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翡翠的电子探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昕[1](2019)在《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皮”和“肉”的宝石矿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危地马拉蓝绿色带皮翡翠样品,运用常规宝石学、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肉”和“皮”的基本宝石学性质、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危地马拉翡翠样品“肉”呈蓝绿色,表面带有黄砂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翡翠“皮”与“肉”的结构特征具有相关性。所选取的大多数翡翠样品“皮”与“肉”的矿物颗粒都为硬玉,可见斑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局部有脉状充填。在翡翠“皮”处观察到有暗色不透明物质,局部有蚀变现象,且观察到边缘皮壳处和裂隙附近结构较疏松。电子探针和XRD测试结果显示,其“肉”和“皮”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含有少量绿辉石,XRD分析显示还有少量白云母等其他矿物。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位于1090cm-1、926 cm-1、588 cm-1、528 cm-1、466 cm-1、432 cm-1处,显示为硬玉特征吸收峰。样品“皮”与“肉”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大致相同,但在“皮”的官能团区出现高频羟基-OH的特征吸收峰(3626 cm-1、和3695 cm-1),由此可推断“皮”含有“肉”没有的含水粘土矿物(如高岭石等)。紫外光谱分析显示,样品具有紫区434nm、433nm的吸收峰,与缅甸翡翠的437nm吸收峰相近但略有偏移,其中有两个样品出现微弱的由Cr3+引起的红区吸收峰(693nm、670nm、656nm)。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显示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的“肉”部分为硬玉特征峰,其特征峰也出现向低频偏移现象,此外,还在样品中发现沸石和黑云母的拉曼特征峰。通过对比危地马拉和缅甸的蓝绿色系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以及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肉”和“皮”的成分结构,对其颜色和质地进行评价,认为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质量整体上略逊于缅甸同色系翡翠。
林晨露[2](2020)在《危地马拉不同色调绿色翡翠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危地马拉翡翠历史悠久,市场上的危地马拉翡翠品种多样、颜色丰富。本文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技术等测试对具代表性的8个不同色调的危地马拉绿色翡翠品种进行了宝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重点对物相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推测不同物相组成的翡翠形成阶段。危地马拉不同色调绿色翡翠的物相矿物组成各有不同,浅灰绿色、黄绿色、艳绿色、蓝绿色翡翠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暗绿色翡翠主要组成矿物为绿辉石;黑绿色翡翠是以硬玉为主,含少量绿辉石;斑驳绿色翡翠是以绿辉石为主,含少量硬玉。绿辉石为P2/n型绿辉石。分布有浓绿色点状物的“翡翠”主要组成矿物为钠质闪石,还含有铬铁矿、钠铬辉石、铬硬玉。硬玉相翡翠主要为柱、粒状变晶结构、恢复结构等。绿辉石相翡翠要显示粒状、纤维状变晶结构。混合相翡翠显示为交代斑状残余结构、柱状、纤维状变晶结构等,且残余“斑晶”为硬玉;闪石相“翡翠”整体主要显示钠质闪石的糜棱结构,可见浓绿色钠铬辉石呈网脉状交代黑色铬铁矿,还有呈现粒状镶嵌结构的硬玉。危地马拉翡翠的颜色与Fe2+、Cr3+元素相关,Fe2+元素会致使危地马拉绿色翡翠色调变深或变蓝。Cr3+则是产生绿色调的主要元素。不同色调危地马拉绿色翡翠按照形成可分为2类:硬玉-绿辉石质玉,硬玉-钠闪石质玉,形成阶段不同。硬玉-绿辉石质翡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早期硬玉的流体结晶(Jad I),以及二期流体交代/结晶(Jad II)。后期富含Ca-Mg-Fe组分的流体可交代早期形成硬玉(Jad I/Jad II)或与后期硬玉Jad II相共生,发生交代变质作用,生成绿辉石质玉。绿辉石流体交代不完全时便形成硬玉-绿辉石质玉,质地不均匀,透明度降低。硬玉-钠质闪石玉的形成主要是富含钠质的流体流经含有铬铁矿的原岩,经过高压交代作用形成钠铬辉石—铬硬玉,钠钙质闪石-钠质闪石,后期动力变形变质作用促使矿物颗粒细粒化或具定向性。
陈宇涵[3](2019)在《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翡翠的主要产出地为缅甸、危地马拉、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但危地马拉翡翠,前人研究较少。近年来市场上的危地马拉产出的翡翠品种越来越多,其中之一是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主要为带风化皮壳、质地细腻、带有白色“雪花棉”的蓝水料翡翠。本文以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市场原石及成品,样品标本的宏观特征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显微组构观察及现代测试技术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对其宏观宝石学特征及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颜色成因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的宝石学、矿物学意义。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的研究结果如下: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具风化皮壳的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含少量绿辉石,主要显示为柱状变晶及粒状变晶结构;质地细腻的蓝水料翡翠矿物成分较为单一为硬玉,显示为显微变晶结构;含白色“雪花棉”的蓝水料的主要矿物是硬玉,显示为变质细结晶化,白色“雪花棉”可能为钠长石。经电子探针分析,具风化皮壳的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主要为硬玉、透辉质硬玉及绿辉石;质地细腻者组成成分单一为硬玉和透辉质硬玉;含有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中主要为硬玉和绿辉石,白色“雪花棉”为钠长石。