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词汇丰富常用词汇

用专业词汇丰富常用词汇

一、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论文文献综述)

杨靖轩,刘爱兰[1](1991)在《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文中研究表明 科技术语的存在并非近期才有,它与其他词汇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任何一种语言来说,其词汇中所包含的专门术语总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普通词。特别是在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其全部词汇中,专业词或术语在数量上与

肖群英[2](1993)在《科技词语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运用的方式及其词义变化》文中研究表明 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差别性。语言各部分的变化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变化最为显着的当属词汇,尤其是词义,经常处于变动中。可以说,“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通过语言词汇的分析研究就能够看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来”,(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1982年出版)的确,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制度的变革,人们认识的更新与深化,新词新义不断产生,旧词旧义不断消亡。这一规

邓姗姗[3](2014)在《俄汉语词典中专业词汇对比研究 ——以BTC和《现汉》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中的大量专业词汇开始向普通词汇转化,词典作为人类语言的工具书,适当的收录一部分专业词汇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选取俄汉语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语文词典《Большо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Гл.ред.С.А.Кузнецов.)(2008)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例进行对比。文章首先对专业词汇进行了界定,接着对比了两部词典在专业词汇收词、词义变化、释义等方面的异同。然后对两部词典专业词汇词义变化的原因和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对比了两部词典专业词汇的释义方式,标注形式及义项排列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描写的方法,发现汉语词典收录的专业词汇学科更为全面,收词更兼顾系统性原则。俄语词典的释义较为简洁,标注方面更为明显,专业词汇大多呈现多义性的特征。

徐婷[4](2006)在《行业词语通用化研究 ——基于《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通用词汇研究之一》文中认为行业词语的通用化指行业词语突破行业限制,进入通用词语的趋势,包括两类,一为行业词语的使用范围由行业内部扩大为日常生活从而进入通用词,二为行业词语在非行业词之外产生了语文词义而成为通用词,我们分别称之为“行业词语的生活化”和“行业词语的语文化”。目前对于行业词语通用化的研究多采用理论探讨和个别枚举的方法,缺乏对行业词语整体状况和行业词语通用化现状的全面、客观的了解,对于行业词语通用化的方式、途径、条件、原因都还没有定论,但行业词语通用化在现代社会已呈现越来越明显而突出的趋势,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选取了具有客观和真实性的国内最大的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标注分词,获得现代汉语通用词汇库,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获得行业词语库,采用从行业词语库中逐步提取两类通用化行业词的方式,既了解了行业词语的整体状况,也获得了两类通用化行业词的数据,勾画出了行业词语通用化的动态轨迹图。在此基础上,对两类通用化行业词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各自通用化的方式、途径、过程、条件,最后得出了行业词语通用化的条件和原因,从而对行业词语通用化的各个方面均有了量化而完整的了解。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映了行业词语和行业词语通用化的状况,而且在于其对于词汇系统动态变化理论的丰富、启示和证明作用,同时,在后续工作中以该精加工语料库为材料,以本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样本,对现代汉语通用词汇库中的其他各类词进行研究,也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祁世明[5](2011)在《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文中认为语言和社会之间相互依赖,存在着共变现象。(W.Bright,1964)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促使语言产生变异,并充分体现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发展变化最活跃的因素,对社会变迁的反应最为敏感。社会发展中,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层出不穷,词汇系统也就直接作出反映,大量的新词语不断产生。一方面,社会发展是语言变异的根本原因,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变化与创新是大量新词语产生的动因。另一方面,语言自身的特点和诸要素毫无疑问也制约新词语产生的组合形式和变异方向。与印欧语系不同,汉语是结合音、形、义三者于一体的符号表意系统。语音、方块字、句法、语义等因素对汉语造词都产生影响。汉语新词语中,除了音译的外来词和旧词新用外,大部分是非组构性的复合词。传统语义学虽然认识到语义是语言的内容和核心,语义造词是语言生成的根本,但其单一、孤立和静止的语义观对语言生成的解释显得捉襟见肘。而认知语言学坚持从现实——认知——语言三方面对语言进行研究,认为语言的产生是经历客观和主观两个过程,客观现实经过体验和认知加工形成语言。客观世界通过人类的认知活动反映到语言中,语言的产生具有理据性。语言认知是以现实为基础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基于心理空间的概念化的过程。语义层源于概念的建构,并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来表征内容。Jackendoff(1983,1987,1990)以词汇概念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概念结构的概念语义理论,认为概念就是“能体现语言表达式意义的心理表征”,(Jackendoff,1990:11)概念相当于语义,概念结构也就是语词的心理表征结构。Gilles Fauconnier(1985/1994,1997)、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2002)先后提出并发展了心理空间理论、思维和语言中的映现和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能力。概念整合理论当今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已得到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证实。概念整合理论对自然语言意义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特别是整合过程中层创结构的形成而引起层创意义的产生对汉语新词语合成意义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很强的阐释力。本文基于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自2005年始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新词语作为语料,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对汉语新词语中非组构性复合词的生成机理进行研究。在深入探讨新词语产生的理据和生成过程之前,本文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中大量新词语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变革和发展已使当代汉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突出表现在大量新词语不断出现,并得到广泛地传播和应用,旨在概括汉语变异的现状,提出研究汉语衍生的意义和必要性;其次,本文根据语料对汉语新词语变异的显着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指出变异中新词语组合方式和结构特征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目的在于说明探讨汉语变异的可行性;接着,本文在分析汉语已有的构词法和造词法对词语生成研究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指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新词语的非组构性复合词的生成理据的解释具有一定优势,并尝试运用整合理论对语料中的双音节复合名词、隐喻词、仿拟词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语料分析本文总结汉语变异的时代性、能产性、经济性等认知特征,并得出启示,即汉语造词和运用应该遵循语言规范性。

