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行业协会研究

南洋行业协会研究

一、关于南洋劝业会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勐[1](2018)在《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京是中国近代时期着名的政治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针对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反映近代南京社会、城市、建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史料研究为主、史论分析为辅,基于西风东渐、建筑类型发展以及商业区的改造与变迁等视点,系统的呈现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的现代化历程,包括:整体梳理、考证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基于社会史、政治史等视角剖析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动因,关于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发展演绎的理论性分析与探讨等。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背景,基于文献和图像史料讨论近代以前特别是明清南京的商业区布局与商业建筑类型。第二章至第五章基于时间线索展开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发展史的研究,分为晚清及民国初年(1860年代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至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底至1945年)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时期(1945至1949年)。文章基于商业设施的现代化视角,讨论各时期内政府当局的商业区计划、商业设施建设以及商人阶层自主经营的商业建筑,并总结各时期商业建筑现代化发展的特征和原因。第六章为总结性章节,基于建筑类型演变的视角探讨以市房、街市、大型商场、百货公司为代表的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的空间形式特征,试图总结商业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建筑技术、营建法规及形式理想等方面的原因。本文以年代和历史事件为纵向线索梳理建筑史实,论从史出、总结规律,以建筑类型的分类为横向线索讨论空间形式的演绎,是将建筑历史研究与社会变革视野相衔接的一种探索。

马敏[2](2020)在《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以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物质文化史视角出发,以1910年南洋劝业会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为中心,探讨近代中国博览会所反映的物质文化变迁及其广泛社会影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博览会会场、展馆与近代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兴起;二是博览会展品征集、分类与陈列所展示的近代中国物品概貌;三是通过博览会上的展品研究探讨近代中国物品的改良、进化情况。本文认为,形形色色的博览会与物质文化变迁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博览会的诸要素:展馆、展品、分类、陈列、研究、评奖和推广,在物质世界的自然状态和有用状态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促成了"物"之转化与"物"之升华,也促进了近代中国知识体系的整体转型。

