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

一、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袁雪松,卞晓星,包卿,魏文锋,金鹏,刘平[1](2018)在《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开颅组(52例)和微创组(3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给予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着缩短,术中出血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开颅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7.50%,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实际应用中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术式。

李艳青[2](2012)在《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验证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在全国33家医疗单位开展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采用3:1(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按患者入院顺序)的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方案,即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活血、泄热熄风功效的中风醒脑方;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血肿吸收率、病死率、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等指标的改变,评价治疗7天、14±2天、21±3天、90±5天等时间点患者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组在21±3天、90±5天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肿吸收率:21±3天时治疗组血肿吸收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死率:治疗21±3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天时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状体征改变:治疗7天、14±2天、21±3天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能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治疗14±2天、21±3天、90±5天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2、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能促进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肿吸收率,在21±3天时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3、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能降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死率,在90±5天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4、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较西医对照组在改善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积分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上优于西医治疗方案。5、通过此次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认为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是一个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易于临床规范化操作和适合城乡应用的最佳方案。

张洪[3](2013)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病证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病证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实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象和方法:收集330例急性脑出血病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纳入研究,依次分成综合方案组、通治方案组、辨证方案组、对照组,综合方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通治方案组采用通治法治疗,辨证方案组按照辨证方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通过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死率、血肿吸收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病残程度、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指标的改变,评价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及第90天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1.病死率:治疗后第14天,综合方案组、通治方案组与辨证方案、对照组相比,在降低患者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方案组与通治方案组相比,在降低患者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肿吸收率:治疗后第14天,综合方案组与通治方案组、辨证方案组、对照组相比,能促进血肿吸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综合方案组在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第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与通治方案组、辨证方案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残程度改善:治疗后第28天、第90天时,综合方案组、通治方案组与辨证方案、对照组相比,在改善患者病残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方案组与通治方案组相比,在改善患者病残程度方面,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能力恢复:综合方案组在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第90天时与通治方案组、辨证方案组、对照组相比,能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症状体征改变:综合方案组在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优于通治方案组、辨证方案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四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第14天病死率的疗效与通治方案相当;2.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后第14天能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第14天、28天、9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28天、90天病残程度,但与通治方案组相比,疗效相当;5.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第28天、90天的生活能力恢复;6.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第14天、28天时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

刘怀军,张岩,杨冀萍,李英,杨桦[4](2012)在《对1718例脑出血影像学表现的讨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17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讨论血肿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脑裂和脑池系统的等几个问题。方法整理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性1078例,女性640例,年龄22~87岁。结果幕上脑出血1210例;小脑及脑干出血508例;血肿周围有环状结构者占35%,且环状结构与血肿的吸收速度和预后有关,并见到了一些脑出血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征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液可沿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和其他部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环状结构是生物学的一种自限行为。

伏军贤,徐博,杨锋[5](2003)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文中研究表明

邹旖廉,胡以坚,梁新强[6](2021)在《应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出血约占脑卒中发病的20%,其致死和致残率较高,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可达50%以上。近年来,神经内镜在大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1~4],但基层医院因为医疗设备条件的限制,导致了神经外科水平与大医院的差距较大。笔者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尝试采用基层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开展了鼻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探讨其可行性。