根据数据分析,其FeO、MgO以及CaO的含量高于理论值,所以致色离子Fe2+及Mg2+使其具有蓝色调。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分析,具风化皮壳的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主要矿物为硬玉,带有艳绿色的部位含有少量钠铬辉石;质地细腻的蓝水料中主要矿物为硬玉,次要矿物为绿泥石;含有白色“雪花棉”的蓝水料中的矿物为硬玉和绿辉石。红外光谱图显示具风化皮壳、质地细腻以及具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均显示硬玉的特征拉曼峰。激光拉曼测试显示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在1609 cm-1,1039 cm-1,700cm-1,375 cm-1,205 cm-1处显示硬玉的特征拉曼峰,一些次要矿物,钠长石在509 cm-1,481 cm-1的主要吸收峰,榍石显示319 cm-1,609 cm-1,358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锆石在480 cm-1,509 cm-1及1008 cm-1处等拉曼特征峰;质地细腻的蓝水料显示硬玉特征拉曼峰主要在696 cm-1处显示;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具有硬玉1608 cm-1,1039 cm-1,700cm-1,375 cm-1处为主要峰,和白色“雪花棉”为钠长石在508 cm-1,479 cm-1处显示特征吸收峰。
张宇航[4](2020)在《飘蓝花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飘蓝花翡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飘蓝花翡翠的原石及成品进行了宏观观察、分类、常规宝石学测试、显微组构研究及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LA-ICP-MS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揭示飘蓝花翡翠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宝石学性质、光谱学特征,进而对其相关成因进行系统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宏观产出状态,将飘蓝花翡翠可划分三类:点状、丝带状和团块状;根据颜色色调划分为四类:浅绿色、深绿色、蓝绿色和黑色的飘蓝花翡翠。2、矿物组合特征上浅绿色、深绿色、蓝绿色飘蓝花翡翠的基质主要为硬玉矿物,飘花部位主要为绿辉石;黑色的飘蓝花翡翠矿物成分基质为硬玉矿物、飘花部分为绿辉石、还有透闪石矿物,属于透闪石化的产物。3、镜下观察矿物结构特征上表现为粒状变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和纤维状变晶结构,黑色飘蓝花翡翠中出现变质交代结构,产生透闪石化交代作用。4、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得出浅绿色、深绿色、蓝绿色飘蓝花翡翠的主要矿物都一致,“花”的位置主要为绿辉石,基质部分为硬玉矿物;黑色的飘蓝花翡翠,“花”的位置为绿辉石和闪石类矿物。5、电子探针分析和La-ICP-MS分析化学成分得到,浅绿色、深绿色、蓝绿色的飘蓝花翡翠中基质部分主要为硬玉矿物,飘花的部位为绿辉石,黑色的飘蓝花翡翠中含有透闪石,推测飘蓝花部分发黑可能是由于透闪石化引起。飘蓝花翡翠随着Mg、Fe元素的提高导致飘蓝花翡翠的颜色变蓝变深;与油青、蓝水翡翠相比,飘蓝花翡翠中飘蓝花部分的Fe含量要远高于Mg含量,而在油青、蓝水料翡翠中飘蓝花部分的Mg含量要高于Fe含量。6、成因分析根据飘蓝花翡翠的产出状态、结构构造及矿物化学特征,推测飘蓝花翡翠的形成可能与翡翠形成过程中的变质分异作用有关,基质和飘花应属相同期次的不同结晶先后变质结晶分异作用所致,先形成以钠铝硅酸盐为主的硬玉矿物基质,在此基础上铁镁成分的集中,形成以富铁镁的绿辉石类“飘花”,使“飘花”呈分散状态并出现于硬玉矿物的集合体中,而不是呈脉状穿插出现。飘蓝花翡翠的具体成因有两方面:1)绿辉石飘蓝花: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先形成了硬玉矿物,在随后的变质分异作用中,Mg、Fe元素的富集形成了分散于硬玉矿物中的绿辉石类的矿物,从而产生飘蓝花;2)透闪石化的变质交代作用产生的飘蓝花(飘黑花):在绿辉石形成的后期由于含水溶液的渗透交代,产生透闪石化,在“飘蓝花”的基础上出现了黑色的“飘蓝花”。7、飘蓝花翡翠具有特殊的玉石文化寓意,具体表现为丝条状飘蓝花中线条的动感之美、水墨山水的风情之美以及一些“象形”图案的奇特之美。
陈晶晶[5](2013)在《典型含硬玉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宝石学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多个硬玉岩产地,目前已经报道的硬玉岩产地已达十余个。随着对硬玉形成地质环境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新硬玉成因理论的出现,未来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含硬玉岩产地。珠宝玉石业界认为,硬玉矿物含量达60%以上的含硬玉岩称之为翡翠。硬玉处于板块缝合线附近的实皆走滑断裂带,在低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即有揭示古板块构造特征的地学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找寻稀有珍贵玉石也具有指示意义,对硬玉矿物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历来为地质学者和宝石学家所关注。目前,在我国虽还未发现翡翠矿,但在多处已发现含硬玉的含硬玉岩,本文选取我国大别山、缅甸和危地马拉典型含硬玉岩典型样品,对样品进行手标本及岩石薄片镜下观察,运用全岩分析、电子探针(EMPA)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X-Ray)分析、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等现代测试手段,首次对国内外典型含硬玉岩石产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精确测定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含硬玉岩的地质意义及其宝石学意义。岩石学特征表明,大别山含硬玉岩中普遍存在冠状体结构。冠状体结构总体可分为内核和反应边两部分。其中,内核为硬玉以残晶形式存在于冠状体结构内部。反应边又可细分为内带和外带,近硬玉一侧的内带为钠长石和绿闪石构成的细晶集合体,钠长石端元组分由里到外依次降低。近石英一侧的外带为亚铁钠闪石构成的退变质反应边。冠状体结构的发育,表明退变质过程中有流体的参与。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大别山含硬玉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石英、石榴石、斜长石、金红石等组成,石英和金红石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硬玉和石榴石内。