谢辉[3](2005)在《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文中指出博览会是的近代文明的发展和近代化的产物,近代中国博览会则是欧风东渐的结果。由于博览会在劝工兴商中的重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被视为振兴实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实现实业救国梦想的重要一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博览会事业在中国大地迅速兴起,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博览会热”。出洋赴赛和召开国内博览会是人与物、商品与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大规模中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最初的以形式上独立、平等身份参预的大型国际社会活动。博览会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近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差距,在推动世界认识中国尤其是中国认识世界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有着弥足珍视的影响。本文试图以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为切入点,运用实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加以整体考察。研究本课题,实际是以陈琪为主线,将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逐一叙述、展开、深挖,看其成就与局限,达到概述近代博览会事业的目的。本文共分七章,另加绪论和结语,共为九部分,总体框架如下: 绪论,界定相关概念,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关于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的成果和得失,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努力方向,阐述了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资料概况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为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历程。总结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发展历程,对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推动力量进行归类和分析。 第二章为陈琪与他的时代。对陈琪的一生作出勾勒和评价,引出本文的论题。 第三章为陈琪与圣路易斯博览会。阐述了近代中国国际博览会承办权的转移过程,指出陈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第四章为陈琪与南洋劝业会。详尽分析了陈琪在筹办中国第一次全国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中所起的作用,指明他是南洋劝业会的幕后策划者、具体实施者和直接经办者,南洋劝业会的筹办,使陈琪的博览会思想和主张得以付诸实施,也奠定了他在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中的地位。 第五章为陈琪与巴拿马博览会。详尽分析了陈琪主持近代中国最成功的出洋赛会——巴拿马博览会的过程,指出陈琪作为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显示出他卓绝的组织领导才能,展览获得空前的成功。中国参与巴拿马博览会的成功,再次证明了陈琪在博览会方面的才干,进一步确立了他在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中的地位。第六章为角色与作用:陈琪与张睿等在推动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将陈琪和张誊、端方、张人骏、张静江等其他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作比较和分析,说明他们扮演的角色和所起作用。 第七章为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之的第一人。对陈琪在中国近代博览会史上的地位作出评价,说明陈琪为什么能担当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先驱者这个角色,又是怎么担当这个角色的,陈琪的局限又是什么。 结语,在前面几章论述的基础上,指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特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朱蕊萌[4](2020)在《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及其美育功能》文中研究说明晚清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大大小小的各种博览会使广大的中国人逐渐了解并接受了现代意义上的“展览”这样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西方哲学、美学知识的传入促使美育被教育家和艺术家们推崇为救亡图存、改良国民的现实手段,伴随着实业救国中提倡图画的余韵,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美术展览潮流。一方面出于对西方文明的直接借鉴,另一方面源于美术展览自身的发展需求,苏州美术馆和天津市立美术馆先后应运而生,分别成为中国最早的私立和公立美术馆。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美术馆的形成大约是“博览会—美术展览—美术馆”的发展过程。在“博览会—美术展览—美术馆”的发展过程中,“展览”这种集市场活动、美育活动、公益活动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贯穿始终,逐渐将“展览”融入日常生活的广大民众成为民国美育活动的实践对象,呼吁美育普及的艺术家、教育家们则是民国美育活动的主体,在现代国家制度中建立起的行政和教育体系则是民国美育现代性的根本保障。二十世纪开始,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赛会,以及清末第一次全国性质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中“美术馆”的公开亮相,使“展览”这样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广大民众所知。早期以发展工商实业为目的的赛会和博览会便借助这一方式为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作了形式上的准备。南洋劝业会举办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一方面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博物馆、图书馆、动植物园和文物收藏的办公室,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计划纳入国家行政体系;另一方面以蔡元培为首的知识分子也在学习和传播西方美学和美育思想的过程中建立了艺术专科学校、积极推进艺术社团运动和艺术展览活动,将美育理想付诸于现实,为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作了观念上的准备。这个时期活跃的学校成绩展览会、艺术社团展览会、画家个人展览会等层出不穷,为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作了内容上的准备。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进入了民国“黄金十年”,政治、经济大局的逐步稳定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加之留学日本和欧美的艺术人才陆续归国,全国美术展览会历经坎坷终于顺利举办,民国的美术展览事业开始走向全盛时期。苏州美术馆和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美术馆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所美术馆成立之初就已经将现代美术馆要求中的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视为己任,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开启民智”、“改良国民”的作用。虽然全面抗战的爆发迫使美术展览事业戛然而止,但民国教育家、艺术家们在美育方面的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马敏,付海晏[5](2015)在《晚清商会与近代博览会》文中认为博览会是促进近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之一,在近代国际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振兴商务为己任的商会参与博览会,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配角到主角的发展过程。晚清商会对近代博览会的参与包括出洋参加国际博览会和在国内举办地方或全国性商品博览会两个方面,其中在1910年首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过程中,商会配合官方开展了大量活动,在展品征集、评比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为此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翘楚[6](2019)在《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南京丁家桥)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旧址(南京丁家桥)位于鼓楼区核心地段,现在为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和附属中大医院所在地。它伴随着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而开始兴起,之后历经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校址建设、日军占据、抗战结束后原中央大学医学院返宁复建、1949年后高校调整更名等几个时期。至今,校园内依然保持着自南洋劝业会留下的道路肌理和空间格局,并留有两栋民国时期历史建筑为实体遗存,校园周边已建设成人口密度大、功能复合的城市密集区。这一地段见证了南京城北自清末以来的发展,也见证了原中央大学医学院八十余年的历史传承。本文依托于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规划这一工程实践,总结丁家桥校区的历史和发展脉络,以历史调查、现场测绘、规划分析为基础,以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空间形态和周边道路为研究对象,对校区未来建设提出规划策略和设计方案。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论文选题、相关研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的历史沿革和空间演变;第三章,分析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场所特征及历史建筑单体;第四章,结合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提出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规划策略,从交通整合、空间重塑、建设时序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四个方面探讨设计方案;第五章,反思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展望。

邢鹏飞,黄宗贤[7](2019)在《错位的移植:南洋劝业会场馆设计新解》文中提出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是中国近代影响力较大的一次展览会,34个建筑场馆包罗了各种西洋建筑式样,如此轰轰烈烈的万国建筑群的主导建筑师却始终是个谜。本文通过对南洋劝业会相关历史文献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英资通和洋行是南洋劝业会的设计机构。若将建筑场馆看作会场展品,它们是一次被动的美学接受、盲目的风格选择、混乱的展品糅合。