杨树升[7](2016)在《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N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属中医“出血性中风”范畴。历史上,通腑法治疗中风渊源悠久,并曾经广为运用。在现代,以王永炎为代表的通腑化痰治疗急性期中风的学派影响深远。临床中,ICH病人常发病即有大便不通(常持续35天,甚至10余天)等腑实之象。此时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气机升降乖逆,中焦阻塞不通。腑不通则窍不开,热不去必风不熄,平肝潜阳降逆诸法扬汤止沸缓不济急,唯通腑泻热一途釜底抽薪最为适宜。应用通腑法治疗ICH时以大承气汤最为常见,但其对ICH作用的现代医学确切机制尚不很明了。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是ICH后脑损伤最重要的机制。其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并获得吞噬性,以清除血肿及脑组织和红细胞坏死时产生的碎片。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也表达和释放促炎性因子,从而加重脑损伤。对IC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究竟该抑制还是该促进的争议在持续。另外,对于如何有效地判断小胶质细胞是否激活及其程度,以及其形态、功能改变有否未尽知之规律等等问题,都值得学界研究。在ICH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中,Nrf2/Src/MAPKs通路被激活,并对ICH产生影响。那么,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此是否也有影响?影响如何?阐明这个问题势必将对大承气汤及大黄素作用机制做出深刻揭示。目的:对胶原酶VII诱导ICH模型大鼠给予大承气汤及大黄素灌胃治疗,研究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ICH的治疗作用,及对N 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及效应,并对ICH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特点、规律进行探讨。方法:本实验对胶原酶VII诱导ICH模型大鼠给予大承气汤及大黄素灌胃治疗,采用组织化学、行为学检测、MRI、免疫组化、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免疫印迹等技术手段对ICH模型大鼠进行观察及评价。ICH模型复制及其评价:对3月龄SD雄性大鼠脑左侧CPU注射胶原酶VII 0.4U,以复制ICH动物模型。通过MRI结构像、TTC染色、行为学实验(平衡木实验、悬体扭转实验)及一般情况观察等方法来评价胶原酶VII注射后3 d时模型制作效果。大承气汤、大黄素对ICH治疗作用:对胶原酶VII注射大鼠给予大承气汤及大黄素灌胃治疗。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改变,评估其整体疾病状态及恢复程度;行为学实验(平衡木实验、悬体扭转实验)观察ICH后大鼠一侧肌力改变程度,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恢复;MRI检测血肿体积以评估ICH后脑组织受损范围;普鲁士蓝染色评估ICH病理改变及恢复;MRI波谱检测出血区域脑组织乳酸水平。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规律:免疫组化(Iba-1)观察IC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规律;免疫组化(IL-1β、IL-10)及多重免疫荧光标记观察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及水平;普鲁士蓝染色观察ICH后小胶质细胞对铁的吞噬及铁沉积,以评价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和铁沉积病理改变。大承气汤、大黄素对ICH后N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免疫印迹观察Nrf2/Src通路的激活及其对下游MAPKs(ERK、JNK、p38)的作用,以及对促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抗炎性因子(Arg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ICH模型成功复制胶原酶VII注射后3 d,大鼠一般状况差,体重下降。TTC染色示造模后左侧CPU局部组织结构被破坏。MRI结构像示造模后3 d时,左侧CPU出现高信号区,提示出血。行为学实验示造模后3 d时,大鼠因一侧肌力减退而出现异常行为,表现为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下降,以及悬体摇摆时躯体扭转偏向于出血侧即左侧。无论是整体状态,还是行为异常,均提示大鼠在胶原酶VII注射后3 d时出现类似ICH后的临床表现,而MRI结构像及TTC染色则直接证实ICH的产生及脑组织结构的破坏。由此肯定,胶原酶VII诱导ICH模型成功。大承气汤、大黄素对ICH的治疗作用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大承气汤、大黄素治疗后大鼠一侧肌力减退情况显着改善;普鲁士蓝染色结果表明大承气汤、大黄素治疗后普鲁士蓝染色着色程度在ICH后14 d时达到峰值,并且其加重趋势在28 d时得到根本扭转(此时模型组大鼠着色程度加重趋势无改变);MRI出血灶体积测定结果表明大承气汤、大黄素的治疗可以使ICH后出血灶体积减小(与模型组比较);一般情况的观察及体重增加表明大承气汤、大黄素治疗可以促进ICH后整体恢复。IC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Iba-1染色证明ICH后小胶质细胞激活,Iba-1/GFAP双标表明小胶质细胞更接近于病变位置,提示ICH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可能更早、更快及更重要。同时发现ICH后,小胶质细胞聚集于出血区域及其周围,并在出血及周围区域间形成条带。对小胶质细胞分支条数、胞体面积的分析发现两者均与离出血中心区域的距离呈负相关。通过设计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小胶质细胞激活系数分析方法(MAF),我们能对ICH出血中心及其周围连续区域脑组织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进行准确的定量测量。利用MAF,发现在ICH中心区域边缘外400μm范围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与其到出血中心区域边缘的距离呈直线负相关。ICH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且两者大致相适应,提示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具有可塑性。小胶质细胞吞噬及分泌功能Iba-1染色及Iba-1/普鲁士蓝双重染色表明在ICH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入脑的红细胞,以及坏死的红细胞和脑组织碎片进行吞噬。尤其是当小胶质细胞在出血区域周围密集形成条带时,这种吞噬功能可以限制血肿扩大,以及铁、血红素等神经毒性物质的扩散。吞噬铁后,小胶质细胞会出现铁过载,铁过载的小胶质细胞会出现特殊的细胞行为以实现铁卸载。多重免疫荧光标记证明ICH 3d时,出血中心区域周围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是M1型,且分泌IL-1β,但几乎不分泌TNF-α;在ICH后7 d以前,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占主导,而在7 d以后,M2型激活占主导。Nrf2/Src/MAPKs通路的激活、效应及大承气汤和大黄素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注射侧CPU促/抗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发现ICH后14 d时,大承气汤和大黄素能下调促炎性因子IL-1β,但不能下调TNF-α;能上调抗炎性因子Arg1和/或IL-10;通过检测MAPKs水平,发现大承气汤治疗后P-ERK/ERK处于高水平,P-JNK/JNK处于低水平,而P-p38/p38水平无变化;大黄素干预后此三者均处于高水平。上述效应由Nrf2/Src通路上调而引发,但在ICH后14 d时,Nrf2和/或Src呈低水平(其原因为p38对Nrf2的下调和促降解作用)。我们同时对注射侧海马作了观察,发现大承气汤、大黄素的治疗可以上调抗炎性因子Arg1、IL-10分泌水平,下调促炎性因子TNF-α水平,IL-1β水平无改变,并下调p38水平(vs Mod)。结果归纳:⑴ICH后,大承气汤和大黄素的治疗能加速行为异常的恢复(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出血灶体积(使更多脑组织受到保护而幸存);使铁沉积病理改变更早开始恢复(从而缩短ICH的病理进程)。⑵通过Nrf2/Src信号通路的激活,大承气汤和大黄素的治疗可以上调抗炎性因子Arg1、IL-10(以促进ICH后脑组织的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抑制MAPKs(JNK)而下调促炎性因子IL-1β(以降低ICH后炎症反应从而减少脑损伤);Src还促进ICH后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及吞噬(以限制血肿扩大,以及铁等神经毒性物质的扩散,从而保护周围脑组织)。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其吞噬功能可以限制ICH后血肿的扩大,以及铁、血红素等神经毒性物质的扩散(从而保护周围脑组织)。⑷MAF可以对ICH出血中心及其周围连续区域脑组织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进行准确的定量测量。⑸铁过载的小胶质细胞进行铁卸载时出现特殊的细胞行为。结论:⑴大承气汤和大黄素的治疗对ICH大鼠具有保护及促进恢复的作用;⑵该作用是经由Nrf2/Src/MAPKs信号通路而实现;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具有形态及功能可塑性,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⑷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可以保护周围脑组织;⑸MAF以定量的方式准确判断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的高低。

