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卤钨灯的特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姝仪[1](2021)在《改性钨酸铋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
李壮[2](2021)在《基于宽光谱的微试剂总氮水质在线监测仪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总氮指数是指水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氮化合物经高温氧化为硝酸盐测定得到的结果,其数值超标会直接影响水体环境,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我国往年水质体系污染情况报告表明,因总氮超标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用水安全,因此实现总氮参数实时在线监测对于水质富营养化的防治意义重大。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总氮测定方法主要有:连续流动分析法、离子色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根据实际应用中各种方法测定总氮结果的反馈,包括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和可靠性等,分析表明GB11894-89总氮测定方法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具备更优良的性能,因此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本文基于宽光谱技术,结合顺序注射法,参照《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J/T102-203《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设计了一款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水质总氮在线监测系统。依据国标总氮检测中地表水及地下水总氮的测定标准,设计了总氮水质检测流程,采用顺序注射技术控制试剂顺序进样流程,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石英消解池保证了水样与试剂充分反应,通过连续光谱扫描溶液,对采集到的水样吸光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系统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建立总氮测定的回归模型,并对检测系统及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利用自行设计的水质总氮监测仪进行了基础实验,以及和国标法的对比试验,实验表明该设备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同时有效地缩短了测定周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表明:该设备总氮检测量程为0~10μg/m L最低检出限为0.01μg/m L,废液排放量≤20m L,工作拟合曲线系数≥0.99782,测定总氮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16~0.88%,实际水样对比误差≤0.4%,均符合总氮水质自动监测仪要求。基于宽光谱技术,利用顺序注射技术结合高温高压消解技术监测水质总氮参数的方法,对于提升水质总氮在线监测仪技术性能具有重大意义,适用于系统网络化实时在线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及工业废水。
常汉[3](2021)在《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和应用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技术及装备对提高果品附加值、减少损耗、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水果内部信息获取难度高、信噪比低等问题,水果内部品质尤其是深层内部病害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难度大。苹果作为我国主要种植的水果品种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园林水果的前列。然而由于气候、营养元素等因素的影响,水心病作为一种发生于苹果维管束和果核周围的内部生理性病害,在苹果的主产区陕西和新疆等地均有发生,对苹果的仓储和商品化流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水心病苹果因其独特的口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商业上又被称为冰糖心苹果。本研究针对苹果水心病的内源性、无明显光谱特征、在线检测受苹果大小和姿态影响大及水心病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检测难度大等问题开展试验,探究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 Infrared,Vis/NIR)光谱技术在线检测苹果水心程度(Watercore Severity Index,WSI)及水心病苹果SSC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测技术和分级装备开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心病苹果WSI和SSC在线精确检测方法,并设计开发一种新的适合于苹果内部品质和内部病害检测的输送系统与检测机构,为推进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装备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针对苹果水心病及SSC在线检测需求,研究了水心病苹果的光学特性,利用浙江大学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研发团队(IBE团队)开发的自由托盘式水果分选设备,并采用双光源对射式光源布局的半透射检测系统,开展了苹果水心病无损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同样大小的水心病苹果的透射光强谱峰值高于正常苹果,且随着WSI的增大,光强峰值逐渐增大。随机分布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水心组织改变了苹果的光透性,使苹果光谱产生了明显地随WSI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这可能是导致水心病苹果不同检测位置的光谱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也导致SSC预测效果变差。在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的二分类判别中,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 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四种算法识别准确率均在95%以上,该结果表明利用Vis/NIR光谱技术对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进行无损检测分类是可行的。在不同程度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的k NN二分类判别中,轻微水心苹果和正常苹果的判别准确率较差(68%),而中等或严重水心苹果与正常苹果的判别准确率较高(91%、100%)。WSI和SSC的预测结果也反映出水心组织对水心病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影响。(2)针对上述研究中苹果不同大小和分布的水心组织对WSI和SSC检测影响大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光学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的苹果水心病和SSC无损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苹果大小对检测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使用Light Tools软件进行的光学仿真研究结果可知在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下获取到的苹果光谱能够携带更多的苹果内部信息。样本为同样大小的苹果采用平均光谱建立的模型性能优异。同样大小苹果的SSC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预测模型中,较优的建模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34?Brix和0.37?Brix,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达到3.78。采用PLSR算法进行WSI预测的模型的较优RMSEC、RMSEP和RPD分别为2.00%、1.82%和1.69。在双光源对射式和四光源仿环形两种光源布局下,不同大小苹果的SSC和WSI预测中,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的检测效果要优于双光源对射式光源布局的检测效果,尤其是SSC的预测,其在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下采用PLSR算法的较优RMSEC和RMSEP分别能够达到0.35?Brix和0.43?Brix,RPD值为3.58。该试验结果验证了光学仿真的结论,提出了四光源仿环形较优光源布局,评估了不同大小苹果对检测的影响。