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舒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伴心肌缺血的影响

心可舒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伴心肌缺血的影响

一、心可舒、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型左室肥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郑亚威,李婕,姚文强,潘明垚,方媛[1](2022)在《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9月,搜集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LVH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采用RevMan 5.3、Stata 15.1、ADDIS 1.16.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纳入31项RCTs, 3 001例患者,涉及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4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改善心脏损害方面,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着低于单纯常规西药组,而各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组组间的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的比值(E/A)均无显着差异,心脑舒通胶囊/片联合常规西药降低LVMI、提高LVEF的效果最好,心可舒胶囊/片联合常规西药提高E/A的效果最好;辅助控制血压方面,除通心络胶囊外其他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着低于单纯常规西药组,心可舒胶囊/片联合常规西药降低SBP、DBP的效果最好,心脑舒通胶囊/片次之;安全性方面,所有研究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该研究所纳入的4种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对高血压病LVH的疗效均显示出优势,心脑舒通胶囊/片联合常规西药为最优疗法的可能性最大。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该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RCT予以验证。

靳若旭[2](2020)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的降压疗效,为临床降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药物组和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两组均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20mg,一天一次),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12周后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两组受试者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4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药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药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治疗4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基础药物组,说明针刺降低血压、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近期疗效。(2)治疗12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基础药物组,说明针刺降低血压、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远期疗效。(3)针刺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不明显。

于泓[3](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对降压中成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对降压中成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降压中成药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对平肝潜阳的降压中成药进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以SPSS Clementine12.0中的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中成药配伍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Meta分析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并以“高血压”和“中成药药名”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对检索到的降压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将能够定量合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以森林图、漏斗图对结局指标及发表偏倚进行呈现。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降压中成药共计73个,共涉及组成中药23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624次,其中使用频数≥次的中药有21味,共出现222次,占总频数的35.58%。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15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11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4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芩,关联规则有13条,而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的不同组合。2.Meta分析结果如下:2.1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松龄血脉康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9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3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天麻钩藤颗粒: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项,其中2项研究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的降压有效率与单纯降压西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牛黄降压片(丸、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RCTs。