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骨灵丸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藏有军[1](2020)在《壮骨片防治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长期超剂量使用GC常可导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表现为骨的微结构遭破坏,骨含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表现为易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成为高居第三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因此,需要探究新的方法提高GC的使用率,降低GIOP的发病几率是我们当代年轻研究者的主要任务。现代医学对OP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钙含量、雌激素、降钙素等,但是经济代价安全性较差。比如:泌尿系统结石。近年来中医学治疗效果颇优,运用中医藏象的理念理论辨证论治OP,以中医药方剂复方整体调节,取得极优的治疗效果。《素问·痿论》篇记载“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之中,以滋养骨骼,肾精亏虚,骨枯髓减。即肾虚常发骨质疏松,肾精决定骨骼骨骼的强弱,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则以补肾壮骨为主本实验的主要理论,而作为“纯阳之品”性阳刚的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久用易导致肾阴亏虚,所用补肾壮骨复方壮骨片即基于此理论组方。目的:通过研究壮骨片对继发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左侧股骨相关代谢参数及骨密度和右侧股骨形态组织学指标的影响,通过西药钙尔奇D对比来阐明中药复方壮骨片对骨代谢的调节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壮骨片预防GIOP优越性如何,"肾主骨藏精生髓""补肾亦如补骨"等中医药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否得到验证。材料与方法:取健康3月龄Wister大鼠40只(SPF级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0g。适应性饲养7d,每三天换垫料一次。随机划分四组喂养,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中药(壮骨片)治疗组(C组)和西药(钙尔奇D)对照组(D组)各10只,除A组外,余组均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0.25mg/100g腹腔注射注2次/周(周一,四),进行造模。中药治疗组+壮骨片灌胃,西药对照组+钙尔奇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灌胃(10mg/kg),为期8周,每周称重一次,适时调整地塞米松注射量。8周后,对大鼠解剖,取血离心,取大鼠双侧股骨,micro-CT测定骨密度形态变化、相关骨代谢参数、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磷、血钙及ELISA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模型对照组进行组间检验分析比较,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采用LSD法,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建立GIOP模型:造模8周后,骨生化指标对比,A组较B组:碱性磷酸酶(ALP)B组较A组下降,差异性显着(P<0.05);骨钙素(BGP)B组较A组下降,差异性显着(P<0.05);钙(Ca)、磷(P)在A、B组间未见明显异常(P>0.05);左股骨骨密度(BMD)CT影像可见B组较A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空洞区较大、骨小梁系数紊乱断裂;左股骨骨矿含量(BMC)显示B组较A组降低存在显着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B较空白对照组A的显微结构参数值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显着降低(P<0.05);参数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着升高(P<0.05);相对骨体积或骨体积分数(BV/TV)显着降低(P<0.05);BS/BV骨表面积骨体积比值(BS/BV)显着升高(P<0.05);但中药治疗组C与空白对照组A比较参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C骨小梁骨质改善,局部修复较好。右股骨HE染色影像学比较也存在差异,B组骨空洞明显,骨微结构破坏。总之,对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骨生化指标和骨微观结构,GIOP成功造模。2.壮骨片对GIOP的防治作用(1)体重的变化:实验第4周开始,四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开始出现明显差异(F=6.397;P=0.001<0.05),A组较B、D三组体重明显升高(P=0.000,0.007<0.05);A组与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6>0.05);B组体重相对于A、C组来说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00,0.028,<0.05);B、D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170>0.05);C、D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378>0.05)。(2)骨生化指标的变化:A、B、C、D四组之间的ALP、BGP存在明显差异(F=6.153,18.806;P=0.002,0.000<0.05);B组的ALP、BGP均低于A组且差异显着(P=0.042,0.003<0.05);A与C、D组的ALP未见明显差异(P=0.225,0.068>0.05);A与C、D组的BGP差异明显(P=0.01,0.001<0.05);C、D组ALP、BGP高于B组且差异显着(P=0.002,0.000<0.05,P=0.000,0.000<0.05);四组的血钙、血磷未见明显异常(F钙=1.664,P钙=0.192;F磷=1.509,P磷=0.229)。(3)骨密度的变化:A、B、C、D四组间左侧股骨骨密度有显着差异(F=4.736,P=0.007<0.05);左股骨骨密度B组较A组降低有显着差异(P=0.002<0.05);A组与C、D组未见明显差异(P=0.506,0.621>0.05);C,D组高于B组(P=0.009,0.006<0.05);C,D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864>0.05);左股骨骨矿含量显示A、B、C、D四组间的左侧股骨骨矿含量之间存在存在显着差异(F=18.57,P=0.000<0.05)。B组较A组降低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5),C,D组高于B组且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00<0.05),C,D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22>0.05);A、C两组差异显着(P=0.008<0.05),而A、D两组没有显着差异(P=0.56>0.05)。(4)骨相关参数的变化:A、B、C、D四组之间的骨微结构BV/TV、BS/BV、Tb.Th、Tb.N、Tb.Sp存在明显差异(F=7.648,10.449,4.086,4.913,10.533;P=0.000,0.000,0.014,0.006,0.000<0.05);B组的骨微结构BV/TV、Tb.Th、Tb.N低于A组且差异显着(P=0.004,0.026,0.002<0.05);BS/BV、Tb.Sp高于A组且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00<0.05);A与C、D组的BV/TV、Tb.Th、Tb.N、Tb.Sp未见明显差异(P=0.720,0.131;0.922,0.283;0.612,0.975;0.109,0.267>0.05);A与D组的BS/BV未见明显差异(P=0.103>0.05);A与C组的BS/BV有明显差异(P=0.009<0.05);C、D组BV/TV、Tb.Th、Tb.N高于B组且差异显着(P=0.002,0.000;0.033,0.002;0.009,0.002<0.05);C、D组BS/BV、Tb.Sp低于B组且差异显着(P=0.010,0.001;0.001,0.000<0.05)。(5)骨形态学变化:B组与其余三组之间骨影像学、骨的微结构差异性显着。A、C、D组比较未见显着的影像学差异。左股骨骨密度CT影像学见B组较A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B组空洞区较大、骨小梁结构紊乱呈断裂性。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微结构,可知模型组骨小梁宽度、数量、面积百分比都低于A组,骨小梁分离度比A组大。结论:1.大鼠模型组的骨密度骨矿含量降低及HE染色说明地塞米松可以成功建立GIOP模型。但是具体造模时间、差异性显着与否还存在个体性时间差异。2.中药复方壮骨片能够预防GIOP的发生,其预防作用和钙尔奇D的作用相互促进;有中药参与干预的组体重增长较快,通过改善骨生化指标可以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的流失,可以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3.丰富了“肾藏精,精生髓”,“补肾亦如补骨”理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内涵。
丁惠宇[2](2020)在《骨痿Ⅰ号方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观察骨痿Ⅰ号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的组方意义。2、通过实验观察骨痿Ⅰ号方对大鼠骨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对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索补肾活血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选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就诊并收治入病房的原发性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确诊患者,经骨密度测定及相关临床检查确诊,且自愿加入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者共50例,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住院期间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ALP、血钙、血磷)、骨代谢指标(β-CTX、P1NP)及进行证候积分评定,1周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中药及抗骨质疏松西药,并于用药1周,1月,3月分别复查VAS疼痛评分,用药1月时门诊除复查VAS评分外,还需复查血生化、证候积分,及进行疗效评判,用药3月时复查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实验研究:1、观察骨痿Ⅰ号方对模拟骨质疏松症大鼠外周血生化、骨密度、骨组织形态、骨力学及HE病理学形态的影响。2、以qPCR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骨痿Ⅰ号方对模拟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BMP2、Runx2、Opn、Wnt3a mRNA 及蛋白的影响。生物信息学研究:通过网络生物药理学研究方药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论证其发挥作用的相关通路。研究结果:临床研究:(1)最终完成病例47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10),两组之间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也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生化中血清ALP、血钙、血磷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肾虚血瘀证候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时VAS评分均下降不明显(均P≥0.05),1月、3月VAS评分则较治疗前逐渐显着下降(均P≤0.05),且随访时间越久,VAS评分越低。