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党员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一、党员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李仁杰[1](2021)在《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与实践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高雅楠[2](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理论来源和艰辛的形成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军。同时,全球进入了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共同体,实现全面而充分的人权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逐步形成。以“立君为民”“君权民授”“民贵君轻”和“限君为民”等思想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学东渐”时期引进的先后受“天赋人权”论、新自由主义影响的西方人权思想,以人权的历史观、阶级观、辩证观和相对观为基本架构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权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以此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经历了1949年至1977年权利理论的兴起与遮蔽、1978年至1990年人权思想的萌芽与反思、1991年至200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旗帜重树以及2002年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重大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2012年至2017年的正式形成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该思想的正式形成,并由此进入了深化发展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而且人权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二是“以辩证统一为原则”的人权逻辑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当实现人权与主权、权利与义务、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三是“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权客体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当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来看待,同时应当坚持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生态权利等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以法治保障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以法治与人权的关系发展为主线,要求充分重视法治对人权的保障价值,并通过立法“定”人权、执法“保”人权、司法“救”人权以及守法“护”人权来充分实现人权的法治保障。五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人权全球治理思想。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内涵,并使该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必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的有机统一。西方主要人权思想经过了自然主义人权思想、功利主义人权思想、新自由主义人权思想、能力正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每一种思想都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和现实局限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与西方人权思想之间在价值取向、权利侧重以及现实导向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以和谐为价值导向,要求在民族国家的整体文明进程中谈论个人价值与个人人权,而西方人权思想始终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导向。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侧重积极权利,即既重视公民、政治权利,又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各项权利;西方人权思想侧重消极权利,即强调公民、政治权利,忽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既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又重视人权的特殊性,倡导人权模式的多元化;西方人权思想混淆人权的普遍性和“普世价值”,倡导人权模式的唯一化。与西方人权思想相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理论、道路、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为使这些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应当夯实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克服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现实困境,同时确立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并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和传好中国声音两种路径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应依靠法治、政策和教育三种路径进行贯彻。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经历了人权立法期、人权司法期和人权法治期三个发展时期。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具有主体的普遍性、范围的广泛性、人权享有的公平性、体系的开放性、视野的国际性等突出特点,其基本面向是坚持党对人权法治保障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权法治建设。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主要形式不仅表现为制定和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还表现为发布指导意见、规定、办法和通知,同时表现为开展专项行动。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具有针对性强、及时高效、灵活易调等优势,但也存在保障主体难以平等、保障水平难以均衡、各项政策难以协调以及难以保持保障的稳定性等局限。基于此,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发展,不但要求加强联结整合,提高人权保护的有效性,而且需要重视学习研究,增强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同时需要扩大社会参与,提升政策实施的影响力,还需要加强监督评估,确保政策评价的科学性。新时代加强人权宣传教育,是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澄清西方国家恶意诋毁和中国承担国际人权保障义务的需要,应当从教育载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三方面进行体系架构。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且目前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公职教育等方面均面临诸多困境,应当通过在国家层面加大人权教育保障力度、在学校层面推进人权教育专业化发展以及在社会层面实现人权教育全民普及等路径进行优化。

冯海涛[3](2021)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研究》文中认为

刘立明[4](2021)在《依规治党语境中党员权利的法理阐释》文中提出党员权利是党内法规的核心范畴之一,是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学理桥梁。党员权利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尊重党员在党组织共同体中的主体性,突出强调党员个体与党组织共同体利益的一致性。从权利的来源、生成标准及规范形式来看,党员权利具有权利的一般属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性权利类型。党员权利以党及其代表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内核,具有权利的功能表征。

新华社[5](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指出(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朱林方[6](2021)在《党内法规若干基本范畴思辨》文中研究表明党内法规"软法论"可能导致规范坐标游移的"泛法律主义",党内法规"高级法论"不符合以"高级法"规范现实权力的立宪主义精神,两者都是试图摆脱却更深陷入"法律中心主义"的表现。党内法规既非权利本位,也非义务本位,党员权利和党员义务的关系实际呈现为"双重义务结构"。党内法规"溢出效力"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范畴误置",混淆了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和实际效应。认为党内法规的调整对象包括党外主体,既不符合规范调整的一般原理,也不符合党内法规的实践事实。党规与法律两套规范体系的合治结构,维系了党和国家两套组织体系的交叉融合。党的领导不是通过直接与党外主体建立支配服从关系实现的,而是在合治结构当中通过灵活运用"示范性引领"策略和"组织化嵌入"策略而实现。党规的特别作用机制兼顾了党的领导的实质有效性和程序合法性。

