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2细胞因子的显性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Th2细胞因子的显性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Th2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张宗璞[1](2021)在《巨噬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人脑胶质瘤(glioma)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不足16个月。尽管应用了包括化疗、放疗、抗血管治疗等多种辅助治疗方案,病人的总体预后多年来并没有显着的改善。间充质型(mesenchymal phenotype)转化和血管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是胶质瘤病人预后不良的两个重要标志,也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者使胶质瘤细胞获得恶性程度更高的表型,后者则为胶质瘤组织提供了恶性进展相关的组织学结构;两者均与胶质瘤的治疗耐受相关,使人为干预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变得更加困难。探究胶质瘤间充质型转化及血管拟态形成的具体机制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将为抑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改善胶质瘤病人的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中包含多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成分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等,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胶质瘤中最主要的免疫抑制性细胞。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了胶质瘤增殖、侵袭等多种恶性行为。有研究表明,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间充质型胶质瘤细胞相互毗邻,提示前者可能是诱导间充质型转化的重要因素。证实这一假设,将对揭示间充质型转化的原因,抑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分泌的50-100纳米的囊泡结构,是细胞间交流过程的重要媒介。肿瘤细胞与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之间以外泌体作为微小RNA(microRNA)的递送媒介,实现了二者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胶质瘤的作用,或将有助于发现胶质瘤间充质型转化的具体机制。此外,有研究表明,由于外泌体稳定的物质传递能力,经人工改造的外泌体可用于向肿瘤细胞靶向传递抑癌分子或抗肿瘤药物,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找到安全、易获得的外泌体供体细胞,将是改造外泌体以抑制胶质瘤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获得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于培养,能够分泌大量外泌体,其已成为体外改造的抗肿瘤外泌体的重要来源。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加以改造和利用,将使其在抑制胶质瘤发生、发展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基于胶质瘤基因表达谱,可将胶质瘤分为三个分子亚型,即:前神经元型(proneural)、经典型(classical)和间充质型(mesenchymal)。其中,前神经元型胶质瘤恶性程度最低,且预后最好;而间充质型胶质瘤则表现出最强的恶性程度和最差的预后。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proneur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PMT)是指胶质瘤在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其分子表型由前神经元型向间充质型转化的过程。该过程导致了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明显增加,进一步加速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放射治疗是胶质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胶质瘤对放疗的耐受性与其分子亚型间的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证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造成了胶质瘤放疗耐受性的急剧增强。探究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具体机制,将对抑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减轻胶质瘤放疗耐受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胶质瘤组织中一种异常管状结构,可以代替正常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贝伐单抗(bevacizumab)作为常用的肿瘤抗血管治疗(antiangiogenic therapy)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活性,从而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不同于一般血管,血管拟态的形成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因此,贝伐单抗对抑制血管拟态的形成效果不佳。在应用抗血管治疗后,胶质瘤组织中的血管拟态结构甚至会代偿性增加,以维持肿瘤的血液供应。鉴于上述特点,血管拟态是胶质瘤对抗血管治疗耐受的重要因素,影响着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探究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针对性地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将有望抑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改善胶质瘤病人的预后。本研究以探求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为目的,以“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和“血管拟态形成”为切入点,以胶质瘤放射治疗和抗血管治疗的局限性为出发点,分别研究了外泌体在胶质瘤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外泌体在胶质瘤抗血管拟态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首先,本文以M2型巨噬细胞作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模型,证实了其外泌体对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其放疗耐受的促进作用,并确认了 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通过下游一系列分子通路介导了这一过程;其次,本文发现了 miR-29a-3p对胶质瘤血管拟态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过表达该分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成功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抑制了胶质瘤的血管拟态形成。本文一方面探讨了胶质瘤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机制,并发现了胶质瘤血管拟态的重要抑制性分子;另一方面为解决胶质瘤的放疗耐受提供了潜在靶点,并为减少胶质瘤血管拟态提供了新颖的思路。第一部分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影响胶质瘤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机制研究1.目的(1)通过miR测序,探究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与M0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表达谱的差异。(2)验证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的影响。(3)研究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的具体分子机制。2.材料与方法(1)M2型巨噬细胞的培养及其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首先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磁珠法获取其中CD14阳性的单核细胞;对其进行人为刺激使其分化为M0及M2型巨噬细胞。其次,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并以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层面对其加以验证。利用Nanosight及Western Blot对外泌体的数量、直径以及分子标志进行分析。(2)胶质瘤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外泌体的摄取实验以PKH-67标记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并分别以此与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实验,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胶质瘤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外泌体的摄取情况。(3)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和体内环境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的实验在体外使用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刺激前神经元型胶质瘤干细胞,通过成球实验、有限稀释实验和EdU染色检测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及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其间充质型标志物CD44的表达量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前神经元型及间充质型标志物蛋白水平的变化。对不同巨噬细胞外泌体刺激过后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6 Gy剂量的放射治疗,以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其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对经过巨噬细胞外泌体体外预刺激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裸鼠原位成瘤,并对荷瘤裸鼠进行放射治疗,以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间充质型胶质瘤标志物进行染色,并以Tunel染色技术判断不同处理组裸鼠对放疗的耐受性。(4)针对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进行miR测序与关键miR的筛选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进行miR测序,并筛选出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上调且表达量最高的15个miR。在胶质瘤干细胞中过表达上述15个miR,以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它们对CD44分子表达量的影响。找到能上调CD44表达的miR,进一步验证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作用,以及其对胶质瘤干细胞放疗耐受的影响。(5)对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下游靶点的预测、证明和对其功能的验证以 miR 下游靶点预测网站 TargetScan 和 miRDB 对 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下游靶点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得到的三者共同下游靶点与已知的前神经元型胶质瘤高表达基因集取交集,寻找三者共同潜在下游靶点。