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

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鑫,罗运真[1](2021)在《深圳地铁3号线既有信号系统更新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信号系统发展趋势,结合深圳地铁3号线信号系统现状,论述其改造的必要性,通过改造需求分析,结合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改造情况,提出采用既有信号系统局部改造、CBTC和TACS 3种改造方案。从运量、技术、工程可实施性、经济性等方面对3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推荐主选CBTC系统,备选TACS系统。

周勇,徐吉庆[2](2021)在《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规划设计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背景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以下简称"市域快线")呈快速发展趋势。中国市域快线规划设计理念和建设运营效果不尽理想,行业发展尚在不断探索且存在较大争议。在分析总结中国市域快线实践案例的规划建设、运营效果、技术标准和主要难题等基础上,通过趋势预测、案例分析、横向类比等方法,探讨市域快线网络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互动协调、结合城市发展确定适度超前的建设时机,以及合理选择系统制式和技术标准等关键问题。指出提升客流效益和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市域快线直达城市功能核心区,并与多种交通方式实现良好衔接,以及市域(郊)铁路实现公交化和网络化运营。最后,提出科学合理地构建市域快线标准体系的建议以及未来的关注重点。

石卫师,赖治平[3](2021)在《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贯通技术方案》文中认为基于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的工程建设实践,分别从联锁设备分界点设计、骨干网贯通倒接、临时控制中心建设、贯通调试内容等方面,研究信号系统贯通倒接的技术要点和实施注意事项,为后续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系统贯通倒接设计提供参考。

龙竞航[4](2021)在《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的基线升级》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基线升级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列车自动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自动列车监控子系统、维护支持子系统及数据通信子系统功能升级优化的特点。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基线升级作业情况,总结了基线升级时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智国盛[5](2020)在《轨道交通“三网融合”信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各自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网,随着城市群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内城际间或市域内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城际铁路和市域轨道作为补充城市群间高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不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多数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仍然是各自成网运行,网络间通过换乘实现互通,没有发挥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综合效益,对乘客出行的吸引力仍有提高空间。区域内的大量高频出行需求对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网络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铁路综合效能与服务水平提升技术”项目“铁路客货运效益与服务水平提升技术”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及城际、市域、市内轨道既有的技术储备情况,重点进行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向的“三网融合”技术路线研究。分析了既有国铁CTCS系统与城铁CBTC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装备要素,提出了CTCS2与CBTC相互融合的技术方案。将城际轨道和市域轨道线路进行了城际路段和市区路段的划分,结合不同线路或路段的旅行速度、通过能力等差异化需求,提出了适应不同线路或路段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案,为“三网融合”提供信号系统技术手段。通过对选定线路仿真计算,分析了CTCS2、CBTC及CTCS2+CBTC下的通过能力等运输效率指标。分析表明,在城际轨道、市域轨道和市内轨道的不同线路情况及路段特征下,选用单独成网或融合成网的方案实现跨线运行后,可以有效的提升综合运输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验证了轨道交通“三网融合”的经济可行性。

