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酸铝耐火纤维纸(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军[1](2018)在《300t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包是炉外精炼和盛装钢水的反应容器,在炼钢工艺中起着连接转炉和连铸的作用。钢包的运转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炼钢系统的的生产和安全。近年来,随着钢铁冶炼品种迅速增加,使得钢包内钢水停留时间显着增加,特别是利用钢包进行炉外二次精炼后,LF炉精炼处理的应用,使钢包的使用环境更加苛刻,从而导致传统钢包内衬耐材的使用寿命不断降低。钢包能否安全的发挥功能,与其内衬耐火材料的性能及现场施工工艺息息相关。本课题在简要总结宝钢钢包内衬耐材材质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目前钢包耐材使用性能及施工应用。钢包内衬分为永久层和工作层,每部分又细分为包壁和包底,包壁工作层由渣线和熔池组成,根据各部位使用环境分析该部位耐材的使用性能及修理模式。研究发现300t钢包采用高强度轻质保温砖加高铝浇注料,可以具备较好的隔热保温和抵抗钢水穿透能力,整体浇注的永久层使用过程产生的微小裂缝和损坏可以使用铝铬火泥和修补料结合修补,延长了钢包永久层的使用炉龄。钢包渣线砖采用干砌法能有效提升砌筑砖缝合格率,包口预留空隙灌浇注料可减少工作层与永久层间穿冷钢情况发生。铝镁浇注料应用在包壁工作层整体浇注,使用性能较好,不足之处是浇注厚度受壳体变形影响较大,将浇注料制作成预制块后,可确保工作层厚度均匀达标。包壁工作层预制块局部异常熔损后,可采取的办法是,清除熔损部位冷钢后,用修补料修补,再用高铝砖贴补,延长了钢包大修使用炉龄。钢包小修需要频繁拆除包底透气砖和水口座砖,在透气砖和水口座砖周围砌镁碳质围砖,能减少拆除作业对包底耐材的损坏,也显着降低了水口座砖和透气砖的拆除难度。两块透气砖轮换吹气,可延长透气砖整体使用寿命。按照钢包各部位具体情况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对了解钢包的安全性能、保温性能、钢包长寿命化、无碳清洁化、低环境污染化等要求起到一定启发作用,同时对选择合适的内衬耐火材料和内衬结构提供参考价值。并结合当前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展望今后钢厂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的发展方向。
赵周民,许淑玲,苏晓辉[2](2017)在《新型装配式隧道窑的设计实践》文中指出装配式隧道窑是适应建筑模块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烧结墙材工业窑炉,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该新型装配式隧道窑不仅有更为完善的工作和操作系统,而且在窑炉内衬结构和材料上具有开创性的研发,如对"组合式"高强耐火砖吊顶,大尺寸耐火混凝土墙板及其复合墙体的"铰链",防止窑顶及外墙面过热的"断桥"结构等都做了严格的理论计算和系统的优化并开展了一系列材性试验、结构实验和实体验证,通过工厂化装配和整体检测进一步完善了装配和操作规程。
王小路[3](2016)在《闭孔珍珠岩基耐火保温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在耐火保温材料所提倡的环保节能无污染的“绿色耐火材料”趋势下,闭孔珍珠岩作为一种质轻、隔热、耐高温、环保无污染的保温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耐火保温材料行业和铸造保温冒口、保温补贴行业。本文以闭孔珍珠岩为保温骨料,以铝矾土为耐火骨料,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磷酸盐、钾长石、高岭土、叶蜡石、钠基膨润土等对材料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体积密度、抗热震性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X衍射仪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物相形成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磷酸盐系耐火保温材料的研究中,高温烧结后,磷酸盐经过一系列反应,以化学结合方式使耐火保温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热震性。闭孔珍珠岩含量提高时,材料的密度和导热系数减小,保温性能提高,强度降低、吸收率增大。磷酸盐含量提高时,材料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及导热系数增大,吸水率减小。一定磷酸盐范围内,材料抗压强度、抗热震性提高。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增大,吸水率及导热系数减小,材料抗热震性提高。(2)钾长石作为烧结剂的研究中,钠基膨润土加入量增加,材料强度提高,当加入量超过30%时,试样在烘干过程中产生裂纹。钾长石加入量增多,材料抗压强度、密度、导热系数增大,吸水率减小;烧结温度提高,材料抗压强度增大,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减小;烧结时间超过120min时,材料基本烧结完成。(3)高岭土和叶蜡石作为添加剂时,材料经高温烧结后形成了新的物相莫来石和石英,明显提高了材料的抗压强度、抗热震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加入量越高,材料抗热震性越好。烧结温度提高,莫来石等物相生成量增多,材料抗热震性越好。试验得出耐火保温材料最佳性能为抗压强度3.36MPa,体积密度1.211g/cm3,吸水率23.2%,导热系数0.284(W/m?K),抗热震性循环达到20次以上(800℃)。
