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丁成明,邱俊,谭腾蛟,李文秀,赵宏伟,蔡新宇,廖文彦[1](2019)在《基于PTA量表法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编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对PTA量表法的含义、来源及其具体步骤加以介绍,阐述该量表编制及其应用的指导理念与原则,界定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因子,阐释该量表的核心要素及其具体的指标与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2017—2018级的具体案例分析量表的执行及其结果,从而替高校教师使用此量表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展开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包那日苏[2](2019)在《蒙医学临床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体会》文中研究表明通过临床实践培养蒙医临床思维能力使蒙医学临床实习生提高临床思维水平、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和疾病诊断率及综合能力,为蒙医临床工作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基础。
杨雪[3](2015)在《启发式教学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临床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临床教学的培养目标。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它能满足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
宋俊岩,朱秀丽,苗秀欣,王薇,郭惠丽[4](2014)在《360名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水平,探究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对360名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水平的测试,其中护理学专业180名,临床医学专业180名。结果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为(68.89±10.19)分。不同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见习/实习时间的长短、科室查房和科室病例讨论的频次、参加学术活动的频次、带教老师对病例书写的满意程度与医学生临床思维水平密切相关(P<0.05),校正R2=0.67。结论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长,医学本科生临床思维水平不断的提高,且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教育应不断地改革其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水平。
韦钰晴[5](2014)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文中提出医学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临床思维的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技艺,临床实践需要依赖临床思维活动和实践不断检验医学理论,提升医疗效果。本文主要论述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首先对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概述,接着论述了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论述了解决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提升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王国栋,刘新元,陈潇卿,李崴,石荣华,黄建涛[6](2014)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能力培养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执业能力和高超临床技能的专业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3年来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根据现代医学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特点,探讨更加适合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受训人员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受训住院医师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规范化培训中按纲施训,从转变临床思维模式、强调学习自主性、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等多方面入手,针对临床实践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教与培的满意效果。
陈骥[7](2014)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挖掘现有高等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证,明确针灸推拿能力型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创建并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1.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回顾2000年以来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对针灸推拿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作需求分析。2.引入循证教育学“5A”研究法并融合系统评价、问卷调查、随机对照试验等。①提出问题:围绕“能力型人才培养”提出问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应当具备哪些能力?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优化?②获取证据:一是文献循证,提取“学生能力”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归纳出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素质能力等18种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二是调研循证,针对本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学有效性反馈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梳理。③批判评价:一是对教育导向批判评价,即基于现有针灸推拿专业教育证据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提出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基础,“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组织专家论证,提出构建针灸推拿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10条建议。针对建议中的PBL、CBL、RBL等教学方法,临床实训、科研前移等培养环节做证据分析,选择优效的方法与途径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④实施应用:论证能力型人才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其核心能力标准,明确其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⑤循证评估: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教学试验对新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评估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验证新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1.现有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关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较普遍,而人才能力和教育质量评价内容较少,原始研究中少有RCT研究,二次研究中缺乏系统评价等高质量证据;2.围绕“培养能力”的教育导向,新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塑造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激发学术求知欲;3.PBL、CBL及RBL三种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的LBL教学法对提高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具有同等效力,而对临床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佳。结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的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导向展开;循证理念严格地将优化的教育证据用于实践,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方法学基础,使得人才培养的成果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从“经验决策”到“循证决策”的转变。