陈俊宇[6](2020)在《联合时间序列InSAR技术与GNSS技术的沿海城市地表形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日益频发的城市地质灾害威胁着民众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而以全站仪形变监测与GNSS形变监测为代表的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做到对地质灾害发生点的前期识别。因此一种对城市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具有广泛观测能力以及周期化监测能力的形变监测技术手段进行普查以及监控显得十分必要。将干涉测量技术在形变测量灵敏度上的优势,结合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面状测量的特点以及雷达影像在空间分辨率上的优势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应用于对地观测将可以克服传统形变监测技术的缺点,做到对监测范围内微小形变的识别。而在InSA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时间序列InSAR技术(Time-Series InSAR,TS-InSAR),则使用多幅SAR影像数据用于获取研究区域的形变速度场以及相干点上的形变历史。本文使用TS-InSAR技术获得深圳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两个相邻的沿海城市范围内的形变年均速率分布图以及相干目标的形变时间序列。同时使用多期静态网的方法计算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GNSS观测网络中站点的三维形变时间序列。通过对观测结果中发现的几处出现地表沉降的区域进行空间分析,得出研究区域中填海区域以及地下工程开展区域为沉降现象集中的区域,沉降的速率变化符合自固压缩特征。在这些区域上进一步使用两种不同的TS-InSAR技术进行形变特征研究,得出PSI方法在空间分辨率方面优于SBAS方法。而GNSS静态计算结果显示网络中大部分站点的监测结果均处于稳定状态,经过交叉验证局部站点与TS-InSAR获取的形变结果在趋势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说明TS-InSAR技术具有周期性对地形变监测的能力。与GNSS技术相比,TS-InSAR技术所获取的形变监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因此TS-InSAR在地表形变的普查任务中具有显着的优势。使用TS-InSAR技术获取的城市地表形变速度场以及地面相干目标点的形变时间序列两种主要成果,对该区域的地表形变普查研究以及地表形变的灾害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周官群[7](2020)在《轨道交通地质隐患多地球物理场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阶段为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盾构法施工已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运用比例高达70%以上。然而由于城市地质环境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阶段地面塌陷、孤石等原因,造成地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其引发的地质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地质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我国轨道交通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城市地质隐患主要包含地下空洞和孤石两大类。地下空洞会导致地面塌陷,威胁人身财产安全;而地下孤石会磨损盾构机刀盘,影响隧道盾构机的施工进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由于具备经济、快速、无损等特点,在轨道交通地质隐患的探查及监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下空洞和孤石等地质隐患探测精度要求高,而且城市地面地球物理场探测的干扰大,因而极具挑战性。同时,单一地球物理场探测效果不确定性很大,也难以满足城市浅层地球物理精准探测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多钻孔和地面同步布置的三维并行电法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包括地面高密度电阻率三维测量的电极组以及多个钻孔中的垂直电极排列,形成地面和孔中全方位的三维观测系统,覆盖范围更广,数据信息量更大。地面高密度电阻率三维成像(CT)并同步多孔三维跨孔电法CT探测,有效提高了电法CT的纵向分辨率。该观测系统同样用于三维跨孔地震CT观测,实现了轨道交通沿线地质隐患多孔(大于3孔)、大间距(大于20m)三维地震CT和三维电法CT快速诊断,实现了城市地质隐患的精细结构探测。利用上下两个平行对偶发射线圈,发展了一套地面瞬变电磁数据的校正处理方法。该装置可有效减少发射接收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所引起的互感,提高信噪比,减小了地面各类管线和金属强感应体对瞬变电磁数据的影响,增强了目标异常体信号的响应特征,将瞬变电磁探测的盲区由正常的20m提升至在2m以内,显着提高了瞬变电磁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地质隐患探测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地下空洞和孤石的地球物理场异常特征,本文最后发展了一套基于浅层地震法、直流电法、电磁法及三维跨孔类方法的综合地球物理诊断技术。自主开发了一套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地质隐患多地球物理场勘探诊断系统。论文在整理中国大陆城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类型的分区、分类与精细表达,总结出目前轨道交通沿线造成塌陷、孤石灾害源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本文地震、直流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及实验室试验得到进一步验证。在自主开发了一种浅层地震、直流电法、瞬变电磁一体化的多地球物理场勘探系统及三维成像软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地面浅层地震、直流电法以及多通道瞬变电磁进行多地球物理快速普查,进而通过三维电阻率跨孔CT或三维地震波跨孔CT法对地质隐患进行精准定位,形成适合轨道交通沿线地质隐患探查的快速、可靠、智能的多地球物理场专家诊断分析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在合肥、绍兴、厦门等新型城市的地质隐患探查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质隐患探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王萌[8](2020)在《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衔接评估与优化研究 ——以深圳地铁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呈现出多线路同时运营的网络化形式。在网络化运营的背景下,各线路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各线路开行计划的单独编制和协调调度已无法满足线网协同管理的新需求,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以深圳地铁为例,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衔接评估模型和衔接优化模型,并基于优化模型特点设计求解算法,分别对深圳地铁网络列车衔接水平进行评估和优化。具体如下:首先,为了科学客观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衔接水平进行评估和优化,本文对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展开了充分研究。以深圳地铁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网络静态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客流数据展开对深圳轨道交通网络动态特性研究。根据网络的特性分析,发现度、介数等参数值较大的站点对网络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由于网线客流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少数站点承担了大部分的线网客流。本文将这类站点定义为网络中的重点站,在评估和优化研究时给予优先考虑。其次,根据对轨道交通网络的特性分析,展开对列车衔接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网络结构、客流动态、开行特性三个方面,建立线网列车衔接水平评估体系。以深圳地铁为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列车衔接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发现深圳地铁列车衔接水平为“一般”,“换乘效率”中的“换乘时间”为制约整体衔接水平提升的关键。最后,针对评估后发现的短板“换乘时间”,以网络特性分析中得到的重点站为基础进行列车衔接优化研究。分析乘客在换乘站的换乘衔接过程,以减少换乘等待时间为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衔接优化模型,并根据优化模型特点设计遗传算法求解。以深圳地铁为例,进行模型验证和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和算法对深圳轨道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在较短时间内给出优化方案,缩短乘客换乘等待时间,对提升整体网络的列车衔接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图30幅,表21个,参考文献69篇。

