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三个县正常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郭敏,吴海陆,罗子声[1](2021)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生态环境分析及治理方案》文中认为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具有稀土元素以离子相为主、稀土含量较高、矿体埋藏浅、分布面积大等特点,其原始生态环境属稀土污染环境,长期生活在此类矿床及其附近的居民存在稀土污染的风险;总结稀土元素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元素赋存状态、含量、酸碱度(pH值)、积累性;并针对稀土矿原地浸出法开采存在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开采治理一体化工程方案。
莫霭儿[2](2020)在《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熬夜、油腻饮食导致的皮肤问题越来越多。脱发,作为皮肤附属器的疾病之一,正逐渐影响着现代人对自身外貌的满意程度。审美观念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脱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精神压力等影响,脱发在80、90后青年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中青年的脱发群体中,雄性脱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雄性脱发病程长,病情一般逐渐发展,因其病程长、容易反复且目前缺乏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故是皮肤科中难治病之一。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通过观察患者脱发程度、脱屑程度、油腻程度、瘙痒程度、生发程度的治疗前后对比,探讨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雄性脱发的机理及疗效,为针灸治疗雄性脱发提供更为简便的疗法以及不同的临床思路,为之后对雄性脱发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的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患者66例,使用spss产生随机数字,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患者。两组均使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组患者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使用足三里,阴陵泉,丰隆,血海,天枢为穴位。每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的第0、2、4、6、8周及治疗后的第2、4周观察记录患者脱发程度、脱屑程度、油腻程度、瘙痒程度、生发程度以及脾胃湿热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总结所得分值,分别从上述情况得分及疗效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第1疗程是因未能坚持梅花针及针刺治疗而退出本研究,余65例患者均按照本研究要求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后4周两组的主症积分(脱发积分、油腻度积分、瘙痒度积分、脱屑度积分、头发生长情况积分),以及次症积分(口干程度积分、口苦程度积分、便溏程度积分、身体困重程度积分、舌苔变化积分)经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的治疗皆可治疗患者主症及次症。在总体治疗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在治疗雄性脱发的总体效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主症中,在油腻度、瘙痒度积分方面,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P<0.05),在掉发度、脱屑度、头发生长程度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次症中,在便溏、身体困重、舌苔方面,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P<0.05),在口干、口苦程度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及梅花针联合普通针刺均可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但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对头发油腻、瘙痒以及对脾胃湿热症状的改善上均优于梅花针联合普通针刺,对比疗效及时间成本,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疗效更佳,更简便易行。
何志军[3](2020)在《多重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钒化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文中指出随着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高分辨全方位成像和实时在体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生物样品的立体观测和活体生物追踪,以精细、动态地记录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研究药物作用效果和动态变化情况。组织光学透明技术与显微光学成像技术的结合,得以对完整样品进行高分辨、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精细结构成像。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技术则能够对活体动物脑中神经元的生长变化进行动态成像,跟踪记录神经元动态变化过程。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PET)则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活体动物各个组织器官的葡糖糖摄取及代谢变化,以整体评估机体及精细组织结构的功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在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大量沉积形成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NFT)和神经元丢失。AD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缺失、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随着世界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AD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抗AD药物的研发是该领域的热点课题。钒是一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脑、肝脏、骨骼等器官中,对维持身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乙基麦芽酚氧钒(BEOV)已报道在啮齿动物模型中具有类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但它对AD的作用尚无任何报道。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三转基因AD模型小鼠3×Tg-AD与荧光小鼠YFP进行交配,筛选出同时具有AD致病基因和YFP荧光蛋白基因的AD-YFP小鼠,饲养到6月龄,给予0.2 mol/L和1.0 mol/L两个剂量的BEOV治疗32周后,采用组织光学透明技术对AD-YFP小鼠脑部进行透明化处理,采用光学投影层析成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对小鼠脑部神经元、Aβ斑块和星型胶质细胞三维立体成像。选用同样的2.5月龄AD-YFP小鼠,采用颅窗技术,结合双光子显微活体成像,实时动态观察活体小鼠脑部神经元树突棘。本研究还对6月龄APP/PS1和3×Tg-AD小鼠,分别给予浓度为0.2 mol/L和1.0mol/L两个剂量的BEOV治疗13周。对上述AD模型小鼠采用透射电镜检测小鼠海马和皮层区神经元的突触形态结构变化,采用18F-FDG-PET动态扫描检测小鼠脑部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变化。采用多种行为学测试方法(包括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和电跳台等手段)检测小鼠的学习认知和记忆能力。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免疫荧光染色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小鼠脑内炎症、Aβ病理通路、Tau通路、内质网应激、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及BEOV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本论文探索将组织光学透明技术与光学成像技术相结合,高分辨、全方位检测BEOV对AD的精细作用效果;探索将小鼠颅窗技术与双光子活体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实时在体监测BEOV对AD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BEOV对AD作用的分子机制。(1)研究建立多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并籍此发现BEOV对AD具有显着治疗效果。采用组织光学透明技术制备透明鼠脑,应用光学投影层析成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分别对YFP-AD荧光小鼠脑片进行三维成像,影像结果显示:AD-YFP小鼠与YFP小鼠相比较,海马和皮层中Aβ斑块明显增多、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神经炎症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增多。