(3)针对苹果大小对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的影响,开发了以多功能果杯和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为核心的苹果水心病和SSC在线检测样机。针对自由托盘分选线中托盘定位难、装备复杂,而传统滚子输送式分选线中双锥式滚子不利于进行全透射或半透射模式检测等问题,开发了采用链传动的多功能果杯,能够满足水果全透射或半透射模式光谱检测需求,并具备准球形水果输送、称重、侧翻分级以及果杯自复位等功能。针对水果大小对光谱检测的影响,在光源布局优化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水果大小自适应的光源调整机构,能够实现不同大小水果光谱的有效获取。在开发多功能果杯和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机结构设计与研发。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作为控制中心,以表指令为核心开发了样机的控制系统,并在电路系统中设计了强电动力电路和弱电控制电路,建立了强弱电隔离、PLC负载隔离、光谱仪触发信号隔离的稳定电路系统总成,实现了样机的正常运行以及水果光谱检测和分级功能。使用苹果和参比对样机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速度下测试对象的光谱特性,确定了样机进行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分级的可行性。(4)在完成苹果分选装备样机研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苹果姿态对苹果水心病和SSC在线检测的影响。在样机上综合考虑了三种可能的苹果检测姿态(姿态一:果梗朝上,姿态二:果梗-果萼轴线与输送方向平行,姿态三:果梗-果萼轴线与输送方向垂直),并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姿态二和姿态三相比,在姿态一情况下使用PLSR建模算法对SSC的预测可以获取较好的预测效果(RMSEC 0.45?Brix、RMSEP 0.49?Brix和RPD 2.91),能够满足苹果SSC在线检测要求。而在水心病有无判别中,在姿态一放置条件下,SVM方法和姿态二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判别准确率一致,均为96%,但SVM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98%、83%)更加均衡,反映出SVM模型对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果梗朝上(姿态一)的输送方式在样机上对苹果水心病和SSC的检测均具备一定的优势。(5)针对不同大小的苹果在固定光源下受光区域相对位置不一致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的不同大小苹果的光谱修正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修正前后的模型效果。将不同大小苹果分成4组,在光谱检测中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根据苹果大小按组调整高度,保证光源照射到苹果上的相对高度一致,从而获取相对光程基本一致的光谱并进行光谱修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结合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和相对光程长度的修正光谱模型中,使用PLSR算法能够获取到较优SSC预测模型,其RMSEC、RMSEP和RPD分别为0.44?Brix、0.47?Brix和2.19。对比修正前的光谱,该模型能够获得更低的RMSEP和相对接近的RPD值。经过大小修正的光谱在PLS-DA算法下不同大小苹果的水心病判别准确率为81%,尽管模型判别准确率要低于同样大小苹果的水心病判别结果,然而对比未进行光源高度调整以及未进行光谱修正的模型,具有更加均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更高的水心病判别准确率。
肖洁琴[4](2021)在《湘南木雕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雕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湘南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木雕技艺中的一支,从艺术而言其独特的雕刻创作手法与外观形态,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式与功能并重的设计思想。灯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器具,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其作为家居用品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将湘南木雕运用到现代灯具设计中,不仅能够丰富灯具的外观设计语言,为其装饰形态带来突破,也会在优化灯具结构与功能的同时,适应现代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本文从湘南木雕表现形式与技艺为出发点,研究其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全文共分为7个章节:主要从历史传承、作品形态、技艺特征、符号语言、成型结构等特点剖析了湘南木雕技艺,首先从灯具形制、结构、不同光源的形式与结构对灯具设计的要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通过对湘南木雕特色与其他雕刻特色的对比分析、湘南木雕技艺与灯具间的关联性分析,阐述了湘南木雕作为设计手法与生产技艺,在现代灯具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分别从湘南木雕的结构、形态、材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湘南木雕与现代灯具设计结合的创新性;并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取出两者结合需要遵守与利用的设计原则;基于湘南木雕的工艺、结构与形态三方面的特色,归纳出基于技艺转化、连接结构、光源与手工雕刻结合后的漫反射效果三方面的基本设计方法。最后,在总结与提炼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挑选了湘南木雕中《福》、《八仙》两个雕刻作品作为设计原型,对应设计两个系列的灯具,对《福》设计方案实践后的不足进行了方案的优化设计,并用到照明参数计算软件进行灯具的照度、眩光度灯参数化计算,最后得出最优灯具的灯源参数并加以实践。整个设计流程共分为原始雕刻工艺分析、工艺的转化、灯源结合三个步骤进行设计实践。将湘南木雕与现代灯具设计结合,使灯具设计与湘南木雕都得到了发展。对于灯具产品而言,能充实灯具的外观设计语言,创新灯具的表现形式,使现代灯具的使用体验感更加丰富。对于湘南木雕而言,使湘南木雕的文化传播范围得到扩大,让这项非遗技术,以灯具为载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王鑫[5](2021)在《基于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的地物目标识别研究》文中认为目标反射光的偏振态与目标的内在属性及表面结构相关,蕴含着丰富的目标信息。由于人造目标与自然背景以及伪装材料之间的材质与表面特征不同,所以目标与光谱伪装背景反射光的偏振特征会呈现出较大的区别,因此,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技术对区分同谱异物现象,提高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有独特的优势。构建适当的模型描述目标表面反射光的偏振态与目标表面参数的关系,进而利用偏振探测信息反演目标表面参数,是基于偏振探测技术进行目标识别的主要方式,然而,当前关于偏振探测技术在地物目标识别的应用上尚处于研究阶段,而且针对地物目标没有在模型中考虑偏振度随波长的变化规律,无法充分利用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信息带来的优势,限制了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信息的应用发展。本论文对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信息的联合应用展开了研究,为多角度多光谱偏振探测技术在地物目标识别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并指导多角度多光谱偏振探测仪器的指标设计,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本文对金属类目标表面参数反演方法展开了研究,构建了适用于金属目标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Lorentz-Drude色散常数描述了金属目标的偏振特征随波长变化的规律,解决了传统模型无法充分利用光谱偏振信息反演目标表面参数的问题,增加了模型对光谱偏振信息的利用。此外,该模型通过引入偏振二向反射模型中的体散射分量以及遮蔽因子,准确描述了粗糙目标表面的体散射效应对散射光偏振态的影响,可以分析目标表面的结构特征,更适用于粗糙表面。蒙特卡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金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对噪声有着较高的鲁棒性。对金属铜和铝的目标表面参数反演实验结果表明,参数反演结果与参考值相符合,证实了金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的有效性。