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凹凸压印质量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蒋龙飞[1](2021)在《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的情景识别及重构方案优选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制造”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激烈的竞争,印刷制造企业必须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定制化的印刷生产需求,可重构的印刷制造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最佳方式。可重构制造系统既能快速重组或更新,及时调整单元的生产功能和能力以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又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因此本课题以可重构印刷制造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状态识别以及重构方案优选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的状态,提取出单元特征,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印刷制造单元情景识别模型。以网络节点不同取值表示印刷制造情景和单元特征状态的变化,以条件概率表示单元特征状态与情景间的概率影响关系,实现由单元特征状态到制造情景的识别,判断印刷制造单元根据现有印刷工艺和环境状态等条件,能否达到印刷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2)根据印刷制造的实际生产要素,建立重构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和区问模糊数权重确定方法,并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落于三角模糊数的权重确定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重构方案的优选。本课题通过模拟印刷车间中的设备状态,环境状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要求,利用模型对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的印刷品质量状态进行判断,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此外.针对重构方案的优选问题,利用三角模糊数方法计算得到指标权重,得出最优方案,通过对比层次分析法及情景识别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科学、可靠性。
杨丹[2](2020)在《客车内饰的CMF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在选择公共出行时从单纯的以满足功能需求上转移到了需要感性需求的满足,带来了客车内饰的设计需求转型。汽车行业在技术层面上的竞争差距越来愈小,为了真正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把感知质量的方法应用到整车开发中,但客车领域的应用并不普遍。CMF设计是产品创新的途径之一,在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以相同的造型设计实现产品风格的多样化。在创新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市场上的CMF设计发展增速。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感知质量评价的角度,更好的把握客车内饰CMF设计与用户在感知层面的关系,提供客车内饰CMF设计发展的新视角。论文运用的文献研究法与综合学科研究法在整篇论文范围内都有涉及。定量分析研究法主要在论文的第二章运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在论文的第三章、第五章运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课题研究背景、综述课题研究现状,表明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首先对客车内饰的CMF设计相关的定义及概述进行阐述,通过对客车市场CMF的设计调研,分析总结出其CMF设计的一般规律。其次提出客车内饰CMF设计趋势影响较大的四个要素,并进行分析。第三章首先阐述了感知质量评价与客车内饰CMF设计的关系,其次通过视觉、触觉的单双模态感知建立了针对客车内饰CMF设计的感知质量评价表。最后选择样本车辆,以用户为评价对象建立调研问卷。第四章阐述了CMF设计、感知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流程,构建了客车内饰的CMF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流程。第五章,按照客车内饰的CMF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流程与样本车辆的用户调研问卷结果,进行客车内饰的CMF设计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三个方面。首先,得出现有市场客车内饰CMF设计的普遍规律,以及影响客车内饰CMF的趋势要素。其次,针对客车内饰的CMF设计,梳理出感知质量与客车内饰CMF设计结合的评价项目。最后,创新地构建基于感知质量评价的客车内饰的CMF设计流程方法。
