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务社会化与管理企业化

浅谈服务社会化与管理企业化

一、浅谈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胡蓉[1](2013)在《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发展态势良好,贸易顺差不断缩小。随着我国对WTO各成员国诸多的承诺全部都兑现以后,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面临着全新的竞争局势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到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第一次出现了逆差,改变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达20年的贸易顺差的格局。自2004至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八年呈现出逆差走势。2011年是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史上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一年,这一年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达到了341.2亿美元。就连山东,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省,也在2011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逆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的经济形势与国内不容乐观的农业发展局势,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一课题是十分必要的。从国内外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多数研究并没有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对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二是从研究层面与范围来看,以往研究成果很少抑或没有从全国各地区视角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初步阐释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Panel-Data模型,选取了2004-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对各地区农业产业化诸因素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解释变量中,农业产品市场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布局区域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农业布局区域化的、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影响是显着的,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化呈负相关关系。从31个地区来看,除山西陕西以外,有29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效应显着。最后,根据实证结论,对各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戈[2](2012)在《中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探析》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国家政府作为政治方针的制定者,扮演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变革。但是,政治体制毕竟伴随了中国政府几十年,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改革难度较大。同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提高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塑造政府形象,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增强政府的竞争力和稳定性,甚至对政府体制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着手,通过提升政府的“软实力”,来带动政府变革,引领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仿企业化”改革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所提倡的目标管理、工作分析、绩效考核等工作思路,对于提升公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培养新一代适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干高效的公务人员团队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比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找出二者的契合点,再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结合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特点,从而在政府内部实施一定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方法,从而推进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本文拟从五个部分对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分析、归纳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汇总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而找到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理论依据,通过人性角度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提供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理论前提。第三部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国政府业已开展管理企业化改革,这就在外部环境上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化改革提供了实践前提,并从当前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以及政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当中分析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从管理理念、更新机制、开发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分析西方国家政府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政府借鉴。第五部分:当前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对策。从目标管理、工作分析、过程控制、绩效激励、文化引导五个方面提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具体措施。

叶长卫[3](2005)在《新时期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这一新时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经济工作的重点,同时这一时期对农产品优质化、农业发展区域化、农业经营产业化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要求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在此新背景下,农业产业化这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在山东、浙江等地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农业产业化甚至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继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之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与其同时随着产业化理论的逐渐完善、产业化实践中种种不协调问题的凸现,合作经济组织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弥补产业化经营不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从理论上讲,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对伴生兄弟,互有需要,互相促进,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经济基础,两者协调发展会实现双赢的目标。同时,两者的发展又都有利于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促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完成与实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供销合作社,实际上涵盖了合作经济组织除了农业保险与信贷功能以外的所有经营内容,是农村最具优势的合作经济组织。从历史发展来看,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历来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对供销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视,1995年中央5号文件、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以及胡锦涛同志、温家宝同志都曾明确地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了供销合作社。显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已成为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0世纪末以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现在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湖北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其中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农业产业化经营不能有效地与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供销合作社嫁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湖北省供销合作社近年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立足于促