BEOV治疗的AD-YFP小鼠,Aβ斑块明显减少、神经元丢失被抑制、脑内炎症水平降低。采用颅窗技术,在双光子显微镜下活体记录2.5月龄AD-YFP小鼠脑部树突及树突棘随月龄的动态变化、以及BEOV治疗后AD-YFP鼠脑内神经元树突棘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发现BEOV能明显抑制AD鼠脑神经元树突棘的减少。在bregma前0-2mm,左右0-2mm的位置,对3×Tg-AD小鼠注射GCaMP6病毒监测皮层中钙信号的活动,发现BEOV有效调控AD小鼠神经元胞体钙信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D小鼠脑部海马与皮层的突触结构和数量,发现BEOV能显着抑制AD小鼠突触损伤和数量减少。(2)研究确定BEOV对AD防治作用的分子机制。BEOV治疗13周后,两种AD模型小鼠APP/PS1和3×Tg-AD的行为学检测实验表明:BEOV显着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探索能力。18F-FDG-PET扫描显示:BEOV明显提高AD小鼠脑部葡萄糖摄取量和代谢水平。BEOV能显着减少AD鼠脑海马与皮层中Aβ淀粉样斑块、降低原代神经元中Aβ水平,抑制Aβ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PP、sAPPβ、BACE1等的表达,同时提高PPARγ、IDE等与Aβ代谢相关的蛋白的表达。BEOV还能显着抑制PTP1B和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IR和AKT的活性、减少GSK3β活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BEOV对AD为多靶点作用机制。1)通过够激活PPARγ,达到抑制BACE1表达、促进IDE表达、减少Aβ的聚集。2)通过抑制PTP1B表达,抑制JAK2/STAT3/SOCS1通路、增加胰岛素信号传导,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3)通过激活PPARγ,抑制AD鼠脑内海马和皮层中Aβ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减少神经元凋亡。4)BEOV还能显着抑制AD小鼠嗅球中出现的Aβ级联反应与斑块形成、抑制Tau过度磷酸化通路和神经纤维缠结,改善小鼠嗅球的功能。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多种AD鼠脑离体和在体光学成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BEOV的药效研究。首次多角度、全方位、高分辨成像记录了BEOV对AD病变过程中Aβ斑块的抑制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首次活体监测到BEOV对AD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保护以及对钙信号的调控。实时动态跟踪记录了BEOV改善AD鼠脑糖代谢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BEOV防治AD的多靶点分子机制,首次实验证明了BEOV通过激活PPARγ抑制A?级联反应,降低Aβ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减缓AD病理进程。通过抑制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改善AD脑内的胰岛素抵抗。揭示了BEOV通过抑制PTP1B表达,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从而抑制AD小鼠海马、皮层和嗅球中出现的各种病变,改善小鼠学习认知记忆能力和嗅球功能。上述结果为BEOV成为预防及治疗AD的多靶点有效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孙娜娜[4](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浅谈歌词的特点》《变化》《系列动漫片<熊出没>》《饮食禁忌》(节选)》文中研究说明
李清秀[5](2019)在《我国汉族长寿老人的尿液离子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与长寿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衰老过程受遗传、环境、饮食和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健康与长寿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内稳态与人类健康长寿的复杂关系正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人群相关的研究工作仅侧重于部分元素与长寿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不同元素之间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关系与长寿的重要关联。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采集生活在“长寿之乡”永福县的九十岁以上老人(长寿组)及其无血缘关系家庭成员(对照组)的一百多份尿液样品,开展了离子组检测,并基于统计和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首先,我们发现了十多个在不同组中浓度有显着差异的元素,绝大多数差异元素在长寿组尿液中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且部分元素(如铜和铬)可用来很好地区分不同组别样本。通过对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长寿组与对照组都存在一些共同的或特异性的显着相关元素对。我们进一步根据不同年龄段将长寿组与对照组分为几个亚组,构建出每个亚组的元素相关性网络,发现不同亚组中都存在特异性显着相关或相关性发生显着变化的元素对,说明这些元素在人的一生中都存在着复杂且高度动态变化的相互作用。通过开发新的离子组比较算法,我们发现长寿老人的尿液离子谱与中年人(四十到六十岁)的更为相似。本研究揭示了人类长寿与尿液离子之间的新关系,有助于深入认识矿物质的稳态平衡对人类健康与长寿的潜在作用。
白瑞[6](2019)在《滚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滚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有效安全治疗轻型斑秃的外治方法,为临床上治疗轻型斑秃提供一种方法参考。方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轻型斑秃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再予滚针治疗(患处脱发区和脊背部规律交替)。滚针和普通针刺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LT分数、脱发症状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滚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分布等基线资料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SALT分数为治疗组7.267±2.333分,对照组6.633±2.456分,治疗后SALT分数为治疗组1.900±1.185分,对照组3.100±1.6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LT分数具有可比性(P>0.05);同组治疗前、后SALT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SALT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脱发症状评分为治疗组21.000±0.695分,对照组21.067±0.828分,治疗后脱发症状评分为治疗组10.800±3.357分,对照组13.967±2.760分。两组患者治疗前脱发症状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同组治疗前、后脱发症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脱发症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为治疗组11.933±3.413分,对照组10.333±3.527分,治疗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为治疗组3.833±1.840分,对照组5.300±2.395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同组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治愈0例、显效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两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3.333%,对照组63.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可有效减小轻型斑秃患者的脱发总面积、改善其脱发症状及生活质量,且其临床疗效比单用普通针刺治疗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轻型斑秃的方法。