石晨[3](2020)在《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内容编辑与装帧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民阅读的推广带动了社会各界的读书热潮,公民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少年儿童阶段的阅读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近几年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稳步增长,在整个少儿图书出版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漫画书作为科普图书的组成部分,以其诙谐幽默、轻松有趣传递科学知识的特点深受许多读者的喜爱,优秀的科学漫画书可以丰富科普作品的出版形式,对少年儿童的科学教育也颇有助益。我国原创科学漫画书起步较晚,创作思路相对不成熟,而引进版科学漫画书内容形式多样,在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领域拥有很大的市场。本研究希望深入了解国外优秀科学漫画书的编辑创作特点,为我国科学漫画书的创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定以引进版科学漫画书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符号学、视觉传播和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内容和装帧两个方面探究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编辑策略。第一部分对引进版科学漫画书做出了逐层的界定,并梳理了科学漫画书的特性。第二部分主要对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内容编辑特点进行探究,包括选材策略、科学知识的呈现策略、漫画与文字之间配合的策略。第三部分从装帧设计方面出发,分析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装帧特色,进一步论述色彩的运用对作品呈现的效果有何助益,以及形制设计在科学漫画书中的独特价值。第四部分,结合本次研究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结果,总结出引进版科学漫画书优秀的编辑经验及创作方式,希望对我国原创科学漫画书的创作及出版有所启迪与借鉴。
李佩桦[4](2019)在《纸雕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阅读的迅速普及,使纸媒阅读逐渐成为一件小众的消费。传统的纸质书籍在使用率上越来越少,促使更多书籍利用纸雕艺术,将书籍的内容信息与纸雕艺术相结合,通过结构维度,材质纹理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使原本平面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起来。所以,作者想通过对纸雕艺术的研究,为书籍设计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书籍设计形态不断变化。今天的书籍装帧设计,早已不局限于封面设计或内文编排设计,表现形式呈现出更多种风格特点,以儿童书市场尤为明显。例如弹出书,有声互动书,材质感知书等等风格多种多样。传统纸质媒介下常规形态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对现代书籍设计提出更多的期待与要求,因此个性化的书籍设计大受欢迎。所以作者便对书籍形式的发展开展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书籍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它的功能性是不可忽视的。纸雕艺术作为一门艺术表现语言,是否能更好地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之中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分析。纸雕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严谨的实用艺术,是一种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功能性与观赏性兼备的艺术形式。所以,系统地研究纸雕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探索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为书籍设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朱雁兵[5](2019)在《纸质产品包装设计应用与创新——基于版画艺术语言》文中认为得益于自身材质固有的环保属性以及可循环利用的特性,纸质产品包装已逐渐成为包装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材料之一。针对目前我国纸包装设计领域包装过度,外在感观缺少美观与表现力,市场定位不准确、设计欠缺人性化及设计欠缺创新意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徽派版画的印刷手段和艺术语言进行了借鉴,实现了徽派版画艺术传统美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通过现代平面设计语言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赵治稳[6](2018)在《面向印后加工的云制造服务匹配与服务组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后加工在我国印刷业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环节,导致印后加工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云制造作为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给印后加工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印后加工所面临的问题为应用背景,对云制造资源虚拟化、服务匹配、服务组合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柔性机制的云制造资源描述模板和虚拟化映射方法。