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作弊现象透析(论文文献综述)
尤兰芳[1](2011)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作弊行为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不平衡的产物,影响到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社会反常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在被社会认可的目标与人们通过被社会认可的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之间存在不一致。本文基于默顿失范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南京某高校2001~2009学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进行分析,总体描述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心理和作弊新趋势等。作者发现,当代大学生作弊行为存在着手段多样化、规模小型化、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作弊者性别、年龄差异明显,男生作弊多于女生,二、三年级高于一、四年级;作弊总量下降,但新的作弊手段,如通讯工具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再次作弊现象的增加。如果对学生一般性作弊行为不加以重视、控制,教育者对其缺乏教育、引导,会导致学生再次违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个体行为双重层面上探寻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解释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在微观的个体行为层面,本文从个体因素、同辈群体、家庭期望因素等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作弊个案。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校纪校规存在认知偏差,尽管大多数作弊者认识到作弊是一种不诚实的错误行为,但仍然明知故犯,反映出作弊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弊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约束不足;同时,投机心理也是作弊的重要因素。认知偏差、缺乏自我约束和投机心理构成大学生作弊的个体内在因素。在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作者从文化目标角度,对考试机制、评价机制、诚信机制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等原因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哥们义气、攀比心理、家庭压力以及学校或者社会缺乏健全的诚信回报体制和诚信环境,构成了作弊的外在因素。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预防和控制作弊的对策。主要对策是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学体制;改进教育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环节的管理,健全和完善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改革考试作弊处理办法,充分利用集体的舆论力量并将制度纳入法制轨道;加强考场的监考力度,培育良好的学习、考试氛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建立有效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本文从目标与手段的背离以及制度环境的解组来探讨作弊行为,丰富了大学生作弊研究的内涵。本研究探讨控制作弊的应对政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完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
赵癸萍[2](2017)在《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风是学习、治学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的内核是蕴藏在学习中的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学风的外显是人们学习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群体氛围。学风弥漫于大学生学习全过程,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和精神面貌都有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学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大学德育实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共同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学风产生于学习过程之中,与教师的教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学校校风的两大核心构成。大学生学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交叉与融合,与学风建设在思维取向、实施主体和衡量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可适度区分。探究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须沿着学习、大学生学风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维脉络,层层深入、多维探查。学习的本质观呈现知识习得、意义建构、社会融入和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大学生学风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归结为学习的氛围、学术的文化和学习的价值三层本质。从不同视角看,大学生学风教育在行为层面是学习行为的规范,在环境层面是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学术层面是学术文化的传承,在精神层面是学习价值的引领,呈现出多维本质,具有导向性、建构性、自主性、互动性、养成性、潜隐性和群体性特征。大学生学风教育具备深厚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讲求自强不息、勤勉治学、学思结合、诚信笃实和学以致用风气,从传统文化脉络框定了学风教育的部分核心内容,也铸就了我国古代崇尚学习者勤奋刻苦、克服一切困难的主导旨趣,对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关注不太多。现代西方的学风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推动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社会学习教育理论秉持交互决定论思想,高度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并探讨学习道德的自我开脱;终身学习教育理论将学习作为生存的基本手段,倡导终身学习思想和建设学习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提倡协作式学习、情境化学习,都极大扩充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弥补了我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的部分缺陷。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和注重解放思想,奠定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原则,构成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支柱性理论。从本研究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大学生学风呈现主流积极向上,但局部问题较为严重的现状。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群体确立了较高远的学习目标,具备较正确的学习认知,对学习诚信遵守较好,具有较端正的学习态度,总体状况积极良好。从消极方面看,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学习价值观尚存在偏差,对学习诚信的立场偏轨,学习行为的自律匮乏。总体而言,大学生学风呈现自发性、分化性、失范性和从众性的特征。针对大学生学风的现实状况,各高校积极开展学风教育活动,呈现积极成果与消极问题共存局面。高校不同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学风教育,但学工队伍、教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等不同系统间力量缺乏整合。各高校的大学生学风教育体制机制在逐步建立,但长效机制建设严重不足,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学风教育的活动较为丰富,学生总体感受与评价中等偏上,但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内在价值的引领,教育方法难脱呆板陈旧的嫌疑。