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

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

一、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辛明金,陈天佑,孟军,张强,任文涛,宋玉秋[1](2018)在《秸秆炭化烟气除尘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热解炭化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炭化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烟尘,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净化处理,可以有效利用烟气中的可燃烧气体和焦油,降低危害,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及生态与社会效益。文章综述了秸秆炭化烟气的组分、灰尘颗粒物对烟气副产品后续利用的影响及直接排放的危害;分析了目前使用的烟气除尘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探讨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增湿、增重—粗除尘—细除尘"的烟气除尘组合工艺,利用增湿装置在除尘前对烟气加湿、增重,选用旋风除尘器或离心除尘器进行粗除尘,选用过滤或静电除尘器进行细除尘。建议今后应加强过滤材料和烟气均匀分布装置的研发,以解决除细尘困难的问题。文章可为烟气高效除尘工艺及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宋士城[2](2020)在《湿式电除尘器在纤维干燥尾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纤维板生产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尾气排放,包含颗粒物、细纤维、粉尘(含甲醛),普遍使用的干燥旋风分离器分离除尘受旋风分离器制作精度、原料结构和纤维质量等级等的限制,仍有一定数量细短纤维和粉尘未能分离去除,使得排放的尾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为进一步增强纤维干燥尾气的除尘效率,尤其是对细小颗粒的除尘脱除,本文对河北省文安县某纤维板厂尾气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模拟增设湿式静电除尘器来改进尾气处理系统。通过试验分析湿式静电除尘器颗粒物脱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分别检测水幕除尘和增设试验规模湿式静电除尘器对颗粒物的脱除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幕除尘设备即喷淋塔对尾气中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可达85.8%,对粒径在5μm以上的颗粒物的脱除效果较高。处理过后尾气中水雾浓度有所增加,需要进一步处理后再排入大气。(2)将湿式电除尘器电场风速控制在1.0~1.2m/s范围内时,除尘器的颗粒物脱除效率可达95%,同时能满足处理气流量的要求;工作电压可控制在30k V,再增大工作电压时,颗粒物脱除效率上升的趋势缓慢;流过除尘器的气流温度在高于60℃时,随温度升高,颗粒物脱除效率也随之增高;连续的喷淋冲洗可提高颗粒物的脱除效率,但喷淋量高于30m3/h时可能出现相反效果。(3)湿式静电除尘器前设计了文丘里喷嘴,通过试验研究在不同电压、喷水量情况下对比分析溢流式和喷雾式冲洗方式对除尘器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文丘里喷嘴喷雾冲洗收尘极的方式不仅节约水,而且除尘效率更高。(4)湿式静电除尘器对PM2.5、PM10和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分别为69.89%、93.02%、94.19%。与水幕除尘相比,对粒径低于5μm的细颗粒物脱除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陈俊霖[3](2019)在《含尘高温烟气颗粒床内除尘及换热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流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排烟温度一般为8001200℃,烟气余热品位高,余热回收利用潜力大。但由于烟气含尘量较大,尤其对于含凝结/凝固性尘(如易凝结焦油气、低熔点熔融态金属)的烟气,高温状态下除尘较难。若直接对高温含尘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会导致换热表面积灰堵塞,凝结沉积物清理困难;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和除尘装置存在孔隙堵塞和再生困难、余热回收和除尘效率低等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固定颗粒床除尘器在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和含凝固性粉尘去除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目前,运用CFD数值模拟高温含尘烟气在三维随机填充单层和双层颗粒床内除尘及换热特性研究较少,并且国内外几乎没有高温含凝尘烟气在颗粒床内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此外,颗粒床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的研究也很少。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颗粒床复杂孔隙流道内高温含尘烟气除尘与换热耦合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温含固体粉尘烟气在单层和双层颗粒床内的除尘换热特性,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影响除尘及传热特性的因素;实验研究了高温含凝固性粉尘烟气在单层颗粒床内的流动换热特性,获得了凝尘处于不同物态下的流动换热Nu关联式;提出了一种颗粒床除尘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的结构,针对该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优化分析,获得了各因素对床层压降、除尘效率、颗粒床容尘量和余热回收率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本文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和DEM(离散单元法)方法,建立了三维随机填充单层颗粒床除尘换热物理模型。研究了高温含固体粉尘烟气在单层颗粒床内的除尘和换热特性。