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 Western Blot 法验证 miR-27a-3p,miR-22-3p 和 miR-221-3p 对下游靶点的直接靶向关系,并通过在胶质瘤干细胞中敲减该下游靶分子,以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CD44分子表达量的变化。并对敲减该分子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6 Gy的放射治疗,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6)对miR-27a-3p、miR-22-3p、miR-221-3p及其下游靶点在体内环境影响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的验证将稳定过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及稳定敲减其共同下游靶点的胶质瘤干细胞原位注射至裸鼠脑内。对荷瘤裸鼠进行放射治疗,以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肿瘤间充质型胶质瘤标志物进行染色,并以Tunel染色技术判断不同处理组裸鼠对放疗的耐受性。(7)miR-27a-3p、miR-22-3p、miR-221-3p及其靶点的下游分子通路研究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对下游通路进行预测,并使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3.结果(1)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可以被胶质瘤干细胞摄取,并在体外环境下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超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形态正常,直径约100纳米,且表达外泌体标志物TSG101与CD9。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巨噬细胞外泌体能够被胶质瘤干细胞摄取,表现为胶质瘤干细胞胞浆中发现PKH-67染色阳性的点状结构。通过将巨噬细胞外泌体与胶质瘤干细胞共培养,我们发现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能够促进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成球实验和有限稀释实验)和增殖能力(EdU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可促进胶质瘤干细胞间充质型标志物CD44表达量上升;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证实了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间充质型标志物YKL40和CD44蛋白水平的上调作用及对前神经元型标志物SOX2的下调作用。对巨噬细胞外泌体刺激后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放疗,发现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刺激的胶质瘤干细胞表现出较低的凋亡水平和较少的G2/M期阻滞细胞比例。(2)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裸鼠原位移植胶质瘤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对经过巨噬细胞外泌体体外预刺激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裸鼠原位成瘤,后将裸鼠分为放疗组和不放疗组,并对放疗组裸鼠进行放射治疗。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放疗或不放疗情况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处理的胶质瘤干细胞在裸鼠颅内生长速率均明显快于空白对照或M0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处理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上调间充质型标志物YKL40在移植瘤中的表达。对经放疗的裸鼠移植瘤组织行Tunel染色,发现经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处理的移植瘤在放疗后拥有较少的Tunel阳性细胞,提示其对放疗诱导凋亡的耐受性。(3)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含且上调的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促进了胶质瘤干细胞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进行miR测序和数据分析,并对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上调且表达量最高的15个miR进行转染。结果显示,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可以显着促进胶质瘤干细胞间充质型标志物升高,同时增强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活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对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进行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的敲减,结果显示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原有的对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促进作用被大大抵消。(4)miR-27a-3p、miR-22-3p 和 miR-221-3p 通过靶向 CHD7,促进了胶质瘤干细胞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以 miR 下游靶点预测网站 TargetScan 和 miRDB 对 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下游靶点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得到的三者共同下游靶点与已知的前神经元型胶质瘤基因集取交集,发现CHD7可能是三者共同潜在下游靶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验证了 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对CHD7的直接靶向关系。在胶质瘤干细胞中对CHD7分子的敲减诱导了间充质型标志物表达量的上升,证实其作为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的下游靶点,对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促进作用。(5)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 通过靶向 CHD7,介导了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胶质瘤干细胞放疗耐受的诱导作用对胶质瘤干细胞进行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的转染,并给以放射治疗,发现过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可显着抑制放疗诱导的胶质瘤干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同时,敲减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对放疗所致的凋亡和G2/M期阻滞有促进作用。在胶质瘤干细胞中进行CHD7的敲减则抑制了放疗的效果。(6)过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或敲减CHD7促进裸鼠原位移植胶质瘤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及放疗耐受对过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或敲减CHD7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裸鼠原位成瘤,后将裸鼠分为放疗组和不放疗组,并对放疗组裸鼠进行放射治疗。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放疗或不放疗情况下,过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或敲减CHD7的胶质瘤干细胞在裸鼠颅内生长速率均明显快于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的过表达或CHD7的敲减均上调了间充质型标志物YKL40在移植瘤中的表达。对经放疗的裸鼠移植瘤组织行Tunel染色,发现过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或敲减CHD7的移植瘤在放疗后拥有较少的Tunel阳性细胞,提示其对放疗的耐受性。(7)M2 型巨噬细胞外泌体 miR-27a-3p、miR-22-3p 和 miR-221-3p 通过CHD7/RelB/P50及CHD7/p-STAT3通路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对CHD7相关下游通路进行预测,发现NF κ B通路及IL-6/STAT3通路与其有潜在关联。Western Blot的结果部分验证了该预测,即非经典NF κ B通路CHD7/RelB/P50和CHD7/p-STAT3通路共同介导了胶质瘤干细胞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4.结论(1)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能够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过程,促进放疗耐受性的增加。(2)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富集的miR-27a-3p、miR-22-3p和miR-221-3p是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关键分子。(3)CHD7分子是胶质瘤前神经元表型的重要维持分子,其通过CHD7-RelB/P50通路及CHD7-STAT3通路调控胶质瘤干细胞的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4)胶质瘤中miR-27a-3p、miR-22-3p、miR-221-3p表达量的升高或CHD7表达量的降低与病人的不良预后存在临床相关性。miR-27a-3p、miR-22-3p、miR-221-3p和CHD7可以作为胶质瘤诊断和放疗效果评估的指标。第二部分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影响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1.目的(1)探究影响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及发展的关键miR分子。(2)针对胶质瘤血管拟态的形成机制,探寻基于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的方案。2.材料与方法(1)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之间或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与胶质瘤细胞系之间miR-29a-3p表达量的统计学比较首先对TCGA数据库中正常脑组织及不同亚型胶质瘤miR-29a-3p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随后使用qPCR法检测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NHA,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和A172中miR-29a-3p的表达量。(2)miR-29a-3p在体外抑制胶质瘤迁移能力及血管拟态形成能力的实验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及A172进行miR-29a-3p的过表达及敲减,使用transwell小室对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进行检测,并在底部铺有细胞基质胶(matrigel matrix)的细胞培养板中对胶质瘤细胞的血管拟态进行观察和检测。另外,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过表达及敲减miR-29a-3p后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3)miR-29a-3p下游靶点的预测、证明和对其功能的验证以miR下游靶点预测网站TargetScan和miRDB对miR-29a-3p下游靶点进行预测。使用Western Blot法验证miR-29a-3p对下游靶点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9a-3p对下游靶点的直接结合作用。