其次,本文对非金属类目标表面参数反演方法展开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非金属目标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该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金属目标如吸光类非金属(消光系数k不为0)以及透光类非金属(消光系数k为0)分别引入了Lorentz色散模型常数和Cauchy色散常数,以此描述非金属类目标的偏振光谱特征,这使该模型能同时利用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信息反演目标表面参数,增加了多光谱偏振信息的利用率的。此外,根据不同目标表面的粗糙程度的差异引入了体散射修正系数,以便更准确地描述目标表面特征对目标表面散射光偏振态的影响,适用于粗糙目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非金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在噪声环境下的适用性。同时,对石英和绿色涂层的目标表面参数反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提高了目标表面参数的反演精度,分析非金属目标的偏振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本文基于以上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研究了适合目标参数反演的最优探测光谱范围、光谱通道个数以及角度个数。基于全局敏感Sobol算法,本文分别对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量化了模型中单个参数或几个参数改变时产生的方差对输出量的总方差的贡献,研究了模型输出量偏振度在不同波段下随模型中各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并以此挑选出适合各材料表面参数反演的最佳波段,这些波段范围内各模型中参数敏感度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这些参数反演结果对测量噪声抗干扰性。此外,本文利用蒙特卡洛仿真实验研究了探测条件如光谱通道数以及角度个数在噪声环境下对目标表面参数反演精度的影响,总结出适合各类型目标参数反演的光谱通道数与角度个数,由此达到满足反演精度的同时避免了仪器指标过优造成浪费的目的,为地物目标识别应用的偏振探测仪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常昊[6](2021)在《基于PSO-SVM和Dialux的体育场馆场地照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科技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备受重视,因而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同时,比赛场地的光环境要求也相对较高,高清电视转播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高等级体育场馆的照明设计仍依靠设计师项目经验和试凑方法来实现,节能优化效果不佳。寻求一种便捷且智能的照明优化方法来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能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针对高等级体育场馆照明设计的灯具相关参数和照明要求之间的关系特点,探讨了高等级体育场馆的照明优化方法。(1)分析了国内外体育场馆照明的研究现状,以室外足球场和室内手球场、篮球场为例,对其相关标准进行了阐述,并对比研究了传统照明计算方法和照明仿真软件计算方法,利用Dialux 4.13进行照明计算和仿真。结合实际的体育场馆,使用Dialux 4.13建立了三维空间模型,讨论了光源参数和光环境参数对体育场馆照明水平的影响。(2)提出了一种基于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MFGA(Magnifying Front Genetic Algorithm)算法结合的体育场馆照明优化方法。首先利用PSO-SVM算法预测出每种灯具的数量和灯具高度,再应用MFGA算法优化灯具的瞄准点,最后使用Dialux完成体育场馆场地照明设计。通过输入所需要的照度水平能够得到满足要求的照明设计方案,输出值能够满足高等级体育赛事的照明需求,提高了设计效率,优化了节能效果,为大型赛事体育场馆的照明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3)针对PSO算法的全局搜索和收敛能力,于初始种群中引入混沌理论提高其遍历性,在迭代过程中引入粒子自适应变异算法,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优化了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提高了PSO算法的应用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的PSO-SVM算法预测精度效果优于SVM及BP神经网络算法,并利用PSO-SVM算法搭建了体育场馆的人机交互界面,提高了照明设计效率。(4)验证了基于PSO-SVM和MFGA算法对于体育场馆场地照明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室内手球场、篮球场和室外足球场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育场馆照明水平均有所提升。在能源方面,室外体育场节约了35.800kW,室内体育馆节约了6.4kW。
赵翊帆[7](2021)在《硫醇修饰铜纳米流体辐射与导热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米流体指的是将金属或非金属粉体(粒径通常为1-100 nm)加入到传统换热介质内,采用一定的方式使颗粒稳定分散制得的均匀流体。现有研究结论证实纳米流体具有优于纯液体的换热能力,目前已经在新能源、化工、快速冷却、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利用管道内的集热介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转换为热能,再将热能传递给水或其他使用工质,用于工业生产或日常使用,纳米流体具有独特的光热特性,理论上适合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系统中应用。本文以甲苯和正十烷为基础流体,经过十二烷基硫醇表面修饰的铜纳米颗粒为固相,制备了稳定分散的铜纳米流体,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铜纳米流体的稳定性、辐射特性与导热特性,为铜纳米流体投入生产生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两步法”制备铜纳米流体,为改善铜纳米颗粒的油溶性与稳定性,使用十二烷基硫醇对铜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再通过快速搅拌与超声振荡使纳米颗粒在基液中均匀分散,经过静置沉降实验与分光光度实验发现,本文制备的铜纳米流体在稳定环境中能够分散一周以上。纳米流体温度、超声分散时间、纳米流体浓度、表面修饰作用四个因素对纳米流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和浓度升高,纳米流体稳定性恶化;超声振荡3 h时纳米流体稳定性最佳,超声分散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流体稳定性恶化;未经表面修饰后的铜纳米颗粒难以在非极性液体中分散,经超声分散后24 h内即重新团聚沉降,而经过表面修饰后铜纳米流体稳定性改善十分可观。通过实验测试铜-甲苯纳米流体和铜-正十烷纳米流体在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和吸光度,研究体积分数、粒径、光程三个因素对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流体辐射吸收能力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体积分数为0.30%的铜纳米流体在实验测量波长范围内透射率接近于零;纳米颗粒粒径越大,散射作用越强,纳米流体透射率越小;测试光程越长,入射光在纳米流体中的运动距离越长,穿过纳米流体的辐射强度越弱,透射率越小。整体上来看,加入铜纳米颗粒后甲苯与正十烷的辐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铜纳米流体在可见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辐射特性较好。本文采用瞬态热丝探针法测量铜纳米流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值,分析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铜纳米颗粒后流体导热系数明显提高,这是因为铜纳米颗粒具有远高于基液的导热系数值;流体温度与浓度两个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影响程度较大,但温度与浓度过高会导致纳米颗粒团聚速率增大,使纳米流体稳定性恶化;铜纳米颗粒粒径越小,相同体积分数下换热面积越大,粒子布朗运动速率越快,导热系数增加,但本文中研究的铜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较低(0.05%-0.30%),粒径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作用较小;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作用能够改善铜纳米流体在较高温度下(高于50°C)的稳定性,因此经过十二烷基硫醇表面修饰的铜纳米流体在较高温度下的导热系数高于未经表面修饰的铜纳米流体。