单独使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的4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黄降压片(丸、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RCT研究共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宫降压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24hSBP、24h DBP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在降低24hSBP、24h 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清肝降压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强力定眩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心可舒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清脑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有4项研究报道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脑降压片(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安脑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脉君安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其中1项研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分层研究;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君安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1)珍菊降压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珍菊降压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0项,5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项研究均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2)心脉通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3)山绿茶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4)复方罗布麻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5)心血宁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6)天舒胶囊(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天舒胶囊(片)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天舒胶囊(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N=160例),均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5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联合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0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3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降压中成药的组方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则依次为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补肾平肝、通脉活络,其中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用药以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2.依据现有文献发现降压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降压疗效,而其中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但因研究的整体评分偏低、异质性较高,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田采红,来春林,赵建强[4](2014)在《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用药一月后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一月后,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显效率53.33%,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率43.33%,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可舒片对高血压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变。

李建平[5](2001)在《心可舒、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型左室肥厚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寻治疗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左室肥厚更有效的用药组合。方法 随机分为心可舒使用卡托普利治疗组与卡托普利使用消心痛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等评价两组对患者血压、左室肥厚、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显着降低血压。在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方面,治疗组多数单项指标更具统计学意义。在 ST-T改善上,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 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左室肥厚的治疗心可舒使用卡托普利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选用。

李柳骥[6](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向青[7](2003)在《桑仙颗粒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导师临床经验,提出肾中精气不足,血脉瘀阻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机制,确立补肾活血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并据此拟定桑仙颗粒。旨在通过临床和实验两方面的研究,全面评价桑仙颗粒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药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探讨其肾保护作用及机理,以期为中医药在此领域作出有益的探索。方法:临床研究选择80例肾虚血瘀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0例予桑仙颗粒治疗,40例予卡托普利作阳性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系统临床观察及生活质量评价;动物实验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观察桑仙颗粒的降压及肾保护作用。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桑仙颗粒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总有效率为90.0%,改善症状总有效率为95%。同时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排泄,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保护肾脏。在生活质量的评价中,试验组治疗前后在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性功能失调、睡眠状况、活力、焦虑、工作状态、认知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显示,桑仙颗粒即时、14天连续给药后,SHR血压都有明显下降。