治疗后1周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月、3月时中药治疗组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骨密度变化:治疗3月后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均P≤0.05),而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血生化(血清ALP、血钙、血磷水平)变化:血清ALP、血钙、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ALP、血钙、血磷水平治疗后升高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骨代谢指标(β-CTX、P1NP)变化:治疗3月后骨代谢指标β-CTX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1NP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1),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β-CTX、P1NP变化程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满意度,有较高的显效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82.6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空白组。(7)两组治疗1月后都可改善患者的肾虚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P≤0.05),相较而言,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研究:(1)与空白组相比,卵巢切除术后5周的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最大应力以及最大载荷显着降低,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也显着下降,骨小梁分离度Tbsp则明显增高,HE病理检测可见大鼠骨骼病变明显,组织结构出现病变,形态不完整;模型组大鼠血清钙,血清磷浓度,肌酐均出现下降,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都呈现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骨质疏松症模型复制成功。(2)骨痿Ⅰ号方对骨质疏松症有显着疗效,各剂量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着升高骨密度水平,增加股骨以及腰椎的最大应力以及最大载荷,增加BV/TV、Tb.N、Tb.Th,而血清钙,磷浓度,肌酐出现升高,ALP,BUN,ALT及AST下降,且呈现剂量依赖性。HE病理检测也发现经治疗后的骨骼形态有所改观。(3)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内BMP2、Runx2、Opn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均比正常空白组大鼠下降,提示骨组织中Wnt3a/β-catenin通路异常与骨质疏松发病存在密切联系。(4)qPCR检测及WB检测均发现BMP2、Runx2、Opn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水平上升,提示骨痿Ⅰ号方可通过正向介导促进Wnt3a/β-catenin通路转录,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达到相应治疗效果。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该复方可通过促进相关高表达蛋白的激活,从而正向促进Wnt通路的激活,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研究结论:骨痿Ⅰ号方可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升高骨代谢重要指标血清ALP、血钙、血磷水平,改善β-CTX、P1NP水平,经治疗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满意度,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虚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配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相较于单独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显着,体现该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辩证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具有其优势性。而实验发现应用骨痿Ⅰ号方可通过调控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Wnt3a蛋白及BMP2、Runx2、Opn因子,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达到抗骨质疏松的疗效。生物信息学研究也发现该复方可通过促进相关高表达蛋白Runx2的激活,从而激活Wnt通路,达到抗骨质疏松之效,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
张澜川[3](2019)在《基于ER途径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肾精亏虚,骨枯髓减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选用补肾滋阴,填精益髓经典方剂左归丸,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RANKL诱导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及ER途径对其影响,揭示其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机制,为左归丸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SPF级雄性SD大鼠35只(240270 g),适应性饲养7 d后,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中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和补佳乐组,7只/组。按照人与大鼠等剂量换算公式折算大鼠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等临床剂量分别为4.84 g·kg-1、9.68 g·kg-1、19.36 g·kg-1,大鼠补佳乐等临床剂量为0.09 m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10 ml·kg-1,1次·d-1,连续灌胃7d,取材前2 h进行末次给药,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放置于室温2 h,4℃、2500rpm·min-1,离心20 min,收集同组血清,56℃灭活30 min,制备大鼠含药血清。2.运用不同浓度(25、50、100 ng·ml-1)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3、5、7 d,分化为破骨细胞。对破骨细胞进行鉴定,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mRNA表达。3.不同浓度(5、10、15、20%)左归丸含药血清干预RANKL诱导小鼠破骨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破骨细胞增殖;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ACP、RANKL、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mRNA表达水平观察破骨分化;AO/EB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IL-17含量。4.采用雌激素受体(ER)抑制剂ICI 182780与10%浓度左归丸含药血清共同孵育48 h。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IL-6、IL-10、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10 receptor A,IL-10RA)、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 receptor 1,CX3CR1)、CX3C趋化因子1(CX3C chemokin 1,CX3CL1)蛋白表达。结果:1.破骨细胞诱导与鉴定TRAP染色结果显示,RANKL诱导5 d和7 d时,RANKL干预各组可见TRAP阳性细胞,出现多个细胞核融合现象,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紫红色颗粒,且阳性区域面积与RANKL浓度成正比。RANKL诱导5 d,浓度为50 ng·ml-1及100 ng·ml-1,与RANKL诱导7 d,浓度为100 ng·ml-1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以上各组TRACP mRNA表达均显着增加(P<0.01)。2.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MTT结果显示,10%左归丸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破骨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减弱(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左归丸中、高剂量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多呈现较为规则的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左归丸中剂量组可显着下调破骨细胞TRACP、RANKL、NFATC1 mRNA含量(P<0.01)。AO/EB染色结果显示,RANKL组细胞荧光呈绿色和橙红色相间;与RANKL组比较,左归丸中剂量组被溴化乙锭标记的橙红色荧光明显增多。ELISA法结果显示,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可上调破骨细胞上清液中IL-10含量(P<0.05),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更显着(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着下调IL-17含量,并且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ER途径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TRAP染色结果显示,经ICI 182780处理,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ICI 182780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增加。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ICI182780组IL-6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IL-10蛋白表达减少(P<0.05),IL-10RA蛋白表达增加(P<0.05),CX3CR1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结论:1.左归丸含药血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破骨细胞凋亡,有效增加抑炎细胞因子和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含量。2.左归丸含药血清可能部分通过ER途径调节破骨相关炎症因子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进而抑制骨吸收功能。