与缅甸和危地马拉典型含硬玉岩有较大差异性,大别山硬玉Na、Al含量相对较低,Ca、Mg、Fe含量偏高,硬玉端员分子量为Jd73.46-80.83,辉石三角图中主要投于硬玉区,仅一点投入临近硬玉区的绿辉石边界,总体上仍然属于含Ca、 Mg, Fe偏高的硬玉矿物种。而缅甸硬玉属于Na, Al含量高的较为纯净的硬玉矿物。危地马拉含硬玉岩中一部分较为纯净的硬玉,另一部分Ca含量偏高,属于硬玉化绿辉石。大别山含硬玉岩中的退变质石榴石,化学成分以铁铝榴石为主,其端元组分为Spe为0.20~1.20mol%,Pyr为17.54~27.31mol%,Gro为7.60~8.54mol%,Alm为61.14~72.51mol%。角闪石主要为碱性角闪石中的亚铁钠闪石,其次为钠钙闪石中的铝铁闪石和铁钠透闪石。钠长石端元组分Ab为86.01-100%,An为0-13.73%。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稀土微量元素分配及赋存的特征。微量元素变化规律显示矿石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原岩,表明大别山硬玉形成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大别山、缅甸、危地马拉含硬玉岩样品,受原岩化学成分的影响,原岩类型不同,稀土总量也不同。相比之下,大别山稀土总量最高,其配分曲线均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左高右低模式,LREE/HREE>1,但轻稀土富集的程度有所不同,具有典型的沉积岩特点。各产地δEu略有差别,大别山含硬玉岩与硬玉矿物6Eu<1。运用单斜辉石-石榴石地质温度计计算大别山含硬玉岩的温度压力为T855-1119。C,P≥2.8GPa。根据温压公式估算大别山含硬玉岩中硬玉矿物形成的温度为T1800℃,压力为P6GPa,而角闪石—斜长石形成的温度为T400-500℃,压力为P>0.2GPa。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含碘玉岩样品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分析,结合我国成矿地质条件,探讨我国含硬玉岩未能成玉的原因,以宝石学角度分析我国含硬玉岩资源的宝石学意义。
郑亭[6](2015)在《危地马拉绿色系列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危地马拉翡翠矿床位于北美—加勒比板块碰撞带内,原生矿床产于莫塔瓜河谷深断裂带南北两侧的白垩纪蛇纹岩带之中,长度可达200千米。南北两侧的硬玉岩在岩石组合、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和地质年代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本文在收集了危地马拉常见的绿色系列翡翠(包括蓝绿色、浅灰绿色、墨绿色)样品的基础上,运用常规宝石学、薄片观察、阴极发光、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紫外—可见光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危地马拉绿色系列翡翠典型样品的基本宝石学性质、结构特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进行研究。蓝绿色翡翠,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折射率点测为1.66,相对密度3.22-3.31;斑状变晶结构,叠加糜棱结构;矿物组成为绿辉石、硬玉、多硅白云母,少量褐帘石、榍石、金红石、锆石。浅灰绿色翡翠,油脂光泽—玻璃光泽,不透明,折射率点测为1.67-1.68,相对密度为3.26-3.30,可见“翠性”;碎裂结构,局部残留柱粒状镶嵌结构;矿物组成为硬玉,少量黑云母、斜黝帘石。墨绿色翡翠,玻璃光泽,半透明,折射率点测为1.66,相对密度3.27-3.34;显微变晶结构,叠加糜棱结构;矿物组成为绿辉石、硬玉,少量石榴石。蓝绿色翡翠的红外反射光谱主要显示硬玉特征峰,主要峰值为1081 cm-1、954 cm-1、582 cm-1、524 cm-1、470 cm-1、435cm-1,;浅灰绿色翡翠与标准硬玉红外光谱基本相同,主要峰值为1086 cm-1、954 cm-1、590 cm-1、534 cm-1、522 cm-1、471 cm-1、435 cm-1;墨绿色翡翠主要显示绿辉石的红外光谱,主要峰值为1064cm-1、961 cm-1、562 cm-1、521cm-1、455 cm-1、441 cm-1。蓝绿色、浅灰绿色翡翠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紫区434nm的吸收峰;墨绿色翡翠具有436nm处吸收峰及Cr3+引起的红区693nm、670nm、656nm处吸收峰,使其在透射光下显示纯正的绿色。
王珏[7](2019)在《缅甸含“雪花绵”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研究及成因初探》文中认为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冰地、蛋清地、玻璃地等高品质翡翠玉石的需求逐渐增多。高品质翡翠中的绵絮是影响其外观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几年来,在高品质翡翠中可见一类特有的“雪花绵”,与低品质翡翠中常见的丝缕状绵絮在外形上存在很大差异。“雪花绵”由于其形态似雪,颇具意境并且被认为是以缅甸“木那”矿场产出的典型代表特点,是优质翡翠的特征。“木那雪花绵”因此成为对翡翠价格产生正面影响的一个品类,不少商家就以此作为“噱头”哄抬价格,给翡翠市场带来一定的混乱。本文选取含有特征“雪花绵”的翡翠样品,首次针对含有“雪花绵”的翡翠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和成因探讨。通过镜下观察和常规宝石学测试以及红外光谱、激光拉曼、电子探针、XRD等现代测试技术对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以及光谱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翡翠中常见的团形绵相对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翡翠中“雪花绵”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其演化过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1.对“雪花绵”进行肉眼观察发现其主要呈收敛状,与常见的圆形绵存在形态上的差异;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发现含特征“雪花绵”翡翠的折射率、密度、局部硬度等均低于翡翠,说明“雪花绵”与翡翠存在物相上的不同。2.镜下观察,发现(1)“雪花绵”是由他形粒状钠长石所形成的糖粒状或板状集合体,内部存在大量孤岛状硬玉残余;(2)钠长石与硬玉颗粒间存在不规则边缘,硬玉基质多为细粒重结晶结构,也可见定向的微细粒结构,硬玉颗粒之间存在高角度缝合线结构和不规则边缘;(3)有些钠长石集合体周围存在显微裂隙,有些远离裂隙,整体呈弥散态分布。3.通过岩相学分析和现代仪器测试,发现“雪花绵”主要存在498cm-1、508cm-1左右的拉曼位移峰,显示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经过电子探针测试确定“雪花绵”主要成分为钠长石矿物,但局部含Ca量相对较高,为含Ca的钠长石即奥长石。4.综合研究对“雪花绵”的成因推测:在翡翠成玉阶段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外来流体的加入,使得成岩阶段的硬玉发生细晶化、重结晶作用,同时后期变质流体逐渐富Si,并温压条件合适的地质环境下,钠长石以分散的绵团状集合体形式析出,并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动力重结晶的硬玉矿物之中,而形成了“雪花绵”。这也导致“雪花绵”的形成,基本是在冰地以上的优质翡翠之中。5、高质量翡翠中“雪花绵”的出现,是钠长石集合体形成于翡翠成玉阶段后期的结果,并非真正与市场上所说的属于高质量翡翠的特征,相反,较多“雪花绵”的出现,会使翡翠中钠长石含量增加,过多的钠长石出现,反而会影响翡翠的质量。因此,对“雪花绵”的过分强调仅仅是炒作,其价值应当正确衡量。