周洁[7](2019)在《安庆市居民头发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是环境中一类不能降解的无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且生物富集性很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并可在体内长期积累,食物的摄入就是其中一种,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们评价环境中的元素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测定血,尿的含量,但是样品易变质,运送、储存不方便,而且只代表近期内元素的代谢情况。头发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发与其它组织不同,重金属元素一旦沉积在头发中,就很难再被重新吸收,因此,其含量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金属元素的积累状况。头发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某些变化,还可以用来诊断一些疾病、解释某些生理现象。本文以安庆市区(样本106份)、月山(样本110份)、太湖(样本103份)和岳西(样本118份)四个区域居民的头发作为研究对象,现场收集、实验室内测试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居民头发中六种重金属Cu、Zn、Cd、Cr、Pb和Hg的含量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采集安庆市四个区域居民日常食用的谷类(主要为大米)、肉类(主要为猪肉)、蔬菜类(主要为青菜)等摄食样本420份,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摄食途径将安庆市居民摄入食物中重金属含量与ADI进行比较,从而对人体健康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安庆居民头发中Cu的含量均值为(14.82±5.23)mg/kg,Zn的含量均值为(119.10±30.15)mg/kg,Cd的含量均值为(0.97±0.15)mg/kg,Cr的含量均值为(9.67±2.33)mg/kg,Pb的含量均值为(4.41±1.98)mg/kg,Hg的含量均值为(0.48±0.17)mg/kg。通过对安庆四个区域居民头发样本中Cu、Zn、Cd、Cr、Pb、Hg六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发现,与太湖和岳西相比,安庆市区和月山居民头发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其中Cd、Pb的含量相对更明显。对于性别而言,Cu、Cr、Pb、Hg的含量女性略高于于男性,Zn、Cd的含量女性与男性基本相同,但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各重金属的含量与性别无显着性差异。对不同年龄(1540岁为青年组、4060岁为中年组、>60为老年组)进行对比发现,我们发现对于居民头发重金属Cu的含量:月山居民不同年龄段的Cu含量都较高于其他区域,Zn含量:安庆市区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Zn含量较高,市区、太湖、岳西这三个区域都是从青年组到中年组居民头发含量有降低趋势,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增加。其中Cu和Zn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存在显着性差异。Cd含量: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居民头发中,市区最高,岳西最低。Cr含量:市区、太湖、岳西三个区域居民头发含量均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Cd和Cr在不同年龄段中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b含量:市区青年组中居民头发中Pb的含量较高。月山区域和岳西区域中从青年组到中年组居民头发含量有明显增长,中年达到最高,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降低,在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存在显着性差异。Hg含量:不同年龄组中月山Hg含量均最高,在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存在显着性差异。安庆的四个区域内三种食物:谷类、肉类、蔬菜类中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均值分别为:谷类中Cu的均值为1.7075mg/kg,Zn的均值为19.76mg/kg,Cd的均值为0.056/kg,Cr的均值为0.67mg/kg,Pb的均值为0.029mg/kg,Hg的均值为0.0104mg/kg;肉类中Cu的均值为0.33mg/kg,Zn的均值为20.53mg/kg,Cd的均值为0.036mg/kg,Cr的均值为0.0453mg/kg,Pb的均值为0.0371mg/kg,Hg的均值为0.0056mg/kg;蔬菜Cu的均值为0.379mg/kg,Zn的均值为2.825mg/kg,Cd的均值为0.02mg/kg,Cr的均值为0.04mg/kg,Pb的均值为0.037mg/kg,Hg的均值为0.004mg/kg,与GB15199-1994、GB2762-2017对比发现其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值内。将三种食物日摄入量与ADI进行对比发现:谷类(15.21%)和肉类(12.36%)中Cd的百分比最高,蔬菜中Cr(10.49%)的百分比最高,值得引起注意。整体来看安庆市居民通过摄食而引起的健康风险极小,食物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李亚泰[8](2019)在《LA-ICP-MS校正标准研制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深入探究化学元素在生物体的存在总量及分布规律是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环境安全、农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分析方法的建立是开展研究的前提,同时分析方法的进步也时刻推动着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向前发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可同时用于元素整体含量分析和微区空间分布研究的颇具发展潜力的固体分析技术,然而由于目前专门用于LA-ICP-MS分析生物样品的校正标准缺失,限制了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广泛应用。本次研究开发了适用于LA-ICP-MS分析生物样品的基体匹配的系列校正标准,建立了对于生物样品中元素含量和元素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制了与植物基体匹配的校正标准—加标琼脂系列标准针对目前适用于LA-ICP-MS分析植物样品的校正标准缺失问题,本文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了与植物基体相匹配的校正标准—加标琼脂。本工作提出了模具预成型的合成方法,明显提升了琼脂膜中加标元素的均一性。同时,本研究发现琼脂溶液的初始浓度、pH、盐度及凝胶干燥条件是影响加标元素分布均一性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本实验选择pH为5、盐浓度小于0.6%、初始浓度为4%的琼脂溶液,通过模具预成方式形成半固态凝胶,然后将凝胶在鼓风烘箱中50℃下干燥1 h,合成了三维尺度上加标元素分布均一的琼脂膜,以此作为与植物基体匹配的校正标准。2.建立了适用于生物样品中多元素快速分析的方法生物体中有益元素与有害元素的含量信息有助于评估环境风险、指导农业生产和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快速的元素含量分析方法是开展深入研究的前提与助推剂,也是本工作的研究重点之一。采用已合成的加标琼脂作为LA-ICP-MS外部校正标准,结合准确的13C内标校正,建立了适用于生物样品中多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本方法对于常量元素(Na、Mg等)检出限为0.0193.576μg g-1,对于微量元素(Cr、Fe等)检出限为0.00050.7819μg g-1。为了实现更为高效的分析,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粉末样品制备技术,采用多孔橡胶作为样品的载体,实现了一次性多样品同时制备的目的,60个样品可以在3.5小时内完成从制备到测试的全过程,其分析效率比传统的粉末压饼逐一放样的方式提升了3倍以上。同时,多样品以载体形式统一放入剥蚀池,提高了剥蚀池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因为反复更换样品引起的分析误差。采用本方法分析多种生物粉末标准样品,对于常量元素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偏差在10%左右;对于微量元素,整体上90%的数据与标准值偏差都在20%以内,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广泛的适用性。3.研制了与动物基体匹配的校正标准—加标明胶系列标准虽然加标琼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动物源粉末样品的分析需求,但对于动物源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准确度不及植物源样品,这可能是基体不完全匹配造成的。另外,琼脂应用于动物源样品定量校正的前提是C含量已知,对于难于测试准确C含量的样品(如动物组织切片),该方法不能适用。因此,还有必要探索与动物基体匹配的校正标准。明胶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为多肽,可以与动物样品实现很好基体匹配。目前已有将加标明胶作为基体匹配标准用于LA-ICP-MS分析的案例,然而加标元素在明胶中存在的色谱效应始终是悬而未解的问题。本工作详细探讨了明胶种类、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等影响因素,最终以pH为4、盐浓度小于0.6%、初始浓度为12%的猪皮明胶溶液,通过模具预成型方式合成了明胶凝胶,将凝胶在鼓风烘箱中30℃下干燥3 h合成了三维尺度上元素分布均一的加标明胶膜。以此作为LA-ICP-MS的外部定量校正标准,结合13C内标校正,建立了适用于动物源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CdFe的检出限在0.0030.904μg g-1之间。应用该方法对前面工作中的六种动物源样品粉末进行分析,对比测试结果发现,采用明胶作为外部校正标准后,对于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明显变好,在分析数据与标准值偏差在15%以内的占到了总数据的83%,而采用琼脂作为外部校正标准时,分析数据与标准值偏差在15%以内的只占到了总数据的52%。这说明了明胶更适合作为动物源样品的外部校正标准。4.建立了植物样品中元素定量成像分析方法,应用于探究稻米中重金属分布稻米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信息对于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重金属分布研究中多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差的空间分辨率,不能准确区分重金属的存在位置。