颗粒间的接触采用“搭桥法”进行处理,模拟过程中认为粉尘接触到颗粒表面即被捕集。数值研究了颗粒床床层厚度、气体流速、粉尘粒径、气体温度及流动方向对单层颗粒床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尘粒径大于5μm时,增加床层厚度,增大气体流速,均可以有效地提高除尘效率。而在壁面恒热流密度冷却的条件下,气体温度越高,除尘效率越低。流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时,可提高除尘效率。并拟合获得了分级除尘效率与斯托克斯数(St)的关系式,当St<0.009时,分级除尘效率为一个定值,当St≥0.009时,分级除尘效率随着lg(St)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基于平均对数温差和热平衡理论,计算得到了含尘烟气在颗粒床流动换热过程中的整体换热系数,发现粉尘的加入会强化流动过程中的换热,且整体换热系数随着粉尘载荷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并拟合获得了低雷诺数下努谢尔数(Nu)和阿基米德数(Ar)、雷诺数(Re)和粉尘载荷比的计算关系式。然后基于CFD和DEM方法,建立了三维随机填充双层颗粒床除尘物理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细颗粒层厚度、气体流速、粉尘粒径对于双层颗粒床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层颗粒床的床层压降增量随下层细颗粒的床层厚度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的关系;上粗下细双层颗粒床对不同粒径粉尘的除尘效率相比于粗粒径单层颗粒床均有明显的提高,且该除尘效率随着下层细颗粒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粒径在15μm以上的粉尘,除尘效率增加幅度较小,对于粒径在110μm的粉尘,双层颗粒床的除尘效果更显着,且通过粒径“拐点”得出,增加下层细颗粒床的床层厚度,可以提高细小粒径粉尘的除尘效率。对于双层颗粒床,可以通过较小的流速实现较高的除尘效率,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上下层颗粒床厚度比和入口气体流速,可以实现在压损增量不大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除尘效率。拟合获得了不同床层结构分级除尘效率与St的关系式,当St小于某一值时,分级除尘效率为一个定值,当St大于该定值时,分级除尘效率随着lg(St)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随着下层细颗粒床的厚度增加,该St转折值逐渐减小,表明孔隙尺度越小,惯性力对除尘效率的作用越明显。对于不同床层结构,当St增大到一定值时,除尘效率会趋于一致,表明惯性作用占主导地位时,滤层结构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减弱。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设计高除尘效率、低阻力的颗粒床结构。含凝固性粉尘在颗粒床内流动换热及余热回收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凝尘会有凝固的现象,从而影响床层内的流动换热,进而对余热回收和高温除尘等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含凝固性粉尘高温烟气在颗粒床内的流动换热特性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基于平均对数温差和热平衡理论,计算得到了含凝尘烟气在颗粒床流动换热过程中的整体换热系数。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固体粉尘,凝尘在流动过程中的凝固放热对含尘烟气在颗粒床内的换热有强化作用,拟合得到了该条件下Nu计算关联式,其值同凝固性粉尘的质量流量和熔化热有关。而凝尘以液滴状流动对固定床内的流动换热有弱化作用,拟合得到了该条件下Nu计算关联式,其值同凝固性粉尘的载荷比有关。该结果揭示了凝尘物态对传热特性的作用机制,相关关联式可以用于含凝尘高温烟气颗粒床内过滤过程的传热设计计算。针对高温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本文提出了一种颗粒床换热过滤器的结构装置,将各级颗粒床层用紧密排列的换热管隔开,通过调节各级换热管束的流量,控制颗粒床层温度分布及余热回收率,实现对凝尘的有效捕集,同时对烟气余热进行高效回收利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凝尘高温烟气比含固体粉尘高温烟气,可以更早达到较高的除尘效率,但其床层的整体压降也会偏高。在除尘的初始阶段,含凝尘高温烟气的整体换热系数高于含固体粉尘烟气,且该换热系数随着入口粉尘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凝固性粉尘在流动过程中的凝固放热;但在除尘的后阶段,含凝尘高温烟气的整体换热系数低于含固体粉尘烟气,且该换热系数随着入口粉尘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凝固性粉尘在流动过程中的凝固导致表面换热条件恶化。凝尘在颗粒床内流动后期,床层压降随着气体流速的减小而增加,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床层的整体换热系数增加。最后,针对颗粒床换热过滤器的余热回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凝尘流动过程中,余热回收率随着气体流速和入口粉尘浓度的减小而增加,适当调控第二排换热管的水流量,可以有效地提高余热回收率。该装置结构可以同时实现较高的除尘效率(>98%)和较高的余热回收率(>70%)。同时理论分析了颗粒床换热过滤器滤料置换过程中,气体流速、入口粉尘浓度和各级换热管水流量对余热回收的影响规律。该颗粒床换热过滤器作为一种固定床除尘换热一体化概念的技术原型,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和余热回收率,为相关的示范工程和工业化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曾思敏[4](2020)在《一种适用于矿井局部除尘的小型干式除尘器研究》文中指出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器适用于矿井内受限空间粉尘浓度较大的作业场所的初效除尘,具有结构紧凑、无需清灰等特点。目前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其使用条件和内部流场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本文围绕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器的上述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对其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的除尘效率及内部气流分布进行研究,为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器和滤筒结合,进行除尘效率初步试验。