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上神经损伤96例针刺治疗

膝上神经损伤96例针刺治疗

一、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96 CASES OF SUPERIOR CLUNEAL NERVE INJURY(论文文献综述)

宁彩霞[1](2021)在《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张永轩[2](2021)在《综合针法结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梁冬媚[3](2021)在《壮医“经筋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娜[4](2021)在《齐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慧敏[5](2021)在《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显效机理,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外敷组和针药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过程中,针刺组、针药组各脱落1例,最后完成88例。三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分组治疗。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中药外敷组予以中药外敷覆盖于患侧肩部疼痛部位;针药组予以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6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运用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血清IL-1β测定值对三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及治疗前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三组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血清IL-1β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可比;2.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血清IL-1β测定值前后比较,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3.组间比较:针刺组与中药外敷组治疗后的评分结果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针刺组评分结果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针药组与中药外敷组评分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针药组疗效与其他两组相比更能显着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4.疗效比较: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中药外敷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1%,三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针刺组及中药外敷组。结论:针药组通过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患者血清IL-1β水平,达到减轻肩关节疼痛的目的,且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中药外敷组,值得临床应用。

唐安琪[6](2021)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探索针灸治疗本病的合理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本课题纳入标准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入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基础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的方法,均留针30min,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2周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3、观察指标:以简易Fugl-Meyer评分(Fug1-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由一名独立受过训练的针灸科医师进行客观评价。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认为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试验期间,最终60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1、患者基本资料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疾病类型进行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评分量表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在治疗前的FMA、CSI、MBI、MAS量表评分的数据数据对比,两组之间的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两组评分量表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FMA、CSI、MAS以及MBI量表评分均显着提高,且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提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4、以MAS痉挛分级评分作为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1、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治疗均能够显着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降低肢体的肌张力和痉挛程度,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要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且能显着提高患肢的活动能力,降低痉挛程度以及肌张力,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3、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易于推广,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提出新的治疗方案。

朱聪颖[7](2021)在《基于正交试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选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基于各版诊断标准中涉及的症状纳入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分析针刺治疗CEH的取穴规律。2运用复杂网络拓扑分析法构建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子网络图,得到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3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腧穴特异性和不同刺激量对针刺治疗CEH的影响,得到针刺治疗CEH的最优方案。方法1全部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及纸质版文献。搜索方法以各版诊断标准提出时间为节点,以诊断标准中提出的症状为检索词,搜索针刺治疗CEH的相关文献,建立腧穴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中CONTIF算法分析针刺治疗CEH的腧穴频数、归经及特定穴规律。2基于腧穴数据库中的处方构建腧穴关系数据库,设置复杂网络软件Cytoscape中自由度、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等拓扑参数,构建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子网络,对该网络图进行挖掘,得到的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因素。3纳入符合本课题要求的患者,采用L9(34)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核心腧穴、针具粗细、行针与否及针刺频率作为本研究的四个因素,各取其三水平,按正交表进行试验。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为9组,每组3人进行重复试验。所有患者均针刺阿是穴作为基础治疗,并施以对应因素水平方案进行针刺治疗。运用SPSS22.0及正交设计助手对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变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直接对比、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以筛选出针刺治疗CEH最优方案。结果1针刺治疗CEH的腧穴频数排名前10名穴位是:风池、天柱、颈夹脊穴、阿是穴、合谷、百会、太阳、完骨、太冲、率谷;穴位归经频数最高的前3位是:足少阳经、足太阳经及督脉。特定穴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位是:交会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2基于复杂网络拓扑分析挖掘出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是:风池、天柱、颈夹脊穴、合谷、百会、太冲。3按照正交试验方案治疗后,通过直接对比,各组VAS、NDI评分的—X±s均下降,且治疗前后各组VAS及DNI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9组方案都可以起到镇痛及改善日常生活水平的作用。直观分析:治疗1疗程后,依据VAS评分,四个因素重要性依次为:针刺取穴、针具粗细、针刺频率、行针与否,其中针刺取穴及针具粗细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最优水平为:风池、天柱、0.30mm针灸针、不行针或行针1次、针刺频率为5次/周。改善CEH疼痛指数的最优方案为:取风池、天柱穴,选择0.30mm的针灸针,每周针刺5次,不行针或行针1次。治疗1疗程后,依据NDI评分,四个因素重要性依次为:针刺频率、针刺取穴、行针与否、针具粗细,其中针刺频率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最优水平为:颈夹脊穴、百会、0.30mm针灸针、不行针、针刺频率为7次/周。改善CEH颈椎功能障碍的方案:每周针刺7次,取颈夹脊穴、百会穴,不行针,选择0.30mm的针灸针。结论镇痛效果最优的方案是:取风池、天柱穴,选择0.30mm的针灸针,每周针刺5次,不行针或行针1次;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最优针刺方案是:每周针刺7次,取颈夹脊穴、百会穴,不行针,选择0.30mm的针灸针。

