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吕艳萍,赵振华[1](1999)在《通电导体内稳恒电场的建立和电荷的分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通电导体内稳恒电场的建立过程,分析了通电导体内电荷的堆积和分布情况。
叶志坚[2](2015)在《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有色金属、铁氧体、碳纤维增强树脂基等材料的探伤需求广泛。这些材料通入交流电后,理论上缺陷会产生扰动的电场和磁场,与非接触线圈感应式形成涡电流相比,通电式激励方法电流强度更高,可以达到饱和电流,从而在探伤的信号激发和测量上具有新的特点。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饱和电流下缺陷产生的磁场扰动分析和测量方法,本论文着重研究缺陷能否产生扰动电场和饱和电流下扰动磁场的特点,探索一种新的电磁无损检测方法。首先研究了扰动电场产生的可能性,对通入交流电后的金属中方形凹坑产生的扰动电场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方形凹坑引起的扰动电场由两部分组成:变化磁场产生的非保守电场(有旋场)和自由电荷产生的保守电场(无旋场)。仿真结果表明:对高电导率的有色金属,与变化磁场引起的非保守电场相比,当激励电流频率大于60KHz时,自由电荷产生的保守电场非常微弱并可以忽略。采用自制的共面电容电场检测探头进行扰动电场测量试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较吻合。由于交变扰动电场微弱,目前没有合适的传感器对其实施测量,故提出研究基于共面电容探头的交变扰动电场测量方法,研制出采用共面电容电场敏感探头的测量系统,开展系列实验,观测和分析通交流电后扰动电场的特性,具体分析了槽宽、通孔直径、平底孔深度、电流频率及绝缘层厚度对电场拾取信号的影响。为开展通电式交流电场扰动检测新方法的工程应用,对超低电导率镍型铁氧体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两类材料的缺陷产生的交流磁场扰动和交流电场扰动进行仿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材料的磁场扰动检测方法失效,而电场扰动检测方法具有良好效果。超低电导率材料的探伤困难,缺少探伤手段,因此,通电式交流电场扰动检测新方法有望解决这类材料的探伤难题。最后,对高电导率的铝板、铜板及不锈钢管三种试件的探伤实验发现,通电式交流测量磁场扰动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涡流检测方法比较,通入交流大电流的磁场扰动检测方法具有更优的应用价值。
范东[3](1978)在《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文中认为 物理课程中,直流电紧接在静电学的后面.讲述稳恒电流时,往往会联系到导体内电荷流动的规律.通有稳恒电流的导体内,电荷的移动是由于导体内存在着电场.但是,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并不是真正自由的,它们在行进途中与构成导体的骨架相碰撞.碰撞以后,失去它由电场加速而获得的定向速度,再在电场的作用下,沿着电场的方向继续前进.宏观地说来,自由电荷始终沿着电场的方向——即沿着电力线作定向的运动.换一句话说,电流的方向和电场的方向是一致的,电流线和电力线是一致的. 但是,用一根导线和电源的两极相连,不论
段易[4](1995)在《通电导体内的电荷分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电场强度的水平分量E11和垂直分量EL对电荷的作用,细致分析和阐述了通电导体从暂态过渡到稳恒态时.导体内的电荷分布及稳恒电场的形式过程.
