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在胃大部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针刺麻醉在胃大部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一、胃大部分切除术针刺麻醉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惠娟,王晶,欧阳里知,胡舒宁,常小荣[1](2021)在《针刺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针刺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特点,从针麻发展与选穴、术前准备、术中辅助麻醉、术后康复等方面入手,探讨针刺在麻醉及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及其选穴方案。一方面肯定针刺麻醉的效果以及针灸治疗围手术期相关病症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为今后针刺在麻醉及围手术期方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思路。

黄学明[2](2017)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急性胃穿孔选择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的方式分成两组,修补组利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切除组利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修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切除组82.86%;修补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切除组;修补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1.43%,复发率为14.29%,切除组为17.14%、5.71%。结论:急性胃穿孔患者应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单纯修补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以保证最佳治疗效果。

宋建钢[3](2017)在《针刺复合药物麻醉下无气管插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术中高碳酸血症一例》文中指出

胡俊[4](2016)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对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单纯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患者手术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高于对照组,溃疡灶未被切除。结论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都有较为广泛的使用,单纯修补术的疗效较好但使用范围较小,手术后的溃疡复发较高。因此临床上应该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手术方法进行选择。

张立[5](2015)在《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单纯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0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74%,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χ2=4.441,P=0.03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疗效要优于单纯修补术。

文海强[6](2014)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外科手术治疗中单纯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4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行单纯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探讨2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与并发症。结果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治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单纯修补术均显着降低(P均<0.05);单纯修补术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胃大部分切除术均显着缩短(P<0.05);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2 a复发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单纯修补术略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手术治疗中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均有效,而单纯修补术创伤较小,但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使用率较低,术后穿孔复发与并发症略多,临床选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

李辉斌[7](2013)在《针药结合提高骶尾部痛阈的下丘脑镇痛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前期研究已根据中医针刺镇痛原理,结合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仅要求肛门会阴麻醉的特点,探寻针药相结合的麻醉方法,通过减少骶管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麻醉后的各种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建立骶尾部炎症痛大鼠模型,观察骶尾部痛敏分数变化,探讨针药结合(刺激腰俞、长强二穴)是否通过影响前阿黑皮素(POMC),β-内啡肽(β-EP)的生成释放达到麻醉镇痛的效果,为肛门直肠疾病手术针药结合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各组大鼠于左侧腹股沟近肛门侧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注射CFA后第1天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制成单侧骶尾部炎性痛模型,测定痛敏分数,与治疗后再次测定痛敏分数做比较。第2天各组分别予不同处理,针药结合组:腰俞穴、长强穴共注入50g/L利多卡因溶液2.5ml/kg,用XS-998B穴位电针仪给予以上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100HZ,疏密波,初始电流为1mA,每10min增加1mA,至3mA为止,共30min;电针组:仅给予腰俞、长强二穴与针药结合组相同的电刺激;药麻组:腰俞、长强二穴共注入50g/L利多卡因溶液5ml/kg;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仅作模拟捆绑动作。操作完成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中POMC、β-EP蛋白含量。结果:1.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痛敏分数较模型组明显提高,针药结合组麻醉镇痛效果最好(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各组大鼠下丘脑、血清POMC和β-EP含量显着提高,针药结合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明针刺与麻醉药物都可以引起中枢镇痛,针药结合效果则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或药物。针药结合可激活中枢阿片肽系统,促进POMC、β-EP的生成与释放,达到镇痛作用。为今后骶尾部手术提供新的麻醉方法及理论依据。

周绍慈,殷慧镇,怀明德[8](1982)在《体表内脏相联系机理研究的进展和展望》文中研究说明 祖国医学将人体视为一整体,认为经络联系着体表与内脏。有“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记载,这种体表与内脏相联系的观点是临床诊断的依据,也是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这种联系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临床实践的需要. 近年来临床不断出现这方面报道,内脏患病时,病人体表出现所谓过敏点、结节、丘疹

陈培熹,潘文正,张明,翁纪伟,冯鉴强[9](1980)在《胃大部切除术中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内脏牵拉痛反应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胃大部切除术中,常出现复杂的内脏牵拉痛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针刺麻醉对内脏牵拉痛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完全,硬膜外麻醉也不能完全抑制它。近年来,一些单位分别从临床和原理方面对针刺抑制内脏牵拉痛反应进行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我们在197例胃大部切除术中,观察了病人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了内脏牵拉痛反应的表现和产生,及电针穴位和硬膜外麻醉对其影响,以探讨针刺抑制