根据制造资源特性,本文设计出一种具有柔性机制的资源描述模板,以解决传统单一信息格式的信息描述不全的问题;再根据资源模板中的相关功能描述把制造资源抽象为多个功能单元的集合,提出了一种物理资源到虚拟资源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映射方法,并给出其算法描述,从而实现云制造资源的虚拟化,为下文的服务匹配与服务组合研究做好铺垫。(2)构造了一种多视角云制造服务匹配方法。针对云制造资源服务匹配,本文主要从关键词、句子和复杂参数三种视角进行分析。对关键词从语义距离、语义重合度和层级深度方面进行服务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对句子从词义、词序和句长方面进行服务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对复杂参数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服务之间的相似度计算。最终提出了一种多角度服务匹配方法,提高资源服务匹配的准确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誉度的云制造服务组合算法。首先,分析云制造服务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即用户对时间、成本和质量等属性的重视度和期望值,建立云制造服务组合的信誉度函数,将其作为人工蜂群算法(ABC)中食物源的适应度函数,并通过调整属性权重值达到多目标优化的目的;其次,把服务需求者的需求条件作为算法约束条件;最后,引入禁忌搜索的思想对ABC算法进行改进。最终以印后加工阶段中的覆膜加工环节为例,进行对本文所提出的云制造资源虚拟化、服务匹配和服务组合算法进行验证研究,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资源描述模板能够避免之前信息描述不全的问题;通过从多角度进行相似度计算,能够得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服务匹配结果;利用本文算法对覆膜机制造过程服务组合求解可以得出较好的可行解,并与蚁群算法和随机组合算法相比较,本文算法在性能和稳定性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陈梦雪[7](2017)在《基于情感体验的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珠宝品牌包装设计中,单纯的功能性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而包装所承载的情感需求却常常被忽略。本文试图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探索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策略,结合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设计理论,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与反思层次出发,总结出感官的刺激、愉悦的使用感以及激发情感共鸣等策略以提升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添珠宝产品的魅力,借助情感的力量打动消费者,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与忠诚,从而促进珠宝品牌的长远发展。论文由五部分组成,首先,综述珠宝品牌发展概况及珠宝品牌包装的历史沿革、特点和功能,并对比较分析国内外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现状,得出目前国内珠宝品牌包装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包装功能单一、美感不足,包装与产品之间缺少关联性等问题;其次,对珠宝品牌消费者进行了市场调研分析,发现消费者对珠宝品牌包装的存在差异化、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消费需求;其三,阐述情感体验的相关理论依据,针对情感体验融入珠宝品牌包装设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其四,结合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策略;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夏羽品牌为例,尝试基于情感体验的包装设计实践。通过本人实践,在珠宝品牌包装设计中以独特新颖的造型、视觉语言的渲染和材料的触感体验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同时设计巧妙的开合方式并拓展包装的功能,并在珠宝品牌包装设计上增添个性定制、设定包装主题以及注入绿色理念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使消费者最终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本研究通过情感体验的融入丰富了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的理论体系,扩展了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的发展空间。