陈莹[9](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研究 ——以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为例》文中提出许多西方国家长期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公私合作关系模式(PPP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公共部门和私人资本的优势相结合,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样的方案在不少案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许多研究者正致力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已经用以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当前城市化仍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国家鼓励并支持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用公私合作的模式加以发展。在实践中,公私合作关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也有利于引导私人资本参与到优质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中。从理论上讲,公私合作关系模式有益于促进帕累托的改进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PPP模式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应本着长远的眼光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本研究以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为案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际参与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以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情况和第一手数据为依托,通过PEST分析法以及同国内其他城市现有地铁建设PPP模式的各种典型案例为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的优势和成功之处。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存在的以下六方面问题:1)业主方权益保护问题;2)公益维护和收益分配问题;3)建设和运营监管问题;4)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5)风险共担与分担问题和6)运营安全性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固有的利益诉求矛盾;2)集约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的挑战;3)项目公司部门设定与职能划分中的权重失衡;4)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法律体系和5)有待于在市场开发中重新定位的业主方角色,并提出了如下的政策建议:1)完善相关现行法律法规;2)设立综合独立监管机构;3)健全风险分担机制;4)拓宽项目收益渠道;5)转变政府角色定位和6)建立基础数据库。

王莉[10](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参与人员多、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事故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支持。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在面临具体安全问题时,如何从众多的数据资料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知识,至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URTCSM),从知识支持的角度,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核心任务和管理流程,提出智能知识支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知识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对URTCSM领域知识范围进行界定,从过程、组织、对象、管理等维度对领域知识进行分解,形成多维分层的知识分类体系。在领域概念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构建多维分层的专业领域概念模型;根据标准规范自身结构和使用需求,构建混合粒度的标准规范概念模型;根据事故分析对事故知识的需求,构建多主体关联的事故概念模型。在实体关系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分类体系结构进行概念之间层级关系建模,并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形成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为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知识框架。分析了URTCSM领域知识主要来源,重点对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在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面,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以及自然语言描述特点,对不同类型实体知识元的抽取分别采用人工抽取、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等方法。在关系知识元抽取方面,分别采用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关系抽取、基于实体共现的关系抽取、基于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等方法。在实体属性识别过程中采用类似的知识元抽取方法。抽取出来的知识元需要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情形下知识融合需求,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知识图谱中各类实体和关系知识元最后以图结构的形式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形成URTCSM领域知识图谱。提出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针对标准规范知识,提出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的三种方式:知识导航,智能搜索,知识推荐。针对安全事故知识的应用主要以支持安全知识智能分析为主,提出三类事故分析任务:以事故画像的形式全面可视化的展示事故认知结构,根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构建查询语句的事故统计分析,以及基于关联路径的事故深度分析。根据URTCSM领域知识图谱中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管理情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提供知识支持。最后,开发了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用于领域知识图谱维护和管理、标准规范知识智能获取、安全事故智能分析、安全管理决策分析等,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智能知识支持平台。该论文有图107幅,表23个,参考文献209篇。