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器内部流场情况,分析了流量和抽气率对粉尘除尘效率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与滤筒的联合工作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对粒径在1050μm的粉尘除尘效率为99.9%,对粒径在50200μm的粉尘除尘效率从99.9%逐渐降至85%,且流量小于或等于2000m3/h时,细微颗粒的团聚现象明显。以实验粉尘(d50=10μm)为对象,模拟计算得出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在风量16024165m3/h、抽气率在5%条件下的除尘效率最佳。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风量为1602m3/h、粉尘浓度为2001200mg/m3时:无抽气条件下,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对d50=33μm的较粗颗粒粉尘的除尘效率最佳,对浓度在6001000mg/m3的粉尘的除尘效率相对稳定;抽气条件下,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对d50=10μm的粉尘的除尘效率为7994%,且在粉尘浓度为1000mg/m3、抽气率为5%时除尘效率可达94%;抽气条件下,对于d50=33μm的粉煤灰与d50=48μm的玻璃微珠,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的除尘效率受粉尘浓度影响较小,受抽气影响较大,且除尘效率在抽气率为3%时最佳。当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与滤筒结合使用时,除尘效率达到99.99%,且排放平均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整体组合除尘在不清灰情况下,可持续工作595min,但存在着系统阻力过大,除尘系统联合工作特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陈泉霖[5](2020)在《基于热解煤气的高温静电除尘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以煤炭热解多联产工艺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煤炭热解多联产工艺不仅可以生产电力,而且可以将煤炭中高品位的油气资源提取出来,有助于实现煤炭的清洁、梯级利用,但热解产生的高温煤气中含有大量粉尘颗粒,对各组分(焦油、煤气)的后续利用不利。静电除尘技术具有效率高、压降低以及处理烟气量大等优点,在常规电厂已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然而,针对热解煤气的高温静电除尘技术的研究尚不完善,优化设计与运行的经验严重匮乏,无法满足煤炭热解多联产工艺的要求,亟需开展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开展了高温热解煤气环境中静电除尘器放电机理与除尘特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以期为高温热解煤气静电除尘技术工业化应用提供关键数据和理论指导。本文首先搭建了线管式高温放电实验装置,研究了温度、气体介质对放电特性的耦合影响规律。高温会促进放电过程,降低起晕电压并且增大电流,但温度升高同时也会导致除尘器运行电压区间缩短。在CO2等电负性气体放电过程中,随着输出电压升高,依次可以观察到三种类型的放电阶段,即电晕放电、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然而,在H2等非电负性气体放电过程中,只观察到了辉光放电。在CH4气体和CO气体放电过程中,由于气体分子本身较为活跃,与高能电子的碰撞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碳。化学反应对CO气体的放电特性几乎无影响,对CH4气体放电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碳丝的生长与掉落的过程会导致放电极间距变化,并造成放电电流剧烈波动;(2)在某些情况下,碳丝的生长较为稳定,并且会触碰到阳极,造成阴阳极之间短路。在高温放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高温放电模型,用于分析放电过程中的电荷分布以及电场强度分布。在空气负直流放电过程中,电子浓度随着半径r先增加,并在电离边界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负离子浓度分布与电子分布相似,不过负离子是在吸附边界处达到最大值。正离子在阴极表面浓度最大,在电离区中浓度急剧降低,并在电离边界处降为0。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电负性差的气体放电过程中,电子浓度较高,负离子浓度较低,电场强度较低。非电负性气体,如N2、H2,在放电过程中不存在负离子,迁移区电荷均由电子构成。正极性放电过程中,电子主要集中在电离区,迁移区中仅存在少量从电离区漂移过来的电子,迁移区中电荷主要由正离子构成,正离子的浓度比电子浓度高4个数量级。本文搭建了小管径高温静电除尘实验装置,研究分析了温度和气氛对静电除尘器的效率和能耗的影响。高温对静电除尘器运行不利,温度升高,导致除尘效率下降、能耗升高。气氛对静电除尘器运行有较大影响,在600℃,热解煤气气氛中的最高除尘效率为77.12%,对应的能耗为58.35 W/(g/Nm3)。针对高温煤气静电除尘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气氛调质和正极性电源两种优化方法。通过向热解煤气中添加CO2气体,在400℃,最大除尘效率提升了6.02%,并且在12kV输出电压的条件下,能耗指数降低了4.08 W/(g/Nm3)。正极性电源对高温热解煤气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能耗具有优化效果,并且随着温度升高,正极性电源对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优化效果加强。在600℃,正极性电源将高温热解煤气静电除尘器的最高除尘效率提升了11.8%,并且在10kV输出电压的工况中,正负极性静电除尘器的能耗指数分别为17.01W/(g/Nm3)和39.54W/(g/Nm3)。基于实验研究结果,本文设计并搭建了高温热解煤气静电除尘中试装置。在500℃含油热解煤气条件下除尘器运行稳定性良好,并未出现短路等情况,除尘效率虽在61-78%之间波动,但随运行时间并没有明显下降。添加水蒸气可以优化放电特性,提高击穿电压,从而提升除尘效率。在500℃的烟气气氛中,通过水蒸气吹扫将水蒸气浓度从6.89%提升至18.53%,击穿电压从35kV增加至45kV,最高除尘效率从71%提升至78%。