王小路,黄晋,张友寿,龙威,夏露,李四年[4](2016)在《耐火保温材料现状及发展》文中提出主要从使用温度范围对目前常用的耐火保温材料,如玻璃棉、矿(岩)棉、硅酸钙、复合硅酸盐、闭孔珍珠岩、漂珠、蛭石、耐火纤维以及纳米孔硅质隔热材料等的现状进行了分类阐述,并且展望了耐火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李毛毛[5](2013)在《无机纤维状绝热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无机纤维状保温隔热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分析其在特定的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及施工工艺,实践证明:无机纤维状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提高工业和民用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耗,既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要求,又能满足人们对于工业建筑低耗能的要求。
王莎[6](2013)在《硅酸铝纤维及其成纸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硅酸铝纤维及其硅酸铝纤维纸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硅酸铝纤维原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硅酸铝纤维中渣球含量为35.91%,渣球含量较高,在使用时必须先对纤维原料进行预处理;硅酸铝纤维在室温25℃、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的吸水率较小,仅为0.044%;硅酸铝纤维的Zeta电位为-26.60mV;采用SEM对硅酸铝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发现硅酸铝纤维呈圆柱形,表面非常光滑;硅酸铝纤维具有优良的抗化学腐蚀性,尤其是耐酸腐蚀;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分裂较差,推测纤维中含有较多的非桥氧键,存在Al替代Si进入网络四面体,同时还可能存在着Fe与Si、Fe与Al等之间的取代。硅酸铝纤维具有憎水性,在水中较难分散,为了提高硅酸铝纤维纸的成纸匀度,本文针对如何改善硅酸铝纤维的分散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硅酸铝纤维分散所需的最佳浆浓和最佳疏解时间,确定了分散纤维的最基本条件:浆浓0.4%,疏解时间4min;为了进一步提高硅酸铝纤维的分散性,分别研究了水溶性高分子APAM、CMC、PEO,无机电解质六偏磷酸钠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SDS作为纤维分散剂,以及CS对硅酸铝纤维表面改性对纤维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分散剂均可改善硅酸铝纤维的分散效果,相比无机电解质六偏磷酸钠,水溶性高分子的分散效果较好,最佳用量为0.3~0.4%(对绝干浆);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SDS的效果要远远好于LAS,SDS的最佳用量为8%;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CS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硅酸铝纤维沉降体积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改性的最佳方案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min,CS用量:1%(对绝干浆),在以上条件下制备的改性硅酸铝纤维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对改性前后的硅酸铝纤维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S对硅酸铝纤维的改性属于物理包覆。深入研究了添加水玻璃、铝溶胶、PAC(聚合氯化铝)三种无机胶黏剂,CMC、PVA、CS三种有机胶黏剂和添加无机纤维海泡石、有机纤维PVA,对硅酸铝纤维纸强度的影响。