二、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地铁3号线既有信号系统更新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1)保持原信号系统制式、局部改造方案。
    (2)保持原信息系统制式与CBTC相结合改造方案。
    (3)CBTC改造方案。
    (4)TACS改造方案。
2 深圳地铁3号线
    2.1 既有3号线概况
    2.2 信号系统改造需求
        (1)实现全线贯通运营。
        (2)满足客运行车需求。
        (3)符合技术发展趋势。
        (4)满足安全需求。
        (5)提升系统运行能力。
3 深圳地铁3号线信号系统更新改造方案
    3.1 信号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方案1:
        (2)方案2:
        (3)方案3:
    3.2 局部更新改造方案
    3.3 CBTC方案
        (1)列车控制方式。
        (2)信息传输网络。
        (3)自动保护/自动驾驶(ATP/ATO)系统。
        (4)联锁系统。
        (5)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
        (6)车载改造方案。
        (7)系统降级模式。
    3.4 TACS 方案
        (1)列车控制方式。
        (2)信息传输网络。
        (3)ATP/ATO系统。
        (4)ATS系统。
        (5)车载改造方案。
        (6)系统降级模式。
    3.5 方案对比分析
        (1)工程投资方面。
        (2)技术成熟可用性。
        (3)工程实施方面。
        (4)实施效果方面。
4 结语

(2)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规划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市域轨道交通快线发展现状
    1.1发展概况
        1)运营情况。
        2)在建情况。
    1.2典型案例
    1.3客流效益
    1.4规划建设运营面临的主要难题
2 市域快线规划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2.1网络规划与建设时序
        1)“先普线后快线、先覆盖后速度”是否是最佳和必然选择。
        2)“先快线后普线,先效率后效益”如何破解初期客流效益难题。
        3)“适度超前,普快并举,效率和效益兼顾”也许是市域快线发展的理想选择。
    2.2提升客流效益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是城市中心可达性和交通衔接便捷性
        2.2.1深圳地铁11号线
        2.2.2成都地铁18号线号线、19号线
    2.3规划建设经济高效的市域(郊)铁路和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和网络化运营
3 市域快线技术标准梳理
    3.1市域快线标准现状
    3.2不同系统制式的技术标准主要差异
        1)车辆选型。
        2)信号与列控系统。
        3)牵引供电制式。
    3.3构建市域快线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4 结语

(3)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贯通技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期开通概况
2 联锁系统贯通
3 骨干网贯通
4 搭建临时控制中心
5 全线贯通测试方案
6 结语

(4)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的基线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 既有信号系统概况
2 新基线的信号系统功能提升
    2.1 ATC子系统
    2.2 CBI子系统
    2.3 ATS子系统
    2.4 MSS
    2.5 DCS
3 基线升级调试期间的问题及处理
    1) 软件数据方面。
    2) 硬件方面。
    3) 现场管理方面。
4 结语

