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石级方钠石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

中国宝石级方钠石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

一、中国宝石级钠柱石的矿物学及宝石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申柯娅,王昶[1](2000)在《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文中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曹亚文[2](1996)在《中国宝石级钠柱石矿床的地质概况及其矿物学、宝石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已知的宝石级钠柱石矿床仅有一处,位于新疆阿克陶县苏巴什达坂北其依达克附近。构造上属于中帕米尔褶皱带。该矿床沿构造破碎带呈脉状产出于元古界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构造破碎带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对称分带性:破碎带的中心为钠柱石矿体,向两侧依次为榍石透辉石长英岩带、黑云母钠长岩带,并逐渐过渡为围岩。钠柱石矿的成因类型为沿构造破碎带产出的热液交代脉型。钠柱石多与钠长石-同产出,呈四方柱状;浅紫-深紫色;透明-半透明;折射率:No=1.541,Ne=1.537:实测比重Dm=2.561g/cm3;硬度HM=5.5-6。利用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测定,其成分范围为Ma93.5-91.9Me6.5-8.,该成分相当罕见。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中的钠柱石为四方晶系;空间群I4/m;晶胞参数a0=12.0(3)A,c0=7.53(4)A,Z=2。经加工试验,该矿床中的钠柱石既可加工成刻面宝石,亦可加工为带有明显猫眼效应的弧面宝石。原石残缺部分较少时,出成率可高达30%以上。

郑育宇[3](2020)在《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的通道水谱学特征和产地溯源》文中指出本文使用常规宝石学手段、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LA-ICP-MS、显微红外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云南大丫口祖母绿样品进行测试。通过主微量成分分析确定了产地特征并解析了大丫口祖母绿的颜色分带成因、成矿母流体来源及成矿模式;通过对祖母绿结构通道水的光谱学分析,确定了大丫口祖母绿中II型水的赋存状态和红外归属。测试结果表明,大丫口祖母绿是典型的富钒型祖母绿,高Li、Cs含量和W、Sn、As、Bi元素的富集是其产地特征。Cs含量(平均1754 ppm)为目前世界祖母绿中最高,Rb和Cs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Cs=389.2+59.34×Rb。本文首次将澳大利亚Poona、尼日利亚Jos以及阿富汗Panjshir定义为部分富钒产区,根据Rb vs Cs、V vs V/Cr、LILE vs CTE和Li vs Sc二元图可将世界所有富钒祖母绿区分开来。成分分析表明大丫口祖母绿颜色分带的形成与矿床的多阶段成矿有关:1)浅绿白色祖母绿内核结晶于伟晶岩分异末期。2)绿色的祖母绿晶体边部结晶于云英岩化阶段。晚期的云英岩化阶段较高盐度的成矿流体中F、Cl离子的增加导致了致色元素V含量的升高。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大丫口祖母绿成矿相关的花岗岩可能为隐藏的深成花岗岩侵入体,其与老君山花岗岩形成于同一岩浆事件,但时期更早,演化分异程度更低。光谱学分析表明,大丫口祖母绿中的II型水配位状态有三种:1)IId型水分子(H2O-Na+-H2O),2)IIs型水分子(Na+-H2O),3)Li+-H2O,其ν2和ν3振动的红外吸收分别位于1637 cm-1和3675 cm-1、1645 cm-1和3660 cm-1、1653 cm-1和3650 cm-1。5273cm-1处吸收应归属于IIs型水分子的ν2+ν3合频振动。HDO和D2O的相关红外吸收位于26002800 cm-1,2651 cm-1红外吸收峰归属I型和II型D2O的ν1振动,2717 cm-1和2696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归属I型和II型HDO的—OD振动,2765 cm-1和2749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归属I型和II型D2O的归属ν3振动,2876 cm-1处的吸收峰为I型D2O的ν3振动和摆动的组合峰。通道水拉曼峰样式主要有高碱型、中碱型和低碱型三种,以高碱型为主。

