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如何开展村级教育督导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孙科技[1](2022)在《“精准施策”理念下教育政策执行质量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施策"理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现。"精准施策"理念要求政策执行主体必须充分地理解政策内容并了解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顺利地将观念形态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政策方案内容理解不精准、目标群体需求了解不精准、执行过程情况把握不精准和执行结果类型界定不精准,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活动的现实挑战。因此,基于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和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设成效,可尝试通过构建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信息系统的方式实现"精准施策",以确保我国教育政策执行质量的提升。
黄建顺,沈国才[2](2021)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福建实践与探索》文中指出2013年以来,为客观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态势,力求科学评价福建省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发挥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完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服务政府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引导政府、学校、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教育政绩观、教育生态观,福建省每年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文章基于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展历程分析2018年以来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结果,阐述结果运用及对策建议。
张家勇[3](2021)在《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进展、挑战及路径选择》文中认为建设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评价体系可细分为目标体系、层次体系、类型体系、制度(政策)体系和理论(技术)体系,是"一体五翼"式的复杂系统。从全球实践来看,完全意义的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人事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教育督导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新目标、新部署、新任务,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仍存在突出短板:目标体系有待系统化和明晰化、层级体系需突出均衡性和结构性、类型体系需提高整体性和协调性、理论(技术)体系需体现创造性和生长性、制度(政策)体系需增强时代性和耦合性。在各级各类教育基本普及、全民终身学习渐成现实、智能社会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亟需在中小学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督导、数据密集型评价新范式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
林宏华[4](2021)在《推进教育督导评估高质量发展》文中提出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出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决心与行动。《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优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健全教育督导结果运用机制、完善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机制、落实教育督导保障机制和工作要求等六个方面提出了 25条具体举措,内容全面,
张腾潇[5](2021)在《近代河北省普通教育视导制度研究(1928-1937)》文中提出
金兰[6](2021)在《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时间并不长,从最早的1991年教育部门颁布《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到现在,已近30年。在这期间,虽然教育部在各种有关教育督导评估的政策文件中屡次提及要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然而,这一要求既未在理论层面得到实现,更未在现实层面得到实施。上海虽然在2005年以政府教育督导室名义正式推出有关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文件,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宝贵尝试并未持续下去:2006年微调后的十五年里,相关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既未得到更新,实践层面上的德育专项督导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现象令人关注与深思。基于对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历史演变的回顾和现状反思,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之所以迟迟未能从综合性督导评估中分化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有关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这一现实又深深地植根于“德育”本身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为了推进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专业化,提升德育督导评估的质量,有必要强化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多年来,人们一直指责或抱怨,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高。这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未能建立和发展起来是有密切关系的。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督导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结合现状反思与分析,探讨了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重点阐述了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理论依据,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建立和如何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接着,论文以包括国家和上海市区两级总共16套有关德育督导评估的文本为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专家访谈法,对现有的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进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三个维度,提出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的对策与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现有评估指标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评估指标未能将反映德育成效的结果类指标,与体现德育实施的过程类指标区分开来;不同层级指标之间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未能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不断分化原则;同级指标之间的划分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没有保持逻辑上的相对独立性;某些指标的用词与表述比较随意,缺乏清晰的界定;不同文本之间同一指标的表述差异较大。现有评估标准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结果类评估标准未能有效反映学生德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部分过程类评估标准未能充分反映学校德育实施与保障方面的重要要求;部分评估标准未能充分涵盖对应指标的核心要素,具体表述存在较大差异,与对应指标的匹配性较低。现有评估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部分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有效性未得到检验;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种类较少,并且与评估内容的适配性不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论文采用“总结与反思实践经验”“统合德育政策与法规要求”“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论,尝试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本研究建构了一套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它是包括“结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保障性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接着,论文采用呈现典型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上述三类指标评估标准的研制过程与结果。最后,本研究主张借助专业力量研发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具,建立相应的“质检”体系,吸纳现有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精华”,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体系。
孙梦阳[7](2021)在《中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认为