分别使用Maxwell模型、Y&C模型、Kumar模型和Prasher模型计算了不同体积分数铜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值,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Prasher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之间相差较小,证明纳米颗粒粒径、形状、浓度及流体微对流作用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有一定影响,但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机理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王光[8](2021)在《基于新型三轴光学靶标的内场轨迹实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电经纬仪的精度检测设备,是伴随着光电经纬仪而发展起来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由于其应用领域相对单一,必须以光电经纬仪的生产研制为基础;另一方面,其又形成了自身发展体系,这是由于作为检测设备,只有相应指标性能高于光电经纬仪的检测项,才能真实反映光电经纬仪的精度水平。同时,随着近年来光电经纬仪研制水平的提高,对其检测设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检测设备发展的滞后,将直接限制光电经纬仪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目标,新型三轴光学靶标作为一种新研制的光电经纬仪检测设备,能够提供模拟目标复杂多变的运动轨迹,更好符合实际空中目标运动规律,在内场环境下的物理轨迹仿真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优势。本文以球坐标空间的目标角运动特性为基础,主要从三轴光学靶标在内场环境下实现目标轨迹的物理仿真,以及在轨迹运动过程中目标出射光线的振动及稳定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叙述如下:依托于新型三轴光学靶标,从功能指标、结构组成等方面介绍了三轴光学靶标的检测原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影响轴系精度的误差源,并分析了轴系误差对模拟目标出射光线的静态指向精度的影响。将水平匀速圆周轨迹作为典型轨迹分析以光电经纬仪为观测点进行目标跟踪的角速度峰值和角加速度峰值特性。将水平圆周轨迹进行转换,进而确定倾斜平面的等速圆周轨迹、传统靶标的旋转轨迹、定直平飞轨迹以及爬升和俯冲轨迹等多种轨迹的运动特性。结合三轴光学靶标的指标与特点,论述模拟目标与实际空中目标的关系,提出任意轨迹时目标角运动峰值的不等式关系。分析并扩展水平匀速圆周轨迹角运动机动性,提出光电经纬仪跟踪目标的角运动真空区理论,设计并采用两种形式的角运动正弦轨迹实现三轴光学靶标对内场轨迹的物理仿真,提高目标运动的角加速度峰值对于角速度峰值的取值适应性,以满足光电经纬仪检测的机动性条件,提高光电经纬仪跟踪性能评价的准确性。针对三轴光学靶标轨迹仿真的运动过程,考虑轨迹实现的稳定性及靶标结构的振动。将三轴联动系统作为刚体进行运动及动力学分析,确定完成轨迹运动时各轴系所需提供的驱动力矩或驱动力,以及各轴系之间的耦合作用。考虑悬臂梁的弹性变形,建立三轴联动系统的刚体-弹性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弹性悬臂梁沿y轴和z轴变形以及移动变负载引起的柔性梁振动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结构振动及系统不稳定对目标发生器出射光线的角度定位及指向精度的影响。在上述对轨迹仿真及轨迹实现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电经纬仪对三轴光学靶标进行跟踪,根据光电经纬仪跟踪目标的角运动机动性指标,首先实现三轴光学靶标对于角运动正弦轨迹的内场物理仿真实验,其次采用凝视的方法对三轴光学靶标进行了稳定性测试实验,通过对三轴光学靶标各轴系单一运动、两两联动和三轴联动等不同的组合测试,分析不同形式运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轴系之间的耦合作用。
崔彭帝[9](2021)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金银花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许多报道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解热、抗病毒、保肝等药理作用,目前已被用作不同品牌的功能性饮料、片剂和口服液的原材料。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因其价格低廉,且外形与金银花及其相似,它很容易被混成金银花。如果金银花中掺入一定量的山银花则肉眼难以察觉,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因此金银花中掺假山银花的快速筛选和定量分析是原料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金银花制剂,主要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的提取物组成,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在制药工业中,双黄连口服液通常密封在各种材料制成的容器中。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都会破坏药品的包装,造成检测样品的损失和破坏,因此需要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用于封装后药品的质量检测。本文研究了NIR光谱在瓶装双黄连口服液无侵入性检测中可行性,并且本研究还针对影响NIR光谱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通过恰当的实验设计和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避免光谱测量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测量精度。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FT-NIR光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金银花中的掺假山银花进行快速分析。制备了纯金银花、山银花和掺杂物的粉末及相应的提取液,对FT-NIR光谱进行建模以进行比较。特征波段选择采用SPA,光谱预处理采用S-G平滑、MSC、1st D和SNV;定性方法采用PCA和BPANN,定量分析采用BPANN和PLS。粉末样品的“S–G+MSC+SNV+BPANN”和“S–G+SNV+BPANN”筛选模型和定量模型均获得最优结果。说明FT-NIR光谱分析技术可以为金银花中掺假山银花的筛选和定量分析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工具。2.在金银花快速检测的基础上,本论文研究金银花制剂——双黄连口服液的NIR光谱无损检测方法。NIR光谱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需要与标准方法测得的参考值建立模型后才能对未知样本的含量进行预测,因此本章采用UPLC法、比色法和折光法检测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总黄酮和可溶性性固形物的含量。实验获取152批样品数据,由原装样品和通过冻干-稀释法获得的制备样品组成,以扩大样品变化范围。并对UPLC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黄芩苷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值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9.4%,RSD小于2%,说明样品的稳定性良好、仪器的精密度和方法的重复性可靠。所建立的定量准确可靠,适用性良好,可以用于指标成分的定量。3.本研究将NIR光谱技术应用于金银花制剂——瓶装双黄连口服液的无损检测,并提出了克服环境光和仪器暗电流的影响的方法。NIR光谱可以用于瓶装口服液的无损检测,但是光谱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模型测量的准确性。环境光、仪器暗电流以及光源温度的变化都将影响光谱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斩波调制技术是将光源进行调制,光源信号被加载到特定的频率上,形成周期信号。调制后的周期信号可以实现有用信号与随机噪声的分离,有效地消除光源不稳定,环境光和仪器暗电流的影响。本研究以黄芩苷,总黄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衡量双黄连口服液质量的指标,与透过瓶子采集的NIR光谱法建立了Si PLS回归定量模型。与未调制的光谱相比,调制光谱预测模型对黄芩苷,总黄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集百分均方误差降低了0.1055%,2.6956%和2.1410%。研究表明,斩波调制技术可以滤除光源变化及暗电流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提高NIR光谱测量精度的方法。4.为了降低口服液外包装玻璃瓶差异以及测量位置偏移对N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提高口服液成分无损定量分析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空间多维光谱提取方法。黄芩苷,总黄酮和可溶性固形物作为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指标,分别对单点和空间多维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为了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将SPXY算法应用于校正和验证集的划分,使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来确定潜变量数。