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十五章 简单的电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周虎田[1](2019)在《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研究了一系列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出发,阐述了应用玩具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介绍了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研究综述:探讨了国内外在玩具教学有关的研究成果,界定了教育玩具的概念。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应用原则:提出了玩具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原则。第四章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按照玩具的教育功能,把涉及到初中物理知识的玩具,分成声、光、力、热、电磁学等五大类。在理论上探讨了玩具在新授课、实验课和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并在新课、实验课、复习课中,利用玩具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教学微案例。第五章玩具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的实践研究: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这个中心,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创新性地设计了9种自制玩具,并使用自制玩具,设计了两个教学设计案例。然后,应用设计的教案,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进一步研究了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意义。在此论文中,笔者做了以下创新性的工作:(1)对30余种初中学生喜爱的玩具,我们深度研究了它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功能,其中具代表性的玩具有:“空竹”、“悬浮陀螺”、“三色光屏”等,目的是让初中学生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和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我们也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计了9种深受初中学生喜爱的自制玩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玩具有:“电动飞雪、电流急急棒”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趣、好玩又富有物理教育意义。同时,我们还以一部分的玩具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效果良好的微案例。(2)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中心,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设计了两个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案例。在这些教学案例中,我们构建了一系列轻松有趣好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认识奇妙的物理现象和探究与玩具有关的物理知识。并通过教育实践论证了,这些教学案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马颖敏[2](2019)在《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教育改革趋势下,我国逐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写风格对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纷纷进行教材研究,以求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提供更合理的建议。近年我国关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逐年增加,涉及到人教版、北师大版、沪科版、苏科版、粤沪版等版本,苏科版是其中被比较较多的版本,笔者唯独未发现有关鲁科版教材对比的文献。鲁苏两毗邻省,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对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教材对比研究,既利于教材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教材,也能为教材修订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相关文献,总结出教材多从课程标准、呈现方式、教材内容等方面作对比,然后针对教材使用者和编者提出建议。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了两版本初中物理全套教材,从呈现方式、内容组织和内容选择方面作了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两版教材中的栏目和插图数量、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篇幅等作了统计。采用比较分析法,从表观到内容对鲁苏教材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内容呈现:苏科版教材结构值得借鉴,鲁科版封面的学科感染力、翻阅和查找的便捷程度有待提升;两版本教材都注重插图的引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对插图的引用最多,照顾到了物理初学者的心理特点,值得学习;两版本都侧重于通过简图呈现知识;苏科版侧重于学生实验栏目的呈现,鲁科版侧重于思考讨论类栏目的呈现。内容组织:苏科版在注重知识编排逻辑顺序的同时,定性分析和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尽量安排在八年级上册,兼顾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鲁科版教材呈现的知识体系也注重逻辑顺序,知识模块的安排上相对分散,对初学物理者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物理情感的引导有待提升。内容选择:苏科版科学探究内容覆盖面较广,鲁科版仅在热学和电与磁模块设置了与苏科版数量相当的科学探究;苏科版所选科学内容涉及的扩展知识面较广,结合科技前沿和系统工程方面的实例较多,利于学生眼界的扩展;鲁科版在内容的选取上,多结合学生周边的生活事例,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给教材修订和教师教学的建议:教材的呈现应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照片真实性和情境性、突出课标理念要求;知识的编排要兼顾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内容的选择要兼顾来源于学生的周边生活和生产、科技、工程、自然系统方面。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插图理解概念原理;知识讲授的顺序要兼顾科学逻辑性和初中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知识模块的学习顺序:讲解内容的选择上,兼顾学生眼界的扩展和结合生活理解概念和规律的便捷。
梁广星[3](2019)在《探究PhET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分析了仿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关背景,讨论了若干现行仿真实验软件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PhET仿真实验程序。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高中物理课本的物理实验进行分析,并以声学、热学、力学、光学、电学把物理实验分类,我们发现PhET仿真实验适合再开发并整合为离线软件包,可应用于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环境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了基于PhET仿真实验软件集合的再开发方法以及开发步骤。为了实现通用性,我们采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并集成封装成一个仿真实验合集,降低使用难度,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高中课本的部分物理实验进行模拟并取得了成功,表明基于PhET仿真实验的物理实验教学再开发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亦尽量还原实验步骤并保留实验截图,使其作为校本课程编辑的素材积累,希望能为对仿真物理实验感兴趣的师生们提供借鉴,为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际课堂教学中提供参考。