柴勇[4](2019)在《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观察去卵巢大鼠与去睾丸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异同点、以及右归丸对其干预作用的异同点,并从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差异产生的机制。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同月龄(3月龄)SD大鼠156只,SPF级,雌雄各半。先将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是:雌性基础组与雄性基础组,雌性空白对照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雌性造模组与雄性造模组,每组各42只。使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照0.15ml/100g体重的剂量对雌、雄造模组大鼠进行麻醉,之后分别施以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睾丸切除手术(去势);手术过程中,雌性造模组死亡5只,雄性造模组死亡4只;雌、雄假手术组大鼠的手术过程与雌、雄造模组大鼠相同,但是不切除卵巢或睾丸,仅切除卵巢或睾丸周围少许的脂肪组织。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前一天,将雌、雄基础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其它各分组实施处理因素之前的基础值。手术3个月后,将雌性造模组37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卵巢切除组(OVX组)13只,OVX+戊酸雌二醇组(雌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OVX+右归丸组(雌性右归丸组)12只;将雄性造模组38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睾丸切除组(ORX组)13只,ORX+甲睾酮组(雄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3只,ORX+右归丸组(雄性右归丸组)12只。分组结束后,对各给药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雌性右归丸组与雄性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水煎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1.024g生药/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0.24g生药/kg体重(此剂量是以往研究已被证实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6.5倍);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E2)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0.184mg/kg体重;雄激素组大鼠给予甲睾酮(T)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84mg/kg体重。以上各组给药,一天一次,连续6天,休息1天后,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连续给药3个月。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与ORX组则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灌胃。灌胃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体重称量,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体积。给药结束后,将实验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取胫骨,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用于MAPK(Erk1/2)、c-Fos、AP-1三者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方差齐性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3)检验。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k样本)(W)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其项下的Stepwise step-down检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1.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V/TV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onn.Dn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onn.Dn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Conn.Dn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b.C呈现负增长,即减少;而OVX组和ORX组的增加,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b.C也增加,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增加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与ORX组比较,OVX组Cb.C的增加程度明显要大;雌性右归丸组的Cb.C较雄性右归丸组虽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4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股骨松质骨DA显着低于雌性假手术组;而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DA显着高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DA明显降低;而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DA均显着提高。ORX组的DA明显高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1.5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 比较,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皆明显提高;而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Tb.Pf皆显着降低。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雄性假手术组的均明显提高,而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ORX组的均明显降低。ORX组的Tb.Pf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大鼠股骨最大载荷(ML)、断裂强度(BS)和弹性模量(EM)变化率能够反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情况。2.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ML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ML虽也有增加,但增加的程度要显着小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VX组,而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但明显小于雄性假手术组。OVX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ORX组;雌性右归丸组的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2.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BS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S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S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EM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EM呈现负增长,即减少,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EM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而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EM减少的程度与ORX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性右归丸组EM增加的程度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3.1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l/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雄性假手术组的相比,明显增加,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与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减少。ORX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OVX组的比较,明显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高于雌性右归丸组。3.2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增加,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无显着性变化;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雄性假手术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皆明显减少。ORX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OVX组显着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较雌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3.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OR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均明显减少。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则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以上指标,雌性假手术组与雌性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雄性假手术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排除了手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论(1)雌、雄大鼠去势后,均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但两者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Conn.Dn的减少程度以及Cb.C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去势大鼠;DA明显低于而Tb.Pf明显高于雄性去势大鼠。右归丸对去势所致的雌、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微观结构的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BV/TV、Conn.Dn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改善程度;而对DA、Cb.C、Tb.Pf的改善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2)雌、雄大鼠去势后,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大鼠最大载荷、断裂强度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大鼠,而弹性模量雌、雄之间无明显差异。右归丸对此均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雄性去势大鼠最大载荷的增加程度要明显大于雌性去势大鼠;而对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的增加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3)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雌、雄大鼠去势后,骨髓(松质骨部分)中的MAPK(Erk1/2)、c-F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雌性去势大鼠的这三个关键因子的表达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去势所致雌、雄大鼠松质骨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右归丸能通过抑制这一通路达到治疗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对雌性去势大鼠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松质骨微观结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机制之一。