李锦昊[4](2020)在《巴西摩根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摩根石又称粉色绿柱石,主要产出于伟晶岩,本文对产自巴西的摩根石实验标本进行基础宝石学性质的测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仪器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巴西摩根石的谱学特征;利用电子探针对其化学组分进行测试分析,并与其他产地的摩根石的各项性质特征对比。宝石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巴西摩根石颜色包括粉色、橙粉色、橙色等,颜色饱和度中等偏低,也有颜色极浅近乎无色的摩根石产出。透明度普遍较好,内部较为干净,肉眼观察近无暇。折射率1.578-1.586,双折射率0.008,相对密度2.76-2.80,分光镜下观察无特征吸收光谱,具明显二色性且根据颜色不同分别表现为浅橙色/橙色、浅粉色/粉色,紫外荧光较弱,部分样品紫外荧光呈惰性。电子探针结果表明,巴西摩根石MnO含量较高,平均高达0.012 Wt%;Cs2O含量相当高,平均高达3.589 Wt%。对比其他产地样品发现,阿富汗和马达加斯加产出的佩索达石有极高Cs含量。结合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分析其分子振动模式的特征,结果表明,其光谱与绿柱石光谱基本一致。红外光谱显示结构振动区集中在400-1200 cm-1范围的指纹区。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发现,位于1068 cm-1的峰为Si-O非桥氧面内伸缩振动引起的,位于1009 cm-1处的是Be-O非桥氧面外伸缩振动引起的,686cm-1处的峰是Si-O-Si的变形内振动引起的,400 cm-1处的峰是O-Be-O的面外弯曲振动引起的,320 cm-1处的峰是Al-O的面外弯曲振动引起的。发现Cs含量的高低会使Si-O-Si环振动谱峰的位置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结合微量元素成分发现巴西摩根石是由Mn2+离子致色。

陈孝华[5](2019)在《黄绿色蓝晶石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晶石,为硅酸盐矿物,因宝石级蓝晶石较少见,多应用于化工领域,而宝石级蓝晶石中又以蓝色蓝晶石为主。自2001年报道了巴西产出的宝石级绿色蓝晶石后,肯尼亚、坦桑尼亚、印度等地也陆续有宝石级绿色蓝晶石的报道。本次研究的黄绿色蓝晶石样品据称分别产于尼泊尔和坦桑尼亚,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及深黄绿色,本文针对此两种绿色蓝晶石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对两种黄绿色蓝晶石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和颜色成因进行了分析。两种黄绿色蓝晶石在原石外观、宝石学性质、包裹体组合方面均存在一些显着差异。在化学成分上,除了Si、O、Al外,黄绿色蓝晶石中均出现了大量的Fe,其中深黄绿色蓝晶石的Fe含量更高为1.211.51%,浅黄绿色蓝晶石的Fe含量为0.850.97%,两种绿色蓝晶石出现了Fe含量的分异。在红外及拉曼光谱上,两种绿色蓝晶石均符合标准蓝晶石光谱。深黄绿色蓝晶石在红外37003600cm-1出现了OH的吸收,而浅黄绿色无明显吸收,表明深黄绿色中OH更高。深黄绿色蓝晶石位于高频区的主要拉曼谱峰出现向高波数偏移的情况,推测是由于其中的Fe含量增多,蓝晶石晶体结构中Fe-O八面体增多,使得Si-O中非桥氧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变化导致的。两种黄绿色蓝晶石的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相似,有378nm、433nm、445nm的吸收峰以及以615nm为中心的吸收宽带,均归属于Fe3+的跃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黄绿色蓝晶石中Fe只以Fe3+的形式存在。结合黄绿色蓝晶石的化学成分测试结果,综上说明Fe3+使得黄绿色蓝晶石呈色的原因。本文将蓝色及黄绿色蓝晶石样品一起进行了热处理实验,热处理后黄绿色蓝晶石的颜色无明显,蓝色蓝晶石的颜色变浅灰色调增加,说明高温氧化环境下不利于改善蓝色蓝晶石的颜色。由于压力及气氛条件的限制,今后可尝试将黄绿色蓝晶石置于高温高压还原条件下,探究黄绿色及蓝色蓝晶石的转化关系。

徐錞[6](2016)在《云南麻栗坡高钒祖母绿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前往云南麻栗坡矿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电子探针、LA-ICP-MS、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世界其他地区高钒祖母绿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云南麻栗坡、挪威Eidsvoll、加拿大Lened、巴基斯坦Gandao与巴西Salininha地区祖母绿矿床形成均与外来花岗岩的侵入有关,其中云南麻栗坡、巴基斯坦Gandao与巴西Salininha矿区的被侵入的主岩主要由片岩类组成,挪威Eidsvoll与加拿大Lened矿区的被侵入主岩为沉积岩分别是页岩与石灰岩。云南祖母绿整体自形程度高,大多为浅绿色、绿色、黄绿色,整体透明度不佳。折射率为No=1.5791.587,Ne=1.5741.580,双折射率为0.0040.008,相对密度为2.682.72。具有白钨矿、石英、钾长石、萤石、方解石、电气石、毒砂、白云母、黑云母、黄铁矿、雌黄铁矿、绿泥石等固体包裹体,与世界其他地区高钒祖母绿相比,白钨矿、毒砂、电气石等固体包裹体为云南祖母绿的特征包体。另外,颜色深的云南祖母绿中Cr与V的含量整体比颜色浅者高。产于伟晶岩脉中的云南祖母绿中的V含量普遍高于产自石英脉中的云南祖母绿。云南祖母绿中Al3+离子被金属阳离子的替换程度变化较大在515%之间。在FeO、MgO、Cr2O3三者占比中,其MgO(>73%)的占比是各地高钒祖母绿中最高的。加拿大Lened地区普遍不含Cr元素,其一价与二价金属阳离子的含量比例接近理论值1:1,在各地高钒祖母绿中最为接近理论值。挪威高钒祖母绿的V2O3含量较高,整体在1wt.%以上,Cr的含量为各地高钒祖母绿中最高,其Na、Mg、Fe的含量较低,整体上小于其他地区高钒祖母绿。巴基斯坦Gandao地区祖母绿Al的被替换程度较高,在24%左右,其Mg、Fe与Na的含量较高,Fe与Na的含量是各地高钒祖母绿中最高的。云南祖母绿中有含有较多的碱金属离子,导致其中II型水的含量高于I型水的含量。相比于挪威Eidsvoll地区高钒祖母绿,云南祖母绿具有挪威祖母绿所没有的1600cm-1左右的I型水弯曲振动与1633cm-1左右的II型水的弯曲振动吸收,另外缺失挪威祖母绿中在3607cm-1的吸收峰。