吴川县人民医院[10](1979)在《针刺麻醉胃大部份切除术409例临床小结》文中提出 在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我院医务人员积极开展针刺麻醉工作。从1975年6月起,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包括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无论性别、年龄、职业、体质如何,均一律采用体针针刺麻醉,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0岁。到1977年11月止,共计409例,均按全国针麻评定标准评级,麻醉效果如下:一级160例,二级181例,三级53例,失败15例。有效率为96.3%,优良率为83.3%。麻醉方法一、我们选用下列四组穴位;一组:切口旁,腋中线平章门进针,鸠尾水针;二组:切口旁,腋前线(双),足三里(双);

二、胃大部分切除术针刺麻醉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大部分切除术针刺麻醉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在麻醉的应用
    1.1 针刺麻醉的发展
    1.2 针刺麻醉的选穴方法
        1.2.1 循经取穴
        1.2.2 辨证取穴
        1.2.3 神经节段取穴
        1.2.4 局部取穴和同神经取穴
2 针刺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2.1 术前准备
        2.1.1 缓解术前焦虑情绪
        2.1.2 超前镇痛
    2.2 术中辅助麻醉
        2.2.1颈部手术
        2.2.2 腹部手术
        2.2.3 妇科手术
    2.3 术后康复
        2.3.1 术后镇痛
        2.3.1.1通经止痛
        2.3.1.2温通温补止痛
        2.3.1.3镇静安神止痛
    2.4 术后认知障碍
    2.5 术后恶心呕吐
    2.6 术后尿潴留
3 小结

(2)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手术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2 手术情况
    2.3 并发症
    2.4 复发情况
3 讨论

(5)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两次与复发率对比分析
3 讨论

(6)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2.1 修补术组
        1.2.2 切除术组
    1.3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
3 讨论

(7)针药结合提高骶尾部痛阈的下丘脑镇痛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肛门直肠手术麻醉进展
        1.1 硬膜外麻醉
        1.2 蛛网膜下腔麻醉
        1.3 局麻
        1.4 全麻
        1.5 骶管麻醉
        1.6 现代肛肠手术麻醉的不足
    2. 针刺麻醉(镇痛)研究进展
        2.1 中医理论对疼痛及针刺镇痛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针刺镇痛原理的认识与研究
    3. 针药结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3.1 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
        3.2 针药复合全麻
        3.3 针刺-复合局麻
        3.4 针药复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4. 肛肠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的研究概况
        4.1 镇痛方式
        4.2 镇痛药物
    5. 前期针刺复合骶麻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筛选大鼠和分组
        1.3 实验试剂和器材、仪器
        1.4 建立骶尾部炎症痛大鼠模型
        1.5 痛敏分数测定
        1.6 治疗方法
        1.7 再次测定热痛敏分数
        1.8 下丘脑、血浆标本处理及POMC和β-EP蛋白含量测定
    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炎症疼痛的形成
        3.2 痛敏分数变化
        3.3 下丘脑、血清POMC含量测定
        3.4 下丘脑、血清β-内啡肽(β-EP)测定
        3.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大鼠CFA炎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2. 针刺麻醉中电针参数选择
    3. 针刺麻醉穴位的选择
    4. 电针增强POMC、β-EP生成释放的意义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附录

四、胃大部分切除术针刺麻醉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 刘惠娟,王晶,欧阳里知,胡舒宁,常小荣.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1)
  • [2]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J]. 黄学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9)
  • [3]针刺复合药物麻醉下无气管插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术中高碳酸血症一例[A]. 宋建钢. 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资料汇编, 2017
  • [4]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观察[A]. 胡俊.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6
  • [5]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J]. 张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2)
  • [6]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J]. 文海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5)
  • [7]针药结合提高骶尾部痛阈的下丘脑镇痛机理研究[D]. 李辉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8]体表内脏相联系机理研究的进展和展望[J]. 周绍慈,殷慧镇,怀明德. 针刺研究, 1982(02)
  • [9]胃大部切除术中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内脏牵拉痛反应的分析)[J]. 陈培熹,潘文正,张明,翁纪伟,冯鉴强. 中山医学院学报, 1980(02)
  • [10]针刺麻醉胃大部份切除术409例临床小结[J]. 吴川县人民医院. 广东医药资料, 1979(02)

标签:;  ;  ;  

针刺麻醉在胃大部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