陈晶晶[5](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抗骨质疏松中药组合和药对的药理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大多存在毒副作用严重或疗效不佳的问题。中药种类多,来源广泛且多为植物,具有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药方剂也存在着药材种类多、成分冗杂、功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不明晰、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抗骨质疏松中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通过构建抗骨质疏松中药有效组方库,初步归纳统计抗骨质疏松中药用药概况,并通过聚类分析提取核心组合、关联性分析得出常见中药组合,最后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核心组合和淫羊藿-骨碎补这一常见中药组合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利用MG63细胞对淫羊藿-骨碎补这一常见抗骨质疏松中药药对的配伍效果和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抗骨质疏松中药有效方剂数据表,初步归纳抗骨质疏松中药用药概况发现,在抗骨质疏松方剂中,大多为补虚类药物,药性以温性频次最多,归经多属肝、肾、大肠经。进一步通过K Means聚类分析提取9组抗骨质疏松核心组合。通过关联性分析抗骨质疏松中药方剂中各药物组合规律,发现淫羊藿-骨碎补药对出现频率最高,具有较大临床用药价值。(2)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理论研究上述9组聚类方和淫羊藿-骨碎补药对的药理作用机制,发现虽然9组聚类方所含中药种类、数量及药性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各组聚类方作用于骨质疏松的靶点、信号途径基本相同;并筛选出31个淫羊藿、骨碎补的抗骨质疏松共同靶点和15个抗骨质疏松差异靶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作用于骨质疏松的信号通路有一定重合也有一定差异,显示淫羊藿、骨碎补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信号途径协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3)通过MG63细胞模型实验研究淫羊藿-骨碎补药对的配伍效果,分析其对差异靶点的影响,以初步探索药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淫羊藿、骨碎补配伍后能增强MG63细胞增殖、成骨分化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淫羊藿-骨碎补组合提取物显着促进MG63细胞COL1A1、CAT、IL1A、IL1、GAR、RUNX2基因的表达,其对各差异蛋白的影响与淫羊藿提取物的作用趋势趋于一致,且作用效果较单味药物更显着。
王大伟[6](2019)在《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肾虚血瘀为骨质疏松症常见病机,补肾益气活血方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肾藏精”藏象理论及应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对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通过梳理古今文献及检索现代临床研究资料,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中医学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对骨质疏松症病机进入深入的探讨和剖析,阐释骨质疏松症的名、因、机、证、治的深刻内涵。第二部分:体内实验研究将9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益气活血方低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福善美组(阳性药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相应等容积实验药物。各组均于手术后第2天给药。每日am9:00准时给药,共计12周。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24h,处死动物,取材检测相应指标。应用qRT-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骨、肾组织Wnt3a、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研究实验细胞来源:OriCellTM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购于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胞复苏及培养参照OriCellTM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说明书步骤规范操作。实验所用药物:补肾益气活血方的有效组分,按功能配伍分为补肾组、益气活血组、补肾益气活血组。实验三的目的是筛选功能配伍各组促进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最佳量效。实验分为11组:正常组;成骨诱导组;补肾高剂量组(1);补肾中剂量组(2);补肾低剂量组(3);益气活血高剂量组(4);益气活血中剂量组(5);益气活血低剂量组(6);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7);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8);补肾益气活血低剂量组(9)。分别作用于BMSCs。实验四、五是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观察最佳剂量功能配伍各组对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Wnt通路抑制剂为DKK1。分为9组:正常组、成骨诱导组、补肾中剂量组(1);益气活血中剂量组(2);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3);成骨诱导+DKK1组(4);补肾中剂量+DKK1组(5);益气活血中剂量+DKK1组(6);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DKK1组(7)。实验指标检测:实验三:MTT法检测各组BMSCs24、48、72h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12、15d ALP、BGP水平;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对15d骨钙结节。实验四:ELISA法检测各组(加入DKK1)15d ALP、BGP水平变化情况;茜素红染色法观察18d骨钙结节;实验五:qRT-PCR法检测各组15dWnt3a、CyclinD1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Wnt3a蛋白表达。实验研究全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所有数据以±s表示,体内、体外实验各组数据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骨质疏松症多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肾虚髓减,为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脾虚及肾,精血互化不及;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或运行不畅;或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久病及肾,多虚多瘀,肾虚血瘀;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机;外因多为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多见气滞血瘀。现代专家共识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虚血瘀、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肾阳亏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六种证候,以肾虚血瘀证为新增证候,令人关注。临床对于防治肾虚血瘀证骨质疏松症,在补肾方剂中酌情加入益气活血之品,往往可收良效。故本研究补肾益气活血方为基础,开展实验研究,以部分阐明其作用机制。第二部分:体内实验研究1.各组大鼠骨组织Wnt3a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组织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骨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组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组织Wnt3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骨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补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及福善美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骨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骨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组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CyclinD1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肾组织Wnt3a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肾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组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骨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Wnt3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用药组肾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补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其次为福善美组。4.