王青芬[4](2019)在《面向科学本质观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因此科学本质教学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启示。近年来,基于科学本质观培养的课堂教学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科学本质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还是停留在对科学本质教学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哲学等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了科学本质观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本质培养的教学。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科学本质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来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现状,结合调查结果并在收集、分析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本质培养显性化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随后以这些策略为指导,设计了三个具体教学案例,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在某中学选取2个学情相似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践研究。在实验中实验班采用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应用自编的《学生科学本质观形成性测评》和《初中学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两种研究工具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本质观前后测评,并利用SPSS、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变化情况及具体体现,用以检验科学本质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显性科学本质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尤其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相对性”、“创造性”、“非固定性”、“非权威性”、“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总结本次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践后所得出的结论,反思论文的不足,意在今后的继续研究中对基于科学本质观教学的实践进行不断深化和完善。
李金红[5](2018)在《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初中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当中,物理被公认为是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教育落后的边疆县,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对师生的困扰日益严重。通过本研究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本县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提高本县的教学质量。本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为依据把初中阶段的知识点按照章节顺序编制成问卷,对本县物理教师和九年级的学生先后进行问卷调查,用电子表格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在物理教学难点数量的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师生对于教学难点所在知识点的认同也不一致,教师对于教学疑难的认同度高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疑难程度的认同度,教师认为教学困难的知识点个数多于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知识点个数,教师认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认为的学习疑难问题是包含关系。初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与物理学科、学生、教师有关。初中物理教学疑难的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的困难,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动力源是教师。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笔者尝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方法,要消减疑难问题的数量,要化解疑难问题,更要从源头上控制疑难问题的产生。本文是有针对性的研究边疆县——河口县的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为需要解决相关问题的读者提供参考。
丁红[6](2019)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的比较与研究是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键问题之一,不仅是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纵观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不难发现其在逻辑编排与内容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介于目前许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一种版本教材进行备课,每每导致他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眼界受限、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尽人意,因此比较和研究几个版本教材相应内容的异同与优劣,既能为教师“博采众家之长、集群英之荟萃”,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提供帮助;又能为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笔者以初中物理教材人教2012版与教科2012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将两版本教材表层结构与它们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体现结合起来分析比较,由表及里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分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总结分析研究内容的现状,说明研究内容、目的、方法、意义与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第三章分析两版本教材表层结构,从教材体系结构分析,得出知识点编排有些许差异;在栏目设置上,表现出有共同特点:设置多个探究活动栏目,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等。在插图的运用上,人教版和教科版关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插图比重都非常大,但人教版对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教科版则对扩展性图片运用的更广泛。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人教版习题类型较少,教科版各类型的习题都有设置,尤其对理解型题的运用更深入。第四章是对教材深层结构的分析,具体从每部分栏目统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体现情况。在导学系统上,人教版对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全面、深入;在活动系统上,两版本教材对核心素养四个要素都有所体现,其中突出体现出“科学思维”、“实验探究”核心素养。在习题系统上,两版本教材都突出体现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核心素养;人教版的习题系统对核心素养体现的更全面、深入;教科版在特色栏目上,对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全面、深入。第五章是教材分析后的感悟和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林润颜[7](2018)在《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东莞SP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的社会是个知识和科技大爆炸时代,国民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众是否具备科学素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主席习进平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的教育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国民综合素质,具有实效性意义。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致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实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却依然存在着各种阻力。