桑仙颗粒能明显增加正常大鼠及水负荷大鼠的排尿量,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大鼠肾组织的血流量;降低SHR肾组织中AngⅡ水平;抑制AT1,受体的表达;下调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病理观察显示桑仙颗粒能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细胞增生,延缓肾小球硬化。结论:补肾活血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桑仙颗粒不仅有确切的降压疗效,而且能保护肾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全面评价中药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武聪[8](2012)在《人参皂苷降解物对高血压高血脂大鼠心肝肾的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选用传统的人参化合物人参皂苷、人参与麦冬合剂及从人参总皂苷酸降解物提纯的新单体化合物新人参二醇作为实验用药,旨在探讨三种药物是否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实验选用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采取两肾两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通过给予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进行血压检测和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HE染色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的一般形态改变,观察VG染色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脏、肝脏和肾脏的超微结构改变。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两肾两夹法高血压大鼠造模成功;人参皂苷、人参麦冬和新人参二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高血脂大鼠造模成功;人参皂苷、人参麦冬和新人参二醇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不同程度地降低,提示各组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血脂作用。光镜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肝脏的肝细胞和肾脏的肾小球结构较模型组的损伤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VG染色显示肝脏肝小叶内的胶原纤维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以人参皂苷组和人参麦冬组效果略为明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心脏心肌细胞胞质内肌丝溶解、断裂或消失,线粒体肿胀、嵴断裂、闰盘排列紊乱等超微结构的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脏肝细胞致密;胞质内大量脂滴;窦周隙胶原原纤维较多的超微结构改变有所改善。肾小球内细胞的损伤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以人参皂苷组和人参麦冬组较为显着。本实验的结果表明人参皂苷、人参麦冬和新人参二醇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人参皂苷、人参麦冬和新人参二醇可适当改善模型组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形态学损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以人参皂苷和人参麦冬略为明显。该实验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发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有效药物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郑东诞,兰爱平,莫利求,杨战利,杨春涛,王秀玉,郭润民,陈培熹,冯鉴强[9](2011)在《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引起的内质网应激。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在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把N-乙酰半胱氨酸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结果在100~2 000μmol/L浓度范围内,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存活率。在12~48 h时间范围内,800μmol/L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存活率。在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2 000μmol/L的N-乙酰半胱氨酸不仅能抑制氯化钴对活性氧生成的促进作用,也能明显的抑制氯化钴诱导的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可使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增多,其中80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时,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最多,80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不同时间,9 h时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最多。在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2 000μmol/L的N-乙酰半胱氨酸能明显的抑制氯化钴诱导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显着地对抗化学性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抗化学性低氧引起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杨新宇[10](2009)在《中医心隐症基础理论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心隐症”的提出,起源于临床实际,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部分患者,在一定致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已经出现病理改变,但无明显相应症状体征,只有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包括各种仪器检查及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物理和化学的检查)才能发现异常。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从基础理论和流行病学两方面展开研究。本文选取《内经》以来的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心”的生理病理的主要论述,从基础理论角度,对“心”的概念,范畴加以阐释,提出在传统文献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脏腑之心,二是神明之心,三是与心相关的心系概念。依据历代医家论述和病案记载,可以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心隐症”的病因病机,经归纳分析得出,生理和病理上“心”的概念是以阳气为主,阴血为辅的,其主血脉与主神志的功能可以用来认识心隐症。导致本病症发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阳气不足,心阳虚衰,病情日重则可导致气血阴阳失调,及寒、痰、瘀、浊的阻滞。