本工作建立了以加标琼脂作为LA-ICP-MS外部校正标准,以13C为内标校正的植物样品中元素定量成像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激光剥蚀参数、剥蚀池内体积和载气流速,将洗出时间降低至1.44 s,提高了本方法的空间分辨率。通过LA-ICP-MS对重金属污染区稻米籽粒的元素定量成像分析,发现Zn、Cd和Pb有在皮层和胚芽处富集的趋势,Zn、Cd尤为明显,其中Cd在皮层和胚芽处富集区域的含量在0.93.2μg g-1之间,浓度值最高点是稻米整体平均值的8倍,而整体平均值又是国家标准污染限量的2倍,对食用者构成一定的健康风险。建议通过精加工方式除去皮层和胚芽部分,以降低重金属摄入风险。5.建立了动物组织中元素定量成像分析方法,应用于分析重金属量子点暴露后的小鼠肝脏组织量子点以其良好的光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而量子点的生物毒性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建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检测量子点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对于解释其毒性机制,促进量子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工作以合成的加标明胶作为定量校正标准,以13C为内标校正,建立了适用于动物组织样品的定量成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分析注射有PbS/CdS量子点后的小鼠肝脏切片中Cd、Pb的分布情况。从目标区域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Cd、Pb元素的分布趋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可以辅证量子点没有分解的结论,结合小鼠粪便中量子点的形态,证明了量子点是以整体的形式在小鼠肝脏内完成代谢过程;从量子点的分布趋势上来看,富集位置主要在肝细胞或肝血窦,在血管中有少量分布,在淋巴细胞富集区未发现。本工作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量子点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重要支持。
刘岱[9](2018)在《靳三针治疗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疗效及抗过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儿童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的防治是世界性医学难题。相对MR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来说,现代医学对MR的治疗仍处于落后状态。目前的康复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医疗、教育、训练和生活指导等手段,设法开发患儿的潜在能力,引导其向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半乳糖血症等疾病的病因也已比较清晰,因此对于这些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及早诊断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从而减少疾病对患儿的损害。但绝大多数MR相关的疾病的病因仍然不是很明确,其机制也较复杂。对于一些疾病,目前临床工作针对患者的冲动性行为、自我伤害行为的控制,会使用促进脑细胞功能发育药物作为相应的辅助治疗方法,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阿米那嗪)、奋乃静等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一定的控制效力。另外,还可通过相应的教育比如引导式教育、行为训练及感觉统合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训练来提高患儿的智能水平、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现代医学治疗智力低下或称精神发育迟滞,主要针对脑血流减少、给予脑部细胞的刺激,增强脑部细胞的修复功能,所以治法不外乎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及化痰祛瘀等基本治疗法则。中枢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不同的是,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在因各类因素导致的损伤之后,再生极难,而且原有的神经环路等结构遭到破坏后也基本不能还原。这就导致遭受重大损伤后,神经系统必须依靠神经系统的一些代偿功能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功能。特别是基本的运动功能,因为机体的运动功能通常不能自我恢复,这种情况下,就必然要依靠后期康复中的不断学习及训练,通过神经系统的一些代偿性功能来维持基本的运动功能。中国儿童医学研究中心(Children’s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CRC)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四维综合干预法”,并对我国相关的临床试验中积极推广“四维综合干预法”。临床采用大脑多元潜能测评能够检测各个脑区功能情况,此测评系统主要包括对儿童的10种先天潜在能力的测评,之后使用特定的软件对受试者各个脑区的优势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因此目前临床对MR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诉的方法及药物疗效不肯定,副作用大,可重复性小,部分药物价格昂贵,对需要长期治疗的MR患者家长来说,无疑是一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寻求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易于接受的治疗MR特异疗法,是当前医学界急需研究的课题。目的:本文结合现代研究进展,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较为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针刺治疗MR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针灸治疗MR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由开始的个案报道到后来的较大数量的临床观察,由单一的体针疗法到头针、耳针、穴注等多种及综合疗法,大多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当看到,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各地临床报告中使用的标准大多是自制的,而且比较混乱。很难判断哪种方法更有效;其二,大部分论文属一般性病例报道,缺乏严密设计,如缺少对照组,没有进行相关分析,疗效评定缺少统计学分析;其三,所有论文尚停留在临床观察阶段,缺乏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如动物实验研究等;只是依理论进行相应的选穴,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针灸治疗的研究应纳入系统研究阶段,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本研究旨在这方面作出努力。方法:针灸治疗MR临床疗效:以头部特定穴位:“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为主穴,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配以穴位注射,四个月为一疗程,治疗MR 218例取得总有效率达80.73%的良好疗效。对记忆力差、计算力差等十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其中尤以肢体软弱、抽搐、流涎等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达90%,88%及73.71%。同时观察到针刺加穴注疗效较单纯针刺组为佳,疗效尚与年龄、病情、疗程密切相关,年龄小、病情轻、疗程长则疗效佳,而与性别、辨证分型未见明显相关性。该疗法治疗MR,乃靳瑞教授数十年临床智慧的结晶,具有调整脑腑经气,益智健脑,补肝肾,填精髓,养心脾的功效,促进MR患者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改善适应性行为的障碍。针刺对MR智商的影响:采用单纯针刺组与空白对照组(即不针刺组)对照的方法,严格按照DME临床试验设计要求,测定两组(各60例)四个月前后IQ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组IQ进步率,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的提高及IQ属类的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针刺确有治疗MR,提高患者IQ的作用。针刺对MR头发微量元素的影响:近代研究表明,Zn(锌),Cu(铜),Fe(铁)、Cd(镉)等微量元素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不可忽略的影响,MR的产生与这些元素的异常密切相关。设立MR组52例,正常对照组50例,取发样检测Zn、Cu、Fe等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MR组针刺治疗前后元素的改变。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MR组发Zn、Cu、Fe含量低而Cd含量高,差异显着,而Mn、Pb、Se含量未见显着差异;针刺治疗后MR组较之治疗前,发Zn、Cu、Fe含量明显升高而Cd含量明显降低,且针刺疗效与上述元素变化密切相关。认为:MR患者存在体内微量元素的异常,针刺治疗具有调整体内微量元素异常,使之正常化的作用。微量元素的协调正常,对促进脑组织RNA、蛋白质合成,海马等脑组织轴突神经正常传导,增强SOD活性等起重要作用。针刺对MR血浆LPO、GSH-Px及红细胞SOD的影响:氧自由基及其由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脑损害的重要机理之一。对52例MR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此三项指标的检测及观察针刺效应。