任芊芊,陈美华,李新宇,蒋佳丽[7](2016)在《浅黄色方柱石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方柱石是自然界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矿物,颜色丰富、透明度高、颗粒较大者被应用于宝石领域。本文对来自非洲某地的12颗浅黄色方柱石样品进行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并随机选择3颗方柱石样品利用LAICP-MS测试其化学成分,通过阴离子法数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表明,3颗方柱石样品均为方柱石族中的针柱石。为了确定恒温温度、恒温时间、热处理气氛三个主要因素对方柱石颜色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参数的热处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添加活性炭营造还原气氛,对比热处理前、后方柱石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变化特点,利用色纯度降低率公式分析颜色改变的效率。实验结果说明,在恒温温度为600℃和恒温时间6h的热处理条件下,方柱石样品的天然色心能被有效消除,颜色由原来的浅黄色转变为无色,色纯度降低率最高可达64.57%,且改色效果理想稳定。

江婉仪[8](2019)在《河南西峡红柱石黑十字形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文中提出红柱石作为高铝耐火材料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河南西峡羊乃沟的红柱石具有特征的黑十字形包裹体,除工业用途外也可用于首饰制作。本文通过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该地区红柱石的矿物学特征、黑色十字形包裹体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形成机理和形成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为红柱石资源评价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河南西峡红柱石晶体呈肉红色、褐红色至黄褐色,晶体多为横截面近四边形的柱状,分布有黑十字形包裹体。研究表明,西峡红柱石主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Al2O3和SiO2,Fe、Na、K、Ca、Mn、Cr、Ti等在红柱石中的含量较少,Fe的含量在红柱石中分布不均匀。红柱石的晶胞参数值比标准值略有减小,红外光谱中,Al-O伸缩振动与标准值相比略向低频率方向偏移,Si-O伸缩振动略向高频率方向偏移,说明其晶体结构中有少量的杂质离子混入晶格,可能是Fe、Ti离子取代Al离子所致。红柱石对可见光的吸收区域主要集中在以400nm为中心和以550nm为中心的两个吸收带,Fe2+→Ti4+的电荷转移是河南西峡羊奶沟红柱石呈现褐红色的主因。红柱石的中心有一个同等成分的核,黑十字形包裹体沿晶体的a、b轴分布,整体外观呈鱼骨状。黑十字形包裹体主要有石英、黑云母、碳质、铁铝榴石等矿物组成,围岩是其主要的物质来源。区域变质作用早期,红柱石的核在较稳定的环境下以层生长机制形成,根据布拉维法则,晶体a、b轴的方向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方向,红柱石中包裹的围岩中的碳质、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会在a、b轴处聚集,形成黑十字形混合相的包裹体,向外不断推移生长。a、b轴方向上的晶面逐渐被相邻面网密度较大的晶面淹没,柱面夹角处的包裹体也最为富集,界面变圆,呈现扇形外观,红柱石晶体的生长完成。

张妮,林春明[9](2016)在《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鉴定-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因宝石检测常附带无损要求、宝石评价具科学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X射线衍射(XRD)在宝石学这门矿物学的分支学科中的应用具有特殊性,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宝石鉴定领域:对单晶宝石和多晶宝石进行物相鉴定、宝石产地特征研究以及宝石矿物多型的种类划分等。例如根据XRD图谱,可将品种繁多的微晶石英隐晶质变种玉髓中不同的Si O2质矿物相精确区分;通过黏土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可将鸡血石中"地"的种类进行划分。2宝石矿物的晶体结构研究:对成分复杂的单晶宝石进行晶体化学分析、获取矿物类质同象替代情况、利用结晶度划分宝石品质。例如晶格参数中的c/a比值可将绿柱石的Al八面体类质同象替代和Be四面体类质同象替代进行区分;软玉中通过XRD数据计算出的结晶度与软玉的品质关系密切。