因此,中医关于阳气及气化作用的理论,在本研究中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本研究依据“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理论,选择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X光检查、B型超声、血管超声、Holter为代表的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膳食搭配、体力活动情况等进行调查,广泛的选取社区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总共入选观察对象753例,结果发现,心隐症(312)例,非心隐症(441)例。通过相关分析,在专业知识可解释的情况下,结合SAS软件输出结果,选入9个可分析病因因素: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不良饮食习惯、居处情况、四季分明、饮茶习惯、BMI、心血管病家族史,并试从医学角度加以分析。结论:通过上述理论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科学内涵,人之“血脉”由“心”所主、与“阳气”相关,以“阴血”为辅。阳气虚衰,血脉运行失常是导致心隐症发病的前提,也是临床防治本病的切入点。从“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理论出发治疗心血管病可取得满意疗效。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中医从宏观立论、整体论治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弥补中医微观辨证之不足,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二、心可舒、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型左室肥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可舒、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型左室肥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
    2.3 网状Meta分析
        2.3.1 证据网络
        2.3.2 小样本效应评估
        2.3.3 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2.3.4 左室射血分数(LVEF)
        2.3.5 二尖瓣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的比值(E/A)
        2.3.6 收缩压/舒张压(SBP/DBP)
        2.3.7 亚组分析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2)“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脱落及剔除标准
        1.2.5 中止标准
        1.2.6 不良事件及其处理措施
    2.研究所需材料
        2.1 试验材料
        2.2 其他耗材
    3.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随机分组方法
        3.3 对照方法
        3.4 盲法
        3.5 技术路线图
        3.6 治疗方案
        3.6.1 分组及治疗
        3.6.2 观察周期
        3.7 观察指标
        3.7.1 一般性指标
        3.7.2 实验室指标
        3.7.3 疗效指标
        3.7.4 安全性指标
        3.8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3.8.1 疗效评价标准
        3.8.2 安全性评价标准
        3.9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3.10 受试者权益保护
        3.10.1 伦理审查
        3.10.2 知情同意
        3.11 质量控制
    4.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1.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4.1.2 病例脱落、中止情况
        4.2 基线结果
        4.3 治疗结果
        4.3.1 组内比较
        4.3.2 组间比较
        4.4 安全性分析
    5.讨论
        5.1 祖国医学对EH的认识
        5.1.1 病名的探究
        5.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5.1.3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5.2 现代医学对EH的认识
        5.2.1 分类及危险分层
        5.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5.2.3 治疗
        5.3 针刺调节血压的机制研究
        5.3.1 针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5.3.2 针刺对内分泌方面的作用
        5.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二: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6)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研究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考辨
        1.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1.1.1 病名萌芽期
        1.1.2 病名内涵充实期
        1.1.3 病名内涵争议期
        1.1.4 病名初步统一期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概念考辨
        1.2.1 心痛与胸痛、膈痛
        1.2.1.1 心痛
        1.2.1.2 胸痛与膈痛
        1.2.2 胸痹与心痹、胸痹心痛
        1.2.2.1 胸痹与心痹
        1.2.2.2 胸痹心痛
        1.2.3 厥心痛与真心痛
        1.2.3.1 厥心痛
        1.2.3.2 真心痛
        1.2.4 卒心痛与久心痛
        1.2.4.1 卒心痛
        1.2.4.2 久心痛
        1.2.5 九种心痛
        1.2.6 心胃痛(心脾痛)与心疝、心中寒
        1.2.6.1 心胃痛(心脾痛)
        1.2.6.2 心疝与心中寒
        1.2.7 病名之辨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 病因认识
        2.1.1 风寒为首,外邪侵袭
        2.1.2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
        2.1.3 饮食不节,痰饮由生
        2.1.4 劳逸失度,气血不调
        2.1.5 脏腑虚弱,他脏及心
        2.2 病机分析
        2.2.1 心痛发作机理
        2.2.1.1 不通则痛
        2.2.1.2 牵引作痛
        2.2.1.3 不荣则痛
        2.2.2 疾病产生机理
    3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与证候分类
        3.1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分类
        3.2 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3.2.1 《金匮要略》之辨证
        3.2.1.1 胸痹之辨证
        3.2.1.2 心痛之辨证
        3.2.2 病因辨证
        3.2.3 八纲辨证
        3.2.3.1 寒热辨证
        3.2.3.2 虚实辨证
        3.2.4 气血辨证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