从内容构成角度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依据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全国131所高校学风内容的语义归纳,本研究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培养大学生的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和竞争态势教育是进取学风的主要教育内容。诚信价值教育、诚信品质教育、诚信法制教育和诚信实践教育是诚信学风的主要内容。求是精神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严谨风格教育构成了严谨学风的主要内容。开拓意识教育、创造精神教育和质疑精神教育构成了创新学风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的广阔思想内涵,凸显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主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从途径拓展看,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教学相长的主体互动,实现对大学生学习价值的外在启发与内在反思;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同一致,实现教育者的力量整合,改善教育力量分散的不良教育现状;通过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结合,扩展教育形式和覆盖面;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避免学校孤军作战的不良局面。从机制创新看,要建立和健全学业指导机制、学业评价机制、学业激励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和学业淘汰机制,建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教育制度的执行力。从教育方法看,可以采用启迪法、示范法、规范法、竞争法和渗透法等多种方法,削弱大学生的抗拒心理,丰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运用。从环境优化看,大学生学风教育要重点优化宿舍、班级、校园和社会四大区域,提升学风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和融入度,阻断不良学习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构建良性的学习外部环境。
余珂然[3](2013)在《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频频发生,屡禁不止,这不仅破坏了各级各类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重要的是逐步侵蚀着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和身心健康,已经严重危害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道路的发展,甚至酿成了因为考试作弊被发现而导致情绪失控而跳楼身亡的惨剧。这不仅对大学生造成了危害,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危害,因而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研究探寻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建立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教育机制,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调研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大学校园中形成考试作弊行为的“认同文化”,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社会化,考试作弊手段高科技化、隐蔽化。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教师、考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其中大学生自身诚信道德缺失,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压力过大等主观原因,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方面。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带来挑战,由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方面的预防功能和引导功能,以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对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的分析来看,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不仅仅反映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和法纪观念淡漠等现实问题,而且也反映出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遵循完整性、人性化、导向性原则,通过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正确认识;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遵守考试规则的自觉性;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考试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从而让大学生自觉远离和抵制考试作弊的不良现象。
李洪萍[4](2009)在《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文中指出在当前各类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败坏整个社会风气。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考试作弊的现状,促进考风考纪的良性发展,已成为考试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考试作弊现象透析的基础上,力求做出较为深刻的原因分析,探索根治考试作弊的对策。
郭婷婷[5](2018)在《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X大学的调查》文中认为课程考试作为监测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目前高校考风涣散,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考试功用,而且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一方面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与学历不相符,同时也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严重损害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危害社会公平和诚信。因此,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和权威,严肃考风、端正学风、净化校风,促进课程考试功用的正常发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有效的预防与制止考试作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X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现状和缘由,从而为预防与制止课程考试作弊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除了绪论与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对本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厘清研究对象的内涵;其次对教育公平理论进行阐述,为研究课程考试作弊奠定理论根基。二、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现状扫描。基于X大学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课程考试呈现作弊现象普遍化、作弊方式多样化、作弊时间全程化、作弊行为隐匿化以及作弊动机复杂化的特点。三、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根源聚焦。“透过现象看本质”,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缘由错综复杂,既有来自外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高校自身在道德教育、课程设置、考试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同时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观念认知存在关联。四、预防与制止高校课程考试的对策探究。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外兼修、齐心协力。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形成“不敢作弊”的惩戒机制;其次,加强诚信教育,形成“不能作弊”的防范机制;再次,提升本科教学,形成“不用作弊”的优化机制;最后,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不想作弊”的自律机制。
