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冲复合伤早期补液的初步探讨(四种治疗方案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苏时祯[1](2018)在《肺爆震伤早期集束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联合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氨溴索三种药物对早期(<48小时)一级爆震伤大鼠模型的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肺部病理学表现影响,探讨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早期肺爆震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5只)、损伤组B(15只)、氨溴索治疗组A(15只)、地塞米松治疗组D(15只)、山莨菪碱治疗组E(15只)、联合氨溴索、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的集束化治疗组F(15只),除C组外的各试验组中因采样时间又各分为6小时、24小时、48小时三个亚组(每组5只)。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仅爆破胸部,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治疗组分别在成功建模后腹腔注射氨溴索46.7 mg/kg(每日三次)或(和)地塞米松按5 mg/kg/d或(和)山莨菪碱按3.33 mg/kg(每日三次),损伤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致伤前和致伤后的呼吸频率、体重变化;其中各实验组分别在爆震伤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动脉血气分析、Yelverton病理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W/D)值、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数据,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动脉血气分析:肺爆震伤24小时后,损伤组表现为渐进性呼吸酸中毒,伤后48小时差异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低氧血症,治疗后血气分析较损伤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尤其集束化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各项血气指标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血TNF-α及IL-6:血浆TNF-α在肺爆震伤后24小时达到最高(P<0.05),血浆IL-6在肺爆震伤后6小时达到最高(P<0.05)。造模24小时后,各治疗组除氨溴索治疗组外的TNF-α均值较B组有下降(P值<0.05);造模6小时后,氨溴索治疗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IL-6浓度显着低于B组(P<0.05)。3.肺组织W/D值:B组肺组织W/D值高于C组(P<0.05)。A、D、E组肺组织W/D较C组高(P<0.05),但较B组均有下降,其中肺爆震伤48小时后氨溴索组治疗肺组织W/D较B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44)。与B组对比,F组肺组织W/D下降更为明显,F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的肺组织W/D值与B组对比显着降低(P<0.05);治疗48小时后F组W/D值显着低于D组、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019)。4.肺组织病理变化:除C组外,所有大鼠肺组织表面见大小不等弥漫性片状出血,双肺体积增大、肿胀,切面及气管腔内可见暗红色泡沫状液体溢出,以爆震伤后6小时、24小时最为明显,至爆震伤后48小时双肺肿胀减轻。光镜下见,除C组外,均可见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损伤,肺泡融合形成“肺大疱”,肺泡及间质出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及水肿以24小时最为明显,至爆震伤后48小时水肿减轻,A、D、E、F组损伤改变轻于B组,F组在上述4组中损伤最轻。结论1.利用定压型气动模拟装置和三通管模型,可成功制作肺爆震伤模型。2.大鼠肺爆震伤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山莨菪碱、氨溴索药物干预后,血气分析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HE染色可观察到肺损伤减轻,提示该三种药物可对大鼠肺爆震伤有治疗作用,且存在相加作用,集束化治疗优于单药治疗。
谢锋[2](2017)在《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烧冲复合伤是常见的致死性损伤类型之一。导致心肺功能、免疫调节、凝血系统的损伤程度都较单一烧伤或单一冲击伤更严重,特别是循环系统变化尤为显着。因此,心肌损伤的治疗对机体整体救治影响深远。最近的研究表明钙蛋白酶活化后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引起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阐明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本研究拟探讨:(1)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及钙蛋白酶变化规律的研究;(2)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作用,探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救治寻找新的方法;(3)果糖二磷酸钠对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取雄性SD大鼠,随化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冲击伤组、烧冲复合伤组。第二部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烧冲复合伤组、MDL28170抑制剂组和Ac-DEVD-Cho抑制剂组。(细胞实验)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烧冲复合伤组、烧冲复合伤组+MDL2817组、烧冲复合伤+Ac-DEVD-Cho抑制剂组。calpain基因干扰性RNA(siRNA)将H9C2分为(1)对照组(2)实验组(BB) (3)阴性scramble+BB组(4)阳性siRNA+BB组;第三部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冲复合伤组和果糖二磷酸钠组。伤后6h、24h、48h、72h4个观察点,采集腹主动脉血和心肌标本。