赵志哲[8](2014)在《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宝石学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玉石大国,中国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玉文化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闲人圣贤、文人墨客都把玉石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和延伸,使其与人的品质结合起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其温如玉。在封建社会,玉石更是象征着其佩带者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官衔、爵位等级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标准佩带与其地位相符的玉石。随着人们对玉石的开采和了解程度的加深,岫玉、和田玉和翡翠相继占据着当时社会玉石之王或主流玉石的地位。今天,玉石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从神玉、官玉发展的民玉,人们对玉石的喜爱或收藏也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的玉石品种,玉石市场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当今玉石市场,翡翠无疑占据着玉石品位、价格的至高点,但是随着翡翠资源的进一步枯竭以及价格的不理性增长,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翡翠的相似玉石品种或代用品种。这些玉石品种或者在产出上与翡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在外观上与翡翠难以区分。其中钠长石玉作为翡翠的代用品最为成功,它无论在产出上还是在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外观特征上都与翡翠有着不小的关系。钠长石玉最早出现于云南瑞丽珠宝市场,俗称“水沫子”。本文重点研究了钠长石玉中的无色系列品种。简要的介绍钠长石玉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钠长石玉的材料性质、产状以及分类等,并对钠长石玉的分类提出不同的方案。介绍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物理性质,利用常规的宝石学仪器对无色系列钠长石玉样品进行测试,包括光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性质。得出钠长石的架状硅酸盐结构和其形成的低温环境限制了类质同象的发生,所以导致钠长石玉的颜色系列比较单调。介绍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以及结构构造,从岩石学的角度分析钠长石玉,利用偏光显微镜对样品薄片进行观察,初步掌握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矿物组成方面的信息和判断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结构构造,并说明钠长石玉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对钠长石玉质量的影响。得出无色系列钠长石玉中的“飘花”矿物的确定,除发现有角闪石族矿物外,还有辉石族矿物的参与;钠长石玉中的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斑点也是辉石族矿物;未在无色系列钠长石中发现纤维状结构,说明其高透明度的原因主要由糜棱结构引起,另外不具有纤维状结构也是钠长石玉手镯较翡翠手镯敲击声沉闷的主因。利用电子探针对无色系列钠长石玉样品的测试并分析数据得出钠长石玉中次要矿物的定量的化学成分,并确定其矿物种属。其中引起“飘花”的辉石族矿物包括透辉石、绿辉石以及硬玉。当硬玉中的Cr2O3含量不足以使其达到绿色时,硬玉在钠长石玉中呈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斑块状存在,即构成钠长石玉中的“沫子”。在钠长石玉与相似玉石的鉴别中,主要介绍翡翠、石英质玉石与钠长石玉的鉴别,鉴别的手段包括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的测试,并结合石英质玉石的“起莹”样品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探讨钠长石玉的“起莹”机理,得出玉石的“起莹”现象与光的散射有关,与玉石本身的折射率、颜色、透明度、琢型以及组成矿物的结构构造有关。最后探讨了钠长石玉的定名及质量评价方面的内容,其中钠长石玉的定名结合国家标准中对翡翠定义的变迁以及钠长石玉的产出与翡翠在时空上的关系和外观上的相似性,认为其应被划分为翡翠家族的一员,并定名为钠长石质量翡翠,相应的翡翠按照主要矿物的不同分为硬玉质翡翠、绿辉石质翡翠、钠铬辉石质翡翠以及钠长石质翡翠。至于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石的评价只是简要的提出从透明度、净度、杂色(“飘花”和“沫子”部分)的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刘琰,邓军,王丽华[9](2006)在《大型光谱仪器在翡翠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近期珠宝市场上出现一些在内部结构、风化面、质地和颜色等方面与翡翠及其相似的赝品。出现的仿冒翡翠赝品有闪石类岩石、白云质大理岩、斜长石、阳起石和钙长石等。采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光粉晶衍射仪和电子探针等仪器和其他检测手段对比较典型的翡翠原料赝品进行鉴定和分析。提供了近期翡翠原料赝品品种、相关检测数据和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对光谱仪器在翡翠检测中的应用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讨论了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光粉晶衍射仪在检测翡翠“B”货中的应用。