舒帆,张仰光[6](2008)在《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文中认为分析了纸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因素对除尘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除尘效率的运行管理措施:(1)稳定运行参数;(2)防止漏风;(3)预防关键部位磨损;(4)避免粉尘堵塞。

舒帆[7](2009)在《砖瓦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因素对除尘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除尘效率的运行管理措施:①稳定运行参数;②防止漏风;③预防关键部位磨损;④避免粉尘的堵塞。

李美莲,柏雪源,李永军,高晓凤[8](2012)在《生物质热解气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方法综述》文中提出根据生物质热解产物的特点和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对除尘器的要求,比较了几种适合于干式除尘的除尘器及除尘方法。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中除尘装置的研究发展,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严佩[9](2016)在《高温电晕放电机理及粉尘比电阻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温静电除尘由于其压力损失小、除尘效率高、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高温工业烟气净化技术。本文针对影响高温静电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的两个关键因素(高温电晕放电规律和高温粉尘比电阻特性)开展研究,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对气体电离放电的影响机理,揭示了高温下粉尘比电阻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高温下电晕放电与比电阻对颗粒静电捕集特性的共同影响机制。首先,搭建了高温线板式电晕放电实验平台,研究了 293K~1073K下电晕放电规律,获得了各温度下放电电流与起晕/击穿电压,发现高温下放电电流急剧增大。通过相同气体密度下高温常压放电实验与低压常温放电实验的对比,提出了温度除了通过分子自由程来影响电晕电流外,高温下还存在额外的高温效应电流△It,973K高温实验电流密度为3.095 mA/m2,而相同气体密度下30.9kPa低压实验电流密度仅为1.619mA/m2。通过饱和离子电流的计算分析,发现高温下△It主要来源于电子电流,873K、973K温度下△Ie/△It分别高达79.5%和94.1%。随着温度升高,起晕与击穿电压之间的稳定电晕区间逐渐减小,高温电晕放电更易击穿,当温度从293 K升高至873 K,异极距35mm时稳定电晕区间从14 kV下降至6.8 kV。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增大异极距或使用光杆/螺旋电极代替锯齿电极可提高高温放电稳定性,并扩大高温电晕操作电压范围。其次,设计搭建了高温可变气氛粉尘比电阻测试装置,研究了 293K~1073K范围内温度对粉尘比电阻的影响规律。从全国多行业搜集飞灰50余种,对各飞灰的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比电阻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对比了不同行业飞灰比电阻的典型特征。重点研究了飞灰各化学元素在飞灰颗粒导电中的作用机制,发现飞灰比电阻与Fe、K、Na原子数量呈负相关性,而与Ca原子数量呈正相关性。提出了碱金属元素和铁元素为比电阻的敏感化学元素,高温下飞灰颗粒内部导电主要由碱金属阳离子作为电荷载体,而Fe3O4通过改变颗粒内部原子的排列结构来影响电荷载体的数目或迁移速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 293K~1073K温度范围内飞灰比电阻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比电阻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的数据点占92.3%,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最终形成了飞灰比电阻随其化学组分及温度变化的系列关系图谱。最后,选取燃煤电站/水泥窑尾/玻璃炉窑飞灰作为典型的中/高/低比电阻粉尘,研究了 373K~823K下温度及比电阻对颗粒静电脱除特性的共同影响机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电晕放电特性及粉尘比电阻均发生显着变化,使得颗粒静电脱除效率随之变化,温度453K时,水泥窑尾粉尘比电阻高达1.75×1013Ω·cm,其脱除效率仅为88.95%,低于燃煤电站/玻璃炉窑飞灰的97.05%和96.07%;温度升高至793K时,由于高温击穿电压减小,燃煤电站和水泥窑尾飞灰脱除效率分别从403K时的95.9%、95.0%下降至89.92%、83.74%,然而玻璃炉窑飞灰由于793K时其比电阻仅为1.12×105Ω·cm,导致其脱除效率大幅下降至65.91%。最后探索了高温下静电除尘器粉尘极限排放浓度,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粉尘极限排放浓度与进口浓度无关,而与比电阻关系密切,793K下燃煤电站、水泥窑尾和玻璃炉窑飞灰极限排放浓度分别为6.24 mg/m3、8.07 mg/m3、14.05 mg/m3。