廖峻立[8](2016)在《时代的文化使者 ——廖修平与两岸版画交流》文中指出版画,最早开端于中国,因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继发明。在经由西传后,加速它被广泛地运用于传播宗教、文化等教化人心及通俗文艺的社会角色之中。随时代演化与艺术发展带动下,版画逐渐转换成为纯艺术中的表现媒材,也因科技发展快速,以及融入新语汇与新观念,呈现出有别于直接性绘画面貌之外,却不失其直接的艺术表现精神性与间接的艺术语汇性。本论文提出“时代的文化使者”一论点,借此探讨关于廖修平以版画家身份,对于现代版画艺术的推动不遗余力,并以一种无私态度奉献出个人所有经验,如同使者传递着一种使命及精神。甚至,对两岸现代版画发展均有影响与贡献,这背后因素是什么?契机又是何因?将分为几个核心进行论述与分析:一、版画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所扮演什么角色;二、廖修平个人创作经历与作品分析;三、廖修平对两岸现代版画的贡献;四、两岸于文化艺术及版画交流过程中有何影响或经验学习。透过此四个核心立论“时代文化使者-廖修平”对两岸现代版画之重要性及身份角色合理性。最后,将两岸版画交流提升至地球村概念下,观看两岸版画交流在视觉艺术环境,是否为一种同文化脉络之间的交流与认同,或是能就此经验分享对亚太、华人地区现代版画发展提供参见。
郑云鹏[9](2015)在《书籍装帧中的触觉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书不断提高,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小康社会,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书满足,然而人们在精神生活上书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书籍作为人类书精神食粮,是很多人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很长一段时间里书籍作为重要书信息传播载体,伴随时代书发展,书籍装帧的设计理念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文通过对书籍装帧现状书认识和分析,以及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书籍装帧设计活动进行的一次新的思考。本文着重从触觉设计角度出发,分析触觉设计对书籍装帧影响,分析书籍装帧方式方法,探讨书籍装帧未来发展方向,更多体现未来书籍装帧不可取代地位。研究主要从触觉设计、书籍装帧中的触觉设计以及触觉设计在书籍装帧应用三方面对书籍装帧展开阐述,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当前书籍装帧实践有一个深层次书理解。书籍装帧材料、印刷工艺、书订和裁切工艺、视书书相互关系等书研究,使书书与读者之间形成一条沟通书纽带。书籍装帧提倡书籍在使用上体现出其必要书功能性,更重要书是满足读者精神层面上书追求,并引起读者与书籍间书一种心灵交流。不仅如此,高附加值书个性化书籍装帧使读者在琳琅满目书书海里更乐于去书摸翻阅,恰到好处的触觉设计也更能突出展现出书书内容书深层精神内涵和独特书韵味。因此,现代书籍装帧对于书摸感、温度感等人书感官体验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触觉作为人们感知世界重要书感官系统,给人们带来最直接书身心感受,使书籍与读者建立互动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书籍装帧的未来发展将会更多地运用触觉设计理念,在不同类别书籍的设计当中结合书籍的不同受众、不同类容,设计时施以适当的触觉设计,提升书籍的整体感,使生理书书和心里书书相互交融,给读者创造一个与书籍情感交流书媒介。
耿凌艳[10](2013)在《用手“阅读”——平面设计中的触觉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印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平面设计行业受到了新媒介的强烈冲击。当代平面设计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设计手法,还是工艺技术、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均发生着显着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试图从心理学、传播学、艺术学等方面入手,深度剖析当代平面设计中独特的“触觉设计”现象,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还原出其理论依据并揭示其特有的实践价值。论文首先探讨了信息社会中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分析了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及其赋予当代平面设计的新特点;其次对“触觉设计”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平面设计中的通感现象和材料与设计的关系;最后本文对“触觉设计”与印刷工艺展开了专项研究,包括印前保障、承印物、工艺手段、印后技术等内容。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尽管数字媒介方兴未艾,但传统印刷媒介仍将继续存在下去,而未来的平面设计将愈发借助视觉之外的感官——例如触觉——寻求创新的设计解决之道。
二、提高凹凸压印质量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凹凸压印质量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的情景识别及重构方案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可重构制造技术及其关键特征 |
2.1.1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可重构性 |
2.1.2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分类和结构 |
2.1.3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关键特征 |
2.2 贝叶斯网络 |
2.2.1 贝叶斯定理与贝叶斯网络 |
2.2.2 贝叶斯网络的学习 |
2.2.3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 |
2.3 本章小结 |