各组大鼠肾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用药组肾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P<0.01),以福善美组最明显(P<0.01);福善美及补肾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均可上调肾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研究1.24h、48h、72h各组BMSCs增殖情况(实验三)24h: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提高差异不明显(P>0.05)、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略有升高差异不明显(P>0.05),其他各用药组BMSCs增殖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提高差异不明显(P>0.05)、益气活血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用药组BMSCs增殖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剂量组、益气活血低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BMSCs增殖能力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用药组BMSCs增殖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d、15d各组细胞AL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三)12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高、中、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中、低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低剂量组ALP水平均有下降(P<0.01),而补肾益气活血高、中剂量组ALP水平与成骨诱导组接近(P>0.05)。15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用药各组ALP水平均有下降(P<0.01);其中,补肾中剂量组、益气活血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高、中剂量组AL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d、15d各组细胞BG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三)12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用药各组BGP水平均有下降(P<0.01),其中,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高、中、低剂量组BG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用药各组BGP水平均有下降(P<0.01);其中,补肾益气活血高、中、低剂量组BG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15d细胞形态学骨钙结节情况(实验三)从茜素红染色对骨钙结节的细胞形态学观察,以成骨诱导组、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提示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对骨钙结节形成有促进作用。5.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AL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四)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AL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成骨诱导+DKK1组ALP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益气活血组ALP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1);补肾组、补肾益气活血组略有降低(P<0.01)。与成骨诱导组+DKK1组比较,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ALP水平均有降低(P<0.01),但补肾益气活血组ALP水平比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明显升高(P<0.01)。6.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BGP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四)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BG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成骨诱导+DKK1组BGP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组BGP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益气活血组、补肾益气活血组略有降低(P>0.05)。与成骨诱导组+DKK1组比较,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BGP水平均有降低(P<0.01),但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BGP水平比补肾+DKK1组、益气活血+DKK1组明显升高(P<0.01)。7.18d(用药组加入DKK1)细胞形态学骨钙结节情况(实验四)从茜素红染色对骨钙结节的细胞形态学观察,以成骨诱导组、补肾中剂量组、补肾益气活血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提示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对骨钙结节形成有促进作用。8.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Wnt3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实验五)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成骨诱导+DKK1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组、益气活血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补肾益气活血组有所上调(P<0.01);与成骨诱导+DKK1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Wnt3a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补肾+DKK1组明显上调(P<0.01)。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成骨诱导+DKK1组Wnt3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组、益气活血组、补肾益气活血组Wnt3a蛋白表达则有所降低(P<0.01);与成骨诱导+DKK1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Wnt3a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益气活血+DKK1组明显降低(P<0.01)。9.15d各组细胞(用药组加入DKK1)CyclinD1mRNA表达情况(实验五)与正常组比较,成骨诱导组明显上调(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组CyclinD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补肾组、益气活血组则有所降低(P<0.05);与成骨诱导+DKK1组比较,补肾益气活血+DKK1组CyclinD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其次为补肾+DKK1组(P<0.05),益气活血+DKK1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其发病脏腑主要责之肾、肝、脾。肾虚髓减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机,贯穿病变始终;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脾肾不足、肾虚血瘀等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机。故临床治疗多以补肾益髓、补益肝肾、健脾养血、益气活血为主。2.补肾益气活血方可以上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肾组织Wnt3a、CyclinD1mRNA表达及Wnt3a蛋白表达,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3.补肾益气活血方有效组分功能配伍,补肾、益气活血、补肾益气活血方各组均可以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以补肾益气活血方有效组分效果最为明显,可以升高ALP、BGP水平,促进骨钙结节形成。4.BMSCs成骨分化与Wnt细胞通路上游启动蛋白Wnt3a mRNA及蛋白表达、下游蛋白CyclinD1mRNA表达有关;在Wnt通路抑制剂DKK1作用下,补肾益气活血方有效组分可以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具有激活作用,有效上调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启动蛋白Wnt3a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游相关指标CyclinD1mRNA表达,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5.补肾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组分能够通过调控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症发挥防治的作用。
张瑶[7](2018)在《强骨灵胶囊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性增高,在老年人群及绝经后妇女中多发。中医界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肾虚、骨痿的范畴,证见肾精亏虚,腰脊疼痛,下肢痿弱等,补肾健骨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在“肾主骨生髓”理论基础上,采用补肝肾,益精血,调理阴阳的治则,辅以养血活血,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之法,兼止痛镇静,从制何首乌、淫羊藿、熟地黄、龟甲、巴戟天、杜仲、续断、骨碎补、当归、山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经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强骨灵胶囊,用于治疗中医辨证属于肾阳亏虚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计划入组300例受试者,实际入组人数是158例,其中试验组、对照组按1:1的比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纳入受试者。试验期间总共有25例脱落,试验组12例,对照组13例。将随机号分段发至各试验中心,研究者或研究护士按每位受试者入组先后顺序由小到大随机分配药物号并发放相应药物号的药品,不能随意或有意挑选药物。该药物号在该受试者的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试验组为强骨灵胶囊(1号药),4粒一次,一日3次,饭后30分钟服用,对照组为仙灵骨葆胶囊(2号药),3粒一次,一日2次,饭后30分钟服用,疗程为12周。本试验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试验人群的基线特征,受试者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史、家族史)等,两组之间这些数据大致均衡,提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有效性指标包含骨密度测定值分析、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分析、疼痛评分分析、身高变化分析和服药期间骨折情况分析,中医证候包含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分析。本试验从有效性指标、中医证候评分这两个方面对强骨灵胶囊的有效性进行再评价。试验药物强骨灵胶囊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与对照药物仙灵骨葆胶囊疗效相当,二者对骨密度的流失起到了减缓乃至停滞的作用,其中服用强骨灵胶囊的组别在股骨颈及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测定值中显示出了增加的趋势,服用仙灵骨葆胶囊的组别则在腰椎L2-L4平均值和股骨颈中显示出了增加的趋势。除此之外,二者对改善受试者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具有良好效果,并且在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健康、躯体功能角色、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等方面呈现出较好的改善,比较明显地降低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由此可知,强骨灵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的疗效,非劣于仙灵骨葆胶囊。