这些分析数据和图片对于目前翡翠成品和翡翠原料的鉴定、评估和商贸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陈慕雨[10](2017)在《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矿物学研究及宝石学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硬玉岩是以硬玉为主要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目前世界范围内报道的硬玉岩产地近三十余个,主要集中在板块俯冲带低温高压带一侧,对其研究具有板块构造俯冲的地学意义,同时也对寻找硬玉矿资源具有指示意义。危地马拉硬玉岩矿位于北美-加勒比板块之间,该板块边界有三条呈东西走向-近平行的左旋走滑断层,其中有危地马拉硬玉岩发现于Motagua河谷两侧的蛇纹岩中。与缅甸硬玉岩相比,目前危地马拉硬玉岩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危地马拉的硬玉岩、钠长-硬玉岩、绿辉-硬玉岩样品,其特点为均有一定含量的钠长石。对样品进行手标本及岩矿薄片镜下观察,运用电子探针(EMPA)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X-Ray)分析、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宝石学、矿物学、岩石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探讨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宝石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中有特征描述如下:危地马拉硬玉岩主要呈粒-柱状镶嵌结构,钠长石呈脉状切割硬玉集合体;钠长-硬玉岩中钠长石沿硬玉颗粒外缘、解理、裂隙交代硬玉,硬玉颗粒普遍呈交代-碎裂结构;绿辉-硬玉岩呈显微变晶结构,镜下观察可见绿辉石沿硬玉颗粒外围生长,同时可见多期硬玉脉和绿辉石脉切割早期硬玉、绿辉石集合体。危地马拉硬玉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含钠长石、黑云母,硬玉成分较纯净;钠长-硬玉岩中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和钠长石,含少量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钠长石为低钠长石,形成温度约300度,为后期流体交代形成;绿辉-硬玉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绿辉石和硬玉,含有钠长石、榍石和黑云母,Quad-Jd-Ae三角图中,随着Ca、Mg、Fe含量增加,硬玉逐渐过渡形成绿辉石,投点落入绿辉石区。红外光谱图显示危地马拉硬玉岩与标准硬玉矿物谱图基本一致;钠长-硬玉岩具钠长石和硬玉的红外特征峰;绿辉-硬玉岩红外图谱与硬玉岩红外图谱相似,由于类质同像替换,红外图谱往低频偏移。激光拉曼测试显示危地马拉硬玉岩具硬玉拉曼特征峰;钠长-硬玉岩显示有钠长石和硬玉拉曼峰;绿辉-硬玉岩显示硬玉和绿辉石叠加的拉曼峰,由于类质同像替换其峰的位移往低频偏移。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显示,危地马拉硬玉岩和钠长-硬玉岩具有435.5nm吸收峰,该吸收峰是Fe3+的吸收,绿辉-硬玉岩样品在该处没有吸收峰。综合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等方面分析结构,通过以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的关系探讨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宝石学意义。
二、翡翠的电子探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翡翠的电子探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皮”和“肉”的宝石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
2 矿床地质背景 |
2.1 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 |
2.1.1 地质背景 |
2.1.2 矿床特征 |
2.2 成因分析 |
2.3 矿物组成和结构 |
3 翡翠“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
3.1 翡翠基本宝石学特征 |
3.1.1 样品外观描述 |
3.1.2 常规宝石学特征 |
3.2 翡翠“肉”的结构构造 |
3.3 翡翠“肉”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
3.3.1 电子探针分析 |
3.3.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3.4 红外光谱分析 |
3.4.1 反射法红外光谱 |
3.4.2 粉末透射法红外光谱 |
3.5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 |
3.6 显微拉曼光谱分析 |
3.7 小结 |
4 翡翠“皮”的矿物学特征 |
4.1 翡翠“皮”的结构构造 |
4.1.1 翡翠“皮”的类型 |
4.1.2 翡翠的风化作用 |
4.1.3 翡翠“皮”的结构特征 |
4.2 翡翠“皮”的电子探针分析 |
4.2.1 测试条件 |
4.2.2 实验数据分析 |
4.3 “皮”的红外光谱分析 |
4.3.1 反射法红外光谱 |
4.3.2 粉末透射法红外光谱 |
4.4 小结 |
5 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的质量评价 |
5.1 危地马拉翡翠与缅甸翡翠的质量对比 |
5.1.1 基本特征对比 |
5.1.2 成分结构对比 |
5.2 翡翠“皮”与“肉”的质量对比 |
5.2.1 翡翠“皮”与“肉”在矿物成分上的关系 |
5.2.2 翡翠“皮”与“肉”在结构上的关系 |
5.3 质量评价 |
5.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危地马拉不同色调绿色翡翠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危地马拉翡翠的历史 |
1.2 危地马拉翡翠研究现状 |
1.3 选题目的、背景与意义 |
1.4 论文工作量统计 |
第2章 危地马拉翡翠基本特征 |
2.1 地质背景 |
2.1.1 北部翡翠 |
2.1.2 南部翡翠 |
2.2 样品基本特征 |
2.3 宝石学基本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地马拉绿色翡翠物相化学组成 |
3.1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3.2 红外光谱 |
3.3 拉曼光谱 |
3.4 电子探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危地马拉绿色翡翠颜色成因 |
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4.2 X射线荧光光谱(XRF)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危地马拉绿色翡翠的结构及成因 |
5.1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
5.1.1 硬玉相 |
5.1.2 绿辉石相 |
5.1.3 硬玉-绿辉石混合相 |
5.1.4 硬玉-钠质闪石相 |
5.2 XRF面扫描 |
5.3 阴极发光 |
5.3.1 硬玉相 |
5.3.2 绿辉石相 |
5.3.3 硬玉-绿辉石混合相 |
5.3.4 硬玉—钠质闪石相 |