李厚泽[8](1981)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文中指出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残率、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多发病。据1967年的统计,在日本一年间约有20多万人发病。而死于本病者,男为50,542人;女为42,693人。还有人报告说日本每年有16万人死于本病。长期以来,传统的内科疗法虽有不断提高,但效果仍不显着。对于外科治疗,在一个时期内曾有争论,本文拟就外科治疗方面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进展Cushing氏时代:Cushing氏(1903年),首先为一40岁的女性,根据徧瘫、神志障碍

王景广,李海军[9](2016)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收治的采用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体质指数、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血压控制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术后发生再出血15例,发生率为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再出血组与再出血组术前收缩压([125±12)mm Hg vs(146±17)mm Hg,P<0.001]、术前血肿量([58.7±4.5)ml vs(63.4±6.2)ml,P<0.001]、发病至手术时间[5.1(3.2,9.2)h vs 6.9(5.3,11.5)h,P<0.001]、术中有活动性出血[11(12.9%)vs 9(60.0%),P<0.001]、术后血压控制率[60(70.6%)vs3(20.0%),P<0.001]等因素有显着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量大[比值比(odds ratio,OR)1.0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8,2.359)]、发病至手术时间长[OR 1.289,95%C(I1.027,6.325)]、术中有活动性出血[OR 2.154,95%C(I1.067,3.245)]为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术后血压控制为保护因素[OR 0.147,95%C(I0.004,0.358)]。结论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血肿量大、发病至手术时间长、术中有活动性出血、术后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更高。