马敏[8](2010)在《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

彭卿[9](2016)在《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1895-1924年的“美术”观念》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是当代“艺术”观念如何形成。是一篇以“美术”为关键词切入考察,与思想史结合,运用数据库关键词研究法,经统计与分析后,对“美术”观念的形成并转型为“艺术”观念的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多为技艺之意,“图画”是“艺术”之一。在洋务运动经世思想的影响下,本代表水墨丹青的“图画”转化为“图学”之意。1880年,“美术”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中国思想开始现代转型。伴随着维新变法的脚步,“美术”作为新事物被报刊新媒体大量引入中国。1900-1915年中国社会思想是中西二分二元论,“图画”又转变为“用器画”与“自在画”的意思,并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得以公共化。西学“美术”概念与中国儒学体系两者发生互动。因“立宪”思潮的作用,“美术”意味着现代理性精神与公德,成为普遍观念。在它的影响下,“图画”与“美术”之间建立起联系,诞生新词汇“美术图画”,而后又经历了去“图”化,演化出“美术画”概念。同时,在民族主义思潮下,中国以西学“美术”为参照系,整理与归纳出中国的“美术”。1915-1924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一个十年,“美术”成为了包含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和中国民族美术的造型艺术名词。在“美”的影响下,“艺术”的含义从侧重于技术的传统技艺之意转化为“美的技艺”,最终包含了“美术”。在观念层面,“艺术”取代了“美术”。中国“美术”观念的形成并转型为“艺术”观念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思想形成与转型的大结构是吻合的。

郑立君[10](2016)在《南洋劝业会场馆设计考论》文中提出南洋劝业会的大部分场馆设计对国外博览会场馆设计的模仿最为突出,其场馆设计是由中国人完成的,而非借助外国人之手。该会场馆设计可能是把1903年日本大阪第五回博览会作为最完善的参考样板,同时对其他国家博览会场馆设计也有所借鉴,总体上本会的场馆体现的是中外设计杂糅风格。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对国外博览会的场馆设计模仿、较多展馆中外合璧的设计样式与风格,反映出了20世纪初中国设计以模仿西方为主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中国设计本土化的思想萌生,同时也反映出了此时期以会展为介质的中外设计交流思想的初步发展。

二、关于南洋劝业会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南洋劝业会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1.3 研究的创新性
    0.2 已有相关研究述要
    0.3 关于本文研究的一些说明
        0.3.1“南京近代”在本文中的含义
        0.3.2 相关概念解释
        0.3.3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以前南京的商业区布局与商业建筑
    1.1 南京城史地特征与商业区布局
        1.1.1 城市格局与商业区分布
        1.1.2 城南水系与商业街市布局
    1.2 商业街市与小型临街商业建筑:南京传统商业空间的两种原型
        1.2.1 传统商业街市
        1.2.2 小型临街商业建筑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清及民国初年南京的商业街市与商业建筑(晚清~1927)
    2.1 概述:晚清至民国初年南京的商业区与商业街市
        2.1.1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区的变迁
        2.1.2 商业街市与小型临街商业建筑的发展特征
    2.2 下关开埠与商埠现代化
        2.2.1 下关地区的历史沿革与商业位势
        2.2.2 下关的商业街市与新商业建筑类型
        2.2.3 西风东渐的建筑形式:外廊样式
        2.2.4 小结
    2.3 清末新政与南洋劝业会
        2.3.1 南洋劝业会的背景
        2.3.2 南洋劝业会的缘起与筹备
        2.3.3 端方的现代化理想与劝业会场的布局与空间
        2.3.4 南洋劝业会的现代化空间体验
        2.3.5 聚珍赛奇:南洋劝业会的展品与陈赛
        2.3.6 南洋劝业会与南京城市改造及城市近代化
        2.3.7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商业区计划、旧城商业街区改造及商业设施建设(1927-1937)
    3.1 概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的商业概况及商业设施建设
        3.1.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社会与商业概况
        3.1.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市商业街区及商业设施发展概况
    3.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商业区计划
        3.2.1 《首都计划》前的商业区计划
        3.2.2 《首都计划》关于商业区与商业设施的计划
        3.2.3 《首都计划》后关于工商业区的计划
    3.3 新商业区的开辟与旧城商业街道的改造
        3.3.1 新街口银行及商业区规划及建设
        3.3.2 旧城商业街道的改造
    3.4 国货运动与南京的现代化商业设施(1927 年~1937 年)
        3.4.1 国货运动的背景及其发展
        3.4.2 国货陈列馆:宣传国货的大本营
        3.4.3 国货公司:政府导向的国货事业
        3.4.4 中央商场:抗战前“南京唯一之大规模商场”(1934 年~1936 年)
    3.5 社会改良类商业设施:大型菜场的建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占时期南京商业设施的改造与建设(1937-1945)
    4.1 背景:日军对南京城市商业设施的破坏
    4.2 概述:日占时期南京城市商业概况与商业设施建设
        4.2.1 日占时期南京社会及商业概况
        4.2.2 日占时期南京的商业设施建设与发展概况
    4.3 日本人创办的商业设施
        4.3.1“日人街”的划定
        4.3.2 日本连锁型百货商店的出现
        4.3.3 日本商人的市房改造与建设
    4.4 当局的商业设施改造与建设
        4.4.1 1938至1940年间的菜场、市房与简易市场的改造与建设
        4.4.2 1940年以后的市房建设
    4.5 中国商人创办的集中型商业设施
        4.5.1 内街式集中型商业设施:商场
        4.5.2 简易的集中型商业设施:市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商业设施的发展(1945~1949)
    5.1 概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城市商业概况与商业设施
        5.1.1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社会与商业概况
        5.1.2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城市商业区及商业设施发展概况
    5.2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商业街区的改良与建设
        5.2.1 既有商业区的改良计划
        5.2.2 市区的北拓:中山北路沿线建设
    5.3 国货运动与南京的现代化商业设施(1945 年~1949 年)
        5.3.1 国货运动的背景
        5.3.2 中央商场的改造与扩建(1945 年~1946 年)
        5.3.3 国货公司的复业与续办
        5.3.4 国货展览会的创办
    5.4 当局主办的大型商业设施
        5.4.1 下关热河路商场及菜场(1946 年~1947 年)
        5.4.2 八府塘菜场(1946 年~1947 年)
    5.5 商人创办的大型商场和市房
        5.5.1 商办的大型商业设施
        5.5.2 市房的营建与改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特征探析
    6.1 南京近代传统商业街市与小型临街商业建筑空间的现代化演绎
        6.1.1 传统商业街市的空间形式演绎及特征
        6.1.2 传统小型临街商业建筑的空间形式演绎及特征
    6.2 南京近代市房建筑的空间形式特征
        6.2.1 市房的建筑类型及其特征
        6.2.2 市房店面的商业元素
    6.3 南京近代大型商场建筑的空间形式特征
        6.3.1 大型商场的发展沿革
        6.3.2 大型商场的建筑空间形式探析
    6.4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的原因探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启示
    (一)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发展的历史轨迹综述
    (二)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的现代化发展特征
    (三) 认识和启示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2)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以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 聚物之所:会场、展馆与新型城市空间
二、 物以类聚:展品征集、分类与陈列
三、 格物致知:展品研究与物品的改良、进化
    (一)“天产品”与“人造物”:物品总体印象
    (二)传统物品之工艺改良
    (三)西艺、西技的参考与引进
    (四)国货、科普与观众:物之升华
结语