最佳单点模型的RMSEP为0.8052 mg/m L(黄芩苷),0.9526 mg/m L(总黄酮)和1.1097%(可溶行固形物),而最佳空间多维模型的RMSEP可达到0.7953 mg/m L(黄芩苷),0.7907 mg/m L(总黄酮)和1.0037%(可溶行固形物)。结果证明空间多维提取法可以提高瓶装口服液的测量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消除测量条件不确定性的方法。本论文基于NIR光谱,对金银花饮片及山银花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对金银花制剂-双黄连口服液实现了无侵入性检测,并且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两种实验设计提高NIR测量的精度,证明NIR光谱是一种有效的金银花饮片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张猛胜[10](2021)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苹果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和便携式仪器研发》文中研究说明苹果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产业之一。近年来新鲜水果市场对苹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们越来越关注于苹果内部品质的好坏。成熟度是苹果成熟过程中与其质量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影响着其产量和最终质量。现有的成熟度检测方法主要为劳动强度大的有损检测,而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苹果成熟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对提高苹果采收,贮藏过程中的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为工具,研究了苹果成熟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并在检测方法研究基础上开发一套便携式检测设备样机,以实现苹果成熟度快速无损检测的实际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探明了苹果成熟度与光谱信息之间的关系,提取了成熟度特征波长,并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无损检测模型。使用随机蛙跳算法,连续投影算法以及随机蛙跳结合连续投影算法提取了成熟度特征波长,并使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成熟度无损预测模型。与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相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预测集分类准确率为87.98-92.35%。使用独立验证集对所开发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验证集分类准确率为86.94-88.33%。结果表明选择的特征波长可以用于苹果成熟度无损检测,所开发模型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对苹果成熟度进行快速准确检测。(2)根据特征波长选择合适的多通道光谱传感器,搭建了基于传感器的光谱检测平台,对传感器在苹果成熟度检测中的应用首先进行了验证。根据特征波长选择一款具有低成本效益的18通道多光谱传感器系统用于实现苹果成熟度无损检测。使用光谱形状特征(光谱比,光谱差和归一化光谱强度差)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原始光谱和处理后的光谱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与原始光谱和单个处理方法相比,三种光谱形状特征参数组合获得了最佳的预测精度,预测集的分类准确率为88.46%。结果表明多通道光谱传感器具有实现苹果成熟度无损检测的能力。(3)基于多通道光谱传感器完成了检测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对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以多通道光谱传感器结合卤钨灯作为光谱采集单元,以树莓派3b+为控制单元,设计了检测设备的光源驱动、光谱采集与存储、用户交互、检测结果存储和打印以及设备外形等硬件系统。基于python语言编写了设备实时控制软件。设计实验对设备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进行验证。不同波长下传感器采集光谱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12%,且验证集分类准确率为84.72%,每个成熟度的AUC值均大于0.8972。结果表明开发的检测设备可以较准确的实现苹果成熟度的无损检测。
二、卤钨灯的特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卤钨灯的特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宽光谱的微试剂总氮水质在线监测仪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水质总氮检测设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顺序注射法研究现状 |
1.2.2 光谱法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检测原理及可行性研究 |
2.1 检测技术分析 |
2.1.1 宽光谱检测技术 |
2.1.2 高温密闭消解技术 |
2.1.3 顺序注射技术 |
2.1.4 最小二乘法算法研究 |
2.2 系统可行性研究 |
2.2.1 试验条件 |
2.2.2 消解池结构设计 |
2.2.3 试验平台原理设计 |
2.2.4 试验平台检测流程设计 |
2.2.5 试验平台搭建 |
2.3 实验数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质总氮在线监测系统样机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系统改进 |
3.3 样机嵌入式设计 |
3.3.1 硬件层设计 |
3.3.2 中间层设计 |
3.3.3 系统层设计 |
3.3.4 应用层设计 |
3.4 总氮在线监测系统样机机械结构设计 |
3.4.1 外形尺寸设计 |
3.4.2 空间布局设计 |
3.5 样机平台原理设计 |
3.6 系统集成与系统调试 |
3.6.1 系统集成 |
3.6.2 硬件调试 |
3.6.3 软件程序调试 |
3.6.4 整机功能调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质总氮在线监测系统标准工作曲线 |
4.1 干扰因素排除 |
4.2 算法模型 |
4.3 工作曲线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质总氮在线监测系统性能测试及数据分析 |
5.1 样机性能测试 |
5.2 零点漂移测试 |
5.3 量程漂移测试 |
5.4 重复性误差测试 |
5.5 国标法对比实验 |
5.6 监测数据分析 |
5.7 相关仪器参数对比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课题研究结论 |
6.2 潜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词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苹果产业概述 |
1.1.1 苹果产业现状 |
1.1.2 苹果品质检测指标及检测技术 |
1.2 苹果水心病 |
1.2.1 苹果水心病简介 |
1.2.2 苹果水心病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1.2.3 苹果水心病的危害 |
1.2.4 苹果水心病的检测方法 |
1.3 苹果内部品质Vis/NIR光谱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1 技术原理及特点 |
1.3.2 光谱采集方式 |
1.3.3 检测影响因素 |
1.3.4 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
1.3.5 存在的问题 |
1.4 苹果内部品质Vis/NIR光谱检测装备研究现状 |
1.4.1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装备产业现状 |
1.4.2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输送分级装备研究现状 |
1.4.3 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
2.1 引言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2.2.1 QE65PRO微型光谱仪 |
2.2.2 PR-201α数字折光仪 |
2.2.3 图像采集系统 |
2.3 实验材料 |
2.4 软件介绍 |
2.4.1 光谱采集软件 |
2.4.2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
2.4.3 机、电、控制及结构仿真软件 |
2.4.4 光学仿真软件 |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5.1 光谱预处理方法 |
2.5.2 样本集划分方法 |
2.5.3 数据建模方法 |
2.5.4 模型评价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苹果水心病Vis/NIR光谱特性及无损检测可行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苹果样本 |
3.2.2 Vis/NIR光谱采集系统 |
3.2.3 水心程度测量 |
3.2.4 不同组织光透性测试 |