李春[6](2017)在《高校德育现状研究 ——以高校学生作弊现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帮助学生培养价值观的工作,屡禁不止的作弊现象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因为高校学生的违纪作弊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以及大学生就业影响,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等各个方面。本课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交代了课题的选题背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所采取的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对高校学生作弊现状进行概述,内容包括考试作弊的概念、高校学生作弊现状分析、考试作弊的特点和危害,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章则是对高校德育进行了论述,这部分首先阐述了德育的概念,接着说明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从德育课程安排不合理、德育内容滞后、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忽略对学生的行为素养教育、学校重视学生活动忽略对学生的渗透性教育、网络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效果、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薄弱、德育制度建设跟不上等七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还从高校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德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等方面阐述了作弊行为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课题第五章内容主要是阐述了如何利用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修养法、陶冶法、表扬奖励、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德育教育的手段去遏制高校学生作弊的方法。课题最终归宿点在于如何利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去解决学生作弊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姚远[7](2015)在《多维视野下高校考试作弊成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古至今,伴随着考试的出现作弊也相应而生。古代,冒籍、枪替、夹带、传递、抄袭、暗通关节等都是当时科举考试作弊的主要方法。如今,这些作弊方法屡见不鲜,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如无线耳机,电子橡皮,手机,电子词典等)进行作弊更是极为普遍。恢复高考制度至今,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高级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各种考试的功利性目的的增强,高校考试作弊的行为却屡见不鲜。考试作弊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破坏了考试的公信力,破坏了社会的公正与平衡。当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人数扩大化、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科技化、关系复杂化是高校考试作弊的主要特点。本文从心理,经济,诚信,教育管理和法律五个方面来分析高校考试作弊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原因,总结相应的预防对策。原因分析主要是从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家长心理三个方面进行挖掘,成本效益方面来探究,诚心的得失,诚信体系来讨论,教育目标,学校教学来探索,法律依据,法律处罚,法律明确来完善。由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首先加强心理上的疏导,教师的自我引导。其次加快课程改革,减少学习机会成本,增加课堂学习收益,完善考试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加大考生作弊的风险成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增加作弊者的道德和信誉成本。再次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树立正确诚信观念,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树立正确诚信观念,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完善教育途径,增强教育实效。然后加强考前教育与考试改革,最后提高立法的层次,细化处罚的种类,明确行使处罚权的主体。
刘健,江文,张敏强,黎煜新[8](2010)在《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观点存在较多差异,大学生多从外因如何减少作弊的现象考虑,学校的学风考风影响学生作弊行为,学生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影响作弊行为的选择。文章提出应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深化考试改革,减少考试附加值等建议与对策。
帅蓉,张景成[9](2013)在《大学生考试的作弊心理及预防机制探析——以CET-4,6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干扰了考试秩序,背离了考试初衷,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影响着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文章从心理学的独特视角出发,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例,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心理剖析,对症下药,制定有效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王妹[10](2011)在《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诚信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治学的美德。大学生追求真才实学,就应该恪守学业诚信的基本原则。可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却相当严重。本文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具体考察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与其以往作弊经历的关系,以及与作弊者所处环境的关系,学生作弊心理变化对其后继行为的影响,外界对其作弊行为进行干预及其实效。本研究首先剖析与学业作弊相关的概念,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法;进而采用个案研究法,深入学生生活,追溯作弊者的考试作弊故事,择取其中6个典型个案,展现对作弊者影响深远的第一次考试作弊、关键性考试作弊以及最近一次考试作弊经历,并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视角对作弊行为进行分析;最后,识别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学业诚信教育的若干对策。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对考试作弊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认为考生违反考试规定为自己骗取考试成绩是作弊行为,不承认协助他人骗取考试成绩也是作弊行为。研究发现,作弊行为是否发生与其学业压力有很大的相关度。研究还发现,作弊的成功经历会使得这一行为得到强化,频繁出现;同学群体对考试作弊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作弊行为的抉择;教师早期干预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制止至关重要,教师干预的力度、方式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发现,本文从认知干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学业诚信教育的若干建议。
二、考试作弊现象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考试作弊现象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对象选取与范围界定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特点 |
第三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个体和初级群体因素 |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