研究显示,无机胶黏剂中,铝溶胶粘结强度最高,最佳用量为30%,铝溶胶耐高温性很好,在900℃时的烧失率仅为1.56%,采用SEM对用铝溶胶制备的纸页结构进行观察,观察到铝溶胶以分散的点状存在于纤维间,这种存在形式有利于改善硅酸铝纤维纸的柔韧性;有机胶黏剂中,CMC的增强效果最好,当用量为25%时,可使纸张具有很好的操作强度和使用强度,并进一步对其使用的温度范围进行了研究,得出CMC可在300℃的高温环境中使用;海泡石纤维具有“保水”能力,当海泡石纤维替代硅酸铝纤维的量为30%时,抗张强度提高幅度最大; PVA纤维可显着提高硅酸铝纤维纸的物理强度,但应严格控制其添加量,最佳用量为3%~4%,抗张强度可达到1.5N·m/g,用量过大会造成粘缸,影响正常生产;对比了PVA纤维和PVA溶液作为胶黏剂的使用效果,结果显示,PVA纤维效果好于PVA溶液,可替代PVA溶液用于生产硅酸铝纤维纸,并对两者作为胶黏剂成纸的纸页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纤维配比对成纸强度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配比,即当硅酸铝纤维、PVA纤维和海泡石纤维的质量比为90:4:6时,纸张的抗张强度较好,可达到1.556N·m/g。研究了渣球、体积密度、使用温度、胶黏剂的添加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渣球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隔热性能,须在使用前除去;在采用硅酸铝纤维、海泡石纤维、PVA纤维生产硅酸铝纤维纸时,其最佳体积密度出现在300~320kg/m3;随着温度的升高,硅酸铝纤维纸的导热系数呈指数函数曲线增长,当铝溶胶用量为30%时,硅酸铝纤维纸在400℃的导热系数最低,为0.071W/m·K。
逄锦江[7](2010)在《硅酸铝纤维特性及其成纸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硅酸铝纤维是一种集传统绝热材料、耐火材料优良性能于一体的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其产品涉及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是提高工业窑炉,加热装置等热设备工作性能,实现结构轻型化和节能的技术材料,本文研究了硅酸铝纤维基本性能,并对其渣球的去除进行了探讨,针对硅酸铝纤维纸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硅酸铝纤维作为造纸填料进行初步研究。于工厂中成功中试制备了硅酸铝纤维耐火保温板。1研究了硅酸铝纤维的物化性能,探讨了硅酸铝纤维作为填料的可能性,及硅酸铝纤维的分散性能。实验得出:硅酸铝纤维长度约在1406~2465μm范围内,硅酸铝纤维的电位为-27mV,溶液pH值在8~9之间。硅酸铝纤维耐酸碱、抗腐蚀,化学稳定性强;硅酸铝纤维作为填料,添加量控制在10%以内,基本能够达到强度要求,且强度指标基本上保持不变。添加硅酸铝纤维量为70%,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300℃时热导率为0.167W/m·K,可作为功能性纸张;添加分散剂APAM,纸张外观平整。2针对硅酸铝纤维除渣问题,在BK3300高倍显微镜下,测得渣球粒径,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得出,在53μm处正态分布的概率达80%,频率为57%,渣球粒径主要分布在53μm范围波动。不同渣球的含量对纸张的抗张强度、撕裂指数、匀度,导热率都有影响,当渣球含量≤5%时,抗张指数降低不明显,而撕裂指数反而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渣球含量从3%增至5%时,匀度指数从151%降至103%,降低约为31%。除渣后的硅酸铝纤维制品在800℃热导率为0.116 W/M·K。3针对硅酸铝纤维纸强度低的问题,可添加植物纤维、胶黏剂以及纤维改性来提高成纸强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三因素的最佳用量,实验得出:植物纤维的添加量优于胶黏剂的用量和植物纤维的打浆度,最佳条件为植物纤维打浆度为47oSR,用量为60%,胶黏剂的用量为30%。经优化后,植物纤维用量可减少到30%。经酸、碱表面处理的硅酸铝纤维虽能提高纸张强度性能,但使用效果不显着。4采用实验室自制高温胶黏剂,胶液浓度为10%,循环时间为28h,成功制得硅酸铝纤维纸板,可在≤1200℃下使用,800℃下密度为285~290 kg/m3纸板热导率为0.079 W/M·K。
逄锦江,赵传山,姜亦飞[8](2009)在《提高耐火隔热纸成纸强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硅酸铝纤维抄造过程中难成纸或者成纸强度低的问题,选用合适方法及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可达到提高成纸强度的目的。经实验得出选用胶粘剂水玻璃,可抄造出高强度耐高温的纤维纸张,其用量以20%为佳,抄造过程中浆料pH值以6.0左右为宜;与植物纤维配抄后能很好地提高纸页强度,添加增强剂PAE、CMC后能够降低植物纤维的用量;纤维经酸碱等化学方法表面处理后,增加了硅酸铝纤维之间的粘连和摩擦效果。
赵传山,逄锦江,唐杰斌,王晶晶,陈克复[9](2009)在《对硅酸铝隔热纤维纸的探讨》文中提出主要针对硅酸铝纤维纸在抄造过程中出现难分散、成纸强度低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了硅酸铝纤维浓度、打浆度、分散剂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及提高纸张强度的措施。实验发现当纤维浓度为0.6%、硅酸铝纤维疏解2min、添加2%分散剂时,纤维分散相对比较均匀,成纸外观和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添加15%~20%胶粘剂、5%~40%针叶木纤维、0.9%~3.5%增强剂PAE和碱浸渍表面改性的方法都能提高纤维纸张强度。
