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心综合征104例治疗观察

颈心综合征104例治疗观察

一、104例颈心综合征治疗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朱雪松,迟倩慧,孟祥然,臧晓明,于慧娟,谭奇纹[1](2021)在《傍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傍针刺配合走罐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3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傍针刺配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走罐法治疗。两组均1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在改善颈痛、心悸、胸闷、胸痛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复常率为47.37%(9/19),对照组心电图复常率为23.53%(4/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傍针刺配合走罐法治疗颈心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配合走罐疗法。

王心意[2](2021)在《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临床上存在着许多无明显心脏器质性病变、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导致治疗方面无从下手。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科大夫在治疗时,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效果不佳,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心律失常和颈椎病在临床均很常见,往往被认为是两种独立不相关的疾病。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心律失常和颈椎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有人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颈椎病变与心律失常的种类可能存在对应关系。但目前关于颈椎病合并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病例报告、治疗措施等,对于颈椎影像学异常表现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等具体问题研究较少。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但目前对于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人群的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1.对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动态前沿;2.探索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及相关危险因素;3.探讨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一:基于CiteSpace的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核心合集为数据源,检索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文献,借助CiteSpace V.5.7.R1软件和CNKI平台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期刊、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2.结果:共纳入1851篇文献,研究呈波动增长;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为《临床误诊误治》、《颈腰痛杂志》、《中国误诊学杂志》等;载文量前三名的学科为外科学、中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该领域发文量前三名学者为陆明华、段俊峰、刘健;发文量前三名的机构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心病科、国际脊椎矫正学联合会中国分会;不同研究团队、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颈源性高血压、颈心综合征、颈源性心绞痛、颈源性心律失常等颈椎引起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法。预测未来将围绕治疗对策继续深入研究。3.结论:分析结果揭示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参考的选题内容和研究方向。研究二: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1.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服务平台系统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0月1日的具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结果的患者,经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筛选,收集详细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室性早搏(VPB)组和对照组。所有临床资料采用Excel 2019录入,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结果:对入选的187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一般资料:VPB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2)VPB与心率变异性:VPB组和对照组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不同水平人数分布不同(P<0.05),对照组的RMSSD、pNN50水平显着低于VPB组(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3)VPB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VPB组在C5/6位置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PB的发生与否和C5/6病变显着相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196,P=0.007),与颈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VPB次数和C5/6、C6/7病变显着相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171,P=0.019),(r=0.164,P=0.025),与颈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4)VPB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33(95%CI:1.006-1.060,P<0.05),C5/6:OR=4.051(95%CI:1.297-12.654,P<0.05),RMSSD:OR=2.517(95%CI:1.535-4.128,P<0.05),均为VPB发生的危险因素。3.结论:VPB组和对照组相比,在年龄、RMSSD、pNN50、C5/6病变有显着差异;C5/6、C6/7病变可能导致VPB次数增加;年龄、C5/6病变、RMSSD是VPB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供了 VPB和颈椎病具有相关性的临床证据,为开展颈心病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三: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研究1.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充分调研后,制定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纳入病例,填写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构建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及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2.结果:共纳入121例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91例,年龄16-86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头晕、乏力、失眠、胸闷、食少纳呆、心悸、口干咽燥、肢体麻木、头痛、恶心呕吐、口苦、气短、急躁易怒、痰多、胸痛、眩晕、脘腹胀满、颈项强、耳鸣等为其主要症状及体征。经KMO和Bartlett的检验显示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公因子1为肝阳证因子;公因子2为痰湿证因子;公因子3为气虚证因子;公因子6为血瘀证因子;公因子7为单一的舌象,可属于气虚、阳虚、血虚等证。公因子4只有头晕、头痛两个症状,未能归入单一的证型。将公因子聚类分析后得到3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别为痰湿中阻、气虚血瘀、肝火炽盛。并初步探索了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发生室性早搏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低;室性早搏次数越多,出现气虚血瘀证的几率越高;发生心动过缓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高;C2/3存在病变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低;C2/3存在病变时,出现肝火炽盛证的几率较高。3.结论:目前初步探索出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为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张曦[3](2021)在《贾海忠教授诊治颈源性胸痛临床经验阐述》文中认为目的:导师贾海忠教授通过其三十余年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使用白拟经验方“颈舒六味汤”并配合“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辅以“颈部太极操”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颈源性胸痛症状。本文旨在总结贾海忠教授对于颈源性胸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颈源性胸痛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对现代文献检索,总结和整理了传统医学方面对颈源性胸痛的病名、病因病机、多种治疗方法的认识与在现代医学方面对颈源性胸痛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认识。第二部分为经验总结。通过跟随导师门诊、聆听讲授及整理病案,总结导师对此病较为完整的治疗方案,即运用自拟经验方“颈舒六味汤”并配合“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辅以“颈部太极操”的治疗方法展开阐释,并进行病案分析、记录典型案例以供学习与讨论。结果:1.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于颈源性胸痛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已形成初步认识。2.导师贾海忠教授认为,颈源性胸痛的临床首要诊断特点是表现出疼痛性质多样的胸痛,包括刺痛、胀痛、隐痛、窜痛,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且与颈部姿势有关,常因某一姿势或长时间固定某一动作而诱发,可伴睡眠易醒或睡中易惊醒其次可以找到颈部疾病的证据,包括颈椎椎体、小关节、椎间盘病变,或颈部软组织病变,等等。颈源性胸痛的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治疗原则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基础。3.《奇经八脉考·带脉篇》提到:“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约束着纵行的各条经脉。贾海忠教授认为,人体中各纵向经脉理应在不同维度上得到约束,以保证机体协调活动,也就是说在非带脉区经脉也应有相应的脉约束着。通过长期对胚胎学的研究,创立了独特的“纬脉理论”体系。纬脉的数目共有43对,包括12对脑纬脉、8对颈纬脉、12对胸纬脉、5对腰纬脉、5对骶纬脉、1对尾纬脉。4.同一纬脉的层次按照胚胎发育来源可分为三层,即外层(肤层)、中层(筋膜、肌肉、骨骼、血脉、血液)、里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上皮层),按照形态解剖可分为皮肤层、筋膜层、肌肉层、骨骼层、脏器层五层,任何一层局部的变化都会引起同纬脉水平的反应,正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成分特征方面可分为三类,即纬毗连脉、纬卫脉与纬血脉。5.贾海忠教授运用自拟经验方“颈舒六味汤”并配合“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辅以“颈部太极操”的治疗方法治疗颈源性胸痛效果显着,治疗体系完整,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导师贾海忠教授对于颈源性胸痛患者运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后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着。通过“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就诊时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配合颈部太极操可巩固疗效,加之中药颈舒六味汤加减,起到全身调节的作用。

