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助跑训练的特殊手段

跳远助跑训练的特殊手段

一、跳远助跑训练的专门手段(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雅[1](2020)在《跑格练习手段在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跳远的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基本阶段,助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能够掌握合理助跑节奏下的完整跳远技术,是跳远教学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本研究将跑格练习手段融入到跳远教学中去,探讨跑格练习手段的总体设计原则、各种具体跑格练习手段的设计原因和练习方法及其在跳远整体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大一两个班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8次课的挺身式跳远教学中通过实施跑格练习(实验班)和传统常规练习(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数据指标的变化:一是身体素质的前测和后测的对比分析;二是挺身式跳远后测达标成绩的对比分析;三是挺身式跳远实验后各技术阶段技评得分情况的对比分析;四是挺身式跳远教学结束后学生教学反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⑴跳远教学中跑格练习手段的总体设计应遵循融入与贯穿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诱导性原则以及注重个别差异性原则。⑵跑格练习手段并非是孤立地解决助跑节奏问题,而是将各种具体跑格练习手段融入并贯穿于跳远的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设计与应用促进了各环节技术的有机衔接。⑶实验班的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9个跑格练习手段的设计与教学安排应用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跳远教学之中,能够促进完整技术的有效掌握。⑷跳远教学中跑格练习手段的具体应用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田品品[2](2017)在《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助跑起跳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田径运动是奥运会运动项目中金牌数量最多的项目,跳远是田径比赛中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属于体能主导类力量亚类群的速度项目。优异的跳远成绩取决于良好的跳远专项体能与专项技术,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是提高专项体能、改进专项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跳远成绩的重要保障。本文将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应用于跳远助跑和起跳训练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训练实验法、录像拍摄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跳远专项技术和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应用于跳远专项训练中的训练效果,以弥补跳远专项训练器材创新的不足,提高跳远专项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是根据跳远项目和俯角斜板的特点,将俯角斜板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此针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而设计的类似下坡跑,使运动员在跳远助跑和起跳过程中既能改进技术又能有效提高专项能力的专项训练器材。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相对于传统的训练具有较大优势,体现在:训练器材简便经济、安全实效、方便组合、容易操作、使用灵活,效果显着,能达到丰富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练习兴趣的目的。2.从4.3分析可以看出:专业组女运动员实验前后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专业组男运动员实验前后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说明通过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跳远训练比常规传统训练对跳远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效果更明显。3.在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的训练下,运动员助跑的速度、起跳的的速度、助跑和起跳转换的速度更快,腾起的角度变大、腾起的初速度加快,腾空的时间更长,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大腿前后肌群、小腿肌群力量明显加大,躯干稳定性加强。4.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超过跳远比赛的要求,符合跳远的技术动作结构、用力特征、用力方向,能在助跑和起跳过程中有效地改进跳远技术,提高跳远专项能力以及成绩。5.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可灵活根据运动员能力大小及训练目的进行组合,还能同传统训练手段相结合,符合跳远专项训练的要求,亦适用于短距离径赛项目、部分田赛项目以及其他运动项目。

崔伊瑞[3](2019)在《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跳远运动正朝着助跑快、上板快、起跳快、腾起高的技术方向发展,因而速度训练在跳远运动中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按项群的划分,跳远属于快速力量型运动,它对跳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速度,还必须具有快速的爆发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速度训练已成为大多数研究者和教练员关注的重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跳远专门性速度训练的方法较少,大多数训练方法都是在参照短跑的训练手段,无法将完整的动作技术与身体素质训练(速度训练)相结合,这是目前跳远速度训练有待完善的方面。众所周知,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助跑是基础,起跳是关键。科学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作用已超过百分之七十,因此提高助跑速度在训练中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助跑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绝对速度;二是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1],并且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要远超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但跳远成绩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跳远选手的助跑绝对速度低,虽然其助跑速度利用率较高,但实际助跑速度仍低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这是目前我国跳远项目出现的普遍现状[2]。因此,要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必须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使其能用较低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达到相对自身较高的助跑速度[3],从而为快速起跳做更充足的准备,为达到更好的跳远成绩做铺垫。