孙荣实[6](2004)在《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新词语的涌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能反映最新发展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反映中国社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的新词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涌现,引起了人们的关心和注意。因此,这些新词语一直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然而,大多数新词语研究只限于对新词语的内部规律问题作简略的探索,非常缺乏新词语的运用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修辞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现代汉语新词语的运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的概述与探索的目的和方法等。在第一节中,首先探讨新词语的定义,然后综述和分析了以往的研究论文,最后说明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原因。在第二、三节中,分别阐述了新词语运用研究的重要性、目的与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意义。第二章论述汉语新词语运用的修辞色彩。主要以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色彩意义的理论及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各自的类别、特点、条件、产生原因等,并且描写和分析了具体的运用情况。第三章论述汉语新词语的方言、外来色彩。由于方言与外来色彩新词语在新词语运用中比较突出,成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本章主要探讨新时期方言与外来色彩新词语大量涌现的原因及类别、特点,并且分析和描述具体的运用情况。第四章论述汉语新词语的运用和社会情景语境。新词语的运用须臾离不开语境,因此,重点讨论新词语运用和语境的关系:首先,分析社会情景语境影响新词语运用的原因,先对语境进行界定,然后探讨新词语与语境及语言使用者的能力、个性气质及与语言的传播媒介的关系。其次,探讨新词语的运用与语境关联的主要特点,其中,着重探索语境建构与新词语运用,比如,“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对新词语运用的影响、新词语运用受制于语境的不平衡性、语境是新词语竞争的‘裁决者’”等。又次,论述了改革开放与新词语的运用,主要谈改革开放是新词语运用的主要语境,同时论析新词语运用也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最后,分析和探讨特定语境中运用新词语的价值体现,主要探索了文化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科学中新词语运用的价值。 第五章是中韩新词语相关问题的运用对比。这以不同国家和民族对新词语运用上的异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比较汉语和韩语的异同来进行对比。主要探讨:1.中韩新词语运用特点,分析了中韩社会发展变化与新词语的联系,也说明了具体的运用情况和特点。2.中韩语言运用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中韩新词语中运用修辞造词创造新词语比较多,所以,以运用“比喻、借代、仿拟、节缩”四种修辞手法来造词的情况为对象,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3.中韩新词语运用共性与个性的来源,这主要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其原因。 最后,在结语中概括了研究结果,并对本项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作了评价。

