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

关于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

一、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辛凯[1](2021)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佳楠[2](2021)在《多元化主体参与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崔文娅[3](2021)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彭蕊[4](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研究 ——以蚌埠市T社区为例》文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有着重要的固本作用。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要求,而基层又是社会治理较为薄弱的环节,农村社区的治理改革要继续向纵深推进。农村回迁社区是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出现的一种过渡型社区类型,虽拥有现代化城市社区的外观,但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村民就业能力、村民自治等方面发展较为滞后,在与城市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有着诸多不和谐,矛盾冲突较为复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解决乡村系列发展问题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城郊农村回迁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村社区形式,其良好治理必然会更加丰富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治理有效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度、形成良好互动的城乡关系,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进而提升回迁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农村回迁社区的持久健康发展。本研究将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置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中,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蚌埠市T社区为调查样本,对其治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探究T社区现存治理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已有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可能的创新点和文章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概念阐释及理论依据。核心概念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回迁社区和社区治理;理论依据有协同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及城乡融合理论。第三部分为农村回迁社区治理概论,主要阐述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的特点,总结农村回迁社区现有的主要治理模式,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回迁社区的关系。第四部分是以蚌埠市T社区为案例,系统介绍T社区的治理现状,采用观察、个别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回迁村民对T社区治理的满意度。第五部分是关于T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探析。根据调研结果,T社区目前存在村级党组织领导力不强、回迁村民自治参与率低、物业管理与回迁村民需求矛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几方面的问题。以上问题的产生,与党建工作未能适应乡村治理变化、回迁社区物质和精神资源匮乏、基层政府权责定位模糊、多元主体协商机制不畅以及相关制度保障力度不足有密切关系。第六部分是将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中,为实现农村回迁社区“治理有效”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涉及到加强村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提升回迁社区物业服务质量、畅通回迁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健全回迁社区治理制度及监督保障体系等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治理有效”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对蚌埠市T社区治理情况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农村回迁社区这一特殊社区类型的发展现状,总结更多关于农村回迁社区的治理经验,或可对同类型的社区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庄科[5](2021)在《山东省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并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村级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末稍”,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从根本上来说,村级党组织实现了有效治理,才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村级党组织担负着全面领导本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重任,对农村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协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等各方利益、促使主体间关系趋向良性构建的重要作用。因此,想要更好更高效地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方面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山东省P县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近年来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总体做法及典型案例进行梳理,以此个案来透视村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实现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提出意见建议。文章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分别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主要创新点等方面对论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二章通过对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总体情况及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几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探求乡村治理实践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等手段,对P县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章对三种国内先进乡村治理模式中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进行了介绍分析,逐一分析了成功经验,并与P县做法进行了相互印证。在强化了理论基础的同时,对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第五章在综合前几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的建议。第六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笔者认为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较好地发挥了领导作用,是党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根本上解决制约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的诸多症结,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促进村级党组织与乡村治理机构的协同性、融合性、创新性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凝聚起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的强大合力。

王星[6](2021)在《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发展情况,作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判断。从现代化维度来看,新发展阶段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内部的自我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当前关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对于丰富和拓展对乡村治理理论的认识、提升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乡村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共同治理的体系,包含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及广大村民等主体,旨在实现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对乡村治理的探索从未停歇。在长期治理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等经验。在新发展阶段,强调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农民主体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个别村党组织领导力不足、治理主体之间协同能力不足、村民自治能力弱化等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当前,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继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和服务能力、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村“两委”良性互动关系、提升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能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发挥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的优势,提升协同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姚锐敏[7](2021)在《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文中研究说明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一肩挑"虽然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但也蕴含着一些潜在风险如助长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绝对权力"、挤压村委会的民主自治功能空间、影响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能力、引发农村新的矛盾等。当前,防范"一肩挑"之潜在风险的路径主要包括:坚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在"一肩挑"选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保障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相对独立运行;健全与"一肩挑"模式相适应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

王东[8](2021)在《找回“中间地带”:后税费时代国家与农民的互动模式重构 ——基于李家岗“乡贤治村”实践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