3宝石学研究技术的开发:对宝石的优化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在宝石合成过程中检验矿物晶形大小、结晶质量及内应力等,以有机宝石的晶体结构为基础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例如尖晶石在热处理过程中,Mg离子由四面体中的T位迁移至八面体中的M位,导致M—O和T—O键长随温度变化,并反映在尖晶石的色调中;在托帕石合成过程中,XRD数据显示770800℃时形成含氟托帕石(与天然托帕石结构相同),而在950℃和1000℃出现含氟托帕石离解成刚玉和莫来石。目前,我国在宝石学的XRD应用方面起步较晚,国外在宝石鉴定、优化与合成方面的应用相对成熟。本文认为,该技术与扫描电镜、质子探针等分析技术的联用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陈竹[10](2019)在《内蒙古类达碧兹水晶的宝石矿物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次研究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结合现代测试手段,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黄岗梁地区和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东乌旗)地区产达碧兹水晶进行了外观形貌、常规宝石学特征、达碧兹图案特点、包裹体特征、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的观察、测试和分析。结合晶体生长理论和矿物标型特征,讨论了样品的形成条件,并推测其达碧兹现象的成因。黄岗梁地区的达碧兹水晶呈短柱状双尖头晶体,黑色,透射光下可见内部有“黑芯”。其达碧兹现象的臂是由六条放射状暗色色带形成,位于水晶晶体的a轴所在的位置;达碧兹现象的核为六边形色带,这种图案是致色离子分布位置不同导致的,属于类达碧兹型水晶。黄岗梁地区达碧兹水晶是达碧兹现象首次在烟水晶中被发现,也是首次发现单纯由色带形成达碧兹图案的水晶。黄岗梁地区达碧兹水晶内部含有大量绿色纤维状包体,黄色半金属光泽球状包体、和气液包体。根据包体之间的位置和穿插关系,判定纤维状包体、球状包体为先成包裹体。电子探针测试和拉曼测试显示绿色纤维状包裹体是铁阳起石。根据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形貌、成分、阴极发光特征等判断其为伟晶岩成因。东乌旗地区的达碧兹水晶呈柱状,是大量的双锥状水晶晶体平行连生形成的。其达碧兹现象是包裹体分区分布造成的,属于类达碧兹型水晶。达碧兹现象的六条固定星线位于a轴的位置,由于六条星线所分隔的三角形区域中有大量的沿同一方向分布的“纤维状”包裹体导致不透明,形成达碧兹图案。定向的“纤维状”包裹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大量的断续的拉长状的不规则形状包裹体沿一个方向排列。偏光镜下“纤维状”包裹体的分布方向与晶体生长方向一致,由此推测“纤维状”包体的定向排列可能与水晶晶体的大量密集的平行连生或双晶等晶体生长过程有关。镜下观察还发现内蒙古东乌旗达碧兹水晶中含有流体包裹体、非定向分布的纤维状包裹体和其他晶体包体。拉曼光谱测试发现水晶中含有赤铁矿、烧绿石等矿物包裹体。但拉曼测试并未检测出造成达碧兹现象的包裹体的物相,结合镜下观察到的这类包体的不规则外形,推测这种包裹体可能是一些围岩的碎屑物质,为先成包裹体。

二、中国宝石级钠柱石的矿物学及宝石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宝石级钠柱石的矿物学及宝石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
    1.1 金刚石资源与矿床研究
    1.2 红宝石和蓝宝石
    1.3 祖母绿
    1.4 翡 翠
    1.5 其它宝石
    1.6 珍 珠
2 现代宝石学的研究重点
    2.1 宝石鉴定
    2.2 人工合成宝石技术与工艺
    2.3 宝石的优化处理技术
3 中国宝石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3)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的通道水谱学特征和产地溯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世界祖母绿矿床分类体系
        1.2.2 大丫口祖母绿矿床研究现状
        1.2.3 祖母绿的晶体化学和通道水研究现状
        1.2.4 祖母绿的产地鉴别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工作量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大丫口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层及含矿围岩
        2.2.2 控矿构造
        2.2.3 岩浆岩侵入体
    2.3 大丫口祖母绿矿脉类型和分布特征
第三章 常规宝石学特征
    3.1 外观特征
    3.2 常规宝石学参数
        3.2.1 折射率
        3.2.2 相对密度
        3.2.3 多色性
        3.2.4 发光性
    3.3 包裹体特征
        3.3.1 宝石显微镜下包裹体
        3.3.2 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
        3.3.3 流体包裹体
    3.4 小结
第四章 主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4.1 样品描述及测试条件