刘笑[7](2019)在《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调查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而发生变化。新词语携带着强烈的时代和社会特征,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以新词语为研究对象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视角,而新词语词典的记录又是语言现象有力的佐证。但就目前来看,学界的研究语料规模较小,时间跨度短,对于新时期新词语的调查不够宏观。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新词语大词典(1978-2002)》和《新世纪新词语大词典(2000年-2015年)》为基础,补充《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2017年媒体新词语表,建立起一个时间跨度为四十年,词语容量为两万词的“新时期新词语词库”,并在人民网上检索新词语的使用频数,以此来调查分析从新词语中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社会各领域反映了哪些社会变化、新词语在新时期的数量消长变化问题以及新时期以来字母词的规范发展变化,以期为新时期新词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补充。本文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及语料。研究概况分别从新词语的概貌特点、来源构造、个例词族、社会语言学、词典编纂与规范、字母词等方面来分别论述,并指出个别方面研究的不足;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新词语反映出社会领域的一些变化,新词语所属的社会领域主要为经济、生活、社会心理、科技、政治、通用、军事等,所属比例按顺序由多到少;同时在新词语的使用中,通过多义项和使用频数在社会领域上的分布也能说明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发生了转变;第三部分为第二章,主要从四十年来新词语整体的产生和稳定上来看新词语的消长问题,对未被词典收录和没有规范的新词语进行分析和规范尝试。新词语四十年的产生有三个比较集中的小高潮,而它的稳定基本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未被收录词典的新词语中以生活领域最多,其次是社会领域、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未被收录的原因主要是不满足词典的收录原则,以及新词语自身在语言使用中消亡或隐退了;从2015-2017年度新词语看出社会发展的重点方面:一是政治领域改革,二是科技的发展中网络是主体,与多领域结合,引领经济的发展;第四部分为第三章,主要调查新词语中数字字母词的收录及使用情况,数字字母词在社会领域上以科技类为主,使用活跃领域主要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其次是生活领域。在数字字母词的收录入典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入典标准并做出收词尝试。第五部分为结语,提出了有待继续探究的问题,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周莹[8](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高明[9](2012)在《《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收数理化条目词义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数理化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用语也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在近半个世纪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将主要对《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收数理化条目进行词义对比研究。本文依据《国语辞典》标注的类别名称查找出所有数理化条目,并逐条与《现代汉语词典》对比,最终确定出本文研究的数理化条目为622条。首先,本文主要从数量、音节和词性分布这三个方面对622条数理化学科用语进行了定量分析。由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同收数理化条目的特征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其次,通过对622条同收数理化条目的词义进行对比,发现其词义发生的变化,并从词义演变角度分析了其词义变化的具体情况。针对词义变化的主要情况,进一步从义项增加方式、原因方面进行了考察。最后,分析和探讨这些词义变化对现代汉语词汇产生的影响。