陈日锦,金丽丽,江玲,王晓玉[4](2021)在《低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洛索洛芬钠片与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予以普瑞巴林胶囊、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角色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F、RP、BP、GH、VT、SF、RE、MH评分分别为(47.53±5.50)、(37.16±5.09)、(23.33±2.66)、(34.00±3.05)、(37.50±4.26)、(32.90±2.17)、(24.80±2.07)、(36.36±6.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30±4.43)、(24.90±4.53)、(22.23±2.97)、(21.06±3.12)、(28.83±1.30)、(29.83±2.90)、(21.76±2.19)、(28.66±3.0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应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替扎尼定可有效缓解颈心综合征的疼痛,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着,观察期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史莹莹[5](2021)在《针刺阿是穴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针刺阿是穴与临床常用取穴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针刺阿是穴对颈心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且了解针灸期待值对于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按针灸期待值高低分层分组,得到高期待常规组、高期待阿是穴组和低期待常规组、低期待阿是穴组。采用针刺进行干预治疗,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常规组取穴为大椎穴、双侧风池穴、双侧膏肓穴、至阳穴、双侧内关穴、阿是穴。阿是穴组取穴为阿是穴。观察4周。观察指标: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临床疗效评价、SAS评分、SDS评分、针灸期待值。结果:四组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随着治疗进行,评分均有降低。4周干预后,高期待常规组有效率为92.86%,高期待阿是穴组有效率为86.67%,低期待阿是穴组有效率为71.43%,低期待常规组有效率为69.23%。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阿是穴与针刺常规取穴,对于颈心综合征产生的疼痛不适,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对于颈心综合征的治疗,针刺阿是穴和针刺常规取穴均有治疗效果。针灸期待值高的颈心综合征受试者有效率高于针灸期待值低的受试者。针刺治疗对于颈心综合征患者心理情况(焦虑、抑郁情绪)有改善的作用。

杨星星,秦晓光,杨小芳,柯义泽,张帆[6](2021)在《近1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对近1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的有关文章查阅分析,发现包含针刺、带刃针具、灸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的中医外治法对该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但是更多的中医外治研究是关于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研究,目前对于颈心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标准不统一、其结果的可靠性不高,且颈心综合征尚无统一的中医外治法疗效评定标准,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作用,而经济安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中医外治法应是未来治疗颈心综合征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在总结评述的同时,提出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今后关于颈心综合征的中医外治法研究尚需要严谨的科研设计、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验证可靠性