一方面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界仍存在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大部分初中生未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学科知识为己用,不能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等应用至实际生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中,这都体现了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相对欠缺。物理基于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因此,物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要务。本论文通过学习、借鉴前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相关的理论及成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方法,结合自身从教多年的经验及思考,以东莞SP中学为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剖析中学生科学素养欠缺的原因。重新从四个维度对“科学素养”进行定义: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笔者在本论文中以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为视角,围绕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四个维度,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和“物理实验特点”两个层面,对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进行思考及探索,致力于通过物理实验操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有效调动初中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初中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生整体的科学素养。
梁旭[8](2020)在《科学思维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思维,物理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放在重要位置。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纽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科学思维素养势必要在教材、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因此,分析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的初衷就是探寻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将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素养与物理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梳理呈现物理教材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素养。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科学思维素养的有关内容为依据,制定分析标准。研究过程中用到了文献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阅读、分析、整理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科学思维的相关研究,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四要素,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体现的科学思维各要素做出可操作性界定。(2)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一线物理教师对科学思维的认识、态度以及教师对教材中体现科学思维素养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教材分析提供参考。(3)依据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可操作性界定,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统计科学思维素养各要素的体现频数,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结果进行分析。(4)针对研究结果,对教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出教学建议,同时对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看,科学思维素养在三本教材中体现频数由多到少依次是“科学论证”、“科学推理”、“模型建构”、“质疑创新”。教材中“质疑创新”体现频数比较少,与其他要素差距较大。(2)从科学思维四要素的角度来看,教材中体现的“模型建构”绝大多数是构建完成的模型,缺少让学生自己建构模型的内容;教材中有关“科学推理”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比例推理”,说明教材比较注重学生计算推理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科学论证”内容体现方式比较丰富;教材中“质疑创新”要素体现频数少,“创新”要素体现方式单一。(3)从教材中不同课型角度来看,教材中不同课型体现的科学思维四要素的结构有很大差距,说明了不同课型对科学思维体现的侧重点不同。概念课中“科学推理”体现最多,规律课和实验课中“科学论证”体现得最多。(4)从不同物理内容角度来看,科学思维各要素在不同物理内容中体现的频数差距很大,“物质与声、光现象”中“科学推理”体现最多,其他内容中“科学论证”体现得最多。总体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比较均匀,“电与磁”这部分内容体现的科学思维素养稍多一点。(5)从教材不同栏目角度来看,不同栏目中总体科学思维素养体现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科学思维素养在“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体现频数最多。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最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素养为依据,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进行研究,力求从多角度,多方面勾画出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的体现现状。虽然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是依据三维目标编写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发展。由此可以预想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即将以核心素养为框架推行。基于新课标中科学思维素养对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体现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新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都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吴忠轩[9](2020)在《人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教材作为承载课程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材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呈现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任务,对实现物理教学目标,体现物理教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过去我国“一个大纲,一本教材”的政策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这之后我国的教材发展到了现在的“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多种版本的物理教材,本文以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201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两种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为人教版、沪科版),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教材的课程理念、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两种教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人教版和沪科版两个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归纳总结了两版本教材在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比较结论如下:人教版教材侧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材内容较为详细,形式较为丰富,注重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系统地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善于通过感知、描述、分析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注重物理学史对实验内容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物理课程的人文理念。