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复合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

砂土复合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

一、砂土复杂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珺,赵伯明[1](2021)在《砂土统一本构模型研究及其三维数值实现》文中指出基于广义塑性理论与临界状态概念,研究提出了一个统一三维砂土本构模型,通过一组参数实现了砂土由压缩至剪切过程中状态参量的统一表述。基于ABAQUS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UMAT接口,利用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了该三维弹塑性本构关系模型在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分别利用Toyoura砂、Fuji River砂以及Tokachi砂的剪切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加载过程中不同围压和砂土初始密度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能够准确描述密砂的剪胀特性与应变软化特性以及松砂的剪缩特性与应变硬化特性,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三维应力状态下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展了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能够为岩土工程领域的数值分析计算提供更加快捷的解决方案。

任宗巧[2](2021)在《船舶荷载往复作用下库区填方框架码头结构承载特性研究》文中指出

魏圣明[3](2021)在《强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倒塌破坏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卿菁[4](2021)在《不同强度准则与不同本构模型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

张宇[5](2021)在《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建设正在高速进行,在工程建设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由粉细砂特性引起的工程问题,如长期暴露后粉细砂卸荷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问题。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许多粉细砂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研究,但是,对于粉细砂边坡在“长期卸荷”条件下的变形机理、稳定性计算方法以及治理措施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计算方法、超期服役基坑支护加固措施及超期服役基坑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研究了粉细砂边坡在“长期卸荷”条件下的变形机理,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原粉细砂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在超期服役条件下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二次支护措施,使超期服役基坑支护结构能满足基坑二次利用安全性要求。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目前关于粉细砂地基长期强度与变形的研究,从粉细砂地基强度与变形特性、粉细砂基坑支护结构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建立本文所需的计算理论和模型。(2)长期暴露后粉细砂基坑放坡开挖段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从粉细砂性质、粉细砂基坑变形研究方面,对研究粉细砂边坡经过长时间侧向卸荷后的稳定性做出预测模型,得到超期服役之后粉细砂强度参数,并根据此强度参数对边坡进行数值模拟,以此得到考虑时间因素的超期服役粉细砂边坡侧向变形量,提出进一步加固措施,使开挖边坡稳定性满足基坑再利用要求,为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边坡侧向变形量预测及二次支护方式提供参考。(3)选取合适的数值仿真模型,将Mohr-Coulomb模型与Drucker-Prager模型做对比,提出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得到两种模型的相互转换方式,为通过土体蠕变效应模拟护坡桩超期服役状态做理论准备。(4)考虑粉细砂蠕变效应的超期服役护坡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以前文得到的粉细砂长期强度为基础,选取强度参数,建立数值分析模型,从超期服役护坡桩结构侧向变形沿深度的变化、不同深度处侧向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等方面,通过不同开挖深度等方面的对比,对超期服役护坡桩结构变形做出综合性评价。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护坡桩和桩后地表加固措施,减缓护坡桩变形,使该段边坡可以满足基坑重新利用安全性要求。(5)将基坑开挖看做均布卸荷,在前文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粉细砂蠕变效应,从基坑底一点随时间回弹量变化研究等方面,对粉细砂基坑底回弹量做出综合评价,从数值模拟的角度为粉细砂基坑开挖卸荷量的确定提供思路。

耿飞[6](2021)在《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含砂粉土包含粉土颗粒和砂土颗粒,由河流冲刷和风化作用形成,广泛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基中。该类土体内部普遍分布有大量孔隙,且由于不含黏粒粘聚力一般偏小或不存在,动荷载下易液化。基于含砂粉土的成因其在江河沿岸广泛分布,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堤防工程地基中。在渗流和地下水浸泡作用下,堤防地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地基中饱和状态的含砂粉土强度较低,同时满足液化破坏的必要条件,在地震荷载下极易发生液化破坏,引发堤防工程发生滑坡、决堤等各类灾害。为了研究含砂粉土的各类物理力学性质,探索其孔压增长规律和液化判别方法,揭示含砂粉土质堤防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本文以吉林西部松花江流域的典型含砂粉土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某堤防工程为工程案例,开展了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常规土工试验、静动三轴试验,测试了吉林西部典型含砂粉土物理力学特性,探索了其动力特性并揭示了其在循环荷载下的破坏机理。(2)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引入深度学习的方法,研究振次、围压对含砂粉土液化临界动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饱和含砂粉土孔压增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试验结果的仿真性能提出了相应的液化预测和安全区划分方法。经过验证,该模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基于该模型提出的液化预测和安全区划分方法可靠、有效。(3)以吉林西部地区松花江流域某含砂粉土质堤防为工程案例,研究了其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揭示其深层液化机理和致灾原因。