殷晓丽,王德炳[8](2014)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析》文中指出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生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医生临床思维的基础。本研究在对临床思维的内涵和特点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前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杨松青,陈丽萍[9](2013)在《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文中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王瑞姗[10](2013)在《《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揭示《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规律。方法:1、文献研究。归纳前人对六经辨证论治的评述,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思维模式特点、表征规律及对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2、实证研究。(1)通过统计“伤寒论选读”课程考试成绩的平均分高低,对2009级中医学(七年制)本科专业学生进行筛选,选取前60名学生为A组,后60名学生为B组,作为2个实验组;随机抽取2010级中医学(七年制)本科专业学生中的60人为C组,作为对照组。(2)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发放自编临床诊断思维问卷,回收后统计数据分析。结果:1、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女生在辨别疾病病机、病位、病性及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得分显着高于男生;A组在辨别疾病病机、病性两个项目中的得分都与B、C组有显着性的差异。2、在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诊断中,A组与B组得分均比C组高,A组得分也较B组高,且这些得分均在外感病上差异明显。3、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好的病案诊断中,A组均得分高于B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难度不同的病案诊断中,A组均得分最高,其次是B组,C组得分最低。结论:1、学习《伤寒论》后,学习者的临床诊断思维会具有整体性、比较性、动态性等特点,并且在临床诊断中着重于病机、病因的确定,再结合病位、病性、传变等因素综合分析。2、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伤寒论》后所构建的临床诊断模式,主要有系统辨证模式、指标辨证模式和辨证统一体系模式。3、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学习《伤寒论》后极具中医特色,虽然学习了西医相关课程,但却没有被西化。
二、议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议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TA量表法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编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TA量表法概述 |
2 PTA量表法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中的编制及应用 |
2.1 编制及其应用的指导理念与原则 |
2.1.1 指导理念: |
2.1.2 编制及应用的原则: |
2.2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因子的界定 |
2.3 PTA量表核心要素的编制 |
2.4 每个核心要素水平量表的编制 |
2.5 量表的执行及其结果 |
(2)蒙医学临床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培养逆向思维 |
2 纠正习惯性思维 |
3 用循证医学指引临床思维习惯 |
4 结论 |
(3)启发式教学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
启发式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启发式教学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4)360名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测量工具 |
1.2.2 调查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60名医学院校本科生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
2.2 医学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总体情况 |
2.3 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比较 |
2.4 影响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高低的因素 |
3 讨论 |
3.1 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处于较好的状态 |
3.2不同年级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水平的差异 |
3.3 影响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因素 |
3.4 改革教育模式, 促进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 |
3.4.1 改革教学方法 |
3.4.2 改革课程设置 |
3.4.3加强岗前培训 |
(6)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能力培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
2 口腔颌面外科培训要点及体会 |
2.1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培训中应首先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
2.2 其次,还应加强病历书写的培训[7] |
2.3 再次,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
2.4 最后,在提升临床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12-16] |
(7)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评价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结果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问题提出(Ask)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关键问题 |
二、获取证据(Access) |
(一) 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应具备能力的文献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二)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三、批判评价(Appraisal) |
(一)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价 |
1. PBL教学对中医类学生学习影响的效果分析 |
1.1 方法 |
1.2 结果 |
1.3 结果分析 |
2. CBL教学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
2.1 方法 |
2.2 结果 |
2.3 结果分析 |
(二) 融合有效证据的循证决策 |
四、实施应用(Apply) |
(一) 培养目标 |
(二) 培养要求 |
(三) 主干学科 |
(四) 核心课程 |
(五) 主要课程 |
(六) 实践环节 |
1. 课间见习 |
2. 技能训练 |
3. 农村、社区医疗见习 |
4. 岗前培训 |
5. 毕业实习 |
6. 毕业考试 |
7. 基本学制及修业年限 |
8. 毕业总学分 |
9. 授予学位 |
10. 课程设置 |
第三部分 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评价(Assess) |