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在跳远助跑能力和跳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绝对速度和成绩的影响,探讨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在跳远助跑速度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和不足,以期完善跳远助跑速度训练方法在器械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提高跳远助跑速度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跳远技术训练的发展做贡献。总结分析,结论如下:1、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是在借助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助力强制性的牵引着运动员加速跑,使运动员在达到或超过自身最高速度的情况下,完成高强度负荷下的起跳的一种训练手段。滑轮牵引在速度训练中是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的训练方法,牵引者可以借助在助跑中被牵引者给予的阻力,发展其自身的力量素质,而被牵引者借助牵引者给予的动力,在速度素质方面会有较大的改善。多滑轮牵引训练前后助跑后10米速度的相关系数r=0.94,显着性检验的概率值P=0.04<0.05,故认为实验前校跳远队运动员助跑后10米的速度(均值±标准差)9.22±0.21与实验后的速度(均值±标准差)9.34±0.26存在显着性差异,即多滑轮牵引训练实验前后对运动员助跑后10米的速度有较大的影响。2、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的原理是借助运动员助跑的惯性,在运动员起跳前(一般在起跳前三步),使绳子自动脱落,这样既能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又不阻碍运动员的起跳,并能提高运动员在高速助跑情况下的起跳能力,目前看这是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简单高效的提高运动员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训练方法。多滑轮牵引训练的实验组实验前后跳远成绩显着性检验的概率值P=0.002<0.01,故认为实验组实验前跳远成绩(均值±标准差)5.70±0.42和实验后6.04±0.22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即实验组的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成绩有显着性影响;常规训练的对照组训练前后显着性检验的概率值P=0.068>0.05,故认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前测跳远成绩(均值±标准差)5.61±0.48和后测跳远成绩(均值±标准差)5.67±0.47没有显着性差异,即对照组常规跳远训练对跳远成绩没有影响。3、可断式多滑轮牵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原理,主要是提高了校跳远队运动员的助跑步频,而对步幅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的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相比较常规跳远训练有较明显的提高,并且腾起角度也更接近科学研究的最适起跳角度18-22°,特别是对于之前起跳角度过大的运动员而言,改善较明显,另外,起跳时间也有明显的缩短,踏板更积极、快速。4、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既有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其优势是简便、经济、高效,操作简单易行,作用效果明显,可使用对象范围较广,普及率较高,其在跳远助跑中使用的最大优势是,符合跳远项目助跑的特点:匀加速运动。其不足之处是,无法很精确的测定牵引力的大小,只能通过运动员的30m加速跑和百米平跑的速度去控制,另外,使用该器械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并有一定的跳远基础,即跳远技术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翟丽[4](2011)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跳远专选学生踏板准确性教学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跳远项目在当今水平相当接近的激烈竞争中,胜负往往只由几厘米所决定。在许多比赛中,跳远运动员因踏板不准确而犯规或踏不上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使许多有实力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败,痛失好名次的机会,使本来可以更好的成绩打了较大的折扣。国内外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踏板准确性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相比之下我国运动员在这方面与国外运动员差距较大。这种情况的存在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我国运动员在技术训练中对踏板准确性要求不严。大量事实表明,跳远踏板准确率差、成功率低是影响我国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针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问题,根据影响跳远学生踏板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使得学生在保证助跑水平速度的同时,肢体的准确分辨能力与控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试图通过踏标记的教学方法,再从影响跳远学生踏板准确性的因素出发,结合运动训练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再查阅文献,设计出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跳远专修学生进行实验性教学,通过12周的教学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结果表明,踏标记教学对提高跳远专选学生助跑踏板准确性有着很明显的效果。2踏标记教学法可以提高跳远专选学生的助跑技术,稳定助跑节奏,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跳远专选学生踏板的准确性。3踏标记教学法可以提高跳远专选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学生进行跳远助跑踏板练习时,适当加入合理的心理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自身能够稳定的控制,冷静对待每一次试跳,提高助跑踏板的准确性。针对以上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在采用踏标记教学法进行助跑节奏稳定性练习时,应在固定助跑距离、起动方式、助跑加速方式、助跑节奏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形成快速稳定的助跑,更有利于提高助跑踏板的准确性。

闵洪[5](2010)在《采用标记跑提高中学生跳远助跑水平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跳远比赛的赛场上,经常可以见到本来拥有冠军实力的运动员往往因为助跑的失误而使比赛成绩大打折扣,并最终与冠军擦肩而过。这样的情况不但让人感到可惜,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助跑的重要性。在跳远的几个环节中,如果说起跳是关键,那么助跑则是发挥实力的前提。在实力相近的运动员的比赛中,助跑的发挥甚至直接决定了比赛的结果。在跳远训练中,标记跑是提高运动员助跑水平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文以标记跑为训练手段,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实验法为研究方法,湖南省桃源一中体育队的中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实验组7人,对照组7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实验组的训练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在普通跑道上摆放标记,每隔两步放置一个标志,放置10个。大概相当于40到45米的距离,这个距离比实际助跑时要多2至4步。第二个阶段是在跳远的助跑道上摆放标记进行全程助跑练习,也是每隔两步放置一个标志物。第三个阶段是在助跑的最后6步摆放标记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对照组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的是全程助跑和半程助跑相结合的方法,只设置了起跑标志,有的也设置了第二标志。在三个月的训练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助跑的训练方法不同,其他的训练内容都保持一致。本文从五个方面来研究标记跑对助跑的影响,分别是:步长、步频、水平速度、起跳的准确性和专项成绩。从研究得来的数据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果:实验组步长的稳定性和起跳准确性这两项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其它三项两组测得的数据没有显着性差别。