逄锦江,赵传山[10](2008)在《硅酸铝纤维纸抄造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了硅酸铝纤维的特点、抄造工艺,论述了硅酸铝纤维纸抄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其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了硅酸铝纤维纸的应用。
二、硅酸铝耐火纤维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酸铝耐火纤维纸(论文提纲范文)
(1)300t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钢包永久层的应用与研究 |
2.1 早期钢包永久层的结构材质 |
2.1.1 钢包永久层的结构材质 |
2.1.2 宝钢 300t转炉钢包永久层的结构材质 |
2.1.3 宝钢 150t电炉钢包永久层的结构材质 |
2.2 目前钢包永久层的结构材质 |
2.2.1 300t钢包包壁永久层结构材质的使用分析 |
2.3 钢包永久层的结构材质的研究 |
2.3.1 永久层的保险功能 |
2.3.2 永久层的保温功能 |
2.4 永久层使用安全保障 |
2.4.1 整体浇注壁永久层整体修补法 |
2.4.2 整体浇注壁永久层局部修补法 |
2.5 应用 |
第3章 钢包工作层的应用与研究 |
3.1 钢包壁工作层渣线砖使用研究及施工优化 |
3.1.1 影响钢包渣线砖耐材寿命的几个因素 |
3.1.2 加强钢包渣线耐材保护的几个措施 |
3.2 钢包壁工作层熔池部位耐材使用研究及施工优化 |
3.2.1 钢包壁工作层熔池部位整体浇注施工 |
3.2.2 钢包壁工作层熔池部位预制块砌筑 |
3.3 钢包底耐材使用研究及施工优化 |
3.3.1 水口砖、透气砖砌筑工艺改进的研究 |
3.3.2 透气砖结构及使用工艺优化研究 |
3.3.3 水口座砖及上水口结构优化研究 |
3.4 应用 |
第4章 展望今后钢厂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的发展方向 |
4.1 开发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耐材工作层或微碳耐材工作层 |
4.1.1 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的发展前景 |
4.1.2 微碳耐火材料的发展前景 |
4.1.3 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内衬耐材或微碳内衬耐材开发的关键技术 |
4.2 开发高耐火性的高强低导热整体永久层技术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2)新型装配式隧道窑的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砌筑式与装配式隧道窑的比较 |
2 装配式隧道窑的热工系统 |
2.1 工作原理 |
2.2 工作系统 |
2.3 结构 |
2.3.1 基本结构 |
2.3.2 窑顶 |
2.3.3 窑墙 |
2.4 材料 |
2.4.1 轻质莫来石砖 |
2.4.2 轻质高铝砖 (高铝聚轻砖) |
2.4.3 硅酸铝纤维 (普通) |
2.4.4 硅酸铝纤维 (高铝) |
2.4.5 火山岩棉 |
2.4.6 吊顶内墙面及窑体曲封以下黏土质耐火砖参考产品标准N-2a |
2.4.7 窑车砌筑用黏土质耐火砖参考产品标准:N-1 |
2.4.8 耐火混凝土 |
2.5 操作 |
3 装配式隧道窑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
3.1 基础工程 |
3.2 轨道安装 |
3.3 码车、窑车及其砌筑 |
4 装配式隧道窑造价 |
5 日产600 t (双窑及两组干燥室能力) 装配式隧道窑热工及其附属系统 |
5.1 热工系统 |
5.1.1 干燥与焙烧热工设备的确定 |
5.1.1 干燥与焙烧技术参数 |
5.1.2 码车形式及车辆规格尺寸 |
5.1.2. 干燥室 |
5.1.2. 1 系统及结构 |
5.1.2. 2 干燥室的主要技术参数 (两组) |
5.1.3 装配式隧道窑 |
5.1.3. 1 隧道窑系统 |
5.1.3. 2 低温循环系统 |
5.1.3. 3 隧道窑结构 |
5.1.3. 4 隧道窑主要技术参数 |
5.1.3. 5 隧道窑煤粉燃烧系统 |
a.系统流程, 如图6所示。 |
b.系统说明如下: |
c.技术参数 |
6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3)闭孔珍珠岩基耐火保温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耐火保温材料现状 |
1.3 耐火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 课题研究预期 |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性能测试方法 |
2.1 原材料 |
2.2 试验设备 |
2.3 试样制备 |
2.4 试样性能测试方法 |
第3章 闭孔珍珠岩磷酸盐系耐火保温材料的研究 |