3 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的情景识别建模 |
3.1 印刷制造过程分析 |
3.2 印刷制造情景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印刷制造情景识别模型 |
3.3.1 印刷制造情景的识别模型 |
3.3.2 PMSRM的节点类型 |
3.3.3 PMSRM中节点的参数学习 |
3.3.4 印刷制造情景的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PMSRM模型的情景识别 |
4.1 印刷制造情景识别模型的构建 |
4.2 印刷制造单元的情景识别 |
4.2.1 贝叶斯网络结构的建立与可视化 |
4.2.2 节点条件概率表的生成 |
4.2.3 情景的识别 |
4.3 本章小结 |
5 印刷制造单元重构方案的优选 |
5.1 可重构印刷制造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 层次分析法 |
5.3 区间模糊数方法 |
5.4 三角模糊数方法 |
5.4.1 三角模糊数及其运算 |
5.4.2 构造模糊判断矩阵 |
5.4.3 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 |
5.4.4 确定不同层次指标权重 |
5.4.5 基于三角模糊数方法的权重确定实验验证 |
5.4.6 方案的综合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客车内饰的CMF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用户对客车内饰的设计需求转型 |
1.1.2 国内市场的CMF设计发展增速 |
1.1.3 汽车行业对用户感知的重视度增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客车内饰的CMF设计与趋势要素的分析 |
2.1 客车内饰的CMF设计 |
2.1.1 客车内饰的定义与类型 |
2.1.2 CMF设计的定义 |
2.1.3 客车内饰的CMF设计概述 |
2.2 客车内饰的CMF设计调研 |
2.2.1 调研目的与方法 |
2.2.2 国内市场 |
2.2.3 国外市场 |
2.2.4 调研分析总结 |
2.3 趋势要素分析 |
2.3.1 汽车行业趋势 |
2.3.2 宏观设计趋势 |
2.3.3 技术发展趋势 |
2.3.4 跨行业审美趋势分析 |
2.3.5 趋势分析总结 |
3 客车内饰CMF设计的感知质量评价 |
3.1 感知质量评价 |
3.1.1 感知质量评价的定义 |
3.1.2 感知质量评价与客车内饰CMF设计的概述 |
3.2 客车内饰的CMF设计感知质量评价表的建立 |
3.2.1 视觉、触觉的单双模态感知 |
3.2.2 客车内饰的CMF评价部件 |
3.2.3 客车内饰的CMF评价要点与评价内容 |
3.2.4 客车内饰的CMF评价项目 |
3.3 调研问卷设计 |
3.3.1 客车内饰CMF的样本选择 |
3.3.2 实验方法与实验用户分析 |
3.3.3 问卷设计 |
3.3.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 客车内饰的CMF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
4.1 CMF设计方法与流程 |
4.2 感知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
4.3 客车内饰CMF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
4.3.1 项目前期 |
4.3.2 项目中期 |
4.3.3 项目后期 |
5 基于感知质量评价的客车内饰的CMF设计实践 |
5.1 设计策略 |
5.1.1 项目要求 |
5.1.2 目标用户定位 |
5.2 内饰造型设计方案 |
5.2.1 设计主题的确定 |
5.2.2 草图与模型设计 |
5.3 CMF设计方案 |
5.3.1 方案构思与方案设计 |
5.3.2 渲染验证 |
5.3.3 色彩与材料样板定义 |
5.4 方案确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内容编辑与装帧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0.1.1 研究目的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0.3.1 研究方法 |
0.3.2 研究思路 |
0.4 理论参考 |
0.5 创新点与难点 |
0.5.1 论文的创新点 |
0.5.2 论文的难点 |
1 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界定 |
1.1 漫画书的界定 |
1.2 科学漫画书的界定 |
1.3 科学漫画书的特性 |
1.3.1 图文相互配合的生动性 |
1.3.2 科学探索精神的传播性 |
1.3.3 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
1.3.4 系列化及套化趋势突出 |
1.4 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界定 |
2 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内容编辑策略 |
2.1 作品题材的选择策略 |
2.1.1 注重把握内容的趣味因素 |
2.1.2 注重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 |
2.1.3 注重传递知识的教育功能 |
2.1.4 注重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 |
2.2 科学知识的呈现策略 |
2.2.1 通过叙事呈现知识 |
2.2.2 绘制图鉴分析知识 |
2.2.3 设置问答补充知识 |
2.2.4 章节末尾总结知识 |
2.3 漫画与文字的配合策略 |
2.3.1 漫画表达故事 |
2.3.2 文字补充漫画 |
2.3.3 图文提升趣味 |
3 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装帧设计策略 |
3.1 装帧设计特色 |
3.1.1 注重视觉传播效果 |
3.1.2 体现独特设计风格 |