进行挽救实验,即过表达下游靶点分子,同时过表达miR-29a-3p,之后行Western Blot检测侵袭迁移和血管拟态相关蛋白,行transwell检测迁移能力,并行血管拟态形成实验,以从分子和功能层面证实miR-29a-3p的靶分子。(4)过表达mi 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首先利用慢病毒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使其稳定过表达miR-29a-3p,并以转染阴性对照碱基序列的人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随后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其外泌体,并使用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层面对其加以验证。利用Nanosight及Western Blot对外泌体的数量、直径以及分子标志进行分析。对外泌体中的miR-29a-3p含量进行qPCR检测,以证实miR-29a-3p能够被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大量分泌至外泌体中。(5)验证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胶质瘤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的作用将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及A172与阴性对照或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共培养,qPCR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iR-29a-3p含量的变化,随后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对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进行检测,并在底部铺有细胞基质胶的细胞培养板中对胶质瘤细胞的血管拟态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外泌体处理后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6)体内实验验证miR-29a-3p及过表达mi 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胶质瘤生长及血管拟态形成的抑制作用对稳定过表达或敲减miR-29a-3p的U87胶质瘤细胞系进行裸鼠颅内原位成瘤实验。同时,设置两组裸鼠种植未经转染的U87胶质瘤细胞,并分别经尾静脉给以阴性对照或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以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血管拟态结构(PAS+/CD34-)进行观察,同时以H&E染色观察胶质瘤侵袭情况。3.结果(1)miR-29a-3p表达量在胶质瘤中明显下调对TCGA数据库中正常脑组织及不同亚型胶质瘤组织miR-29a-3p表达量的分析显示,各亚型胶质瘤组织中miR-29a-3p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脑组织。其次,qPCR结果显示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和A172中miR-29a-3p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NHA。(2)miR-29a-3p在体外抑制胶质瘤迁移能力及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对过表达或敲减miR-29a-3p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及A172进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发现miR-29a-3p可以显着抑制胶质瘤细胞系的迁移能力。同时,将过表达或敲减miR-29a-3p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接种在底部铺有细胞基质胶的细胞培养板中,观察胶质瘤细胞的血管拟态,其结果证实了 miR-29a-3p对血管拟态形成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miR-29a-3p可以下调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相关蛋白的表达。(3)ROB01是miR-29a-3p调控胶质瘤迁移及血管拟态过程的下游靶点利用miR下游靶点预测网站TargetScan和miRDB对miR-29a-3p下游靶点进行预测,我们发现ROB01是miR-29a-3p的潜在下游靶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9a-3p可以抑制ROB01的表达,且敲减ROB01后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相关分子变化趋势与miR-29a-3p过表达一致。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了miR-29a-3p对下游靶点的直接结合作用。通过在胶质瘤中过表达ROB01证实了其对胶质瘤迁移和血管拟态形成的促进作用。同时过表达ROB01和miR-29a-3p,则ROB01对迁移及血管拟态形成的促进作用被有效抑制,由此在分子机制及功能层面均证实了 miR-29a-3p和ROB01的上下游关系。(4)在人间充质干细胞中过表达miR-29a-3p,其分泌的外泌体中miR-29a-3p表达量同样上调向人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miR-29a-3p或阴性对照碱基序列。随后借助超高速离心的方式获得转染后细胞的外泌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外泌体结构,Nanosight证实微粒直径多集中在100纳米,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微粒表达外泌体标志物TSG101与CD9。对外泌体miR-29a-3p含量进行qPCR检测,证实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中miR-29a-3p表达量同样上调。(5)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胶质瘤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阴性对照或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刺激胶质瘤细胞系U87及A172后,经qPCR确认miR-29a-3p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量发生了上调。以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刺激的胶质瘤细胞表现出减弱的迁移能力和血管拟态形成能力。此外,Western Blot实验亦证实了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抑制侵袭迁移及血管拟态相关蛋白的表达。(6)miR-29a-3p及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裸鼠异种移植胶质瘤的生长及血管拟态形成具有抑制作用U87细胞裸鼠颅内原位成瘤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9a-3p或注射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均可减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9a-3p组以及过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刺激组的肿瘤组织中血管拟态的数量最少,且肿瘤侵袭能力最弱。4.结论(1)miR-29a-3p在胶质瘤中表达量下调,是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和细胞迁移的关键分子。(2)miR-29a-3p对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通过直接靶向ROB01实现。(3)高表达miR-29a-3p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胶质瘤的血管拟态形成和细胞迁移能力。

韩玉庆,董力庆,许阳阳,赵理乐[2](2020)在《脑胶质瘤和辅助性T细胞17的关系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Th)在自身免疫病、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与Th细胞亚群中的Th1和Th2细胞不同,Th17细胞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是近年来恶性肿瘤免疫学领域的重大研究发现。对Th17细胞与脑胶质瘤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从炎症、自身免疫等多角度进一步探讨脑胶质瘤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抗肿瘤治疗的免疫应答反应等问题,这对于人类攻克脑胶质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脑胶质瘤、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三者之间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对Th17细胞与免疫应答及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晓宁[3](2020)在《血管周细胞通过旁分泌诱导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的机制及其个体化诊疗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恶性脑肿瘤,占所有成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比例的75%左右,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为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一旦诊断,即使经过完全切除的手术治疗联合标准方案的放化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4.6个月。替莫唑胺是新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首选化疗药(指南唯一推荐),自用于临床后疗效确切,显着延长了患者生存期(2.5个月),但是部分病例会出现替莫唑胺耐药。现研究发现MGMT启动子低甲基化导致其蛋白高表达是替莫唑胺耐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抑制MGMT并不能完全逆转替莫唑胺的耐药,故仍有其它导致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耐药的机制亟待发现。深入研究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原因及分子机制,并研发提高替莫唑胺敏感性的药物可为胶质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胶质母细胞瘤的血管生成极为活跃,血管数量丰富,形态十分复杂,个体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血管周微环境中,胶质瘤细胞可与微环境中的组分相互作用,维持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肿瘤微血管结构中除含有内皮细胞外,还含有血管周细胞,周细胞位于血管外侧,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此类细胞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在胶质瘤中,合作课题组研究发现免疫缺陷小鼠中人来源的胶质瘤移植瘤内约70%-80%的血管周细胞由胶质瘤干细胞转分化而来,同时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证实表达α-SMA的胶质瘤血管周细胞和表达Sox2的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具有相同的肿瘤基因突变。随后,研究利用标记RGS5-promoter-GFP小鼠的体内示踪实验证实,原位移植的GL261小鼠胶质瘤中超过一半的血管周细胞来自正常大脑,而余下比例来自胶质瘤肿瘤细胞。上述研究虽然有比例上的差异,但都证明了胶质瘤内的血管周细胞有较大比例来自肿瘤细胞。胶质瘤干细胞或肿瘤细胞转分化而来的血管周细胞被推测认为也可参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相较于血管周细胞覆盖率低的患者,覆盖率高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对化学治疗更不敏感,生存期更短,但血管周细胞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胶质瘤血管周细胞导致替莫唑胺耐药的作用机制,并初步评估利用该机制靶向胶质瘤周细胞以提高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意义如下:1.