胡继实[10](2009)在《自发性脑出血急诊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急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SICH急诊手术患者86例进行了分析。将手术分为高血压脑出血组及非高血压脑出血组。按手术时机又分为超早期组(发病后6h内),早期组(6~24h内),延期组(24-48h)。高血压脑出血组60例,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30例,骨瓣开颅显微血肿清除12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18例。非高血压脑出血组26例,动静脉畸形(AVM)16例,动脉瘤10例,均予以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按国际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进行预后分类评分。高血压脑出血60例,恢复良好12例(20.0%),中度残废17例(28.3%),重度残废13例(21.7%),植物生存7例(11.7%),死亡11例(18.3%)。非高血压脑出血组26例,恢复良好11例(42.3%),中度残废6例(23.0%),重度残废4例(15.4%),植物生存2例(7.7%),死亡3例(11.5%)。结论:1.自发性脑出血超早期、早期急诊手术较延期手术疗效好,是较好的手术时机。2.急诊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影像学的特点,综合评价病人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能够挽救大多数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二、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
        1.2.2 微创组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
    1. 课题设计
        1.1 病例数
        1.2 入组方法
        1.3 多中心临床研究
        1.4 治疗方案
        1.5 诊断标准
        1.5.1 中医诊断标准
        1.5.2 西医诊断标准
        1.5.3 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1.6 纳入标准
        1.7 排除标准
        1.8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
        1.8.1 剔除病例标准
        1.8.2 脱落病例标准
        1.9 安全性
        1.10 疗效指标及评定方法
        1.10.1 疗效指标
        1.10.2 疗效评定方法
        1.10.3 安全性评价
        1.11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1.11.1 安全数据集(Safety Set,SS)
        1.11.2 全分析人群(Full Aanalysis Set,FAS)
        1.11.3 符合方案人群(Per protocol Set,PPS)
        1.12 统计分析指标
        1.12.1 课题完成情况
        1.12.2 基线分析
        1.12.3 治疗量
        1.12.4 有效性分析
        1.13 统计分析方法
        1.13.1 统计描述
        1.13.1.1 病例分布
        1.13.1.2 定量指标描述
        1.13.1.3 定性指标
        1.13.1.4 不良事件
        1.13.1.5 实验室检查
        1.13.2 统计方法及统计推断
        1.13.2.1 P值
        1.13.2.2 计量资料
        1.13.2.3 计数资料
        1.13.2.4 等级资料
        1.13.2.5 PPS和FAS分析
        1.13.2.6 其它相关因素
        1.13.2.7 安全性分析
        1.13.3 统计软件
        1.14 技术路线
        1.15 结果
        1.15.1 缩写及英文统计量说明
        1.15.2 病例分布
        1.15.3 人口学信息及基线
        1.15.4 疗效评价
        1.16 安全性分析
        1.17 小结
    2. 讨论
        2.1 关于验证结果的讨论
        2.1.1 对纳入患者年龄的分析
        2.1.2 对纳入患者性别构成的分析
        2.1.3 其他基线资料的分析
        2.1.4 病死率分析
        2.1.5 对血肿吸收率的分析
        2.1.6 对NIHSS量表评分的分析
        2.1.7 中医症征积分比较
        2.1.8 主要症状积分、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的分析
        2.1.8.1 主要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分析
        2.1.8.2 主要症状体征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2.2 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病机的讨论
        2.3 对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产生机理的探讨
        2.4 对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出血性中风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表一:参与验证单位名单及纳入病例情况表:
附件
附录: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病证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选择
        2.1.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
    2.5 安全性
    2.6 研究方法
    2.7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定方法
        2.7.3 安全性评价
    2.8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2.8.1 全分析人群
        2.8.2 符合方案人群
        2.8.3 安全数据集
    2.9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2.10 操作流程图
    2.11 结果
        2.11.1 病例分布
        2.11.2 基线比较
        2.11.3 疗效评价
        2.11.3.1 病死率
        2.11.3.2 血肿吸收率
        2.11.3.3 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变
        2.11.3.4 病残程度改变
        2.11.3.5 生活能力改变
        2.11.3.6 中医症状体征积分
        2.11.4 安全性分析
        2.11.4.1 具体不良事件表
        2.11.4.2 不良事件分析
        2.11.4.3 安全性小结
        2.11.5 研究小结
    2.12 研究结果分析
        2.12.1 对纳入患者性别构成的分析
        2.12.2 对纳入患者年龄的分析
        2.12.3 对纳入患者既往病史的分析
        2.12.4 对纳入患者出血部位的分析
        2.12.5 对纳入患者的病死率分析
        2.12.6 对纳入患者的血肿吸收率分析
        2.12.7 对神经功能缺损、病残程度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分析
        2.12.8 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分析
    2.13 讨论
        2.13.1 急性脑出血的中医病机理论探讨
        2.13.2 病证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证治探讨
        2.13.3 病证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产生疗效的机理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出血性中风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件
附录: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对1718例脑出血影像学表现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及参数
2 结果
3 讨论
    3.1 脑出血是经过什么方式进入脑室系统的
    3.2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环状结构——生物学“自限”行为
    3.3 高血压脑出血伴有脑表面出血的机制与意义
    3.4 脑出血后血肿可以直接引流入脑裂、脑池及脑室
    3.5 血肿远离脑室, 但也伴有脑室出血, 其机制与意义很重要
    3.6 邻近四叠体池的脑出血也可以逆流进入脑池、脑裂和脑室系统