冶晓芳[8](2021)在《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路径研究 ——基于X地区学龄人口预测与资源配置》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2月我国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25》,文件指出到2035年时,我国教育整体实现现代化,并要步入教育强国行列。就学前教育而言到203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在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仍处于发展较为弱势的位置。当学前教育发展面临“普及”和“高质量”两大重要任务时,就要求各地要将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作为重要任务去看待。就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来说,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发展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学龄人口规模变动直接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同时,教育活动对人口质量的提升又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监测学龄人口变动情况,是科学规划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保证。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述,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意义更是被国内外学者在其研究中数次提及。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对学前教育发展阶段的要求是,要实现和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所以积极预测人口规模,监测学龄人口变动情况,进而科学规划教育资源情况对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我国深度贫困的X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出发,运用总量人口增长方程对2020-2035年间X地区学前教育适龄幼儿规模和学前在园人口规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依据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测算其学前教育实现现代化目标所需的教育资源情况,了解教育资源面临的缺口;并分析X地区在学前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同时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同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其它地区在学前教育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成功经验的总结,结合X地区学前教育在教育现代化道路上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教育资源配置挑战,提出适应当地学前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助力X地区学前教育向高质量战略转型,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研究表明,未来十五年内随着学前教育现代化目标逐渐实现,X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也将逐年增长。因此,其在园人口数也将长期处于增长状态,分城乡来看,城镇地区学前教育在园人数将逐年上升而乡村地区在园人数将逐年下降,2027年之前,乡村在园幼儿数多于城镇在园幼儿数,2027年时两者持平,2028年到2035年,城镇在园幼儿数一直多于乡村在园幼儿数。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得到描述X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一手数据发现,在该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方面,如师生比等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均在国家标准之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水平较低,当地教育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在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X地区学前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按时按期完成学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必须在资源配置及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其它方面做到以下内容:动态监测学前学龄人口趋势,高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健全体制机制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助力学前教育向高质量战略转型;要补足园舍缺口增加教育机会,鼓励多种方式办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增加教育机会普及学前教育;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中央和省政府兜底保障经费持续投入,保证对不同性质学前教育机构经费投入的均衡性,争取专项资金助力学前教育质量逐步提升;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增加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高待遇,稳定师资队伍,探索教师编制单列管理;为保障日后国家通用语言在X地区学龄儿童间的的顺利普及,要积极提升推普力度,培养专业教师保障师资质量,研发符合当地特色的教育教材;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助力学前教育发展,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可争取学前专项计划,以及发达地区对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对口帮扶。
朱培源[9](2021)在《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以河南省D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杜帮琼[10](2021)在《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文中认为2020年,伴随着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印发,有关督导结果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基于当下的政策背景、学校现状,本研究以反映教育督导结果的综合督导报告为研究对象,从上海市M区公布的25份教育督导报告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内容分析、问卷调查、选取个案进行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督学视角研究综合督导报告的实践现状,了解综合督导报告的整个形成流程、内容结构、撰写依据等,探究综合督导报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提出相对清晰且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论文的研究问题聚焦为:1.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是什么?其整个实施过程如何?撰写依据有哪些?2.综合督导报告的内容结构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有何关联?3.在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其的了解度、认可度如何?4.综合督导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首先呈现全文的研究依据、研究总思路,对本研究使用到的三种研究途径进行研究设计。包括对25份综合督导报告进行分析、对M区A校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与访谈、参考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其次,从本研究的题目出发,以办学水平切入学校的自评与他评视角,从综合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形成流程、内容结构来阐释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及内涵。再次,根据第二章的研究设计,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得出M区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问题主要集中于:1.撰写报告的实施过程规范性还可深化;2.相关参与人员对报告了解和认可不深;3.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在实践中单一且趋同;4.报告内容没能很好的反映出督导结果。最后,总结出综合督导报告的特点,针对第四章的主要问题讨论,从加强综合督导报告的专门研究、聚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教育需求、培养撰写督导报告的专业人才、发挥督导报告使用的最优价值、完善针对督导报告的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我们如何开展村级教育督导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如何开展村级教育督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精准施策”理念下教育政策执行质量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准施策”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公共政策执行的要求 |
二、“精准施策”理念下教育政策执行面临的现实挑战 |
(一)政策方案内容理解不精准 |
(二)目标群体需求了解不精准 |
(三)执行过程情况把握不精准 |
(四)执行结果类型界定不精准 |
三、“精准施策”理念引入教育政策执行领域的可行条件 |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
(二)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 |
(三)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日渐成熟 |
四、基于“精准施策”理念的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及运行 |
(一)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 |
(二)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 |
(三)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信息系统的作用 |
(2)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福建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福建实践历程 |
二、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及近年来监测结果的基本呈现 |
(一)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表现情况 |
(二)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表现情况 |