(5)轨道交通“三网融合”信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研究情况
    2.2 国内研究情况
    2.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 既有系统特点分析与比较
    3.1 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1.1 CBTC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3.1.2 CBTC工作原理
    3.2 国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
        3.2.1 CTCS2主要技术特点
        3.2.2 CTCS2工作原理
    3.3 CBTC和 CTCS2 系统差异
        3.3.1 联锁控制
        3.3.2 授权控制
        3.3.3 车载控制
        3.3.4 远程监控
    3.4 CBTC与 CTCS2 系统应用对比
        3.4.1 城际、市内轨道交通的运营特点
        3.4.2 功能需求的适应性
        3.4.3 运营需求的适应性
4 C2+CBTC兼容技术方案
    4.1 整体技术方案
        4.1.1 通用车载关键技术
        4.1.2 线路间无缝切换
        4.1.3 兼容式人机交互界面关键技术
        4.1.4 通用车地接口
    4.2 地面设备
        4.2.1 地面设备及划分
        4.2.2 设置原则
    4.3 车载设备
        4.3.1 硬件设备
    4.4 中心监控设备
        4.4.1 干线及支线控制中心方案设置
        4.4.2 全局调度系统
5 技术指标分析
    5.1 仿真描述
        5.1.1 CBTC仿真模型
        5.1.2 CTCS2模式仿真
        5.1.3 折返模式仿真
        5.1.4 能力分析中用到的参数信息
    5.2 CTCS2系统能力分析
        5.2.1 正线列车运行能力
        5.2.2 列车交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5.2.3 列车出入车辆段能力
    5.3 CBTC系统能力分析
        5.3.1 正线列车运行能力
        5.3.2 列车交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5.3.3 列车出入车辆段能力
    5.4 CTCS2与CBTC系统能力结果汇总
    5.5 分析短板和痛点:
    5.6 兼容模式带来改变和意义
        5.6.1 应用兼容模式服务质量提升
        5.6.2 应用兼容模式旅客出行效率的提升
    5.7 应用案列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联合时间序列InSAR技术与GNSS技术的沿海城市地表形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区域概况
        1.1.2 InSAR技术
        1.1.3 时间序列InSAR地表沉降监测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实施方案
    2.1 数据处理方法
        2.1.1 D-InSAR技术
        2.1.2 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技术
        2.1.3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2.1.4 GNSS地表形变监测
    2.2 数据来源
        2.2.1 Sentinel-1 雷达卫星
        2.2.2 Terra SAR-X雷达卫星星座
        2.2.3 AW3D地表数字高程模型
        2.2.4 Sat Ref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
        2.2.5 Open Street Map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
    3.1 研究区域沉降速度场的计算
    3.2 沿海区域沉降区域监测
    3.3 城市交通设施监测
    3.4 坡面的变形观测
    3.5 GNSS结果以及交叉比对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轨道交通地质隐患多地球物理场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轨道交通地质隐患类型
        1.1.1 土洞塌陷地质灾害
        1.1.2 地下孤石地质灾害
    1.2 轨道交通地质隐患多地球物理场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1.2.1 土洞塌陷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1.2.2 地铁隧道地层孤石的地球物理场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多地球物理场探测基本理论
    2.1 多地球物理场响应关键信号特征技术研究
        2.1.1 地面地震探测技术
        2.1.2 地面并行直流电法
        2.1.3 地面瞬变电磁方法
        2.1.4 地震波跨孔CT探测技术
        2.1.5 电阻率跨孔CT探测技术
    2.2 多地球物理场响应快速诊断模式的技术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轨道交通地质隐患数值模拟
    3.1 孤石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3.1.1 孤石模型的地震波跨孔CT模拟
        3.1.2 孤石模型的电阻率跨孔CT模拟
    3.2 土洞/溶洞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3.2.1 土洞/溶洞模型的地震波跨孔CT模拟
        3.2.2 土洞模型的电阻率跨孔CT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地球物理场探测物理模型试验
    4.1 弹性波跨孔CT水槽模型试验
    4.2 电阻率跨孔CT水槽模型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地球物理场诊断技术应用
    5.1 地下人防空洞隐患多地球物理场快速诊断探测
        5.1.1 概况
        5.1.2 多地球物理场快速诊断技术路线
        5.1.3 现场探测布置
        5.1.4 现场施工的工艺
        5.1.5 探测成果与资料解释
    5.2 地下土洞、溶洞隐患探测
        5.2.1 工程概况
        5.2.2 地面多地球物理场快速普查
        5.2.3 多物理场跨孔CT探测
    5.3 地面、跨孔多地球物理场探测孤石
        5.3.1 地质概况
        5.3.2 地面多地球物理场快速普查
        5.3.3 多物理场跨孔CT探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地球物理场专家分析系统
    6.1 地面快速扫描系统
        6.1.1 地面浅层地震快速扫描系统
        6.1.2 地面多通道瞬变电磁快速扫描系统
    6.2 多地球物理场勘探系统
        6.2.1 多地球物理场勘探系统组成
        6.2.2 多地球物理场勘探常用测试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
        6.2.3 多地球物理场勘探跨孔CT探测
    6.3 多地球物理场专家分析软件系统
    6.4 勘探系统其他应用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8)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衔接评估与优化研究 ——以深圳地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研究现状
        1.3.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数据分析
        1.3.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评估理论综述
        1.3.4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衔接优化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特性分析
    2.1 深圳地铁网络
    2.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静态特性分析
    2.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特性分析
        2.4.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时间分布特性
        2.4.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空间分布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衔接评估
    3.1 影响因素分析
        3.1.1 网络结构
        3.1.2 客流动态