3.1 闭孔珍珠岩加入量试验 |
3.2 磷酸盐加入量试验 |
3.3 正交试验 |
3.4 试样断口SEM观察 |
3.5 磷酸盐结合机理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闭孔珍珠岩钾长石系耐火保温材料的研究 |
4.1 钠基膨润土、钾长石加入量对试样成形的影响研究 |
4.2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
4.3 抗热震性试验 |
4.4 试验方案的改进 |
4.5 烧结机理分析 |
4.6 试样微观形貌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叶蜡石、高岭土改善抗热震性的研究 |
5.1 正交试验 |
5.2 材料抗热震性 |
5.3 高岭土与叶蜡石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试验 |
5.4 试验优化 |
5.5 机理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耐火保温材料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棉保温材料 |
2 矿( 岩) 棉保温材料 |
3 硅酸钙隔热保温材料 |
4 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 |
5 闭孔珍珠岩保温材料 |
6 漂珠类耐火保温材料 |
7 纳米孔Si O2质隔热材料 |
8 蛭石隔热材料 |
9 硅酸铝纤维耐火保温材料 |
10 结语 |
(5)无机纤维状绝热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岩矿棉及其制品 |
2 玻璃棉及其制品 |
3 硅酸铝纤维及其制品 |
4 结语 |
(6)硅酸铝纤维及其成纸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隔热材料概述 |
1.1.2 纤维隔热材料的隔热机理 |
1.2 耐温纤维及其制品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耐温纤维及其制品的发展 |
1.2.2 国内耐温纤维及其制品的发展 |
1.3 硅酸铝纤维 |
1.3.1 硅酸铝纤维的发展现状 |
1.3.2 硅酸铝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
1.3.3 硅酸铝纤维的粉化 |
1.3.4 硅酸铝纤维制品的特性及应用 |
1.3.5 硅酸铝纤维纸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
1.4 本课题的提出 |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硅酸铝纤维的物理性质及微观形貌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硅酸铝纤维中渣球含量的测定 |
2.3.2 硅酸铝纤维吸水率的测定 |
2.3.3 硅酸铝纤维 Zeta 电位的测定 |
2.3.4 硅酸铝纤维表面形貌的分析 |
2.3.5 硅酸铝纤维抗腐蚀性的研究 |
2.3.6 硅酸铝纤维红外光谱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3 实验部分 |
3.3.1 硅酸铝纤维的预处理 |
3.3.2 浆浓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3.3 疏解时间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3.4 水溶性高分子和无机电解质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3.5 表面活性剂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3.6 CS 改性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浆浓及疏解时间对硅酸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4.2 水溶性高分子和无机电解质对硅酸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4.3 表面活性剂对硅酸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4.4 CS 改性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硅酸铝纤维纸强度及纸页结构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3 实验部分 |