(3)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中、英文)
绪论
    一、选题旨趣
    二、研究史概述
    三、研究思路
    四、资料范围
第一章 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历程
    一、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兴起
    二、政府对近代博览会事业的推动
    三、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衰落
    四、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推动力量
第二章 陈琪与他的时代
    一、英才少年
    二、踏入仕途
    三、显绩东北
    四、名扬美洲
    五、英年早逝
第三章 陈琪与圣路易斯博览会
    一、晚清海关与国际博览会
    二、中国参与圣路易斯博览会
    三、陈琪与圣路易斯博览会
    四、近代中国国际博览会承办权的转移
第四章 陈琪与南洋劝业会
    一、首倡南洋劝业会
    二、对绅商的发动
    三、艰难的筹备
    四、南洋劝业会的举办
    五、南洋劝业会的影响
第五章 陈琪与巴拿马博览会
    一、众望所归的人选
    二、紧锣密鼓的筹备
    三、国民外交的发动
    四、与日本的激烈竞争
    五、最成功的出洋赛会
第六章 角色与作用:陈琪与张謇等在推动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
    一、张謇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
    二、端方、张人骏与南洋劝业会
    三、张静江与西湖博览会
    四、角色与作用
第七章 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之第一人
    一、潮流的涌动
    二、自身的认识
    三、官员的赏识
    四、商界的信任
    五、浙江的基础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大事记
附录2: 陈琪社会关系一览表
附录3: 近代中国重要博览会比较表
附录4: 近代中国参与主要世界博览会比较表
后记