        3.1.3 开行方案
    3.2 列车衔接评价方法比选
    3.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列车衔接评估
        3.3.1 模糊层次分析法概述
        3.3.2 确定因数集
        3.3.3 建立评价集
        3.3.4 确定权重向量
        3.3.5 建立模糊矩阵
        3.3.6 多指标综合评价
        3.3.7 评估结果分析
    3.4 深圳地铁衔接评估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衔接优化
    4.1 列车衔接情况分析
    4.2 条件假设与符号定义
        4.2.1 研究条件假设
        4.2.2 符号定义
    4.3 换乘站列车衔接优化整数规划模型
        4.3.1 优化模型要素分析及建模
        4.3.2 列车衔接优化目标
        4.3.3 约束条件
    4.4 求解算法设计
    4.5 深圳地铁衔接优化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研究 ——以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PPP模式
        2.1.2 PPP模式的特征
        2.1.3 城市轨道交通
        2.1.4 城市轨道交通的PPP融资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3 城市轨道交通实施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 必要性
        3.1.1 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需要
        3.1.2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3.1.3 为社会资本提供投资契机
        3.1.4 优化行业格局、改善服务水平与能力
    3.2 可行性(PEST分析)
        3.2.1 政治因素方面
        3.2.2 经济因素方面
        3.2.3 社会因素方面
        3.2.4 技术因素方面
4 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分析——以福州地铁2号线为例
    4.1 PPP融资模式的基本概况
        4.1.1 PPP投融资模式参与方
        4.1.2 PPP投融资模式资金来源
        4.1.3 PPP投融资模式运营程序
        4.1.4 PPP投融资模式股权结构
    4.2 特许经营权分析
        4.2.1 特许经营情况
        4.2.2 激励机制
        4.2.3 特许经营权期限
    4.3 资本回报设计
        4.3.1 票务收入
        4.3.2 非票务收入
        4.3.3 政府补贴
        4.3.4 激励收入
        4.3.5 其他政策支持方式
    4.4 风险分担机制
        4.4.1 业主方承担的风险(政府)
        4.4.2 项目实施方(企业)
    4.5 参与主体权利保障机制
5 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以福州地铁2号线为例
    5.1 存在的问题
        5.1.1 公共资产保值性偏弱
        5.1.2 公益维护成本控制机制尚不完善
        5.1.3 监管程度不足与配置结构失衡
        5.1.4 专业性管理人才依然短缺
        5.1.5 风险共担与分担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1.6 运营安全保障体系尚待健全
    5.2 成因分析
        5.2.1 PPP合作模式的固有矛盾
        5.2.2 集约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的挑战
        5.2.3 部门设立与职能划分中的各方权重失衡
        5.2.4 PPP模式的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5.2.5 市场化开发中业主方的角色有待重塑
6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典型案例
    6.1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案例
        6.1.1 全投资模式
        6.1.2 A+B包模式
        6.1.3 基金制PPP模式
    6.2 经验总结与启示
        6.2.1 深谋远虑、做好前期合作协议
        6.2.2 丰富运营收入方式
        6.2.3 明确风险分担机制
        6.2.4 强化运营服务监管
7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完善相关现行法律法规
    7.2 设立综合独立监管机构
    7.3 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7.4 拓宽项目收益渠道
    7.5 加速政府角色思想转变
    7.6 建立PPP基础数据库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2.2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概念框架
    2.3 知识图谱对URTCSM智能知识支持作用分析
    2.4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研究
    3.1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知识建模需求分析
    3.2 URTCSM领域知识分类体系分析
    3.3 URTCSM领域概念模式分析
    3.4 URTCSM领域关系模式分析
    3.5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1 URTCSM领域相关数据源分析
    4.2 URTCSM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3 URTCSM领域关系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4 URTCSM领域属性知识元识别
    4.5 URTCSM领域知识融合
    4.6 URTCSM领域知识存储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研究
    5.1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分析
    5.2 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
    5.3 安全事故智能分析
    5.4 安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
    5.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地铁3号线既有信号系统更新改造方案研究[J]. 刘鑫,罗运真.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1(S1)
  • [2]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规划设计实践[J]. 周勇,徐吉庆. 城市交通, 2021(06)
  • [3]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贯通技术方案[J]. 石卫师,赖治平. 铁道通信信号, 2021(11)
  • [4]深圳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的基线升级[J]. 龙竞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1(04)
  • [5]轨道交通“三网融合”信号技术研究[D]. 智国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联合时间序列InSAR技术与GNSS技术的沿海城市地表形变研究[D]. 陈俊宇.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7]轨道交通地质隐患多地球物理场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D]. 周官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8]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衔接评估与优化研究 ——以深圳地铁为例[D]. 王萌.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9]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研究 ——以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为例[D]. 陈莹.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10]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D]. 王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信号与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