王晓芳[4](2014)在《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全球化时代的资源竞争促使世界各国的非营利组织积极寻求市场化的筹资渠道,以维持组织运作和社会使命的达成。大量实践证明,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有助于实现组织财政平衡,促使组织达成使命,从而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是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趋势,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国内对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本研究以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为背景,采用质性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进行调查与分析后认为: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管办一体应分离,日常指导需加强;组织经费难筹措,市场运作需融入;活动内容缺特色,地方人文需融入;志愿培训需改进,组织交流不可少;规模数量尚不足,优惠鼓励政策需落实。(2)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采用市场化运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体育非营利体育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指影响体育非营利组织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主要由市场化运行基本模式、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因素、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微营销模式、绩效管理机制构成。(3)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可采用组织内部的企业化管理,可实施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收费,可参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与企业进行合作与竞争,可开展基于组织宗旨的营利行为。(4)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相对统一的法律,专门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明确税收优惠主体和监管机构;增加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种类,提高企业捐赠税收优惠比例,允许对实物捐赠抵扣,增加个人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在税收优惠上应区分公益性和互益性非营利组织,按公益范围,前者应享受比后者更多的税收优惠;同时,应该允许体育非营利组织进行营利性活动,但税收应视其行为性质而优惠,与组织目的相关的经营收入享受所得税及增值税等税收优惠,与组织目的无关的经营收入则应按其用于组织公益活动的投入比例享受税收优惠;为保障公开和透明,应采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对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5)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存在缺乏营销理念、营销能力不足、营销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采用微营销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由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配合完成,微博营销主推品牌,微信营销主推活动、与服务群体直接交流。(6)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主要来源于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在政府的资助和指导下,由新疆拥有体育专业的高校和体育非营利组织两条路径共同培养。新疆体育非营利志愿者的管理包括志愿者的需求评估与招募计划设计、志愿者招募营销计划、志愿者招募、志愿者的面谈与筛选、志愿者的培训、志愿者的督导与激励、志愿者的绩效评估。(7)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采用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为4大层面、10项关键驱动因素及32个行动指标。采用此评估系统可反映组织之间的绩效差异,也可清楚了解绩效不足的原因。采用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量表,对三个运行较好的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进行评估,结论为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有市场化运行的趋势和愿望,但财务制度不健全、筹资能力不足、组织自我成长培养不足、内部管理松散是导致组织不能持续运行的影响因素。

陈研[5](2014)在《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例》文中指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高等学校后勤工作重点的食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高校学生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和保障。随着大学扩招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后勤工作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加。本文结合我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对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尤其是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将有助于丰富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本文首先对高校后勤及后勤社会化等相关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后勤社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食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性回顾。接着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个案,通过实地访谈和抽样问卷,调查学生对食堂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内容涉及食堂服务质量、食堂产品、食堂卫生、食堂环境、就餐时间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生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学生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机制,规范制度,集中采购,多方监督,培训学习等多方面提出全面推进改革,建设与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大学食堂管理创新机制的几点思路。

曾咏梅,沈雅琴,杨梅枝[6](1999)在《再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文中提出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更新组合,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使农业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横向上联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在纵向上连接,从而将割裂的农业产业链条更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它具备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特点

王红梅[7](2014)在《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却仍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中国以高投入、高消耗及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尽快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对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无疑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相关作用机理,探究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对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创新农业制度三种方式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其次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进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省际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均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并且两者间具有一致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正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产业化的直接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途径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农业制度创新途径引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间接效应并不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关键因素,但并无客观经验证据表明城市化率的提高会通过挤占农业资源从而阻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制度创新及农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三个方面提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黄小晶[8](2002)在《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文中认为本课题是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学科科学发展的背景下,从农业产业政策的实践出发,从大农业产业结构、组织、技术、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国内外关联等角度,以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取向,初步形成和发展了政策理论。全文共分9章,主要运用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比较等理论,实证、规范经济学研究等方法进行探讨,对农业产业政策实施绩效、农村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农业生产要素和布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国际化等命题以及对策建议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评析。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观点:①初步搭建了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理论框架,设计了政策和结构体系图;②延伸了“农业”概念外延,提出了“大农业”的构想;③提出了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再造和创新的公司化发展方向,设置了农业产业化、公司化发展模式图和产业化公司模型图;设计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图和农业资金投入效益模型图;④提出了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内外贸一体制的观点;⑤建立了农业保障体系参照图,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乡镇、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⑥剖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布局、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体系;⑦提出了加大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整体思路;⑧提出了农业支撑体系新观念及扩大政府支农范围、重构农业保险体系、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建议。

刘树[9](1997)在《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关键。建立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目的在于科学测评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设计农业产业化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可比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综合性。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基础条件,结构优化、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科学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相关产业群发展程度诸方面的指标

胡玉明[10](2000)在《试论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与市场化问题》文中提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本文立足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实践,剖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思维滞后性,以此为基础讨论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和市场化问题,以期为企业界提供一新的成本管理思维。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思维的滞后性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成本管