项继权,毛斌菁[9](2021)在《要素市场化背景下乡村治理体制的改革》文中认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旨在实现要素市场自主流动、高效公平配置,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农村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不仅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结构、成员构成及组织和经营体制产生直接影响,也对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结构功能及领导和运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构建更加开放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让集体经济独立自主经营、走向市场;进一步理顺政经关系,实现村委会和村集体"政经分开"、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型;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和支部书记"一肩挑"的法律和政策的衔接;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化体制,实现城乡双向开放、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体制一体化,构建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龚艳[10](2021)在《当前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基于T市X区21个村的调研》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定程序略有瑕疵、制定过程缺乏监督、章程设计不甚规范、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尚未理顺等。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问题的对策,包括完整设计章程的制定程序,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监督制度,详细制度设计,使章程条文具有针对性,理顺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在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过程中的有序关系等。

二、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研究 ——以蚌埠市T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综合评述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文章可能的创新点
        二、文章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阐释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念阐释
        一、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村回迁社区
        三、社区治理
    第二节 理论来源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三、城乡融合理论
        四、社区社会资本理论
第三章 农村回迁社区治理概论
    第一节 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的特点
        一、治理主体方面
        二、治理内容方面
        三、治理对象方面
        四、治理制度方面
    第二节 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
        一、“撤村建居”模式
        二、“镇管社区”模式
        三、“物业+村治”模式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与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的关系
        一、乡村振兴是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的重要战略背景
        二、农村回迁社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三、良性互动:优化治理,建设和谐基层社会
第四章 蚌埠市T社区治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T社区概况
        一、T社区的形成机制
        二、T社区的主要特点
        三、T社区的治理效果
    第二节 T社区治理村民满意度调查
        一、调查问卷及访谈设计
        二、T社区治理村民满意度分析
第五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蚌埠市T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探析
    第一节 蚌埠市T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村级党组织领导力不强
        二、回迁村民自治参与率低
        三、物业服务与村民需求存在矛盾
        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第二节 蚌埠市T社区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未能适应乡村治理变化
        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畅
        三、回迁社区治理资源支撑不足
        四、基层政府权责定位模糊
        五、回迁社区治理的制度保障力度不足
第六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纾困途径
    第一节 加强村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
        一、以政治引领坚定乡村振兴正确方向
        二、以服务理念提升回迁社区治理能力
    第二节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多渠道增强回迁村民公共意识
        二、健全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机制
        三、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四、壮大回迁社区治理人才队伍
    第三节 提升农村回迁社区物业服务质量
        一、转变工作理念,改善工作方法
        二、加强信息公开,拓宽意见反馈渠道
    第四节 畅通农村回迁社区协同治理机制
        一、理顺农村回迁社区治理主体关系
        二、规范农村回迁社区协同治理程序
    第五节 健全农村回迁社区治理制度及监督保障体系
        一、精细化农村回迁社区治理制度
        二、健全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监督保障体系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T社区治理村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5)山东省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基本做法、典型案例及成效
    2.1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基本做法
        2.1.1 大力实施农村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1.2 积极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
        2.1.3 扎实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
    2.2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2.2.1 P街道党建统领全面推进新时代新型社会治理
        2.2.2 B镇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工作模式
        2.2.3 J村党支部示范引领典型经验
        2.2.4 S村党支部创新实施“雪亮工程”
    2.3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成效
        2.3.1 村级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主导者的地位日益凸显
        2.3.2 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治理模式受到广泛认可
        2.3.3 群众利益从根本上得到维护
        2.3.4 因地制宜、找准治理关键环节成为普遍共识
    小结
第3章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P县村级党组织发挥乡村治理领导作用调查设计及样本特征
        3.1.1 调查设计
        3.1.2 样本特征描述
    3.2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3.2.1 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有欠缺
        3.2.2 村党支部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有欠缺
        3.2.3 党员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3.2.4 村级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协调性、融合性不强
        3.2.5 村集体经济增收能力明显不足
    3.3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政治领导力不足
        3.3.2 农村党员队伍行动引领力不足
        3.3.3 村级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的协同性不足
        3.3.4 村民自治社会号召力不足
    小结
第4章 国内先进乡村治理模式中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经验借鉴
    4.1 新时代“枫桥经验”模式
        4.1.1 新时代“枫桥经验”模式介绍
        4.1.2 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经验分析
    4.2 青县“村代会常任制”模式
        4.2.1 青县“村代会常任制”模式介绍
        4.2.2 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经验分析
    4.3 烟台栖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
        4.3.1 烟台栖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介绍
        4.3.2 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经验分析
    4.4 P县本地做法与外地成功模式的比较分析
        4.4.1 优点分析
        4.4.2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暴露出的短板弱项
        4.4.3 外地成功模式可供借鉴的经验
    小结
第5章 加强村级党组织乡村治理领导作用的具体建议
    5.1 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5.2 大力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村级党组织的乡村治理能力
        5.2.1 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
        5.2.2 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
        5.2.3 工作载体建设标准化
        5.2.4 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
        5.2.5 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
    5.3 强化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精准性和有效性,丰富乡村治理方式
    5.4 妥善处理村级党组织与其他治理组织的关系
    5.5 丰富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内容
    5.6 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致富带富能力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新发展阶段
        2.1.2 治理与乡村治理
        2.1.3 乡村治理现代化
    2.2 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治理主体
        2.2.1 基层党组织
        2.2.2 乡镇政府
        2.2.3 村委会
        2.2.4 社会力量
        2.2.5 广大村民
    2.3 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治理理念
        2.3.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治理理念
        2.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治理理念
        2.3.4 西方治理理论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历史演进及治理经验
    3.1 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历史演进
        3.1.1 .摸索部分农村有效治理阶段(1921-1949)
        3.1.2 乡村治理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8)
        3.1.3 乡村治理逐步展开阶段(1978-2002)
        3.1.4 乡村治理稳步推进阶段(2002-2012)
        3.1.5 乡村治理深化拓展阶段(2012-至今)
    3.2 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经验
        3.2.1 坚持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3.2.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
        3.2.3 坚持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3.2.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
第四章 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遇和制约因素
    4.1 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遇
        4.1.1 更加强调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
        4.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4.1.3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
        4.1.4 农民主体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4.2 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4.2.1 少数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弱化
        4.2.2 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协同能力不足
        4.2.3 村民自治能力弱化
第五章 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5.1 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
        5.1.1 提升政治领导力
        5.1.2 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队伍建设
        5.1.3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5.2 提升多元治理主体协同能力
        5.2.1 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5.2.2 建立村“两委”良性互动关系
        5.2.3 提升乡村社会组织协同能力
    5.3 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5.3.1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5.3.2 重塑乡村社会公共文化
        5.3.3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7)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的价值意蕴
    1.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2.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促进村级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
二、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面临的潜在风险
    1.助长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绝对权力”的风险
    2.挤压村委会的民主自治功能空间的风险
    3.影响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能力的风险
    4.引发农村新的矛盾的风险
三、防范“一肩挑”制度之潜在风险的途径
    1.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2.在“一肩挑”选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
    3.保障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相对独立运行
    4.健全与“一肩挑”模式相适应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