        4.1 治则概述
        4.1.1 辨证治则
        4.1.1.1 阴阳辨证治则
        4.1.1.2 表里辨证治则
        4.1.1.3 虚实辨证治则
        4.1.1.4 寒热辨证治则
        4.1.1.5 气血辨证治则
        4.1.1.6 脏腑辨证治则
        4.1.2 胸痹心痛辨病治则
        4.2 治法概述
        4.2.1 药物疗法
        4.2.1.1 祛邪诸法
        4.2.1.2 扶正诸法
        4.2.1.3 扶正祛邪诸法
        4.2.1.4 心病专药
        4.2.2 针灸、按摩与导引
        4.2.2.1 针灸
        4.2.2.2 按摩
        4.2.2.3 导引
        4.2.3 其他疗法
        4.2.3.1 外治法
        4.2.3.2 食疗药膳
        4.2.3.3 心理疗法
    5 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调摄
        5.1 心绞痛的预防
        5.1.1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5.1.2 起居有常,寒温适宜
        5.1.3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5.1.4 不妄作劳,动而中节
        5.2 心绞痛的调摄
        5.2.1 精神
        5.2.2 饮食
        5.2.3 运动
        5.2.4 禁忌
    6 冠心病心绞痛的专题研究
        6.1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处方用药研究
        6.1.1 研究意义与入选标准
        6.1.2 古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小方概况
        6.1.2.1 汉唐时期
        6.1.2.2 宋元时期
        6.1.2.3 明清时期
        6.1.3 讨论
        6.1.3.1 汉唐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2 宋元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3 明清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2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医案研究
        6.2.1 研究意义及入选标准
        6.2.1.1 研究意义
        6.2.1.2 入选标准
        6.2.2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医案分析
        6.2.2.1 元明时期医案
        6.2.2.2 清~民国时期医案
        6.2.3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证治规律探讨
        6.2.3.1 元明时期与清~民国时期用药规律比较
        6.2.3.2 证治规律
    7 冠心病心绞痛相关问题探讨
        7.1 肝心痛意义探讨
        7.1.1 概念源起与发展
        7.1.2 现代应用
        7.1.2.1 理论阐述及辨证分型
        7.1.2.2 临床研究
        7.1.3 意义探讨
        7.2 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
        7.2.1 阴阳关系,阳为主导
        7.2.2 心痛病机,“阳微”为主
        7.2.2.1 心阳虚
        7.2.2.2 肺阳虚
        7.2.2.3 脾阳虚
        7.2.2.4 肾阳虚
        7.2.3 治重阳气,古今一贯
        7.2.4 扶阳含义,“温补通回”
        7.2.4.1 温阳散寒
        7.2.4.2 补气助阳
        7.2.4.3 通阳宣痹
        7.2.4.4 回阳救逆
        7.3 论心绞痛祛邪首当调气
        7.3.1 心痛标证,其“本”在气
        7.3.2 调气之法,重在脾肺
        7.4 热证心痛辨析
        7.4.1 古籍所载,郁热为多
        7.4.2 今人发挥,痰热郁毒
        7.4.2.1 理论上,阐发郁热伤络、热毒学说
        7.4.2.2 临床上,审证应用清法治热证心痛
        7.4.3 评述
下篇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 概述
        1.2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3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3.1 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1.3.2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4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心绞痛的诊断
        1.4.2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5 心绞痛的治疗
        1.5.1 抗心肌缺血的综合防治
        1.5.2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1.5.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2.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1 心绞痛的病因
        2.1.2 心绞痛的病机
        2.2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2.2.1 宏观辨证
        2.2.2 微观辨证
        2.2.2.1 脂质代谢方面
        2.2.2.2 心功能方面
        2.2.2.3 微循环方面
        2.2.2.4 血小板形态与功能方面
        2.2.2.5 血液流变学方面
        2.2.2.6 氧自由基方面
        2.2.2.7 血管活性物质方面
        2.2.2.8 免疫功能方面
        2.2.2.9 激素方面
        2.2.2.10 同型半胱氨酸方面
        2.2.2.11 其他方面
    3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3.1 辨证分型治疗
        3.1.1 分3 型治疗
        3.1.2 分4 型治疗
        3.1.3 分5 型治疗
        3.1.4 分6 型治疗
        3.1.5 分7 型治疗
        3.1.6 分8 型治疗
        3.1.7 分10 型治疗
        3.2 各家论治观点研究
        3.2.1 从八纲论治
        3.2.1.1 从虚实论治
        3.2.2 从病邪论治
        3.2.2.1 从痰湿论治
        3.2.2.2 从瘀血论治
        3.2.2.3 从痰瘀论治
        3.2.2.4 从火邪论治
        3.2.2.5 从毒论治
        3.2.2.6 从郁论治
        3.2.3 从脏腑论治
        3.2.3.1 从肾论治
        3.2.3.2 从脾论治
        3.2.3.3 从肝论治
        3.2.3.4 从肺论治
        3.2.3.5 从胆论治
        3.2.3.6 从胃论治
        3.2.3.7 从五脏六腑论治
        3.2.4 其他
        3.2.4.1 从阴虚论治
        3.2.4.2 从络论治
        3.2.4.3 从营卫失调论治
    4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4.1 冉雪峰:利膈通络消症散结治心绞痛
        4.2 曹惕寅:重疏导心经逆气,用药贵乎轻灵
        4.3 蒲辅周:主用两和散治心痛
        4.4 李斯炽:法遵辨证论治,扶正兼以祛邪