温菁婷(Wassana Boonjing)[8](2021)在《膝三针结合泰式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膝关节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并在中老年人群中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全球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也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非常重要任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膝三针结合泰式穴位按摩对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这个治疗方法和途径来让更多的泰国人认识到中医药和针灸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泰国的中医药科学发展作出贡献。本人之前在硕士课题研究中,选用泰式穴位按摩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不错的疗效。因此进一步采用膝三针结合传统泰式穴位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人查泰国资料当中,发现有很多研究已证明,泰式按摩能降低疼痛并对多种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传统泰式按摩具有数百年历史,其基本技术以印度医学阿育吠陀和瑜伽为基础,代代相传至今。现代泰医按摩是一门有理论基础指导的科学技艺。然而在国际上对这门传统技艺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将介绍传统泰式按摩手法的特点和背景,并观察其结合膝三针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而客观地评价其组合的疗效。方法:临床研究项目方案按照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等选出108例病例,对于三组的RCT研究,在计算样本量时,需先进行两两组间的样本量计算,将P值校正为0.017。最终选择两两组间计算样本量的最大值。本研究中根据既往的研究表明,我们将对照组1和治疗组有效率的差异定为10%,对照组2和治疗组有效率的差异定为15%,对照组1对照组2有效率的差异定为6%。利用pass15(power=0.1,P=0.017,Coefficient of Variation=0.50,双侧检验)计算,6%对应的计算量为最大值,及N1=N2=N3=30。估计脱失率为20%,每组需36例,三组共为108例。对108例预合格中老年膝关节炎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一(随机数为1)、对照组二组(随机数为2)和治疗组(随机数为3)。对照组一组患者均选用膝三针针刺方法,对照组二组用泰式穴位按摩手法组,治疗组膝三针针刺完后加上泰式穴位按摩手法。各组均隔天治疗一次,1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进行OKS膝关节疼痛评定、Vas疼痛评定、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及Womac量表问卷评定,从而判定疗效。结果:将纳入标准的108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病患者随机分成为三组。研究期间无脱落、剔除的个案,本临床研究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卡方检验。在三组患者性别比较中,X2=1.299,P=0.522,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间的频率分布相同,即性别分布的基线是均衡的。以P>0.1认为变量符合正态性分布,基于正态性检验的结果来看,各个组间变量的正态性的分布不一致,为了更好的统一分析,选用M(P25,P75)和秩和检验来描述及分析变量。(1)Oxford knee score膝关节疼痛评定分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组之间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Oxford knee score得分的比较中,不同组别中 Oxford knee score 治疗前,Oxford knee score 第一个疗程后,Oxford knee score第二个疗程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0.941,P=0.625;H=0.001,P=1.000;H=1.476,P=0.478)。即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Oxford knee score得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一致的,没有差异。采用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前后治疗的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结果发现,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减轻,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并减少膝关节疼痛而改善行走的状态。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一组和对照组二组增加更为显着。膝三针结合了泰式穴位按摩手法对于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减轻。对本临床膝骨关节炎患者研究的疼痛症状更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局部功能活动层度恢复。(2)在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VAS问卷评分得分中,不同组别中VAS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第二个疗程后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4.788,P=0.091;H=0.223,P=0.895;H=0.198,P=0.906)。即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VAS得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一致的,没有差异。采用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治疗前后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三组VAS疼痛评分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均下降,分数越少疼痛越轻,临床疼痛症状均有改善。(3)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评分在三组之间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比较中,只有治疗前的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评分统计学有意义P<0.05,P-0.037,两两比较(Bonferroni方法)的结果显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及对照组1和治疗组间比较存有差异(P分别为:0.027,0.025),其他组患者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H=2.483,P=0.289;H=0.171,P=0.918)。采用 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治疗前后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变化角度接近180°表示为0无疼痛(141°-180°)膝关节活动功能越恢复正常。(4)WOMAC评分在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WOMAC得分的比较中,不同组别中WOMAC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第二个疗程后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0.359,P=0.835;H=1.267,P=0.531;H=0.279,P=0.870)。即对患者采取的的不同的治疗方式WOMAC指标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一致的,没有差异。采用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前后治疗的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一及对照组二WOMAC评分均降低,从WOMAC问卷评分解意膝关节炎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膝部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恢复而膝关节疼痛度减轻。(5)因愈后是有序分类变量,所以选用秩和检验,经检验,Z值为2.057,P=0.358>0.05。整体而言三种治疗方案的预后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分析:根据临床疗效统计,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为6例(16.67%),显效18例(50.00%),有效10例(27.78%),无效2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一患者临床治愈为4例(11.11%),显效17例(47.22%),有效10例(27.78%),无效5例(13.89%),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二患者临床治愈为3例(8.33%),显效15例(41.67%),有效11例(30.56%),无效7例(19.44%),总有效率为80.56%。经统计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本临床研究课题统计学分析表示,膝三针针刺法、泰式穴位按摩法及膝三针结合泰式穴位按摩均可改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关节疼痛,VAS疼痛评分减低、疼痛减轻。膝关节活动功能角度与走路行步接近正常活动度。本研究仅针对中老年膝关节炎的治疗前三组统计学无差异,但是膝三针结合合了泰式穴位按摩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膝三针疗法和单纯用泰式穴位按摩,疼痛方面疗效比较明显。单纯膝三针疗法疼痛减轻但无放松效果,而单纯泰式穴位按摩手法患者虽觉得舒服,局部放松但疼痛未能完全缓解。以上为膝三针和泰式穴位按摩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炎提供客观依据,结论不宜延伸到其他疾病的治疗。