陈彦先[7](2021)在《考虑厚度效应的裂纹尖端张开应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船舶设计和建造水平的发展,疲劳与断裂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常见的失效形式。在循环载荷下裂尖会进入屈服,随裂纹扩展在裂纹面形成塑性区尾迹。塑性区尾迹会使裂纹扩展时产生裂纹闭合现象,而裂纹闭合理论认为循环载荷中只有裂纹完全张开的部分才对扩展有贡献,因此张开应力是影响裂纹扩展速率的关键参量。在工程中准确预测含裂纹损伤结构的疲劳寿命,定量计算张开应力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已有的张开应力研究中,解析法需要基于一些理论假设,多为平面条件下得到;实验法总结出的经验公式只能应用于对应的载荷和材料,工程中应用需要大量实验来获取参数;而数值模拟法大多需要对裂纹尖端场进行计算,计算成本高昂。现有的张开应力模型应用于工程中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能定量考虑厚度的影响。本文使用远离裂尖的参数板中面最大张口位移幅值,通过断裂力学分析、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和数据验证三种方法,对考虑厚度效应的裂纹张开应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板中面处最大张口位移幅值和张开应力之间的关系。在恒幅拉伸载荷条件下,基于数值计算的结果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计算模型。然后通过系列的有限元计算研究了不同板厚、载荷峰值、裂纹长度、屈服强度、杨氏模量、载荷应力比和幂硬化指数对模型的影响。基于裂纹闭合理论,以最大张口位移幅值为参数计算张开应力并得到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幅值,预测裂纹扩展速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二者一致证明了张开应力计算的准确性。以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幅值描述不同厚度试件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数据可以汇聚到单一曲线上,为工程中考虑厚度影响评估裂纹张开应力并预测裂纹扩展速率提供参考。最后在恒幅拉压载荷条件下,定量研究了压载荷对板中面张开应力的影响。结合先前建立的模型,提出了以最大张口位移为主要参量的张开应力计算模型。通过系列的有限元计算研究了拉压载荷峰值、裂纹长度、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和幂硬化指数对模型的影响,并观测了包辛格效应对裂纹闭合的影响。以最大张口位移为主要参量计算张开应力进而得到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可以使不同非正应力比或不同试件厚度的实验数据凝聚到单一曲线上,为工程中考虑厚度快速评估裂纹张开应力提供参考。本文建立的板中面处由最大张口位移幅值计算张开应力的计算模型,可以为工程中考虑厚度影响快捷地计算张开应力并预测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提供参考。

丁智,郑海洋,冯丛烈,张霄[8](2021)在《含气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综述及展望》文中提出基于工程实际,阐述有控放气和无控放气条件下含气土变形特征及应力路径对含气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并总结出对应的工程措施。针对含气土工程特性机制认识不清的难题,介绍含气土分类及结构特征、力学特征、变形特征等工程特性问题的发展动态与存在的问题。综合研究指出:目前缺少能适用多种复杂应力路径的抗剪强度公式;本构模型缺乏针对性的理论基础;沉降模型考虑的因素较少。总结含气土工程特性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含气土工程特性研究方向的相关建议:含气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各种施工应力路径下含气土变形机制研究;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含气土变形机制研究;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含气土的液化与地质灾害研究。

陈楷文[9](2021)在《不同剪切路径下含气砂土的力学响应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浅层气广泛分布于全球近海海底沉积物中,对海洋工程造成潜在的危害。由于土体中赋含高压气体,饱和度通常在85%以上,极大地改变了海底沉积物的力学特性,被视为一类特殊的非饱和土。目前,它在外部荷载或土体内应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尚缺乏系统性认知。本文开展含气砂土在常规剪切路径和常剪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试验,提升对海洋含气沉积物工程力学性状的认识,进一步揭示海底含气土的失稳破坏机制及致灾机理,为建立海洋含气砂质沉积物的本构模型提供试验支撑,也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往基于CO2饱和水溶液脱溶法制备含气土过程中多采用经验判断气体的溶解与脱溶平衡,主观因素较多。自行研制溶解平衡监测釜,配有高精度p H探头,能直观、动态地监测CO2气体的溶解和脱溶平衡,改进了现有含气土制样方法的不足。(2)常规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可以揭示含气砂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应优先考虑相对密实度对应力-应变特征的影响;其次是排水条件,排水/不排水条件下应力-应变特征相反;最后是含气量,无论在排水/不排水条件下,松砂随含气量增大而增大,密砂则相反,但在不排水条件下含气量对试样的响应更明显,而有效围压只对试样起约束作用。松砂的不稳定线斜率随含气量增加而增大,密砂相反,但都临界状态线斜率趋于一致。卸荷再加载产生的塑性变形提高了后期砂土的强度,含气松砂比饱和砂的回弹模量大,即承受外部荷载的能力更强,但随着卸荷再加载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通过剪切波波速能较好地反映含气砂在受控应力-应变下的密实程度的变化;而压缩波波速主要定性反映试样剪切过程中的自由气体含量变化。(3)在常剪应力路径下,在排水条件下,对于松砂,随着含气量增大,延长破坏时间,其临界应力也越大,试样更难破坏,但对密砂影响不显着;不排水条件下,对于松砂,随着含气量增大,缩短破坏时间,其临界应力也越小,试样更易破坏,同样对密砂影响不显着。由于气体的存在,在排水条件下,延缓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不排水条件下,试样中的气体不断从孔隙水溶液中脱溶促使有效围压下降更快,故试样更易破坏。