胶质瘤血管周细胞分布与胶质瘤替莫唑胺治疗敏感性存在相关性,富含血管周细胞的胶质瘤样本,患者对替莫唑胺治疗更不敏感,可将血管周细胞含量作为临床诊断中判断替莫唑胺疗效的指标之一;2.首次、成功完成了胶质瘤血管周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体外培养;3.胶质瘤血管周细胞保护胶质瘤肿瘤细胞减少替莫唑胺诱导的凋亡;4.血管周细胞高分泌CCL5,作用于肿瘤细胞的CCR5,激活DNA损伤修复通路,故而使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5.成功筛查并鉴定了促进胶质瘤细胞化疗耐药的CCL5/CCR5下游信号通路,阐明了CCL5/CCR5通路的作用机制;6.小分子抑制剂马拉维诺阻断CCL5/CCR5通路,可提高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作为化疗增敏剂与替莫唑胺联用,提高化疗效果,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胶质瘤血管周细胞分布呈现异质性。周细胞含量越高、CCL5表达量越高,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对替莫唑胺的治疗效果越差,其无进展生存期越短;去除周细胞或阻断其下游的CCL5/CCR5信号通路后,可提高胶质瘤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抑制胶质瘤肿瘤生长;CCL5/CCR5通过下游AKT信号通路和DNAPK信号通路促进DNA的损伤修复,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替莫唑胺耐药。上述结果将为阐明血管周细胞在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分子调控机制,并依据该机制提出了胶质瘤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新策略。

胡婉明[4](2020)在《胶质瘤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及免疫相关分子IL4I1与LGALS3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被发现可作为胶质瘤分型、预后和治疗的指标。2016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更新正式引入了 IDH、ATRX、lp/19q等重要分子标记。与传统的组织学分类相比,这次修订提供了胶质瘤全新的分子分型,并提出了“整合诊断”的概念。然而这次修订中仍缺少中国胶质瘤患者数据。尽管采用了新的分子分型进行整合诊断,目前胶质瘤主流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联合放化疗,其总体预后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现在,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希望,且已有研究发现高度侵袭性和免疫逃逸是导致胶质瘤复发率高、预后差的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探索中国胶质瘤患者的分子特征,并寻找新型免疫相关分子尤为重要。研究方法通过IHC、PCR、Sanger测序、FISH等技术检测大样本胶质瘤中的分子标志物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胶质瘤中重要的免疫相关分子,通过上调或干扰IL4I1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应用MTT、平板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因子芯片等实验观察IL4I1对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通过RNA-seq及Western Blot验证IL4I1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应用生物信息学及IHC等方法研究LGALS3在胶质瘤免疫微环境及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与胶质瘤重要分子标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我们队列中WHO Ⅱ级星形细胞瘤的IDH突变频率为68.7%(79/115),“三阴性胶质瘤”占23.8%(82/344),并发现7例新的分子表型“IDH野生型伴1p/19q共缺失”。我们发现IL4I1主要表达在GBM与IDH野生型LGG中,分层分析显示:在LGG、GBM和IDH野生型胶质瘤中,IL4I1均为预后差的显着指标。我们首次发现IL4I1主要由胶质瘤细胞自身表达,且能促进胶质瘤细胞株的侵袭和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IL4I1激活了 Toll样受体2及其下游MYD88介导的经典NF-κB信号通路。此外,我们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中具有大量的CD163+TAM,并且其与LGALS3密切相关。数据库分析显示LGALS3参与了重要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通路,包括细胞因子信号传导,NF-κB,NOD受体和TNF信号传导途径等。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中国胶质瘤患者IDH突变的频率相对较低,而三阴性胶质瘤的比例较高,表明某些分子改变可能存在种族和地理差异。此外,我们发现了新的分子表型“IDH野生型伴1p/19q共缺失”。我们首次发现免疫相关分子IL4I1可由胶质瘤细胞自身表达,IL4I1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NF-κB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的侵袭和免疫逃逸。我们发现LGALS3与弥漫性浸润性胶质瘤的不良预后有关,并与胶质瘤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探索将IL4I1和LGALS3作为诊治靶标的潜力,并为胶质瘤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郭高超[5](2020)在《IKBKE通过磷酸化Amotl2促进YAP1的表达调控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IKBKE(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kinase subunit epsilon)为促癌基因,在乳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和胶质瘤中过度高表达。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IKBKE基因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异常高表达,并且表达量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且与人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IKBKE基因的表达,显着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在本论文研究中,我们通过CGGA,TCGA和GEO公共数据库及胶质瘤组织芯片发现IKBKE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另外,我们通过SILAC标记磷酸化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发现IKBKE能够直接磷酸化Amotl2的丝氨酸166位点。通过phos-tag磷酸化胶和蛋白质泛素化实验进一步证实IKBKE直接磷酸化Amotl2,并且促进其发生泛素化降解。此外,在胶质瘤中Amotl2与YAP1相互作用,抑制YAP1核移位并促进其降解,我们实验证实IKBKE可以解除Amotl2对YAP1抑制作用,促进YAP1的表达及核转位,从而参与Hippo通路的调控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建立裸鼠颅内胶质瘤模型,我们发现沉默IKBKE基因后,明显抑制颅内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综上所述,IKBKE能够通过IKBKE↑-Amotl2↓-YAP1↑调控轴调控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为胶质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我们分析公共数据库CGGA,TCGA和GEO,通过分析IKBKE m RNA的表达量确定IKBKE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我们收集149例临床胶质瘤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IKBKE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级别的关系。我们选取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培养出的原代细胞G4和经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用于后续研究。我们构建沉默IKBKE基因的sh IKBKE慢病毒,下调胶质瘤细胞IKBKE基因的表达,然后应用平板克隆,CCK-8和Ed U等细胞增殖实验检测沉默IKBKE基因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变化。分子机制研究中,我们首先沉默U87MG中IKBKE基因进行SILAC标记磷酸化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发现Amotl2的s166位点为IKBKE的潜在磷酸化位点。然后我们在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野生型IKBKE或/和野生型Amotl2质粒,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两个外源性蛋白直接结合作用;接着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通过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方法进一步确定内源性IKBKE和Amotl2直接结合的作用。然后,在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野生型IKBKE或/和野生型Amotl2质粒,使用phos-tag磷酸化胶检测IKBKE磷酸化Amotl2的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确定IKBKE磷酸化Amotl2的关系,在293T细胞转染野生型Amotl2质粒,然后分别转染IKBKE活性型和失活性质粒,体内激酶实验的方法检测Amotl2中p-ser的表达量变化。通过三个公共数据库根据IKBKE和Amotl2表达量做相关性分析;然后在胶质瘤细胞系沉默或者过表达IKBKE基因后,蛋白免疫印迹和q RT-PCR实验检测Amotl2基因的变化。MG132和CHX试剂处理各组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IKBKE促进Amotl2降解的调控作用。最后,293T细胞中转染野生型IKBKE,野生型Amotl2,野生型Ub质粒,通过蛋白泛素化实验确定IKBKE调控Amotl2泛素化降解途径。构建shAmotl2慢病毒敲低Amotl2基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Amotl2,YAP1和p-YAP1(s172)的变化;然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沉默或过表达后IKBKE后Amotl2,p-YAP1(s172),YAP1及其下游CTGF和CYR61的变化及沉默IKBKE基因后YAP1细胞浆及胞核内蛋白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确定沉默IKBKE基因后YAP1细胞浆及胞核内蛋白的变化。回复实验中,同时沉默或者过表达IKBKE和Amotl2基因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YAP1的变化,通过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裸鼠颅内成瘤实验中,G4细胞和G4 sh IKBKE细胞转染luciferase成像病毒,使用立体定向仪建立裸鼠颅内胶质瘤模型,定期检测颅内肿瘤的大小、裸鼠生存状态及裸鼠生存时间,最后将裸鼠脑制成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各指标变化。结果1.IKBKE基因在胶质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表达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2.沉默IKBKE能显着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3.IKBKE能够与Amotl2直接结合,并且能够磷酸化Amotl2;4.IKBKE可以促进Amotl2发生泛素化降解;5.