        4.1.1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4.1.2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4.2 测试结果及晶体化学式计算
        4.2.1 晶体化学式的计算方法
        4.2.2 测试结果总览
    4.3 主量成分对比分析
        4.3.1 世界范围内富钒型祖母绿的确定
        4.3.2 八面体位的主要替代物及类质同象替代程度
        4.3.3 Y位二价阳离子vs通道单价离子
    4.4 微量元素与富钒祖母绿的产地鉴别
        4.4.1 Rb vs Cs
        4.4.2 V vs V/Cr
        4.4.3 大半径亲石元素(LILE)vs过渡族金属元素(CTE)
        4.4.4 Li vs Sc
    4.5 富钒祖母绿的产地鉴别方案
    4.6 小结
第五章 颜色分带成因与多阶段成矿
    5.1 祖母绿的颜色分带
    5.2 大丫口祖母绿的颜色环带
        5.2.1 颜色环带的成分分析
        5.2.2 电气石包裹体
    5.3 多阶段成矿
    5.4 颜色分带成因模型
    5.5 小结
第六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来源
    6.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与产地特征
    6.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6.2.1 稀土四分组效应
    6.3 成矿流体来源
    6.4 大丫口祖母绿的成矿模式
    6.5 小结
第七章 通道水的光谱学特征
    7.1 样品描述及测试条件
    7.2 通道水的红外光谱
        7.2.1 通道水弯曲振动相关吸收(1500~1700cm-1)
        7.2.2 通道水伸缩振动相关吸收(3500~3800cm-1)
        7.2.3 通道水合频振动相关吸收(5000~5500cm-1)
        7.2.4 通道水的配位状态及相关峰位指派
        7.2.5 重氢水相关红外吸收(2600~2800cm-1)
    7.3 通道水的拉曼光谱
        7.3.1 通道水拉曼光谱样式
        7.3.2 指纹区拉曼位移(100~1600 cm-1)
    7.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丫口祖母绿的常规宝石学性质表
    附录2 大丫口祖母绿样品的EMPA测试结果(wt.%)
    附录3 大丫口祖母绿微量元素LA-ICP-MS测试结果(ppm)
    附录4 三种方法计算祖母绿晶体化学式结果对比(apfu)
    附录5 各产地天然祖母绿及合成祖母绿100~1600cm-1 范围拉曼峰位(E⊥c)
    附录6 世界各产区祖母绿化学成分数据汇总表(wt.%)
    附录7 个人简历

(4)巴西摩根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内容
第2章 巴西摩根石以及其他产地的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背景
    2.2 矿区岩石矿物特征
    2.3 矿区矿床特征
    2.4 其它产地的地质特征
        2.4.1 美国
        2.4.2 马达加斯加
        2.4.3 意大利
        2.4.4 俄罗斯
        2.4.5 中国
    2.5 小结
第3章 巴西摩根石的宝石学特征
    3.1 实验样品描述
    3.2 常规宝石学性质
        3.2.1 颜色及透明度
        3.2.2 相对密度
        3.2.3 折射率测试
        3.2.4 紫外荧光
        3.2.5 二色性观察
        3.2.6 偏光镜观察
    3.3 显微镜下观察
    3.4 与其他产地摩根石宝石学性质对比
    3.5 小结
第4章 巴西摩根石化学成分分析
    4.1 摩根石晶体结构
    4.2 电子探针测试
        4.2.1 测试目的
        4.2.2 巴西摩根石电子探针数据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巴西摩根石谱学特征
    5.1 红外光谱测试
        5.1.1 测试目的
        5.1.2 巴西摩根石的红外光谱测试
    5.2 拉曼光谱测试
        5.2.1 测试目的
        5.2.2 巴西摩根石的拉曼光谱测试
    5.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
        5.3.1 测试目的
        5.3.2 巴西摩根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黄绿色蓝晶石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蓝晶石的研究现状
        1.2.1 蓝晶石的矿物学及宝石学特征
        1.2.2 蓝晶石的谱学研究
        1.2.3 颜色成因研究
        1.2.4 蓝晶石的产出和成因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黄绿色蓝晶石的宝石学特征
    2.1 研究样品及其外观特征
    2.2 绿色蓝晶石的基本宝石学特征
        2.2.1 折射率
        2.2.2 多色性
        2.2.3 滤色镜下反应
        2.2.4 吸收光谱
        2.2.5 紫外荧光
        2.2.6 相对密度