(4)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及其美育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近代美术馆的萌芽
    第一节 清末南洋劝业会中的“美术馆”雏形
        一、南洋劝业会的筹备及举办
        二、南洋劝业会中的“美术馆”
        三、南洋劝业会的影响
    第二节 博览会:民国美术馆形式上的准备
        一、博览会与艺术展览的渊源
        二、清末民初博览会的机构设置
        三、清末民初国人眼里的博览会
第二章 中国近代美术馆的起步
    第一节 美育思想:中国近代美术馆观念上的准备
        一、蔡元培的“社会美育观”
        二、鲁迅的“美术传播观”
        三、林风眠的“艺术运动观”
    第二节 美术展览:中国近代美术馆内容上的准备
        一、民国初期美术展览盛况
        二、民国初期美术展览的内容分析
        三、民国初期美术展览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
    第一节 民国“黄金十年”与民国美术展览事业
        一、“黄金十年”前民国美术馆的基本情况
        二、“黄金十年”前民国美术馆的特征
        三、“黄金十年”间美术展览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术馆形成
        一、颜文梁与苏州美术馆
        二、严智开与天津市立美术馆
        三、民国美术馆的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中国近代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及其当代意义
    第一节 中国近代美术馆的美育功能
        一、开启民智,寓教于观
        二、改良国民,关怀人文
        三、馆校合办,促进研究
    第二节 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局限性及其当代意义
        一、美育思想的局限性
        二、美术馆自身的局限性
        三、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版目次
致谢

(5)晚清商会与近代博览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会对国际博览会的参与
二、商会与国内商品展览
三、商会与南洋劝业会的发起与组织

(6)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南京丁家桥)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工程实践文本图件
    1.历史建筑测绘
    2.历史建筑改造概念方案
    3.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规划过程方案
    4.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规划阶段成果方案
下篇 工程设计研究报告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历史研究
        1.3.2 规划设计研究
        1.3.3 综述总结
        1.4 典型案例分析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文献查阅
        1.6.2 实地测绘
        1.6.3 实例分析
        1.6.4 设计研究
        1.6.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历史沿革
        2.1 南洋劝业会时期(1910.6-1910.11)
        2.2 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时期(1935-1949)
        2.3 解放后时期(1949-至今)
        2.4 小结
    第三章 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历史场所及建筑单体研究
        3.1 历史场所
        3.1.1 历史场所特征
        3.1.2 历史场所保护
        3.2 历史建筑单体
        3.2.1 历史建筑概况及特点
        3.2.2 历史建筑价值评估
        3.2.3 历史建筑保护及修缮策略
        3.3 小结
    第四章 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现状与规划研究
        4.1 规划目标与策略
        4.1.1 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规划目标
        4.1.2 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规划策略
        4.2 交通体系整理与可达性研究
        4.2.1 校园及周边交通情况概述
        4.2.2 区域交通整合策略
        4.3 场地空间形态重塑
        4.3.1 门急诊空间
        4.3.2 高层科研教学空间
        4.3.3 相关案例
        4.4 建设时序研究
        4.5 历史建筑改造设计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设计反思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简介

(7)错位的移植:南洋劝业会场馆设计新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场馆设计的不同解释
二、被动的美学接受
结语

(9)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1895-1924年的“美术”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代“美术”观念的起源
    1.1 从经世“画图”到公共“图画”教育
    1.2 经世思想与“美术”的传入
    1.3 “二元论”思想形成与知识精英的“美术”观
第二章 从立宪到共和:“美术”观念的成熟
    2.1 绅士权利扩大化:公共空间的“美术”实践与精神追求
    2.2 中国美术学的建立与发展:“美术”与经学的碰撞
    2.3 共和思潮中的“真”与“美术”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美术”观念的演变
    3.1 民主思潮与蔡元培“美育”观念的演变
    3.2 “美术革命”与“美术”内容的变化
    3.3 科学主义与自由主义下美的艺术观之流行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一、1895-1924年重要“美术”消息
    二、《新青年》(1915-1924)中的“艺术”消息
    三、《北洋官报》(1901-1911)重要“图画”消息
致谢

(10)南洋劝业会场馆设计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四、关于南洋劝业会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研究[D]. 陈勐. 东南大学, 2018(05)
  • [2]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以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为中心[J]. 马敏. 近代史研究, 2020(05)
  • [3]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 谢辉. 浙江大学, 2005(03)
  • [4]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及其美育功能[D]. 朱蕊萌. 南京大学, 2020(02)
  • [5]晚清商会与近代博览会[J]. 马敏,付海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6]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南京丁家桥)空间设计研究[D]. 姜翘楚. 东南大学, 2019(06)
  • [7]错位的移植:南洋劝业会场馆设计新解[J]. 邢鹏飞,黄宗贤. 装饰, 2019(04)
  • [8]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马敏. 历史研究, 2010(02)
  • [9]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1895-1924年的“美术”观念[D]. 彭卿. 中国美术学院, 2016(02)
  • [10]南洋劝业会场馆设计考论[J]. 郑立君. 艺术百家, 2016(03)

标签:;  ;  ;  ;  ;  

南洋行业协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