廖启明[6](2020)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运动项目之一,专项上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和快速力量等专项运动素质。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跳远课教学中普遍以挺身式跳远作为教学居多。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致学生运动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造成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课时减少、教学任务重、田径教学课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创新教学手段打破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探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效性,为挺身式跳远教学提供新的练习手段和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法,随机选取首都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两个班男性(田径普修)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其按学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于挺身式跳远教学课的准备部分进行辅助教学,对照组在课的准备部分按教学大纲进行传统准备活动,本文选取30米加速跑、20米计时单足跳、立定三级跳远、单脚跳深跳远四项专项素质测试指标,经过12周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专项素质指标以及挺身式跳远技评、达标成绩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2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中,立定三级跳远、20米计时单足跳、单脚跳深跳远的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而30米加速跑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实验组30米加速跑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更有效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2.实验组经过12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立定三级跳远、20米计时单足跳、单脚跳深跳远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说明提高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有积极效果。3.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挺身式跳远技评和达标成绩更加显着,说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提升教学效果更佳。4.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专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杜利军[7](1987)在《田径跳跃项目助跑问题文献研究》文中认为 前言随着田径跳跃项目运动技术的发展,使得运动员的助跑能力成为决定比赛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助跑速度,掌握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近年来国外行家们普遍注意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国家田径队向我室提出了进行专题情报调研的要求,为此,我们重点查阅了1980年以来俄、日、英、德四种文字的文献八十多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文。一、助跑速度 1.助跑速度与成绩的关系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助跑最后几步速度的快慢,是对跳跃项目运动成绩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苗伟[8](2016)在《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分析 ——以山西省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体育院系组前八名为例》文中指出跳远踏板准确性是决定跳远运动员获得比赛资格或获得继续参与比赛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这个技术环节的质量和运动员掌握的熟练度是一个存在了很久,同时也研究了很久也不能够很好解决的运动过程中的问题。跳远踏板准确性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基层运动员中,同样也存在于世界级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个技术环节中的问题是一个存在于高级和基层运动员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在中国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的跳远比赛中,因踏板准确性的问题使运动员错失好成绩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都在踏板环节出现了很多失误,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跳远项目的比赛往往会因为细小的失误和微妙的差距就会导致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发生变化,许多身体素质出众以及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常常在比赛中因为踏板不准确的问题上出现失误而导致其未能跳出更好的成绩或者是失去夺取一枚奖牌的机会。在我国国内举行的一些体育赛事中,运动员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比较差,成功率较低,这也是阻碍我国跳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是一个规格较高的运动会,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办的高规格的运动赛事。其中运动员涵盖了高水平运动员(外训的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系统学习过高中课程但没有在全国注册过)等专业的运动员和学生运动员所组成的运动会。针对山西省第二十届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跳远助跑稳定性较差以及试跳成功率低的现象进行分析,寻找运动员在比赛时助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提出建议。比赛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充分引起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重视,并值得我们去探讨。