二、初级群体的影响 |
第四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因素 |
一、考核机制不完善 |
二、评价机制不科学 |
三、诚信缺失 |
四、社会主导价值观偏离 |
第五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与控制 |
一、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学体制 |
二、改进考试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
三、加强高校道德教育,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 |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2)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意义 |
(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
(二) 增强大学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 |
(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
(四) 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客观需要 |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路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重点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特征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概念体系 |
(一) 学习与学风 |
(二) 学风与教风 |
(三) 学风与校风 |
(四) 大学生学风教育 |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体系 |
(一) 学习的本质 |
(二) 大学生学风的本质 |
(三)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基本特征 |
(一) 导向性 |
(二) 建构性 |
(三) 自主性 |
(四) 互动性 |
(五) 养成性 |
(六) 潜隐性 |
(七) 群体性 |
第二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资源 |
一、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 |
(一) 自强不息 |
(二) 勤勉治学 |
(三) 学思结合 |
(四) 诚信笃实 |
(五) 学以致用 |
二、现代西方学风教育理论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 社会学习教育理论 |
(三) 终身学习教育理论 |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 |
(一) 理论联系实际 |
(二) 坚持实事求是 |
(三) 注重解放思想 |
第三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证调查 |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卷设计 |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调查实施 |
二、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和特点 |
(一) 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
(二) 大学生学风的特点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和成因 |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施现状 |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题成因 |
第四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一、进取之风教育 |
(一) 理想信念教育 |
(二) 社会责任教育 |
(三) 科学发展教育 |
(四) 竞争态势教育 |
二、诚信之风教育 |
(一) 诚信价值教育 |
(二) 诚信品质教育 |
(三) 诚信法制教育 |
(四) 诚信实践教育 |
三、严谨之风教育 |
(一) 求是精神教育 |
(二) 科学态度教育 |
(三) 严谨风格教育 |
四、创新之风教育 |
(一) 开拓意识教育 |
(二) 创造精神教育 |
(三) 质疑精神教育 |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途径拓展 |
(一) 教师教育、自我教育和互动教育相结合 |
(二)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 |
(三) 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
(四)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机制创新 |
(一) 建立学业指导机制 |
(二) 完善学业评价机制 |
(三) 改进学业激励机制 |
(四) 运用学业预警机制 |
(五) 引进学业淘汰机制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探索 |
(一) 启迪法 |
(二) 示范法 |
(三) 规范法 |
(四) 竞争法 |
(五) 渗透法 |
四、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环境优化 |
(一) 优化宿舍环境 |
(二) 优化班级环境 |
(三) 优化校园环境 |
(四) 优化社会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论文写作的故事 |
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一: 全国高校学风汇总 |
附录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调查问卷 |
(3)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 国本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及新颖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新颖之处 |
第二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特征、成因及其危害 |
一、 相关概念 |
(一) 考试作弊行为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 |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调查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分析 |
三、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新特征 |
(一) 形成考试作弊行为的“认同文化 |
(二) 作弊形式多样化、社会化 |
(三) 作弊手段高科技化、隐蔽化 |
四、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形成的原因 |
(一) 主观原因 |
(二) 客观原因 |
五、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危害 |
(一) 对个人的危害 |
(二) 对学校的危害 |
(三) 对社会的危害 |
第三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思考 |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一) 高校校园学习、学术氛围面临挑战 |
(二) 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性判断面临挑战 |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面临挑战 |
(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面临挑战 |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思考 |
(一) 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二) 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
(三) 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功能、原则和对策思考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功能 |
(一) 预防功能 |
(二) 引导功能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基本原则 |
(一) 完整性原则 |
(二) 人性化原则 |
(三) 导向性原则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对策思考 |
(一)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正确认 |
(二)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遵守考试规则的自觉性 |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考试失败的抗挫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查问卷 |
(4)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考试作弊现象透析 |