沪科版教材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知识体系系统性不强,教材的知识面较广,实用性较强,内容较为浅显。注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经历探究过程得出实验结论。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强调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为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建议如下:人教版和沪科版两版本教材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各有优点,也各有特色。对于人教版,笔者的建议是在结构的安排既要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要兼顾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材的引入时,图片素材要有特色,文字阐述要简洁,真正发挥图片和文字素材的引导作用。同时,除了文字、图片素材的引入外,可适当使用一些小实验和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习题中,简答题等理解性题目所占比例过大,缺乏操作的可行性,应适当增加选择题、填空题等应用型题目。对于沪科版,笔者的建议是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要兼顾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要充分考虑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材中的素材要尽量贴近生活,教学中的小活动、小实验可适当增加。
林士涵[10](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研究是结合当前教育界最前沿提出的核心素养理论为主要依据,对初中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体系开展有关研究。由于物理学科在整个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中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有其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并且物理学科本身也是极具特色的,尤其是在逻辑思维领域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有关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物理学科思考问题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物理思想方法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要求中、物理学科的设置中以及在最基本的培养受教育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教材分析法,并在研究中与一线教师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借鉴教育一线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主要参考方向,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针对初中物理所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思想方法体系进行了筛选与汇总。在研究中最终确定下来的最基本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有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比值法、图像法、几何法、对称法、比较法、类比法以及逻辑思维法,研究中都会有对每一种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以及高频考点中的应用进行了剖析,最终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一定体系的研究结果。
二、第十五章 简单的电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十五章 简单的电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科学玩具的界定 |
2.2 国外研究动态 |
2.2.1 科学玩具的发展 |
2.2.2 科学玩具的教育价值研究 |
2.3 国内研究动态 |
2.3.1 科学玩具发展 |
2.3.2 科学玩具的教育价值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和应用原则 |
3.1 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1.2 多元智能理论 |
3.1.3 杜威的“做中学” |
3.1.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理念 |
3.2 应用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娱乐性原则 |
3.2.3 探究性原则 |
3.2.4 创新性原则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4.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玩具的分类 |
4.1.1 声学玩具 |
4.1.2 光学玩具 |
4.1.3 力学玩具 |
4.1.4 热学玩具 |
4.1.5 电磁学玩具 |
4.2 玩具在新课讲授中的应用 |
4.2.1 玩具在引入新课时的应用 |
4.2.2 玩具在构建教学活动时的应用 |
4.3 玩具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4.3.1 玩具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
4.3.2 玩具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
4.3.3 玩具在课外实验中的应用 |
4.4 玩具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玩具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的实践研究 |
5.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玩具的设计案例 |
5.1.1 自制的课堂教学玩具举例 |
5.1.2 《重力》的实践教学案例 |
5.1.3 《两种电荷》的实践教学案例 |
5.2 玩具应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
5.2.1 问卷调查及结论 |
5.2.2 访谈及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主要结论 |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1 |
附录2:学生调查问卷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2)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材 |
2.1.2 教材的性质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为主义心理学 |
2.2.2 认知主义心理学 |
2.2.3 建构主义心理学 |
第三章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
3.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结构的对比分析 |
3.1.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封面和封底的对比 |
3.1.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引言的对比 |
3.1.3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目录与正文的对比 |
3.1.4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附录与后记的对比 |
3.1.5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刊印排版细节的对比 |
3.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插图的对比分析 |
3.2.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插图数量的对比 |
3.2.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插图分类的对比 |
3.3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栏目的对比分析 |
3.3.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栏目内容的对比 |
3.3.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栏目数量的对比 |
第四章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组织的对比分析 |
4.1 苏科版教材的内容组织 |
4.1.1 苏科版教材的编写结构 |
4.1.2 苏科版教材的内容篇幅 |
4.2 鲁科版教材的内容组织 |
4.2.1 鲁科版教材的编写结构 |
4.2.2 鲁科版教材的内容篇幅 |
4.3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组织的对比 |