谷建晓[10](2020)在《胶结钙质砂的力学性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南海海域及附近岛屿均为钙质砂分布区域,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需要,钙质砂层成为工程活动的载体,开展钙质砂力学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当前针对无胶结的钙质砂力学性质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对胶结钙质砂的力学性质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南沙某岛礁坪上的钙质砂为试验材料,开展松散钙质砂、水泥胶结钙质砂和石膏胶结钙质砂的室内土工试验及微结构测试。详细研究了钙质砂的胶结微结构特性、胶结机理、剪胀缩特性、颗粒破碎和弹塑性本构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核磁共振试验发现孔隙体积随养护龄期和胶结剂含量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定义了表示当前总孔隙相对于初始养护龄期和胶结剂含量的总孔隙比值,用以计算相对孔隙比,得到养护龄期为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和存在最佳胶结剂掺量,建立了孔隙体积与强度的关系。(2)试样中孔隙随养护龄期和胶结剂含量增加而被水化产物填满,水化产物半渗透胶状凝胶膜层随养护龄期增加而硬化成网状结构空间(结构锁定强度),相对孔隙比减小。待水化完成后形成柱-网状结构胶结产物(联结强度)。(3)钙质砂的胶结特性受胶结剂含量、养护龄期、围压和干密度影响。胶结钙质砂的峰值应变与最大剪胀应变不同;当胶结剂掺入量较少时,石膏的强度提升优于水泥;当围压足够大时,抵抗外力主要是材料本身。(4)胶结钙质砂的荷载承载能力随着养护龄期、胶结剂含量和干密度增加而增大,表现在割线模量上增长了近0.5-90倍。抗剪强度峰值点破坏包线可用上凸曲线方程描述,内摩擦角几乎不变,而内聚力最高增加了3.23倍。脆性指数随胶结剂含量增加而增大,从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转变。(5)在切线模量中引入应力比与峰值应力比的比值,隐性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修正了切线模量公式,推导了切线体积比公式,得修正的南水模型。可合理描述钙质砂的应力应变曲线。(6)给出了确定屈服面的方法,归纳了曲线型破坏准则,结合考虑颗粒破碎的切线模量与切线体积比,通过正交流动法则推导了可准确描述胶结钙质砂峰值强度前的变形和强度的双屈服面模型。(7)推导同时考虑养护龄期和胶结剂含量的强度预测模型,发现模型计算与试验数据吻合度高。代入相对孔隙比与养护龄期的关系公式,明确了孔隙空间与强度的关系。对比不同强度预测模型,发现本文模型误差更小。