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心肌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血清CTnI、CK-MB检测;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calpain表达水平、calpastatin表达水平;荧光定量检测钙蛋白酶活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心肌中calpain、细胞色素c、活化Bid、葡萄糖调节蛋白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和calpastatin的表达;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法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内Ca2+含量。结果:第一部分:烧冲复合伤大鼠射血分数下降、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凋亡指数增高,GRP78、CHOP、Bax、Cytc、Bid蛋白表达和caspase-3,12活性及calapin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升高,calpastatin mRNA和calpastat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降低,心肌细胞浆Ca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第二部分:烧冲复合伤组大鼠的心功能下降,CTnI、CK-MB、Grp78、CHOP、Bax、Fas、Cytc、Bid蛋白表达、caspase-3, 12活性和伤后凋亡指数、钙蛋白酶活性升高,与同时间点MDL28170抑制剂组、Ac-DEVD-Cho抑制剂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H9C2细胞胞浆中Ca2+与钙蛋白酶变化趋势一致。calpain基因干扰后,H9C2细胞calpain蛋白表达降低。RNA干扰组细胞荧光强度相对较弱。第三部分:果糖二磷酸钠组大鼠伤后心功能缓慢下降,cTnI、CK-MB变化趋势与烧冲复合伤组一致,GRP78、CHOP、calapin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浆中Ca2+低于烧冲复合伤组,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烧冲复合伤后钙蛋白酶表达升高、活性增强是导致大鼠心功能心功能降低重要原因之一;(2)烧冲复合伤后引起内质网应激导致心肌细胞内Ca2+超载使钙蛋白酶活化,活化的钙蛋白酶过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主要由于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增加、促凋亡物质的释放、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活化引起。(3)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和果糖二磷酸钠能减轻钙蛋白酶表达升高、活性增强引起得心功能降低,为指导临床治疗重度烧冲复合伤心功能降低提供理论依据。
张东海[3](2015)在《重度烧冲复合伤犬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烧冲复合伤常伴有严重的休克和肺损伤,给液体复苏治疗造成了难以避免的矛盾。本实验拟以重度烧冲复合伤犬为模型,比较不同补液量的复苏效果,初步探讨适于烧冲复合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方案,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选取健康雄性比格犬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公式(C)组、减量(D)组、增量(I)组,每组8只。按照我所已验证方法建立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1h开始进行液体复苏。其中C组补液量按Parkland公式计算,I组和D组补液量分别在Parkland公式基础上增加或减少20%。分别于伤前及伤后4h、8h、24h和48h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血常规和血生化并留取血清标本行TNF-α、ICAM-1、VCAM-1;记录伤后24h尿量;72h后处死动物取肺脏标本行HE和MPO染色。(二)选取健康雄性比格犬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增量1(I1)组、增量2(I2)组、增量3(I3)组,每组8只。按照我所已验证方法建立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1h开始进行液体复苏,补液量依次在Parkland公式基础上增加10%、20%、30%。检测内容同(一)。结果:与公式组比较,增量组可显着提升伤后尿量,改善心排出量、提升前负荷、降低血清乳酸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而减量组无上述作用。与增量2组比较,增量1组,血清乳酸浓度显着升高;增量3组血流动力学、血气、炎症因子等指标无进一步改善,同时,其尿量过高。结论利用Parkland公式在重度烧冲复合伤(35%TBSAIII°烧伤+中度冲击伤)犬休克期行液体复苏治疗时,需要额外增加补液量,增加量以20%为宜。
李百玲[4](2015)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烧冲复合伤是两种致伤因素(即烧伤和冲击伤)同时或相继叠加于机体而造成的一种复合损伤形式,其死亡率高,病情重,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一直以来是临床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烧冲复合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是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具有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维持肺泡稳定性,防止肺水肿,改善氧合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模拟大鼠烧冲复合伤模型,结合应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探讨其对重度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0只,建立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伤组(S)、烧冲复合伤治疗组(T)、烧冲复合伤对照组(C)。每组致伤前0h及伤后6h、24h、48h、72h共5个观察时相点进行观察,使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行血气分析检测;应用大鼠肺功能仪器测定大鼠肺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的变化;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肺的超微结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含量的时相变化以及caspase3的时相变化。