舒帆,樊建利[10](2009)在《陶瓷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文中研究表明

二、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秸秆炭化烟气除尘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炭化烟气成分及烟尘颗粒物危害
2 烟气除尘方法及研究现状
    2.1 湿式除尘法
    2.2 离心分离法
    2.3 过滤法
    2.4 静电法
    2.5 湿式、旋风分离、过滤、静电组合除尘
3 烟气除尘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 结语与建议

(2)湿式电除尘器在纤维干燥尾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人造板产业状况及尾气治理情况
    1.2 干燥尾气处理技术
        1.2.1 旋风分离器
        1.2.2 水幕除尘
        1.2.3 静电除尘
        1.2.4 湿式静电除尘
        1.2.5 干燥尾气处理系统方案
    1.3 湿式静电除尘器的研究现状
        1.3.1 脱除效率影响因素
        1.3.2 计算机模拟研究
        1.3.3 新型湿式静电除尘器
    1.4 国内外应用情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意义
        1.5.4 技术路线
2 纤维板企业干燥尾气净化现状
    2.1 产业与企业概况
    2.2 纤维干燥尾气处理系统
        2.2.1 纤维干燥实际工况
        2.2.2 干燥尾气处理系统
    2.3 尾气检测方法
        2.3.1 ELPI+检测原理
        2.3.2 检测方法
        2.3.3 粒径分布表示方法
    2.4 尾气处理系统检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湿式静电除尘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复合除尘系统设计方案
    3.2 粉尘粒径测试方法
    3.3 喷淋系统
    3.4 颗粒脱除效率影响因素
        3.4.1 电场风速的影响
        3.4.2 气流温度的影响
        3.4.3 冲洗水量的影响
        3.4.4 工作电压的影响
        3.4.5 不同粒径颗粒脱除效果
    3.5 本章小结
4 湿式静电除尘系统改进及效益分析
    4.1 湿式静电除尘器型式
        4.1.1 放电极型式
        4.1.2 收尘极型式
        4.1.3 阳极管设计计算
        4.1.4 节水型洗涤系统
    4.2 改进系统处理效果分析
        4.2.1 设备运行情况
        4.2.2 颗粒物脱除效率对比
    4.3 干燥尾气除尘效益分析
    4.4 系统的运行维护
    4.5 工程效益预测
    4.6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3)含尘高温烟气颗粒床内除尘及换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颗粒床除尘特性
        1.2.2 颗粒床换热特性
        1.2.3 颗粒床除尘换热一体化研究
    1.3 前人研究不足之处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含尘烟气在单层颗粒床内除尘换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1 计算模型
        2.1.1 物理模型
        2.1.2 控制方程
    2.2 模型验证
        2.2.1 网格无关性验证
        2.2.2 过滤模型验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床层厚度对分级除尘效率的影响
        2.3.2 气体流速对分级除尘效率的影响
        2.3.3 入口气体温度对分级除尘效率的影响
        2.3.4 重力沉降对分级除尘效率的影响
        2.3.5 分级除尘效率与斯托克斯数的关系
        2.3.6 传热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含尘烟气在双层颗粒床内除尘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1 计算模型
        3.1.1 物理模型
        3.1.2 控制方程
    3.2 模型验证
        3.2.1 网格无关性验证
        3.2.2 过滤模型验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床层结构的压降
        3.3.2 床层结构对分级除尘效率的影响
        3.3.3 入口气体流速对分级除尘效率的影响
        3.3.4 分级除尘效率与斯托克斯数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凝固性粉尘高温烟气在颗粒床内流动换热实验研究
    4.1 实验系统
        4.1.1 实验平台
        4.1.2 实验过程
    4.2 床层整体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压降验证
        4.3.2 入口气体温度变化
        4.3.3 颗粒床在不同温度条件的传热特性
        4.3.4 不同凝固性粉尘质量份数对颗粒床传热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温含凝尘烟气在颗粒床换热过滤器内除尘和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
        5.1.1 实验平台
        5.1.2 计算模型
        5.1.3 实验过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不同粉尘种类条件下压降、除尘效率和整体换热系数的对比
        5.2.2 不同气体流速条件下压降、除尘效率和整体换热系数的对比
        5.2.3 不同入口粉尘浓度条件下压降、除尘效率和整体换热系数的对比
        5.2.4 不同换热管水流量条件下压降、除尘效率和整体换热系数的对比
        5.2.5 滤料置换实验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分析
    6.1 铜冶金行业烟气的余热回收理论分析
    6.2 颗粒床换热过滤器的余热回收率分析
    6.3 颗粒床换热过滤器滤料置换过程中余热回收预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一种适用于矿井局部除尘的小型干式除尘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矿井粉尘的特点
        1.2.1 矿井粉尘的分类
        1.2.2 矿井粉尘的性质
    1.3 矿井粉尘的危害
    1.4 矿井除尘技术
        1.4.1 湿式除尘器
        1.4.2 干式除尘器
    1.5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创新点