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中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在本次比赛中,前八名运动员进行的34次试跳中有13次试跳没有准确踏上起跳板,占总试跳次数的38.24%,其中有两名运动员在决赛中三次试跳全部犯规,说明本次跳远比赛中运动员踏板不准确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后三跳中更为明显。2、前八名运动员有三名运动员采用的是站立式的起动方式,有五名运动员采用的是行进间的起动方式。采用站立式起动方式的运动员踏板准确率达到了71.43%,采用行进间起动方式的踏板准确率是59.26%,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站立式起动方式的踏板准确率要高于行进间起动方式。3、运动员助跑起动之后前三步的总步长的波动幅度与踏板准确性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员前三步总步长的大小与其标准前三步总步长的波动越小,踏板准确率越高,反之,踏板准确率就越低。4、八名运动员倒四步、倒三步趾-板距的标准差与最后一步趾-板距的标准差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倒二步趾-板距标准差与最后一步趾-板距标准差的相关系数较大,且两者之间在P值上也小于0.05,这就可以看出倒二步的趾-板距与运动员准确踏板的相关性最高,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在最后三步的助跑中,步长调整的方式因人而异,步长变化有三种情况:(1)倒3<倒2,倒2>倒1;(2)倒3>倒2,倒2<倒1;(3)倒3<倒2,倒2<倒1。从最后两步的差值与踏踏准确性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最后两步的差值越小,踏板准确率越高,反之,踏板准确率就越低,但对最后两步的差值与运动员跳远成绩的分析来看,最后两步的差值与跳远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P>0.05),说明最后两步的步长变化不是衡量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标志。5、运动员在比赛中前三步的步幅不固定导致助跑的速度不稳定,进而导致了助跑节奏的不稳定,在助跑最后四步出现了刻意加大、缩小步幅或者捣步子的现象,加大了踏板的不稳定性。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不论采用哪种起动方式,都应该控制好起动时的身体姿势,特别是采用行进间起动方式的运动员,应在起动时控制好身体的身体姿势与踏第一标志点的准确性。2、运动员在助跑时要严格控制好起动之后前三步的步幅以及前三步的总步长,在比赛中尽可能的将前三步总步长与平时训练时的固定步长之间的误差控制到最小,便于其将踏板误差控制到最小。3、教练员在对运动员最后四步的训练中应重视最后四步的趾-板距的训练,固定运动员每步落点与起跳板之间的距离。助跑最后三步的步长变化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而定,但最后三步的步长应给以固定,保证运动员在最后三步助跑时不会出现刻意拉大步幅或者捣小步子的现象。教练员在对运动员最后两步的训练中应尽量减小最后两步之间的差值,确保运动员最后能准确踏板。4、助跑节奏的训练中要强调起动之后前三步助跑的稳定性,为助跑最后四步的稳定性奠定基础,进而保证运动员能准确上板。

赵靓[9](2011)在《音乐融入跳远教学对普通高校男生助跑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查阅文献中发现,国内外专业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严重存在助跑技术不稳定,踏板不准确等犯规的现象。如冯树勇博士在对2000年奥运会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在男女跳远运动员决赛的586次试跳中,踏板的准确率仅为36.8%,在2004年奥运会女子跳远比赛中,我国的关英楠三次试跳中两次犯规,第三次试跳距离踏板15cm左右,无一次准确踏板,痛失决赛机会”。我们在跳远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例如:陈建国对200名普通大学生跳远考核资料统计发现:“在大约600次跳远试跳中,有犯规和踏不上起跳板的达到405次,踏上板的195次,占总试跳次数的32.5%”。跳远运动中的助跑技术是跳远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和助跑准确性三部分组成。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跳远助跑技术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如对助跑后程速度和节奏的研究、助跑后程标志点设置的研究、助跑启动与加速方式的研究等。这些都未彻底解决好在助跑速度理想化的前提下,助跑准确性的问题。可见,跳远参与者的助跑准确性差,是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影响跳远助跑技术的因素,把音乐作为辅助手段融入跳远教学当中。设计出一套在音乐辅助下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探讨采用音乐手段对跳远助跑准确性、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跳远踏板准确率以及跳远成绩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设计好的音乐小样引用到跳远助跑技术中,改善和提高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为提高跳远助跑技术水平和跳远成绩提供一个方法上的思路和参考。本论文以此为主旨展开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三种方法。首先实验前在不施加任何因素的条件下,分别对20名普通大学生(即实验组(A组)10名,对照组(B组)10名)的绝对速度、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踏板准确率、跳远成绩进行测试与统计计算。之后又利用专业的音乐软件,选择音乐节奏感强的动员类音乐,设计、制作出适用的音乐小样,对实验组的1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在音乐小样伴奏下的跳远助跑教学实验,对照组除了不采用音乐伴奏辅助方法之外,其他教学的任务与内容同实验组的基本任务内容相同。本实验共十五周,十五周实验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实验对象的助跑速度、助跑准确性、绝对速度、速度利用率、踏板准确率以及跳远成绩进行教学测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1.助跑速度:实验后,A组助跑速度比B组降低了0.28m/s(P<0.05),A后比A前降低了0.2m/s(P<0.05);B后与B前相比,助跑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不显着。2.助跑的准确性:实验后,A、B两组的助跑准确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从助跑前段的12步和后段的6步助跑中步长距离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大小可看出A组步长比B组整齐,稳定性好于B组。反映出了A组助跑的准确性明显好于B组(P<0.05)。3.助跑的速度利用率:实验后,A后与B后相比,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下降了三点五个百分点,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A后与A前相比,A后较A前下降了二点一个百分点,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前与B后相比,助跑速度的利用率虽下降了零点六个百分点,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4.踏板的准确率:实验后,A、B两组的踏板准确率均有提高。A后比B后提高了十三点三个百分点,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A后比A前提高了十八点七个百分点,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B后比B前提高了六点六个百分点,有显着性差异(P<0.05)。5.跳远成绩:实验后,A、B两组跳远成绩均有提高。