国务院[7](202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发[202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8日

伍科霖[8](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的百年演进与逻辑理路》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的百年演进体现为党员权利内容的规范化、保障层级的系统化,并在实践进路上以"谁来保障""如何保障""如何监督""如何救济"来展开。由此可见,党员权利的发展历程始终围绕三重逻辑进行叙事:"党内民主——党内法治"的基础逻辑是党员权利行使的前提;"坚持义务与权利相统一"的理论逻辑意味着"义务优先,兼顾权利"的价值取向;"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权力"的实践逻辑旨在防范和制约党内权力的腐败。三重逻辑缺一不可,互为支撑,有利于在新时代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

祝奉明,李俊俊[9](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的百年演进、成就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党员权利保障问题的探索。百年来,党员权利保障经历了探索与确立、发展与曲折、恢复与优化、拓展与升华的复杂过程,取得了保障环境不断优化、保障认识不断提高、保障层级不断提升、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的突出成就,形成了以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党员权利保障为首要前提、以正确认识党员权利和党员义务的关系为内在要求、以党员权利健康有序科学发展为价值导向、以制度方式巩固党员权利保障为根本遵循的宝贵经验。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员权利保障工作,要把这些宝贵经验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

何志鹏[10](2021)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逻辑:三个维度》文中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它鲜明地映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权利保障的深刻行动逻辑。在价值观念层面,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权利逻辑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确立生存权、发展权在权利体系中的优先导向;重视公民权、民主权的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倡导团结权、参与权的中国人民共同事业;落实领导者、管理者维护人权的责任担当。在实践操作层面,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保障逻辑主要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渐进升级是人权系统协调的可靠程式;其次,法治导向是人权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再次,勇于探索是人权实践成功的可贵品质;最后,求同存异是人权文明互鉴的关键共识。在时空方位层面,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功,为中国人权事业继往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追求共同的人权理想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二、党员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员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历史形成
    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背景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
        2.2.1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2.2.2 “西学东渐”与人权思想的引进
        2.2.3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
        2.2.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过程
        2.3.1 权利理论的兴起与遮蔽(1949-1977 年)
        2.3.2 人权思想的解放与反思(1978-1990 年)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旗帜重树(1991-2001 年)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重大发展(2002-2011 年)
        2.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正式形成(2012-2017 年)
        2.3.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深化发展(2018-现在)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
        3.1.1 根本目的:发展为了人民
        3.1.2 动力来源:发展依靠人民
        3.1.3 根本价值: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3.2 “以辩证统一为原则”的人权逻辑思想
        3.2.1 人权与主权的辩证统一
        3.2.2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3.2.3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2.4 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
    3.3 “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权客体思想
        3.3.1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3.3.2 坚持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
    3.4 “以法治保障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思想
        3.4.1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价值基础
        3.4.2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历史考察
        3.4.3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主要内容
    3.5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人权全球治理思想
        3.5.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考察
        3.5.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比较优势
    4.1 西方主要人权思想的流变
        4.1.1 自然主义人权思想
        4.1.2 功利主义人权思想
        4.1.3 新自由主义人权思想
        4.1.4 能力正义人权思想
    4.2 中西人权思想的主要差异
        4.2.1 价值取向不同
        4.2.2 权利侧重不同
        4.2.3 现实导向不同
    4.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体现
        4.3.1 理论优势
        4.3.2 道路优势
        4.3.3 制度优势
        4.3.4 文化优势
    4.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表达
        4.4.1 新时代中国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国际背景
        4.4.2 新时代中国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现实基础
        4.4.3 建构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
        4.4.4 人权思想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的中国进路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贯彻路径
    5.1 依靠法治贯彻
        5.1.1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历史考察
        5.1.2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突出特点
        5.1.3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基本面向
    5.2 依靠政策贯彻
        5.2.1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主要形式
        5.2.2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客观评价
        5.2.3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基本面向
    5.3 依靠教育贯彻
        5.3.1 新时代人权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
        5.3.2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体系架构
        5.3.3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发展历程
        5.3.4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现实困境
        5.3.5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优化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依规治党语境中党员权利的法理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员权利的理论根基
二、党员权利的法理属性
三、党员权利的价值内核
四、党员权利的功能表征
五、结语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6)党内法规若干基本范畴思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内法规是“软法”还是“高级法”
    其一,党内法规“软法论”及其得失
    其二,党内法规“高级法论”及其局限
    其三,党内法规的规范属性厘定
二、党内法规是权利本位还是义务本位
三、党内法规存在“溢出效力”吗
四、党内法规的调整对象包括党外主体吗
五、党规与法律的合治结构
六、党内法规的特别作用机制
结语