        2.2.7 硬度
    2.3 绿色蓝晶石的内部特征
        2.3.1 镜下观察
        2.3.2 矿物包裹体类型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黄绿色蓝晶石晶体结构及化学成分
    3.1 X射线粉晶衍射
    3.2 X射线荧光光谱
    3.3 电子探针
    3.4 小结
第4章 黄绿色蓝晶石的谱学特征
    4.1 红外光谱测试
        4.1.1 反射法测试结果及分析
        4.1.2 透射法测试结果及分析
    4.2 拉曼光谱
    4.3 小结
第5章 黄绿色蓝晶石的颜色成因分析
    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2 致色离子化合价态分析
    5.3 颜色成因分析
    5.4 热处理
        5.4.1 热处理方法及条件
        5.4.2 热处理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云南麻栗坡高钒祖母绿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现状
        二、存在问题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第一章 云南及各地高钒祖母绿的地质特征
    第一节 祖母绿矿床的主要类型
        一、铍、铬、钒的地球化学特征
        二、祖母绿矿床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云南祖母绿的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
        一、云南祖母绿的区域地质背景
        二、云南祖母绿的矿床特征
    第三节 世界其他地区高钒祖母绿的地质特征
        一、挪威Eidsvoll矿区祖母绿的地质特征
        二、加拿大Lened矿区祖母绿的地质特征
        三、巴基斯坦Gandao矿区祖母绿的地质特征
        四、巴西Salininha矿区祖母绿的地质特征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云南祖母绿的常规宝石学特征研究
    第一节 云南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
        二、光学性质
        三、物理性质
        四、包裹体特征
    第二节 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对比
        一、挪威Eidsvoll矿区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
        二、加拿大Lened矿区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
        三、巴基斯坦Gandao与巴西Salininha矿区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
        四、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宝石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 云南祖母绿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祖母绿的晶体化学特征
        一、祖母绿的晶体结构
        二、祖母绿晶体中的离子替换
    第二节 云南祖母绿的电子探针分析
        一、实验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
        二、云南祖母绿颜色环带中的化学成分分析
        三、不同颜色云南祖母绿的成分分析
        四、不同脉中云南祖母绿的成分分析
        五、小结
    第三节 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的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一、世界其他地区高钒祖母绿的化学成分
        二、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晶胞中Al~(3+)与其他Y位置阳离子比例
        三、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中一价阳离子和二价阳离子的含量对比
        四、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的FeO、MgO、Cr_2O_3的关系对比
        五、云南与各地高钒祖母绿的FeO、Cr_2O_3、V_2O_3的关系对比
        六、小结
    第四节 云南祖母绿的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第四章 云南祖母绿的谱学分析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
        一、云南祖母绿的红外光谱研究
    第二节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一、云南祖母绿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第五章 云南祖母绿的质量评价
    第一节 颜色
    第二节 净度
    第三节 切工