        4.5 岳美中:心痛病因阳虚受寒,化瘀辅以通阳行气
        4.6 秦伯未:气血不利为病机,养血扶阳以治本
        4.7 张伯臾:注重心肾并治,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4.7.1 病机认识
        4.7.2 治疗大法
        4.7.3 临床用药特点
        4.8 赵锡武: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胸痹
        4.9 宋孝志:脏腑分型论治心绞痛
        4.10 袁家玑:重视痰邪致病,通阳化痰为治
        4.11 任应秋:辨证论治冠心病,扶阳通营为先务
        4.12 郭士魁:主以通法治心痛
        4.13 俞慎初:治心痛不离“补虚”、“通脉”
        4.14 邓铁涛:治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
        4.15 万友生:自拟丹络蒌薤汤疗胸痹
        4.16 董建华:辨病辨证相结合,理气活血基本方
        4.17 陆芷青:病机气阴痰瘀,辨证舌脉为凭
        4.18 路志正:胸痹治从脾胃、肝
        4.19 颜德馨:心痛分三期,法用温、通、补
        4.20 方药中:重视心肾,阴阳平调
        4.21 周信有:自拟心痹一号方,益气温肾祛痰瘀
        4.22 高辉远:辨证兼用自拟方
        4.23 焦树德:辨证虚实,心肺并调,气血同治
        4.24 张琪:辨证八法治心痛
        4.25 印会河:胸痹治同肝着,方用旋覆花汤
        4.26 周次清:祛邪为主,常法有四
    5 冠心病心绞痛的固定方加减与中成药治疗
        5.1 固定方加减治疗
        5.1.1 祛邪诸法
        5.1.1.1 活血化瘀法
        5.1.1.2 疏肝行气法
        5.1.1.3 温阳散寒法
        5.1.1.4 行气活血法
        5.1.1.5 通阳活血法
        5.1.1.6 消积化滞法
        5.1.1.7 软坚破结法
        5.1.1.8 化痰祛瘀法
        5.1.1.9 化痰通阳法
        5.1.1.10 活血通鼻窍法
        5.1.1.11 散寒息风通络法
        5.1.2 扶正诸法
        5.1.2.1 益气温阳法
        5.1.2.2 益气养阴法
        5.1.2.3 益气养心法
        5.1.2.4 温通心阳法
        5.1.2.5 益气健脾法
        5.1.2.6 益气补肺法
        5.1.2.7 补肾法
        5.1.2.8 调补心肾法
        5.1.2.9 滋阴益气补肾法
        5.1.3 扶正祛邪诸法
        5.1.3.1 益气活血法
        5.1.3.2 滋阴活血法
        5.1.3.3 温阳活血法
        5.1.3.4 通络益气法
        5.1.3.5 益气化痰祛瘀法
        5.1.3.6 益气温阳活血法
        5.1.3.7 益气养阴活血法
        5.1.3.8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5.1.3.9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
        5.1.3.10 补肾涤痰法
        5.1.3.11 补肾活血法
        5.1.3.12 温肾化痰祛瘀法
        5.1.3.13 补脾和胃法
        5.1.3.14 健脾活血祛痰法
        5.1.3.15 养心化痰通络法
        5.1.3.16 补心益肾祛瘀法
        5.1.3.17 补脾益肺、理气活血法
        5.1.3.18 补心益肾、化痰祛瘀法
        5.2 中成药治疗
        5.2.1 丸剂
        5.2.1.1 滴丸
        5.2.1.2 微丸与浓缩丸
        5.2.2 散剂
        5.2.3 煎膏剂与流浸膏剂
        5.2.4 片剂
        5.2.5 胶囊剂
        5.2.6 合剂(口服液)
        5.2.7 颗粒剂(冲剂)
        5.2.8 注射剂
        5.2.9 气雾剂、喷雾剂
        5.2.10 软膏剂
        5.2.11 膏药
        5.2.12 其他剂型
    6 冠心病心绞痛的单味药物治疗
        6.1 根类
        6.1.1 三七
        6.1.2 丹参
        6.1.3 西洋参
        6.1.4 当归
        6.1.5 麦冬
        6.1.6 刺五加
        6.1.7 黄芪
        6.1.8 葛根
        6.1.9 缬草
        6.2 根茎类
        6.2.1 大蒜
        6.2.2 川芎
        6.3 果实类
        6.3.1 山楂
        6.3.2 刺蒺藜
        6.4 花类
        6.4.1 红花
        6.4.2 鸡冠花
        6.4.3 蒲黄
        6.5 叶类
        6.5.1 茶叶
        6.5.2 银杏叶
        6.6 茎藤类
        6.6.1 桑寄生
        6.7 全草类
        6.7.1 长白瑞香
        6.7.2 回心草
        6.7.3 灯盏细辛
        6.7.4 红景天
        6.7.5 苦碟子
        6.7.6 香青兰
        6.7.7 穿心莲
        6.7.8 绞股蓝
        6.7.9 益母草
        6.7.10 淫羊藿
        6.8 动物类
        6.8.1 水蛭
        6.8.2 地龙
        6.8.3 熊胆
    7 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穴位、推拿、气功治疗
        7.1 针灸疗法
        7.1.1 体针疗法
        7.1.1.1 辨证分型治疗
        7.1.1.2 固定处方治疗
        7.1.2 耳针疗法
        7.1.2.1 耳穴电针法
        7.1.2.2 耳穴贴压法
        7.1.3 头针疗法
        7.1.4 腕踝针疗法
        7.1.5 第二掌骨侧针法
        7.1.6 温针疗法
        7.1.7 电针疗法
        7.1.8 灸法
        7.1.8.1 艾条灸法
        7.1.8.2 隔物灸法
        7.1.9 刺血疗法
        7.1.10 其他针灸疗法
        7.1.10.1 信息治疗仪穴位治疗
        7.1.10.2 微波针灸治疗
        7.1.10.3 指穴敏感点治疗
        7.1.11 综合疗法
        7.1.11.1 电耳针配合体针、穴位注射
        7.1.11.2 针刺配合灸法
        7.1.11.3 针刺配合耳穴埋针
        7.2 穴位疗法
        7.2.1 穴位注射法
        7.2.1.1 西药注射
        7.2.1.2 中药注射
        7.2.2 穴位埋植法
        7.2.2.1 穴位埋线法
        7.2.2.2 穴位埋藏微型助压器
        7.2.3 穴位贴压法
        7.2.3.1 辨证取穴贴压
        7.2.3.2 固定穴位贴压
        7.2.4 其他穴位疗法
        7.3 推拿疗法
        7.3.1 压痛点推拿
        7.3.2 心区局部推拿
        7.3.3 足反射区推拿
        7.3.4 全身推拿
        7.4 气功疗法
        7.4.1 治疗原理
        7.4.2 治疗冠心病功法简介
        7.4.3 冠心病辨证施功
        7.4.3.1 治疗虚证功法
        7.4.3.2 治疗实证功法
        7.4.4 临床应用
        7.4.4.1 内气疗法
        7.4.4.2 外气疗法
        7.4.4.3 内气与外气结合疗法
    8 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疗法
        8.1 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结合治疗
        8.1.1 中成药与药浴、刮痧、体疗结合法
        8.1.2 中成药与针灸结合法