4.3.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编写结构的对比 |
4.3.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篇幅的对比 |
第五章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 |
5.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科学探究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 |
5.1.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对科学探究要素介绍的对比 |
5.1.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对科学探究内容选择的对比 |
5.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科学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以物质为例 |
5.2.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节标题选择的对比 |
5.2.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知识内容选择的对比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建议 |
6.1 研究总结 |
6.1.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的共同点 |
6.1.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的不同点 |
6.2 建议 |
6.2.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6.2.2 对教材使用的建议 |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探究PhET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仿真实验研究进展 |
1.2.1 国内仿真实验研究进展 |
1.2.2 国外仿真实验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PhET仿真程序简介 |
2.1 PhET仿真程序发展现状 |
2.2 PhET仿真程序使用方法 |
2.2.1 物理仿真实验中JAR包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
2.2.2 物理仿真实验中HTML数据源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
2.3 PhET仿真实验的再开发性 |
2.3.1 物理仿真实验数据包集合页面的开发 |
2.3.2 PhET仿真实验再开发具体步骤 |
2.4 PhET仿真实验总体设计思路 |
2.4.1 PhET仿真实验再开发程序的界面设计 |
2.4.2 仿真实验理论设计结构模型 |
2.4.3 仿真实验集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章 中学教材实验部分解析 |
3.1 声学部分 |
3.1.1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学实验 |
3.2 力学部分 |
3.2.1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 |
3.2.2 人教版高中物理力学实验 |
3.3 热学部分 |
3.3.1 人教版初中物理热学实验 |
3.3.2 人教版高中物理热学实验 |
3.4 光学部分 |
3.4.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学实验 |
3.4.2 人教版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
3.5 电学部分 |
3.5.1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实验 |
3.5.2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
第四章 PhET仿真实验的实践研究 |
4.1 运动 |
4.1.1 运动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1.2 运动版块仿真实验模拟示例 |
4.2 声音、振动、波 |
4.2.1 声音、振动、波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3 功、能量、功率 |
4.3.1 功、能量、功率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3.2 功、能量、功率版块仿真实验模拟示例 |
4.4 热学 |
4.4.1 热学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4.2 热学版块仿真实验模拟示例 |
4.5 量子现象 |
4.5.1 量子现象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6 光和辐射 |
4.6.1 光和辐射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6.2 光和辐射版块仿真实验模拟示例 |
4.7 电场、磁场、电路 |
4.7.1 电场、磁场、电路版块主页界面设计 |
4.7.2 电场、磁场、电路版块仿真实验模拟示例 |
4.8 Java仿真实验对PhET仿真实验的补充 |
4.8.1 Java仿真实验的储备 |
4.8.2 Java仿真实验模拟示例 |
4.9 PhET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 |
5.3 研究的成功、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个必做实验 |
附录二 PhET应用实况 |
附录三 PhET仿真实验界面相关代码 |
(4)面向科学本质观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一、论文研究内容 |
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科学 |
二、科学本质观 |
三、初中生科学本质观内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科学哲学基础 |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中生科学本质观理解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及思路 |
第二节 学生科学本质观测评的设计 |
一、初中生科学本质观问卷调查设计 |
二、初中生科学本质观访谈设计 |
第三节 初中生生科学本质观测评的结果分析 |
一、初中学生科学本质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初中生科学本质观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面向科学本质观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初中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初中物理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策略 |
一、充分挖掘教材及学史中科学本质的教学内容 |
二、创设具有认识论水平的情境 |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交流活动 |
四、课后作业关注科学本质 |
第三节 教学案例 |
一、概念课教学案例——《两种电荷》 |
二、实验课教学案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
三、规律课的教学案例——《焦耳定律》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本质观培养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实验的设计 |
一、实践的目的 |
二、对象的选取 |
三、时间安排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一、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形成性测评》的分析 |
二、对《初中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物理科学本质显性化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二、教师开展科学本质教学建议 |
第二节 反思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学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前、后测) |
附录2 :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性测评 |
致谢 |
(5)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1节 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原因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缘由 |
1.1.3 选题的意义 |
第2节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教学 |
1.2.2 疑难 |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关于解决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 |
1.3.2 国内关于解决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 |
第4节 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调查的实施与统计 |
第1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问卷调查的实施 |