沉默IKBKE可以显着增加Amotl2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Amotl2 m RNA的表达,过表达IKBKE则抑制Amotl2蛋白的表达,同样但不影响Amotl2 m RNA的表达;6.IKBKE能够通过调控Amotl2的表达,而影响Hippo通路,沉默IKBKE能抑制YAP1及其下游靶基因CTGF和CYR61的表达,过表达IKBKE能够增加YAP1及其下游靶基因CTGF和CYR61的表达;7.沉默IKBKE能够抑制YAP1从细胞浆向细胞核转运;8.胶质瘤细胞中,Amotl2明显抑制IKBKE对Hippo通路的影响;9.沉默IKBKE可以显着抑制裸鼠颅内肿瘤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结论1.IKBKE基因在胶质瘤中异常高表达,表达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与患者预后负相关;2.沉默IKBKE基因,能够显着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体外的增殖能力,并且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3.IKBKE能够直接磷酸化Amotl2;4.IKBKE能够促进Amotl2发生泛素化降解,抑制Amotl2的表达;5.IKBKE能够阻断Amotl2对YAP1的抑制作用,促进YAP1的表达及核转运,从而参与Hippo通路的调控胶质瘤的恶性进展;综上所述,IKBKE能够通过IKBKE↑-Amotl2↓-YAP1↑信号通路参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纪兴虎[6](2020)在《IL-11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表达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用IL-11敲减质粒(sh IL-11)及Lnc RNA HOTAIR过表达质粒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阐述IL-11对胶质瘤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来检测正常人脑组织、人脑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细胞系及IL-11敲减质粒(sh IL-11)转染后的人胶质瘤细胞系IL-11的mRNA表达情况。(2)sh IL-11转染LN18和U251胶质瘤细胞系构建相关细胞模型,采用q RT-PCR实验检测IL-11的表达。此外,在LN18和U251细胞中加入重组人IL-11刺激因子(rh IL-11)(60ng/ml),建立过表达模型,Transwell实验检测IL-11敲减及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TCGA公开数据库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Lnc RNA HOTAIR)与IL-11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的关系。分别用重组人IL-11和sh IL-11转染LN18和U251胶质瘤细胞系,并通过q RT-PCR检测Lnc RNA HOTAIR的表达。(4)sh IL-11与pc DNA-HOTAIR共同转染胶质瘤细胞系,观察并探究IL-11与HOTAIR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人脑组织相比,胶质瘤中的IL-11 mRNA的表达升高。而在各种人脑细胞系中,胶质瘤细胞系中IL-11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人脑细胞系。(2)sh IL-11转染LN18和U251胶质瘤细胞系后,IL-11 mRNA的表达成功下调。Transwell结果显示IL-11基因敲减后的胶质瘤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加入rh IL-11刺激因子后,胶质瘤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3)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证实IL-11与Lnc RNA HOTAI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存在显着相关性。q RT-PCR检测重组人IL-11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系Lnc RNA HOTAIR的表达,结果显示Lnc RNA HOTAIR的表达随着重组人IL-11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sh IL-11转染的细胞系中Lnc RNA HOTAIR的表达下调。(4)sh IL-11与pc DNA-HOTAIR共同转染胶质瘤细胞系结果显示,HOTAIR的过表达可以逆转IL-11基因敲减对胶质瘤迁移与侵袭能力的抑制。结论:IL-1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上调并促进人胶质瘤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而抑制IL-1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可以降低肿瘤的恶性表型。IL-11对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可能通过上调Lnc RNA HOTAIR的表达实现。

罗鹏[7](2019)在《IL-3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目前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50%-60%。具有强侵袭性、高复发率、预后较差的特点,目前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都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中探求胶质瘤诊断治疗的新思路。IL-33是新发现的白介素家族细胞因子,是新型的炎症报警素。在众多的肿瘤如直肠癌、胃癌、淋巴癌等的研究者中,都发现可以通过结合受体ST2,激活如MAPK/Erk、MAPK/p38以及NF-κB等一系列信号通路进而分泌大量细胞因子,造就利于肿瘤生长的肿瘤微环境。同时IL-33作为重要的自身免疫因子,可以在肿瘤的初中期帮助其肿瘤降低NK细胞、CD8+细胞等杀伤能力,帮助肿瘤完成免疫逃逸。在胶质瘤中IL-33是否有类似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确报道。目的:研究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方法:1.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IL-33在人类所有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胶质瘤数据集进行箱形比较。在PUBMED中检索并筛选出IL-33相关报道,使用Coexpedia完成基因共表达分析,使用DAVID完成GO、KEGG富集分析。2.研究对象: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之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3例胶质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间颅脑损伤行内减压的病例9例作为非肿瘤组织的对照组。3.纳入标准:胶质瘤:1)患者术后经2位有有经验的神经病理医师或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病理科医师确认,符合胶质瘤诊断。2)无其他颅内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病史。正常脑组织:1)急性脑外伤需内减压患者。2)无颅内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病史。4.标本采集:收集手术前考虑诊断胶质瘤患者以及颅脑损伤需要行内减压患者的手术标本,液氮转运后-80℃冰箱保存。主要用于IL-33的mRNA和免疫组化检测。5.胶质瘤瘤周水肿判定:本研究主要通过患者的MRI平扫+增强,确定患者肿瘤及水肿的边界,用类椭圆体积算法得出肿瘤与水肿的体积。最终以EI指数表达水肿程度EI=(V水肿+V瘤)/V瘤。6.IL-33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运用RT-PCR检测胶质瘤及对照组的IL-3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Oncomine中挖掘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发现IL-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高表达。运用RT-PCR及免疫组化分析我院53例胶质瘤组织及9例正常脑组织IL-33 mRNA及IL-33蛋白表达情况发现。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胶质瘤组织IL-33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且IL-33的表达水平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增高。2.根据IL-33的mRNA表达情况,将其分为IL-33高表达组(>3.05)及低表达组(≤3.05)。其中IL-3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关系(均P>0.05)。3.通过比对IL-33mRNA表达量、瘤周水肿EI值之间的相关性,发现IL-33高表达组瘤周水肿指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IL-33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程度呈正线性相关(r=0.73;P=0.002)。故认为IL-33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瘤周水肿密切相关。对IL-33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发现IL-33可能通过MAPK、NF-NF-κB参与瘤周水肿的形成和进展。结论:1.IL-3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而且与胶质瘤的等级高低程度密切相关。胶质瘤等级越高,IL-33表达程度越高,可能是胶质瘤发病及恶性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2.IL-33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程度呈正性相关,IL-33可能通过MAPK、NF-κB通路参与瘤周水肿形成。

林超[8](2019)在《PTEN、MTDH、GATA3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MTDH(Metadherin)、GATA3(GATA结合蛋白3)分别在结直肠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探讨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这三个基因的阳性表达率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行手术肿物切除或活检的60例结直肠组织。其中结直肠正常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所有入组的60组病例均要符合条件:手术切除或活检前无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史。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PTEN、MTDH、GATA3在各组病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MTDH、GATA3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关系,对这三个基因的表达程度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调控关系。结果(1)PTEN在三组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组织100%(20/20)、腺瘤组织90%(18/20)、癌组织75%(15/20),结直肠正常组织与结直肠癌组织之间的表达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2)MTDH在三组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组织70%(14/20)、腺瘤组织85%(17/20)、癌组织95%(19/20),结直肠正常组织组与结直肠腺瘤组织组之间的表达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直肠正常组织与结直肠癌组织之间的表达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在结直肠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不同其阳性表达率不同(P<0.05)。(3)在本实验中PTEN、MTDH的阳性表达率与入组的结直肠腺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结构类型、上皮内瘤变分级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入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MTDH的阳性表达率与入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4)GATA3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组织、癌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GATA3在本实验中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未探究到显着临床意义。结论PTEN、MTDH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判读作用。