李小伟,贺新民[7](2020)在《小柴胡汤加味联合推拿及牵引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联合推拿、牵引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颈心综合征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牵引联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治疗4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牵引联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颈心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牵引治疗。

雷灵芝[8](2020)在《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与单纯自拟颈心逐瘀汤、单纯针刺治疗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并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开展针药结合方式对颈心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结合观察组、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中药对照组给予自拟颈心逐瘀汤口服,针刺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结合观察组给予自拟颈心逐瘀汤口服和针刺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主症单项消失率、中医证候总评分变化、全导联心电图复常率;对三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定。结果:1.三组治疗对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均有效。针药结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中药对照组的70%(21/30)和针刺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主症单项消失率比较,针药结合观察组与中药对照组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对照组胸痛、心悸消失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闷、颈项部疼痛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7d、14d后三组的中医证候总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时间与中医证候总评分呈反比,证明治疗时间延长,症状改善越明显。治疗14d后、随访1m针药结合观察组与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针药结合观察组与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全导联心电图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及依从性评定:三组治疗前、治疗14d、随访1m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凝血功能均未发生异常改变,无针刺及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完成率93.75%。结论:本研究提示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对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患者有效安全,方法简单、操作便捷、患者依从性高,且自拟颈心逐瘀汤对胸痛、心悸症状的缓解有显效;针刺治疗改善颈项部疼痛、胸闷症状更有优势。治疗时间越长,临床效果越明显,远期作用更稳定;三组全导联心电图复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改善了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雷灵芝,佘畅,肖长江[9](2019)在《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针刺治疗,对照组实施中成药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眩晕(1.02±0.03)分、心悸(0.98±0.17)分、胸闷(0.79±0.25)分、颈痛(0.41±0.0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效果显着,显着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宣守松,李良,陶善平,罗永宝,郑燕[10](2019)在《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心综合征80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9月—2017年9月确诊的80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

二、104例颈心综合征治疗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4例颈心综合征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傍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2.1.2 常规针刺操作
        2.1.3 傍针刺操作
        2.1.4 走罐操作
    2.2 对照组
3 评价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积分
        3.1.2 证候总积分
        3.1.3 心电图
    3.2 疗效判定标准
    3.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4.3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4.4 两组心电图复常率比较
5 讨论