李德政[5](2018)在《探究洛伦兹力与安培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认为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体现,洛伦兹力的公式即是通过安培力推导所得,由于洛伦兹力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故洛伦兹力不做功,如果按照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体现这一论点出发来看,安培力在电动机的转动过程中应该不做功,但实际上安培力在这个过程中是做功的,这就与之前的结论相矛盾,那么洛伦兹力与安培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即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一、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
王苏玉[6](2001)在《通电导体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文中指出通电导体有表面电荷的堆积,在电阻率不均匀的导体内,还会有空间电荷的分布,正是由于这些电荷的存在,才能在导体内形成服从欧姆定律的稳定电流。
夏有浩[7](1999)在《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文中研究说明 通有稳恒电流的导体内,电荷的移动是由于导体内存在电场。但是导体内自由电荷并不真正自由,它在前进途中与构成导体的原子发生碰撞,碰撞以后,失去了它由电场加速而获得的定向速度,再由电场的作用下,沿电场方向继续前进。自由电荷始终沿着电场的方向——即沿着电力线作定向运动,换一句话说,电流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是一致的,那电流线和电力线是一致的。
郭勇[8](2020)在《电磁脉冲处理技术在CoCrFeNi(Cu/Al)高熵合金中的应用及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高熵合金是近几十年材料合金化领域的三大突破之一,具有一些传统合金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极端条件下的使用,更有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金属材料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而合金的凝固过程及最终凝固组织,对合金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电磁脉冲处理方法被应用于冶金熔体、合金凝固及热处理过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改善合金组织结构和材料性能的新工艺。因此,鉴于合金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的至关重要性,以及电磁脉冲处理对合金凝固组织的调控作用,本文以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将电磁脉冲处理介入CoCrFeNiCu与CoCrFeNiAl高熵合金的凝固过程,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电磁脉冲处理对高熵合金不同凝固方向上的晶体结构、凝固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产生的影响,讨论了脉冲电流与脉冲磁场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机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凝固过程进行电脉冲处理,会显著改变合金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结构,使其由单一的树枝晶形态转变成为树枝晶和类等轴晶混合形态;明显提高了CoCrFeNiCu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18%、23%;同时,合金的耐蚀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自腐蚀电流降低了74%;电脉冲处理可以降低合金铸锭不同凝固方向上的性能差异,并随脉冲频率增加,改善效果越明显。对CoCrFeNiAl高熵合金凝固过程进行电脉冲处理,会显著改善合金的凝固组织,使晶粒细化、组织均匀;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显微硬度、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9%和12%;电脉冲也同样改善了合金的耐腐蚀性,当脉冲频率为8Hz时,合金的自腐蚀电流下降最多,可达58%;这些性能的提升的同时,合金不同凝固方向上的性能差异随着脉冲频率增加而逐渐减小,在8Hz时趋于相同。在形核阶段以及全部凝固阶段对CoCrFeNiCu进行磁脉冲处理会细化组织、扰乱树枝晶生长方向、粗化枝晶臂;形核阶段进行磁脉冲处理会显著增加了ED试样的(200)与(111)峰强度比,同时扩大了这两参数的方向性差异;全凝固阶段进行磁脉冲处理降低了ED方向的晶面间距和峰强度比,缩小了合金各向异性。
李广迎[9](2020)在《基于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的开发及其在展教活动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科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多受到重视。科技馆是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科普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成分,在科学知识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科技馆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并且科技馆内展品越来越丰富多彩,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以观察参观为主的,也有以动手体验为主的。科技馆内展品除了供参观者参观体验之外通常还应用在展教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通过展教活动,一方面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通过亲身体验、制作展品的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现阶段关于电磁力的科普展品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磁场对于通电导线或导体产生电磁力的角度上,而很少有电磁力展品集中在磁场对于通电流体产生电磁力的角度上。另外,大部分科技馆存在着“重展轻教”的现象,即使举行展教活动,大部分也都是集中在天文、机器人等传统主题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并且也缺乏展教活动过程中参与者的动手探究过程。因此本论文一方面设计流动的液体、磁力船、磁力喷泉三个展品来创新科技馆里关于电磁力的展品,另一方面,设计探究式的展教活动课程,将以上展品应用在展教活动过程中。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本次展教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并且本次展教活动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展品设计及展教活动研究现状,以及对论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介绍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大多数展品在设计时所参考的科学性、集成创新性、互动性、安全性的原则,以及从微观和宏观上介绍展品背后的原理。