王苑宇[9](2019)在《PUM2调控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过度增殖和侵袭性强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仍不清楚,阻碍了其更为有效的治疗。揭示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将有益于开发新治疗方案。PUM2是一种RNA结合蛋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基因表达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干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远程转移的特点。然而,PUM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BTG1属于B细胞易位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具有抑制多种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但BTG1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胶质瘤中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研究PUM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调节因子BTG1的关系,旨在为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依据,同时力争提供新的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定量PCR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和转录水平,应用ShRNAs抑制PUM2和BTG1的表达,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应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膜联蛋白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应用放线菌素诱导实验测定BTG1mRNA的半衰期,应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实验、RNA免疫沉淀法和RNA pull-down法检测PUM2与BTG1 3′UTR的相互作用。结果:PUM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UM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胶质瘤细胞,即PUM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升高。PUM2敲低能显着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降低脑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和侵袭。PUM2与BTG1的3′UTR位点直接结合;PUM2敲低能显着促进脑胶质瘤细胞BTG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延长BTG1 mRNA半衰期;显着增强脑胶质瘤细胞BTG1 3′UTR荧光素酶活力。BTG1过表达能显着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降低脑胶质瘤细胞活力、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敲低BTG1可以消除PUM2敲低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PUM2在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升高,其具有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是脑胶质瘤细胞的关键分子特征。BTG1是PUM2的关键作用靶点,PUM2对BTG1下调有助于脑胶质瘤的进展。

张科[10](2020)在《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信号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和机制》文中指出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以上。具有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脑胶质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步骤的过程。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调节因子,它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代谢活动,并介导多种不同的生理、病理功能。PGE2目前已确定有EP1、EP2、EP3和EP4四种受体亚型。其中EP4是目前被研究的最广泛和深入的EP受体亚型,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已明确。EP4下游有两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即AC-c AMP和PI3K信号通路。PGE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研究表明,PGE2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均异常表达,如在肝细胞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口腔鳞癌、乳腺癌等患者的肿瘤组织或血浆中PGE2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大小、分期、有无转移、预后及复发等方面都存在相关性。Snail是近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抑制型转录因子。研究表明,Snail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结合而抑制后者的转录,通过影响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型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参与肿瘤的进展。c-myc是一种多功能的早期反应基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c-myc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影响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参与肿瘤的发生与进展。PGE2及其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如何?具体调节机制如何?目前尚未见系统报道。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题首先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观察PGE2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初步验证PGE2及其受体在脑胶质瘤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体外细胞实验,使用EP受体亚型选择性激动剂、EP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和信号通路抑制剂等来深入探讨PGE2介导脑胶质瘤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实验依据。目的:观察PGE2及其受体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探讨PGE2及其受体对脑胶质瘤细胞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组织样本60例,同时收集同期脑外伤手术患者20例的脑挫伤组织作为对照,进行以下实验: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PGE2水平;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GE2含量;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CD34、VEGF、EP1、EP2、EP3和EP4的表达;4)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P4表达;5)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P3、EP4、Snail和c-myc的表达。统计分析。常规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中,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加相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 1μM组、PGE25μM组、PGE2 10μM组;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凋亡的影响实验中,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87+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刺激组(U87+PGE2 5μM);在研究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实验中设置3组:空白对照组(U87+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 5μM组(U87+PGE2 5μM)、L-902,688z 5μM组(U87+L-902,688z 5μM);在研究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和信号分子的影响实验中设置3组:空白对照组(U87+同体积溶媒或培养基)、PGE2 5μM组(U87+PGE2 5μM)、CJ-42794 5μM组(U87+PGE2 5μM+CJ-42794 5μM)。每组设置3~6个复孔。37℃,5%CO2条件下孵育24~72 h,进行以下实验:1)MTT法检测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2)细胞粘附实验检测PGE2、L-902,688 z及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3)Western blot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中EP4、Bcl-2、Bcl-xl、Bax、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c AMP、PI3K、c-myc和Snail的蛋白表达;4)CCK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L-902,688 z和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5)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统计分析。结果:1)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PGE2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2)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及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且与患者的病理分级相关;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0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44例被检测到VEGF表达阳性(占73.3%),且VEGF表达与PTGES2呈正相关(P<0.001)5)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PTGES2表达阳性组织的MVD值显着高于PTGES2表达阴性组织的MVD值(P<0.01);6)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1和EP2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不显着,且EP1、EP2在两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P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即:60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54例EP3表达阳性(90%),20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3例表达阳性(1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强度(+,++,+++)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分别为:6例,22例,26例;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3例,0例,0例。