结果表明:较之正常组,MR患者LPO活性增高,GSH-Px及SOD活性降低;病情轻重程度与LPO增高呈正相关,而与GSH-Px及SOD降低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可明显提高GSH-Px及SOD的活性,降低LPO活性,治疗前后对照有显着性差异。认为:MR患者存在明显脂质过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性不足,针刺治疗MR与其增强机体抗过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氧化系统,协调氧化——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效应及机理理,我们选择电休克致大白鼠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直接观察针刺对动物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核酸蛋白质合成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针刺对造模动物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丫型迷路试验,比较观察了电休克组、针刺组及正常组学习记忆状况。结果表明:针剌能明显减少电休克大白鼠达到学会标准的测试次数,提高记忆实验中的正确率,而且在停止电休克后针剌组较电休克组更快恢复,证明针刺能改善电休克所致学习记忆损伤,促进已损伤的学习记忆能力尽快恢复。针刺对脑组织LP0、GSH-Px、S0D活性的影响:电休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脑组织LPO活性显升高,S0D、GSH-Px活性显着降低;针刺组较之电休克组,脑内LP0显着降低,S0D、GSH-Px活性显着升高,表明针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LP0,减轻脂质过氧化造成的脑组织损害。认为这是针刺提高大白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临床治疗MR的机理之一。针剌对脑组织RNA、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采用[3H]尿嘧啶核苷[3H]亮氨酸放射性掺入的方法,研究针刺对海马、大脑皮层RNA、蛋白质合成影响。结果表明:电休克组海马、大脑皮层[3H]尿嘧啶核苷、[3H]亮氨酸摄入降低,RNA、蛋白质合成障碍,造成大白鼠学习记忆障碍。而针剌则显着增加海马、大脑皮层的RNA、蛋白质的含量,促进RNA、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推测这是临床针刺治疗MR提高智商的机理之一。结果:临床疗效分析表明,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本病218例,取得总有效率达83.73%的较好疗效,对记忆力差等十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同时观察到针刺加穴注较单纯针刺疗效更明显,针灸疗效与年龄、病情、疗程密切相关,而与性别、辨证分型未见明显相关性。智商测定中,单纯针刺治疗MR患者60例、与空白对照(即不针刺组)对照,结果表明针刺可明显提高MR患者智商,表现为IQ进步率,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的提高及IQ属类的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微量元素的改变显示,MR患者存在体内微量元素的异常,表现为低Zn、低Cu、低Fe和高Cd,针刺可明显改善MR患者体内的微量元素导常,使低于正常对照组的发Zn、Cu、Fe含量增加而高于对照组的发Cd降低,且针刺疗效与微量元素谱的正常化呈正相关,表明调整微量元素异常是针刺治疗MR的机理之一。血浆中LPO、GSH-Px的测定及红细胞SOD的检测:MR患儿的血浆中的LPO活性较普通儿童明显增高;MR患儿的血浆中的GSH-Px及红细胞SOD活性较正常儿童的降低,且病情轻重程度与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呈正相关,与抗氧化酶活性呈副相关。针刺可明显提高机体GSH-Px及SOD的活性,降低LPO活性,表明针刺治疗MR与增强机体抗过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氧化系统,协调氧化--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选择电休克致大白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进行丫型迷路试验,观测到针刺能明显减少电休克大白鼠达到学会标准的测试次数,提高记忆实验中的正确率,促进已损伤的学习记忆能力尽快恢复,表明针刺能改善电休克所致学习记忆损伤一部份智力的缺陷。较之正常组,电休克大鼠脑组织LPO活性显着升高而SOD、GSH-Px活性降低,电休克大鼠脑组织有明显脂质过氧化损害,同时靳三针针刺治疗能够明显提高MR动物脑组织中GSH-Px以及SOD活性,也说明针刺治疗能够增加LPO的清除,从而减少脑损伤后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带来的脂质过氧化损害。蛋白质、RNA与学习记忆关系甚为密切,海马、大脑皮层是学习记忆的主要部位。电休克大鼠海马、大脑皮层的蛋白质和RNA合成明显减少,表现为[3H]尿嘧啶核苷、PH]亮氨酸摄入降低,而针刺能够明显增加MR动物的海马以及大脑皮层对[3H]尿嘧啶核苷和[3H]亮氨酸的吸收率,提高以上脑区的抗损伤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抗同时改善电休克损伤对RNA、蛋白质合成的损害及影响,可见针刺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论:本研究表明:针刺治疗MR临床疗效肯定,在治疗临床症状,提高智商方面独具优势。其作用机制本文认为: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发挥针刺良性整合作用,改善微量元素的异常,减轻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脑组织RNA、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智力功能的恢复。
刘秀丽[10](2017)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癌症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文中提出医学界认为,目前全球性癌症高发,80-90%与环境及职业接触有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癌症发病和死亡率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因此研究环境因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对防治癌症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肝癌和鼻咽癌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作为研究区,本区域多年来环境因素的对癌症的影响作用颇受关注。本文在1:5万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详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壤中重金属异常、环境水与饮用水中氨氮特征、亚硝胺的含量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内地球化学致癌因子的人为源和自然源,以及地球化学致癌因子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与研究区内癌症发病率分布情况相结合,追踪研究区癌症高发的主要地球化学致癌因子。论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首次在顺德、四会、中山、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癌症高发区的环境水和饮水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直接致癌物质N-亚硝胺化合物。顺德测区水体中亚硝胺的含量最高。15件水样中总N-亚硝胺化合物平均含量为62.9ng/L;其中亚硝基二甲胺(NDMA)平均含量为35.1ng/L,超过国际参考饮水卫生标准(10ng/L)3.5倍。2)NDMA为珠三角地区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且含量较高的亚硝胺化合物。其在自来水中含量水平较稳定为2230ng/L,认为与生产过程加入的含氯消毒剂有关。在自然水体中含量水平差异较大,范围为2.1114.0ng/L。3)顺德测区地下高铵-胺涌水与人为污染叠加,致N-亚硝胺化合物含量最高,中山、佛山情况类似,显示高铵-污染型亚硝胺组合特征;四会测区工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亚硝胺组合显示为地下水原生型亚硝胺组合特征。4)广西扶绥与珠江三角洲比较,有相似的亚硝胺形成自然条件,但是水体总体污染程度较轻,N-亚硝胺化合物含量较低,其组合接近于地下水原生型亚硝胺组合。5)顺德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呈强异常富集,形成三个强异常富集区,其富集受到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源共同影响;其他测区土壤中重金属也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异常。6)研究区内重金属元素在水土系统中的异常与癌症空间分布没有明显关联;高铵地下水中NH4+、NO2-、NO3-浓度高,为N-亚硝胺的前体物,造成环境及饮用水中直接致癌物质N-亚硝胺化合物的高含量,被认为是研究区内癌症高发的主要地球化学致癌因子。
二、广东省三个县正常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三个县正常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生态环境分析及治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生态环境 |
1.1 原始生态环境分析 |
(1) 稀土元素以离子吸相为主 |
(2) 土壤中稀土含量高 |
(3) 稀土矿体埋藏浅 |
(4) 可能存在较大的放射性污染风险 |
1.2 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2 稀土元素毒理性 |
2.1 微生物 |
2.2 植物 |
2.3 动物 |
2.4 人体 |