二、浅谈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评价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2.1.1 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及界定
        2.1.2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
        2.1.3 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
    2.2 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其结构分析
        2.2.1 农产品出口现状
        2.2.2 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2.2.3 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结构
    2.3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界定及其评价指标
        2.3.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界定
        2.3.2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
3 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在机理
    3.1 农业产品市场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
    3.2 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
    3.3 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
    3.4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
    3.5 农业布局区域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
    3.6 农业服务社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
4 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选择
    4.2 模型效应的确定
    4.3 模型的构建
    4.4 数据来源
    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5.2.2 培育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
        5.2.3 完善利益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专业化组织体系
        5.2.4 科学、合理布局,打造名牌主导产业
        5.2.5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第二章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理论依据
    2.1 人性定位分析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3.1 当前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3.2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似性
    3.3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第四章 西方国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借鉴
    4.1 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理念的更迭
    4.2 开放式“严进宽出”的更新机制保证人力资源的流动
    4.3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4.4 “绩效为重”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第五章 当前中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的对策
    5.1 确立目标引导管理企业化
    5.2 明确责任承担管理企业化
    5.3 通过控制推行管理企业化
    5.4 拓展激励促进管理企业化
    5.5 培育文化巩固管理企业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3)新时期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有关供销合作社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有关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动态及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内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国外供销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简介
    第三节 国外的典型案例借鉴
第三章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 新时期湖北省农业发展背景
    第二节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
    第三节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第四章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第一节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和成效
    第二节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供销合作社为载体的实践和成效
第五章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与模型
    第一节 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协调发展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第六章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第一节 互动机制建立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互动机制的启动环节:动力机制及其整合
    第三节 互动机制的中间环节:互动模式及其构建
    第四节 互动机制的最后环节:绩效评价机制及其设计
第七章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第一节 主要原则
    第二节 主要对策
第八章 宜昌市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宜昌市供销合作社参与产业化运作的历程
    第三节 宜昌市供销合作社参与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4)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研究
        1.2.2 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
        1.2.3 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营利组织
        2.1.2 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2.1.3 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行
    2.2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理论依据
        2.2.1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2.2.2 公益产权理论
        2.2.3 志愿失灵理论
第3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运行的调查与分析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3.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3.2.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
        3.2.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分布情况
        3.2.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项目
        3.2.4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日常运行及财务状况
        3.2.5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发展现状
        3.2.6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对市场化运行的认识
    3.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型构建
    4.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的必要性
    4.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的可行性
    4.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模型构建
第5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模式
    5.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内部的企业化管理
    5.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实施服务收费
    5.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参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
    5.4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合作与竞争
    5.5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借鉴的营利行为
    5.6 小结
第6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税收优惠
    6.1 中、英、美、日四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1.1 中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1.2 英国体育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制度
        6.1.3 美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1.4 日本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2 中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的比较
    6.3 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建议
    6.4 小结
第7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构建
    7.1 体育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理论基础
        7.1.1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必要性
        7.1.2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7.1.3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战略
        7.1.4 传统的营销模式
    7.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困境
        7.2.1 缺乏营销观念
        7.2.2 营销能力不足
        7.2.3 营销资金不足
    7.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构建
        7.3.1 微营销的内涵
        7.3.2 微营销兴起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7.3.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7.4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构建
        7.4.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博营销步骤与策略
        7.4.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信营销步骤与策略
        7.4.3 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对接
    7.5 小结
第8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队伍建设
    8.1 志愿者的内涵与价值
        8.1.1 志愿者的概念界定
        8.1.2 志愿者对体育非营利组织的价值
    8.2 发达国家志愿者建设经验
        8.2.1 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就业体系结合
        8.2.2 志愿者培训体系完善
        8.2.3 志愿者管理规范
        8.2.4 志愿者各种保障到位
        8.2.5 志愿服务法律较为健全
    8.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队伍建设
        8.3.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队伍培养与管理现状
        8.3.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培养模式构建
        8.3.3 新疆体育非营利志愿者的管理
    8.4 小结
第9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机制
    9.1 平衡记分卡的内涵及发展
        9.1.1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
        9.1.2 平衡记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9.2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
        9.2.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9.2.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9.2.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运营状况分析
    9.3 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不足与建议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小结与启示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1.3.4 不足之处
        1.3.5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后勤的概念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
        2.1.3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的概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战略
3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3.2 福建省三所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
    3.3 福建省三所高校食堂改革的成就
4 高校食堂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改革的困境
        4.1.1 食品生产安全管理问题
        4.1.2 开发循环菜单和标准菜谱问题
        4.1.3 规范菜品质量检验标准问题
        4.1.4 建立菜品信息管理系统问题
        4.1.5 服务体系科学化管理问题
    4.2 福建省三所高校食堂改革遇到的困难
    4.3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4.4 福建省三所高校食堂管理的满意度调查
        4.4.1 样本设计的基本情况
        4.4.2 调查问卷的收集和处理情况
        4.4.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4.4 学生对高校学生食堂的满意度分析
5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机制,推进食堂社会化改革
    5.2 规范制度,落实食堂标准化管理
    5.3 集中采购,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5.4 多方监督,完善食品安全监管
    5.5 重视培训学习,提高服务水平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再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二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一) 生产专业化
    (二) 布局区域化
    (三) 经营一体化
    (四) 服务社会化
    (五) 管理企业化