5.3.5 样品阴级发光颜色与矿物成分的关系讨论 |
5.4 危地马拉绿色翡翠形成阶段推测 |
5.4.1 硬玉-绿辉石质玉 |
5.4.2 硬玉-钠质闪石玉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内容及手段 |
1.3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基本宝石学特征 |
2.1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宏观特征 |
2.2 标本特征 |
2.2.1 具风化皮壳的蓝水料 |
2.2.2 质地细腻的蓝水料 |
2.2.3 具有白色“雪花棉”的蓝水料 |
2.3 常规宝石学特征 |
2.3.1 光学性质 |
2.3.2 力学性质 |
2.4 危地马拉蓝水料的显微组构分析 |
2.4.1 具有风化皮壳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2.4.2 质地细腻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2.4.3 具有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的现代测试分析 |
3.1 电子探针分析(EMPA) |
3.1.1 具有风化皮壳的蓝水料 |
3.1.2 质地细腻的蓝水料 |
3.1.3 具有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3.1.4 小结 |
3.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3.2.1 具风化皮壳的蓝水料 |
3.2.2 质地细腻的蓝水料 |
3.2.3 具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3.2.4 小结 |
3.3 红外光谱分析 |
3.3.1 具风化皮壳的蓝水料 |
3.3.2 质地细腻的蓝水料 |
3.3.3 具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3.4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3.4.1 具风化皮壳的蓝水料 |
3.4.2 质地细腻的蓝水料 |
3.4.3 具有白色“雪花棉”的危地马拉蓝水料 |
3.4.4 小结 |
第四章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与缅甸蓝水料翡翠的对比分析 |
4.1 翡翠产地对比 |
4.2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与缅甸蓝水料翡翠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对比 |
4.3 显微组构对比分析 |
4.4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与缅甸蓝水料翡翠红外光谱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的质量评价 |
5.1 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质量评价 |
5.2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X 射线粉晶衍射(XRD)数据 |
谢辞 |
个人简历 |
(4)飘蓝花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飘蓝花翡翠的概念 |
1.2 前人研究概况 |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手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飘蓝花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
2.1 飘蓝花翡翠的宏观特征分析 |
2.1.1 飘蓝花翡翠的分类 |
2.1.2 研究样品的收集 |
2.2 常规宝石学特征分析 |
2.2.1 实验方法及测试数据 |
2.2.2 测试数据结果 |
2.3 偏光显微镜分析 |
2.3.1 不同颜色的飘蓝花翡翠的矿物组构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飘蓝花翡翠的现代测试分析 |
3.1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3.1.1 测试原理 |
3.1.2 测试过程及图谱 |
3.1.3 结果与讨论 |
3.2 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分析 |
3.2.1 测试原理 |
3.2.2 测试过程及图谱 |
3.2.3 结果与讨论 |
3.3 电子探针分析(EMPA) |
3.3.1 测试原理 |
3.3.2 测试过程及数据 |
3.3.3 结果与讨论 |
3.4 La-ICP-MS分析 |
3.4.1 测试原理 |
3.4.2 测试过程及数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飘蓝花翡翠的成因探讨 |
4.1 飘蓝花翡翠色调深浅的因素探讨 |
4.2 飘蓝花翡翠的成因探讨 |
第五章 飘蓝花翡翠的玉石文化表现 |
5.1 飘蓝花翡翠的价值评估 |
5.1.1 形状 |
5.1.2 颜色色调 |
5.1.3 质地 |
5.2 飘蓝花翡翠的文化性体现 |
5.2.1 川流不息,动人心弦 |
5.2.2 云里雾里的水墨风情 |
5.2.3 “画中有话”的象形图案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主要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
6.2.1 主要研究成果 |
6.2.2 存在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 |
附录Ⅱ 电子探针数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典型含硬玉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宝石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翡翠(硬玉岩)概述 |
1.2 国内外典型含硬玉岩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含硬玉岩研究现状 |
1.2.1.1 矿物组成及结构研究现状 |
1.2.1.2 成因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含硬玉岩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及现存问题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 |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含硬玉岩的分布及特征 |
2.1 国外典型含硬玉岩分布及特点 |
2.1.1 含硬玉岩资源分布 |
2.1.1.1 缅甸 |
2.1.1.2 危地马拉 |
2.1.1.3 美国加州 |
2.1.1.4 日本 |
2.1.1.5 哈萨克斯坦 |
2.1.1.6 俄罗斯 |
2.1.2 典型含硬玉岩特征 |
2.2 国内含硬玉岩分布及特点 |
第三章 含硬玉岩的地质特征 |
3.1 大别山含硬玉岩地质特征概述 |
3.2 缅甸含硬玉岩地质特征概述 |
3.3 危地马拉含硬玉岩地质特征概述 |