4.3.1 无机胶黏剂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3.2 有机胶黏剂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3.3 海泡石纤维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3.4 PVA 纤维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3.5 纤维复配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3.6 硅酸铝纤维纸纸页结构的研究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无机胶黏剂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4.2 有机胶黏剂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4.3 海泡石纤维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4.4 PVA 纤维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4.5 纤维原料复配对硅酸铝纤维纸抗张强度的影响 |
4.4.6 硅酸铝纤维纸纸页结构的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5.3 实验部分 |
5.3.1 材料体积密度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3.2 温度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3.3 胶黏剂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渣球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4.2 材料的体积密度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4.3 温度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4.4 胶黏剂对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6.1 本章小结 |
6.1.1 硅酸铝纤维的物理性质和微观形貌 |
6.1.2 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研究 |
6.1.3 硅酸铝纤维纸强度及纸页结构的研究 |
6.1.4 硅酸铝纤维纸隔热性能的研究 |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6.3 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硅酸铝纤维特性及其成纸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硅酸铝纤维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 硅酸铝纤维的生产工艺 |
1.2.1 电弧法喷吹成纤工艺 |
1.2.2 电阻熔融成纤工艺 |
1.3 硅酸铝纤维纸及纸板的生产工艺 |
1.3.1 硅酸铝纤维与植物纤维的对比 |
1.3.2 硅酸铝纤维纸的生产工艺 |
1.3.3 硅酸铝纤维板的生产工艺 |
1.4 矿物纤维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 |
1.4.1 常见的矿物纤维 |
1.4.2 矿物纤维生产特种纸张 |
1.4.3 矿物纤维作为造纸的填料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5.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1.5.2 论文的内容 |
第2章 硅酸铝纤维性能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硅酸铝纤维纸张抄造 |
2.2.4 纸张灰分的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硅酸铝纤维的表征 |
2.3.2 硅酸铝纤维Zeta 电位的测定 |
2.3.3 硅酸铝纤维抗腐蚀性 |
2.3.4 硅酸铝纤维与造纸常用填料对比 |
2.3.5 硅酸铝纤维作为填料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
2.3.6 硅酸铝纤维的分散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渣球对硅酸铝纤维纸张性能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样品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渣球的形态分析 |
3.3.2 渣球对硅酸铝纤维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对硅酸铝纤维成纸强度的研究 |
4.1 前言 |
4.1.1 胶黏剂的选择 |
4.1.2 植物纤维配抄 |
4.1.3 硅酸铝纤维表面处理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3 纸页抄造工艺与检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常用胶黏剂的耐温性能检测 |
4.3.2 胶黏剂的添加对硅酸铝纤维纸性能的影响 |
4.3.3 植物纤维添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
4.3.4 提高硅酸铝纤维纸强度的探讨 |
4.3.5 硅酸铝纤维表面处理 |
4.3.6 硅酸铝纤维实验的优化 |