3 稀土元素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
3.1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 |
3.2 稀土元素含量 |
3.3 环境的酸碱度(pH值) |
3.4 稀土的积累性 |
4 开采治理一体化工程方案 |
4.1 开采治理一体化工程的工作要点 |
4.2 资源、 环境效应 |
4.3 方案可行性分析 |
(1) 技术可行性 |
(2) 经济可行性 |
5 结语与展望 |
(2)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雄性脱发的现代医学发展概况 |
1.1.1 雄性脱发的定义 |
1.1.2 雄性脱发的发病机制 |
1.1.3 雄性脱发的治疗概况 |
1.2 雄性脱发的中医研究概况 |
1.2.1 雄性脱发的中医定义 |
1.2.2 雄性脱发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2.3 雄性脱发的中医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来源 |
2.2.2 样本含量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2.3.1 西医诊断标准 |
2.3.2 中医诊断标准 |
2.3.3 纳入标准 |
2.3.4 排除标准 |
2.3.5 脱落剔除标准 |
2.3.6 试验终止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4.1 分组方法 |
2.4.2 治疗方法 |
2.5 疗效评定 |
2.5.1 观察指标 |
2.5.2 观察方法及周期 |
2.5.3 临床疗效评价 |
2.6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
2.7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基本情况比较 |
3.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3.2.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3.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3.3 治疗前两组指标比较 |
3.3.1 治疗前主症比较 |
3.3.2 治疗前次症比较 |
3.4 治疗结果分析 |
3.4.1 临床疗效比较 |
3.4.2 治疗前后主症比较 |
3.4.3 治疗前后次症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4.1 梅花针治疗雄性脱发的理论探讨 |
4.2 穴位埋线治疗雄性脱发的理论探讨 |
4.3 选穴依据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多重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钒化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阿尔茨海默病简介 |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
1.2.1 胆碱能假说 |
1.2.2 β淀粉样蛋白假说 |
1.2.3 Tau蛋白磷酸化异常假说 |
1.2.4 氧化应激假说 |
1.2.5 其它假说 |
1.3 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1.3.1 以胆碱能为靶点的药物 |
1.3.2 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研究 |
1.3.3 以Tau蛋白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研究 |
1.4 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 |
1.4.1 钒的生物学功能 |
1.4.2 钒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作用 |
1.5 组织光学透明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1.6 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1.7 光学投影层析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1.8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1.9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应用 |
1.10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总体框架 |
第二章 多重光学成像方法的建立及检测乙基麦芽酚氧钒对AD的防治效果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2.1 动物模型和药物 |
2.2.2 实验试剂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2.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2.2.5 实验所用钙信号指示剂 |
2.2.6 实验所用抗体 |
2.2.7 实验动物给药的剂量及喂养 |
2.2.8 实验动物的组别 |
2.2.9 实验方法 |
2.3 结果和分析 |
2.3.1 AD-YFP荧光鼠脑切片组织光学透明化及Aβ分布的三维立体成像 |
2.3.2 AD-YFP荧光鼠透明脑组织切片中神经元形态变化的三维成像和立体观察 |
2.3.3 AD-YFP荧光鼠透明脑内皮层炎症状态的三维成像和立体观察 |
2.3.4 透射电镜成像检测转基因AD小鼠脑组织神经突触结构和数量变化 |
2.3.5 双光子荧光成像检测活体AD-YFP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树突棘变化与动态追踪 |
2.3.6 双光子荧光成像检测活体转基因AD小鼠脑皮层神经元钙信号的变化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乙基麦芽酚氧钒改善AD小鼠学习认知障碍和病理变化的作用机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2.1 动物模型和药物 |
3.2.2 实验细胞 |
3.2.3 实验试剂 |
3.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2.5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3.2.5.1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方法 |
3.2.5.2 Western Blot有关试剂、Aβ和TM溶液的配制方法 |
3.2.5.3 细胞系和原代神经元培养相关试剂的配制 |
3.2.6 实验主要所用的抗体 |
3.2.7 实验动物给药的剂量及喂养 |
3.2.8 实验动物的组别 |
3.2.9 小鼠行为学测试 |
3.2.10 小鼠半脑石蜡切片的制作 |
3.2.11 组织切片及细胞染色 |
3.2.12 提取蛋白和Western Blot检测 |
3.2.13 细胞培养 |
3.2.14 小鼠葡萄糖耐受性及胰岛素素耐受性测试 |
3.2.15 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
3.3 结果和分析 |
3.3.1 小鼠行为学测试 |
3.3.2 小鼠脑部葡萄糖代谢能力的检测 |
3.3.3 Aβ通路相关指标的检测 |
3.3.4 Tau通路相关指标的检测 |
3.3.5 参与调控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激酶活性检测 |
3.3.6 参与AD病理进程的胰岛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3.3.7 参与AD病理进程的JAK/STAT3 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检测 |
3.3.8 胰岛素通路调控的机制研究 |
3.3.9 Aβ对原代神经元的细胞毒性检测 |
3.3.10 BEOV对原代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最佳浓度检测 |
3.3.11 BEOV对 TM诱导原代神经元的细胞毒性的检测 |
3.3.12 BEOV对 Aβ诱导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毒性的作用 |
3.3.13 BEOV对原代海马神经元中TM所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14 AD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检测 |
3.3.15 AD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凋亡相关蛋白及神经元凋亡的检测 |
3.3.16 原代神经元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检测 |
3.3.17 原代神经元中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
3.3.18 AD模型细胞系中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
3.3.19 BEOV通过激活PPARγ来抑制Aβ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
3.3.20 BEOV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乙基麦芽酚氧钒改善AD小鼠脑内嗅球组织的神经病变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药物和试剂、抗体、仪器和设备 |
4.2.2 实验细胞 |
4.2.3 实验动物给药的剂量及喂养 |
4.2.4 实验动物的组别 |
4.2.5 实验方法 |
4.3 结果和分析 |
4.3.1 小鼠嗅球葡萄糖代谢的检测 |
4.3.2 小鼠嗅球突触及相关蛋白的检测 |
4.3.3 小鼠嗅球Aβ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 |
4.3.4 小鼠嗅球Tau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 |
4.3.5 小鼠嗅球Tau通路相关激酶的检测 |
4.3.6 小鼠嗅球内质网应激水平相关蛋白的检测 |
4.3.7 小鼠嗅球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附录 |
附件一 专业缩写名词全称 |
附件二 干扰RNA(si RNA)信息 |