2.1.1 问卷调查的对象 |
2.1.2 问卷的编制 |
2.1.3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
第2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
2.2.1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教师问卷调的统计结果 |
2.2.2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 |
2.2.3 教师教学疑难问题与学生学习疑难问题的比较分析 |
2.2.4 学生物理学习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查统计 |
第3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2.3.1 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
2.3.2 教师对学生学习有疑难的问题把握不够准确 |
2.3.3 学生自身因素对于物理学习造成疑难 |
第3章 应对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
第1节 解决初中物理疑难问题的理论依据 |
3.1.1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要理论 |
3.1.2 学习理论 |
3.1.3 学习策略 |
3.1.4 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
第2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
3.2.1 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
3.2.2 物理学史,应用信手拈来 |
3.2.3 重视实验 |
3.2.4 板书、板画要规范 |
3.2.5 搜集更多的方法 |
3.2.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第4章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中外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1.3 研究说明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1.3.4 研究方法 |
1.3.5 创新之处 |
1.3.6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
2.1.1 认知发展理论 |
2.1.2 初中生的认知教育 |
2.2 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
2.3.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2.3.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
3 教材表层结构比较研究 |
3.1 两版本教材体系结构比较研究 |
3.1.1 两版本教材章、节比较 |
3.1.2 两版本教材章、节编排顺序比较 |
3.1.3 两版本教材特色内容比较 |
3.1.4 两版本教材体系异同点 |
3.2 人教版与教科版栏目设置比较 |
3.2.1 两版本教材栏目介绍 |
3.2.2 两版本教材栏目数量统计 |
3.2.3 两版本教材探究活动比较 |
3.2.4 “STS”与“走向社会”比较分析 |
3.3 两版本教材插图比较 |
3.3.1 人教版插图数量分析 |
3.3.2 教科版插图数量分析 |
3.3.3 两版本教材插图比较分析 |
3.4 两版本教材习题比较 |
3.4.1 两版本教材习题数量比较 |
3.4.2 两版本教材习题性质比较 |
3.5 本章总结 |
4 教材深层结构比较研究 |
4.1 “物理核心素养”研究方法 |
4.2 两版本教材声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
4.2.1 两版本教材声学部分结构概况 |
4.2.2 声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2.3 声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2.4 声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2.5 声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3 两版本教材光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
4.3.1 两版本教材光学部分结构概况 |
4.3.2 光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3.3 光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3.4 光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3.5 光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4 两版本教材热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
4.4.1 两版本教材热学部分结构概况 |
4.4.2 热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4.3 热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4.4 热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4.5 热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5 两版本教材力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
4.5.1 两版本教材力学部分结构概况 |
4.5.2 力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5.3 力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5.4 力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5.5 力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6 两版本教材电磁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
4.6.1 两版本教材电磁学部分结构概况 |
4.6.2 电磁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6.3 电磁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6.4 电磁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6.5 电磁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
4.7 本章总结 |
5 总结 |
5.1 基于初中物理人教版与教科版教材分析的反思 |
5.2 对教师教学与教材修订的建议 |
5.2.1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5.2.2 对教材修订的建议 |
5.3 论文不足及改进方法 |
5.3.1 写作中的不足之处 |
5.3.2 改进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东莞SP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
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三、基于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思考 |
四、基于多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验的总结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
二、科学实验 |
三、初中物理 |
第三节 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
一、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
二、挖掘物理实验对培养科学素养的独特价值 |
三、帮助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并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统计情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文献综述 |
二、科学素养的培养文献综述 |
三、初中物理实验培养科学素养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教育学理论 |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 |
四、教育管理学 |
第三章 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内容 |
一、基本情况介绍 |
二、调查问卷的原则 |
三、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归因分析 |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二、初中物理实验现状存在问题 |
三、物理实验操作的困境及归因 |
四、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归因 |
第四章 利用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
第一节 基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
一、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 |
二、整合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 |