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EP4表达显着增加,即:在脑胶质瘤组织中EP4的阳性表达率为96.7%(58/60),在正常脑组织中为15%(3/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强度(+,++,+++)在脑胶质瘤中分别为:8例,21例,29例;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3例,0例,0例。此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P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Snia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且与WHO分级相关(P<0.01);1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且与WHO分级相关(P<0.01)(P<0.01);11)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MTT结果显示,PGE2刺激24 h、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PGE2三个浓度组的OD值均显着增加(P<0.01);与PGE2 1μM组比较,PGE2 5μM组的OD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E2刺激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PGE2 1μM和PGE2 5μM组的OD值显着升高(P<0.01),PGE2 10μM组无明显变化(P>0.05);同样地,与PGE2 1μM组比较,PGE2 5μM组的OD值更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中,细胞粘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E2明显增加与培养板Matrigel胶粘附的U87细胞的数量,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粘附率最大增加达63.73%;13)在研究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中Bcl-2、Bcl-xl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Bax、caspase-3、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E2刺激组细胞的EP4膜蛋白、Snail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EP4总蛋白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变化(P>0.05)。15)在研究EP4受体选择性激动剂(L-902,688 z)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显着增加(P<0.01),L-902,688 z具有PGE2相似的效应。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cytochrome C蛋白表达降低(P<0.01),L-902,688z相似的效应;16)在研究EP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的增殖和粘附能力显着增加(P<0.01);与PGE2组比较,CJ-42794组细胞的增殖和粘附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中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PGE2组比较,CJ-42794组Bcl-2蛋白表达有所下降(P<0.01)。caspase-3和cytochrome C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CJ-42794显着抑制了脑胶质瘤细胞中EP4膜蛋白、c AMP、PI3K、Snail和c-myc的表达(P<0.01);17)在探索PGE2/EP4介导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细胞的增殖显着增加、凋亡显着降低(P<0.01),c AMP类似物dbc AMP具有相似的效应;PI3K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无显着影响(P>0.05),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作用,EP4-PI3K通路对PGE2介导脑胶质瘤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脑胶质瘤中PGE2异常表达,且与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相关(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级);(2)PGE2主要通过EP4受体发挥对脑胶质瘤的调节作用,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与进展;(3)PGE2可能通过PGE2/EP4/AC-c AMP/c-myc、PGE2/EP4/PI3K/Snail信号通路参与对脑胶质瘤的调节。

二、Th2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2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巨噬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影响胶质瘤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影响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胶质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胶质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

(2)脑胶质瘤和辅助性T细胞17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hh17细胞与免疫应答
2 TThh 17细胞与脑胶质瘤
3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3)血管周细胞通过旁分泌诱导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的机制及其个体化诊疗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胶质瘤血管周细胞的分布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胶质瘤血管周细胞促进肿瘤细胞逃避替莫唑胺杀伤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胶质瘤血管周细胞通过激活CCL5 旁分泌轴促进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胶质瘤中血管周细胞标志物和CCL5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替莫唑胺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管周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胶质瘤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及免疫相关分子IL4I1与LGALS3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大样本胶质瘤数据库的建立、分子分型及新型整合诊断的实践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三、实验结果
        1. 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结果分析
        2. IDH,1p/19q,TERT及MGMT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3. IDHI-R132H(克隆号H09)免疫组化与IDH分子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
        4. 新的分子分型“IDH野生型伴1p/19q共缺失”
    四、讨论
    五、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IL4I1激活Toll/NF-κB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的侵袭和免疫逃逸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三、实验结果
        1. 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胶质瘤IDH和预后有关的免疫基因
        2. IL4I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3. IL4I1在人胶质瘤细胞系中的生物学功能
        4. IL4I1通过Toll样受体/NF-κB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侵袭和免疫逃逸
    四、讨论
    五、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 LGALS3是浸润性胶质瘤的不良预后因子且与CD163+TAMs密切相关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三、实验结果
        1. LGALS3在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
        2. LGALS3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
        3. LGALS3与胶质瘤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关系
        4. 在数据库中验证LGALS3相关结果
    四、讨论
    五、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注解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IKBKE通过磷酸化Amotl2促进YAP1的表达调控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胶质母细胞瘤中 IKBKE 的体外作用研究
    1.1 对象和材料
        1.1.1 实验数据库
        1.1.2 实验临床标本
        1.1.3 实验细胞系
        1.1.4 实验材料
        1.1.4.1 实验试剂
        1.1.4.2 实验仪器
        1.1.4.3 实验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慢病毒转染细胞
        1.2.3 细胞蛋白质提取
        1.2.4 测定蛋白浓度
        1.2.5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1.2.6 细胞RNA提取及浓度测定
        1.2.7 RNA反转录及q RT-PCR操作
        1.2.8 细胞增殖CCK-8实验
        1.2.9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
        1.2.10 细胞EdU增殖实验
        1.2.11 免疫组化实验
        1.2.12 所用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IKBKE m RNA表达量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1.3.2 敲低IKBKE基因能够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能力
    1.4 讨论
    1.5 小结
二、IKBKE 调控 Amotl2 表达的机制研究
    2.1 对象和材料
        2.1.1 实验细胞系
        2.1.2 实验材料