刘可立[8](2018)在《强骨灵胶囊的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强骨灵胶囊是由制何首乌、淫羊藿、熟地黄、龟甲、巴戟天、杜仲、续断、骨碎补、当归、山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后经一定工艺加工制成,本论文主要结合临床试验来验证强骨灵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为该药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的安全性奠定理论基础,发现存在于其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主要环节的风险信号,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药品监管政策提供依据,科学合理地认识其在防治骨质疏松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各参研中心在不同地点根据同一方案进行统一培训、开始和结束临床研究工作。本实验计划邀请七家研究中心参研,设置试验组:对照组=1:1,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136对与男性骨质疏松症组14对,共计150对300例(含20%脱落及剔除病例);设置访视点1为用药-7~0天、访视点2为用药12周末±7天,用药4周末及8周末进行电话访视。试验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的治疗疗程为用药12周,受试者用药12周末±7天,观察疗效。为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共设置了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不良事件六个观察项目。本试验方案确定了 3个分析集,即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和安全性分析集(SS)。FAS和PPS用于进行疗效分析,而SS用于进行安全性分析。此外,我们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试验人群的基线特征,受试者人口学特征(包括既往史、家族史、年龄、身高、体重)等,两组之间这些数据大致均衡,显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在基线期、12周末时的生命体征、基线期-12周末时各生命体征的变化差值,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强骨灵胶囊对受试者的生命体征无影响。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也显示受试者在用药12周末时,白细胞及碱性磷酸酶检查结果正常的受试者例数,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037<0.05、P=0.0311<0.05),其余实验室指标结果正常的受试者例数,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不良事件SS分析的135例病例中有39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8.89%(39/13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94%(19/68)低于对照组的29.85%(20/67),即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本试验服药依从性86.76%为依从性好,试验组合并用药率为76.47%(52/68)高于对照组70.15%(47/67),两组受试者非合并用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强骨灵胶囊的服药依从性及合并用药情况都不存在问题。综上所述,强骨灵胶囊较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够降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适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在更长期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疗效。结合疗效性指标可知,强骨灵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较现有的常用药物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方面进一步推广应用。
徐娟,朱俊卿,陈智勇,陈世贤,郑松塬,李娟[9](2017)在《浅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文中研究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全身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破坏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根据绝经后妇女"多虚多瘀"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脾虚、肝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能减少骨量丢失,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钙吸收,并改善疼痛症状,在防治PMOP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将根据PMOP肾虚、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总结临床常用单味中药(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骨碎补等)及中药复方(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骨疏康颗粒、骨灵丸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PMOP防治率。
董重阳[10](2019)在《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证实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阐明其调控FoxO/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成骨细胞分化与骨形成的机理;明确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相关调控机制及效应靶点。为蒙医药基于“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经典理论、通过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丰富蒙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内涵。方法:分组:6月龄SD系SPF级健康雌性未孕大鼠84只(体重25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蒙药蓝刺头高剂量组(Echinops-H)、中剂量组(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L),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造模: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去势)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1],阴道上皮角化实验、骨密度检测、子宫病理学检查验证造模成功。给药:术后90d,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按照方案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标本采集:末次灌胃后,腹主动脉穿刺采血离心血清;处死剔除双侧完整股骨、胫骨,右侧股骨、胫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左侧股骨、胫骨-196℃液氮贮存罐保存。指标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标骨钙素、护骨素等骨代谢相关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等氧化应激指标。采用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成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蛋白、破骨细胞抑制因子护骨素的基因表达。左侧股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p-p66(S36)、p66、β-catenin、Wnt2、FoxO3a蛋白表达。右侧股骨采用骨密度仪测定离体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1.大鼠骨密度、骨形态学计量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股骨近端BMD和股骨总BMD均明显降低(P<0.05);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表达上,OVX组骨微结构骨小梁立体网状结构异常,骨体积分数(BV/TV)、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体积(TBV,trabecular volume)、骨小梁宽度(Tb.W,trabecular wid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Tb.Sp)增大(P<0.05)。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假手术组的BMD及骨微结构、骨形态计量学明显改善。2.大鼠骨组织学计量测定结果(HE染色):骨组织学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显着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低剂量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药蓝刺头中剂量组、淫羊蕾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其对抗骨质破坏效果显着。3.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较,模型组(OVX)大鼠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Echinops-H)、中(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H)、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Sham组的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血清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各剂量组、中药西药对照组、假手术组抗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大鼠β-catenin、Wn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FoxO3a表达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catenin、Wnt2 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FoxO3a蛋白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6.