3.1.3 封皮注重细节设计 |
3.2 色彩运用策略 |
3.2.1 吸引儿童阅读兴趣 |
3.2.2 表达作者情感色彩 |
3.2.3 注重色彩整体布局 |
3.3 形制设计策略 |
3.3.1 开本构建知识解说场景 |
3.3.2 丰富形式增强阅读效果 |
3.3.3 新兴技术打造多元因素 |
4 引进版科学漫画书对我国科学漫画书编辑创作的启示 |
4.1 儿童视角下科学术语的转换 |
4.2 丰富图书内容及其创作形式 |
4.3 相关学科专业人士参与创作 |
4.4 注重漫画的多样性与互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4)纸雕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来源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纸雕艺术的概念 |
2.1 纸雕艺术的简介 |
2.1.1 纸雕艺术在国内的起源与发展 |
2.1.2 纸雕艺术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 |
2.2 纸雕的基本形态 |
2.2.1 平面纸雕 |
2.2.2 立体纸雕 |
2.3 纸雕艺术的工艺表现 |
2.3.1 传统纸雕工艺 |
2.3.2 现代辅助工艺 |
3 纸雕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
3.1 纸雕的材质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 |
3.2 纸雕的图形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 |
3.3 纸雕的图形与书籍版式之间的关系 |
3.3.1 对称与平衡 |
3.3.2 对比与调和 |
3.3.3 节奏与韵律 |
3.3.4 变化与统一 |
3.3.5 虚实与留白 |
4 纸雕艺术在《山海奇人录》书籍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
4.1 主题及目的 |
4.2 《山海奇人录》书籍设计的设计构思 |
4.3 《山海奇人录》书籍设计的设计步骤 |
4.3.1 草图绘制 |
4.3.2 纸雕结构小样制作 |
4.3.3 完成稿件的色彩设计 |
4.3.4 装订形式 |
4.4 制作难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纸质产品包装设计应用与创新——基于版画艺术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纸包装材料概述 |
1.1 纸材在包装上的应用和发展 |
1.1.1一次性纸制品容器 |
1.1.2纸包装薄膜 |
1.1.3可食性纸制品 |
2 徽派版画概述 |
3 纸包装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包装过度 |
3.2 外在感观缺少美观与表现力 |
3.3 市场定位不准确、设计欠缺人性化 |
3.4 设计欠缺创新意识 |
4 产品包装设计对徽派版画艺术语言的借鉴 |
4.1 对印刷工艺的借鉴 |
4.1.1 凸版印刷 |
4.1.2 凹版印刷 |
4.1.3 平版印刷 |
4.1.4 丝网印刷 |
4.1.5 凹凸压印工艺 |
4.2 对印痕肌理性的借鉴 |
4.3 对图案的借鉴 |
4.4 迎合百姓消费心理 |
4.4.1 追求美观 |
4.4.2 追求品牌 |
4.4.3 追求新颖 |
5 结语 |
(6)面向印后加工的云制造服务匹配与服务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印后加工 |
1.2.1 印后加工概述 |
1.2.2 印后加工工艺 |
1.3 云制造 |
1.3.1 云制造的概述 |
1.3.2 云制造支撑技术 |
1.3.3 云制造应用场景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印后加工研究现状 |
1.4.2 云制造研究现状 |
1.4.3 云制造资源虚拟化研究现状 |
1.4.4 云制造服务匹配研究现状 |
1.4.5 云制造服务组合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动机与论文组织结构 |
1.5.1 论文研究动机 |
1.5.2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云制造资源虚拟化研究 |
2.1 资源虚拟化分析 |
2.2 相关概念与定义 |
2.2.1 制造资源 |
2.2.2 虚拟制造资源 |
2.3 资源映射和资源分类 |
2.3.1 物理制造资源与虚拟制造资源的映射方式 |
2.3.2 资源分类 |
2.4 资源描述模板 |
2.4.1 资源描述模板基本特征 |
2.4.2 资源描述模板内容与样式 |
2.5 映射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制造服务匹配方法研究 |
3.1 云制造服务匹配分析 |
3.1.1 云制造服务匹配问题提出 |
3.1.2 云制造服务匹配问题解决分析 |
3.2 相关理论应用分析 |
3.2.1 OWL-S到WSDL之间的映射 |
3.2.2 本体概念分类树 |
3.2.3 灰色理论 |
3.3 多视角服务匹配相似度计算 |
3.3.1 关键词相似度计算 |
3.3.2 句子相似度计算 |
3.3.3 复杂服务参数相似度计算 |
3.4 云制造服务整体匹配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信誉度的云制造服务组合算法研究 |
4.1 云制造服务组合问题分析 |
4.2 相关研究 |
4.2.1 制造需求分解 |
4.2.2 相关定义 |
4.3 ABC算法描述及机理分析 |
4.3.1 ABC算法描述 |
4.3.2 ABC算法机理分析 |
4.4 禁忌搜索算法的思想引入 |
4.5 改进算法应用 |
4.5.1 初始化云制造服务组合的解空间 |
4.5.2 云制造服务组合的算法框架 |
4.5.3 云制造服务组合的求解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印后加工的云制造服务匹配与服务组合验证研究 |
5.1 验证方案设计 |
5.2 面向覆膜加工的资源虚拟化 |
5.2.1 面向覆膜加工的资源描述 |
5.2.2 面向覆膜加工的服务化封装 |