3.4 小结 |
第四章 含硬玉岩的岩石学特征 |
4.1 硬玉矿物 |
4.1.1 大别山硬玉 |
4.1.2 缅甸硬玉 |
4.1.3 危地马拉硬玉 |
4.2 石榴石矿物 |
4.3 其他共生矿物及变质作用期次 |
4.4 小结 |
第五章 含硬玉岩的矿物学特征 |
5.1 主要组成矿物化学成分特征 |
5.1.1 硬玉矿物 |
5.1.1.1 晶体结构特征 |
5.1.1.2 化学成分分析 |
5.1.2 角闪石族矿物 |
5.1.3 长石族矿物 |
5.1.4 石榴石矿物 |
5.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5.2.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红外光谱分析 |
5.3.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含硬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6.1 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分析 |
6.2 稀土元素丰度特征分析 |
6.3 小结 |
第七章 大别山含硬玉岩的温度压力条件 |
7.1 单斜辉石-石榴石地质温度计 |
7.2 辉石中AL的配位与温压关系 |
7.3 斜长石—角闪石温度压力估算 |
7.4 小结 |
第八章 含硬玉岩的宝石学意义 |
8.1 含硬玉岩的宝石学特征 |
8.2 大别山含硬玉岩的宝石学意义 |
8.2.1 组成与成分 |
8.2.2 结构与构造 |
8.2.3 成因分析 |
8.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Ⅰ |
图版Ⅱ |
个人简历 |
(6)危地马拉绿色系列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矿床地质背景 |
2.1 矿床地质特征 |
2.2 翡翠的矿体特征 |
2.3 翡翠的宝石学特征 |
第3章 翡翠基本宝石学性质 |
3.1 外观特征 |
3.2 常规宝石学性质 |
3.2.1 光学性质 |
3.2.2 力学性质 |
第4章 翡翠的结构构造 |
4.1 翡翠的典型结构 |
4.2 偏光显微镜下特征 |
4.2.1 蓝绿色翡翠 |
4.2.2 墨绿色翡翠 |
4.2.3 浅灰绿色翡翠 |
4.3 阴极发光图像 |
4.3.1 蓝绿色翡翠 |
4.3.2 墨绿色翡翠 |
4.3.3 浅灰绿色翡翠 |
4.4 小结 |
第5章 翡翠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 |
5.1 电子探针分析 |
5.1.1 蓝绿色翡翠 |
5.1.2 墨绿色翡翠 |
5.1.3 浅灰绿色翡翠 |
5.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5.2.1 蓝绿色翡翠 |
5.2.2 墨绿色翡翠 |
5.2.3 浅灰绿色翡翠 |
5.3 小结 |
第6章 翡翠谱学特征 |
6.1 红外光谱特征 |
6.2 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
6.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缅甸含“雪花绵”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研究及成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现状、意义及内容 |
1.2 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
第二章 含“雪花绵”翡翠的宝石学鉴别特征 |
2.1 含“雪花绵”翡翠的选取与宏观特征 |
2.1.1 “绵”的分类和“雪花绵”的概念 |
2.1.2 市场上常见“雪花绵”和团形绵的宏观表现 |
2.1.3 样品的选取和描述 |
2.2 样品宝石学基本性质测试 |
2.2.1 实验方法及测试数据 |
2.2.2 测试结果分析 |
2.3 “雪花绵”宝石学显微镜下鉴别特征 |
2.3.1 “雪花绵”的放大检查特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含“雪花绵”翡翠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组构特征 |
3.1 翡翠的结构 |
3.2 含“雪花绵”翡翠和不规则团绵的显微组构特征 |
3.2.1 含“雪花绵”翡翠的主要矿物组成 |
3.2.2 普通圆团绵的主要矿物组成 |
3.2.3 含“雪花绵”翡翠的显微结构特征 |
3.2.4 普通圆团绵的显微结构特征 |
3.3 小结 |
第四章 含“雪花绵”翡翠的现代测试分析 |
4.1 红外光谱测试 |
4.1.1 实验过程与图谱 |
4.1.2 测试结果和分析 |
4.2 激光拉曼测试 |
4.2.1 实验过程与图谱 |
4.2.2 测试结果和分析 |
4.3 电子探针测试 |
4.3.1 实验过程与数据 |
4.3.2 测试结果和分析 |
4.4 小结与分析 |
第五章 翡翠中“雪花绵”的成因讨论 |
5.1 翡翠岩石成因的不同观点 |
5.2 翡翠形成的多阶段性 |
5.3 翡翠中“雪花绵”的形成讨论 |
5.3.1 翡翠中的钠长石“雪花绵”成因推测 |
5.3.2 与前人对含钠长石翡翠成因的评述 |
5.4 “雪花绵”与普通团绵的不同成因 |
5.5 小结 |
第六章 “雪花绵”对翡翠品质的影响 |
6.1 “雪花绵”对翡翠品质的影响 |
6.1.1 对光泽和抛光度的影响 |
6.1.2 对翡翠颜色的影响 |
6.1.3 对翡翠透明度的影响 |
6.1.4 “雪花绵”对翡翠基本性质的影响和对定名的讨论 |
6.2 含“雪花绵”翡翠的文化意义 |
6.2.1 雪花代表的象征意义 |
6.2.2 “雪花绵”翡翠的文化内涵 |
6.2.3 翡翠中“雪花绵”带来的创作空间 |
6.3 对“木那”翡翠的看法 |
6.4 常规检测中鉴别钠长石“雪花绵”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6.4.1 成分鉴定的有损性 |
6.4.2 目标测试区域过小 |
6.4.3 非大面积出现时常被忽略或掩盖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
7.1 结论 |
7.2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7.2.1 论文创新点 |
7.2.2 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宝石学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2章 钠长石玉概述 |
2.1 组成矿物及化学成分 |
2.2 材料性质 |
2.3 钠长石玉的产状 |
2.4 钠长石玉的分类 |
第3章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物理性质 |
3.1 光学性质 |
3.2 力学性质 |
3.3 其它物理性质 |
3.4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物理性质对其质量的影响 |
第4章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 |
4.1 偏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
4.2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 |
4.3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中的双晶 |