第三部分:阐述了在展品设计之初到设计完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主要有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设计的原则、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之后对展品的初步设想、在初步设计展品之后选取材料时的注意事项,初步设计的展品不符合预设的标准,因此还需要对展品进行改进,最终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第四部分:阐述展教活动开展的理论基础和意义。论述在设计展教活动内容、目标、教学模式时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将展教活动与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相对比,突出展教活动富有探究性的特点。第五部分:介绍展教活动实施过程。选择济南某高中高二年级学生作为活动对象,将第三部分设计的展品引用在展教活动当中,并且通过问卷形式分析学生在本次展教活动过程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
王庆权[10](2012)在《基于熵的离子导体电导率研究》文中提出电导率是表示导体导电能力强弱的度量,离子导体的电导率可以通过平均漂移速度求得。文中通过对离子导体的分析,运用最大熵原理,给出一种基于熵的新推导方法。文章以离子导体内间隙离子的迁移为出发点,探讨系统微观状态数与系统熵的变化。首先分析外电场作用下离子导体的系统熵与电流的关系;其次运用最大熵原理求出最可几电流,进而导出电导率公式,最后将基于熵的方法与漂移速度法加以区别和对比。相对于漂移速度的方法,基于熵的方法复杂,但是它揭示的系统熵和环境熵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一般性的,可以用于研究其他输运现象。
二、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2)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概述 |
1.2 电磁无损检测新技术进展 |
1.3 通电导体内电场分布及电场传感器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结构安排 |
第2章 通电金属中缺陷产生的交变电场和磁场扰动 |
2.1 引言 |
2.2 缺陷电场扰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及实验 |
2.3 缺陷磁场扰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及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扰动电场的共面电容传感与测量方法 |
3.1 引言 |
3.2 电场测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
3.3 缺陷产生的交变扰动电场拾取方法 |
3.4 缺陷扰动电场的共面电容传感测量 |
3.5 与电容成像技术及ACFM方法的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通电式交流电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及应用特点 |
4.1 引言 |
4.2 镍锌铁氧体交流扰动电场和扰动磁场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
4.3 CFPR材料交流扰动电场和扰动磁场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通强电流的交流磁场扰动检测方法及应用特点 |
5.1 引言 |
5.2 非铁磁性金属的交流磁场和电场扰动检测对比 |
5.3 与涡流检测方法的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情况 |
(5)探究洛伦兹力与安培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讲解 |
1. 关于安培力. |
2. 关于洛仑兹力. |
3. 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反思. |
二、从霍尔电场角度解释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
1. 如果通电导体静止. |
2. 当通电导体处于运动状态. |
3. 当通电导体静止时, 安培力等于自由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之合力;当导体运动时, 导体内晶格骨架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导体内晶格骨架所受的各作用力之合力即安培力, 安培力等于洛伦兹力的一个分量 (而不是全部) 的宏观表现. |
(8)电磁脉冲处理技术在CoCrFeNi(Cu/Al)高熵合金中的应用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熵合金 |
1.2.1 高熵合金的起源、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2 高熵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特点 |
1.2.3 高熵合金的合成、制备及检测方法 |
1.2.4 高熵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电磁脉冲处理技术 |
1.3.1 电磁脉冲处理技术的简介 |
1.3.2 电磁脉冲处理技术分类及施加方式 |
1.3.3 电磁脉冲处理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1.3.4 电磁脉冲处理技术的相关理论 |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实验及表征 |
2.1 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材料 |
2.1.1 脉冲及熔炼设备 |
2.1.2 电脉冲处理所用砂箱及砂型 |
2.1.3 磁脉冲处理所用砂箱及装置 |
2.2 实验方法及铸锭的制备 |
2.2.1 电脉冲处理实验方法及合金铸锭制备 |
2.2.2 磁脉冲处理实验方法及合金铸锭制备 |
2.3 试样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
3 电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1 电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
3.2 电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3.3 电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电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3.5 电脉冲处理在CoCrFeNiCu高熵合金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电脉冲对CoCrFeNiAl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4.1 电脉冲对CoCrFeNiAl高熵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