(2)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律失常与颈椎病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情况
        2 西医研究进展
        3 中医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基于CiteSpace的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年发文量分析
        2 文献来源分布
        3 学科分布情况
        4 作者共现分析
        5 研究机构共现
        6 关键词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讨论
        2 小结
研究二 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采集指标
        5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2 两组之间HRV指标的比较
        3 颈椎病变与VPB的相关性分析
        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2 研究结果的分析
        3 本研究特点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研究三 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诊断标准
        5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2 中医证候的频数分析
        3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特征研究
        4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特征研究
        5 中医证型分布
        6 中医证型和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7 中医证型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8 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关于中医证型研究方法的讨论
        2 对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的分析
        3 中医证型与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贾海忠教授诊治颈源性胸痛临床经验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颈源性胸痛的中医药治疗源流及进展
        1 概述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
    综述二 颈源性胸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颈椎的解剖结构
        1.1 颈椎的椎骨
        1.2 颈椎的关节
        1.3 颈部的韧带组成
        2 支配心脏与心脏的神经解剖结构
        2.1 心脏的运动神经
        2.2 心脏的感觉神经
        3 颈源性胸痛的发病机制
        3.1 脊神经根受压学说
        3.2 交感神经紊乱学说
        3.3 交感反射学说
        3.4 椎动脉-延髓-交感神经学说
        3.5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说
        4 临床表现
        5 诊断
        6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胸痛的治疗
        6.1 药物治疗
        6.2 物理治疗
        6.3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
        6.4 化学疗法
        6.5 小关节微创介入治疗
        6.6 手术治疗
        6.7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贾海忠教授对于颈源性胸痛的诊治思路
    前言
    1 颈源性胸痛的诊断思路
        1.1 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1.3 诊断标准
    2 “纬脉理论”的阐述
        2.1 “纬脉理论”的提出
        2.2 “纬脉”层次与成分特征
    3 颈源性胸痛的特色疗法详述
        3.1 遣方用药
        3.2 “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灸选穴
        3.3 太极操
    4 病例分析及典型病案讨论
        4.1 研究对象
        4.2 病例分析
        4.3 典型病案讨论
    5 调护
    6 小结
    7 不足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低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针刺阿是穴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颈心综合征的认识
        1.1.1 对病名的认识
        1.1.2 病因病机
        1.1.3 颈心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1.4 颈心综合征治疗方法总结
        1.1.5 颈心综合征的观察指标
    1.2 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的机理研究
    1.3 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常规取穴
    1.4 阿是穴现代医学研究及其作用机制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1 病例来源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脱落标准
        2.2.5 试验分组
    2.3 治疗方法
        2.3.1 针具选择
        2.3.2 取穴
        2.3.3 定位与操作
        2.3.4 出针操作
        2.3.5 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
        2.3.6 疗程和观察周期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安全性指标
        2.4.3 疗效指标
        2.4.4 针灸期待值
    2.5 技术路线图
    2.6 统计学处理
    2.7 伦理委员会审批
    2.8 受试者知情同意
    2.9 质量控制
        2.9.1 受试者质量控制
        2.9.2 研究人员质量控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资料分析
        3.1.1 脱落病例情况一览表
        3.1.2 基线人口学、影响因素分析
    3.2 PRI评分
    3.3 VAS评分
    3.4 PPI评分
    3.5 SAS评分
    3.6 SDS评分
    3.7 组内评分综合对比
    3.8 总体治疗效果对比
        3.8.1 高期待组与低期待组疗效对比
        3.8.2 阿是穴组与常规组疗效对比
        3.8.3 高期待阿是穴组与低期待阿是穴组疗效对比
        3.8.4 高期待常规组与低期待常规组疗效对比
    3.9 分析与讨论
        3.9.1 干预方式的选取依据
        3.9.2 针刺的选穴依据
        3.9.3 评价量表的选择依据
        3.9.4 针灸期待效应的机制研究
        3.9.5 期待效应与针刺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3.9.6 减少误差和控制偏倚的措施
        3.9.7 基线情况分析结果
        3.9.8 疼痛指标分析
        3.9.9 心理情况分析
        3.9.10 疗效指标与针灸期待值分析
        3.9.11 安全性评价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致谢

(6)近1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针 刺
    1 毫针
    2 电针
带刃针具
    1 小针刀
    2 刃针
灸 法
    1 精灸技术
    2 温针灸结合其他手法
    3 互动组穴与透穴刺法
推拿手法
推拿配合其他手法
小 结

(7)小柴胡汤加味联合推拿及牵引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1.4.2 中医诊断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8)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西医对颈心综合征的认识
        1.1 中医对颈心综合征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颈心综合征的认识
    2 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特点的鉴别
    3 中西医对颈心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3.1 中医治疗颈心综合征的进展
        3.2 现代医学治疗颈心综合征的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脱落病例标准与处理
        1.6 剔除病例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内容
        2.4 数据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3 本观察临床研究路径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收集及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受试者一般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3 临床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 三组治疗前后主症单项消失率比较
        3.2 治疗前后三组中医证候总评价得分比较与分析
        3.3 治疗后三组临床总体疗效的比较与分析
        3.4 治疗后三组全导联心电图复常率比较与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3.6 依从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自拟颈心逐瘀汤方解
    2 针刺取穴穴解
    3 研究结果的讨论
        3.1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疗效性评价
        3.2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3.3 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3.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A 病例报告表
附录B 文献综述 颈心综合征的认识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2.2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3 讨论

(10)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心综合征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104例颈心综合征治疗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傍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研究[J]. 朱雪松,迟倩慧,孟祥然,臧晓明,于慧娟,谭奇纹. 针灸临床杂志, 2021(05)
  • [2]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D]. 王心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贾海忠教授诊治颈源性胸痛临床经验阐述[D]. 张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低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陈日锦,金丽丽,江玲,王晓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8)
  • [5]针刺阿是穴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史莹莹.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6]近1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研究概况[J]. 杨星星,秦晓光,杨小芳,柯义泽,张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02)
  • [7]小柴胡汤加味联合推拿及牵引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J]. 李小伟,贺新民. 山西中医, 2020(08)
  • [8]自拟颈心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瘀血阻络型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D]. 雷灵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雷灵芝,佘畅,肖长江.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2)
  • [10]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心综合征80例[J]. 宣守松,李良,陶善平,罗永宝,郑燕. 中外医疗, 2019(32)

标签:;  ;  ;  ;  ;  

颈心综合征104例治疗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