2 实验平台搭建与CFD数值计算方法介绍
    2.1 CFD数值计算方法
        2.1.1 CFD简介
        2.1.2 CFD理论基础
        2.1.3 离散相模型DPM
        2.1.4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2.1.5 边界条件
        2.1.6 计算方法
    2.2 实验平台搭建与参数确定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平台搭建
        2.2.3 实验原料的选取
        2.2.4 实验步骤
    2.3 本章小结
3 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的数值模拟
    3.1 模拟可靠性验证
    3.2 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的数值模拟
        3.2.1 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2.2 不同粒径对除尘效率影响
        3.2.3 不同流量及抽气率对除尘效率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直通导叶式旋流管组的实验研究
    4.1 不同条件对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效率的影响
        4.1.1 不同粒径粉尘对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效率的影响
        4.1.2 不同浓度粉尘对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效率的影响
        4.1.3 不同抽气率对直通导叶式微型旋流管组除尘效率的影响
    4.2 粉尘粒径与形貌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直通导叶式旋流管组与滤筒结合的初步试验
    5.1 实验条件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除尘效率
    5.4 排放浓度
    5.5 存在不足及优化措施
        5.5.1 不足之处
        5.5.2 优化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基于热解煤气的高温静电除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高温除尘技术研究进展
        1.2.1.旋风除尘器
        1.2.2.多孔过滤式除尘器
        1.2.3.颗粒层除尘器
        1.2.4.静电除尘器
    1.3.高温静电除尘技术文献综述
        1.3.1.高温放电特性
        1.3.2.高温环境中颗粒的静电迁移和捕集
        1.3.3.高温强化捕集
        1.3.4.高温静电除尘中试研究
        1.3.5.存在的不足
    1.4.本文研究内容
2.高温直流放电特性
    2.1.引言
    2.2.实验装置及方法
        2.2.1.电加热温控炉
        2.2.2.线管式放电装置
        2.2.3.电路系统
        2.2.4.实验气氛
        2.2.5.实验方法
    2.3.温度对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
        2.3.1.温度对起晕、击穿电压的影响
        2.3.2.温度对放电电流的影响
    2.4.气氛对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
        2.4.1.气氛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2.4.2.电负性气氛和非电负性气氛放电特性比较
        2.4.3.一氧化碳放电特性
    2.5.高温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6.本章小结
3.高温直流放电的数值计算模型
    3.1.引言
    3.2.放电模型
        3.2.1.负直流放电模型
        3.2.2.正直流放电模型
    3.3.离子迁移率的计算与讨论
        3.3.1.离子迁移率拟合计算
        3.3.2.气体介质对离子迁移率的影响
        3.3.3.温度对离子迁移率的影响
        3.3.4.利用离子迁移率预测放电电流
    3.4.计算结果
        3.4.1.模型检验
        3.4.2.电场电荷分布
        3.4.3.温度对放电特性影响规律
        3.4.4.气氛对放电特性影响规律
        3.4.5.电源极性对放电特性影响规律
    3.5.本章小结
4.高温煤气颗粒静电捕集特性
    4.1.引言
    4.2.实验系统
        4.2.1.高温静电除尘器本体
        4.2.2.配气系统
        4.2.3.给料系统
        4.2.4.粉尘浓度采样及测量系统
        4.2.5.粉尘特性
        4.2.6.实验步骤
    4.3.温度对颗粒静电捕集特性的影响规律
        4.3.1.除尘器内电晕放电特性
        4.3.2.温度对除尘性能的影响
        4.3.3.运行参数选择
    4.4.气氛对颗粒静电捕集特性的影响规律
        4.4.1.除尘器内放电特性
        4.4.2.气氛对除尘性能的影响
        4.4.3.煤气气氛对静电除尘器运行的挑战
    4.5.本章小结
5.高温煤气静电除尘优化技术
    5.1.引言
    5.2.实验装置
    5.3.气氛调质
    5.4.正极性电源
        5.4.1.电源极性对放电过程的影响
        5.4.2.电源极性对颗粒捕集的影响
        5.4.3.正极性电源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5.5.本章小结
6.高温煤气静电除尘中试试验研究
    6.1.引言
    6.2.试验方法
        6.2.1.高温煤气静电除尘器设计
        6.2.2.高温煤气静电除尘中试试验方法
    6.3.试验结果与讨论
        6.3.1.冷态试验结果
        6.3.2.高温烟气静电除尘试验结果
        6.3.3.含尘含油煤气静电除尘试验结果
        6.3.4.高温热解煤气静电除尘器设计参考
    6.4.本章小结
7.全文总结与展望
    7.1.全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7.2.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稳定运行参数
    1.1 入口气速
    1.2 含尘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进气状态
    1.3 气体含尘浓度
    1.4 固体粉尘的物理性质
    1.5 含湿量
2 防止漏风
3 预防关键部位磨损
    3.1 影响磨损的因素
    3.2 磨损部位
    3.3 防止磨损的技术措施
4 避免粉尘堵塞和积灰
    4.1 排尘口堵塞及预防措施
    4.2 进、排气口堵塞及预防
5 结束语