        8.1.3 汤剂与体针、耳针结合法
        8.1.4 汤剂与针灸、气功结合法
        8.1.5 汤剂与耳穴贴药结合法
        8.2 西药与针灸结合治疗
        8.3 非药物疗法相互结合治疗
        8.3.1 拔罐、贴敷、温灸结合法
        8.3.2 温灸、拔罐、穴位注射结合法
        8.3.3 穴位注射与食疗结合法
        8.3.4 针灸与氧疗结合法
        8.3.5 穴位按摩与耳压结合法
    9 冠心病心绞痛的食疗与护理
        9.1 冠心病心绞痛的饮食疗法
        9.1.1 冠心病辨病与辨证食疗
        9.1.1.1 冠心病食疗方
        9.1.1.2 冠心病的辨证食疗
        9.1.2 临床应用
        9.1.2.1 单味食品治疗冠心病
        9.1.2.2 辨证配膳治疗冠心病
        9.2 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
        9.2.1 冠心病护理常规
        9.2.1.1 环境安排
        9.2.1.2 起居护理
        9.2.1.3 情志护理
        9.2.1.4 服药护理
        9.2.1.5 饮食护理
        9.2.1.6 排泄护理
        9.2.2 疾病护理
        9.2.2.1 危重期护理
        9.2.2.2 缓解期护理
        9.2.3 心绞痛辨证施护
    10 国外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相关研究
        10.1 针灸
        10.1.1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10.1.2 针刺对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0.2 中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I.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II. 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III.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IV.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V.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VI.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VII.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7)桑仙颗粒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试验病例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和方法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三、 一般资料
        (一) 分组
        (二) 患者来源比较
        (三)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四)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
        (五)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
        (六)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分类的比较
        (七) 两组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比较
        (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的比较
        (九)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的比较
    四、 研究结果
        (一) 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二) 临床症侯疗效
        (三)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四) 有关肾脏指标的变化
        (五) 不良反应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一) 单次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二) 14天连续给药对SHR血压的影响
    实验二 对大鼠的利尿作用
    实验三 对大鼠肾组织血流量的影响
    实验四 对SHR肾组织中AngⅡ的影响
    实验五 对SHR肾组织中AT_1受体表达的影响
    实验六 对SHR肾组织中TGF—β_1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七 对SHR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讨论
    一、 病机探讨
        (一) 肾虚血瘀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
        (二) 肾虚不固、瘀阻血脉是高血压病肾损害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 高血压与生活质量
        (一) 生活质量简介
        (二) 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三) 祖国医学与生活质量
    三、 中老年高血压病治法探讨
        (一) 补肾活血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
        (二) 补肾活血与肾保护
        (三) 补肾活血与生活质量
    四、 桑仙颗粒的处方依据
        (一) 药物组成
        (二) 方药分析
        (三) 用药特色
        (四) 现代药理研究
    五、 桑仙颗粒的疗效机理分析
        (一) 降压疗效分析
        (二) 肾保护机理分析
        (三) 改善生活质量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人参皂苷降解物对高血压高血脂大鼠心肝肾的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回顾
    1.1 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因、危害及动物模型
        1.1.1 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因
        1.1.2 高血压、高血脂对机体各器官的危害
        1.1.3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1.2 人参及相关药物的研究现状
        1.2.1 人参的成分
        1.2.2 人参的药理作用
    1.3 高血压高血脂的治疗
        1.3.1 高血压的治疗
        1.3.2 高血脂的治疗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用药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复合模型的制备
        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2.2.3 指标检测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血压检测
    3.2 血脂生化指标检测
    3.3 光镜观察结果
        3.3.1 HE 染色结果
        3.3.2 VG 染色结果
    3.4 电镜观察结果
        3.4.1 心脏电镜观察结果
        3.4.2 肝脏电镜观察结果
        3.4.3 肾脏电镜观察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细胞培养