附件三 三维成像、双光子成像和PET动态扫描成像视频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浅谈歌词的特点》《变化》《系列动漫片<熊出没>》《饮食禁忌》(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语料介绍 |
(一)汉译维 |
1、《红星照耀中国》介绍 |
(二)维译汉 |
1、《浅谈歌词的特点》介绍 |
2、《变化》介绍 |
4、《饮食禁忌》介绍 |
二、译文 |
(一)汉翻维 |
1、《红星照耀中国》(第 145-178 页)译文 |
(二)维翻汉 |
1、《浅谈歌词的特点》译文 |
2、《变化》译文 |
4、《饮食禁忌》译文 |
三、原文 |
(一)汉译维 |
1.《红星照耀中国》(第 145-178 页)原文 |
(二)维译汉 |
1、《浅谈歌词特点》(新疆艺术杂志 18·4 第 56-57 页)原文 |
2、《变化》原文 |
4、《饮食禁忌》(第 1-44,101-134 页)原文 |
结语 |
致谢 |
(5)我国汉族长寿老人的尿液离子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长寿及影响因素 |
1.1.1 遗传因素 |
1.1.2 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 |
1.1.3 医疗条件与生活方式 |
1.2 我国长寿老人研究现状 |
1.3 微量元素与长寿 |
1.3.1 铁 |
1.3.2 锌 |
1.3.3 锰 |
1.3.4 铜 |
1.3.5 硒 |
1.4 离子组学的研究进展 |
1.4.1 离子组学简介 |
1.4.2 离子组学研究流程 |
1.4.3 离子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
1.4.4 离子组学的应用 |
1.4.5 我国关于长寿与离子组学的研究 |
1.5 本实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对象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尿样采集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2.3 尿液样本处理流程 |
2.3.1 样品预处理 |
2.3.2 样品中各种元素的测定 |
2.3.3 注意事项 |
2.4 离子组学分析 |
2.4.1 统计分析 |
2.4.2 元素相关性分析 |
2.4.3 不同亚组之间尿液离子组的比较 |
第3章 结果 |
3.1 尿液离子组的一般分析 |
3.2 聚类分析 |
3.3 元素相关性分析 |
3.4 不同亚组间尿液离子组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滚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随机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标准与指标 |
3.5 统计工具与数据处理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比较 |
2.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平均病程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 |
3 治疗结果比较 |
3.1 两组患者SALT分数比较 |
3.2 两组患者脱发症状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斑秃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斑秃的认识 |
3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的选择 |
3.1 滚针 |
3.2 普通针刺的选择 |
3.3 SALT分数的选择 |
3.4 脱发症状评分的选择 |
3.5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的选择 |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 |
4.3 两组患者SALT分数比较 |
4.4 两组患者脱发症状评分比较 |
4.5 两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的比较 |
4.6 临床疗效比较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安庆市居民头发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安庆市环境概括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头发样品的采集 |
2.1.1 样品的采集 |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分析与测定 |
2.2.1 头发样品的预处理 |
2.2.2 头发的消解 |
2.2.3 头发样品的测定 |
2.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安庆市居民头发重金属含量 |
3.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重金属Cu的含量特征 |
3.1.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Cu的含量 |
3.1.2 安庆市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Cu的含量 |
3.1.3 安庆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中Cu的含量 |
3.2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重金属Zn的含量特征 |
3.2.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Zn的含量 |
3.2.2 安庆市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Zn的含量 |
3.2.3 安庆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中Zn的含量 |
3.3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重金属Cd的含量特征 |
3.3.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Cd的含量 |
3.3.2 安庆市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Cd的含量 |
3.3.3 安庆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中Cd的含量 |
3.4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重金属Cr的含量特征 |
3.4.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Cr的含量 |
3.4.2 安庆市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Cr的含量 |
3.4.3 安庆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中Cr的含量 |
3.5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重金属Pb的含量特征 |
3.5.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Pb的含量 |
3.5.2 安庆市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Pb的含量 |
3.5.3 安庆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中Pb的含量 |
3.6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重金属Hg的含量特征 |
3.6.1 安庆市居民头发中Hg的含量 |
3.6.2 安庆市不同性别居民头发中Hg的含量 |
3.6.3 安庆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头发中Hg的含量 |
第四章 安庆市居民重金属膳食摄入水平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1.2 样品检测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安庆市不同区域蔬菜重金属摄入量 |
4.2.2 膳食样本中重金属摄入量与ADI比值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8)LA-ICP-MS校正标准研制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样品的元素分析需求 |
1.1.1 整体元素含量分析 |
1.1.2 微区元素成像分析 |
1.2 LA-ICP-MS技术简介 |
1.2.1 激光剥蚀系统(LA) |
1.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1.3 LA-ICP-MS的定量校正方法 |
1.3.1 采用固体标准物质的外标校正法 |
1.3.2 采用标准溶液的外标校正法 |
1.3.3 采用同位素稀释校正法 |
1.4 LA-ICP-MS生物校正标准的合成方法 |
1.4.1 同基体物质加标法 |
1.4.2 干-液滴法 |
1.4.3 溶胶-凝胶法 |
1.5 LA-ICP-MS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1.5.1 整体元素含量分析 |
1.5.2 微区元素成像分析 |
1.6 本文立题思想 |
第二章 植物样品基体匹配校正标准研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标准及试剂 |
2.2.2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
2.2.3 加标琼脂膜的合成与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合成方式的影响 |
2.3.2 琼脂初始浓度的影响 |
2.3.3 溶液酸度的影响 |
2.3.4 溶液盐度的影响 |
2.3.5 干燥温度的影响 |
2.3.6 合成标准性能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中多元素快速分析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生物粉末标准物质 |
3.2.2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
