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台、新加坡人士如是说(论文文献综述)
贺予飞[1](2022)在《中国网络文学起源说的质疑与辨正》文中提出近日,学界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之争引发了各方关注,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类:一是代表作起源说,主要是以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1997年罗森的《风姿物语》为起点的代表作判别之争;二是事件影响起源说,
胡超[2](2021)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南洋回响——新加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版画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新兴木刻传统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影响新加坡。在这一影响下,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出现了木刻版画创作的繁荣,主要创作者来自南洋美专及赤道艺术研究会,用木刻反抗殖民、关爱劳工阶层、抗议社会不公、反映当地生活,体现了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艺术思想。新加坡因此成为新兴木刻运动在海外产生最大影响的地区,研究这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可以从世界视野中考察中国木刻版画的传播和发展,更好地认识新兴木刻运动的生命力。
冯兵[3](2021)在《百年以来的五四运动研究进展与走向——以海外及港台为中心的考察》文中指出五四运动发生后的百年以来,海外及港台学者对五四运动的关注,突出表现为对五四运动史实的重视。同时,多数研究者将五四运动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影响,五四人物与不同地区的五四运动,影响运动发展的多重因素与运动的性质等问题,皆纳入研究视野,连带性关照五四运动的时空界限、内涵、领导权、评价等问题,体现出五四运动研究趋向的丰富、深入、细化等特点。五四人物的研究,沿袭以往聚焦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同时,扩展到其他群体和组织,并初步关照女性参与者的成长历程和突出贡献。就五四运动发起、经过及发展史实达成共识的同时,对该运动的社会影响、影响运动发展的国内外因素等着墨甚厚,但关于运动性质、内涵及领导权等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五四运动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一要走出从五四运动观察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看当时社会、由国内外社会形势关照五四运动等更宽广的研究视域,二要加强有关史料的整理和出版,以及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三要实现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李云飞[4](2021)在《金庸武侠小说在新加坡的传播与接受》文中研究指明金庸武侠小说面世以来,风靡东南亚数十载,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华文文学重镇,与金庸渊源颇深,在其传播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报人身份,金庸曾与新加坡报纸合办《东南亚周刊》,连载《素心剑》(后更名《连城诀》),又在当地创办《新明日报》,并早于《明报》连载《笑傲江湖》,是金庸唯一率先在海外连载的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还有赖于多种媒介的改编,其中,新加坡版剧集《神雕侠侣》得到广泛认可,漫画家黄展鸣所绘漫画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各地。金庸在新加坡产生广泛影响,究其原因,除了小说具有娱乐性和思想性之外,更因蕴含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华人建构文化认同。
李雪伊[5](2021)在《华语地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文译介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梳理和讨论英文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文译介特征。对比发现,各华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政治历史形态及文学环境决定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早期的文本流通和首个中译本的产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译介数量、译介形态、译者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文章认为,将经典大众化是各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的普遍趋势,但具体策略各有特色,值得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以促进童书译制更好发展。
谢依伦,孙彦庄[6](2021)在《红尘有梦:马来西亚红学研究的引路人陈广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丹斯里陈广才自中学时期初识《红楼梦》,阅读《红楼梦》、收集红学书籍,与红学书刊为伍,更与世界各地的红学家结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陈广才致力于推动马来西亚红学的研究风气,促成《红楼梦》翻译成马来文,建立本土的《红楼梦》研究团队,筹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17年,他把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红楼梦》版本及红学着作全数捐献给马来亚大学图书馆,倡建马来西亚首个《红楼梦》资料中心。2018年又于马大文学院内倡设《红楼梦》研究中心。其无偿捐献的《红楼梦》文献目前已达5千余册,成为学界一代佳话。
彭雨晴[7](2021)在《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媒介全球化的挑战与跨国华人想象的新机遇》文中指出基于马来西亚华语电视的历史及现有格局,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具有开设早、数量多、受众多、媒介融合程度高等特征。在互联网巨头主导的媒介全球化模式之下,马来西亚华语电视的境遇,不仅系于政府族群政策与华人文化认同的变迁,同时我国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等节目基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接近性所形成的竞争力,也重构了马来西亚本地华语电视工业的格局。马来西亚华语电视通过地方性媒体的跨境合作与本地化努力,创造了地方性、族群性媒体成功借助全球媒介来发展自身的典型案例,在建构跨国华人想象、巩固华人的文化认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仲立斌[8](2021)在《广州摩登:茶座与歌舞厅的流行音乐(20世纪80—90年代)》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吸引南北有志青年前来寻找梦想,而"广交会"的发展则引动了中外和穗港之间的人口流动、文化流动,第一家音乐茶座就于1980年应外宾娱乐生活需求诞生在与"广交会"隔路相望的东方宾馆,以表演外国流行音乐为主,至1984年音乐茶座遍布广州城市达七十多家,受众扩展至广大市民,港台流行歌曲成为茶座音乐的"主流"。茶座中的轻音乐队,起初是质优价平的菲律宾电声乐队受到欢迎,又有广州市各演出团体组建轻乐队加入,粤剧人员则作为音乐茶座管理者、流行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实现了跨界音乐实践。