3.2.5 SSC测量中的取样方法研究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SSC分布和取样方法分析 |
3.3.2 样本特征分析 |
3.3.3 水心苹果Vis/NIR光谱特性 |
3.3.4 水心病苹果SSC预测研究 |
3.3.5 苹果水心病检测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源布局及苹果大小对苹果水心病检测的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苹果样本 |
4.2.2 LightTools光源系统仿真设置 |
4.2.3 不同光源布局无损检测系统 |
4.2.4 苹果尺寸、SSC和 WSI测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样本特征分析 |
4.3.2 LightTools仿真结果分析 |
4.3.3 光谱特征分析 |
4.3.4 双光源系统建模研究 |
4.3.5 不同光源布局建模研究 |
4.3.6 特征波长挑选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Vis/NIR光谱技术的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装备研发 |
5.1 引言 |
5.2 多功能果杯的设计研发 |
5.2.1 多功能果杯结构设计 |
5.2.2 果杯功能仿真验证 |
5.3 自适应光源系统的设计研发 |
5.3.1 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结构设计 |
5.3.2 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仿真验证 |
5.4 输送分级系统设计研发 |
5.4.1 输送分级系统各组件设计 |
5.4.2 输送分级防损伤设计 |
5.5 电路及控制系统设计 |
5.5.1 控制系统及程序设计 |
5.5.2 电路系统设计 |
5.6 整机工作流程 |
5.7 在线检测装备光谱检测性能验证 |
5.7.1 测试样本 |
5.7.2 测试条件 |
5.7.3 在线检测装备静态性能测试 |
5.7.4 在线检测装备动态性能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苹果姿态对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的影响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苹果样本 |
6.2.2 光谱检测设备简介 |
6.2.3 苹果尺寸、SSC和 WSI测量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样本特征分析 |
6.3.2 不同姿态下苹果光谱特征分析 |
6.3.3 不同姿态下SSC和WSI预测模型研究 |
6.3.4 水心病判别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自适应光源系统的不同大小苹果光谱修正方法研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苹果样本 |
7.2.2 光谱检测设备简介 |
7.2.3 苹果大小、SSC和WSI测量 |
7.2.4 大小修正方法研究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样本特征分析 |
7.3.2 不同大小苹果光谱特征分析 |
7.3.3 基于大小修正的SSC预测模型研究 |
7.3.4 水心判别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后期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湘南木雕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源起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源起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湘南木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湘南木雕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现代灯具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现代灯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湘南木雕概述与四大木雕特色对比分析 |
2.1 湘南木雕概述 |
2.1.1 湘南木雕技艺的历史溯源 |
2.1.2 湘南木雕技艺的发展与传承 |
2.1.3 湘南木雕的雕刻工具 |
2.1.4 湘南木雕的雕刻工艺 |
2.1.5 湘南木雕的工艺流程 |
2.1.6 湘南木雕作品的应用 |
2.1.7 湘南木雕作品的题材 |
2.2 中国四大木雕与湘南木雕特色 |
2.2.1 东阳木雕特色 |
2.2.2 黄杨木雕特色 |
2.2.3 福建龙眼木雕特色 |
2.2.4 潮州木雕特色 |
2.2.5 湘南木雕特色 |
2.2.6 四大木雕与湘南木雕特色总结 |
2.3 本章小结 |
3 现代灯具设计研究 |
3.1 现代灯具设计调研 |
3.2 灯具设计的影响要素 |
3.2.1 光源 |
3.2.2 材质 |
3.2.3 LED光源概述 |
3.2.4 LED灯珠的光学参数 |
3.3 现代灯具的造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湘南木雕在现代灯具上的可行性分析 |
4.1 木雕灯具案例分析 |
4.1.1 木材质的融合 |
4.1.2 木雕文化的融合 |
4.1.3 木雕光影效果的融合 |
4.2 湘南木雕与灯具设计的关联性 |
4.2.1 标准化工序 |
4.2.2 创新性需求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湘南木雕的灯具设计创新性分析 |
5.1 基于湘南木雕的灯具设计优势 |
5.1.1 外观优势 |
5.1.2 材料优势 |
5.1.3 结构优势 |
5.2 基于湘南木雕的设计方法 |
5.2.1 基于技艺转换的灯具设计方法 |
5.2.2 基于形态转换的灯具设计方法 |
5.2.3 基于连接结构的灯具设计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6 基于湘南木雕的灯具设计实践 |
6.1 方案一:“福”系列灯具 |
6.1.1 象形雕刻《福》《禄》 |
6.1.2 基于《福》木雕在灯具上的转化 |
6.1.3 初期设计构思与草图 |
6.1.4 三视图 |
6.1.5 设计效果图 |
6.1.6 草模制作与测试 |
6.1.7 “福”台灯总结与不足 |
6.2 方案二:“福”系列台灯灯具的改良与优化 |
6.2.1 初期设计构思与草图 |
6.2.2 三视图 |
6.2.3 设计效果图 |
6.2.4 光照参数计算 |
6.2.5 草模建立 |
6.2.6 “福”改良台灯装配图 |
6.2.7 “福”改良台灯总结与不足 |
6.3 方案三:《八仙》系列灯具 |
6.3.1 《八仙》雕刻 |
6.3.2 初期设计构思与草图 |
6.3.3 三视图 |
6.3.4 效果图设计 |
6.3.5 “八仙”台灯装配图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的地物目标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多角度多光谱偏振探测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军事应用 |
1.2.2 目标信息反演 |
1.2.3 资源勘探 |
1.2.4 疾病检查 |
1.2.5 图像增强 |
1.2.6 目标检测 |
1.3 多角度多光谱偏振探测仪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光学的偏振及色散基本理论 |
2.1 偏振光的介绍 |
2.1.1 偏振光的概念 |
2.1.2 偏振光的分类 |
2.2 偏振光的表示方法 |
2.2.1 三角函数表示法 |
2.2.2 琼斯矩阵 |
2.2.3 斯托克斯矢量 |
2.2.4 穆勒矩阵 |
2.3 物质的色散特性 |
2.3.1 复折射率 |
2.3.2 色散方程 |
2.3.2.1 非金属色散方程 |
2.3.2.2 金属色散方程 |
2.4 物质表面散射光的偏振特性 |
2.4.1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
2.4.2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 BRDF) |
2.5 目标表面散射光偏振态的测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角度偏振光谱信息的金属目标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
3.1 金属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特性分析 |
3.1.1 实验仪器及样品介绍 |
3.1.2 金属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特征 |
3.2 适用于金属目标表面参数反演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 |
3.3 金属目标参数反演算法 |
3.4 基于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信息的金属表面参数反演方法验证 |
3.4.1 金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分析 |
3.4.2 金属目标表面参数反演实验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 章 基于多角度偏振光谱信息的非金属目标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
4.1 适用于非金属目标表面参数反演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 |
4.2 非金属目标参数反演算法 |