通过本文的考察和研究,初步了解了《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收数理化条目基本特征及词义变化情况,并总结了数理化学科用语在词义变化中存在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曹起[10](2013)在《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文中指出语言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探求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必须研究语言的变异现象,语言变异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新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在词汇、语义、语法等方面发生了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对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研究是探求汉语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内容。语言变异就是指,由于受到语言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系统中出现了新的元素以及对原语言系统规则的偏离或违反的语言变化状况。新时期现代汉语词汇方面变异最突出的表现是汉语词汇系统新质要素的增加,即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和伴随新词语而产生的新语素。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异,首先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发展变化上,而词汇的变化又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增损,即旧词语的隐退和新词语的增加两个方面。依据来源,新时期汉语新词语可分为新造词、外来词、方言词三个方面。新时期汉语新词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音节有多音化趋势;缩略新词语大量产生;同族词增多;外来词有增多的趋势,并且字母词越来越多等几方面。新词语的产生也引起了汉语语素的发展变化,从来源看,新时期汉语新语素有他源性的,也有自源性的。在汉语新增语素中,外来语素占绝对优势。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主要是指在新时期现代汉语共同语系统中语素义、词义的变异。新时期,现代汉语虽然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语,但新产生的语素并不多。新语素主要表现为一些外来词音译成分的语素化,少数新语素是汉语自生的。新时期产生的新语素义除了外来词语素化带来的新语素义外,另一个主要表现是新产生的合成词中语素义变异。新时期汉语词汇意义的变异主要是指现代汉语词义系统增加了新义位以及对原词义的偏移。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义域分布广泛,单义新词占多数,词义的组合性强等。新时期现代汉语语法在聚合和组合两方面都存在语言变异现象。聚合方面的变异主要表现为词性的游移和类词缀大量增加以及新兴的汉语重叠式ABB式和AABB式。组合变异是指新时期出现的新语法现象或存在对传统语法组合规则的偏离的语言现象。新时期现代汉语语法在组合上的变异较多,表现比较突出的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副+名”组合;动宾复合词带宾语;新兴“被X”结构;“有+VP”结构的兴起。这些语法变异现象的产生和兴起适应当前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有特殊的社会语用价值,同时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现代汉语产生语言变异的动因有多方面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诱因包括社会发展、语言接触、语言的交际和认知功能以及语用心理因素等;内部诱因包括语言结构要素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等。语言变异的产生是内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诱因较为复杂,有些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新时期大量新词族、新结构的涌现,常常是先由一个新词语、新结构的出现,然后带动一个词族、一类结构的产生,从而使新词语、新结构的产生呈现类型化、批量化衍生的态势,这既有社会发展以及各种语用心理的外因,也有语言类推法则的内因在起作用。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语言是不自足的,语言自身在不断进行调节。新时期汉语存在大量语言变异现象,如词汇创新、外来语借用和各种新结构的产生等,使语言处于暂时的无序状态。通过语言内部和外部的调节,语言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完美走向完美。旧的无序、不完美克服了,又会出现新的无序和不完美,语言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一方面从不同层面对传统汉语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语言变异也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增加了汉语中新的表达方式。语言中变异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有着自身的特点,即表现特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就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功用来看,语言变异的存在既有其必然性,又具有合理性。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论文提纲范文)