结果:1、血气分析的变化:T组和C组大鼠伤后其氧分压(PaO2)显着下降,两组之间比较,T组显着高于C组(P<0.05);T组和C组大鼠伤后其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着升高,两组之间比较,T组显着低于C组(P<0.05);T组乳酸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C组(P<0.05)。2、肺功能的变化:伤后T组大鼠的深吸气量、中心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及组织弹性在24h时显着优于C组(P<0.05),与S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MPO的变化:T组与C组伤后各时间点均高于S组;C组大鼠肺组织MPO表达升高,浸润程度较多。4、肺组织病理的变化:C组大鼠主要表现为局部肺泡腔破坏、消失,呈实性改变,纤维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尚存,肺泡上皮细胞脱落,肺泡间隔肿胀、增宽、可见出血,渐进性加重的肺出血及肺水肿,支气管上皮细胞肿胀,上述病变在伤后24h最为严重。T组大鼠大部分肺泡腔结构尚存,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等病理改变程度明显较C组轻。5、透射电镜(TEM)显示:S组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正常。T组与C组比较AECⅡ的超微结构发生了系列显着变化。6h T组可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板层小体排空较C组少;24h T组较C组炎性细胞较少,板层小体密度有所增强,体积较均匀,环绕核仁排列;48h T组可见肺泡腔结构,板层小体排空较明显、融合,体积大小不等且不规则,与C组相比较轻,未见巨大板层小体,细胞膜结构有“胞吐”/“胞吸”现象;72h T组板层小体数目略有增加,未见巨大板层小体,体积大小尚均匀,排空略少,重新呈指环状绕核排列。6、肺泡上皮细胞的TUNEL检测显示,6h,T阳性率=0.156,C阳性率=0.410;24h,T阳性率=0.129,C阳性率=0.340;48h,T阳性率=0.105,C阳性率=0.307;72h,T阳性率=0.110,C阳性率=0.316。说明各个时间点T阳性率均小于C阳性率。7、Western Blot法显示,T组和C组SP-A从伤后6h起表达明显低于S组,两组之间比较,T组表达显着高于C组(P<0.05)。结论: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伤后早期即出现急性肺损伤,经气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可显着改善大鼠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机体氧供,缓解急性肺损伤对全身的损害。
刘建敏[5](2009)在《兔肢体枪弹伤及爆炸冲击伤相关病理变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肢枪弹伤一直是战伤的主要类型,其发生率可达59%-68%,其中枪弹伤所致骨折是最复杂、最难以治疗的骨折,其发生率可达30%-50%;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冲击伤在现代战争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其相关救治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课题通过建立枪弹伤骨损伤和爆炸冲击波的动物模型,分别就枪弹伤骨损伤后的骨质病理变化特点、爆炸冲击波对肢体血管、神经、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做初步的研究。1.兔肢体枪弹伤长骨骨质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肢体长骨枪弹伤后骨质病理变化特点,为枪弹伤骨损伤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53式7.62mm滑膛弹道枪发射0.25g的钢珠,击中兔的股骨中段,建立股骨枪弹伤动物模型。用HG202A-II型网靶测速系统测定钢珠致伤前后的速度,计算致伤参数,致伤后行放射学、组织学、电镜的观察。结果:枪弹伤后骨损伤为“捣碎”状粉碎性骨折,缺损较大;骨断端骨膜剥离,损伤严重;骨膜下骨质发生特异性变化:骨纤维断裂,排列紊乱、蓬松,呈不规则的网眼编制状结构,且表现为明显的由宽到窄渐变的损伤带;电镜观察损伤带内的超微结构显示:骨细胞及哈弗氏系统的损伤是进行性的不可逆的。结论:枪弹伤骨损伤多为粉碎程度和骨膜剥离严重的骨折,其损伤可分为粉碎区和震荡区;震荡区内骨膜下骨质损伤严重。2.兔肢体爆炸冲击伤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爆炸冲击波致肢体血管、神经及肌肉造成损伤的病理特点,为四肢战伤救治、预防并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只,均匀布放于距爆心1,2,3m处,电启动引爆离地面60cm高的液体炸药建立冲击伤动物模型。用PCB公司生产的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致伤后对兔股动脉血管、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肌肉等软组织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剥脱;血管平滑肌细胞间隙增大呈疏松状;血管的弹力纤维有明显的断裂,屈曲变形;部分血管壁全层断裂或部分断裂,导致出血。Tunel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见血管壁各层均有大量的细胞凋亡。神经纤维次全层或部分断裂,排列紊乱,神经鞘膜严重损伤,神经细胞核变形,大小不均,有移位;Tunel染色见:在断裂的神经纤维内,及神经外膜的小血管中均可见大量的细胞凋亡。肌纤维断裂,肌浆膜及肌束膜明显断裂,排列疏松。结论:爆炸性冲击波瞬时作用不仅对肺、胃肠、鼓膜等主要的靶器官损伤严重,对肢体血管、神经、肌肉等软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离爆心越近,其损伤越重,在冲击伤救治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刘锋[6](2008)在《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战伤休克是战伤主要并发症之一。休克的救治是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课题。人们对战伤休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3个世纪以前。随着现代战争作战样式的变革,致伤武器杀伤能力的大大提高,战伤呈现出“三多三高”的特点,即重伤多、烧冲复合伤多、多发伤多;减员率高、休克率高和手术率高。据分析,一般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而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25%~30%,甚至高达40%以上,死于失血性休克的伤员达32.6%~59.5%,死于脓毒性休克者也达30%~50%,需手术者更高达60%。随着战伤救治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战伤休克的认识逐渐深入,现代复苏策略也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战伤休克发生规律的改变,以及救治策略的现代,必然导致救治模式的改变。