(6)应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术后观察指标
        1.2.3 随访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1个月结局比较
3 讨论

(7)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N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实验一部分 大承气汤、大黄素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见 Table 3)
        1.1.3 实验动物
        1.1.4 药物制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实验时间设计(见 figure 1)
        1.2.3 造模及处理
        1.2.4 组织化学
        1.2.5 活体动物MRI检测
        1.2.6 行为学实验
    2 数据获取及统计分析
        2.1 数据获取
        2.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ICH后脑组织结构改变
        3.2.1 MRI结构像
        3.2.2 TTC染色
        3.3 ICH后大鼠体重的改变
        3.4 行为学实验
        3.4.1 平衡木实验
        3.4.2 悬体摇摆实验
        3.5 大承气汤、大黄素对出血中心区域乳酸浓度的影响
        3.6 大承气汤、大黄素对出血灶体积的影响
        3.7 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的铁沉积病理改变
    4 讨论
        4.1 中医对ICH的认识
        4.2 中医对中风腑实证及其治疗的认识
        4.3 ICH模型的复制
        4.4 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ICH的治疗作用
        4.4.1 改善IC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4.4.2 促进ICH病理改变恢复,缩短病程
        4.4.3 促进ICH后体重增加
        4.4.4 大承气汤、大黄素对出血灶体积的影响
        4.4.5 大黄素干预能使ICH中心区域乳酸浓度降低
    5 实验一部分结论
实验二部分IC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形态及功能改变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见 Table 6)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同实验一,但仅有 Con 和 Mod 的分组)
        1.2.2 实验时间设计(同实验一,但无 MRI 及行为学实验)
        1.2.3 造模及处理(同实验一)
        1.2.4 组织化学(指普鲁士蓝染色,同实验一)
        1.2.5 免疫组化
        1.2.6 免疫荧光
    2 数据获取及统计分析(同实验一)
    3 结果
        3.1 ICH后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3.2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形成条带及激活规律
        3.3 MAF分析方法及结果
        3.4 ICH后小胶质细胞形态改变
        3.5 普鲁士蓝着色的细胞即为小胶质细胞
        3.6 小胶质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
        3.7 小胶质细胞吞噬铁后铁沉积的规律
        3.8 铁在小胶质细胞内的分布
        3.9 铁过载的小胶质细胞的铁卸载
        3.10小胶质细胞条带的可能功能
        3.11 ICH中小胶质细胞的分泌功能
        3.11.1 ICH中M1型小胶质细胞促炎性因子的释放
        3.11.2 ICH 3 d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是M1型
        3.11.3 ICH中M2型小胶质细胞抗炎性因子的分泌
    4 讨论
        4.1 IC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判断
        4.2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形态与功能具可塑性,且相适应
        4.3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
        4.4 普鲁士蓝染色仅可显示组织内三价铁
        4.5 ICH后小胶质细胞胞内铁的沉积,过载后的清除
        4.6 M1、M2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
    5 实验二部分结论
实验三部分 大承气汤、大黄素对N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见 Table 10)
        1.1.3 实验动物
        1.1.4 药物制备(同实验一)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造模及处理
    2 数据获取及统计分析
        2.1 数据获取
        2.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ICH后 14 d时促炎性及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3.2 ICH后 14 d时Nrf2、Src等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
        3.3 ICH后 14 d时MAPKs激酶家族表达水平的改变
    4.讨论
    5.实验三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ICH脑损伤及大承气汤机制总结(示意图)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综述一 中医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分析及思考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近三十年来大承气汤(通腑法)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
    参考文献
支持材料
附录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经额部锥孔引流方法
    1.4 出血量计算及再出血判断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3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点睛】

(10)自发性脑出血急诊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正文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四、附录
五、致谢

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J]. 袁雪松,卞晓星,包卿,魏文锋,金鹏,刘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8(30)
  • [2]益气活血、泄热熄风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验证研究[D]. 李艳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3]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病证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 张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4]对1718例脑出血影像学表现的讨论[J]. 刘怀军,张岩,杨冀萍,李英,杨桦. 磁共振成像, 2012(02)
  • [5]急性脑卒中的治疗[J]. 伏军贤,徐博,杨锋. 中国急救医学, 2003(02)
  • [6]应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J]. 邹旖廉,胡以坚,梁新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1(01)
  • [7]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N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D]. 杨树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 李厚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81(02)
  • [9]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 王景广,李海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6(07)
  • [10]自发性脑出血急诊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的探讨[D]. 胡继实. 大连医科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