三、通过展示实验成品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
四、建立评价体系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
五、借助期望效应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
第二节 基于物理实验特点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
一、结合按功能分类的实验操作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
二、结合按性质分类的实验操作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
三、结合按情境分类的实验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
第五章 结果与反思 |
一、效果分析 |
二、实践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
附录2 初中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
附录3 2017-2018年度SP中学初二ABC各班成绩表 |
致谢 |
(8)科学思维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性 |
1.1.3 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作用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思维 |
2.1.2 物理思维 |
2.1.3 科学思维的内涵 |
2.1.4 科学思维方法 |
2.2 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关于科学思维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科学思维的研究 |
2.2.3 关于人教版物理教材的研究综述 |
2.2.4 关于科学思维在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设计 |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 |
3.1.2 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 |
3.2 研究思路 |
3.3 科学思维素养分析标准的界定 |
3.3.1 模型建构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
3.3.2 科学推理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
3.3.3 科学论证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
3.3.4 质疑创新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
3.4 信度分析 |
3.5 量化处理 |
3.6 定性分析 |
3.7 对教师进行科学思维素养的认识调查 |
第4章 教师问卷调查 |
4.1 调查对象 |
4.2 调查问卷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章 科学思维素养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分析 |
5.1 案例分析 |
5.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文本分析 |
5.1.2 《牛顿第一定律》文本分析 |
5.1.3 《阿基米德原理》文本分析 |
5.2 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
5.2.1 模型建构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
5.2.2 科学推理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
5.2.3 科学论证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
5.2.4 质疑创新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
5.2.5 科学思维四要素在教材中的整体体现情况 |
5.3 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课型中的体现情况 |
5.3.1 科学思维素养在概念课中的体现分析 |
5.3.2 科学思维素养在规律课中的体现分析 |
5.3.3 科学思维素养在实验课中的体现分析 |
5.4 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情况 |
5.4.1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物质与声现象、光现象”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
5.4.2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运动和力”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
5.4.3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能量与社会”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
5.4.4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电与磁”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
5.5 教材中主要栏目的科学思维素养体现情况 |
5.5.1 “想想议议”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 |
5.5.2 “想想做做”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
5.5.3 “演示”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
5.5.4 “实验”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
5.5.5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数量及分布 |
6.1.2 不同视角下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情况 |
6.2 建议 |
6.2.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6.2.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6.3 研究的创新点 |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内容梳理 |
致谢 |
(9)人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两套教材的结构比较分析 |
3.1 教材结构体系比较分析 |
3.2 教材章节呈现比较分析 |
3.3 教材栏目设置比较分析 |
3.4 实验内容比较分析 |
3.5 习题比较分析 |
第4章 两套教材的内容比较分析 |
4.1 力学部分比较分析 |
4.2 热学部分比较分析 |
4.3 声学部分比较分析 |
4.4 光学部分比较分析 |
4.5 电磁学部分比较分析 |
第5章 总体比较结论与建议 |
5.1 比较结论 |
5.2 思考与建议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解读 |
第一节 物理学思想方法介绍 |
第二节 数学思想方法介绍 |
第三节 逻辑思维方法介绍 |
第二章 物理学思想方法 |
第一节 控制变量法 |
第二节 理想实验法 |
第三节 理想模型法 |
第四节 转换法 |
第五节 等效替代法 |
第六节 整体法与隔离法 |
第三章 数学思想方法 |
第一节 比值法 |
第二节 图象法 |
第三节 几何法 |
第四节 对称法 |
第四章 逻辑思维方法 |
第一节 比较法 |
第二节 类比法 |
第三节 逆向思维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第十五章 简单的电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周虎田.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2]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D]. 马颖敏. 扬州大学, 2019(02)
- [3]探究PhET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 梁广星. 广州大学, 2019(01)
- [4]面向科学本质观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 王青芬.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D]. 李金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6]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D]. 丁红.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基于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东莞SP中学为例[D]. 林润颜. 深圳大学, 2018(01)
- [8]科学思维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D]. 梁旭. 河南大学, 2020(02)
- [9]人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D]. 吴忠轩.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D]. 林士涵.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