通过对既往战争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战伤休克以创伤失血性休克为主,特别是在战术区各级救治机构(团、师救护所等),是伤员伤死的第一位因素。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存在分类时机不当、标准不一;救治措施实施的时效性不强、重复性救治较多;救治流程不规范、救治资源分配及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此外,我军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较多停留在救治技术的更新及单个伤员救治层面,较少涉及救治措施的组织流程,以及群伤员救治的模式等领域,难以满足现代化战争中战伤休克伤员的救治需求。本课题即是在时效救治理论和标准化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文献调研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标准化救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救治措施进行了规范,对群伤员救治流程进行的探讨,为提高战伤休克的救治效率提供了保障。
许鑫[7](2006)在《军队护理人员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军卫生部门正在致力于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我军医护人员作为影响卫勤保障能力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他们能否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担负起救死扶伤、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成为卫勤准备最突出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军队在职护理人员对现代战争环境下致伤特点的救护技能的调查结果,结合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高卫生战备水平,就对建立军队医院在职护理人员的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开展了研究。 我国我军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军队医院在职护士应对现代战争致伤特点的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通过2004年对上海市4所军队医院222名军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不同职称者对战伤救护基础知识、战伤救护高新技术知识的掌握无显着差异,平均分均在5分以下,掌握较差。认为对军队医院护士应从思想教育、强化战备意识着手,从基础救护知识学习训练抓起,不断的学习高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建立应急培训预案,开展平战结合的训练模式,以提高军队医院护理队伍整体的备战素质。研究方法遵从科学循证的原则,通过文献回顾,在外军护理人员应急培训经验和我国军医大学培养军队护士经验的基础上,列举预案涉及的各项条件(培训目的、培训条件、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试及考核等)邀请了72位专家,运用专家咨询法,并对培训预案中的培训内容进行了重要性评估。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筛选和赋权重,结合培训时间,分别建立了临战时期军队护理人员战伤救护技能的应急培训预案和应急培训保障体系,最后对应急培训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以上研究在开展临战时期、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伤救护应急培训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完成了预定目标。由于我军历史上尚未进行过临战时期有计划的平战结合的大规模救护能力应急培训,所以该研究为我军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总体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史成和[8](2005)在《紫芪方对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肠道是机体遭受创伤后最早发生病理生理变化的器官。Wilmore称肠道为“外科应激条件下的中心器官”;Meakins称之为“MOF”的动力器官。肠道因其在体内独特的生理环境及特殊的生理构造而参与了几乎所有危重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是肌体除体表以外隔绝外环境的主要屏障,又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储源,肠道细菌或内毒素易位进入淋巴或直接引流入肝而成为炎症反应的启动者。因此在MODS的发生中,肠道既是受损的“靶”器官,又是损伤的“激发”器官。近年来在“肠道靶学说”牵引下开展了大量化学、生化药物防止内毒素移位、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等方面的药物研究,但仍存在诸如疗效、副作用、价格昂贵等不利因素,限制了临床使用。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制品不仅在毒副作用、环境污染等方面有化学、生物药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对机体遭受严重外来损伤时肠道损伤的保护具有多靶位效应,诸如,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凋亡等保护效应。由于目前开展的研究局限于中药单方、单一成分或少数传统方剂注射剂对肠道的保护研究,对于新的复方药物的研究缺少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体现传统中医药整体施治疾病的医疗思想。因此,以加强内源性抗损伤的医疗思想为指导,在中医传统方剂及现代中药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中药复方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基础研究,无疑对研制开发复方制剂研究的模式及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构建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复方中药-紫芪方;探讨紫芪方对肠上皮细胞(IEC-6 )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效应;阐述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中药复方制剂保护肠道屏障的研究构建技术平台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一、应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体外缺氧再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方血清对细胞LDH释放的影响,建立药物血清的制备和血清药理学研究技术;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组分不同用量配比的中药复方,观察不同设计方案配比的中药复方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细胞LDH释放量的影响,从而获取最佳组分配比的中药复方-紫芪方。