祝勇[9](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认为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孟亮亮[10](2021)在《至远而至近:两岸电影交流研究(1987-2020)》文中指出
二、港台、新加坡人士如是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台、新加坡人士如是说(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南洋回响——新加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新兴木刻在新马的传播 |
二、社会现实主义木刻的兴起:赤道艺术研究会和六人木刻展 |
三、1965年后社会现实主义的逐渐衰落 |
结语 |
(3)百年以来的五四运动研究进展与走向——以海外及港台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外及港台研究者视野中的五四印象 |
(一)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 |
(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
(三)五四运动是否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
(四)五四运动的局限性与历史缺憾 |
二、研究者视野中五四影响的多重面相 |
(一)五四运动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 |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三)海外及港台学者对五四运动其他影响的关注 |
(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转折点 |
三、 研究者视野中五四参与者的多样境况 |
(一)五四时期的人物研究 |
(二)五四运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及其反映 |
四、研究者视野中五四发生与性质的多样解读 |
(一)影响五四运动的因素 |
(二)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识 |
五、海外及港台五四运动研究的特点与新的学术增长点 |
(一)研究特点 |
(二)学术发展空间 |
(4)金庸武侠小说在新加坡的传播与接受(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庸小说早期的多种传播方式 |
二、《笑傲江湖》率先在新加坡连载 |
三、多种跨媒介改编作品广泛流传 |
1. 新加坡版《神雕》剧获金庸认可 |
2. 漫画家绘《神雕》畅销多国 |
四、金庸作品有助华人的文化认同 |
五、结语 |
(5)华语地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文译介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爱丽丝》翻译情况简述和译本界定 |
二、《爱丽丝》早期文本流通和首译本生成 |
三、《爱丽丝》中文译介对比分析 |
(一)译介数量 |
(二)译介形态 |
(三)译者特征 |
(6)红尘有梦:马来西亚红学研究的引路人陈广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左手为国民服务,右手为兴趣研红 |
二、马来西亚国内《红楼梦》传播活动的推手 |
三、马来西亚红学的国际桥梁 |
四、引路人———以红铺路,为梦搭桥 |
结语 |
(7)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媒介全球化的挑战与跨国华人想象的新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缘起 |
二、多元景观:马来西亚华语电视的历史与现实 |
(一)从“三足鼎立”到“一家独大” |
(二)内容定位的差异化 |
(三)本土制作与外购华语节目并存 |
三、马来西亚华语电视的媒介竞争与受众分流 |
(一)新媒体对华语电视的冲击 |
(二)本土化生产与海外华语节目受众分流 |
四、脱困可能性:地方性媒体的跨境合作 |
(8)广州摩登:茶座与歌舞厅的流行音乐(20世纪80—90年代)(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以及广州城市文化 |
(一)改革开放与社会文化变迁 |
(二)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 |
(三)广交会、外宾与广州城市宾馆建设 |
二、从宾馆茶座到城市歌舞厅:广州流行音乐空间拓展 |
三、音乐茶座、歌舞厅的受众 |
四、音乐茶座、歌舞厅内的乐队 |
(一)音乐茶座的三种形式 |
(二)音乐茶座的轻音乐队 |
五、茶座的音乐 |
(一)菲律宾电声乐队的英语歌曲 |
(二)港台流行歌曲 |
(三)其他 |
六、粤剧界的介入:赵仕强先生的流行音乐历程 |
七、广州市政府对音乐茶座和歌舞厅的管理 |
结论 |
(9)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
三、宜宾也不安全 |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
四、港台、新加坡人士如是说(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网络文学起源说的质疑与辨正[J]. 贺予飞. 南方文坛, 2022(01)
- [2]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南洋回响——新加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版画研究[J]. 胡超. 美术, 2021(11)
- [3]百年以来的五四运动研究进展与走向——以海外及港台为中心的考察[J]. 冯兵.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4]金庸武侠小说在新加坡的传播与接受[J]. 李云飞. 华文文学, 2021(05)
- [5]华语地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文译介对比研究[J]. 李雪伊.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03)
- [6]红尘有梦:马来西亚红学研究的引路人陈广才[J]. 谢依伦,孙彦庄. 红楼梦学刊, 2021(05)
- [7]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媒介全球化的挑战与跨国华人想象的新机遇[J]. 彭雨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08)
- [8]广州摩登:茶座与歌舞厅的流行音乐(20世纪80—90年代)[J]. 仲立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03)
- [9]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10]至远而至近:两岸电影交流研究(1987-2020)[D]. 孟亮亮. 南京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