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组大鼠Runx2、OPG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OVX 组 PPAR-γ明显升高(P<0.05)。与 OVX 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Runx2、OPG 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PAR-γ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蒙药蓝刺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显着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蒙药蓝刺头能够显着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蒙药蓝刺头可以交叉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中FoxO的转录,上调Wnt的表达,促进模型大鼠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蒙药蓝刺头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高转换相关指标,抑制骨吸收。本研究表明:蒙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补暖补精-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促进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的机制实现;蒙医药“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实现。本研究丰富了蒙医“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理论的科学内涵,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揭示了此理论与治法的效应途径。
二、中药骨灵丸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骨灵丸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壮骨片防治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回顾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骨痿Ⅰ号方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中医文献对“骨痿”的描述 |
1.1 “骨痿”病名的沿革 |
1.2 “骨痿”的病因病机 |
1.3 “骨痿”的相关治疗 |
2 现代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 |
2.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现代分型 |
2.2 现代关于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 |
2.3 现代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骨痿Ⅰ号方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筛选病例 |
2.2 分组及治疗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医学伦理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病例搜集情况 |
3.2 临床试验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骨痿Ⅰ号方的组方依据 |
5.2 骨痿Ⅰ号方主要中药的临床研究 |
5.3 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意义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骨痿Ⅰ号方对模拟骨质疏松症大鼠外周血生化、骨密度、骨组织形态、骨力学及HE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及制备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造模及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取材 |
2.4 指标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骨代谢指标检测 |
3.2 骨密度对比 |
3.3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对比 |
3.4 骨力学检测对比 |
3.5 HE检测 |
4 结论 |
实验二 骨痿Ⅰ号方对模拟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BMP2、Runx2、Opn、Wnt3a mRNA及蛋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同实验一 |
2 实验方法 |
2.1 qPCR检测 |
2.2 Western Blot检测 |
3 实验结果 |
3.1 qPCR检测 |
3.2 Western Blotting(WB)检测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动物实验模型的选择 |
5.2 实验相关指标的选择及意义 |
5.3 Wnt3a/β-catenin通路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四章 骨痿Ⅰ号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分析对象 |
2 分析方法 |
2.1 药物成分及靶点筛选 |
2.2 疾病作用靶点筛选 |
2.3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筛选 |
2.4 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
2.5 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分析 |
2.6 GO富集分析 |
2.7 KEGG富集分析 |
3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基于ER途径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ER途径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主要试剂 |
1.4 实验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1.1 卵巢切除手术(OVX)的具体方法 |
2.1.2 睾丸切除手术(ORX)的具体方法 |
2.2 取材 |
2.3 脱钙骨冰冻切片的制作 |
2.4 指标检测 |
2.4.1 骨组织形态指标的检测 |
2.4.2 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 |
2.4.3 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71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5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1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2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讨论 |
1 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
2 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比较 |
3 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
4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
4.1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干预作用 |
4.2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
5 机制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图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抗骨质疏松中药组合和药对的药理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2 中药组方开发研究进展 |
1.3 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抗骨质疏松中药有效组方的收集与概况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抗骨质疏松中药聚类方和常见中药组合作用机理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4 淫羊藿-骨碎补药对效果及其初步机理的细胞学实验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抗骨质疏松中药有效组方 |
附录 Ⅱ 各聚类方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 |
1 各聚类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 |
2 各聚类方作用于骨质疏松靶点及信号通路 |
(6)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辨证论治的认识 |
第二部分:体内实验 |
实验一: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Wnt3a、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二: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Wnt3a、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体内实验小结 |
体内实验分析讨论 |
第三部分:体外实验 |
实验三: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小结 |
实验四:补肾益气活血方对加入抑制剂DKK1 细胞ALP、BGP水平及骨钙结节形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小结 |
实验五:补肾益气活血方对加入抑制剂DKK1 细胞Wnt3a、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小结 |
体外实验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自我创新性评价 |
科技查新报告 |
综述 |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
从中医“肾藏精主骨”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强骨灵胶囊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骨质疏松的背景介绍 |
1.2 中医中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
1.2.1 肾虚 |
1.2.2 脾虚 |
1.2.3 血瘀 |
1.2.4 肝郁气滞 |
1.3 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中医药研究进展 |
1.3.2 西医药研究进展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强骨灵胶囊临床试验有效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有效性数据分析 |