(1)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论文提纲范文)

1.已经社会化的科技词语
2.科技词语转向普通词语的途径
3.进人普通词语的科技术语的特点

(3)俄汉语词典中专业词汇对比研究 ——以BTC和《现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 论文主要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专业词汇概述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专业词汇的界定
        一、 专业词汇的定义
        二、 专业词汇的使用范围和人群
        三、 专业词汇的语言单位
    第三节 专业词汇的分类
        一、 专业词汇的词汇学分类
        二、 专业词汇的术语学分类
    第四节 专业词汇和通用词汇的区别与联系
        一、 专业词汇和通用词汇的区别
        二、 专业词汇和通用词汇的联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语词典专业词汇收词对比
    第一节 词典收词
        一、 语文词典的收词原则
        二、 语文词典收录专业词汇的原因
        三、 语文词典收录专业词汇范围、来源和依据
    第二节 俄汉语词典专业词汇收词范围对比
        一、 俄汉语词典收录专业词汇学科及数量对比
        二、 俄汉语词典收词系统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语词典专业词汇词义变化对比
    第一节 专业词汇词义变化的原因及途径
        一、 专业词汇词义变化的原因
        二、 专业词汇词汇变化的途径
    第二节 俄汉语专业词汇词义转化方式对比
        一、 隐喻
        二、 借用
        三、 引申
    第三节 专业词汇词义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 词义方面
        二、 语义方面
        三、 功能方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语词典专业词汇释义对比
    第一节 释义概说
        一、 释义的界定
        二、 词典释义与日常释义
    第二节 语文词典释义的原则和理念
        一、 语文词典的释义原则
        二、 语文词典中的专业词汇释义
    第三节 俄汉专业词汇释义对比
        一、 释义方式对比
        二、 释义中标注的对比
        三、 释义中义项的对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行业词语通用化研究 ——基于《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通用词汇研究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行业词语通用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和约定
    1.4 研究目标、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现代汉语行业词语库及行业词语的特点
    2.1 语料选取的要求
    2.2 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的说明
    2.3 现代汉语行业词语库的获取
    2.4 行业词语的特点分析
第三章 通用化行业词语的提取及其类型
    3.1 行业词语通用化两种类型
    3.2 单义行业词
    3.3 多义行业词
第四章 通用化行业词语的特点及行业词语通用化的条件
    4.1 生活化行业词语的特点和行业词语生活化的条件
    4.2 行业词语语文化的路径和语文化行业词语的特点
    4.3 行业词语通用化的条件
第五章 行业词语通用化的原因及其对词汇动态变化理论的意义
    5.1 行业词语内部的层级性是其通用化的基础
    5.2 行业词语通用化的两种途径体现了词汇内部动态变化的不同方式
    5.3 行业词语通用化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和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1.4 论文架构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属性和变异的动因
    2.1 语言的本质属性
        2.1.1 语言的社会性
        2.1.2 语言的体验性
        2.1.3 语言的象似性
    2.2 语言变异的根本原因
        2.2.1 政治与语言生活
        2.2.2 科技与语言生活
        2.2.3 经济与语言生活
        2.2.4 社会分化与语言生活
        2.2.5 典型事件与语言生活
        2.2.6 主流媒体与语言生活
    2.3 小结
第三章 当代汉语变异的体现和规律
    3.1 汉语词的形式与变异
        3.1.1 汉语的方块字与变异
        3.1.2 汉语词的语音形式与变异
        3.1.3 新词语变异的词汇学分析
        3.1.3.1 词语长度
        3.1.3.2 词语构成材料
        3.1.3.3 结构方式
        3.1.3.4 词性分布
    3.2 新词语变异的规律分析
        3.2.1 词族现象明显
        3.2.2 双音节、三音节合成词的变异
        3.2.3 ABB 式叠词的变异
        3.2.4 被字结构的变异
        3.2.5 外来词
    3.3 小结
第四章 传统语言学对汉语词语生成阐释的局限性
    4.1 汉语词语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4.1.1 音节、字、语素与词的区分和关系
        4.1.2 词与词组的区分和关系
    4.2 字本位
    4.3 词本位
    4.4 汉语的造词法及其发展趋势
    4.5 汉语词义的理解
    4.6 认知语言学对语义阐释的优势
    4.7 小结
第五章 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对汉语新词语理据的认知力
    5.1 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
        5.1.1 概念的产生
        5.1.2 词义与概念
        5.1.3 概念结构
        5.1.4 心理空间和映射
        5.1.5 概念整合理论
    5.2 概念整合理论在汉语新词语生成和理解中的应用
        5.2.1 组构论与整合论
        5.2.2 双音节复合词的分类
        5.2.3 双音节复合名词
        5.2.3.1 “名词+ 名词”双音节复合名词
        5.2.3.2 “形容词+ 名词”双音节复合名词
        5.2.4 隐喻词
        5.2.5 仿拟词
    5.3 汉语新词语中复合词的生成过程及相关因素
    5.4 小结
第六章 当代汉语变异的认知特征
    6.1 时代性
    6.2 能产性
    6.3 经济性
    6.4 社会心理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启示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7.3 对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2003 年-2005 年新词表(251 条)
附件2:2006 年新词表(172 条)
附录3:2007 年新词表(254 条)
附录4:2008 年新词表(359 条)
附录5:2009 年新词表(396 条)
附录6:English Summary