4.2 电脉冲对CoCrFeNiAl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3 电脉冲对CoCrFeNiAl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电脉冲对CoCrFeNiAl高熵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4.5 电脉冲处理在CoCrFeNiAl高熵合金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磁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5.1 CoCrFeNiCu高熵合金的不同凝固阶段 |
5.2 磁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
5.3 磁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组织的影响 |
5.4 磁脉冲对CoCrFeNiCu高熵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 |
5.5 磁脉冲处理在CoCrFeNiCu高熵合金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电脉冲处理对CoCrFeNi(Cu/Al)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6.2 磁脉冲处理对CoCrFeNiCu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基于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的开发及其在展教活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展品设计及展教活动研究现状 |
1.3.1 展品设计理念的相关研究 |
1.3.2 电磁力展品的相关研究 |
1.3.3 展教活动的相关研究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科技馆展品 |
1.4.2 电磁力 |
1.4.3 科技馆展教活动 |
第二章 展品的设计原则和工作原理 |
2.1 展品设计原则 |
2.1.1 展品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
2.1.2 展品设计的集成创新性原则 |
2.1.3 展品设计的互动性原则 |
2.1.4 展品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
2.2 展品工作原理 |
2.2.1 电磁学原理 |
2.2.2 流动的液体展品原理 |
2.2.3 磁力喷泉展品原理 |
2.2.4 磁力船展品原理 |
第三章 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的设计与制作 |
3.1 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设计内容选择原则 |
3.1.1 创新性原则 |
3.1.2 科学性原则 |
3.1.3 互动性原则 |
3.1.4 直观性原则 |
3.2 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材料选取 |
3.2.1 电极选取 |
3.2.2 电解质溶液选取 |
3.2.3 供电装置选取 |
3.3 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初步设想 |
3.3.1 流动的液体展品的初步设计和制作 |
3.3.2 磁力喷泉展品的初步设计和制作 |
3.3.3 磁力船展品的初步设计和制作 |
3.4 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的改进 |
3.4.1 流动的液体展品改进设计 |
3.4.2 磁力喷泉展品改进设计 |
3.4.3 磁力船展品改进设计 |
3.5 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结构图及使用方法 |
3.5.1 流动的液体展品结构图及使用方法 |
3.5.2 磁力喷泉展品结构图及使用方法 |
3.5.3 磁力船展品结构图及使用方法 |
第四章 电磁力展品的展教活动理论依据与设计原则 |
4.1 展教活动的理论基础 |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1.2 发现学习理论 |
4.1.3 “做中学”学习理论 |
4.2 开展展教活动的意义 |
4.3 展教活动和学校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对比 |
4.3.1 展教活动特点分析 |
4.3.2 高中物理实验课堂特点分析 |
4.3.3 展教活动和学校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对比 |
4.4 构建基于物理课程学习的展教活动 |
4.4.1 展教活动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
4.4.2 展教活动与学校课程相结合的意义 |
4.5 展教活动内容设计原则 |
4.6 展教活动目标设定依据 |
4.7 展教活动教学模式分析 |
4.8 展教活动教学评价 |
第五章 展教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
5.1 展教活动案例设计 |
5.1.1 展教活动设计背景 |
5.1.2 展教活动内容选择 |
5.1.3 展教活动教案设计 |
5.2 展教活动实施与评价 |
5.2.1 展教活动的实施 |
5.2.2 展教活动实施调查与总结 |
5.3 展教活动反思和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熵的离子导体电导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现状 |
1.3 内容安排 |
2 熵理论 |
2.1 熵的概念 |
2.1.1 热学熵 |
2.1.2 玻尔兹曼熵 |
2.1.3 信息熵 |
2.2 熵变计算 |
2.3 熵增加原理 |
2.4 最大熵原理 |
3 离子导体 |
3.1 晶体的点缺陷 |
3.2 晶体的导电性 |
4 离子导体电导率 |
4.1 离子导体的熵 |
4.1.1 一个间隙离子 |
4.1.2 两个间隙离子 |
4.1.3 三个间隙离子 |
4.2 多个间隙离子导体的熵 |
4.3 电导率公式 |
4.4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C ~k_N近似公式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电导体内稳恒电场的建立和电荷的分布[J]. 吕艳萍,赵振华. 洛阳师专学报, 1999(02)
- [2]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D]. 叶志坚.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3]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J]. 范东. 物理教学, 1978(02)
- [4]通电导体内的电荷分布[J]. 段易. 曲靖师专学报, 1995(06)
- [5]探究洛伦兹力与安培力[J]. 李德政.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11)
- [6]通电导体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J]. 王苏玉.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3)
- [7]通电导体内的电场和电荷的分布[J]. 夏有浩.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02)
- [8]电磁脉冲处理技术在CoCrFeNi(Cu/Al)高熵合金中的应用及工艺研究[D]. 郭勇.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9]基于电磁力系列互动展品的开发及其在展教活动中的应用[D]. 李广迎.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基于熵的离子导体电导率研究[D]. 王庆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