    1.3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1.4 Hoechst 33258 核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1.5 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检测
    1.6 Western blot 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氯化钴抑制H9c2细胞的存活率
    2.2 氯化钴促进H9c2细胞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
    2.3 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拮抗氯化钴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的上调作用
    2.4 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氯化钴对活性氧生成的促进作用
    2.5 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氯化钴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3 讨 论

(10)中医心隐症基础理论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1.中文
    2.英文
二、英文缩略词
三、前言
四、文献综述
    1.中医诊法与中医隐症研究进展
    2.中医心隐症研究综述
五、理论研究
    绪言
    第一部分 中医心的概念
        一、《黄帝内经》中"心"的概念
        (一) 《黄帝内经·素问》中"心"的概念
        (二) 《黄帝内经·灵枢》中"心"的概念
        (三) 《黄帝内经》中"心"的内涵
        二、《扁鹊难经》心脏形象
        三、《伤寒论》心病辨证
        四、《金匮要略》
        五、《中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六、晋·王叔和《脉经》
        七、晋·王叔和《脉诀》心脏歌
        八、《肘后备急方》卒心痛方、卒患胸痹痛方
        九、《诸病源候论》久痛侯及心痛区分
        十、《千金方》心脏脉论、虚实寒热病症,胸痹证
        十一、《小儿药证直诀》开五脏辨证先河
        十二、张元素《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十三、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十四、元·李杲《脾胃论》
        十五、明·李梴《医学入门》:心脏
        十六、明·章潢《图书编》心脏说、养心、治心要法
        十七、明·赵献可《医贯》心主论
        十八、明·彭用光《体仁汇编》心脏药性
        十九、清·喻昌《医门法律卷一·先哲格言》
        二十、清·李潆《身经通考》心脏得病虚实横逆
        二十一、清·王清任撰《医林改错》瘀血诸症
        二十二、《保生秘要》
    第二部分 古今名医心病医案研究
        一、许叔微病案
        二、曹颖甫医案
        三、丁甘仁医案
        四、胡希恕医案
        五、蒲辅周医案
        六、张学文医案
        七、贾秀林医案
        八、陈瑞春医案
    第三部分 现代心病研究概况
        一、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 基础研究进展
        1.缺血性心血管病
        2.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病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易损斑块
        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研究
        (二) 临床研究进展
        1.急性冠脉综合征
        2.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3.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意义
        4.心房颤动的治疗新概念
        5.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
        6.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进展
        7.血脂异常
        8.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卒中预防作用
        9.糖尿病与缺血性卒中
        二、心隐症研究简况
        (一) 隐匿性心肌缺血
        (二)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三) 无症状性脑卒中
        (四)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第四部分 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区别
        一、行为及心理因素与情志致病因素的比较
        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与"心主血脉"
        三、心、脑疾病隐匿性发作与藏象之"心"
    参考文献
六、临床研究
    中医心隐症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情况
        (二) 主要相关因素与心隐症的关系
        1.心隐症与年龄:
        2.心隐症与性别
        3.心隐症与教育程度
        4.饮食习惯
        5.心血管病家族史
        6.BMI
        7.饮茶
        8.心隐症的空间分布
        9.职业与心隐症
        五、讨论
七、小结
八、附录:中医心隐症调查表
九、个人简历
十、致谢

四、心可舒、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型左室肥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网状Meta分析[J]. 郑亚威,李婕,姚文强,潘明垚,方媛. 中国中药杂志, 2022(05)
  • [2]“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估[D]. 靳若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D]. 于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4]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J]. 田采红,来春林,赵建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14(10)
  • [5]心可舒、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型左室肥厚的影响[J]. 李建平. 海峡药学, 2001(04)
  • [6]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桑仙颗粒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的研究[D]. 徐向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02)
  • [8]人参皂苷降解物对高血压高血脂大鼠心肝肾的形态学研究[D]. 武聪. 吉林大学, 2012(10)
  • [9]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J]. 郑东诞,兰爱平,莫利求,杨战利,杨春涛,王秀玉,郭润民,陈培熹,冯鉴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7)
  • [10]中医心隐症基础理论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D]. 杨新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心可舒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伴心肌缺血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