(6)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语新词语概说
        一、 新词语的定义用
        二、 汉语新词语研究综述
        三、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有
        四、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几个因素
    第二节 研究新词语运用的重要性及目的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汉语新词语的修辞色彩
    第一节 新词语的色彩和色彩意义
        一、 关于词语的色彩和色彩意义人
        二、 词语的色彩意义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区别与联系
        三、 新词语色彩意义的分类
    第二节 新词语和感情色彩
        一、 新词语感情色彩的类别
        二、 新词语感情色彩的特点
        三、 新词语感情色彩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四、 新词语感情色彩的运用
    第三节 新词语和形象色彩
        一、 新词语具有形象色彩的原因
        二、 新词语形象色彩的类别和特点
        三、 新词语形象色彩的运用
第三章 汉语新词语的方言、外来色彩
    第一节 新词语的方言色彩
        一、 新词语方言色彩的含义
        二、 方言色彩新词语的大量涌现
        三、 方言色彩新词语的类别及其特色
        四、 方言色彩新词语的运用
    第二节 新词语的外来色彩
        一、 新词语外来色彩的含义
        二、 外来色彩新词语的类别
        三、 外来色彩新词语的特点
        四、 外来色彩新词语的运用
第四章 汉语新词语的运用和社会情景语境
    第一节 社会情景语境影响汉语新词语运用的主要原因
        一、 语境的界定
        二、 新词语的“新”与语境及语言使用者的能力
        三、 新词语的“新”与语境及语言使用者的个性气质
        四、 新词语的“新”与语言的传播媒介的关系
    第二节 新词语的运用与语境关联的主要特点
        一、 语境的构成与新词语的构成
        二、 语境建构与新词语运用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新词语的运用
        一、 改革开放是新词语运用的重要语境
        二、 新词语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第四节 特定语境中运用新词语的价值体现
        一、 文化学价值
        二、 社会学价值
        三、 语言学价值
        四、 美学价值
        五、 科学价值
第五章 中韩新词语运用的相关问题对比
    第一节 中韩新词语运用特点对比
        一、 汉语新词语的运用特点
        二、 韩语新词语的运用特点
        三、 中韩新词语运用特点对比
    第二节 中韩新词语“修辞造词”与运用对比
        一、 中韩比喻造词与运用对比
        二、 中韩借代造词与运用对比
        三、 中韩仿拟造词与运用对比
        四、 中韩节缩造词与运用对比
    第三节 中韩新词语运用的共性与个性来源
        一、 中韩新词语运用的共性来源
        二、 中韩新词语运用的个性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概况
        (一)新词语概貌特点研究
        (二)新词语来源和构造研究
        (三)新词语个例词族研究
        (四)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五)新词语词典编纂与规范研究
        (六)新词语字母词及其规范研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时期新词语与社会领域变化研究
    一、新词语反映社会领域变化
        (一)新词语与政治领域变化
        (二)新词语与经济领域变化
        (三)新词语与生活领域变化
        (四)新词语与社会心理领域变化
        (五)新词语与科技、军事领域变化
        (六)新词语与其他领域变化
    二、各领域新词语使用调查
        (一)新词语义项分布调查
        (二)新词语各领域使用情况调查
第二章 新时期新词语消长问题研究
    一、新词语产生年份调查
    二、新词语稳定情况调查
    三、未被收录的新词语研究
        (一)未收入纸质词典的新词语调查
        (二)未入典原因分析
    四、2015-2017 年度新词语规范研究
        (一)《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年度媒体新词语使用调查
        (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年度媒体新词语收词建议
第三章 新时期新词语中数字字母词调查
    一、新时期数字字母词词典收录情况调查
    二、新时期数字字母词使用情况调查
        (一)年代及应用领域分布特点
        (二)数字字母词使用情况调查
    三、数字字母词规范入典标准的探讨
    四、数字字母词规范的建议与尝试
        (一)字母词收词建议
        (二)字母词收词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历