(7)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
        1.2.2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综述
        1.2.3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综述
        1.2.4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分析
    2.1 农业产业化及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2.1.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
        2.1.2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分析
    2.2 理论机制分析
        2.2.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途径
        2.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途径
        2.2.3 农业制度变迁途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分析
    3.1 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3.1.1 农业产业化的测算
        3.1.2 全国层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3.1.3 省际层面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3.2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分析
        3.2.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3.2.2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衡量
        3.2.3 省际层面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
        4.1.1 实证模型设定
        4.1.2 研究方法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1 变量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3 实证检验
        4.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4.3.2 面板协整检验
        4.3.3 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4.3.4 空间计量估计
        4.3.5 计量检验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快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5.1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供根本动力
    5.2 不断实现农业制度创新,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供根本保证
    5.3 努力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引导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详细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产业发展趋势
    1.1 “农业”与“大农业”范畴的比较
    1.2 建立现代“大农业”体系
    1.3 农业产业地位、产业经济理论
    1.4 产业政策创造了发达国家经济奇迹
    1.5 自古以来广泛存在的中国农业政策
    1.6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政策绩效评析
    1.7 农业产业政策问题在我国的提出
    1.8 农业发展趋势
        1.8.1 世界各国农业份额下降的规律
        1.8.2 周期性结构失衡和产业的波动运行
        1.8.3 中国农业份额下降非常态变动成因
        1.8.4 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1.9 小结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1 产业结构理论溯源
    2.2 农业产业结构、结构政策定义及构成
    2.3 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2.4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部门结构政策
        2.4.1 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2.4.2 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沿革
    2.5 农业产业结构宽化、优化、合理化及高度化问题
        2.5.1 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5.2 私营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5.3 “三资企业”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6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7 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效应评析
    2.8 小结
第三章 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3.1 产业组织政策理论溯源
        3.1.1 SCP框架主要内容及三者间关系
        3.1.2 对SCP框架的评析及框架理论的发展
        3.1.3 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
        3.1.4 SCP框架理论研究的借鉴意义
    3.2 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3.3 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3.3.1 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2 中国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3 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相关政策回顾
        3.3.4 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性障碍
    3.4 小结: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体问题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区域政策
    4.1 区域产业经济理论及实践
        4.1.1 区域产业经济理论
        4.1.2 区域产业经济政策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4.1.3 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现状及变化趋势
        4.1.4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4.1.5 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带形成的几个阶段
    4.2 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4.2.1 古代农业产业生产及政策变迁的启示
        4.2.2 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划分
        4.2.3 现代广东农业产业地区政策
    4.3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4.3.1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4.3.2 境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4.4 国际上若干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4.4.1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
        4.4.2 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
    4.5 小结
        4.5.1 中国农业产业区域政策评析
        4.5.2 比较与启示
第五章 农业投入结构与农业产业政策
    5.1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政策
        5.1.1 资金投入政策理论溯源
        5.1.2 农业产业资金类型、特征及形式
        5.1.3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体系
        5.1.4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政策回溯
        5.1.5 外国政府农业资金投入情况
        5.1.6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5.2 农业产业土地投入政策
        5.2.1 土地投入政策理论溯源
        5.2.2 农业产业土地投入政策回溯
        5.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析
        5.2.4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析
        5.2.5 土地流转政策评析
    5.3 农业产业人力投入政策
        5.3.1 人力资源政策理论溯源
        5.3.2 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5.3.3 农业产业人力资源政策基本要求及特点
        5.3.4 农业产业人力资源投入现状
        5.3.5 中国城镇就业结构政策
        5.3.6 中国农村就业结构与农业产业政策
    5.4 农业产业技术投入政策
        5.4.1 农业产业技术政策理论溯源及政策回溯
        5.4.2 技术、农业产业技术与高新技术
        5.4.3 农业产业技术投入的重要性
        5.4.4 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及国家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