(7)砖瓦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稳定运行参数
    1.1 入口气速
    1.2 含尘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进气状态
    1.3 气体的含尘浓度
    1.4 固体粉尘的物理性质
    1.5 含湿量
2 防止漏风
3 预防关键部位磨损
    3.1 磨损原因分析
    3.2 影响磨损的因素
        (1) 磨损与负荷关系
        (2) 磨损与气速关系
        (3) 磨损与粒径关系
    3.3 磨损部位
        (1) 壳体
        (2) 圆锥和排尘口的磨损
        (3) 叶片磨损
    3.4 防止磨损的技术措施
4 避免粉尘堵塞和积灰
    4.1 排尘口堵塞及预防措施
    4.2 进、排气口堵塞及预防

(8)生物质热解气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质热解产物的特点
2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对除尘器的要求
3 除尘方法
    3.1 机械式除尘
        3.1.1 重力沉降室
        3.1.2 旋风分离器
        3.1.3 两种机械式除尘器的对比
    3.2 过滤式除尘
        3.2.1 袋式除尘器
        3.2.2 陶瓷过滤器
        3.2.3 金属微孔过滤器
        3.2.4 颗粒层过滤除尘器
        3.2.5 几种过滤式除尘器的比较
    3.3 静电除尘
4 生物质热解技术中除尘装置的研究发展过程
    4.1 除尘装置的问题
    4.2 不断改进中的除尘装置
    4.3 目前仍面临的问题
5 结 语

