尔布莱德养老院
        4.1.3 国外养老设施活动空间的特征总结
    4.2 养老设施内老年人整体特征表现
        4.2.1 养老设施中老年人的基本特征
        4.2.2 养老设施中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4.2.3 养老设施中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4.3 室内公共空间的老年人特征表现
        4.3.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4.3.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4.3.3 老年人的行为类型
        4.3.4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4.4 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
        4.4.1 空间营造地域性原则
        4.4.2 生活环境安全性原则
        4.4.3 功能配置合理性原则
        4.4.4 活动设施多样性原则
        4.4.5 活动空间交往性原则
    4.5 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
        4.5.1 合理进行空间配置,优化整体空间环境
        4.5.2 改造功能设施,增加特色空间设置
        4.5.3 优化布局形式,提升空间组织合理性
        4.5.4 重视地域性差异,改善空间细部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西北地区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内容
    5.1 门厅空间
        5.1.1 概况汇总
        5.1.2 空间使用概况分析
        5.1.3 空间设计要点
        5.1.4 合理化配置功能设施
        5.1.5 布局组织形式改造与提升
        5.1.6 空间环境细部设计
    5.2 走廊空间
        5.2.1 概况汇总
        5.2.2 空间使用概况分析
        5.2.3 空间设计要点
        5.2.4 增加空间功能多样性
        5.2.5 空间环境功能营造设计
        5.2.6 空间环境细部设计
    5.3 活动空间
        5.3.1 概况汇总
        5.3.2 空间使用概况分析
        5.3.3 空间设计要点
        5.3.4 活动空间功能配置形式优化
        5.3.5 尊重地域性文化,增设特色空间
        5.3.6 空间环境细部设计
    5.4 餐厅空间
        5.4.1 概况汇总
        5.4.2 空间使用概况分析
        5.4.3 空间设计要点
        5.4.4 功能模式布局形式改造
        5.4.5 空间组织合理性提升
        5.4.6 空间环境细部设计
    5. 5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附录1 西北地区养老设施调研基本状况
    附录2 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相关问卷
    附录3 我国养老设施相关规范整理
    附录4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8)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与空间组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进程
        1.1.2 青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1.1.3 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
    1.2 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养老模式发展研究
        1.3.1 发达国家养老模式发展历程
        1.3.2 国内养老模式发展历程
        1.3.3 国内核心期刊养老相关文献研究
        1.3.4 我国未来养老模式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养老模式
        1.5.2 养老社区
        1.5.3 全龄复合型社区
    1.6 研究框架
2 适应青海地区养老社区规划模式构建
    2.1 青海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及研究层面选取
        2.1.1 青海养老政策研究
        2.1.2 青海相关养老机构及社区现状
        2.1.3 青海养老社区发展困境
        2.1.4 养老社区研究层面选取
    2.2 国内外养老社区模式研究
        2.2.1 国外养老社区模式研究
        2.2.2 国内养老社区模式研究
        2.2.3 适宜青海养老社区规划经验汲取
    2.3 国内外养老社区案例研究
        2.3.1 国外养老社区案例研究
        2.3.2 国内养老社区案例研究
        2.3.3 适宜青海养老社区规划经验汲取
    2.4 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构建
        2.4.1 青海养老社区构建影响因素分析
        2.4.2 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理念建立
        2.4.3 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选址、规模及功能结构研究
    3.1 “宏观方圆”的控制原则
        3.1.1 选址控制原则
        3.1.2 规模控制原则
        3.1.3 功能结构控制原则
    3.2 选址策略
        3.2.1 选址影响因素
        3.2.2 青海川道地形研究
        3.2.3 选址策略
    3.3 圈层式规模控制
        3.3.1 规模控制影响因素
        3.3.2 圈层式空间规模控制
        3.3.3 圈层式人口规模控制
    3.4 圈层复合式功能结构构建
        3.4.1 圈层复合式理念
        3.4.2 居住功能配置
        3.4.3 配套服务设施系统配置
        3.4.4 绿地系统配置
        3.4.5 交通系统配置
        3.4.6 圈层复合式功能结构
    3.5 实证研究
        3.5.1 实证项目选取及典型性验证
        3.5.2 项目选址分析
        3.5.3 项目规模分析
        3.5.4 项目功能结构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指标体系
    4.1 规划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1.1 “中观弹性”的调控原则
        4.1.2 全龄性与适老宜老的原则
        4.1.3 分级配置的原则
        4.1.4 便捷性与智慧性的原则
        4.1.5 地域适宜性的原则
    4.2 住宅功能类型配比标准
        4.2.1 住宅种类选取
        4.2.2 单元级住宅类型
        4.2.3 组团级住宅类型配比
        4.2.4 实证研究
    4.3 慢行交通系统配置指标
        4.3.1 社区级配置指标
        4.3.2 单元级配置指标
        4.3.3 组团级配置指标
        4.3.4 实例研究
    4.4 配套服务设施系统配置指标
        4.4.1 社区级配置指标
        4.4.2 单元级配置指标
        4.4.3 组团级配置指标
        4.4.4 街坊级配置指标
        4.4.5 实证研究
    4.5 绿地系统配置指标
        4.5.1 社区级配置指标
        4.5.2 单元级配置指标
        4.5.3 组团级配置指标
        4.5.4 实证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方法研究
    5.1 空间组织方法概述
        5.1.1 “微观自由”的导引原则
        5.1.2 空间组织原则
        5.1.3 三维空间限制性因素
        5.1.4 微观空间组织方法
    5.2 住宅空间组织方法
        5.2.1 组团级住宅空间组织
        5.2.2 街坊级住宅空间组织
        5.2.3 住宅建筑空间导引
        5.2.4 实践研究
    5.3 慢行交通空间组织方法
        5.3.1 社区级慢行交通空间组织
        5.3.2 单元级慢行交通空间组织
        5.3.3 组团级慢行交通空间组织
        5.3.4 实践研究
    5.4 配套服务设施空间组织方法
        5.4.1 社区级配套服务设施空间组织
        5.4.2 单元级配套服务设施空间组织
        5.4.3 组团级配套服务设施空间组织
        5.4.4 配套设施建筑空间导引
        5.4.5 实践研究
    5.5 室外环境空间组织方法
        5.5.1 室外绿化系统空间
        5.5.2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5.5.3 实践研究
    5.6 本章小结
6.结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工作