郑晓珊[9](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真实世界环境下针灸综合疗法干预中风病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真实医疗环境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收集中风患者414例,其中,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6例,中风未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8例,所有病例均源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中风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采用针灸综合疗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及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风伴假性球麻痹患者和中风无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变情况,并通过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分析中风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1)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疗效分析Z值=-11.937,P=0.000(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痊愈57(27.70%)人,显效39(18.93%)人,有效82(39.80%)人,无效28(13.59%)人,总有效率为86.41%。(2)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轻度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疗效分析Z值=-7.061,P=0.000(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痊愈24(34.29%)人,显效13(18.57%)人,有效25(35.71%)人,无效8(11.42%)人,总有效率为88.58%。(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度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疗效分析Z值=-9.440,P=0.000(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痊愈32(24.62%)人,显效24(18.46%)人,有效55(42.30%)人,无效19(14.61%)人,总有效率为85.39%。(4)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的AL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ALB<35g/L有68例,治疗后ALB<35g/L的有53例;无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的AL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ALB<35g/L的有58例,治疗后ALB<35g/L有48例。(5)假性球麻痹组的治疗前后H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HB<115g/L有28例,治疗后HB<115g/L有12例;无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H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前HB<115g/L有28例,治疗后HB<115g/L有23例。(6)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无假性球麻痹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7)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组和无假性球麻痹组之间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无统计学差异(P=0.360>0.05,P=0.802>0.05)。(8)脑梗死后发生假性球麻痹组和未发生假性球麻痹组的患者的NIHS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9)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组和无假性球麻痹组在ALB和H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0.05,P=0.536>0.05)。(10)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后,两组在NIHS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7>0.05)。结论:(1)针灸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2)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司林阁[10](2021)在《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意从临床疗效方面观察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 MT)联合针刺疗法(acupuncture therapy A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要求,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AT组和MT+AT组。AT组在接受内科、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30min针刺治疗;MT+AT组在AT组的基础上加30min镜像疗法。两组患者均1次/天,5天/周,共2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侧上肢进行简易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肱二、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 EMG),肘屈曲时协同收缩率(C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并对试验结果运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肱二、三头肌i EMG及CR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组内比较结果: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肱二头肌i EMG两组较治疗前都有明显增高(P<0.01);患侧肱三头肌i EMG两组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患侧上肢CR减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AT+MT组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肱二头肌i EMG高于AT组(P<0.05);AT+MT组肱三头肌i EMG高于A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MT组患侧CR低于AT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具有增益作用,能够改善屈肘时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之间的协调性。