一、研究对象 |
(一) 研究对象的来源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剔除与脱落标准 |
4. 剔除与脱落的处理 |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设计类型 |
(二) 样本量 |
(三) 随机方法 |
(四) 盲法设计及实施 |
(五) 对照 |
(六) 教学流程图 |
(七) 教学方案 |
(八) 观察指标 |
1. 一般项目 |
2.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
(九) 质量控制 |
1. 学生出勤率的控制 |
2. 教师教学质量的控制 |
3. 沾染风险因素的控制 |
4. 评估考核方式的控制 |
(十) 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1. 入组学生的一般情况 |
2. 教学质量控制的一般情况 |
(二) 基线情况 |
(三) 主要评价指标 |
(四) 次要评价指标 |
1. 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的评定 |
1.1 《经络腧穴学》课程考试 |
1.2 《刺法灸法学》课程考试 |
1.3 《针灸治疗学》课程考试 |
1.4 《针灸医籍选》课程考试 |
1.5 《实验针灸学》课程考试 |
2. 临床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评定 |
2.1 针灸临床病案分析考核成绩 |
2.2 刺法灸法技能考核情况 |
3. 科研创新能力的评定 |
3.1 自主实验设计思路及标书考核情况 |
3.2 自主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考核情况 |
3.3 针灸古籍文献评述的撰写评级 |
四、小结 |
讨论 |
一、我国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二、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循证教育学的发展 |
三、循证教育学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及其培养体会 |
五、关于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界定的探讨 |
六、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 |
七、PBL、CBL、RBL教学方法在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
(一) 基于问题的学习 |
(二) 基于案例的学习 |
(三) 基于研究的学习 |
(四) PBL、CBL、RBL在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
创新与特色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与相关材料 |
附件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进度表 |
附件三: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有效教学反馈问卷 |
附件四: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控制表 |
附件五: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表 |
附件六:课题相关照片 |
附件七: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拓宽医学理论知识, 奠定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基础 |
二、加强临床资料分析能力训练, 扩展临床思维的角度 |
三、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进行临床思维训练 |
四、加强考核环节, 保证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质量 |
(10)《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问题的提出 临床诊断思维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及其思维特点 |
1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 |
2 《伤寒论》的知识表征特点 |
2.1 文词表述 |
2.2 辨证论治思维-隐喻性信息 |
3 《伤寒论》与中医临床诊断思维 |
3.1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 |
3.1.1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特点 |
3.1.2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模式 |
3.2 《伤寒论》对中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 |
3.2.1 中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现状 |
3.2.2 《伤寒论》课程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关系 |
第二部分 《伤寒论》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实验组 |
1.1.2 对照组 |
1.2 研究工具 |
1.2.1 问卷题目设计 |
1.2.2 预测验实施 |
1.2.3 预测结果的统计分析 |
1.2.4 正式问卷的编制 |
1.3 研究实施 |
2 实验研究结果 |
2.1 疾病诊断过程的差异分析 |
2.1.1 疾病诊断过程的性别比较 |
2.1.2 疾病诊断过程的组别比较 |
2.2 外感病诊断差异分析 |
2.2.1 外感病诊断的各组得分情况 |
2.2.2 外感病诊断的组别比较 |
2.3 内伤杂病诊断差异分析 |
2.3.1 内伤杂病诊断的各组得分情况 |
2.3.2 内伤杂病诊断的组别比较 |
2.4 结构良好及结构不良好病案诊断差异分析 |
2.5 难度不同病案诊断差异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疾病诊断过程 |
3.2 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诊断 |
3.3 结构良好、结构不良好与不同难度病案的诊断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总结 |
1 中医诊断思维的影响因素 |
1.1 临床病例 |
1.2 诊断者 |
2 《伤寒论》课程对中医诊断思维的影响 |
2.1 《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规律 |
2.2 《伤寒论》课程的对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 |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四、议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TA量表法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编制及应用[J]. 丁成明,邱俊,谭腾蛟,李文秀,赵宏伟,蔡新宇,廖文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2)
- [2]蒙医学临床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体会[J]. 包那日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1)
- [3]启发式教学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 杨雪.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7)
- [4]360名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宋俊岩,朱秀丽,苗秀欣,王薇,郭惠丽. 护理学报, 2014(17)
- [5]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 韦钰晴.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20)
- [6]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能力培养初探[J]. 王国栋,刘新元,陈潇卿,李崴,石荣华,黄建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5)
- [7]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研究[D]. 陈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8]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 殷晓丽,王德炳.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4(01)
- [9]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 杨松青,陈丽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05)
- [10]《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研究[D]. 王瑞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