李金清[9](2005)在《V.A.C.促进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爆炸伤的发生率在战伤中约占50%左右。与其他类型战伤相比,它除具有伤情复杂、异物存留多和肢体毁损率高等特点外,其感染率很高。目前战地防治爆炸伤感染的治疗方法为彻底清创,使用广谱抗菌素,污染重、后送时间超过6h和地雷直接损伤者延期闭合创面。但这些治疗方法预防和控制爆炸伤感染的能力还不令人满意。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治疗急性创面和感染创面时表现出常规换药无法比拟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能力,如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爆炸伤创面的治疗,将有望降低爆炸伤的感染率,迅速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为了验证V.A.C.在爆炸伤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我们设计了这一课题,建立了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的动物模型,并从感染控制能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能力以及提高炎症反应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对V.A.C.治疗爆炸伤感染创面进行了探讨,力争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战地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分为以下5部分: 第1部分.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动物模型的制作 采用西安213研究所研制的φ12型电雷管在3只10—15kg的小白家猪双侧臀部和肩胛部距皮肤1.0cm引爆致伤,造成12个爆炸伤创面。伤
程继伟[10](2003)在《新型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院前急救尤其是现场急救对于创伤和战伤的救治成功有很大影响。在远程医疗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救治愈来愈成为现场急救的趋势。在创伤尤其是在较大规模的创伤(如战伤)的急救现场,急救员不仅需要创伤评分系统,对伤情进行大致判断,快速分类;也需要急救专家系统,提供帮助,指导救治。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体积小、操作简单的创伤评分-急救系统,将院前评分与急救专家系统均包括进来。这一系统对于院前急救系统尚不完善的我国显得更为急需与重要。海战伤急救条件恶劣,院前时间长,更需建立评分-急救系统。现代海战伤多为复合伤,以烧冲、弹烧复合伤为主,且常合并海水浸泡,加重伤情。目前对于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缺乏快速评定的方法,无法建立伤情评定系统,也严重影响其分类急救。本课题拟研究一种新颖的计算机辅助救治系统——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包括创伤评分子系统、创伤救治专家子系统及伤情查询子系统。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的方法及建立海战伤情评定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近年来掌上电脑(Handheld Personal Computer,HPC)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现场急救系统较为理想前端信息接口。本文应用嵌入式开发工具EVB3.0在HPC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上开发此系统。1. 初步建立普通创伤评分-急救系统通过集成现有PHI、CRAMS、TS、RTS等院前评分方案,开发普通创伤评分子系统;在深入分析嵌入式设备及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现有经典急救方案,开发创伤急救子系统;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开发创伤和战伤数据库以及设计相关的伤情查询子系统。从而建立了可用于普通创伤的评分-急救系统。2. 探讨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方法首先建立海水浸泡烧冲、弹烧复合伤犬的实验模型如下:致犬背部10% Ⅱo烧伤合并右侧肺部轻度冲击伤为轻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犬右后肢中度枪弹伤合并背部10% Ⅱo烧伤为中度弹烧复合伤模型。将致伤犬分别随机分为浸泡组和非浸泡组,将浸泡组实验犬保持颈部以上在水面<WP=9>上海水浸泡4小时后捞出,于伤后4h(即出水即刻)、7h、10h、20h、28h分别观察生命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酸碱平衡与血气指标、血电解质指标及血浆总渗透压的变化,并于伤后28h结束实验活杀犬观察大体标本。非浸泡组除不予海水浸泡外,其余检测时相和检测指标同浸泡组。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这些指标变化与死亡发生的关系,发现致伤因素、体温、心率、血压、动脉氧分压、氯离子浓度等6因素与伤情密切相关,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提出回归方程计算生存概率及评分表评分两种伤情评定方案,经验证与实际伤情基本相符。3. 基于犬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方案模拟建立海战伤情评分子系统。4. 将以上子系统集成为新型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的方法,并基于HPC建立了新型创伤评分-急救系统。1. 本系统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在急救现场可同时提供伤情评定方案及专家系统指导,可用于大多数常见战、创伤现场急救;2. 本系统包含基于动物实验的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方案,经以后大样本实验数据及实战伤员伤情数据的修正完善,可望在将来用于海战伤的急救。3. 本系统的研制可望提高我国创伤(尤其是海战伤)院前急救水平,也为创建完善的战创伤急救系统及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积累了实验和技术基础。