A后比B后提高了13cm,有显着性差异(P<0.05),A后比A前提高了20cm,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B后比B前提高了14cm,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助跑速度是获得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但并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获得的效果就越好,它仅是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如果绝对速度与助跑速度之比超出它的可控范围,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对起跳的速度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2.采用音乐伴奏辅助手段进行跳远助跑练习,可使参与者的助跑速度和助跑节奏得到合理协调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3.在变换节奏的音乐中进行助跑练习,能使步长和步频得到相对稳定的改变,特别是后几步的助跑在快节奏音乐的帮助下,步长稳定且步频明显加快,能为快速上板起跳创造很好的助跑节奏,有利于准确踏板和创造优异成绩。4.节奏感强是音乐与跳远助跑的共同特点,利用音乐节奏能帮助运动者提高和掌握对跳远助跑节奏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跳远成绩。5.音乐是一种通过听觉传达信息的艺术,有利于集中和约束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相对集中对人体动作技能的学习与练习更具有实效性,对心理的稳定性也有良好的帮助。

马兆明[10](2008)在《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感知能力训练对踏板准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法对跳远运动员助跑踏板准确性和影响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感知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与逻辑分析,根据跳远专项特点优选出9种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优选训练手段,对照组采用常用普通训练手段。在严格控制训练过程及训练条件下,进行为期16周的速度感知能力的训练,保证两组只在训练内容方面不同外,其余方面保持一致。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踏板准确性和跳远成绩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跳远成绩与踏板准确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跳远助跑训练的专门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跳远助跑训练的专门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1)跑格练习手段在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跳远技术的研究
        1.3.1.1 跳远助跑准确性与节奏性研究
        1.3.1.2 跳远助跑速度与速度利用率研究
        1.3.1.3 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
        1.3.1.5 腾空及落地技术的研究
        1.3.2 跳远教学方法研究
        1.3.3 跳远教学手段的研究
        1.3.4 跑格法的相关研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设计
        2.2.2.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2.2.3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3 教学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教学实验
    3.1 教学实验时间
    3.2 教学实验地点
    3.3 教学实验器材
    3.4 教学实验对象
    3.5 教学实验目的
    3.6 教学实验控制
    3.7 实验班跑格练习手段总体设计原则及内容设计和进度安排
        3.7.1 跑格练习手段总体设计原则
        3.7.2 跑格练习手段的设计
        3.7.3 跑格练习手段的实施安排
    3.8 对照组练习安排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对挺身式跳远感兴趣程度分析
        4.1.1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2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对挺身式跳远感兴趣程度分析
        4.1.3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自信心调查分析
        4.1.4 实验前挺身式跳远各环节技评成绩在完整技术得分中所占比例分析
    4.2 实验后结果对比分析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2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助跑踏板准确率对比分析
        4.2.3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助跑技评成绩的对比分析
        4.2.4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起跳技评成绩分析
        4.2.5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腾空技评成绩分析
        4.2.6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落地技评成绩分析
        4.2.7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总评成绩分析
        4.2.8 两个班学生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4.3 实验后学生问卷统计对比分析
        4.3.1 两个班学生教学实验中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4.3.2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对挺身式跳远上板恐惧心理对比分析
        4.3.3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自信心情况对比分析
        4.3.4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对教学方法认同度分析
5、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助跑起跳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问题的提出
    2.2 对助跑技术的研究
        2.2.1 概述
        2.2.2 对助跑距离的研究
        2.2.3 助跑速度的研究
        2.2.4 对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2.2.5 助跑节奏研究
        2.2.6 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分析
        2.2.7 踏板准确性的研究
    2.3 对起跳技术的研究
        2.3.1 概述
        2.3.2 对起跳水平速度损失的研究
        2.3.3 对腾起角的研究
        2.3.4 对起跳时间的研究
        2.3.5 对摆动腿的摆动的研究
        2.3.6 对身体重心轨迹的研究
    2.4 跳远腾空技术与落地技术
        2.4.1 腾空技术
        2.4.2 落地技术
        2.4.3 有关跳远腾空及落地技术的研究
    2.5 跳远专项能力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6 关于跳远助跑和起跳训练的训练手段及训练所借助的训练器械现状
        2.6.1 国内跳远训练的方法、手段
        2.6.2 国外跳远训练的方法、手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拍摄法