5.3 面向覆膜加工的服务匹配验证 |
5.3.1 关键词相似度计算验证 |
5.3.2 句子相似度计算验证 |
5.3.3 参数相似度计算验证 |
5.4 面向覆膜机研制过程的服务组合验证 |
5.4.1 面向覆膜机研制过程的服务组合可行性验证 |
5.4.2 相关云制造服务组合算法对比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基于情感体验的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珠宝品牌及珠宝品牌包装设计发展现状 |
2.1 珠宝品牌概述 |
2.1.1 珠宝品牌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国内市场上珠宝品牌概况 |
2.1.3 珠宝品牌产品分类 |
2.2 珠宝品牌包装解析 |
2.2.1 珠宝品牌包装的历史沿革 |
2.2.2 珠宝品牌包装的特点 |
2.2.3 珠宝品牌包装的功能 |
2.3 国内外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
2.3.1 欧美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
2.3.2 日本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
2.3.3 国内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
2.3.4 国内珠宝品牌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
2.4 珠宝品牌及其包装消费现状调研 |
2.4.1 珠宝品牌及其包装市场现状调研的必要性 |
2.4.2 珠宝品牌及其包装消费现状调研 |
2.4.3 珠宝品牌包装消费需求趋势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情感体验的珠宝品牌包装设计可行性 |
3.1 情感体验相关概述 |
3.1.1 情感体验的内涵 |
3.1.2 情感体验的分层 |
3.1.3 情感体验与设计 |
3.2 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在珠宝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
3.2.1 本能层次的情感体验 |
3.2.2 行为层次的情感体验 |
3.2.3 反思层次的情感体验 |
3.3 情感体验融入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的作用 |
3.3.1 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
3.3.2 突出品牌包装特色 |
3.3.3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情感体验的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策略 |
4.1 本能层次——感官的刺激 |
4.1.1 独特新颖的造型 |
4.1.2 视觉语言的渲染 |
4.1.3 材料的触感体验 |
4.2 行为层次——使用的愉悦感 |
4.2.1 巧妙的开合方式 |
4.2.2 包装功能的拓展 |
4.3 反思层次——激发情感共鸣 |
4.3.1 增加个性定制 |
4.3.2 巧设包装主题 |
4.3.3 注入绿色理念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情感体验的珠宝品牌包装设计实践——以夏羽品牌为例 |
5.1 夏羽品牌概况 |
5.1.1 产品分析 |
5.1.2 目标人群 |
5.1.3 夏羽品牌标志设计 |
5.2 夏羽品牌包装设计思路 |
5.3 夏羽品牌包装设计方案 |
5.3.1 抽象世界系列包装设计 |
5.3.2 秘密花园系列包装设计 |
5.3.3 爱永恒系列包装设计 |
5.4 设计评估与总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时代的文化使者 ——廖修平与两岸版画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现状 |
第二节 研究特色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架构及名词解释 |
第二章 时代的文化使者—廖修平与版画艺术 |
第一节 版画艺术做为文化使者的角色 |
一、版画在宗教美术中的角色 |
二、版画在通俗美术中的角色 |
三、版画在纯美术中的角色 |
第二节 文化使者—廖修平的艺术生涯 |
一、童年时期—奠基期(1936-1954) |
二、大学至赴日求学—萌芽时期(1955-1962) |
三、从日本至法国—转化时期(1962-1964) |
四、法国至纽约—蜕变时期(1964-1968) |
五、纽约定居—成熟时期(1968-2002) |
六、回台定居(2002-) |
第三节 廖修平作品风格探究 |
一、油画创作系列 |
二、回纹系列-版画 |
三、门的符号系列-油画、版画、复合 |
四、“木头人”系列-油画、版画 |
五、默像(象)系列-油画、黑白木刻版画 |
六、结系列-油画、黑白木刻版画、雕塑 |
七、简约生活禅意系列-油画、版画、水彩 |
八、生活符号系列-油画、版画、复合、木雕 |
九、梦境系列-油画、版画、素描、复合、装置 |
第四节 廖修平对两岸版画之贡献与影响 |
一、反馈故土—台湾 |
1、回台传授现代版画之契机与推广-第一次返台传授(1973-1976) |
2、十青版画会成立与影响 |
3、东方绢印画会、版画工作室对日后台湾现代版画发展之影响 |
4、国际版画双年展的催生 |
二、重回留学地—日本(1977-1979) |
三、陌生之地—大陆(1988年浙江美术学院讲学;1991年南京艺术学院现代版画研习班) |
1、来到陌生之地大陆的契机与讲学—1988及1991年两个时间段 |
2、对全国三版之推动与廖氏奖学金设立 |
3、持续关注香港、澳门版画推广 |
第三章 两岸文化交流研究—以版画艺术为主 |
第一节 两岸文化交流之分析 |
1、文学方面 |
2、艺术方面 |
3、政策方面 |
第二节 游离时期中的交流(1911-1949) |
一、台湾部分 |
二、大陆部分 |
第三节 分离时期的各自发展(1949-1988) |
一、台湾部分 |