二、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96 CASES OF SUPERIOR CLUNEAL NERVE INJUR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96 CASES OF SUPERIOR CLUNEAL NERVE INJURY(论文提纲范文)

(5)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结果
4.安全性分析
5. 讨论
6.问题与展望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综述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B: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
    附录 C: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6)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中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材料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事件的评估、处理和记录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学对脑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机制的研究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认识
    3 立题理论依据
    4 临床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正交试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选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CEH的取穴规律探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文献筛选标准
        2.3 针刺治疗CEH腧穴数据的建立
    3 腧穴数据库分析
        3.1 高频腧穴分析
        3.2 归经频数分析
        3.3 特定穴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构建CEH核心腧穴网络图的研究
    1 复杂网络研究
        1.1 拓扑分析概念
        1.2 建立Cytoscape数据库
    2 腧穴配伍网络图
        2.1 整体腧穴网络图构建
        2.2 核心腧穴子网络图构建
    3 核心腧穴子网络图分析方法
    4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正交试验针刺治疗CEH的方案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基本治疗
    3 正交试验
        3.1 正交试验中腧穴因素确定
        3.2 正交实验设计
        3.3 随机分组
        3.4 盲法原则
    4 治疗方法
        4.1 取穴方法
        4.2 针具的选择
        4.3 操作
        4.4 疗程
        4.5 CEH患者健康宣教
    5 观察评价内容
        5.1 基线资料
        5.2 疗效性指标
        5.3 安全性评价指标
        5.4 观察时点说明
    6 统计分析
        6.1 统计分析方法
        6.2 重要参数
    7 研究结果
        7.1 基线资料分析
        7.2 治疗前后VAS、NDI评分比较
        7.3 治疗后 1 疗程后 VAS、NDI评分直观分析
        7.4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 CEH的研究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CEH的研究
        1.2 祖国医学对CEH的认识
    2 针刺治疗CEH的腧穴规律研究
        2.1 文献录入方法选择
        2.2 CEH相关文献研究状况
        2.3 腧穴规律研究方法汇总
        2.4 文献研究结果分析
    3 核心腧穴子网络图研究
        3.1 采用复杂网络拓扑分析的重要性
        3.2 核心腧穴研究
    4 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4.1 选择正交试验优势
        4.2 试验因素及水平确定
    5 影响针刺疗效的机理讨论
        5.1 腧穴
        5.2 针具粗细
        5.3 行针与否
        5.4 针刺频率
    6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7 健康宣教重要性探讨
        7.1 科学锻炼及防护是维持疗效的关键
        7.2 锻炼及防护的注意事项
    8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近40年颈源性头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膝三针结合泰式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1 膝关节炎的流行医学
        1.1.2 解剖学基础
        1.1.3 病因研究危险因素
        1.1.4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1.1.5 膝骨关节炎中医学及泰医学治疗进展
    1.2 传统中医学对膝关节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1.3 膝三针研究进展
        1.3.1 膝三针
    1.4 泰式穴位按摩
        1.4.1 有关泰国传统医学实践的基本概念
        1.4.2 泰国传统医学从业者的重要特征
        1.4.3 泰国泰国传统医学实践的状况,过去实践泰国传统医学
        1.4.4 泰式按摩的基本知识
        1.4.5 泰式按摩病因学说基础,十主经脉和五个迹象
        1.4.6 泰式按摩对其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1.4.7 泰式按摩重量的使用按摩
        1.4.8 膝骨关节炎泰式锻炼方法
    1.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中医诊断标准
        2.1.4 传统泰医诊断标准
        2.1.5 纳入标准
        2.1.6 排除标准
        2.1.7 剔除标准
        2.1.8 中止标准
        2.1.9 脱落病例标准
        2.1.10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随机分组方案
        2.2.2 治疗方法
        2.2.3 注意事项
        2.2.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2.2.5 疗效判定标准