二、砂土复杂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砂土复杂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5)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粉细砂卸荷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1.2.2 粉细砂深基坑护坡桩蠕变侧移机理及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回弹变形及承载力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粉细砂地基长期强度与变形研究
    2.1 粉细砂地基强度与变形特性
    2.2 粉细砂地基长期强度特性
    2.3 粉细砂地基长期变形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长期暴露后粉细砂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研究
    3.1 工程场地条件
    3.2 基坑坡率法原开挖支护设计
    3.3 原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3.4 基坑再利用支护结构设计
    3.5 计算结果汇总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粉细砂基坑护坡桩蠕变侧移及坑底回弹变形机理
    4.1 本构关系选取
    4.2 砂土蠕变参数及模型选取
        4.2.1 砂土蠕变参数的确定
        4.2.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工况说明
    4.3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4.4 长期暴露的粉细砂基坑回弹变形研究
    4.5 计算结果汇总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粉细砂基坑超期服役护坡桩加固改善措施
    5.1 变形监测及桩后地表加固措施研究
    5.2 护坡桩身加固措施研究
    5.3 基坑底加固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土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现状
        1.1.2 孔压增长模型研究现状
        1.1.3 液化机理及判别方法研究现状
        1.1.4 堤防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土体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1 颗粒分析试验
    2.2 含水率试验
    2.3 密度试验
    2.4 液塑限试验
    2.5 易溶盐和有机物含量试验
    2.6 静三轴试验
        2.6.1 试验仪器介绍
        2.6.2 试验方法与过程
        2.6.3 试验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荷载下饱和含砂粉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3.1 动三轴试验内容
        3.1.1 试验土样和仪器
        3.1.2 试验方案
    3.2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3.3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发展规律
    3.4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发展规律
    3.5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发展规律
        3.5.1 动弹性模量发展规律
        3.5.2 阻尼比发展规律
    3.6 饱和含砂粉土抗液化强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孔压增长模型
    4.1 传统孔压增长模型
    4.2 BP神经网络原理
    4.3 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及训练过程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孔压增长模型预测精度分析
    4.5 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4.6 基于孔压增长模型的液化预测和安全区划分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砂粉土质堤防地震响应分析
    5.1 有限元计算的关键问题
        5.1.1 有限元软件的选用
        5.1.2 土体本构模型
        5.1.3 工程概况
    5.2 静力响应分析
        5.2.1 静力分析有限元模型
        5.2.2 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5.3 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
        5.3.1 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
        5.3.2 地震荷载的输入
    5.4 特征点加速度响应分析
    5.5 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5.6 基于临界液化破坏面的堤防液化分析
        5.6.1 基于临界液化破坏面的液化判定方法
        5.6.2 液化区域分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考虑厚度效应的裂纹尖端张开应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张开应力求解
        1.2.2 厚度效应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理论分析
    2.1 平面条件下函数关系推导
    2.2 考虑厚度的函数关系推导
3 考虑厚度的循环拉伸载荷下裂纹张开应力计算
    3.1 引言
    3.2 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
        3.2.1 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
        3.2.2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
    3.3 考虑厚度的裂纹张开应力与最大张口位移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3.3.1 裂纹长度的影响
        3.3.2 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影响
        3.3.3 载荷应力比的影响
        3.3.4 应变硬化的影响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循环拉压载荷下裂纹张开应力的计算
    4.1 引言
    4.2 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
    4.3 考虑厚度的裂纹张开应力与最大张口位移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4.3.1 载荷峰值的影响
        4.3.2 屈服强度的影响
        4.3.3 杨氏模量的影响
        4.3.4 裂纹长度的影响
        4.3.5 应变硬化的影响
        4.3.6 包辛格效应的影响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含气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综述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含气土的分类
2 含气土的工程特征
    2.1 含气土的结构特征
    2.2 含气土的力学特征
        2.2.1 含气土的抗剪强度
        2.2.2 含气土的本构模型
    2.3 含气土的变形特征
        2.3.1 研究现状
        2.3.2 含气土的剪胀、剪缩特性
        2.3.3 含气土多种应力路径下的变形特性
        2.3.4 含气土层沉降量的预估
3 含气土工程特性的研究方法
    3.1 单元体试验
    3.2 数值模拟
    3.3 模型试验
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对象
    4.3 沉降预测
    4.4 研究展望