    5.5 农业产业投入与产出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产业政策
    6.1 农业市场化与农业产业政策
        6.1.1 产业关联理论与政策
        6.1.2 市场的历史成因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
        6.1.3 以价格改革为主线的改革历程
        6.1.4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
    6.2 农业国际化、区域产业国际化的内涵
    6.3 中国及国外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及政策支持
        6.3.1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框架及农业保护政策
        6.3.2 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6.4 各国农业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
    6.5 农业国际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利弊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农业产业关联政策
    7.1 产业关联理论与政策
        7.1.1 区域产业关联的内涵
        7.1.2 产业关联政策理论
    7.2 在“经济相对过剩”背景下的需求结构
    7.3 增收减负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3.1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
        7.3.2 农民负担其实又是农民收入问题
        7.3.3 农民增收主要碍障是结构问题
    7.4 扶贫问题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4.1 扶贫政策理论溯源
        7.4.2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沿革
        7.4.3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制约因素
    7.5 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5.1 城镇化推进政策沿革
        7.5.2 国家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动因分析
        7.5.3 城镇化推进的政策性障碍
    7.6 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6.1 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回溯
        7.6.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障碍
    7.7 小结
第八章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取向
    8.1 农业产业政策执行绩效及对农业产业结构框架的构想
    8.2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产业政策调整依据
    8.3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的目标和取向
    8.4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方法和途径
        8.4.1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方法
        8.4.2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思路
    8.5 农村产业结构政策调整选择
        8.5.1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部门结构
        8.5.2 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
        8.5.3 合理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8.6 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政策选择
        8.6.1 做好“现代物流”“枢纽”文章
        8.6.2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8.6.3 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中介服务组织
        8.6.4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8.6.5 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
    8.7 建立农业支撑体系政策选择
        8.7.1 转变政府职能
        8.7.2 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
        8.7.3 以引进人才为重大工程
        8.7.4 建设农业保险体系
        8.7.5 加快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7.6 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
        8.7.7 增收减负和扶贫
        8.7.8 增强动员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能力
    8.8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8.8.1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
        8.8.2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
        8.8.3 小城镇发展的政策选择
        8.8.4 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8.8.5 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8.9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选择
    8.10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取向
第九章 总结与思考(附理论创新及论文要点分布表)
附表1 国家产业结构政策
附表2 国家产业组织政策
附表3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附表4 国家产业区域政策
附表5 国家产业关联政策
附表6 广东各类型产业政策

(9)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对象
二、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导向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综合性原则
    1、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指标
    2、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指标
    3、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
    4、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指标
    5、农业产业化的科技进步指标
    6、资源利用率和效率指标
    7、农业相关产业群发展程度指标

(10)试论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与市场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思维的滞后性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会计功能化。
    (二)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三)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和市场化问题
    (一)成本管理企业化问题。
    (二)成本管理市场化问题。
        1、成本确定的市场化。
        2、成本承担客体——产品的市场化。

四、浅谈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D]. 胡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9)
  • [2]中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探析[D]. 陈戈. 吉林大学, 2012(10)
  • [3]新时期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 叶长卫.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2)
  • [4]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D]. 王晓芳. 山东大学, 2014(10)
  • [5]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例[D]. 陈研.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6]再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 曾咏梅,沈雅琴,杨梅枝.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 [7]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红梅. 湖南大学, 2014(03)
  • [8]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 黄小晶. 暨南大学, 2002(02)
  • [9]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研究[J]. 刘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 [10]试论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与市场化问题[J]. 胡玉明. 财会通讯, 2000(03)

标签:;  ;  ;  ;  ;  

浅谈服务社会化与管理企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