(9)高温电晕放电机理及粉尘比电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1.1.2 工业烟气污染现状
        1.1.3 高温除尘的重要性
    1.2 高温除尘研究进展
        1.2.1 高温除尘技术综述
        1.2.2 高温除尘在工业烟气治理中的应用
        1.2.3 高温静电除尘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影响高温静电除尘的关键因素
        1.3.1 高温电晕放电研究综述
        1.3.2 粉尘比电阻研究综述
        1.3.3 问题提出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温负直流电晕放电特性
    2.1 引言
    2.2 电晕放电实验系统
        2.2.1 放电结构及电参数检测
        2.2.2 温度/气压及气氛控制
    2.3 温度对放电机制的影响规律
        2.3.1 不同温度下电晕电流变化规律
        2.3.2 温度对气体电离机制的影响
        2.3.3 起晕/击穿电压随温度变化规律
    2.4 高温电晕稳定性强化机制研究
        2.4.1 异极距的优化研究
        2.4.2 放电电极形式优化研究
        2.4.3 光杆电极直径优化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电晕放电电流的形成机制
    3.1 引言
    3.2 高温电晕电流组成
        3.2.1 饱和离子电流
        3.2.2 高温离子电流与电子电流
    3.3 相同气体密度下高温与低压放电实验
        3.3.1 气体温度与压力对放电电流的影响
        3.3.2 高温效应电流的提出
        3.3.3 高温效应离子电流与电子电流
    3.4 电场强度对高温效应电流的影响规律
        3.4.1 电压的影响
        3.4.2 电极形式的影响
    3.5 不同气体成分中高温电晕放电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及粉尘性质对比电阻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高温可变气氛粉尘比电阻测试系统
        4.2.1 温度及气氛控制
        4.2.2 高压测量电路
        4.2.3 粉尘层制样与测试方法
    4.3 粉尘层导电机理
        4.3.1 颗粒表面导电与体积导电
        4.3.2 温度对粉尘比电阻的影响
    4.4 粉尘性质对比电阻影响的实验研究
        4.4.1 比电阻数据库建立
        4.4.2 典型工业粉尘比电阻对比
        4.4.3 比电阻随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
        4.4.4 颗粒粒径对比电阻的影响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宽温度范围粉尘比电阻预测模型与谱图
    5.1 引言
    5.2 比电阻实验值与典型预测模型对比
        5.2.1 典型的粉尘比电阻预测模型
        5.2.2 各行业粉尘比电阻实验值与模型对比分析
    5.3 宽温度范围粉尘比电阻预测模型
        5.3.1 预测模型建立
        5.3.2 模型准确性分析
    5.4 比电阻随温度/化学成分变化关系谱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度及粉尘比电阻对静电除尘的共同影响机制
    6.1 引言
    6.2 高温静电除尘实验系统
        6.2.1 烟气参数控制
        6.2.2 除尘器本体设计
    6.3 颗粒物在线测量方法
    6.4 温度对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
        6.4.1 温度对颗粒总脱除效率的影响
        6.4.2 不同粒径颗粒在高温下脱除规律
        6.4.3 温度与电参数对颗粒脱除效率的共同影响机制
    6.5 粉尘比电阻对静电除尘的影响
    6.6 高温静电除尘器粉尘极限排放浓度
        6.6.1 不同温度下极限排放浓度
        6.6.2 极限排放浓度与给料浓度的关系
        6.6.3 粉尘比电阻对极限排放浓度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博期间曾获奖励
参加的科研项目

(10)陶瓷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稳定运行参数
    1.1 入口气速
    1.2 含尘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进气状态
    1.3 气体的含尘浓度
    1.4 固体粉尘的物理性质
    1.5 含湿量
2 防止漏风
3 预防关键部位磨损
    3.1 磨损原因分析
    3.2 影响磨损的因素
        1) 磨损与负荷关系。
        2) 磨损与气速关系。
        3) 磨损与粒径关系。
    3.3 磨损部位
        1) 壳体。
        2) 圆锥和排尘口的磨损。
        3) 叶片磨损。
    3.4 防止磨损的技术措施
4 避免粉尘堵塞和积灰
    4.1 排尘口堵塞及预防措施
    4.2 进、排气口堵塞及预防
5 结语

四、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秸秆炭化烟气除尘技术研究进展[J]. 辛明金,陈天佑,孟军,张强,任文涛,宋玉秋.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 [2]湿式电除尘器在纤维干燥尾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D]. 宋士城.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含尘高温烟气颗粒床内除尘及换热特性研究[D]. 陈俊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9(08)
  • [4]一种适用于矿井局部除尘的小型干式除尘器研究[D]. 曾思敏.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基于热解煤气的高温静电除尘技术研究[D]. 陈泉霖. 浙江大学, 2020(07)
  • [6]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J]. 舒帆,张仰光. 纸和造纸, 2008(S1)
  • [7]砖瓦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J]. 舒帆. 砖瓦世界, 2009(07)
  • [8]生物质热解气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方法综述[J]. 李美莲,柏雪源,李永军,高晓凤.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2(03)
  • [9]高温电晕放电机理及粉尘比电阻特性研究[D]. 严佩. 浙江大学, 2016(06)
  • [10]陶瓷厂旋风除尘器的运行管理[J]. 舒帆,樊建利. 陶瓷, 2009(10)

标签:;  ;  ;  ;  ;  

防止旋风堵塞,提高除尘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