1.1 作弊现象普遍化 |
1.2 作弊主体多元化 |
1.3 作弊工具现代化 |
1.4 作弊团伙职业化 |
2 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探究 |
2.1 诚信教育的缺失 |
2.2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变相放纵 |
2.3 评价体系的偏差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
2.4 考生是非观念不清,对作弊行为漠然视之 |
3 规制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分析 |
3.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
3.2 加强对考试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
3.3 改革现行考核方法 |
3.4 加快考试立法步伐,推进依法治考进程 |
4 结束语 |
(5)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X大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缘由 |
2.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考试作弊概念的研究 |
2. 课程考试作弊现状的研究 |
3. 课程考试作弊原因的研究 |
4. 防范课程考试作弊的对策研究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访谈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1. 考试 |
2. 课程考试 |
3. 考试作弊 |
4. 课程考试作弊 |
(二) 理论基础 |
二、我国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现状扫描 |
(一) 调查结果分析 |
1. 作弊现象普遍化 |
2. 作弊方式多样化 |
3. 作弊时间全程化 |
4. 作弊行为隐匿化 |
5. 作弊动机复杂化 |
(二) 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危害 |
1. 影响社风 |
2. 影响校风 |
3. 影响学风 |
三、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根源聚焦 |
(一) 社会方面 |
1. 社会诚信下滑,价值观念扭曲 |
2. 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硬性约束 |
(二) 学校层面 |
1. 道德教育欠重视 |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
3. 评价体系欠科学 |
4. 课程考试欠科学 |
5. 考场监管不到位 |
(三) 学生层面 |
1. 观念认知混乱 |
2. 学习目标缺失 |
3. 自制能力薄弱 |
四、预防与制止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 |
(一) 健全法律法规,形成“不敢作弊”的惩戒机制 |
(二) 加强诚信教育,形成“不能作弊”的防范机制 |
1. 加强诚信教育 |
2. 强化考试管理 |
(三) 提升本科教学,形成“不用作弊”的优化机制 |
1.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
2. 改革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 |
(四) 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不想作弊”的自律机制 |
1. 明确学习意义,增强学习动力 |
2. 理性看待成绩,认识作弊危害 |
3. 提升自制能力,抵制考试作弊 |
结语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校德育现状研究 ——以高校学生作弊现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德育缺失所导致的高校学生作弊现状的研究 |
(二)关于高校学生作弊的原因研究 |
(三)高校德育现状研究 |
(四)关于如何运用德育教育遏制高校学生作弊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法 |
(三)分析综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高校学生作弊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德育缺失所导致的高校学生作弊现状 |
(一)作弊的概念 |
(二)关于高校学生作弊现状的调查分析 |
二、德育缺失导致的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
(一)社会德育视角 |
(二)学校德育视角 |
(三)家庭德育视角 |
(四)学生个人德育视角 |
三、德育缺失导致的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及危害 |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 |
(二)考试作弊的危害 |
第二章 作弊与高校德育缺失之间的关系 |
一、德育的定义 |
二、德育的主要方法 |
三、引起学生作弊现象的高校德育现状分析 |
(一)德育课程安排不合理 |
(二)德育内容滞后 |
(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忽略学生的行为素养教育 |
(四)学校注重学生活动,忽略对学生的渗透性德育 |
(五)网络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效果 |
(六)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薄弱 |
(七)德育制度建设跟不上 |
(八)部分任课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
四、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给高校德育带来挑战 |
(一)作弊行为使高校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面临严峻的挑战 |
(二)作弊行为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受到挑战 |
(三)考试作弊的行为严重挑战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四)德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受到挑战 |
第三章 加强德育来解决作弊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
一、以说服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二、用榜样法来影响学生 |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
四、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修养 |
五、重视陶冶对学生的作用 |
六、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
七、其他 |
(一)加强诚信教育 |
(二)加快技术创新 |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
(四)加快立法 |
(五)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7)多维视野下高校考试作弊成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重点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现状 |
1.4.2 国内现状 |
2 考试作弊的含义及其演变 |
2.1 考试作弊的含义 |
2.2 考试作弊的演变 |
3 高校考试作弊的现状 |
3.1 高校考试作弊的表现形式 |
3.2 高校考试作弊的特点 |
3.2.1 人数扩大化 |
3.2.2 形式多样化 |
3.2.3 手段科技化 |
3.2.4 关系复杂化 |
3.3 高校考试作弊的危害 |
3.3.1 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破坏了考试的正常功能 |
3.3.2 道德陷入“两难”的境地,让道德教育成为空谈 |
3.3.3 养成学生的冒险和侥幸心理 |
3.3.4 破坏竞争中的公平原则,损害学风 |
4 高校考试作弊成因分析 |
4.1 考试作弊心理动因分析 |
4.1.1 学生心理动因 |
4.1.2 教师心理动因 |
4.1.3 家长心理动因 |
4.2 考试作弊成本效益分析 |
4.2.1 考试作弊的成本-收益之博弈 |
4.2.2 考试作弊的成本-风险成本 |
4.2.3 考试作弊的成本-在校成本 |
4.3 考试作弊诚信动因分析 |
4.3.1 学生自身的不诚信 |
4.3.2 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不诚信 |
4.3.3 学校教育的不诚信 |
4.4 教育管理考试作弊不良之风的动因剖析 |
4.4.1 教育体制的影响 |
4.4.2 学校教学因素的影响 |
4.5 考试作弊法律法规动因分析 |
4.5.1 法律依据对于高校考试作弊现象中的影响 |
4.5.2 处罚规定对于高校考试作弊人员的影响 |
4.5.3 进行行政处罚对于高校考试作弊人员的影响 |
4.5.4 救济机制对于高校考试作弊人员的影响 |
5 高校在校学生不良作弊行为的预防措施 |
5.1 加强心理上的疏导 |
5.1.1 培育学生自我意识 |
5.1.2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
5.1.3 淡化家长的功利心的影响 |
5.2 考试作弊成本效益的改革 |
5.2.1 进行课程深化改革,提高学习收益 |
5.2.2 建成完备的考试制度法度体系,增加作弊的风险 |