4.3 基于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信息的非金属表面参数反演方法验证 |
4.3.1 非金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二向反射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分析 |
4.3.2 非金属目标表面参数反演实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 章 用于地物目标参数反演的最优探测条件研究 |
5.1 适用于地物目标参数反演最优探测波段研究 |
5.1.1 全局敏感度Sobol算法 |
5.1.2 模型参数物理意义及取值范围 |
5.1.3 金属及非金属目标最优反演波段分析 |
5.2 适用于地物目标参数反演的最优光谱分辨率与探测角度个数研究 |
5.2.1 蒙特卡洛仿真实验条件及流程 |
5.2.2 适用于金属目标参数反演的最优探测条件分析 |
5.2.3 适用于非金属目标参数反演的最优探测条件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基于PSO-SVM和Dialux的体育场馆场地照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人工照明在体育场馆中的重要性 |
1.1.2 人机交互照明设计方法 |
1.2 国内外课题相关研究动态 |
1.2.1 国外关于体育场照明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关于体育场照明的相关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课题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课题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体育场照明理论与标准分析 |
2.1 体育场照明相关标准 |
2.2 体育场馆照明光源选择及布置方式 |
2.2.1 光源分析 |
2.2.2 体育场馆灯具布置方式分析 |
2.3 体育场馆照明基本理论 |
2.3.1 单位容量法 |
2.3.2 平均照度计算法 |
2.3.3 点光源逐点计算法 |
2.3.4 眩光及其计算方法 |
2.4 体育照明软件及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DIALUX的体育场馆照明仿真 |
3.1 DIALUX模块分析 |
3.1.1 对象目录 |
3.1.2 灯具类型 |
3.2 足球场场地照明建模分析 |
3.2.1 足球场地照明空间分析 |
3.2.2 足球场地灯具分析 |
3.3 手球、篮球场场地照明建模分析 |
3.4 体育场馆主要照明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SO-SVM和MFGA算法的体育场优化算法研究 |
4.1 基于PSO-SVM和MFGA算法的照明优化方法 |
4.2 PSO-SVM算法 |
4.2.1 粒子群算法 |
4.2.2 粒子群算法改进方法 |
4.2.3 支持向量机算法 |
4.3 MFGA理论基础 |
4.3.1 NSGA-Ⅱ算法基本原理 |
4.3.2 MFGA算法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体育场馆照明优化仿真 |
5.1 数据预处理 |
5.2 足球场场地照明优化方法研究 |
5.2.1 足球场灯具数量和安装高度预测 |
5.2.2 交互界面设计 |
5.2.3 灯具瞄准点优化 |
5.3 手球场、篮球场场地照明优化方法研究 |
5.3.1 灯具参数预测 |
5.3.2 交互界面设计 |
5.3.3 灯具瞄准点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硫醇修饰铜纳米流体辐射与导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纳米流体制备 |
1.2.2 纳米流体稳定性研究 |
1.2.3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研究 |
1.2.4 纳米流体导热性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表面修饰铜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2.1 100 nm粒径表面修饰铜纳米颗粒制备 |
2.1.1 实验过程使用试剂与设备 |
2.1.2 实验过程 |
2.2 20、50 nm粒径表面修饰铜纳米颗粒制备 |
2.2.1 实验过程使用试剂与设备 |
2.2.2 纳米颗粒表面修饰过程 |
2.3 表面修饰铜纳米颗粒结构与形貌表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纳米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 |
3.1 实验过程 |
3.1.1 纳米流体制备过程 |
3.1.2 纳米流体稳定性实验过程 |
3.1.3 稳定性表征方法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1 表面修饰剂对稳定性影响 |
3.2.2 温度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 |
3.2.3 超声振荡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 |
3.2.4 浓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3.2.5 粒径对稳定性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研究 |
4.1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理论研究 |
4.1.1 纳米流体辐射基本理论 |
4.1.2 纳米流体消光系数计算 |
4.2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实验 |
4.2.1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测试原理 |
4.2.2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测试方法 |
4.3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影响因素 |
4.3.1 纳米颗粒粒径对辐射特性的影响 |
4.3.2 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对辐射特性的影响 |
4.3.3 光程对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的影响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纳米流体导热特性研究 |
5.1 导热系数测试系统及原理 |
5.1.1 仪器设计 |
5.1.2 测试原理分析 |
5.2 误差分析 |
5.2.1 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
5.2.2 仪器校验 |
5.3 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
5.3.1 体积分数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
5.3.2 温度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
5.3.3 粒径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
5.3.4 表面修饰作用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
5.4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模型分析 |
5.4.1 纳米流体导热机理 |
5.4.2 导热系数模型分析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新型三轴光学靶标的内场轨迹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跟踪精度与测量精度的检测方法 |
1.2.2 目标运动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3 光学平台抖动的研究发展状况 |
1.3 光电经纬仪检测设备的运动轨迹物理仿真技术 |
1.3.1 等效正弦法和等效目标法轨迹仿真 |
1.3.2 传统旋转靶标运动规律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 |
第2章 新型三轴光学靶标结构原理及静态精度分析 |
2.1 引言 |
2.2 三轴光学靶标的检测原理介绍 |
2.2.1 功能及指标 |
2.2.2 结构组成 |
2.2.3 三轴光学靶标检测原理及运动模式分析 |
2.3 轴系误差分析 |
2.3.1 旋转轴误差分析 |
2.3.2 对准轴误差分析 |
2.3.3 直线轴误差分析 |
2.4 静态指向精度分析 |
2.4.1 旋转轴平移误差对光轴指向的影响 |
2.4.2 直线轴、对准轴及目标发生器的平移误差对光轴指向的影响 |
2.4.3 旋转轴倾斜误差对光轴指向的影响 |
2.4.4 直线轴、对准轴及目标发生器的倾斜误差对光轴指向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中目标运动轨迹模型建立与内场仿真 |
3.1 引言 |
3.2 典型轨迹及其角运动机动性分析 |
3.2.1 水平匀速圆周运动轨迹 |
3.2.2 倾斜平面的等速圆周轨迹 |
3.2.3 定直平飞轨迹 |
3.2.4 爬升和俯冲轨迹 |
3.3 模拟目标与实际空中目标的关系 |
3.3.1 实际空中目标向三轴光学靶标的转换 |
3.3.2 目标角运动峰值不等式关系 |
3.4 基于角运动机动的水平面圆形轨迹仿真 |
3.4.1 影响角运动特性的参数分析 |
3.4.2 三轴光学靶标对轨迹及运动的扩展 |
3.4.3 匀速圆周轨迹角运动的真空区 |
3.4.4 角运动正弦轨迹 |