1、乡土文化运动对美术的影响 |
2、现代版画会、“中华民国版画学会”和十青版画会的影响 |
二、大陆部分 |
1、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对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
2、“三版”提倡及推广对现代版画发展影响 |
第四节 交流与传承的新时代(1988-今) |
第五节 两岸版画作品图像比较分析 |
一、为政治服务的图像 |
二、描绘乡土市井的图像 |
三、抽象风格的图像 |
四、复合形态表现的图像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廖修平年表 |
附录二 廖修平个人纪录片-文字记录 |
附录四 廖修平相关报导文章-对个人、两岸版画与美术相关 |
致谢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9)书籍装帧中的触觉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来源与背景 |
第二节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关于触觉设计的分析 |
第一节 触觉设计的发展脉络 |
第二节 触觉设计与视觉感受 |
第三节 触觉设计的情感化倾向 |
第三章 书籍装帧中触觉设计途径 |
第一节 书籍装帧中的触觉设计 |
第二节 基于材料的触觉设计 |
第三节 印刷工艺的触觉设计 |
第四节 装订和裁切的触觉设计 |
第五节 视触觉结合设计 |
第四章 触觉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和探索 |
第一节 触觉设计在概念书籍中的应用 |
第二节 触觉设计在儿童类书籍中的应用 |
第三节 触觉设计在收藏类书籍中的应用 |
第五节 触觉设计在特殊书籍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展望与结论 |
第一节 未来书籍形态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用手“阅读”——平面设计中的触觉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 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 |
第二章 信息社会中的平面设计 |
2.1 信息社会与平面设计 |
2.1.1 信息社会 |
2.1.2 平面设计概念 |
2.1.3 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
2.1.4 信息社会中平面设计语汇的飞跃 |
2.2 科学技术发展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
2.2.1 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 |
2.2.2 新媒体媒介种类及特点 |
2.2.3 新媒介在进行信息传递时的局限性 |
2.2.4 重新审视电脑功利和缺点 |
2.3 信息社会平面设计特点 |
2.3.1 情感性 |
2.3.2 互动性 |
2.3.3 多维性 |
2.3.4 可参与性 |
小结 |
第三章 信息社会受众审美需求 |
3.1 受众对平面作品的心理认知 |
3.2 受众的审美需求之变迁 |
3.3 感官与审美的强调 |
3.4 感官对于美的重要性 |
小结 |
第四章 用手“阅读”的可行性研究 |
4.1 平面设计中的通感现象 |
4.1.1 信息建筑 |
4.1.2 通感设计 |
4.1.3 视觉与其他感觉的多觉应和 |
4.2 触觉设计 |
4.2.1 触觉设计的产生 |
4.2.2 触觉与视触觉 |
4.2.3 触觉设计与信息传达 |
4.2.4 触觉设计的重要性 |
4.3 触觉设计与材料质感 |
4.3.1 材料质感 |
4.3.2 材料质感的可视化 |
小结 |
第五章 触觉设计与印刷工艺 |
5.1 承印物的选择 |
5.1.1 纸 |
5.1.2 布料 |
5.1.3 木材 |
5.1.4 皮革 |
5.1.5 金属 |
5.1.6 塑料 |
5.1.7 橡胶 |
5.2 印刷手段的选择 |
5.2.1 常用的印刷手段 |
5.2.2 产生触觉的特殊印刷手段 |
5.3 印后加工的美化 |
5.3.1 印品表面美化 |
5.3.2 成型加工 |
5.3.3 其他尝试 |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四、提高凹凸压印质量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可重构印刷制造单元的情景识别及重构方案优选研究[D]. 蒋龙飞.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客车内饰的CMF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杨丹.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3]引进版科学漫画书的内容编辑与装帧设计策略研究[D]. 石晨. 辽宁大学, 2020(01)
- [4]纸雕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李佩桦.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5]纸质产品包装设计应用与创新——基于版画艺术语言[J]. 朱雁兵.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9(05)
- [6]面向印后加工的云制造服务匹配与服务组合研究[D]. 赵治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7]基于情感体验的珠宝品牌包装设计策略研究[D]. 陈梦雪. 武汉大学, 2017(06)
- [8]时代的文化使者 ——廖修平与两岸版画交流[D]. 廖峻立. 中央美术学院, 2016(05)
- [9]书籍装帧中的触觉设计[D]. 郑云鹏. 郑州大学, 2015(02)
- [10]用手“阅读”——平面设计中的触觉设计研究[D]. 耿凌艳. 南京林业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