    第四节 大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浅黄色方柱石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与测试方法
2 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结果分析
    2.1 LA-ICP-MS分析
    2.2 热处理分析
3 结论

(8)河南西峡红柱石黑十字形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红柱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实际工作量
2 河南西峡红柱石矿床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矿床地质特征
    2.3 矿石结构构造
3 红柱石的矿物学基本性质及显微特征
    3.1 红柱石的化学组分
    3.2 红柱石的晶体结构及其形态
    3.3 红柱石的物理特征
    3.4 红柱石的显微特征
4 红柱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4.1 红柱石的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EDXRF)
    4.2 红柱石的电子探针分析
        4.2.1 红柱石电子探针测试
        4.2.2 红柱石包裹体电子探针测试
    4.3 红柱石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4.3.1 红柱石肉红色晶体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4.3.2 黑十字形包裹体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5 红柱石的谱学特征
    5.1 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
    5.2 红柱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5.2.1 红柱石红外反射光谱分析
        5.2.2 红柱石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5.3 红柱石拉曼光谱分析
6 黑十字形包裹体形成机理探讨
    6.1 黑十字形包裹体来源
    6.2 红柱石形成温度计算
    6.3 黑十字形包裹体形成机制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鉴定-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定名及种类划分
    1.1 单晶宝石的物相分析
    1.2 多晶宝石鉴定及产地特征研究
    1.3 宝石矿物多型的种类划分
2 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研究宝石矿物晶体结构特征
    2.1 单晶宝石矿物的晶体化学分析
    2.2 利用结晶度评估多晶宝石的品质
3 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学研究技术开发
    3.1 对宝石的优化处理过程进行监测
    3.2 合成宝石技术开发和检验
    3.3 有机宝石养殖技术研究
4 X射线衍射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
5 结语

(10)内蒙古类达碧兹水晶的宝石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宝石中的达碧兹现象研究概况
    1.2 水晶中的达碧兹现象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
2 宝石矿物学特征
    2.1 水晶矿床类型与分布
    2.2 内蒙古黄岗梁和东乌旗的水晶产出概况
    2.3 水晶的基本性质和包裹体分类
        2.3.1 化学成分
        2.3.2 结晶学特征
        2.3.3 物理性质
        2.3.4 水晶中的包裹体类型
    2.4 内蒙古达碧兹水晶的基本宝石学性质
        2.4.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基本宝石学性质
        2.4.1.1 研究样品及其外观特征
        2.4.1.2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基本宝石学特征
        2.4.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基本宝石学性质
        2.4.2.1 研究样品及其外观特征
        2.4.2.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基本宝石学特征
3 镜下观察内部特征
    3.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内部特征
        3.1.1 环带
        3.1.2 气液包体
        3.1.3 纤维状包体
        3.1.4 球状包体
        3.1.5 矿物生成顺序
    3.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内部特征
        3.2.1 肉眼及宝石显微镜下观察
        3.2.1.1 达碧兹图案特征的肉眼观察
        3.2.1.2 达碧兹图案特征的宝石显微镜下放大观察
        3.2.1.3 横切面的边缘特征