        2.1.2.1 实验试剂
        2.1.2.2 实验仪器
        2.1.2.3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siRNA转染
        2.2.2 质粒提取及浓度测定
        2.2.3 细胞质粒转染
        2.2.4 免疫荧光实验
        2.2.5 免疫共沉淀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IKBKE 磷酸化 Amotl2 的丝氨酸 166 位点
        2.3.2 IKBKE抑制Amotl2 蛋白的表达
        2.3.3 IKBKE促进Amotl2 蛋白发生泛素化降解
        2.3.4 IKBKE能够通过Amotl2 调控YAP1 的表达
    2.4 讨论
    2.5 小结
三、IKBKE 调控胶质瘤恶性进展的体内机制研究
    3.1 对象和材料
        3.1.1 实验细胞系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动物
        3.1.4 实验器械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重组慢病毒转染
        3.2.2 建立裸鼠颅内肿瘤模型
    3.3 实验结果
        3.3.1 沉默IKBKE基因可以抑制裸鼠颅内肿瘤的生长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D-1/PD-L1靶向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挑战和潜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IL-11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表达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IL-11 的结构功能和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IL-3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IL-33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PTEN、MTDH、GATA3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及步骤
    2.5 结果判读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PTEN、MTDH、GATA3 在结直肠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 PTEN、MTDH在结直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
    3.3 PTEN、MTDH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
    3.4 PTEN、MTD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
    3.5 PTEN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6 MTDH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7 PTE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8 MTDH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6 附图实验镜下图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PUM2调控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胶质瘤、PUM2和BTG1 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信号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临床资料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ELISA)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 PGE2 水平
        1.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中 PGE2 的含量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 PTGES2、CD34、VEGF、EP1、EP2、EP3、EP4 的蛋白表达
        1.2.4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EP4 表达情况
        1.2.5 Western blot 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EP3、EP4、Snail 和 c-myc 的蛋白表达
        1.2.6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GE2的表达
        2.2 脑胶质瘤组织及外周血中PGE2含量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
        2.3 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的表达
        2.4 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
        2.5 PTGES2与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2.5.1 脑胶质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PTGES2 的关系
        2.5.2 脑胶质瘤组织中PTGES2 的表达与MVD的关系
        2.6 脑胶质瘤组织中EP1、EP2、EP3和EP4 受体的表达
        2.6.1 EP1和EP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6.2 EP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6.3 EP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7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Snail 蛋白的表达情况
        2.8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c-myc 的表达情况
    3小结
第二部分 PGE2/EP4受体信号对脑胶质瘤细胞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MTT法检测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2.3 细胞粘附实验检测PGE2、L-902,688 z及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
        1.2.4 Westernblot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中EP4、Bcl-2、Bcl-xl、Bax、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c AMP、PI3K、c-myc和 Snail的蛋白表达
        1.2.5 CCK8 细胞增殖试验检测L-902,688 z和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2.6 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
        1.2.7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1.1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1.2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的影响
        2.1.3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2 PGE2对脑胶质瘤细胞EP4表达的影响
        2.3 PGE2 对脑胶质瘤细胞Snail表达的影响
        2.4 PGE2 对脑胶质瘤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2.5 EP4受体选择性激动剂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5.1 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5.2 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
        2.5.3 L-902,688z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6 EP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6.1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6.2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
        2.6.3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7 CJ-42794对脑胶质瘤细胞EP4表达的影响
        2.8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中c AMP和 PI3K表达的影响
        2.9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Snail表达的影响
        2.10 CJ-42794 对脑胶质瘤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2.11 PGE2/EP4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信号通路研究
        2.11.1 AC-c AMP信号通路
        2.11.2 PI3K信号通路
    3.小结
4.讨论
5.结论
6.下一步工作设想
7.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四、Th2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巨噬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宗璞. 山东大学, 2021(12)
  • [2]脑胶质瘤和辅助性T细胞17的关系及研究进展[J]. 韩玉庆,董力庆,许阳阳,赵理乐. 癌症进展, 2020(18)
  • [3]血管周细胞通过旁分泌诱导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的机制及其个体化诊疗意义[D]. 张晓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4]胶质瘤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及免疫相关分子IL4I1与LGALS3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胡婉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IKBKE通过磷酸化Amotl2促进YAP1的表达调控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D]. 郭高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IL-11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表达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D]. 纪兴虎.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IL-3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研究[D]. 罗鹏. 川北医学院, 2019(03)
  • [8]PTEN、MTDH、GATA3在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D]. 林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9]PUM2调控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D]. 王苑宇.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前列腺素E2及其受体信号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和机制[D]. 张科.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Th2细胞因子的显性表达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