(9)不同剪切路径下含气砂土的力学响应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底高饱和含气沉积物研究现状
        1.2.2 砂土不同应力路径响应特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装置及改进
        2.1.1 高压溶气饱和仪
        2.1.2 溶解平衡监测釜
        2.1.3 波速监测系统
    2.2 高饱和度含气砂样的制备
        2.2.1 砂样基本物性
        2.2.2 成样方法对砂土剪切特性的影响
        2.2.3 含气砂三轴样品的制备
        2.2.4 含气样品饱和度的计算
    2.3 试验方案与试验方法
        2.3.1 常规剪切路径试验
        2.3.2 常剪应力路径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规剪切路径下含气砂的力学特性试验
    3.1 固结排水剪试验
        3.1.1 应力-应变特征
        3.1.2 有效应力路径分析
    3.2 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3.2.1 应力-应变特征
        3.2.2 有效应力路径分析
    3.3 影响因素分析
        3.3.1 有效围压
        3.3.2 密实度
    3.4 卸荷再加载试验
        3.4.1 应力-应变特征
        3.4.2 回弹模量分析
    3.5 剪切过程的波速响应
        3.5.1 剪切波(S波)
        3.5.2 压缩波(P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剪应力路径下含气砂的力学特性试验
    4.1 砂土不稳定性分析
    4.2 固结排水试验
        4.2.1 有效应力路径分析
        4.2.2 失稳时间响应规律
    4.3 固结不排水试验
        4.3.1 有效应力路径分析
        4.3.2 失稳时间响应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胶结钙质砂的力学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和意义
    1.2 钙质砂的研究进展
        1.2.1 力学性质
        1.2.2 颗粒破碎
    1.3 胶结钙质砂研究进展
        1.3.1 力学性质
        1.3.1.1 MICP胶结
        1.3.1.2 CIPS胶结
        1.3.1.3 水泥胶结
        1.3.2 微观结构
    1.4 钙质砂弹塑性模型研究进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钙质砂的胶结试验
    2.1 试验材料及基本物理性质
        2.1.1 钙质砂材料
        2.1.2 水泥材料
        2.1.3 石膏材料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仪器
        2.2.2 钙质砂试验设计
        2.2.3 水泥胶结试验设计
        2.2.3.1 胶结试样制备
        2.2.3.2 三轴试验设计
        2.2.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计
        2.2.3.4 核磁共振试验设计
        2.2.3.5 电镜扫描试验设计
        2.2.4 不同胶结剂试样对比试验设计
        2.2.4.1 石膏试样制备
        2.2.4.2 三轴试验设计
    2.3 试验过程
        2.3.1 三轴试验
        2.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3 核磁共振试验
        2.3.4 电镜扫描试验
    2.4 核磁共振试验可行性研究
        2.4.1 试验材料分析
        2.4.2 水泥试样水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钙质砂的胶结机理
    3.1 .核磁共振试验结果分析
    3.2 水化过程中孔隙演化分析
    3.3 钙质砂的胶结强度增长机理
        3.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3.2 水泥水化反应过程
        3.3.3 钙质砂的胶结表面特征
    3.4 水化过程中孔隙演化与强度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结钙质砂的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4.1 无胶结钙质砂试样的剪胀缩特性
        4.1.1 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4.1.1.1 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4.1.1.2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4.1.2 颗粒破碎特性
        4.1.3 临界状态及Hvorslev面求解
    4.2 胶结钙质砂的剪胀缩特性及影响因素
        4.2.1 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4.2.1.1 胶结剂类型的影响
        4.2.1.2 养护龄期的影响
        4.2.1.3 干密度的影响
        4.2.1.4 围压的影响
        4.2.1.5 胶结剂含量的影响
        4.2.2 临界状态线
    4.3 胶结钙质砂的力学行为
        4.3.1 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归一化处理
        4.3.2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归一化处理
    4.4 胶结钙质砂的力学强度参数
        4.4.1 割线模量E及割线模量E_(50)
        4.4.2 峰值强度破坏包线及强度参数
        4.4.3 剪胀及胶结破坏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结钙质砂的弹塑性模型
    5.1 无胶结钙质砂的弹塑性模型
        5.1.1 南水模型介绍
        5.1.2 南水模型的验证
        5.1.3 修正南水模型的建立
        5.1.3.1 切线模量修正
        5.1.3.2 体积应变特性
        5.1.3.3 修正模型参数确定
        5.1.4 修正南水模型的验证
        5.1.4.1 固结排水试验
        5.1.4.2 固结不排水试验
    5.2 胶结钙质砂的弹塑性模型
        5.2.1 双屈服面模型的建立
        5.2.1.1 胶结钙质砂试样屈服面
        5.2.1.2 胶结钙质砂试样破坏准则
        5.2.1.3 弹塑性模型建立
        5.2.2 双屈服面模型的验证
    5.3 UCS强度预测模型
        5.3.1 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5.3.2 无侧限抗压强度模型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砂土复杂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砂土统一本构模型研究及其三维数值实现[J]. 王子珺,赵伯明. 工程力学, 2021(10)
  • [2]船舶荷载往复作用下库区填方框架码头结构承载特性研究[D]. 任宗巧.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强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倒塌破坏机理研究[D]. 魏圣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不同强度准则与不同本构模型的对比研究[D]. 卿菁.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5]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D]. 张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D]. 耿飞. 山东大学, 2021(12)
  • [7]考虑厚度效应的裂纹尖端张开应力研究[D]. 陈彦先.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含气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综述及展望[J]. 丁智,郑海洋,冯丛烈,张霄.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04)
  • [9]不同剪切路径下含气砂土的力学响应特性试验研究[D]. 陈楷文.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10]胶结钙质砂的力学性质[D]. 谷建晓.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砂土复合应力状态试验及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