二、烧冲复合伤早期补液的初步探讨(四种治疗方案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冲复合伤早期补液的初步探讨(四种治疗方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肺爆震伤早期集束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及钙蛋白酶变化规律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作用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果糖二磷酸钠对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心肌挫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重度烧冲复合伤犬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增/减补液量对液体复苏疗效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二部分 不同补液量增幅对液体复苏疗效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实验影像资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肺损伤的检测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试剂、药品及设备 |
1.1.3 实验模型场地及设备 |
1.1.4 实验分组及方法 |
1.2 观察指标 |
1.2.1 生命体征以及伤情变化 |
1.2.2 肺组织大体解剖观察 |
1.2.3 肺组织HE染色 |
1.3 结果 |
1.3.1 中度冲击伤致伤参数 |
1.3.2 烧冲复合伤大鼠一般生命体征变化 |
1.3.3 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
1.3.4 烧伤创面HE染色观察 |
1.3.5 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 |
1.3.6 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电镜观察 |
1.4 讨论 |
1.5 小结 |
二、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效果观察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试剂、药品及设备 |
2.1.3 实验模型场地及设备 |
2.1.4 实验分组及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2.1 肺组织大体解剖观察 |
2.2.2 不同分组不同时间点大鼠肺功能检测 |
2.2.3 不同分组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MPO |
2.2.4 肺组织HE染色 |
2.2.5 不同分组不同时间点大鼠TEM样品制备(自动组织处理机程序)及观察 |
2.2.6 不同分组不同时间点大鼠Western Blot流程 |
2.3 统计分析 |
2.4 结果 |
2.4.1 烧冲复合伤SD大鼠一般生命体征变化 |
2.4.2 烧冲复合伤SD大鼠生存率分析 |
2.4.3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血气分析改变 |
2.4.4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功能改变 |
2.4.5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
2.4.6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 |
2.4.7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组织TEM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 |
2.4.8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组织中SP-A的含量变化 |
2.4.9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组织MPO改变 |
2.4.10 烧冲复合伤SD大鼠肺泡上皮细胞TUNEL观察 |
2.5 讨论 |
2.5.1 本实验中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主要表现 |
2.5.2 PS在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
2.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兔肢体枪弹伤及爆炸冲击伤相关病理变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肢体枪弹伤特点及研究现状 |
二、爆炸冲击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正文 |
实验一兔肢体枪弹伤长骨骨质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兔肢体爆炸冲击伤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 |
前言 |
资料来源 |
(一) 文献资料 |
(二) 我军内部发行的有关卫勤期刊 |
(三) 专着 |
(四) 硕士研究生论文 |
(五) 数据检索 |
第一部分 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的系统分析 |
一、战伤休克的概念 |
二、战伤休克的分类 |
三、现代战伤休克发生的特点 |
四、战伤休克致伤因素分析 |
五、战伤休克发生与伤部的关系 |
六、我军战伤休克救治的系统回顾 |
第二部分 创伤失血性休克时效救治研究 |
一、确立救治措施时效研究的依据 |
二、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时效特点 |
三、创伤失血性休克时效救治研究内容 |
第三部分 创伤失血性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 |
一、标准化理论概述 |
二、战伤救治标准化研究现状 |
三、创伤失血性休克标准化救治体系构建 |
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军队护理人员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我国军队护理人员战伤救护培训状况分析 |
一、历史回顾 |
二、救护培训现状分析 |
三、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与组织 |
四、卫生列车医疗队护理专业训练概况 |
第二部分 外军护理人员战时应急培训分析 |
一、外军护理人员应急培训的组织实施 |
二、外军护理人员战时培训方式及内容 |
第三部分 军护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步骤 |
四、结果分析 |
五、课程体系建立 |
六、小结讨论 |
第四部分 研究成果:军队医院在职护理人员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 |
一、培训目标 |
二、培训对象 |
三、培训方法 |
四、培训内容的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 |
五、培训基地要求 |
六、培训时间 |
七、培训考核与评价 |