(9)要素市场化背景下乡村治理体制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素市场化:农村改革的新阶段
二、要素市场化对乡村治理体制的深刻影响
三、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体制改革

(10)当前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基于T市X区21个村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村民自治机制的法律定位
    (一)村民自治章程的涵义
        1.村民自治
        2.村民自治权
        3.村民自治章程
    (二)村民自治章程的历史发展
    (三)村民自治章程的法律地位
    (四)村民自治章程的意义
二、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程序略有瑕疵
    (二)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三)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度设计不甚规范
    (四)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过程中村委会、村党支部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
三、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问题的完善对策
    (一)完整设计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程序
    (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监督制度
    (三)详细制度设计,使村民自治章程条文具有针对性
    (四)理顺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在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过程中的有序关系

四、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研究[D]. 辛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多元化主体参与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D]. 王佳楠. 吉林师范大学, 2021
  • [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研究[D]. 崔文娅.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回迁社区治理研究 ——以蚌埠市T社区为例[D]. 彭蕊.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1)
  • [5]山东省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研究[D]. 庄科.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D]. 王星.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7]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J]. 姚锐敏. 中州学刊, 2021(05)
  • [8]找回“中间地带”:后税费时代国家与农民的互动模式重构 ——基于李家岗“乡贤治村”实践的个案研究[D]. 王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9]要素市场化背景下乡村治理体制的改革[J]. 项继权,毛斌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2)
  • [10]当前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基于T市X区21个村的调研[J]. 龚艳. 社会科学家, 2021(03)

标签:;  ;  ;  ;  ;  

关于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