        3.2.4 录像解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训练实验法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对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项目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
    4.2 运动员对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后的感受调查
    4.3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
        4.3.1 专业组训练实验前后跳远专项成绩的变化与分析
        4.3.2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实验前后跳远成绩的变化与分析
    4.4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专项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4.4.1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助跑阶段的影响分析
        4.4.2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起跳准备阶段的影响分析
        4.4.3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起跳阶段的影响分析
        4.4.4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腾空阶段的影响分析
        4.4.5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前后运动员的感受
    4.5 自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专项能力的影响分析
        4.5.1 专业组训练实验前后60米跑成绩的变化分析
        4.5.2 专业组训练实验前后60米步长与步频变化分析
        4.5.3 专选班实验前后腾起初速度的变化分析
        4.5.4 专选班实验前后腾起角度的变化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3)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跳远训练研究现状
    2.2 跳远助跑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助跑速度的训练方法
        2.2.1 助跑距离对助跑速度的影响
        2.2.2 起动方式对助跑的影响
        2.2.3 加速方式对助跑的影响
        2.2.4 助跑速度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2.3 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2.4 滑轮牵拉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影像采集法
        3.2.4 录像分析法
        3.2.5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班运动员的30m平跑成绩及跳远前测成绩
    4.2 校跳远队实验前100 米平跑及跳远成绩
    4.3 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能力的数据分析
        4.3.1 对校跳远队运动员起跳前两步助跑速度和步长的分析
        4.3.2 校跳远队运动员后10 米助跑速度和腾起初速度及跳远成绩的变化
        4.3.3 滑轮牵引训练前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学生跳远成绩的影响
        4.3.4 对校跳远队运动员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的分析
    4.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30米平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个人简历

(4)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跳远专选学生踏板准确性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影响跳远助跑踏板准确性因素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实验法
    2.3 实验的设计
        2.3.1 实验的时间、地点
        2.3.2 实验对象的分组
        2.3.3 实验设计思路
        2.3.4 实验过程与安排
        2.3.5 实验方法的实施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对象情况对比分析
    3.2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跳远成绩的对比分析
    3.3 实验后实验对象踏板准确性数据分析
    3.4 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方法的分析
        3.4.1 跳远助跑技术分析
        3.4.2 跳远助跑踏板心理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采用标记跑提高中学生跳远助跑水平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跳远运动的研究现状
        1.2.2 跳远助跑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标记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实地观察法
        2.2.4 实验法
        2.2.5 测量法
3 讨论与分析
    3.1 对步长的影响
        3.1.1 数据分析
        3.1.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2 对步频的影响
        3.2.1 数据分析
        3.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3 对助跑水平速度的影响
        3.3.1 数据分析
        3.3.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4 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3.4.1 数据分析
        3.4.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5 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相关概述
        1.4.2 国内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现状
        1.4.3 国外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现状
        1.4.4 关于挺身式跳远教学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实验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4.1 实验后30 米加速跑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4.2 实验后20 米计时单足跳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4.3 实验后立定三级跳远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4.4 实验后单脚跳深跳远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3.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3.7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分析 ——以山西省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体育院系组前八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踏板的设定对跳远运动项目的重要意义
    1.2 踏板准确性对跳远比赛成绩影响原因分析