4.4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结构 |
4.4.1 变晶结构 |
4.4.2 碎裂结构 |
4.5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构造 |
4.6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对无色飘花系列钠长石玉质量的影响 |
第5章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电子探针分析 |
5.1 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5.2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6章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与相似玉石品种的鉴别与对比 |
6.1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红外光谱分析 |
6.2 翡翠(冰种和无色飘花系列) |
6.2.1 无色和无色飘花系列翡翠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以及组成矿物的化学成 分 |
6.2.2 无色和无色飘花系列翡翠红外光谱分析 |
6.3 石英质玉石(类“冰种”系列) |
6.3.1 类“冰种”石英质玉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以及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 |
6.3.2 类“冰种”石英质玉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
6.3.3 类“冰种”石英质玉石的“起莹”机理探讨 |
6.4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与其它相似玉石的鉴别 |
第7章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定名及质量评价探讨 |
7.1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定名 |
7.2 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质量评价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10)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矿物学研究及宝石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硬玉岩概述 |
1.2 硬玉岩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矿床地质背景 |
2.1 矿床地质特征概述 |
2.2 危地马拉硬玉岩(翡翠)品种和特征综述 |
第三章 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宝石学特征 |
3.1 手标本外观特征 |
3.2 常规宝石学特征 |
3.2.1 折射率 |
3.2.2 相对密度 |
第四章 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结构构造 |
4.1 硬玉岩 |
4.2 钠长-硬玉岩 |
4.3 绿辉-硬玉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矿物学特征 |
5.1 电子探针(EPMA)分析 |
5.1.1 硬玉岩 |
5.1.2 钠长-硬玉岩 |
5.1.3 绿辉-硬玉岩 |
5.2 X射线粉晶衍射(XRD) |
5.2.1 硬玉岩 |
5.2.2 钠长-硬玉岩 |
5.2.3 绿辉-硬玉岩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光谱学特征 |
6.1 红外光谱特征 |
6.1.1 硬玉岩 |
6.1.2 钠长-硬玉岩 |
6.1.3 绿辉-硬玉岩 |
6.2 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
6.2.1 硬玉岩 |
6.2.2 钠长-硬玉岩 |
6.2.3 绿辉-硬玉岩 |
6.3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
6.3.1 硬玉岩 |
6.3.2 钠长-硬玉岩 |
6.3.3 绿辉-硬玉岩 |
6.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宝石学意义探讨 |
6.1 矿物组分的影响 |
6.2 结构构造的影响 |
6.3 “翡翠”定义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翡翠的电子探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危地马拉蓝绿色翡翠“皮”和“肉”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 杨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2]危地马拉不同色调绿色翡翠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 林晨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3]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 陈宇涵.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4]飘蓝花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 张宇航.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5]典型含硬玉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宝石学意义[D]. 陈晶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5)
- [6]危地马拉绿色系列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 郑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
- [7]缅甸含“雪花绵”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研究及成因初探[D]. 王珏.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1)
- [8]无色系列钠长石玉的宝石学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D]. 赵志哲.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9]大型光谱仪器在翡翠检测中的应用[J]. 刘琰,邓军,王丽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3)
- [10]危地马拉含钠长石硬玉岩的矿物学研究及宝石学意义[D]. 陈慕雨.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