2.3.2 疗效分析(FAS/PPS) |
2.4 本章小结 |
3 强骨灵胶囊中医证候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入组时(用药-1-0天)观察指标分析 |
3.3.2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分析(FAS/PPS) |
3.4 本章小结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强骨灵胶囊的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骨质疏松的背景介绍 |
1.1.1 原发性骨质疏松 |
1.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
1.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医概述 |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国外治疗方法 |
1.2.1 基本补充剂 |
1.2.2 抗骨吸收药物 |
1.2.3 促骨形成药物 |
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
1.3.1 补肾壮骨中药 |
1.3.2 健脾中药 |
1.3.3 活血化瘀中药 |
1.4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5.1 课题来源 |
1.5.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1.5.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强骨灵胶囊临床试验生命体征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及结果 |
2.3.1 试验方法 |
2.3.2 受试人群分析 |
2.3.3 呼吸变化情况研究及结果 |
2.3.4 体温变化情况研究及结果 |
2.3.5 脉搏变化情况研究及结果 |
2.3.6 血压变化情况研究及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强骨灵胶囊临床试验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法及结果 |
3.3.1 试验方法 |
3.3.2 血生化检查的研究及结果 |
3.3.3 血尿便常规检查的研究与结果 |
3.3.4 心电图检查的研究及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强骨灵胶囊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 |
4.3 试验方法及结果 |
4.3.1 试验方法 |
4.3.2 不良事件的研究 |
4.3.3 用药安全性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浅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肾虚 |
1.2 脾虚 |
1.3 血瘀 |
2 中药治疗 |
2.1 单味中药 |
2.1.1 补骨脂 |
2.1.2 淫羊藿 |
2.1.3 菟丝子 |
2.1.4 骨碎补 |
2.1.5 枸杞 |
2.1.6 葛根 |
2.1.7 丹参 |
2.1.8 黄芪 |
2.1.9 其他单药 |
2.2 中药复方 |
2.2.1 仙灵骨葆胶囊 |
2.2.2 六味地黄丸 |
2.2.3 骨疏康颗粒(胶囊) |
2.2.4 骨灵丸(汤、片) |
2.2.5 其他中药复方 |
(10)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中蒙医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
1. 氧化应激与雌激素缺乏 |
2. PMOP与Fox O/Wnt-β-catenin通路 |
3. 中医药与PMOP |
4. 蒙医药与PMOP |
5. 蒙药蓝刺头与PMOP |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蒙药蓝刺头对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设备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 |
2.3 造模是否成功的判定 |
2.4 给药方法 |
2.5 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3. 实验结果 |
3.1 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概况 |
3.2 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去卵巢术前术后体质量变化 |
3.3 骨密度(BMD)测定结果 |
3.4 骨形态学计量(Micro-CT)骨微结构测定结果 |
3.5 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 |
3.6 各组大鼠骨组织学定量检测结果 |
3.7 血清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 |
4. 讨论 |
4.1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蒙药蓝刺头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 |
1.1 造模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设备与器材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 |
2.3 造模是否成功 |
2.4 给药方法 |
2.5 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阴道上皮角化实验结果 |
3.2 造模术后4周BMD检测结果 |
3.3 造模术后8周子宫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 |
3.4 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
3.5 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
3.6 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 |
4. 讨论 |
4.1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
4.2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
4.3 传统蒙医学“骨枯症”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理论契合点分析 |
4.4 蒙医药传统疗法防治“骨枯症”的理论探讨 |
4.5 蒙药蓝刺头的选药依据 |
4.6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鼠模型选择依据 |
4.7 实验中药对照和阳性对照药选择依据 |
4.8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
5. 结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全文总结及研究结论 |
1. 全文总结 |
2. 本研究结果表明 |
3. 结论 |
4. 研究不足之处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抗氧化应激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1. 氧化应激反应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1.1 氧化应激概述 |
1.2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性 |
1.3 抗氧化剂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
2. FoxO/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
2.1 叉头框蛋白Fox O与骨质疏松 |
2.2 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探讨蒙医药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
2.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
3.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
4. 骨枯症发病机制与骨质疏松现代研究中寻找共同点是制定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 |
4.1 从蒙医对骨枯症发病机制方面判定 |
5. 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 |
6. 蒙医传统疗法对“骨枯”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探讨 |
7.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1. 蒙药蓝刺头概况 |
2. 蒙药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3. 蒙药蓝刺头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
3.1 毒性试验 |
3.2 镇痛作用 |
3.3 保肝作用 |
3.4 抗炎作用 |
3.5 抗氧化作用 |
3.6 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4.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4.1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内容 |
4.2 蒙药蓝刺头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
4.3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
5.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就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中药骨灵丸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壮骨片防治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 藏有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骨痿Ⅰ号方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丁惠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基于ER途径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D]. 张澜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D]. 柴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抗骨质疏松中药组合和药对的药理作用机制[D]. 陈晶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基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机制研究[D]. 王大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
- [7]强骨灵胶囊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D]. 张瑶.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 [8]强骨灵胶囊的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研究[D]. 刘可立.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 [9]浅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 徐娟,朱俊卿,陈智勇,陈世贤,郑松塬,李娟.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2)
- [10]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 董重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