        3.2.2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小结
4 电子探针、XRF、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4.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分析
        4.1.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电子探针测试
        4.1.1.1 水晶环带的电子探针测试
        4.1.1.2 纤维状包裹体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
        4.1.1.3 球状状包裹体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
        4.1.2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分析
        4.1.2.1 纤维状包体的扫描电镜图像
        4.1.2.2 球状包体的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分析
    4.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XRF及扫描电镜分析
        4.1.1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XRF测试结果
        4.1.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SEM测试结果
    小结
5 谱学特征
    5.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谱学特征
        5.1.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拉曼光谱
        5.1.1.1 纤维状包裹体的拉曼光谱
        5.1.1.2 球状包裹体的拉曼光谱
        5.1.2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红外光谱
    5.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谱学特征
        5.2.1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红外光谱
        5.2.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拉曼光谱
    小结
6 水晶形成条件及达碧兹现象成因分析
    6.1 黄岗梁达碧兹水晶的成因分析
    6.2 东乌旗达碧兹水晶的成因分析
    6.3 关于类达碧兹宝石成因与分类的讨论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国宝石级钠柱石的矿物学及宝石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J]. 申柯娅,王昶. 矿物学报, 2000(04)
  • [2]中国宝石级钠柱石矿床的地质概况及其矿物学、宝石学特征[J]. 曹亚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6(02)
  • [3]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的通道水谱学特征和产地溯源[D]. 郑育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4]巴西摩根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 李锦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黄绿色蓝晶石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D]. 陈孝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云南麻栗坡高钒祖母绿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 徐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7]浅黄色方柱石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结果分析[J]. 任芊芊,陈美华,李新宇,蒋佳丽.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6(02)
  • [8]河南西峡红柱石黑十字形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 江婉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鉴定-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进展[J]. 张妮,林春明. 岩矿测试, 2016(03)
  • [10]内蒙古类达碧兹水晶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 陈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  ;  ;  ;  ;  

中国宝石级方钠石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