(8)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的百年演进与逻辑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来党员权利规定的发展历程
    (一)党员权利规定的历史梳理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7~1949.10):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2~2012.11):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11至今):
    (二)党员权利保障体系的系统搭建
        1. 处于最高位阶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总依据和“总规矩”。
        2. 次级位阶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对党章规定内容的细化。
        3. 三级位阶以《条例》为主,对保障党员权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决定性意义。
        4. 四级位阶上的若干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则是为党员权利行使提供客观化标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预期。
二、百年来党员权利保障的实践演进
    (一)谁来保障:严格划定责任主体
    (二)如何保障:强化落实制度执行
    (三)如何监督:规范监督约束形式
    (四)如何救济:完善权利救济渠道
三、百年来党员权利行使的逻辑理路
    (一)基础逻辑:党内民主与党内法治相辅相成
        1. 党内民主是党内法治的前提
        2. 党内法治是党内民主的保障
    (二)理论逻辑:坚持义务与权利相统一
        1. 党员权利的结构构成
        2. 义务优先,兼顾权利
    (三)实践逻辑: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权力
        1. 党内权力的腐败危机对党员权利的影响
        2. 党员权利具有规范党内权力的现实可能性
        3. 党员权利对党内权力运行的程序化规范

(9)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的百年演进、成就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员权利保障百年探索的历史演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权利保障的探索与确立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发展与曲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恢复与优化
    (四)新时代党员权利保障的拓展与升华
二、党员权利保障百年探索的突出成就
    (一)党员权利保障的环境不断优化
    (二)对党员权利保障的认识不断提高
    (三)党员权利保障的层级不断提升
    (四)党员权利保障的机制不断完善
三、党员权利保障百年探索的宝贵经验
    (一)以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党员权利保障为首要前提
    (二)以正确认识党员权利与党员义务的关系为内在要求
    (三)以党员权利健康有序科学发展为价值导向
    (四)以制度方式巩固党员权利保障为根本遵循
结 语

(10)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逻辑:三个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权利逻辑
    (一)确立生存权、发展权的优先导向
    (二)重视公民权、民主权的全面小康
    (三)倡导团结权、参与权的共同事业
    (四)落实领导者、管理者的责任担当
三、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保障逻辑
    (一)避免空想冒进,构划人权升级的逐步阶梯
    (二)警惕人治危机,确立人权保障的法治体系
    (三)防控怠惰风险,凝聚人权奋斗的团结动力
    (四)消解文明冲突,倡导人权宽容的交流理念
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时空逻辑
    (一)中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探索
    (二)中国人权事业的世界贡献
五、结论

四、党员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人民政府时期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与实践探索研究[D]. 李仁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D]. 高雅楠. 河北大学, 2021
  • [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研究[D]. 冯海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依规治党语境中党员权利的法理阐释[J]. 刘立明. 廉政文化研究, 2021(06)
  •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当代贵州, 2021(Z4)
  • [6]党内法规若干基本范畴思辨[J]. 朱林方.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1(06)
  • [7]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29)
  • [8]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的百年演进与逻辑理路[J]. 伍科霖. 社会主义研究, 2021(05)
  • [9]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的百年演进、成就与经验[J]. 祝奉明,李俊俊.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1(03)
  • [10]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逻辑:三个维度[J]. 何志鹏. 人权, 2021(05)

标签:;  ;  ;  ;  ;  

党员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