(9)基于PRECEDE模式的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点
    1.5 论文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具体概念界定
        2.1.1 中老年人
        2.1.2 体育健康促进
        2.1.3 体育行为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PRECEDE模式
        2.2.2 社会认知理论
        2.2.3 健康促进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基于PRECEDE模式城区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诊断评估
    3.1 社会学评估
        3.1.1 西宁市中老年人的基线调查结果
        3.1.2 西宁市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基本情况
    3.2 流行病学评估结果
    3.3 行为与环境评估结果
        3.3.1 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一般特征
        3.3.2 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环境一般特征
    3.4 管理与政策评估结果
    3.5 小结
第4章 城区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 理论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假设
    4.2 调查问卷的初始量表建立
        4.2.1 变量的界定与维度构建
        4.2.2 量表初始题项的形成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量表的信度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城区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模型验证
    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5.1.1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5.1.2 组成信度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分析
    5.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5.2.1 模型绘制
        5.2.2 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5.2.3 模型适配度指标的检验
        5.2.4 假设检验
        5.2.5 影响因素直接效果值
    5.3 中老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5.3.1 影响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倾向因素
        5.3.2 影响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促成因素
        5.3.3 影响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强化因素
    5.4 小结
第6章 城区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现存问题与成因
    6.1 中老年体育行为存在明显的“高知低行”
    6.2 体育促进供需存在偏差
    6.3 体育健康促进受条块化发展局限
    6.4 体育健康促进专业人才匮乏
    6.5 体育健康促进制度保障不充分
    6.6 小结
第7章 西宁市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优化策略
    7.1 关注体育影响干预,开展多元体育促进
    7.2 建立体医共生机制,实现促进协同发展
    7.3 加强干预政策效力,提升体育促进效果
    7.4 重视学科融合发展,综合施策人才培养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录
    附录1 《西宁市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SF-36 生活质量评价表
    附表3 西宁市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影响因素量表(原始量表)
    附表4 西宁市中老年体育健康促进影响因素量表(修正量表)
    附表5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6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四、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 袁霞. 青海民族大学, 2019(01)
  • [2]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段)人口空间结构研究[D]. 米瑞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青海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刘晓星. 青海民族大学, 2012(02)
  • [4]西宁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关系研究[D]. 王好文.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5]西宁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 李格格. 青海民族大学, 2020(06)
  • [6]西宁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 张炜. 吉林大学, 2014(11)
  • [7]西北地区养老设施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李婷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青海全龄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模式与空间组织方法研究[D]. 朱依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9]基于PRECEDE模式的西宁市中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研究[D]. 张瑾.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10]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A]. 刘春杰. 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 1993

标签:;  ;  ;  ;  ;  

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