第五部分 研究成果: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二、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
三、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
四、反馈和调控机制研究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专家权威程度调查表 |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件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件三 数据资料 |
附件四 新型卫生装备资料 |
综述一 外军卫勤人员临战应急培训 |
综述二 透过战争形势演变看外军营救后送阶梯及医疗救护保障措施 |
(8)紫芪方对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紫芪方对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药物血清药理学方法及组方优化的研究 |
仪器与材料 |
实验一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研究 |
目的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均匀设计法对复方组分配比优化的研究 |
目的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照片 |
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紫芪方对小肠上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照片 |
第三部分 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照片 |
全文总结 |
创新之处 |
致谢 |
文献综述一 天然药物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传统中草药在军事医药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V.A.C.促进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和文献回顾 |
正文 |
1 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动物模型的制作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2 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V.A.C.治疗后面积和深度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3 V.A.C.减轻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感染的作用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4 V.A.C.促进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生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5 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新型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建立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意义 |
1.2 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系统的必要性 |
1.3 嵌入式系统与掌上电脑简介 |
1.4 研究目的 |
2. 总体设计 |
2.1 总体设想 |
2.2 系统运行环境 |
2.3 系统组建方法 |
2.4 数据库设计 |
2.5 数据库查询 |
3. 普通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建立 |
3.1 建立普通创伤评分子系统 |
3.2 建立创伤急救子系统 |
3.3 建立伤情查询子系统 |
3.4 小结 |
4. 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评定方法的探讨 |
4.1 实验研究 |
4.1.1 前言 |
4.1.2 材料与方法 |
4.1.3 结果 |
4.2 伤情评定方案 |
4.3 讨论 |
4.4 结论 |
5. 海战伤情评定子系统的建立 |
5.1 建立此子系统的必要性 |
5.2 系统设计 |
5.3 系统建立 |
6. 系统集成 |
6.1 新型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建立 |
6.2 运行测试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烧冲复合伤早期补液的初步探讨(四种治疗方案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爆震伤早期集束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D]. 苏时祯.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4)
- [2]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谢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7(02)
- [3]重度烧冲复合伤犬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的初步探讨[D]. 张东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5(02)
- [4]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疗效研究[D]. 李百玲.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4)
- [5]兔肢体枪弹伤及爆炸冲击伤相关病理变化实验研究[D]. 刘建敏.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6]战伤休克标准化救治研究[D]. 刘锋.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4)
- [7]军队护理人员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研究[D]. 许鑫.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 [8]紫芪方对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D]. 史成和. 第三军医大学, 2005(11)
- [9]V.A.C.促进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 李金清. 第四军医大学, 2005(06)
- [10]新型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研制[D]. 程继伟. 第三军医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