(8)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9)《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收数理化条目词义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有关学科术语的语言学研究
        1.3.2 有关旧词新义现象的研究
        1.3.3 有关《国语》与《现汉》的比较研究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行文材料说明
第2章 同收数理化条目的定量分析研究
    2.1 数量定量统计描写与分析
    2.2 音节定量统计描写与分析
    2.3 词性定量统计描写与分析
第3章 同收数理化条目的词义变化情况
    3.1 一个词的义项的演变
        3.1.1 义项增加
        3.1.2 义项减少
    3.2 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
    3.3 词义变化的特殊情况
    3.4 小结
第4章 同收数理化条目义项增加方式
    4.1 比喻法
    4.2 引申法
    4.3 泛指法
    4.4 借代法
    4.5 特指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同收数理化条目增加普通义的原因
    5.1 从语言内部来看
        5.1.1 词素多义
        5.1.2 修辞语用
    5.2 从语言外部来看
        5.2.1 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属性
        5.2.2 社会生产生活
第6章 同收数理化条目增加普通义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6.1 丰富和发展现代汉语词汇
    6.2 增强现代汉语词汇表达效果
        6.2.1 表述形象
        6.2.2 表达新颖
        6.2.3 色彩丰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语言与变异
    1.2 语言变异的界定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1.4 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及材料来源
第2章 新时期汉语词汇变异
    2.1 新时期社会发展与词汇变异
    2.2 新时期产生的新词语
        2.2.1 新词语的界定
        2.2.2 新时期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2.2.3 新时期汉语新词语的特点
    2.3 新时期产生的新语素
        2.3.1 他源性新语素
        2.3.2 自源性新语素
        2.3.3 新时期汉语新语素的特点
        2.3.4 与新语素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3章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
    3.1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的研究对象
    3.2 新时期汉语语素义的变异
        3.2.1 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
        3.2.2 新时期产生的新语素义
        3.2.3 汉语新合成词中的语素义变异
    3.3 新时期汉语词义的变异
        3.3.1 词义系统增加新义位
        3.3.2 词义的偏移
    3.4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的特点
第4章 新时期汉语的语法变异
    4.1 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与语法变异
    4.2 聚合变异
        4.2.1 词性的游移
        4.2.2 类词缀大量增加
        4.2.3 新兴的汉语重叠式
    4.3 组合变异
        4.3.1 新兴“副+名”结构
        4.3.2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VO 1 +O 2结构)
        4.3.3 新兴“被 X”结构
        4.3.4 “有+VP”结构
        4.3.5 其他组合变异
第5章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动因
    5.1 语言外部动因
        5.1.1 社会发展
        5.1.2 语言接触
        5.1.3 语用心理
        5.1.4 语言功能
    5.2 语言内部原因
        5.2.1 语言要素的相互制约
        5.2.2 语言的类推机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论文参考文献)

  • [1]用科技词语充实普通词汇[J]. 杨靖轩,刘爱兰.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 [2]科技词语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运用的方式及其词义变化[J]. 肖群英.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3(02)
  • [3]俄汉语词典中专业词汇对比研究 ——以BTC和《现汉》为例[D]. 邓姗姗.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4]行业词语通用化研究 ——基于《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通用词汇研究之一[D]. 徐婷. 厦门大学, 2006(01)
  • [5]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 祁世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04)
  • [6]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 孙荣实. 复旦大学, 2004(01)
  • [7]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调查研究[D]. 刘笑. 鲁东大学, 2019(12)
  • [8]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收数理化条目词义对比研究[D]. 高明. 河北大学, 2012(08)
  • [10]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D]. 曹起. 吉林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用专业词汇丰富常用词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