    1.3 国内外高规格赛事中运动员踏板不准确的现象分析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文献综述
    3.1 跳远踏板准确性对跳远成绩重要性的研究综述
    3.2 跳远助跑对踏板准确性影响的研究综述
    3.3 跳远助跑技术各环节的研究综述
        3.3.1 助跑起动方式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3.2 助跑起动后前三步助跑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3.3 助跑加速方式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3.4 助跑节奏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3.5 最后四步助跑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4 国外专家学者对助跑踏板准确性的研究概况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录像观察法
        4.2.3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调查对象身体形态分析
    5.2 跳远踏板准确性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5.2.1 参加本次大运会比赛中跳远运动员的踏板准确率分析
        5.2.2 跳远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踏板损失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5.3 助跑起动方式的相关分析
        5.3.1 助跑起动方式的作用
        5.3.2 助跑起动方式对踏板准确率的影响
    5.4 助跑加速方式的相关分析
        5.4.1 助跑加速方式
        5.4.2 助跑起动之后前三步步长
    5.5 助跑最后四步的分析
        5.5.1 助跑最后四步趾-板距的分析
        5.5.2 助跑最后三步步长变化特征及其对踏板准确性和跳远成绩的影响
    5.6 助跑节奏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音乐融入跳远教学对普通高校男生助跑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跳远运动简述
    2.2 国外跳远助跑技术的研究
        2.2.1 国外跳远助跑速度的研究
        2.2.2 国外跳远助跑节奏的研究
        2.2.3 国外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2.3 国内跳远助跑技术的研究
        2.3.1 国内跳远助跑速度的研究
        2.3.2 国内跳远助跑节奏的研究
        2.3.3 国内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2.4 音乐概述
        2.4.1 音乐的定义
        2.4.2 音乐的功能
        2.4.3 音乐的特征
        2.4.4 音乐的基本要素
    2.5 音乐与人体的关系
    2.6 音乐与体育结合的研究动态
        2.6.1 音乐与运动训练结合的研究
        2.6.2 音乐与体育教学结合的研究
        2.6.3 音乐与全民健身结合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对比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对助跑速度影响的分析
    4.2 对助跑速度利用率影响的分析
    4.3 对助跑准确性影响的分析
        4.3.1 对步长影响的分析
        4.3.2 对步频影响的分析
    4.4 对踏板准确性影响的分析
    4.5 对跳远成绩影响的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感知能力训练对踏板准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构想与理论假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实验法
        2.2.2.1 实验时间及安排
        2.2.2.2 实验设计
        2.2.2.3 训练手段与测试指标的优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速度感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3.2 实验结果分析
        3.2.1 时间知觉训练对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3.2.2 空间知觉训练对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2.3 运动知觉训练对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2.4 用力知觉训练对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3.2.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跳远助跑效果方面的比较
4 讨论与分析
    4.1 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感知能力训练对其踏板准确性影响的原因分析
        4.1.1 速度感知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4.1.2 速度感知能力的心理学基础
        4.1.3 速度感知能力的训练学基础
    4.2 跳远助跑过程中个人特点的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四、跳远助跑训练的专门手段(论文参考文献)

  • [1]跑格练习手段在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小雅.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2]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助跑起跳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田品品.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3]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影响研究[D]. 崔伊瑞.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4]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跳远专选学生踏板准确性教学方法的研究[D]. 翟丽.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5]采用标记跑提高中学生跳远助跑水平的实验研究[D]. 闵洪. 北京体育大学, 2010(11)
  • [6]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廖启明.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7]田径跳跃项目助跑问题文献研究[J]. 杜利军. 中国体育科技, 1987(07)
  • [8]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分析 ——以山西省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体育院系组前八名为例[D]. 苗伟.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 [9]音乐融入跳远教学对普通高校男生助跑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赵靓.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10]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感知能力训练对踏板准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马兆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04)

标签:;  ;  ;  ;  

跳远助跑训练的特殊手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