3.5 基于角运动机动的直线轨迹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运动系统的振动及其对目标指向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刚体系统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
4.2.1 目标发生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计算 |
4.2.2 各刚体结构的受力分析 |
4.2.3 三个轴系的驱动力及驱动力矩计算 |
4.2.4 三轴运动间的耦合作用及其对悬臂梁和目标发生器的影响 |
4.3 运动刚体-弹性体耦合系统的弹性力学建模 |
4.3.1 运动刚体-弹性梁耦合系统的动力学通式 |
4.3.2 运动刚体-弹性梁动力学模型沿不同轴分解的原因分析 |
4.3.3 悬臂梁变速旋转运动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
4.3.4 移动质量-悬臂梁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
4.4 振动对光轴指向及轨迹的影响分析 |
4.4.1 悬臂梁y向的振动分析与仿真 |
4.4.2 悬臂梁z向的振动分析与仿真 |
4.4.3 悬臂梁振动对方位角和俯仰角定位误差的影响 |
4.4.4 轨迹偏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轴光学靶标的内场轨迹物理仿真及指向稳定性测量实验 |
5.1 引言 |
5.2 三轴光学靶标对目标轨迹的内场物理仿真实验 |
5.2.1 轨迹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 |
5.2.2 角运动正弦的轨迹仿真与实现 |
5.3 三轴光学靶标的指向稳定性测试实验 |
5.3.1 指向稳定性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
5.3.2 单一轴系的稳定性测试 |
5.3.3 旋转轴与直线轴联动时的稳定性测试 |
5.3.4 有/无直线运动的对准轴运动 |
5.3.5 三轴联动与二轴联动的稳定性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性工作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金银花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快速筛选和定量分析金银花中的掺假山银花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制备样品 |
2.2 采集样品的NIR光谱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和讨论 |
3.1 金银花、山银花和掺假金银花的光谱比较 |
3.2 使用SRS划分数据集 |
3.3 特征波段选择与光谱预处理 |
3.4 金银花、山银花及其掺杂品的筛选模型 |
3.5 金银花、山银花及其掺杂品的定量模型 |
3.6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双黄连口服液3 种质量标志物的测定 |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制备样品 |
2.2 黄芩苷参考值测定 |
2.3 总黄酮参考值测定 |
2.4 可溶性固形物参考值测定 |
3 含量测定 |
4 小结 |
第三章 斩波调制近红外光谱技术提高瓶装双黄连口服液的无损检测精度 |
1 光源调制解调的原理与方法 |
2 材料、仪器及试剂 |
2.1 材料 |
2.2 仪器及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NIR光谱采集 |
3.2 数据分析与建模 |
4 结果与讨论 |
4.1 样品光谱 |
4.2 测定质量标志物的参考值 |
4.3 光谱预处理 |
4.4 评估最佳的潜变量因子数 |
4.5 建立定量预测模型 |
4.6 比较与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空间多维光谱提取方法用于双黄连口服液无损质量检测 |
1 空间多维光谱法的理论基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 |
2.2 仪器与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光谱采集 |
3.2 数据分析与建模 |
4 结果与讨论 |
4.1 样品光谱 |
4.2 建立校正模型 |
4.3 单点模型 |
4.4 空间多维光谱模型 |
5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瓶装药品和食品的无损性质量检测 |
1 前言 |
2 基于NIR光谱的药物无损性检测 |
2.1 液体药物的无损性检测 |
2.2 固体药物中的无损性检测 |
3 基于NIR光谱的食品无损性检测 |
3.1 液体食用品的无损性检测 |
3.2 固体食用品的无损性检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苹果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和便携式仪器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近红外光谱在水果成熟度检测的研究现状 |
1.2.2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便携式检测仪器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苹果光谱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数据获取方法 |
2.1.1 苹果光谱采集平台 |
2.1.2 果肉硬度测量 |
2.1.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度测量 |
2.1.4 碘测试 |
2.2 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
2.2.1 样本划分方法 |
2.2.2 光谱预处理方法 |
2.2.3 特征波长选择 |
2.3 建模方法 |
2.4 误差参数的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熟度特征波长的提取和验证 |
3.1 实验数据获取 |
3.2 成熟度等级确定 |
3.3 苹果成熟度光谱特征分析 |
3.4 特征波长的选择 |
3.5 苹果成熟度等级的预测 |
3.6 独立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通道光谱传感器的选择和验证 |
4.1 多通道光谱传感器的选择和光谱采集平台的搭建 |
4.2 数据获取 |
4.3 光谱变量的统计分析 |
4.4 基于原始光谱的分类结果 |
4.5 基于光谱形状特征的分类结果 |
4.5.1 光谱形状特征 |
4.5.2 单个变量的分析结果 |
4.5.3 不同形状特征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通道光谱传感器的便携式仪器设计 |
5.1 设备的硬件系统设计 |
5.1.1 控制单元设计 |
5.1.2 光谱采集单元设计 |
5.1.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5.1.4 外形设计与封装 |
5.2 设备软件设计 |
5.2.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5.2.2 光源校正程序 |
5.2.3 采样程序的设计 |
5.2.4 用户交互界面设计 |
5.2.5 二维码打印程序设计 |
5.3 检测设备的可靠性验证 |
5.3.1 稳定性实验 |
5.3.2 准确性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卤钨灯的特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改性钨酸铋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 陈姝仪.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宽光谱的微试剂总氮水质在线监测仪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李壮.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D]. 常汉. 浙江大学, 2021(01)
- [4]湘南木雕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肖洁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5]基于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的地物目标识别研究[D]. 王鑫.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08)
- [6]基于PSO-SVM和Dialux的体育场馆场地照明优化设计研究[D]. 常昊.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7]硫醇修饰铜纳米流体辐射与导热特性研究[D]. 赵翊帆.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8]基于新型三轴光学靶标的内场轨迹实现技术研究[D]. 王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08)
- [9]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金银花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D]. 崔彭帝.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苹果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和便携式仪器研发[D]. 张猛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