        2.2.6 统计学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2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Oxford knee score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2.3.3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VAS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2.3.4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测角仪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2.3.5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WOMAC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2.3.6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统计比较
    2.4 安全性观察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Oxford Knee Score评分比较
        3.1.2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3.1.3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
        3.1.4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问卷评分
        3.1.5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2 治疗方案探讨
        3.2.1 膝三针配合泰式按摩治疗法分析
    3.3 应用膝三针配合泰式穴位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3.4 创新性
    3.5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9)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疗法
    2.2 西医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指标
    3.2 疗效评价指标
    3.3 安全性评价指标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5.3 假性球麻痹组NIHSS评分、ALB及HB结果分析
    5.4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两组NIHSS评分、ALB及HB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观察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方法
        2.2 临床治疗方案
        2.3 评估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课题完成度分析
    2.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3.评估指标比较分析
        3.1 两组患侧上肢FMA-UE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侧MIVC时肱二、三头肌i EMG和协同收缩率(CR)的比较
讨论
    1.镜像疗法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机制
        1.1 镜像神经元激活对运动的影响
        1.2 观察-执行匹配作用对运动的影响
        1.3 减轻偏瘫忽略对运动的影响
        1.4 易化运动神经通路对运动的影响
        1.5 减轻习得性废用对运动的影响
        1.6 中枢-外周-中枢理论闭环康复理论
    2.镜像疗法在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应用
    3.针刺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作用机制
        3.1 针刺治疗偏瘫上肢配穴规律
        3.2 腧穴的结构基础与神经的关系
        3.3 针感的形成与传导
        3.4 针刺通过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5 针刺通过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6 针刺通过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7 针刺通过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针刺在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4.1 普通针刺
        4.2 电针
        4.3 头针
        4.4 腹针
        4.5 其他针法
    5.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肢体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5.1 表面肌电图的概述
        5.2 sEMG分析常用指标
        5.3 iEMG与 CR在在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6.研究结果分析
    7.课题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中西医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
致谢

四、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96 CASES OF SUPERIOR CLUNEAL NERVE INJURY(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宁彩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综合针法结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 张永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壮医“经筋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 梁冬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齐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娜.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5]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D]. 徐慧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温针灸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D]. 唐安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正交试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选方案研究[D]. 朱聪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膝三针结合泰式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D]. 温菁婷(Wassana Boonj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9]基于真实世界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 郑晓珊.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 司林阁.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膝上神经损伤96例针刺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