5.2.3 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考生的道德品质 |
5.2.4 增加对考生作弊的预防成本,采用现代高科技 |
5.3 加大诚信教育,教会学生道德自律 |
5.3.1 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树立正确诚信观念,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
5.3.2 建立教育诚信,营造诚信氛围 |
5.3.3 完善教育途径,增强教育实效 |
5.4 深化教育管理的改革 |
5.4.1 加强考前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和考试作弊 |
5.4.2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考试作弊,做好考试改革 |
5.5 完善考试法律法规 |
5.5.1 提高立法的层次 |
5.5.2 细化处罚的种类 |
5.5.3 明确行使处罚权的主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
1. 调查对象 |
2. 研究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1. 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所持的态度 |
2. 考试作弊的内在原因 |
3. 考试作弊的外在原因 |
4. 加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因素 |
5. 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因素 |
6. 大学生在选择作弊与否时会做的权衡 |
三、讨论与建议 |
1.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观点存在较多差异 |
2. 对于如何减少大学生作弊的现象, 多从外因考虑 |
3. 学校的学风考风影响学生作弊行为 |
4. 学生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影响作弊行为的选择 |
(9)大学生考试的作弊心理及预防机制探析——以CET-4,6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的心理透析 |
1.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的自身心理透析 |
(1) 诚信意识淡漠、缺失。 |
(2) 自律缺乏, 感情用事。 |
(3) 心存侥幸, 爱慕虚荣。 |
2.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透析 |
(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渗入。 |
(2) 大学生玩世不恭的人生观。 |
(3) 学校治标不治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的预防机制 |
1.改革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和方法, 探索科学可行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 |
2.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 树立大学生诚实守信意识 |
3.加大考前宣传教育力度, 树立公平正义的考试观 |
三、结束语 |
(10)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学业诚信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 |
一、学业诚信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学业诚信 |
(二) 学业欺骗 |
(三) 考试作弊 |
(四) 学业诚信教育 |
(五) 学业诚信制度 |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综述 |
(一)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研究 |
(二)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
(三) 关于消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研究 |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一) 本文的基本假设及试图回答的问题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 研究个案的选取过程 |
四、研究的价值或意义 |
第二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经历之追溯:个案研究 |
一、小学开始作弊的个案故事 |
(一) 第一次作弊 |
(二) 关键作弊 |
(三) 大学作弊 |
(四) 案例分析 |
二、初中开始作弊的个案故事 |
(一) 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
(二) 第一次作弊 |
(三) 关键作弊 |
(四) 大学作弊 |
(五) 案例分析 |
三、高中开始作弊的个案故事 |
(一) 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
(二) 唯一一次考试作弊 |
(三) 案例分析 |
四、大学后才开始作弊的个案故事 |
(一) 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
(二) 第一次作弊 |
(三) 关键作弊 |
(四) 最近一次作弊 |
(五) 案例分析 |
五、一个毕业生的作弊个案故事 |
(一) 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
(二) 第一次作弊 |
(三) 关键作弊 |
(四) 最近一次作弊 |
(五) 案例分析 |
六、父母态度转变对作弊行为发生影响的个案故事 |
(一) 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
(二) 第一次作弊 |
(三) 最近一次作弊 |
(四) 案例分析 |
第三章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 |
一、作弊学生的自我辩解 |
(一) 考试作弊学生对自己作弊行为形成的心理体验 |
(二) 考试作弊学生对自身作弊行为的自我辩解 |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学透视 |
(一) 强化理论的视角 |
(二) 认知失调理论的视角 |
(三) 成就动机理论的视角 |
(四) 归因理论的视角 |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学透视 |
(一) 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 |
(二) 学校教育存在的漏洞 |
(三) 家庭教育的偏差 |
第四章 改善学业诚信教育的若干建议 |
一、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一) 大学生群体对考试作弊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
(二) 学业压力与作弊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
(三) 学生的性格也会影响到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
(四) 作弊的成功经历会使得学生产生重复行为 |
(五) 同学群体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作弊行为 |
(六) 教师早期干预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制止至关重要 |
二、改善学业诚信教育的若干建议 |
(一) 认知干预 |
(二) 心理辅导 |
(三) 行为指导 |
总结与反思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考试作弊现象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D]. 尤兰芳.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5)
- [2]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D]. 赵癸萍. 武汉大学, 2017(06)
- [3]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余珂然. 重庆工商大学, 2013(04)
- [4]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J]. 李洪萍. 中国考试(研究版), 2009(02)
- [5]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X大学的调查[D]. 郭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6]高校德育现状研究 ——以高校学生作弊现象为例[D]. 李春. 大理大学, 2017(02)
- [7]多维视野下高校考试作弊成因与对策研究[D]. 姚远. 西安工业大学, 2015(02)
- [8]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刘健,江文,张敏强,黎煜新.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7)
- [9]大学生考试的作弊心理及预防机制探析——以CET-4,6为例[J]. 帅蓉,张景成.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10]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个案研究[D]. 王妹.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