4.3.7 硅酸铝纤维纸的热导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耐高温硅酸铝纤维板连续化生产中试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2.3 实验样品检测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实验室自制胶黏剂表征 |
5.3.2 不同胶黏剂浓度对配比的稳定性能 |
5.3.3 不同胶黏剂浓度对成板性能的影响 |
5.3.4 循环时间对胶液浓度的影响 |
5.3.5 循环时间对胶黏剂留着率密度的影响 |
5.3.6 密度对热导率的影响 |
5.3.7 硅酸铝纤维板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6.1 全文总结 |
6.1.1 硅酸铝纤维物理及化学性能的研究 |
6.1.2 渣球对硅酸铝纤维纸性能的影响 |
6.1.3 提高硅酸铝纤维纸强度的研究 |
6.1.4 新型耐高温硅酸铝纤维板连续化生产中试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6.3 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题录 |
(8)提高耐火隔热纸成纸强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原料与仪器 |
1.2 硅酸铝纤维预处理 |
1.3 纸页抄造工艺与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添加胶粘剂增加纤维之间的粘结 |
2.2 pH值的调节 |
2.3 植物纤维配抄 |
2.4 添加增强剂提高强度 |
2.5 硅酸铝纤维表面处理 |
3 结论 |
(9)对硅酸铝隔热纤维纸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料与仪器 |
1.2 硅酸铝纤维预处理 |
1.3 纸页抄造与测试 |
1.4 分散性能的检测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探讨 |
2.1.1 硅酸铝纤维浓度对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2.1.2 打浆度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2.1.3 分散剂对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 |
2.2 提高硅酸铝纤维纸强度的方法 |
2.2.1 胶粘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的探讨 |
2.2.2 植物纤维配抄提高纸张强度 |
2.2.3 添加增强剂提高强度 |
2.2.4 硅酸铝纤维表面处理 |
3 结论 |
(10)硅酸铝纤维纸抄造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硅酸铝纤维的特点 |
2 硅酸铝纤维纸的制造工艺 |
3 硅酸铝纤维纸抄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3.1 硅酸铝纤维的除渣 |
3.2 硅酸铝纤维的分散 |
3.3 硅酸铝纤维成纸强度低 |
4 针对硅酸铝纤维纸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
4.1 硅酸铝纤维的除渣 |
4.2 分散性能的解决措施 |
4.3 硅酸铝纤维纸的增强途径 |
4.3.1 胶粘剂的选择 |
4.3.2 PH值的调节 |
4.3.3 植物纤维配抄 |
4.4.4 硅酸铝纤维表面处理 |
5 硅酸铝纤维纸的应用 |
四、硅酸铝耐火纤维纸(论文参考文献)
- [1]300t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D]. 张建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2]新型装配式隧道窑的设计实践[J]. 赵周民,许淑玲,苏晓辉. 砖瓦, 2017(10)
- [3]闭孔珍珠岩基耐火保温材料的研究[D]. 王小路.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8)
- [4]耐火保温材料现状及发展[J]. 王小路,黄晋,张友寿,龙威,夏露,李四年. 耐火材料, 2016(01)
- [5]无机纤维状绝热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李毛毛. 山西建筑, 2013(35)
- [6]硅酸铝纤维及其成纸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 王莎.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7]硅酸铝纤维特性及其成纸性能的研究[D]. 逄锦江.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8]提高耐火隔热纸成纸强度的研究[J]. 逄锦江,赵传山,姜亦飞. 湖南造纸, 2009(03)
- [9]对硅酸铝隔热纤维纸的探讨[J]. 赵传山,逄锦江,唐杰斌,王晶晶,陈克复. 中华纸业, 2009(02)
- [10]硅酸铝纤维纸抄造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逄锦江,赵传山. 上海造纸,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