3.2.3 碳含量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高效的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 |
3.3.2 激光参数对于元素信号的影响 |
3.3.3 C内标校正 |
3.3.4 方法性能 |
3.3.5 样品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动物样品基体匹配校正标准研制及其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标准及试剂 |
4.2.2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
4.2.3 加标明胶的合成及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加标明胶的合成研究 |
4.3.2 方法性能 |
4.3.3 样品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植物组织定量元素成像分析:以稻米籽粒中重金属分布研究为例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样品来源及制备 |
5.2.2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
5.2.3 稻米中重金属整体含量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定量成像方法优化 |
5.3.2 样品分析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动物组织定量元素成像分析:以重金属量子点暴露过的小鼠肝脏分析为例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动物样本取材 |
6.2.2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定量成像方法优化 |
6.3.2 样品分析与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靳三针治疗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疗效及抗过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儿童智力低下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一、概念 |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三、治疗状况 |
第二节 中医对MR的认识治疗概况 |
一、中医对MR的认识 |
二、针灸治疗MR研究进展 |
三、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针灸治疗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疗效分析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三、讨论 |
第二节 针刺对智力低下儿童智商的影响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三、讨论 |
第三节 针刺对智力低下儿意头发微量元素的影响 |
一、对象与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正常儿意头发7种微量元素含量 |
(二)MR 组与对照组儿意头发7种微量元素的比较 |
(三)针刺治疗MR对患儿发Zn、Cu、Fe及Cd含量的影响 |
三、讨论 |
第四节 针对MR患者血浆LPO、GSH-PX及红细胞S0D的影响 |
一、对象与方法 |
二、结果分析 |
三、讨论 |
第三章 动物实验研究 |
第一节 针刺对电休克大白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四、结果分析 |
五、讨论 |
第二节 针刺对电休克大白鼠脑内LP0、GSH-PX及S0D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三、讨论 |
第三节 针刺对电休克大白鼠脑内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三、讨论 |
四、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珠江三角洲地区性癌症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两广地区鼻咽癌及肝癌致癌因子研究现状 |
1.2.1 鼻咽癌致癌因子研究现状 |
1.2.2 肝癌致癌因子研究现状 |
1.2.3 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因素与癌症的关系研究 |
1.3 存在的问题与深入方向 |
1.4 项目来源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概况及野外工作方法 |
2.1 珠江三角洲区域背景 |
2.1.1 自然地理特征 |
2.1.2 区域地质背景 |
2.1.3 地质演化过程 |
2.1.4 水文地质背景 |
2.1.5 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状况 |
2.1.6 顺德和四会研究区概况 |
2.2 扶绥区域背景概况 |
2.3 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控制 |
2.3.1 1:5 万生态地球化学详查土壤样品采集 |
2.3.2 地表及地下水样品采集 |
2.3.3 生态系统调查其他样品的采集 |
2.3.4 癌症高发区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调查 |
2.3.5 野外工作质量控制 |
第三章 分析测试及数据质量评述 |
3.1 水样中亚硝胺测定试验优化及质量评述 |
3.2 土壤、常规水样及其他样品的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 |
3.2.1 土壤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
3.2.2 水常规及重金属分析与质量控制 |
3.2.3 生物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
第四章 癌症高发区生态系统调查数据分析及评价 |
4.1 流行病学与地质环境调查结果 |
4.2 环境水及饮用水中三氮异常与评价 |
4.2.1 环境水及饮用水中三氮异常 |
4.2.2 环境水及饮用水中三氮异常与癌症的关系 |
4.3 生态系统多介质采样重金属元素调查与评价 |
4.3.1 环境水及饮用水中重金属异常分析 |
4.3.2 土壤中的重金属异常分析 |
4.3.3 生物样品重金属异常分析 |
4.3.4 癌症与重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 |
4.4 土壤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与癌症的关系 |
4.4.1 顺德详查区土壤样品数据分析 |
4.4.2 顺德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
4.4.3 土壤重金属异常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
第五章 水体中N-亚硝胺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5.1 不同产状水体中N-亚硝胺的地球化学特征 |
5.1.1 不同产状水体中N-亚硝胺的含量特征 |
5.1.2 不同产状水体中N-亚硝胺化合物组合特征 |
5.2 各测区水体亚硝胺组合特征 |
5.3 水体中亚硝胺地球化学特征小结 |
第六章 地区性癌症病区水土氮富营养化与氮来源 |
6.1 水体中N-亚硝胺化合物来源解析 |
6.2 珠江三角洲水体中的N-亚硝胺化合物的来源 |
6.2.1 顺德地区不同水体中亚硝胺化合物的来源 |
6.2.2 四会地区不同水体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来源 |
6.2.3 广西扶绥地区不同水体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来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认识 |
7.1 主要结论与成果 |
7.2 存在问题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四、广东省三个县正常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生态环境分析及治理方案[J]. 郭敏,吴海陆,罗子声. 中国稀土学报, 2021(02)
- [2]梅花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性脱发的临床研究[D]. 莫霭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多重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钒化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D]. 何志军. 深圳大学, 2020(11)
- [4]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浅谈歌词的特点》《变化》《系列动漫片<熊出没>》《饮食禁忌》(节选)[D]. 孙娜娜. 新疆大学, 2020(07)
- [5]我国汉族长寿老人的尿液离子组学研究[D]. 李清秀. 深圳大学, 2019(09)
- [6]滚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D]. 白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安庆市居民头发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D]. 周洁. 安庆师范大学, 2019(01)
- [8]LA-ICP-MS校正标准研制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D]. 李亚泰.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9]靳三针治疗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疗效及抗过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D]. 刘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珠江三角洲地区性癌症生态地球化学研究[D]. 刘秀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