1.语文学科 |
2.数学学科 |
3.科学学科 |
(三)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因素 |
三、运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助推市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公开发布省级监测报告,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
(二)解读质量监测报告,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
(三)组织质量监测结果运用试点,以点带面发挥试点经验示范作用 |
(四)加强质量监测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教育质量的工作合力 |
(五)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不断完善质量监测和教育评价体系 |
(3)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进展、挑战及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
二、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进展 |
(一)教育人事制度更贴近教师职业特点 |
(二)破“五唯”成为多部门的共同行动 |
(三)高考、中考改革呈现多部轮唱的奋进局面 |
(四)教育质量监测成为学校教育的体检仪 |
(五)教育督导的“牙齿”更加锋利 |
三、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
(一)目标体系有待系统化和明晰化 |
(二)层级体系需突出均衡性和结构性 |
(三)类型体系需提高整合性和协调性 |
(四)理论体系需体现创造性和生长性 |
(五)制度体系需增强时代性和耦合性 |
四、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
(一)建设目标体系,重点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二)建设层次体系,重点深化个体层面评价改革 |
(三)建设类型体系,重点做强教育督导“总开关” |
(四)建设制度体系,重点健全关键主体评价制度 |
(五)建设理论体系,探索信息时代数据密集型评价新范式 |
(6)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
(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
(二)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成为老大难 |
(三)提升德育实效亟需专项督导评估 |
二、相关研究述评 |
(一)德育督导 |
(二)德育评估 |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的思路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与依据 |
一、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 |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 |
(二)从现实的角度看 |
二、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依据 |
(一)学理依据 |
(二)政策与法规依据 |
第三章 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框架体系现状调查 |
一、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现状调查 |
(一)对结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
(二)对过程和保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
二、德育督导评估的标准体系现状调查 |
(一)对结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
(二)对过程与保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
三、德育督导评估的方法体系现状调查 |
(一)对现状的描述与呈现 |
(二)对现状的分析与判断 |
第四章 改进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
(二)改进后的指标体系及阐释 |
二、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标准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
(二)三个典型的改进尝试 |
三、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
(二)改进的初步尝试 |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路径研究 ——基于X地区学龄人口预测与资源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X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困境 |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
(二)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
二、X地区学前教育学龄人口预测 |
(一)预测方法说明 |
(二)人口预测方法 |
(三)X地区2020-2035 年学前教育人口规模预测 |
三、X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预测及未来资源配置面临挑战 |
(一)X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资源需求预测 |
(二)X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面临的资源配置挑战 |
四、X地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 |
(一)动态监测、健全体制机制,助力学前教育向高质量战略转型 |
(二)增加教育机会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
(三)科学合理运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五)积极提升推普教育质量 |
(六)争取学前专项计划,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
结语 |
(一)本研究创新点 |
(二)本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10)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及缘由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综合督导 |
(二)督导报告 |
(三)办学水平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开展的依据 |
(一)研究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理论依据 |
(二)研究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政策依据 |
二、研究总思路 |
三、研究途径选择及实施设计 |
(一)途径一:分析25 份综合督导报告文本 |
(二)途径二:对A校相关人员开展调查 |
(三)途径三:参考上海15 个区督导评估指标 |
第三章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及内涵 |
一、顺应办学水平评估的需要 |
(一)办学水平评估:自评与他评 |
(二)自评报告与督评报告 |
二、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 |
(一)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 |
(二)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流程 |
三、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内涵阐释 |
(一)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内涵 |
(二)M区综合督导报告的内容结构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针对综合督导报告文本的分析 |
(一)文本主题、节点与字数统计分析 |
(二)内容结构的编码分析 |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二)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
三、问题讨论及困境 |
(一)综合督导报告的规范性方面还可深化 |
(二)相关参与人员对报告了解和认可不深 |
(三)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在实践中单一且趋同 |
(四)报告内容没能很好的反映出督导结果 |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
一、关于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总结 |
二、完善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综合督导报告的专门研究 |
(二)聚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教育需求 |
(三)培养撰写督导报告的专业人才 |
(四)发挥督导报告使用的最优价值 |
(五)完善针对督导报告的质量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B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我们如何开展村级教育督导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精准施策”理念下教育政策执行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孙科技. 宏观质量研究, 2022(01)
- [2]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福建实践与探索[J]. 黄建顺,沈国才. 教育评论, 2021(09)
- [3]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进展、挑战及路径选择[J]. 张家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5)
- [4]推进教育督导评估高质量发展[J]. 林宏华. 湖南教育(B版), 2021(08)
- [5]近代河北省普通教育视导制度研究(1928-1937)[D]. 张腾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6]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D]. 金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中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孙梦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8]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路径研究 ——基于X地区学龄人口预测与资源配置[D]. 冶晓芳. 西南大学, 2021(01)
- [9]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以河南省D县为例[D]. 朱培源.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D]. 杜帮琼.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